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2.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个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一种产品,分类有发动机配件、传动系配件、转向系配件等,汽车内饰的零部件多是塑料材质的,而塑料零部件的加工生产最常用的是使用注塑模具注塑而成。
3.现有的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存在以下不足:
4.汽车内饰的零部件如中控台面,是面积大且平滑的结构,注塑完成之后不便于取出,通常需要等待零部件自然冷却之后再将金属板抬起使这类平滑的零部件倒出脱模,金属板较重不易搬起,导致人手部易被砸伤、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一种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下料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平滑的大块注塑件脱模需要人将较重的金属板抬起后倒出脱模,易导致人手部易被砸伤、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下料机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下料机构,包括静模,所述静模的顶部设置有动模,所述静模的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转孔,且两个转孔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均固定套设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相对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前表面通过螺丝钉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长杆,所述长杆的一端滑动贯穿支撑架至外部,所述长杆的一端滑动贯穿固定杆至外部,所述长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吸盘,所述吸盘的外表面通过强力胶粘贴有放气条。
7.优选的,所述静模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加强板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伸缩杆,所述限位伸缩杆的一端与支撑架的前表面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动模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分别与两个第二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滑动贯穿固定板至外部。
11.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外表面安装有
多个扇叶,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固定有防护网。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时,通过启动第一电机,从而使得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两个连接杆和固定杆进行转动,通过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向下降,吸盘与注塑完成的零部件外表面紧紧吸住,再次通过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向上升起,使得吸盘带动零部件吸上来,取下时通过将放气条进行放气,从而使得零部件外表面和吸盘之间的空间进入空气,便于零部件取下,整个过程无需搬动金属材料的静模,解决了平滑的大块注塑件脱模需要人将较重的金属板抬起后倒出脱模从而易导致人手部易被砸伤、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其中通过限位伸缩杆达到第一电动伸缩杆和吸盘工作时不产生翻转的效果。
14.2、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时,通过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可方便地打开动模,通过启动第二电机,从而使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中心轴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扇叶转动对静模内部的注塑件进行辅助降温,通过防护网的防护作用,从而避免扇叶转动时对人手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下料机构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下料机构的结构展开立体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图。
18.图例说明:1、动模;2、静模;3、第一电机;4、第一支撑板;5、连接杆;6、固定杆;7、吸盘;8、放气条;9、支撑架;10、限位伸缩杆;11、加强板;12、第一电动伸缩杆;13、第二支撑板;14、长杆;16、第二电机;17、防护网;18、中心轴;19、扇叶;20、固定块;21、固定板;22、第二电动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1.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下料机构,包括静模2,静模2的顶部设置有动模1,静模2的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转孔,且两个转孔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固定块20,两个固定块20的外表面均固定套设有连接杆5,两个连接杆5的相对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固定杆6,固定杆6的前表面通过螺丝钉固定安装有支撑架9,支撑架9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2,第一电动伸缩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加强板11,加强板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长杆14,长杆14的一端滑动贯穿支撑架9至外部,长杆14的一端滑动贯穿固定杆6至外部,长杆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吸盘7,吸盘7的外表面通过强力胶粘贴有放气条8。
22.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在使用时,注塑完成之后,打开动模1,通过启动第一电机3,从而使得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带动两个连接杆5和固定杆6进行转动,转动至静模2
的正上方时,关闭第一电机3,通过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12向下降,使得吸盘7向下压排空吸盘7与零部件之间的空气,此时吸盘7与注塑完成的零部件外表面紧紧吸住,再次通过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12向上升起,使得吸盘7带动零部件吸上来,取下时通过将放气条进行放气8,从而使得零部件外表面和吸盘7之间的空间进入空气,便于零部件取下,整个过程无需搬动金属材料的静模2,解决了平滑的大块注塑件脱模需要人将较重的金属板抬起后倒出脱模从而易导致人手部易被砸伤、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其中通过限位伸缩杆10对加强板11和支撑架9的连接限位作用,从而达到第一电动伸缩杆12和吸盘7工作时不产生翻转的效果。
23.实施例2,如图1-3所示,静模2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4,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板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固定块20的一端固定连接,加强板1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伸缩杆10,限位伸缩杆10的一端与支撑架9的前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4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22,动模1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支撑板13,两个第二支撑板13的底部分别与两个第二电动伸缩杆22固定连接,支撑架9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1,固定板21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机16,第二电机16的输出端滑动贯穿固定板21至外部,第二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中心轴18,中心轴18的外表面安装有多个扇叶19,固定板21的外表面固定有防护网17。
24.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在使用时,通过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22可方便地打开动模1,动模1上升到最高位置时不影响固定杆6的操作,通过启动第二电机16,从而使第二电机16的输出轴带动中心轴18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扇叶19转动对静模2内部的注塑件进行辅助降温,通过防护网17的防护作用,从而避免扇叶19转动时对人手造成伤害。
25.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注塑完成之后,打开动模1,通过启动第一电机3,从而使得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带动两个连接杆5和固定杆6进行转动,转动至静模2的正上方时,关闭第一电机3,通过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12向下降,使得吸盘7向下压排空吸盘7与零部件之间的空气,此时吸盘7与注塑完成的零部件外表面紧紧吸住,再次通过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12向上升起,使得吸盘7带动零部件吸上来,取下时通过将放气条进行放气8,从而使得零部件外表面和吸盘7之间的空间进入空气,便于零部件取下,整个过程无需搬动金属材料的静模2,其中通过限位伸缩杆10对加强板11和支撑架9的连接限位作用,从而达到第一电动伸缩杆12和吸盘7工作时不产生翻转的效果,在使用时,通过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22可方便地打开动模1,通过启动第二电机16,从而使第二电机16的输出轴带动中心轴18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扇叶19转动。
26.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电机3、第一电动伸缩杆12、第二电机16和第二电动伸缩杆22的接线图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其工作原理是已经公知的技术,其型号根据实际使用选择合适的型号,所以对第一电机3、第一电动伸缩杆12、第二电机16和第二电动伸缩杆22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接线布置。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下料机构,包括静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模(2)的顶部设置有动模(1),所述静模(2)的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转孔,且两个转孔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固定块(20),两个所述固定块(20)的外表面均固定套设有连接杆(5),两个所述连接杆(5)的相对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的前表面通过螺丝钉固定安装有支撑架(9),所述支撑架(9)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2),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加强板(11),所述加强板(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长杆(14),所述长杆(14)的一端滑动贯穿支撑架(9)至外部,所述长杆(14)的一端滑动贯穿固定杆(6)至外部,所述长杆(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吸盘(7),所述吸盘(7)的外表面通过强力胶粘贴有放气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模(2)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4),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固定块(20)的一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1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伸缩杆(10),所述限位伸缩杆(10)的一端与支撑架(9)的前表面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4)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22),所述动模(1)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支撑板(13),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13)的底部分别与两个第二电动伸缩杆(2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9)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1)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机(16),所述第二电机(16)的输出端滑动贯穿固定板(21)至外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中心轴(18),所述中心轴(18)的外表面安装有多个扇叶(19),所述固定板(21)的外表面固定有防护网(1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下料机构,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包括静模,所述静模的顶部设置有动模。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时,通过启动第一电机,从而使得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两个连接杆和固定杆进行转动,通过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向下降,吸盘与注塑完成的零部件外表面紧紧吸住,再次通过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向上升起,使得吸盘带动零部件吸上来,取下时通过将放气条进行放气,从而使得零部件外表面和吸盘之间的空间进入空气,便于零部件取下,整个过程无需搬动金属材料的静模,解决了平滑的大块注塑件脱模需要人将较重的金属板抬起后倒出脱模从而易导致人手部易被砸伤、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