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地下防水堵漏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更新时间:2024-12-23 00:27:02 0条评论

一种地下防水堵漏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用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防水堵漏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地铁车站为地下结构,埋深大,车站长,施工缝多,结构防水要求高。在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侧墙结构容易出现渗漏水,往往需要反复钻孔进行防水堵漏工作,此方法极其不方便,且封堵不严密,反复钻孔堵漏工作量大,而且钻孔对侧墙的外观会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防水堵漏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地下防水堵漏结构,包括
5.侧墙防水板,所述侧墙防水板用于安装在地下的围护结构上;
6.网状防水结构,所述网状防水结构设在所述侧墙防水板的迎水侧和背水侧,所述网状防水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防水板和多个第二防水板,各个所述第一防水板和各个所述第二防水板交叉布置,所述第一防水板连接在所述侧墙防水板上,所述第一防水板与所述侧墙防水板之间具有第一过浆通道和第一溢浆缝,所述第一过浆通道和所述第一溢浆缝相通,所述第二防水板连接在所述侧墙防水板上,所述第二防水板与所述侧墙防水板之间具有第二过浆通道和第二溢浆缝,所述第二过浆通道和所述第二溢浆缝相通,所述第一溢浆缝和所述第二溢浆缝与所述第一防水板与第二防水板交叉形成的小网格相通;
7.第一注浆管,所述第一注浆管用于穿设安装在侧墙中,所述第一注浆管与所述侧墙防水板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过浆通道;
8.第二注浆管,所述第二注浆管用于穿设安装在侧墙中,所述第二注浆管与所述侧墙防水板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过浆通道。
9.本发明实施例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侧墙防水板的迎水侧和背水侧均设置了通过各个第一防水板和各个第二防水板交叉形成的网状防水结构,网状防水结构通过一个个小网格将侧墙进行划分,当侧墙某个位置出现渗漏水时,在对应位置的第一注浆管和第二注浆管中注入水泥浆或者聚氨酯防水材料,水泥浆或者聚氨酯防水材料流经第一过浆通道和第一溢浆缝以及第二过浆通道和第二溢浆缝后到达泄露点的小网格中,对泄露点完成堵漏,这种结构不需要反复钻孔进行防水堵漏工作,堵漏工作非常方便,工作量小,而且减少在侧墙上钻孔,保证侧墙的外观。
1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所述第一注浆管上设有第一止水环。
1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所述第二注浆管上设有第二止水环。
1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所述第一溢浆缝沿着所述第一防水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1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所述第二溢浆缝沿着所述第二防水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1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所述第一防水板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溢浆缝的间距与所述第二防水板上相邻两个第二溢浆缝的间距相同。
1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所述第一注浆管与所述侧墙防水板可拆卸连接。
1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所述第二注浆管与所述侧墙防水板可拆卸连接。
17.一种地下防水堵漏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在侧墙防水板内侧及外侧安装网状防水结构,安装时,网状防水结构的第一防水板与侧墙防水板之间预留第一过浆通道,第一防水板的两侧间隔预留第一溢浆缝,网状防水结构的第二防水板与侧墙防水板之间预留第二过浆通道,第二防水板的两侧间隔预留第二溢浆缝;
19.将设置有网状防水结构的侧墙防水板固定在围护结构桩墙上;
20.将第一注浆管安装在侧墙防水板上,使得第一注浆管与第一过浆通道相通,将第二注浆管安装在侧墙防水板上,使得第二注浆管与第二过浆通道相通;
21.施工地下侧墙,施工侧墙时,使得第一注浆管和第二注浆管穿设在侧墙中。
2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的施工方法,施工地下侧墙前,在第一注浆管的中部设置第一止水环,第一注浆管与侧墙防水板的接口处设置第一加宽环板,第二注浆管的中部设置第二止水环,第二注浆管与侧墙防水板的接口处设置第二加宽环板。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4.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侧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26.本发明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7.本发明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
关系。
28.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9.地铁车站为地下结构,埋深大,车站长,施工缝多,结构防水要求高。在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侧墙结构容易出现渗漏水,往往需要反复钻孔进行防水堵漏工作,此方法极其不方便,且封堵不严密,反复钻孔堵漏工作量大,而且钻孔对侧墙的外观会造成影响。
30.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防水堵漏结构,包括侧墙防水板1、网状防水结构、第一注浆管3和第二注浆管,侧墙防水板1用于安装在的地下的围护结构4上,网状防水结构设在侧墙防水板1的迎水侧和背水侧,网状防水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防水板2和多个第二防水板,各个第一防水板2和各个第二防水板交叉布置,第一防水板2连接在侧墙防水板1上,第一防水板2与侧墙防水板1之间具有第一过浆通道20和第一溢浆缝,第一过浆通道20和第一溢浆缝相通,第二防水板连接在侧墙防水板1上,第二防水板与侧墙防水板1之间具有第二过浆通道和第二溢浆缝,第二过浆通道和第二溢浆缝相通,第一溢浆缝和第二溢浆缝与第一防水板2与第二防水板交叉形成的小网格相通,第一注浆管3用于穿设安装在侧墙5中,第一注浆管3与侧墙防水板1连接并连通第一过浆通道20,第二注浆管用于穿设安装在侧墙5中,第二注浆管与侧墙防水板1连接并连通第一过浆通道20。
31.由于侧墙防水板1的迎水侧和背水侧均设置了通过各个第一防水板2和各个第二防水板交叉形成的网状防水结构,网状防水结构通过一个个小网格将侧墙5进行划分,当侧墙5某个位置出现渗漏水时,在对应位置的第一注浆管3和第二注浆管中注入水泥浆或者聚氨酯防水材料,水泥浆或者聚氨酯防水材料流经第一过浆通道20和第一溢浆缝以及第二过浆通道和第二溢浆缝后到达泄露点的小网格中,对泄露点完成堵漏,这种结构不需要反复钻孔进行防水堵漏工作,堵漏工作非常方便,工作量小,而且减少在侧墙5上钻孔,保证侧墙5的外观。
3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溢浆缝沿着第一防水板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第二溢浆缝沿着第二防水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33.进一步的,第一防水板2上相邻两个第二溢浆缝的间距与第二防水板上相邻两个第二溢浆缝的间距相同。
34.具体的,第一防水板2和第二防水板均为条形结构,第一防水板2横向设在侧墙防水板1上,第二防水板竖向设在侧墙防水板1上,第一防水板2的两边设置第一延伸板21,第一延伸板21粘贴或焊接在侧墙防水板1上,第一防水板2的中间拱起与侧墙防水板1形成第一过浆通道20,第一延伸板21与侧墙防水板1之间一部分连接一部分不连接,沿着第一防水板2的长度方向,第一延伸板21与侧墙防水板1之间相互连接的部分和相互不连接的部分交错布置,第一延伸板21与侧墙防水板1之间相互不连接的部分形成第一溢浆缝,第二防水板的两边设置第二延伸板,第二延伸板粘贴或焊接在侧墙防水板1上,第二防水板的中间拱起与侧墙防水板1形成第二过浆通道,第二延伸板与侧墙防水板1之间一部分连接一部分不连接,沿着第二防水板的长度方向,第二延伸板与侧墙防水板1之间相互连接的部分和相互不
连接的部分交错布置,第二延伸板与侧墙防水板1之间相互不连接的部分形成第二溢浆缝。
35.其中,网状防水结构中的每个小网格的长度和宽度即为第一溢浆缝的长度和第二溢浆缝的长度,所以网状防水结构中每个小网格都是第一防水板2的第一溢浆缝和第二防水板的第二溢浆缝围合形成,从第一溢浆缝和第二溢浆缝溢流出来的浆液会流到其围合形成的小网格中,对该小网格区域内的泄露点进行封堵。
36.由于第一注浆管3和第二注浆管均穿设安装在侧墙5中,所以第一注浆管3与侧墙5之间以及第二注浆管与侧墙5之间均具有间隙,为了防止向第一注浆管3和第二注浆管注浆过程中,浆液或水从这些间隙中流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注浆管3上设有第一止水环31,第二注浆管上设有第二止水环。
37.具体的,第一止水环31为焊接在第一注浆管3外侧中部的圆环结构,第一止水环31能够起到隔断的作用,防止水从第一止水环31与侧墙5之间的间隙中流出,第二注浆管为焊接在第二注浆管外侧中部的圆环结构,第二止水环能够起到隔断的作用,防止水从第二止水环与侧墙5之间的间隙中流出。
3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注浆管3与侧墙防水板1可拆卸连接,第二注浆管与侧墙防水板1可拆卸连接。
39.具体的,第一注浆管3的外壁设有外螺纹,侧墙防水板1上设有连通第一过浆通道20的第一螺纹孔,第一注浆管3螺纹连接在侧墙防水板1的第一螺纹孔中,同理,第二注浆管的外壁设有外螺纹,侧墙防水板1上设有连通第二过浆通道的第二螺纹孔,第二注浆管螺纹连接在侧墙防水板1的第二螺纹孔中。
4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注浆管3与侧墙防水板1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加宽环板32,第二注浆管与侧墙防水板1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加宽环板。
41.具体的,第一加宽环板32套在第一注浆管3上,第一注浆管3与侧墙防水板1的连接处采用胶水将侧墙防水板1与第一加宽环板32粘贴牢固,提高第一注浆管3与侧墙防水板1的连接处的密封性,第二加宽环板套在第二注浆管上,第二注浆管与侧墙防水板1的连接处采用胶水将侧墙防水板1与第二加宽环板粘贴牢固,提高第二注浆管与侧墙防水板1的连接处的密封性。
4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地下防水堵漏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3.在侧墙防水板1内侧及外侧安装网状防水结构,安装时,网状防水结构的第一防水板2与侧墙防水板1之间预留第一过浆通道20,第一防水板2的两侧间隔预留第一溢浆缝,网状防水结构的第二防水板与侧墙防水板1之间预留第二过浆通道,第二防水板的两侧间隔预留第二溢浆缝;
44.将设置有网状防水结构的侧墙防水板1固定在围护结构4桩墙上;
45.将第一注浆管3安装在侧墙防水板1上,使得第一注浆管3与第一过浆通道20相通,将第二注浆管安装在侧墙防水板1上,使得第二注浆管与第二过浆通道相通;
46.施工地下结构侧墙5,施工侧墙5时,使得第一注浆管3和第二注浆管穿设在侧墙5中。
47.在一些实施例中,施工地下结构侧墙5前,第一注浆管3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止水环31,第一注浆管3与侧墙防水板1的接口处采用第一加宽环板32连接,第二注浆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止水环,第二注浆管与侧墙防水板1的接口处采用第二加宽环板连接。
48.步骤1:在侧墙防水板1内侧及外侧竖向及横向粘贴或焊接第一防水板2和第二防水板,焊接时,第一防水板2与侧墙防水板1中间预留第一过浆通道20,第一防水板2与侧墙防水板1的粘缝或焊缝两侧预留第一溢浆缝,第二防水板与侧墙防水板1中间预留第二过浆通道,第二防水板与侧墙防水板1的粘缝或焊缝两侧预留第二溢浆缝。
49.步骤2:将设置有第一防水板2和第二防水板的侧墙防水板1粘贴固定在围护结构4桩墙上。
50.步骤3:加工第一注浆管3和第二注浆管,第一注浆管3和第二注浆管螺纹连接在侧墙防水板1上,第一注浆管3中间位置设置第一止水环31,第一注浆管3与侧墙防水板1的连接处采用第一加宽环板32来加宽第一注浆管3的端部,第一注浆管3与侧墙防水板1连接处采用胶水将侧墙防水板1与第一加宽环板32粘贴牢固,第二注浆管中间位置设置第二止水环,第二注浆管与侧墙防水板1的连接处采用第二加宽环板来加宽第二注浆管的端部,第二注浆管与侧墙防水板1连接处采用胶水将侧墙防水板1与第二加宽环板粘贴牢固。
51.步骤4:施工地下结构侧墙5,施工侧墙5时,需要保护好第一注浆管3和第二注浆管。
52.步骤5:地下结构侧墙5施工完成,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如出现侧墙5施工缝等渗漏水时,通过第一注浆管3和第二注浆管注入水泥浆或者聚氨酯防水材料,水泥浆或者聚氨酯防水材料通过第一过浆通道20和第一溢浆缝以及第二过浆通道和第二溢浆缝进入到渗漏水缝隙中进行封堵,以完成堵漏,使用完成后,对第一注浆管3和第二注浆管视封堵情况进行临时封堵或者永久封堵。
53.当然,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防水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墙防水板,所述侧墙防水板用于安装在地下的围护结构上;网状防水结构,所述网状防水结构设在所述侧墙防水板的迎水侧和背水侧,所述网状防水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防水板和多个第二防水板,各个所述第一防水板和各个所述第二防水板交叉布置,所述第一防水板连接在所述侧墙防水板上,所述第一防水板与所述侧墙防水板之间具有第一过浆通道和第一溢浆缝,所述第一过浆通道和所述第一溢浆缝相通,所述第二防水板连接在所述侧墙防水板上,所述第二防水板与所述侧墙防水板之间具有第二过浆通道和第二溢浆缝,所述第二过浆通道和所述第二溢浆缝相通,所述第一溢浆缝和所述第二溢浆缝与所述第一防水板与第二防水板交叉形成的小网格相通;第一注浆管,所述第一注浆管用于穿设安装在侧墙中,所述第一注浆管与所述侧墙防水板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过浆通道;第二注浆管,所述第二注浆管用于穿设安装在侧墙中,所述第二注浆管与所述侧墙防水板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过浆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浆管上设有第一止水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浆管上设有第二止水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浆缝沿着所述第一防水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溢浆缝沿着所述第二防水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板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溢浆缝的间距与所述第二防水板上相邻两个第二溢浆缝的间距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浆管与所述侧墙防水板可拆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浆管与所述侧墙防水板可拆卸连接。9.一种地下防水堵漏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侧墙防水板内侧及外侧安装网状防水结构,安装时,网状防水结构的第一防水板与侧墙防水板之间预留第一过浆通道,第一防水板的两侧间隔预留第一溢浆缝,网状防水结构的第二防水板与侧墙防水板之间预留第二过浆通道,第二防水板的两侧间隔预留第二溢浆缝;将设置有网状防水结构的侧墙防水板固定在围护结构桩墙上;将第一注浆管安装在侧墙防水板上,使得第一注浆管与第一过浆通道相通,将第二注浆管安装在侧墙防水板上,使得第二注浆管与第二过浆通道相通;施工地下侧墙,施工侧墙时,使得第一注浆管和第二注浆管穿设在侧墙中。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防水堵漏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地下侧墙前,在第一注浆管的中部设置第一止水环,第一注浆管与侧墙防水板的接口处设置第一加宽环板,第二注浆管的中部设置第二止水环,第二注浆管与侧墙防水板的接口处设置第二
加宽环板。

技术总结


本发明用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防水堵漏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地下防水堵漏结构,包括侧墙防水板;网状防水结构,设在侧墙防水板上,网状防水结构包括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第一防水板与侧墙防水板之间具有第一过浆通道和第一溢浆缝,第二防水板与侧墙防水板之间具有第二过浆通道和第二溢浆缝;第一注浆管,连通第一过浆通道;第二注浆管,连通第一过浆通道。网状防水结构通过一个个小网格将侧墙进行划分,当侧墙出现渗漏水时,第一注浆管和第二注浆管中注入浆液对泄露点堵漏。地下防水堵漏结构的施工方法,在侧墙上安装网状防水结构;将侧墙防水板固定在围护结构上;将第一注浆管和第二注浆管安装在侧墙防水板上;施工侧墙。工侧墙。工侧墙。


技术研发人员:

黄春雷 谭善文 赵兴辰 张正 何志辉 周然 李韵 肖嘉琦 刁远香 柏世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4

技术公布日:

2023/1/17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88345-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30 01:58:10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