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生物细胞培育用便于观测的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4-12-23 00:23:59 0条评论

一种生物细胞培育用便于观测的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培养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细胞培育用便于观测的培养皿。


背景技术:



2.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培养箱,是指温度可控的,用于培养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箱体装置,广泛应用于恒温培养、恒温反应等试验。
3.培养皿一般会放在培养箱里对生物细胞进行培养,培养箱一般是密封的环境,若想观察生物细胞在不同阶段的生长状态,则需要打开培养箱并将培养皿取出观察,而培养箱在打开时,空气中的杂菌可能会进入培养箱的内部对其造成污染,同时,若放置的培养皿数量相对较多,需要逐个将培养皿取出观察并放回,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培养皿在培养箱内不方便观察的问题,相比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生物细胞培育用便于观测的培养皿,包括培养箱和皿盖,皿盖的内壁卡接有皿底,培养箱一侧的外壁铰接有外门和内门,内门位于外门的内侧,培养箱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翻板,翻板的顶面贯穿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安放槽,皿盖位于安放槽的内侧,培养箱顶端和底端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一侧的侧壁与培养箱的内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杆,隔板另一侧的侧壁与培养箱的内侧壁之间滑动连接有齿条,转杆的外壁与翻板的一端固定连接,转杆的一端贯穿隔板并固定连接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远离齿轮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培养箱顶端和底端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杆,丝杆贯穿连接块并与之螺纹连接,培养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实现与传统的培养皿与培养箱相比,提高了观测时的便捷性,同时避免了培养箱的内部暴露在空气中对其造成污染,提高了细胞培养时的稳定性。
5.可选的,皿盖开口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中环,皿底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顶环,翻板靠近安放槽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底环,通过上述设置,使皿盖能更好的接在安放槽的位置。
6.可选的,中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磁圈,顶环和底环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铁圈,磁圈可通过铁圈的作用将皿盖和皿底吸附在安放槽的位置,避免了翻板在翻转时皿盖和皿底脱离安放槽。
7.可选的,内门包括载板和玻璃板,载板的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与安放槽对应的观察槽。
8.可选的,载板靠近观察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镜片膜,观察槽的内部充满有纯净水。
9.可选的,镜片膜为高透明弹性材料制成,镜片膜为凸起状,通过上述设置,在观测细胞时,可对皿底上培养的胞壁起到放大的作用,能更细微的观测到培养细胞的变化,进一步的增加了观测时的便捷性。
10.可选的,每两个相邻的观察槽之间均开设有通孔,玻璃板远离载板的侧壁固定连
接有l杆,l杆与其中一个观察槽相连通。
11.可选的,培养箱底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供压管和电伸缩杆,电伸缩杆的活动端延伸至供压管的内侧并固定连接有活塞,活塞与供压管的内壁滑动连接。
12.可选的,l杆的底端与供压管远离电伸缩杆的一端之间连通有柔性通管,供压管的内部充满有纯净水,通过上述设置,若需要改变镜片膜的放大倍数,则可启动电伸缩杆推动活塞向右移动,此时供压管内的纯净水被挤压至观察槽的内部使镜片膜更加凸起,镜片膜凸起后焦距变长、放大倍数增大,能更清楚的观察到皿底上培养的细胞。
13.可选的,培养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控制屏,控制屏与电伸缩杆和电机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屏的设置,可更好的控制电伸缩杆和电机的运行状态。
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5.(1)该培养皿通过翻板等装置的设置,初始状态下翻板是处于水平状态的,在培养生物细胞时,将细胞放置在皿底顶端的内壁,然后使皿底卡在皿盖的内壁并放入安放槽的内侧进行培养,培养时,若需要观察皿底内细胞的培养状态,则可以启动电机带动丝杆旋转并在连接块的作用使齿条向上移动,齿条向上移动后通过齿轮和转杆的作用带动翻板旋转至垂直状态,这时工作人员将翻板打开就可透过内门观察皿底内细胞的生长状态,与传统的培养皿与培养箱相比,提高了观测时的便捷性,同时避免了培养箱的内部暴露在空气中对其造成污染,提高了细胞培养时的稳定性。
16.(2)皿盖开口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中环,皿底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顶环,翻板靠近安放槽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底环,通过上述设置,使皿盖能更好的接在安放槽的位置。
17.(3)镜片膜为高透明弹性材料制成,镜片膜为凸起状,通过上述设置,在观测细胞时,可对皿底上培养的胞壁起到放大的作用,能更细微的观测到培养细胞的变化,进一步的增加了观测时的便捷性。
18.(4)l杆的底端与供压管远离电伸缩杆的一端之间连通有柔性通管,供压管的内部充满有纯净水,通过上述设置,若需要改变镜片膜的放大倍数,则可启动电伸缩杆推动活塞向右移动,此时供压管内的纯净水被挤压至观察槽的内部使镜片膜更加凸起,镜片膜凸起后焦距变长、放大倍数增大,能更清楚的观察到皿底上培养的细胞。
19.(5)培养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控制屏,控制屏与电伸缩杆和电机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屏的设置,可更好的控制电伸缩杆和电机的运行状态。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外门打开时的状态图;
21.图2为本技术外门和内门打开时的状态图;
22.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立体图;
23.图4为本技术翻板为垂直状态的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培养箱处的俯视立体剖面图;
25.图6为本技术培养箱处的侧视立体剖面图;
26.图7为本技术翻板处的立体剖面图;
27.图8为本技术皿盖和皿底处的立体剖面图;
28.图9为本技术内门处的立体分解图;
29.图10为本技术载板处的正视剖面图。
30.图中标号说明:
31.1、培养箱;101、隔板;2、外门;3、内门;301、载板;302、观察槽;303、玻璃板;304、镜片膜;305、通孔;4、翻板;401、转杆;402、底环;403、安放槽;5、齿轮;501、齿条;502、连接块;6、丝杆;7、电机;8、皿盖;801、中环;802、磁圈;9、皿底;901、顶环;10、供压管;11、电伸缩杆;12、l杆;13、柔性通管;14、控制屏。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实施例1:
3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细胞培育用便于观测的培养皿,请参阅图1-8,包括培养箱1和皿盖8,皿盖8的内壁卡接有皿底9,其特征在于,培养箱1一侧的外壁铰接有外门2和内门3,内门3位于外门2的内侧,培养箱1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翻板4,翻板4的顶面贯穿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安放槽403,皿盖8位于安放槽403的内侧,培养箱1顶端和底端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101,隔板101一侧的侧壁与培养箱1的内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杆401,隔板101另一侧的侧壁与培养箱1的内侧壁之间滑动连接有齿条501,转杆401的外壁与翻板4的一端固定连接,转杆401的一端贯穿隔板101并固定连接有齿轮5,齿轮5与齿条501啮合,齿条501远离齿轮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02,培养箱1顶端和底端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杆6,丝杆6贯穿连接块502并与之螺纹连接,培养箱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7,电机7的输出端与丝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初始状态下翻板4是处于水平状态的,在培养生物细胞时将细胞放置在皿底9顶端的内壁然后使皿底9卡在皿盖8的内壁并放入安放槽403的内侧进行培养,培养时,若需要观察皿底9内细胞的培养状态,则可以启动电机7带动丝杆6旋转并在连接块502的作用使齿条501向上移动,齿条501向上移动后通过齿轮5和转杆401的作用带动翻板4旋转至垂直状态,这时工作人员将翻板4打开就可透过内门3观察皿底9内细胞的生长状态,与传统的培养皿与培养箱相比,提高了观测时的便捷性,同时避免了培养箱1的内部暴露在空气中对其造成污染,提高了细胞培养时的稳定性。
35.请参阅图7-8,皿盖8开口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中环801,皿底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顶环901,翻板4靠近安放槽40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底环402,通过上述设置,使皿盖8能更好的接在安放槽403的位置,中环8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磁圈802,顶环901和底环402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铁圈,皿盖8和皿底9放置在安放槽403的内部时,磁圈802可通过铁圈的作用将皿盖8和皿底9吸附在安放槽403的位置,避免了翻板4在翻转时皿盖8和皿底9脱离安放槽403。
36.请参阅图1-5和9-10,内门3包括载板301和玻璃板303,载板301的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与安放槽403对应的观察槽302;具体的,翻板4在旋转至垂直状态时,观察槽302与安放槽403一一对应且观察槽302位于安放槽403的正侧方,载板301靠近观察槽30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镜片膜304,观察槽302的内部充满有纯净水,镜片膜304为高透明弹性材料制成,镜片膜304为凸起状,通过上述设置,在翻板4旋转至垂直状态后,由于镜片膜304为凸起状态,
在观测细胞时,可对皿底9上培养的胞壁起到放大的作用,能更细微的观测到培养细胞的变化,进一步的增加了观测时的便捷性。
37.请参阅图2-5和9-10,每两个相邻的观察槽302之间均开设有通孔305,玻璃板303远离载板3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l杆12,l杆12与其中一个观察槽302相连通,培养箱1底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供压管10和电伸缩杆11,电伸缩杆11的活动端延伸至供压管10的内侧并固定连接有活塞,活塞与供压管10的内壁滑动连接,l杆12的底端与供压管10远离电伸缩杆11的一端之间连通有柔性通管13,供压管10的内部充满有纯净水,通过上述设置,若需要改变镜片膜304的放大倍数,则可启动电伸缩杆11推动活塞向右移动,此时供压管10内的纯净水被挤压至观察槽302的内部使镜片膜304更加凸起,镜片膜304凸起后焦距变长、放大倍数增大,能更清楚的观察到皿底9上培养的细胞。
38.请参阅图2,培养箱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控制屏14,控制屏14与电伸缩杆11和电机7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屏14的设置,可更好的控制电伸缩杆11和电机7的运行状态。
3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生物细胞培育用便于观测的培养皿,包括培养箱(1)和皿盖(8),所述皿盖(8)的内壁卡接有皿底(9),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一侧的外壁铰接有外门(2)和内门(3),所述内门(3)位于外门(2)的内侧,所述培养箱(1)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翻板(4),所述翻板(4)的顶面贯穿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安放槽(403),所述皿盖(8)位于安放槽(403)的内侧,所述培养箱(1)顶端和底端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101),所述隔板(101)一侧的侧壁与培养箱(1)的内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杆(401),所述隔板(101)另一侧的侧壁与培养箱(1)的内侧壁之间滑动连接有齿条(501),所述转杆(401)的外壁与翻板(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杆(401)的一端贯穿隔板(101)并固定连接有齿轮(5),所述齿轮(5)与齿条(501)啮合,所述齿条(501)远离齿轮(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02),所述培养箱(1)顶端和底端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杆(6),所述丝杆(6)贯穿连接块(502)并与之螺纹连接,所述培养箱(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端与丝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细胞培育用便于观测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盖(8)开口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中环(801),所述皿底(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顶环(901),所述翻板(4)靠近安放槽(40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底环(4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细胞培育用便于观测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环(8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磁圈(802),所述顶环(901)和底环(402)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铁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细胞培育用便于观测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门(3)包括载板(301)和玻璃板(303),所述载板(301)的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与安放槽(403)对应的观察槽(3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物细胞培育用便于观测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301)靠近观察槽(30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镜片膜(304),所述观察槽(302)的内部充满有纯净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物细胞培育用便于观测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膜(304)为高透明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镜片膜(304)为凸起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物细胞培育用便于观测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观察槽(302)之间均开设有通孔(305),所述玻璃板(303)远离载板(3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l杆(12),所述l杆(12)与其中一个观察槽(302)相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物细胞培育用便于观测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底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供压管(10)和电伸缩杆(11),所述电伸缩杆(11)的活动端延伸至供压管(10)的内侧并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与供压管(10)的内壁滑动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生物细胞培育用便于观测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l杆(12)的底端与供压管(10)远离电伸缩杆(11)的一端之间连通有柔性通管(13),所述供压管(10)的内部充满有纯净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生物细胞培育用便于观测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控制屏(14),所述控制屏(14)与电伸缩杆(11)和电机(7)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应用于培养皿领域的一种生物细胞培育用便于观测的培养皿,该培养皿通过翻板等装置的设置,初始状态下翻板是处于水平状态的,在培养生物细胞时,将细胞放置在皿底顶端的内壁,然后使皿底卡在皿盖的内壁并放入安放槽的内侧进行培养,培养时,若需要观察皿底内细胞的培养状态,则可以启动电机带动丝杆旋转并在连接块的作用使齿条向上移动,齿条向上移动后通过齿轮和转杆的作用带动翻板旋转至垂直状态,这时工作人员将翻板打开就可透过内门观察皿底内细胞的生长状态,与传统的培养皿与培养箱相比,提高了观测时的便捷性,同时避免了培养箱的内部暴露在空气中对其造成污染,提高了细胞培养时的稳定性。提高了细胞培养时的稳定性。提高了细胞培养时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

任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任语

技术研发日:

2022.08.30

技术公布日:

2023/1/17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88571-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30 04:17:38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