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空调风道组件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4-11-15 13:50:53 0条评论

一种空调风道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风道组件。


背景技术:



2.在这一部分中提供的信息是为了一般地呈现本公开的背景的目的。在本部分中描述的程度上,当前署名的发明人的工作以及在提交时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的描述的各方面,既不明示地也不暗示地被认为是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3.随着特种车辆的技术发展,以及商用汽车产业技术在特种领域的广泛应用,特种车辆驾驶室的设计也不断趋于现代化和科技化,对内部空间和美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4.传统特种车辆驾驶室空调布置偏重于功能、可靠性以及成本可控性。在空调及风道的布置和细节处理上比较随意,空调风道和出风口往往外置,美观性较差,容易被经常触碰发生变形或破损,影响了驾驶室内饰的整体品质。常见的特种车辆空调导风管常常安装在驾驶室顶棚中部或驾驶室后壁,严重挤占了本就狭小的特种车辆驾驶室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风道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直接裸露出的空调导风管容易被撞击变形或破损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主要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7.一种空调风道组件,其包括第一结构板和第二结构板,所述第一结构板与所述第二结构板连接,并用于与内饰顶板和内饰侧板围合出容置空调导风管的第一空间,且所述第二结构板远离所述第一结构板的一侧与所述内饰顶板之间具有出风间隙;
8.所述第一结构板上设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具有第一通孔的安装台,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供连接空调导风管的螺栓穿过;
9.所述第二结构板上设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穿过所述内饰顶板上的避让孔并与顶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结构板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有格栅板,所述格栅板上设有多个透风孔。
11.进一步地,所述格栅板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结构板远离所述第一结构板的一端与所述内饰顶板之间的距离。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结构板远离所述第二结构板的一侧延伸并贴设在所述内饰侧板上。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呈l型设置。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件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可拆卸的设在所述沉头槽内。
15.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与所述安装台粘接或卡接。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结构板上具有过渡段,且所述第二结构板与所述内饰顶板之间的距离由靠近所述第一结构板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减小。
17.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段为弧形过渡段。
1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台上具有用于容置螺母的沉头槽。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结构板和第二结构板,第一结构板与第二结构板连接,并与内饰顶板和内饰侧板围合出容置空调导风管的第一空间,将空调导风管引导设置在车内空间的边缘部分,有效避免空调导风管侵占车内中部的空间,且约束在第一空间内的空调导风管一方面位于内饰顶板和内饰侧板连接处,另一方面通过第一结构板与第二结构板进行阻挡,进一步降低了空调导风管被撞击的风险,对空调导风管形成稳定的保护,提高稳定性,通过第二结构板远离第一结构板的一侧与内饰顶板之间的出风间隙保持了出风功能,第一结构板上设有第一固定件,螺栓穿过具有第一通孔的安装台将第一结构板固定在空调导风管上,第二结构板通过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穿过内饰顶板上的避让孔与顶棚连接,既保持了第一结构板与第二结构板整体的稳定性,又进一步提高了空调导风管的稳定性,以适应更复杂的车辆行驶工况,避免裸露的空调导风管又提升了车内结构的整体性以及美观性。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道组件安装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道组件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固定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固定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道组件与空调导风管的连接示意图;
27.图中:1、第一结构板;11、第一固定件;12、安装台;13、盖体;2、第二结构板;21、第二固定件;22、第一支架;23、第二支架;24、过渡段;3、格栅板;41、内饰侧板;42、内饰顶板;43、顶棚;5、空调导风管;51、出风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实用新型,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
29.如图1-5所示,一种空调风道组件,其包括第一结构板和第二结构板,所述第一结构板与所述第二结构板连接,并用于与内饰顶板和内饰侧板围合出容置空调导风管的第一空间,通过第一结构板与第二结构板设置在内饰顶板与内饰侧板之间的夹角处,并利用该夹角形成的第一空间设置空调导风管,将原直接设置在内饰顶板中部的空调导风管调整至该第一空间内,合理利用内饰顶板与内饰侧板之间的夹角处的空间,避免侵占车内中部空
间,也避免了空调导风管在车内中部的高频活动区域被撞击。
30.所述第二结构板远离所述第一结构板的一侧与所述内饰顶板之间具有出风间隙,将第一空间内的空调风引导向到车内空间。
31.所述第一结构板上设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具有第一通孔的安装台,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供连接空调导风管的螺栓穿过,固定时,采用螺栓或者其它固定件穿过该安装台上的第一通孔与空调导风管固定连接。
32.所述第二结构板上设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穿过所述内饰顶板上的避让孔并与顶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结构板固定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活动连接,可以先将第一支架与顶棚固定连接,第二支架与第二结构板固定连接,然后将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组装即可,然后在拆卸或者检修时,直接通过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上的拆装达到更快的作业效率,另外,也始终保持第一支架与顶棚之间的稳定连接关系,以及第二支架与第二结构板之间稳定的连接关系,避免松脱。
33.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可以通过可拆卸的螺栓进行固定,同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上可以设置该螺栓移动的调节孔,以提高装配误差前提下的装配稳定性。
34.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第一结构板和第二结构板,第一结构板与第二结构板连接,并与内饰顶板和内饰侧板围合出容置空调导风管的第一空间,将空调导风管引导设置在车内空间的边缘部分,有效避免空调导风管侵占车内中部的空间,且约束在第一空间内的空调导风管一方面位于内饰顶板和内饰侧板连接处,另一方面通过第一结构板与第二结构板进行阻挡,进一步降低了空调导风管被撞击的风险,对空调导风管形成稳定的保护,提高稳定性,通过第二结构板远离第一结构板的一侧与内饰顶板之间的出风间隙保持了出风功能,第一结构板上设有第一固定件,螺栓穿过具有第一通孔的安装台将第一结构板固定在空调导风管上,第二结构板通过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穿过内饰顶板上的避让孔与顶棚连接,既保持了第一结构板与第二结构板整体的稳定性,又进一步提高了空调导风管的稳定性,以适应更复杂的车辆行驶工况,避免裸露的空调导风管又提升了车内结构的整体性以及美观性。
35.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有格栅板,所述格栅板上设有多个透风孔,格栅板位于出风间隙和空调导风管之间,提高空调导风管的隐蔽性,同时保持空调风可以顺利吹出。
36.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格栅板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结构板远离所述第一结构板的一端与所述内饰顶板之间的距离,以使驾乘人员在车内空间的视线在穿过出风间隙后全部被格栅板遮挡,提高视觉一体性,同时避免较大异物进入。
37.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结构板远离所述第二结构板的一侧延伸并贴设在所述内饰侧板上,通过内饰侧板与第一结构板之间的紧密配合,避免出现配合间隙导致漏风的情况,同时也可以提高第一结构板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晃动。
38.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固定件呈l型设置,以使第一固定件既可以具备贴设在顶棚上的区域,又可以具备与第二固定件贴合的区域,增加接触面积,提高第一固定件连接顶棚与第二固定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39.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固定件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可拆卸
的设在所述沉头槽内,螺栓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与空调导风管之后,盖体封堵沉头槽,提高密封性的同时,提高第一结构板的整体性,避免螺栓操作侧漏出。
40.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盖体与所述安装台粘接或卡接,便于盖体拆装作业,提高第一结构板拆卸维护的便捷性。
41.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结构板上具有过渡段,且所述第二结构板与所述内饰顶板之间的距离由靠近所述第一结构板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减小,以通过该过渡段对空调风的引导,避免空调风在第一空间内形成乱流。
42.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过渡段为弧形过渡段,提高空调风导出的顺畅性。
43.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安装台上具有用于容置螺母的沉头槽,提高第一结构板的端面整体性。
44.应当理解,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种单元,这些单元不应当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单元和另一个单元。例如可以将第一单元称作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单元称作第一单元,同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的范围。
45.应当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46.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该公开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8.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相反意思。还应当理解术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指定所声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性,并且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他们的组合存在性或增加。
49.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特定的细节,以便于对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示例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以非必要的细节来示出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以避免使得示例实施例不清楚。
50.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
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51.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结构板和第二结构板,所述第一结构板与所述第二结构板连接,并用于与内饰顶板和内饰侧板围合出容置空调导风管的第一空间,且所述第二结构板远离所述第一结构板的一侧与所述内饰顶板之间具有出风间隙;所述第一结构板上设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具有第一通孔的安装台,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供连接空调导风管的螺栓穿过;所述第二结构板上设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穿过所述内饰顶板上的避让孔并与顶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结构板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有格栅板,所述格栅板上设有多个透风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板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结构板远离所述第一结构板的一端与所述内饰顶板之间的距离。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板远离所述第二结构板的一侧延伸并贴设在所述内饰侧板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呈l型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可拆卸的设在沉头槽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安装台粘接或卡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板上具有过渡段,且所述第二结构板与所述内饰顶板之间的距离由靠近所述第一结构板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减小。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为弧形过渡段。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上具有用于容置螺母的沉头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风道组件,包括第一结构板和第二结构板,所述第一结构板与所述第二结构板连接,第一结构板上设有第一固定件,第二结构板上设有第二固定件,将空调导风管引导设置在车内空间的边缘部分,有效避免空调导风管侵占车内中部的空间,且约束在第一空间内的空调导风管一方面位于内饰顶板和内饰侧板连接处,另一方面通过第一结构板与第二结构板进行阻挡,进一步降低了空调导风管被撞击的风险,对空调导风管形成稳定的保护,提高稳定性,以适应更复杂的车辆行驶工况。以适应更复杂的车辆行驶工况。以适应更复杂的车辆行驶工况。


技术研发人员:

田小红 冯炜 裘禄 潘野 乔林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0

技术公布日:

2023/1/17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88031-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29 22:51:55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