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用于平台的支撑装置及其平台和机械设备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4-12-23 00:38:37 0条评论

用于平台的支撑装置及其平台和机械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平台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清障车作为一种载重运输装置,常用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的清障作业。一般市场上的清障车都是由车架、起重装置、托举牵引装置、液压系统、电控系统、车体与工具箱等组成,来完成起吊、拽拉和托举牵引等多项功能。
3.相关技术中,如申请号为“201921256678.0”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清障车翻转平台,包括车架、一端与车架铰接设置的第一联动杆、自车架斜向下设置且固定连接的固定杆、一端与固定杆的自由端铰接的第二联动杆以及分别与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远离车架的一端铰接的承重板,第一联动杆与承重板的铰接轴位于承重板的承重面之上;车架、承重板、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构成四连杆机构,清障车翻转平台还包括一端与车架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联动杆铰接的第一液压缸。该清障车面市之后,由于结构简单、价格不贵、承重效果好等优点,受到客户的广泛关注,销量很好。
4.但是,上述清障车在装载质量较大的车辆时,由于装载车辆重心在清障车车辆后方,在举升过程中清障车前轮容易发生离地甚至车头翘起现象,其存在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如何解决或改善该技术问题,是该类型车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平台的支撑装置,包括:联动组件;设置在平台的车架尾部的转轴组件和支腿组件;
6.所述联动组件,与平台的升降机构连接,用于在平台由倾斜状态切换至平放状态时,触发转轴组件向第一方向转动,带动支腿组件收回;
7.所述联动组件,还用于在平台由平放状态切换至倾斜状态时,不再触发转轴组件向第一方向转动;支腿组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展开。
8.进一步地,支撑装置,还包括弹性组件,与转轴组件连接;
9.在转轴组件向第一方向转动时,拉伸弹性组件;
10.平台由平放状态切换至倾斜状态时,转轴组件在弹性组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向第二方向转动,带动支腿组件在弹性恢复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展开。
11.进一步地,联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平台的升降机构上的触发块。
12.进一步地,联动组件,还包括联动杆;联动杆的一端与平台的车架尾部连接,另一端与转轴组件连接。
13.进一步地,转轴组件,包括:转轴;转轴的一端与支腿组件连接,另一端与联动组件连接。
14.进一步地,转轴组件,还包括突出部;突出部的突出方向与转轴的转动方向垂直。
15.进一步地,弹性组件,为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转轴组件连接。
16.进一步地,支腿组件,包括安装座和可转动的设置在安装座上的活动支腿;活动支腿的上端面为弧形面,安装座的下端面为与弧形面配合的平面,以在活动支腿收回时,弧形面与平面限位抵接。
17.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平台,包括上述任意的支撑装置。
18.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机械设备,包括上述任意的支撑装置或包括上述任意的平台。
19.本发明公开提供的平台的支撑装置及其平台和机械设备,不是简单的使支腿组件处于展开状态以触地,给平台以及示例的清障车、道路救援车等机械设备提供稳定支撑力,有效解决或改善其前轮离地、翘头等问题,提高该类型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关键在于,其能够通过联动组件,采用机械连接方式实现转轴组件、弹性组件和支腿组件,与平台的联动,无需另外设置动力部件,由此降低实施成本。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手动支腿或动力驱动支腿的方式,其最大优点在于:无需另外设置液压、气动等动力部件、也无需手动操作,而是与平台联动,这样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气路线路等布置、降低车辆自重;又能避免动力驱动或手动操作延迟或出现误差错误导致支腿下放延迟或没有顺利下放,大大提高了该类型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发明示例的平台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支撑装置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支撑装置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支撑装置在第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支撑装置在第四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支撑装置的支腿组件处于收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支撑装置的支腿组件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发明支撑装置的支腿组件处于收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发明支撑装置的支腿组件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2.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3.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平台的支撑装置,为详细解释本发明技术构思,示例如图1所示的平台,应用本发明的支撑装置,值得注意的,该平台仅为适应性举例,并不以此为限。本发明的支撑装置,可选但不仅限于应用于上述平台,只要是采用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结构构思,在平台升降时,对其进行支撑,以防发生翘头等风险,即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具体的,图1所示平台,可选但不仅限于为清障车、道路救援车等的平台,包括车架1、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3和承重板4;第一连接杆2的一端与车架1靠近车头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接杆2的另一端与承重板4靠近车头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接杆3的一端与车架1远离车头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接杆3的另一端与承重板4远离车头的一端铰接;通过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组成的升降机构动作,即可带动承重板4在平放状态和倾斜状态之间切换,示例的,如装卸故障车等。示例的,该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可选但不仅限于与动力件连接,以提供切换动作的动力,驱动连杆动作,以带动承重板4在平放状态和倾斜状态间切换。
34.本发明为防止上述平台,在由平放状态切换至倾斜状态过程中,因装载物重、整个平台重心后移,导致前轮容易发生离地甚至车头翘起现象,出现安全风险的情况,特提出一种用于平台的支撑装置,但并不以上述平台为限。
35.具体的,如图1所示,给出了本发明的用于平台的支撑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包括联动组件10;设置在平台的车架尾部的转轴组件20和支腿组件40;
36.所述联动组件10,与平台的升降机构连接,用于在平台由倾斜状态切换至平放状态时,触发转轴组件20向第一方向转动,带动支腿组件40收回;示例的,如图2所示,平台由倾斜状态切换至平放状态的过程中,联动组件10刚好触发转轴组件,即将带动支腿组件40收回;如图3所示,联动组件10,继续随平台的切换而靠近转轴组件20,完成支腿组件40的收回动作。图2-3仅为示例说明,并不以此为限。
37.所述联动组件10,还用于在平台由平放状态切换至倾斜状态时,不再触发转轴组件20向第一方向转动;支腿组件4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展开;示例的,如图4所示的临界点,联动组件10即将远离,不再提供触发转轴组件20向第一方向转动的力,支腿组件40即将放下;如图5所示,联动机构继续随平台的状态切换而远离,完成支腿展开动作。图4-5仅为示例说明,并不以此为限。
38.在该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本发明的用于平台的支撑装置,包括联动组件10;设置在平台的车架尾部的转轴组件20和支腿组件40。实际应用中,若平台由倾斜状态切换至平放状态,一方面联动组件10随该状态切换联动,慢慢靠近转轴组件20;另一方面平台和平台上的承载物,如故障车等,随平台下降过程而重心前移,下压转轴组件20;二者综合作用,能够触发转轴组件20向第一方向转动(图1所示,转轴组件20逆时针转动,但并不以此为限,示例的,若联动组件10从另一侧面下压转轴组件20,则转轴组件20为顺时针转动),带动支腿
组件40自动收回,不再支撑平台,以处于收起状态、脱离地面,避免影响车辆行进;若平台由平放状态切换至倾斜状态时,联动组件10即随该状态切换联动,慢慢远离转轴组件20,同时平台和平台上的承载物,如故障车等,随平台上升过程而重心后移,不再提供触发转轴组件20向第一方向转动的力,此时转轴组件20即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展开落地,处于展开状态以支撑平台,防止平台在举升过程中,因装载物重心后移,导致前方容易离地、发生翘头风险的安全问题,进一步提高示例的清障车、道路救援车等具有平台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
39.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的清障车平台,不是简单的在支腿组件40处于展开状态以触地时,给平台以及示例的清障车、道路救援车等整车提供稳定支撑力,有效解决或改善其前轮离地、翘头等问题,提高该类型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关键在于,其能够通过联动组件10,采用机械连接方式实现转轴组件20和支腿组件40,与平台的联动,无需另外设置动力部件,由此降低实施成本。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手动支腿或动力驱动支腿的方式,其打破该动作模式,最大优点在于:无需另外设置液压、气动等动力部件、也无需手动操作,而是与平台联动,这样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气路线路等布置、降低车辆自重;又能避免动力驱动或手动操作延迟或出现误差错误导致支腿下放延迟或没有顺利下放,大大提高了该类型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示例的,能够避免或改善相关技术中清障车、道路救援车等装载质量较大的车辆时,由于转载车辆重心在清障车车辆后方,而导致举升过程中清障车前轮容易发生离地甚至车头翘起现象的技术问题,通过增加本发明的支撑装置,装车时间自动伸腿,装车完毕后自动收腿,可以有效解决或改善清障车前轮离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40.优选的,本发明的支撑装置,还可选但不仅限于包括:弹性组件30;转轴组件20还与弹性组件30连接,在转轴组件20向第一方向转动时,拉伸弹性组件30;那么,若平台由平放状态切换至倾斜状态时,转轴组件20即可在弹性组件30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向第二方向转动(图1所示,转轴组件20顺时针转动,但并不以此为限,示例的,若联动组件10从另一侧面下压转轴组件20,则转轴组件20为逆时针转动),带动支腿组件40在弹性恢复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展开。
41.在该实施例中增设弹簧组件30,使得转轴组件20向第一方向转动时,即可拉伸弹性组件30至拉伸状态;在后续平台由平放状态切换至倾斜状态时,支腿组件不仅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展开,还能为支腿组件提供弹性组件30处于拉伸状态下需要复位的弹性恢复力,使得支腿组件在自身重力和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展开,能提高该展开的速度和精准性,避免展开不及时或不到位的情况。
42.更为具体的,在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联动组件10,可选但不仅限于包括:设置在平台的升降机构上的触发块11。具体的,以图1示例的平台为例,该联动组件10,可选但不仅限于为设置在平台的尾部升降机构,即第二连接杆3上的触发块11。更为具体的,该触发块11,可选但不仅限于为圆弧形凸起,以与转轴组件20更贴合的接触,便于其触发转轴组件20转动。
43.更为优选的,该联动组件10,还可选但不仅限于包括联动杆12;联动杆12的一端与平台的车架尾部连接,另一端与转轴组件20连接。如图1-5示例的,在平台由倾斜状态切换至平放状态过程中,触发块11即可触碰到联动杆12的一端,使联动杆12的另一端下压转轴
组件,触发转轴组件旋转,以带动支腿组件收回离地;在平台由平放状态切换至倾斜状态过程中,触发块11即逐渐远离与联动杆12接触的一端,直至脱离联动杆12,联动杆12的另一端不再对转轴组件20提供下压力,使得转轴组件20在弹簧组件30弹性形变恢复力的作用下,带动支腿组件展开着地,以落下支撑。
44.在该实施例中,联动组件10增设联动杆12,相当于杠杆,能够扩大触发块11与转轴组件20的距离,在此设计下,触发块11触发联动杆10一端的小运动行程,能在联动杆10的另一端产生远大于触发块11小运动形成的大运动行程,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杠杆缩短按压支腿行程的巧妙思路,达到快速伸腿、延后收腿的目的;示例的,在平台由平放状态切换至倾斜状态的过程中,小幅摆动,即可使得支腿组件40迅速由收起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支腿组件40触地以建立支撑,因而使得在平台由平放状态切换至倾斜状态的过程的大部分时间内,支腿组件40处于展开状态,更好地解决或改善清障车前轮离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更为重要的,在平台由倾斜状态切换至平放状态的过程中,能在重心前移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即车辆后轮离地20-30公分的过程中,轻松的下压转轴组件20,快速收腿,避免后轮仍然在地,而收腿困难的缺陷。
45.更为优选的,为进一步提高该快速伸腿、延后收腿的目的,触发块11,优选为设置在:靠近联动杆12与平台的车架尾部的连接处。
46.更为优选的,如图2、6-9所示,转轴组件20,可选但不仅限于包括:转轴21;转轴21的一端与支腿组件40连接,可选但不仅限于为一体成型设置;另一端与弹性组件30连接。值得注意的,图6、7所示转轴的具体形状,仅为优选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可采用简单结构的转轴即可。优选的,如图6所示,转轴组件20,还包括突出部22。优选的,该突出部22的突出方向与转轴的转动方向垂直,一方面使联动组件10更便捷的与转轴组件20接触,以绕该突出部22旋转,更快捷的触动转轴组件20动作;另一方面使弹性组件30更便捷的与转轴组件20接触,更快捷的带动弹性组件30动作;整体提高本发明支撑装置的响应速度,进一步提高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7.更为优选的,如图6-7所示,弹性组件30,可选但不仅限于为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转轴组件20连接。
48.更为优选的,如图2、6-9所示,支腿组件40,可选但不仅限于包括安装座41和可转动的设置在安装座41上的活动支腿42;具体的,支腿组件40,还可选但不仅限于包括铰接座43;活动支腿42,通过铰接座43活动设置在安装座41上;更为优选的,铰接座4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分设于安装座41或活动支腿42的两侧;更为优选的,活动支腿42的上端面为弧形面,安装座41的下端面为与弧形面配合的平面,以在活动支腿收回时,弧形面与平面限位抵接。该配合弧形面的设置,能够便于活动支腿42的上端面与安装座41的下端面之间的转动配合,提高运动的顺畅程度,并在活动支腿收回时,处于限位抵接状态,避免其晃动。
49.更为优选的,为提高支腿组件40的支撑性能,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支腿42的下端面,还设有支撑板44,支撑板44的径向尺寸大于活动支腿42的径向尺寸,以获得更大的受力面积,改善受力,提高支腿组件40的支撑性能。更为优选的,支撑板44,可选但不仅限于包括水平板,水平板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斜板,斜板相对水平板向活动支腿42的一侧倾斜。因为,活动支腿42在摆动过程中,需经历从靠近地面到最终触地展开支撑的过程或者从地面远离到最终离地收回的过程,支撑板44包括水平板和设于水平板相对的两侧的斜
板,并使斜板相对水平板向活动支腿42一侧倾斜,有利于提高活动支腿42上述运动过程的顺畅程度。
50.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本发明基于上述支撑装置,还提供一种平台,包括:上述任意的支撑装置。优选的,该平台,可选但不仅限于包括:车架1、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3和承重板4;第一连接杆2的一端与车架1靠近车头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接杆2的另一端与承重板4靠近车头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接杆3的一端与车架1远离车头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接杆3的另一端与承重板4远离车头的一端铰接;通过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动作,带动承重板4在平放状态和倾斜状态之间切换。
51.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机械设备,包括上述任意的支撑装置或平台。示例的,该机械设备,可选但不仅限于为清障车、道路救援车等。
52.上述平台及机械设备,基于上述支撑装置而创造,其技术效果和技术特征的组合在此不再赘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平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联动组件;设置在平台的车架尾部的转轴组件和支腿组件;所述联动组件,与平台的升降机构连接,用于在平台由倾斜状态切换至平放状态时,触发转轴组件向第一方向转动,带动支腿组件收回;所述联动组件,还用于在平台由平放状态切换至倾斜状态时,不再触发转轴组件向第一方向转动;支腿组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展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组件,与转轴组件连接;在转轴组件向第一方向转动时,拉伸弹性组件;平台由平放状态切换至倾斜状态时,转轴组件在弹性组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向第二方向转动,带动支腿组件在弹性恢复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展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联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平台的升降机构上的触发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联动组件,还包括联动杆;联动杆的一端与平台的车架尾部连接,另一端与转轴组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轴组件,包括:转轴;转轴的一端与支腿组件连接,另一端与联动组件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轴组件,还包括突出部;突出部的突出方向与转轴的转动方向垂直。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组件,为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转轴组件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支腿组件,包括安装座和可转动的设置在安装座上的活动支腿;活动支腿的上端面为弧形面,安装座的下端面为与弧形面配合的平面,以在活动支腿收回时,弧形面与平面限位抵接。9.一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10.一种机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台。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用于平台的支撑装置及其平台和机械设备,包括联动组件、转轴组件和支腿组件;联动组件,与平台的升降机构连接,用于在平台由倾斜状态切换至平放状态时,触发转轴组件向第一方向转动,带动支腿组件收回;联动组件,还用于在平台由平放状态切换至倾斜状态时,不再触发转轴组件向第一方向转动;支腿组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展开。其最大优点在于:无需另外设置动力部件、也无需手动操作,而是与平台联动,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避免延迟或出现误差,大大提高了该类型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大大提高了该类型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大大提高了该类型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

刘志斌 杨准 喻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湖南星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8

技术公布日:

2023/1/17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88445-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30 03:06:40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