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粘度计和供墨系统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4-12-23 12:53:17 0条评论

一种粘度计和供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粘度计和供墨系统。


背景技术:



2.连续喷墨打印机通常包含一个主体结构,这个主体结构包括两个隔室,一个隔室中设有供墨系统,另一个设有电子设备,以及通过含有多个管道和电线的导管连接到主体结构的打印头。
3.在正常操作中,供墨系统默认使墨水流过粘度计,以便在打印机操作的过程中使墨水在粘度计内混合,中间暂停只是为了进行粘度测量,并为了使用真空发生器将墨水和溶剂添加到混合罐中。测试表明,填充粘度计时在粘度计内会形成漩涡,从而为颜料墨水提供了一个高效和有效的混合器。
4.漩涡的形成引起了粘度计中的混合,这会导致粘度计的内部被涂上墨水,墨水会飞溅到盖子上。在现有技术中,一旦在粘度计盖的内部涂上墨水可能会使传感器(粘度计满电极、粘度计空电极)之间导电,从而导致任何两个或所有传感器与接地电极之间短路。如果所有传感器之间发生短路,则电子设备会将信号解释为粘度计已满,即使实际墨水液位低于粘度计满电极尖端的液位,这导致测量不准确且不可重复。同样,如果粘度计盖上有墨水还会导致粘度计空电极和接地电极之间短路,则粘度计将不会读取为空,直到盖上的墨水不再在两个部件之间提供导电桥,这也使得测量不准确且不可重复。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保证测量准确性的粘度计。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粘度计,包括:
8.粘度计盖;
9.用于测量液位的电极组件,其包括多个穿设在所述粘度计盖上的电极,各个所述电极上均套设有由所述粘度计盖的表面延伸形成的隔离件,各个所述隔离件均固定在所述粘度计盖同一侧,且所有所述电极的末端均形成一尖端部。
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沿所述粘度计盖间隔设置的粘度计满电极、粘度计空电极和接地电极,且所述粘度计满电极、粘度计空电极和接地电极上均套设有所述隔离件。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尖端部呈圆锥形。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件呈圆柱状,且其中心轴与套设的电极的中心轴对齐。
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度计还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
14.收容腔,其顶端与所述粘度计盖相连;
15.混合腔,其设于所述收容腔的底端,且所述混合腔呈锥形。
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腔上还设有溢流管。
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腔的底部设有排墨管。
1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腔上还设有注墨口,所述注墨口处设有限流器。
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度计盖上还穿设有热敏电阻。
20.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可保证测量准确性的供墨系统。
21.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22.一种供墨系统,包括上述任一种粘度计。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4.本实用新型中的粘度计,其在各个在电极上均套设有隔离件,这样当墨水液位上升时,可以保证各个电极的隔离件的内部的区域保持基本干燥且没有墨水,避免的电极之间发生短路。同时,每个电极的末端形成一尖端部,可以使墨水更快更容易地离开电极,二者相结合可以很好地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粘度计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粘度计的结构简图。
27.图中:1-粘度计盖,2-电极组件,21-收容部,21-粘度计满电极,22-粘度计空电极,23-接地电极,3-隔离件,4-主体部,41-收容腔,42-混合腔,43-溢流管,44-排墨管,45-注墨口。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粘度计,其包括粘度计盖1和用于测量液位的电极组件2。
30.其中,电极组件2包括多个穿设在所述粘度计盖1上的电极,各个所述电极上均套设有由所述粘度计盖1的表面延伸形成的隔离件3,各个所述隔离件3均固定在所述粘度计盖1同一侧,且所有所述电极的末端均形成一尖端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件3呈圆柱状,且其中心轴与套设的电极的中心轴对齐。
31.可以理解的是,在各个电极上套设隔离件3后,将会阻止各个所述电极之间由墨水形成的导电路径,从而不会导致电极之间短路而造成测量不准确。因为当墨水的液位上升时,位于墨水上方的空气可以从粘度计的相关结构中溢出,比如通过设置在粘度计上的溢流管溢出。同时,空气也可以存在环绕在电极周围的呈圆柱体的隔离件3内。当液体上升到圆柱体底部时,圆柱体内的空气将被困在圆柱体内。空气无法溢出,因为液体不让它溢出。从而当液体上升时,空气将阻止液体进入圆柱体。由于溢流管的原因,当填充一个开放容器时,液体中没有足够的压力来压缩空气,因此空气无法被压缩。结果就会是空气停留在圆柱体间隙内,内部液位无法升高。
32.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2包括沿所述粘度计盖1间隔设置的粘度计满电极21、粘度计空电极22和接地电极23,且所述粘度计满电极21、粘度计空电极22和接地电极23上均套设有所述隔离件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度计盖1上还穿设有热敏电阻5。
33.这样,当粘度计被填充时,墨水不能上升到围绕粘度计满电极21、粘度计空电极22和接地电极23的任何隔离件3底部的水平之上,因为空气被锁定在内部并且阻止流体上升得更高。这样,粘度计满电极21、粘度计空电极22和接地电极23的圆柱形凸出物内部的区域保持基本干燥且没有墨水。如果一些墨水溅到金属棒周围的区域,这对各个电极的状态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它还需要在至少一对电极之间发生,并在它们之间形成导电墨水的连续轨迹。
34.一些实施例中,所有所述电极的末端形成的尖端部呈圆锥形。当电极因沾上墨水是湿的时,其可能会形成滴墨。滴墨将在电极和流体表面之间形成连接,会导致测量存在不确定性,因为这取决于滴墨如何以及何时离开电极。将电极的末端设置成圆锥形,有助于使粘在电极上的液体以可靠且可重复的方式排出,因为它是尖头,其形成的任何滴水都很小,其可以更快更容易地使滴墨离开电极,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测量的不确定性。
3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4包括收容腔41和混合腔42。收容腔41的顶端与所述粘度计盖1相连;混合腔42设于所述收容腔41的底端,且所述混合腔42呈锥形。其中,所述收容腔41上还设有溢流管43和注墨口45,所述混合腔42的底部设有排墨管44。
36.可以理解的是,粘度计在使用时,至少部分插入在混合罐内,注墨口45主要用于混合罐向粘度计内输送墨水,而排墨管44则用于粘度计向混合罐返还墨水。而当粘度计内注入的墨水超过所设置的阈值时,多出的墨水将会通过溢流管43回到混合罐内。
37.此外,优选的实施例中,注墨口45内还设有限流器。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粘度计往往会和真空发生器之间进行切换,此时,若在粘度计的入口设置一个与真空发生器中的喷嘴大小相等的限流器,即可在粘度计和真空发生器之间切换时保证流速不会发生变化。
38.下面通过描述粘度计的原理以便于对粘度计进行进一步地介绍:
39.当需要检测墨水的粘度时,此时混合罐会向粘度计内输送墨水,直到达到预设值,也就是粘度计满电极21与接地电极23短路时对应的值,此时混合罐将会停止输送墨水,并开启计时器,随后,粘度计开始排墨,直到墨水排完后,粘度计空电极22读取开路,计时器停止。根据计时器开启和停止的时间,即可确定墨水排空所需的时间。该时间与墨水的粘度有关,将所用时间与控制软件中包含的目标时间进行比较,即可了解墨水的粘度情况。比如,若得知墨水排空所需的时间长于目标时间,则表明墨水的粘度过大,则需要向混合罐中添加溶剂以降低墨水的粘度。
40.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粘度计满电极21、粘度计空电极22和接地电极23上套设了呈圆柱状的隔离件3,这样可以保证墨水只能位于圆柱体的下方,粘度计满电极21、粘度计空电极22和接地电极23周围和圆柱形凸出物内部的区域保持基本干燥且没有墨水,从而避免了粘度计满电极21、粘度计空电极22和接地电极23之间短路,同时,由于粘度计满电极21、粘度计空电极22和接地电极23的末端呈圆锥形,其可以使滴墨更快更容易地离开电极,二者相结合可以很好地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41.值得说明的是,在检测墨水的粘度的过程中,由于粘度计包括一个成锥形的混合腔42,当混合罐将墨水泵送至粘度计中时,将会在粘度计内形成一个漩涡,从而可以对墨水
进行充分地混合和搅拌,也就是说,粘度计在作为测量粘度的仪器的同时,还为墨水提供了一个高效且有效的混合器。从而,利用本实用新型中的粘度计,既可以保证墨水满足粘度需求,又能在检测粘度的同时对墨水进行混合和搅拌,避免了墨水结块和沉淀。
4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粘度计,其在各个在电极上均套设有隔离件3,这样当墨水液位上升时,可以保证各个电极的隔离件的内部的区域保持基本干燥且没有墨水,避免的电极之间发生短路。同时,每个电极的末端形成一尖端部,可以使墨水更快更容易地离开电极,二者相结合可以很好地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43.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供墨系统,其包括粘度计,所述粘度计包括粘度计盖1和电极组件2。
44.其中,电极组件2,其包括多个穿设在所述粘度计盖1上的电极,各个所述电极上均套设有由所述粘度计盖1的表面延伸形成的隔离件3,各个所述隔离件3均固定在所述粘度计盖1同一侧,且所有所述电极的末端均形成一尖端部。
45.进一步地,所述电极组件2包括沿所述粘度计盖1间隔设置的粘度计满电极21、粘度计空电极22和接地电极23,且所述粘度计满电极21、粘度计空电极22和接地电极23上均套设有所述隔离件3。
46.进一步地,所述尖端部呈圆锥形。
47.进一步地,所述隔离件3呈圆柱状,且其中心轴与套设的电极的中心轴对齐。
48.进一步地,所述粘度计还包括主体部4,所述主体部4包括:
49.收容腔41,其顶端与所述粘度计盖1相连;
50.混合腔42,其设于所述收容腔41的底端,且所述混合腔42呈锥形。
51.进一步地,所述收容腔41上还设有溢流管43。
52.进一步地,所述混合腔42的底部设有导流管44。
53.进一步地,所述收容腔41上还设有注墨口45,所述注墨口45处设有限流器。
54.进一步地,所述粘度计盖1上还穿设有热敏电阻5。
5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供墨系统,其包括粘度计,其中粘度计的各个在电极上均套设有隔离件3,这样当墨水液位上升时,可以保证各个电极的隔离件的内部的区域保持基本干燥且没有墨水,避免的电极之间发生短路。同时,每个电极的末端形成一尖端部,可以使墨水更快更容易地离开电极,二者相结合可以很好地保证供墨系统粘度计测量的准确性。
5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
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8.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粘度计,其特征在于,包括:粘度计盖(1);用于测量液位的电极组件(2),其包括多个穿设在所述粘度计盖(1)上的电极,各个所述电极上均套设有由所述粘度计盖(1)的表面延伸形成的隔离件(3),各个所述隔离件(3)均固定在所述粘度计盖(1)同一侧,且所有所述电极的末端均形成一尖端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2)包括沿所述粘度计盖(1)间隔设置的粘度计满电极(21)、粘度计空电极(22)和接地电极(23),且所述粘度计满电极(21)、粘度计空电极(22)和接地电极(23)上均套设有所述隔离件(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部呈圆锥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3)呈圆柱状,且其中心轴与套设的电极的中心轴对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度计还包括主体部(4),所述主体部(4)包括:收容腔(41),其顶端与所述粘度计盖(1)相连;混合腔(42),其设于所述收容腔(41)的底端,且所述混合腔(42)呈锥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41)上还设有溢流管(43)。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42)的底部设有排墨管(44)。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41) 上还设有注墨口(45),所述注墨口(45)处设有限流器。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度计盖(1)上还穿设有热敏电阻(5)。10.一种供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粘度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粘度计和供墨系统,涉及打印机领域,粘度计包括:粘度计盖;用于测量液位的电极组件,其包括多个穿设在所述粘度计盖上的电极,各个所述电极上均套设有由所述粘度计盖的表面延伸形成的隔离件,各个所述隔离件均固定在所述粘度计盖同一侧,且所有所述电极的末端均形成一尖端部。本实用新型中的粘度计可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度计可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度计可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

乔纳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镭德杰标识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12.29

技术公布日:

2022/9/19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8835-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2-02 13:46:53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