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抢险救灾用新型水陆两栖车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4-12-23 05:00:23 0条评论

一种抢险救灾用新型水陆两栖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抢险救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抢险救灾用新型水陆两栖车。


背景技术:



2.抢险救灾是指当天灾人祸来临时,国家动用一切力量抢险救灾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我国是世界上洪涝、旱灾、火灾、城市内涝、泥石流、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特别是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自然灾害及其衍生、次生灾害的突发性和危害性进一步加重加大。险情特别是大汛期的险情发展很快,必须立即迅速抢护。
3.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抢险救灾一般采用水陆两栖车移动至动作地点参与抢险救灾,水路两栖车一般采用一个引擎工作,通过传动杆将动力传动至螺旋桨,这种做法集合程度较高,一旦有小部件受损,车辆整体就会停止运行,有的先进单位采用两个独立引擎提供动力,但水上运行时,车辆运行方向手动调节,极为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抢险救灾用新型水陆两栖车,解决了有的先进单位采用两个独立引擎提供动力,但水上运行时,车辆运行方向手动调节,极为费力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抢险救灾用新型水陆两栖车,包括两栖车本体,所述两栖车本体的后部固定连接有高度调节组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与两栖车本体后部固定连接的竖直板,所述竖直板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卡槽,所述竖直板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盒,所述连接盒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入卡杆,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与高度调节组件固定连接的角度套,所述角度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提拉板,所述提拉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步进电动机,所述步进电动机输出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角度轴,所述角度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桨,所述两栖车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平台组件。
6.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手动杆,所述手动杆的一端贯穿连接盒并且延伸至连接盒的外部。
7.优选的,所述手动杆的表面套设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的一端与移动板表面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放置平台组件包括水平架,所述水平架的表面设置摩擦凸点。
9.优选的,所述水平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护栏,所述护栏的表面设置网板。
10.优选的,所述两栖车本体发动机舱盖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救援平台,所述救援平台的表面设置摩擦纹路。
11.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抢险救灾用新型水陆两栖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抢险救灾用新型水陆两栖车,通过高度调节组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角度调节组件,角度调节组件包括与高度调节组件固定连接的角度套,角度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提拉板,提拉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步进电动机,步进电动机输出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角度轴,角度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发动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桨,通过角度调节组件的设置,车辆水上运行时,采用步进电动机工作带动发动机及螺旋桨整体转动,不用工作人员手动直接操作,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车辆整体方向较为精准。
14.(2)、该抢险救灾用新型水陆两栖车,通过两栖车本体的后部固定连接有高度调节组件,高度调节组件包括与两栖车本体后部固定连接的竖直板,竖直板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卡槽,竖直板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衔接板,衔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定板,稳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盒,连接盒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入卡杆,移动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手动杆,手动杆的一端贯穿连接盒并且延伸至连接盒的外部,手动杆的表面套设有挤压弹簧,挤压弹簧的一端与移动板表面固定连接,通过高度调节组件的设置,工作人员能够根据车辆具体工作水深,及时调节螺旋桨的工作高度,使其始终位于水体内部,以便能提供全部动力,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后期维护。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度调节组件结构和角度调节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盒结构的剖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角度轴结构的剖视图。
19.图中:1、两栖车本体;2、高度调节组件;21、竖直板;22、定位卡槽;23、衔接板;24、稳定板;25、连接盒;26、移动板;27、接入卡杆;28、手动杆;29、挤压弹簧;3、角度调节组件;31、角度套;32、提拉板;33、步进电动机;34、角度轴;35、顶板;36、发动机;37、螺旋桨;4、放置平台组件;41、水平架;42、护栏;5、救援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抢险救灾用新型水陆两栖车,包括两栖车本体1,两栖车本体1的后部固定连接有高度调节组件2,高度调节组件2包括与两栖车本体1后部固定连接的竖直板21,竖直板21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卡槽22,竖直板21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衔接板23,衔接板2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定板24,稳定板2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盒25,连接盒25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板26,移动板2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
接入卡杆27,移动板2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手动杆28,手动杆28的一端贯穿连接盒25并且延伸至连接盒25的外部,手动杆28的表面套设有挤压弹簧29,挤压弹簧29的一端与移动板26表面固定连接,通过高度调节组件2的设置,工作人员能够根据车辆具体工作水深,及时调节螺旋桨37的工作高度,使其始终位于水体内部,以便能提供全部动力,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后期维护。
22.高度调节组件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角度调节组件3,角度调节组件3包括与高度调节组件2固定连接的角度套31,角度套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提拉板32,提拉板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步进电动机33,步进电动机33输出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角度轴34,角度轴3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35,顶板3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发动机36,发动机36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桨37,通过角度调节组件3的设置,车辆水上运行时,采用步进电动机33工作带动发动机36及螺旋桨37整体转动,不用工作人员手动直接操作,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车辆整体方向较为精准,两栖车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平台组件4,放置平台组件4包括水平架41,水平架41的表面设置摩擦凸点,水平架4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护栏42,护栏42的表面设置网板,两栖车本体1发动机舱盖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救援平台5,救援平台5的表面设置摩擦纹路。
23.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4.工作时,车辆正常救灾,当车辆开入水中后,根据具体水体深度,外拉手动杆28,通过移动板26带动接入卡杆27与竖直板21表面的定位卡槽22分离,同时挤压连接盒25中挤压弹簧29,移动稳定板24和衔接板23,将其移动合适高度后,松开手动杆28,接入卡杆27重新与定位卡槽22卡合,装置固定,启动发动机36,通过螺旋桨37带动车辆移动,需要水中转弯时,开启步进电动机33,带动角度套31中角度轴34转动,即带动顶板35、发动机36和螺旋桨37转向,车辆朝向正确位置转弯,车辆顶部的护栏42以及救援平台5的表能够及时放置大小合适的救灾物资,通过车辆及时移动至救灾现场,当车辆运行完毕后,将车辆复原。
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抢险救灾用新型水陆两栖车,包括两栖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栖车本体(1)的后部固定连接有高度调节组件(2),所述高度调节组件(2)包括与两栖车本体(1)后部固定连接的竖直板(21),所述竖直板(21)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卡槽(22),所述竖直板(21)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衔接板(23),所述衔接板(2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定板(24),所述稳定板(2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盒(25),所述连接盒(25)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板(26),所述移动板(2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入卡杆(27),所述高度调节组件(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角度调节组件(3),所述角度调节组件(3)包括与高度调节组件(2)固定连接的角度套(31),所述角度套(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提拉板(32),所述提拉板(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步进电动机(33),所述步进电动机(33)输出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角度轴(34),所述角度轴(3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35),所述顶板(3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发动机(36),所述发动机(36)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桨(37),所述两栖车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平台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抢险救灾用新型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2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手动杆(28),所述手动杆(28)的一端贯穿连接盒(25)并且延伸至连接盒(25)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抢险救灾用新型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杆(28)的表面套设有挤压弹簧(29),所述挤压弹簧(29)的一端与移动板(26)表面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抢险救灾用新型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平台组件(4)包括水平架(41),所述水平架(41)的表面设置摩擦凸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抢险救灾用新型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架(4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护栏(42),所述护栏(42)的表面设置网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抢险救灾用新型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栖车本体(1)发动机舱盖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救援平台(5),所述救援平台(5)的表面设置摩擦纹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抢险救灾用新型水陆两栖车,包括两栖车本体,所述两栖车本体的后部固定连接有高度调节组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与两栖车本体后部固定连接的竖直板,所述竖直板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卡槽,所述竖直板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盒,所述连接盒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入卡杆,本实用新型涉及抢险救灾技术领域。该抢险救灾用新型水陆两栖车,车辆水上运行时,采用步进电动机工作带动发动机及螺旋桨整体转动,不用工作人员手动直接操作,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车辆整体方向较为精准。并且车辆整体方向较为精准。并且车辆整体方向较为精准。


技术研发人员:

刘许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鹏洋应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7

技术公布日:

2023/1/19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88580-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30 04:23:05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