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装配式转体球铰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4-12-23 06:33:25 0条评论

装配式转体球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转体球铰,特别是指一种装配式转体球铰。


背景技术:



2.采用转体法施工的桥梁是指将跨越江河或公路、铁路的桥梁部分,在两岸或道路两侧施工,在施工位点完成桥梁上部结构的建设,再使两岸或道路两侧上的梁体转动至桥梁工作位点,并在工作位点合拢成整体桥梁。桥梁转体技术可将在障碍上空的作业转化为岸上或近地面作业,不仅可以保证工程施工安全,还可以减少对交通的影响,缩短封闭时间并降低施工成本。随着近年来交通建设工程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建桥梁工程与既有公路、铁路线路及江河出现交叉跨线的情况,鉴于转体法施工的安全性高且对交通影响小,目前绝大多数的新建跨线桥梁采用转体法施工。
3.目前常见的桥梁转体装置主要是由滑道、撑脚、中心球铰或转体支座组成。既有的转体桥工程是通过中心球铰或转体支座的转动带动桥梁从施工位点转至工作位点。球铰或转体支座位于转体结构承台的转动中心并承受主要的结构荷载,依靠牵引设备提供动力,使得上部结构于转动摩擦副上进行平转。现有的转体装置由于自身结构特点在安装和使用时存在如下缺陷:一是采用球铰时,下承台混凝土浇筑时需以下球铰球面为模板,浇筑过程极易出现憋气浇筑不实的情况,近年来通过对该结构球铰安装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浇筑脱空问题时有发生,严重时需要于球铰表面重新钻孔浇筑,从而保证下部混凝土密实。基于转动支座的内部结构,为保证球面转动副的承压能力只能于下球铰表面开设尺寸较小的振捣孔,无法开设尺寸较大的灌浆孔,振捣孔只能进行振捣无法通过该孔进行灌浆或补浆,因此加大混凝土浇筑难度及风险。二是浇筑混凝土期间下球铰滑动摩擦面无防护且需要通过下球铰开设的振捣孔进行振捣,混凝土浇筑时易出现砂石、混凝土块进入转动摩擦副的情况,需人工清理后方可安装上球铰;不仅延长了安装周期,且转动摩擦副清洁度不易保证,如清理不彻底则会增大转动摩擦副的摩阻系数,使得牵引力变大,加大了转体风险。基于上述技术发展现状亟需一种利于实现球铰下部混凝土浇筑密实、安装过程能有效防止杂物进入转动摩擦副的转体球铰。
4.申请人在国内专利数据库中未发现与本发明相同或相近似的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转体球铰,易于实现转体球铰下部承压混凝土浇筑密实,转动摩擦副不易进入杂物,能够有效满足转体球铰工作要求并保证其工作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技术构思是:
7.装配式转体球铰,包括纵向叠置且通过转动摩擦副装配的上球铰及下球铰,下球铰下部与转体结构承台表面适配;还包括有一预埋钢板,预埋钢板位于下球铰底部并与其定位装配,预埋钢板上开设有效数量且上下贯通的工作孔及排气孔。
8.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构思包括:
9.为增强预埋钢板与下承台混凝土的结合力,同时提高预埋钢板的结构强度,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预埋钢板的下表面固定有肋板。
10.在满足上述工作要求的前提下,为便于肋板的制作,更为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更为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肋板在预埋钢板下表面采用网格状或环状结构。
11.为实现预埋钢板的水平安装,保证转体支座的均匀受力并利于实现转体桥的顺利合拢,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预埋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调平装置。
12.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预埋钢板与转体结构承台浇筑混凝土时可单独进行,待混凝土与预埋钢板固化后再安装下球铰及上球铰,因此杂物不易进入转动摩擦副,为进一步保证转动摩擦副不易进入杂物,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转动摩擦副外侧的上球铰与下球铰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13.为便于上球铰与上部混凝土结构锚固,同时节约制作材质并保证结构强度,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上球铰的内部为中空腔体,腔体内设有可与混凝土形成锚固配合的加强筋。
14.为保证下球铰下方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及其结构强度,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下球铰内腔中预制有刚性填充物。
15.更为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刚性填充物为固化的钢筋砼。
16.为便于实现预埋钢板与下球铰的连接,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预埋钢板位于下球铰底部并与其通过连接构件定位装配。
17.连接构件的主要作用是将下球铰与预埋钢板固定连接,其结构形式可以采用多种可拆卸的机械连接方式,包括但不局限于采用锚固装配、法兰装配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连接构件包括设置于下球铰外侧的锚固耳板,开设于预埋钢板上的螺孔,锚固耳板与螺孔通过螺栓锚固连接。
1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9.本实用新型的下球铰及上球铰可于厂内预制加工,能够很好的保证下球铰内部混凝土密实度及底面平整度,以便于与预埋钢板上表面密贴配合。安装时先将调平装置调整完毕,自预埋钢板上的工作孔向其下方灌注砂浆形成转体结构承台,待其固化后在预埋钢板上表面用连接件固定下球铰及上球铰,并将上球铰与上部混凝土结构形成锚固体系。
20.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下部”、“底部”、“外侧”、“下表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23.1、转体球铰下部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可控,随着转体吨位的增大转体球铰直径也相应增大,本实用新型采用开设工作孔及排气孔的预埋钢板,用于灌浆、混凝土振捣及排气。可以从工作孔直接灌注混凝土,因预埋钢板的平整度高且结构强度好,因此可以开设孔径较大的工作孔用于灌浆及振捣,同时还可通过其观察浇筑是否密实,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解决了由于混凝土流动性有限使得球铰下方出现局部浇筑不密实的问题,保证了
转体球铰的承载能力,使得转体过程更加安全。
24.2、本实用新型中预埋钢板安装完成后即可浇筑混凝土,不会污染转体球铰转动摩擦副,同时密封圈的结构设计,更进一步防止了杂物进入转动摩擦副,保证了转动摩擦副的摩阻系数,降低了转体的风险。
25.3、下球铰内部采用钢筋砼结构,并于厂内预制加工,一是能够很好保证球铰内部混凝土密实度,不存在脱空问题,使转体过程更加安全可靠;二是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降低了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26.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有: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的俯视图。
29.图3是图1的仰视图。
30.图4是肋板为环形的预埋钢板仰视图。
31.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32.1、上球铰;2、转动摩擦副;3、下球铰;4、锚固装置;5、预埋钢板;6、调平装置;7、密封圈;8、肋板;9、工作孔;10、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记载的内容为准,任何依据说明书做出的等效技术手段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34.实施例
35.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如图所示,装配式转体球铰,包括纵向叠置且通过转动摩擦副2装配的上球铰1及下球铰3,下球铰3下部与转体结构承台表面适配;还包括有一预埋钢板5,预埋钢板5位于下球铰3底部并与其定位装配,预埋钢板5上开设有效数量且上下贯通的工作孔9及排气孔10。
36.所述的预埋钢板5的下表面固定有肋板8。
37.肋板8在预埋钢板5下表面采用网格状或环状结构。
38.所述的预埋钢板5的下表面设置有调平装置6。
39.所述的转动摩擦副2外侧的上球铰1与下球铰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7。
40.所述的上球铰1的内部为中空腔体,腔体内设有可与混凝土形成锚固配合的加强筋。
41.所述的下球铰3内腔中预制有刚性填充物,刚性填充物为固化的钢筋砼。
42.所述的预埋钢板5位于下球铰3底部并与其通过连接构件4定位装配。
43.连接构件4包括设置于下球铰3外侧的锚固耳板,开设于预埋钢板5上的螺孔,锚固耳板与螺孔通过螺栓锚固连接。

技术特征:


1.装配式转体球铰,包括纵向叠置且通过转动摩擦副(2)装配的上球铰(1)及下球铰(3),下球铰(3)下部与转体结构承台表面适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预埋钢板(5),预埋钢板(5)位于下球铰(3)底部并与其定位装配,预埋钢板(5)上开设有效数量且上下贯通的工作孔(9)及排气孔(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转体球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埋钢板(5)的下表面固定有肋板(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转体球铰,其特征在于肋板(8)在预埋钢板(5)下表面采用网格状或环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转体球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埋钢板(5)的下表面设置有调平装置(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转体球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摩擦副(2)外侧的上球铰(1)与下球铰(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转体球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球铰(1)的内部为中空腔体,腔体内设有可与混凝土形成锚固配合的加强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转体球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球铰(3)内腔中预制有刚性填充物。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转体球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填充物为固化的钢筋砼。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转体球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埋钢板(5)位于下球铰(3)底部并与其通过连接构件(4)定位装配。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式转体球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构件(4)包括设置于下球铰(3)外侧的锚固耳板,开设于预埋钢板(5)上的螺孔,锚固耳板与螺孔通过螺栓锚固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转体球铰,特别是指一种装配式转体球铰。装配式转体球铰包括纵向叠置且通过转动摩擦副装配的上球铰及下球铰,下球铰下部与转体结构承台表面适配;还包括有一预埋钢板,预埋钢板位于下球铰底部并与其定位装配,预埋钢板上开设有效数量且上下贯通的工作孔及排气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混凝土浇筑难度大、杂物易进入转动摩擦副等问题。具有混凝土浇筑难度小、杂物不易进入转动摩擦副、便于批量化制作及快速安装等优点。便于批量化制作及快速安装等优点。便于批量化制作及快速安装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

曾应祝 黄伟 石少华 桂鉴臣 田萌 陈旖平 阳瑞 曾宪帅 刘凯 王森 李佳桐 彭克勤 高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7

技术公布日:

2023/1/16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88491-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30 03:38:29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