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车辆座椅及其接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4-12-23 05:17:43 0条评论

车辆座椅及其接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及其接口结构。


背景技术:



2.当前,为了方便汽车后座上乘客的办公、饮食以及娱乐需求,一些汽车的前排座椅的靠背会设置对接接口,用于连接pad支架、小桌板、挂钩等部件,以满足后排乘客的各种需求。
3.相关技术中,有些对接接口采用滑移门结构,需要先拨开滑移门,才能完成与接口的对接,安装便利性较差;有些直接设置接口,内部结构外露,外观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及其接口结构,该接口结构改善了待对接接头安装的便利性,结构相对紧凑,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接口结构的美观性,提高客户使用体验。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座椅的接口结构,所述接口结构包括:
6.接口壳体,包括用于与待对接接头连接的连接部;
7.活动块,设于所述接口壳体的内部;以及
8.锁紧机构,用于将所述活动块锁止在所述接口壳体的开口处,且所述锁紧机构能够在所述待对接接头的推动下解锁,使得所述活动块能够沿所述接口壳体的深度方向向内移动。
9.可选地,所述接口壳体还包括锁止部;
10.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推动件和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具有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锁紧件与所述锁止部连接,使得所述活动块止挡于所述接口壳体的开口处;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紧件与所述锁止部解锁,使得所述活动块能够沿所述接口壳体的深度方向向内移动,所述推动件与所述锁紧件连接,用于推动所述锁紧件切换所述锁止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
11.可选地,所述锁紧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推动件与所述锁紧件滑动连接,所述推动件用于推动所述锁紧件沿垂直于所述接口壳体的深度方向移动;
12.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推动件连接,用于推动所述推动件沿所述接口壳体的深度方向复位。
13.可选地,所述锁止部构造为第一锁紧孔;
14.所述锁紧件设于所述活动块的内腔中,且所述活动块朝向所述接口壳体周向侧的一侧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锁紧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锁紧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穿入所述第一锁紧孔,用于锁紧所述活动块和所述接口壳体。
15.可选地,所述第一锁紧孔为两个,且设于所述接口壳体的相对的侧壁;
16.所述锁紧件为两个,且分别与所述推动件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块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一通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内滑动连接有一个所述锁紧件。
17.可选地,所述锁紧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锁紧件,用于带动所述锁紧件移动。
18.可选地,所述推动件包括推动部以及两个分别与所述推动部连接的两个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形成有相对于所述接口壳体的深度方向倾斜设置的滑动槽,所述锁紧件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
19.所述活动块朝向所述接口壳体的开口的侧面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推动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通孔。
20.可选地,所述接口结构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活动块与所述接口壳体的底壁,用于推动所述活动块沿所述接口壳体的深度方向移动。
21.可选地,所述连接部构造为设于所述接口壳体的周向侧壁的至少两个连接孔。
22.本公开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包括上述的接口结构。
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接口结构,通过锁紧机构能够将活动块锁止在接口壳体的开口处,在锁紧机构解锁时,活动块能够在待对接接头安装时的推动下,沿接口壳体的深度方向向内移动,以使得待对接接头能够连接于接口壳体的连接部。本公开的接口结构,改善了待对接接头安装的便利性,结构相对紧凑,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接口结构的美观性,提高客户使用体验。
24.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5.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26.图1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的接口结构的侧向剖面图,其中,锁紧件处于锁止位置;
27.图2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的接口结构的侧向剖面图,其中,锁紧件处于解锁位置;
28.图3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的接口结构的侧向剖面图,其中,活动块处于接口壳体的底部;
29.图4是基于图2中的a-a剖面图,其中,锁紧件处于锁止位置;
30.图5是基于图3中的b-b剖面图,其中,活动块处于接口壳体的底部。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推动件;11-推动部;12-滑动部;121-滑动槽;2-锁紧件;21-凸起部;3-第二弹性件;4-第一弹性件;5-活动块;51-第一通孔;52-第二通孔;6-接口壳体;61-第一锁紧孔;62-连接孔;7-第三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34.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相应附图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远、近”是指相应结构或者相应部件远离或者靠近另一结构或者部件而言的。另外,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35.如图1至图5所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座椅的接口结构,所述接口结构包括:接口壳体6,包括用于与待对接接头连接的连接部;活动块5,设于所述接口壳体6的内部;以及锁紧机构,用于将所述活动块5锁止在所述接口壳体6的开口处,且所述锁紧机构能够在所述待对接接头的推动下解锁,使得所述活动块5能够沿所述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向内移动。
3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接口结构,通过锁紧机构能够将活动块5锁止在接口壳体6的开口处,在锁紧机构解锁时,活动块5能够在待对接接头安装时的推动下,沿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向内移动,以使得待对接接头能够连接于接口壳体6的连接部。本公开的接口结构,改善了待对接接头安装的便利性,结构相对紧凑,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接口结构的美观性,提高客户使用体验。
37.连接部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方式进行构造,可以根据待对接接头的形状进行相应设计,如图4及图5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构造为设于所述接口壳体6的周向侧壁的至少两个连接孔62。其中,连接孔62可以为两个,且两个连接孔62设于接口壳体6的相对的侧壁,可以在待对接接上设置两个分别与连接孔62相对应并能够卡接的卡扣,当待对接接头推动活动块5沿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向内移动至与连接孔62相对应的位置时,可以卡接于连接孔62内,从而实现待对接接头与接口壳体6的连接。
38.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孔62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或者更多个,并沿接口壳体6的周向方向间隔或者均匀设置,同时,在待对接接头上也可以设置三个或者多个与之对应的卡扣,也能够实现待对接接头与接口壳体6的连接。
39.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还可以构造为能够与待对接接头实现连接的卡槽、卡扣等,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40.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口壳体6还包括锁止部;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推动件1和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件2,所述锁紧件2具有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锁紧件2与所述锁止部连接,使得所述活动块5止挡于所述接口壳体6的开口处;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紧件2与所述锁止部解锁,使得所述活动块5能够沿所述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向内移动,所述推动件1与所述锁紧件2连接,用于推动所述锁紧件2切换所述锁止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其中,锁止部可以设于接口壳体6靠近其开口的位置,当锁紧机构的锁紧件2处于锁止位置时,锁紧件2能够与锁止部配合,用以将固定活动块5固定连接在接口壳体6的开口处,以实现活动块5对接口壳体6内部结构的遮挡,提高接口结构的美观度,提升客户使用体验。
41.值得注意的是,推动件1与锁紧件2连接,推动件1可以在待对接接头的推动下实现锁紧件2的锁止位置向解锁位置的切换,也可以在待对接接头取走后,人工手动拉动推动件1,以实现锁紧件2由解锁位置向锁止位置的切换。
42.为了实现锁紧件2由解锁位置向锁止位置的自动切换,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紧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4,所述推动件1与所述锁紧件2滑动连接,所述推动件1用于推动所述锁紧件2沿垂直于所述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弹性件4与所述推动件1连接,用于推动所述推动件1沿所述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复位。其中,第一弹性件4包括但不限于弹簧,也可以为弹性橡胶、弹片等。
43.推动件1可以在待对接接头的推动下沿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向内移动,并推动与之滑动连接的锁紧件2沿垂直于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朝向活动块5的内部方向移动,第一弹性件4逐渐受压或者受拉,储存弹性势能,以使得锁紧件2能够由锁止位置切换至解锁位置,即由接口壳体6的锁止部收回,与此同时,使活动块5能够向接口壳体6的内部方向移动,待对接接头与接口壳体6上的连接部连接;当待对接接头取走后,可以手动将活动块5向外拉动,同时,第一弹性件4的弹性势能释放,推动件1在第一弹性件4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沿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向外移动,同时带动与之连接的锁紧件2由所述解锁位置向锁止位置切换,当活动块5移动至锁紧件2与锁紧部对应时,锁紧件2处于锁止位置,将活动块5锁紧于接口壳体6的开口处。
4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部可以构造为第一锁紧孔61;所述锁紧件2设于所述活动块5的内腔中,且所述活动块5朝向所述接口壳体6周向侧的一侧设有第一通孔51,所述锁紧件2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51,所述锁紧件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51后穿入所述第一锁紧孔61,用于锁紧所述活动块5和所述接口壳体6。其中,第一通孔5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第一弹性件4也设于活动块5的内腔中,且第一弹性件4的一端与活动块5连接,另一端与推动件1连接。在推动件1朝向接口壳体6的内部方向移动时,带动锁紧件2由第一锁紧孔61收回,将活动块5与接口壳体6之间解锁;在推动件1在第一弹性件4的作用下朝向接口壳体6的外部方向移动时,带动锁紧件2穿入第一锁紧孔61,将活动块5的移动锁止。
45.可以理解的是,锁止部还可以构造为接口壳体6的内侧壁的朝向活动块5的限位槽,能够通过锁紧件2将活动块5的位置限定即可;另外,锁止部还可以为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板,两个限位板之间形成限位空间,当锁紧件2插装于该限位空间后,用于将活动块5的移动锁止,当锁紧件2从该限位空间收回时,可以将活动块5解锁,以使得其能够沿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移动。
46.需要说明的是,活动块5可以采用框体和盖体两部分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形成,以便于第一弹性件4、锁紧件2和推动件1的安装。其中,框体可以具有朝向接口壳体6的开口方向的开孔,盖体扣合在该开孔处。
4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紧孔61可以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锁紧孔61设于所述接口壳体6的相对的侧壁;所述锁紧件2为两个,且分别与所述推动件1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块5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一通孔51,每个所述第一通孔51内滑动连接有一个所述锁紧件2。
48.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第一通孔51的延伸方向同轴,且垂直于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推动件1能够同时推动两个锁紧件2移动,即,能够同时切换两个锁紧件2的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的切换。两个锁紧件2分别穿入相对的两个第一锁紧孔61内,以更好的实现活动块5的锁紧。
49.上述的第一锁紧孔61为两个仅是示例性的,第一锁紧孔61、锁紧件2和第一通孔51
也可以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且第一锁紧孔61沿接口壳体6的周向侧壁间隔设置,第一通孔51沿活动块5的周向设置并与第一锁紧孔61一一对应,多个锁紧件2能够同时由第一通孔51穿入第一锁紧孔61内,也可以实现活动块5与接口壳体6的锁紧。
50.为了进一步提高锁紧件2的解锁位置向锁止位置的切换,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该锁紧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3,所述第二弹性件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锁紧件2,用于带动所述锁紧件2移动。其中,第二弹性件3包括但不限于弹簧。第二弹性件3的一端与一个锁紧件2远离与之对应的第一锁紧孔6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锁紧件2远离与之对应的第一锁紧孔61的一端连接,在推动件1沿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向内移动,带动两个锁紧件2相互靠近时,第一弹性件4可以受压收缩,同时,第二弹性件3也可以受压收缩,两个锁紧件2由第一锁紧孔61收回,活动块5解锁;当推动件1撤去外力推动时,第一弹性件4和第二弹性件3回复,第一弹性件4使得推动件1反向移动以带动两个锁紧件2同时伸出,第二弹性件3也直接推动两个锁紧件2相互远离,在第一弹性件4和第二弹性件3的共同作用下,两个锁紧件2分别经第一通孔51穿入第一锁紧孔61内,将活动块5的移动锁止。
51.需要说明的是,推动件1朝向接口壳体6内部方向移动的驱动力可以是由待对接接头在安装时所提供的,也即,在待对接接头上设置与推动件1对应的结构,能够在与接口壳体6连接时首先与推动件1抵接,从而实现锁紧件2的位置切换,活动块5的解锁。
52.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推动件1包括推动部11以及两个分别与所述推动部11连接的两个滑动部12,所述滑动部12形成有相对于所述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倾斜设置的滑动槽121,所述锁紧件2上设有凸起部21,所述凸起部21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121;所述活动块5朝向所述接口壳体6的开口的侧面形成有第二通孔52,所述推动部11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通孔52。其中,推动件1整体呈y型,滑动部12沿朝向接口壳体6的内部方向延伸,且两个滑动部1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并分别与锁紧件2内部的凸起部21滑动连接;推动部11沿朝向接口壳体6的开口方向延伸,且穿过第二通孔52后与活动块5朝向接口壳体6的开口的外侧面平齐或者稍微凸出于该外侧面,以使得待对接接头能够在安装时推动该推动部11,从而带动锁紧件2移动。
5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的一端连接于两个滑动部12与推动部11之间的连接部位,另一端连接于活动块5的内腔的远离接口壳体6开口的内侧面;第二弹性件3分别连接于两个锁紧件2的内端。如图2所示,当推动件1被推动向左移动时,两个滑动部12带动两个锁紧件2向内收缩,实现锁紧件2由第一锁紧孔61内收回以解锁锁止状态,当去除外力后,推动件1在第一弹性件4和第二弹性件3的共同作用下向右移动,两个滑动部12带动两个锁紧件2向外伸出,实现锁紧件2穿入第一锁紧孔61内,将锁紧件2切换至锁止状态以锁紧活动块5。
54.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通孔52可以设置于盖体的中心,当待对接接头安装时,其能够抵接于第二通孔52中滑动连接的推动部11,从而实现锁紧件2的状态切换,以解锁活动块5,并推动活动块5向内移动,方便待对接接头与连接部的连接。
55.当待对接接头取下后,为了实现活动块5能够由接口壳体6的内部自动回复至接口壳体6的开口处,如图4及图5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口结构还包括第三弹性件7,所述第三弹性件7分别连接于所述活动块5与所述接口壳体6的底壁,用于推动所述活动块5沿所述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移动。当活动块5向内移动时可以压缩第三弹性件7并
储能,在作用于活动块5上的推力解除后,第三弹性件7在弹力的作用下回复,从而推动活动块5向外移动,同时锁紧件2在第一弹性件4和第二弹性件3的弹力作用下具有由解锁位置向锁止位置切换的趋势,因接口壳体6的内壁的限制而处于待锁止状态,活动块5向开口处移动,当第一通孔51与第一锁紧孔61对齐时,锁紧件2在第一弹性件4和第二弹性件3的作用下穿入第一锁紧孔61内,从而将锁紧件2切换至锁止位置,以使得活动块5固定在接口壳体6的开口处并对开口进行遮挡,以提高美观度。
56.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弹性件7包括但不限于弹簧。
5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7为多个,间隔设于活动块5和接口壳体6的底壁之间。如使,第三弹性件7可以为两个,可以沿活动块5的中心轴线对称布置,提高活动块5移动的稳定性。
58.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在活动块5与接口壳体6的周向侧壁之间设置导向结构,从而对活动块5的移动进行导向,避免因活动块5的周向转动而导致第一通孔51与第一锁紧孔61的错位,而引起锁止失效。其中,导向结构可以为设于接口壳体6内壁的平行于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的导向槽,以及设于活动块5的外侧壁的且能够与该导向槽滑动配合的导向凸起。当然,导向结构也可以为设于接口壳体6内壁的且平行于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的导向凸起,以及设于活动块5的外侧壁的且能够与该导向凸起滑动配合的导向槽。导向槽和导向凸起可以均为多个,并分别沿接口壳体6的内侧壁周向和活动块5的外侧壁周向间隔设置,以保障导向的精度,避免活动块5移动过程中的卡涩情况。
59.本公开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包括上述的接口结构,因此,该车辆座椅也具有接口结构的所有优点,这里不再赘述。
60.本公开的车辆座椅及其接口结构的使用过程如下:
61.首先,待对接接头与锁止于接口壳体6的开口处的活动块5的推动件1的推动部11抵接,并推动该推动件1向活动块5的内部移动,滑动部12与锁紧件2的凸起部21作用,带动锁紧件2向内收回,第一弹性件4和第二弹性件3均受压收缩,从而将锁紧件2由锁止位置切换至解锁位置,活动块5在待对接接头的推动下一起向内移动,第三弹性件7受压收缩,当待对接接头移动至与连接部(即连接孔62)对应时,待对接接头能够连接于接口壳体6,完成待对接接头的安装。当待对接接头取走后,活动块5在第三弹性件7的弹力的作用下推动活动块5向外移动,当活动块5的第一通孔51与第一锁紧孔61对齐时,锁紧件2同时在第一弹性件4和第二弹性件3的共同作用下推动锁紧件2由第一通孔51伸出并穿入第一锁紧孔61内,锁紧件2由解锁位置切换至锁止位置,从而将活动块5的位置锁定,以止挡在接口壳体6的开口处。
62.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63.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64.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座椅的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结构包括:接口壳体(6),包括用于与待对接接头连接的连接部;活动块(5),设于所述接口壳体(6)的内部;以及锁紧机构,用于将所述活动块(5)锁止在所述接口壳体(6)的开口处,且所述锁紧机构能够在所述待对接接头的推动下解锁,使得所述活动块(5)能够沿所述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向内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的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壳体(6)还包括锁止部;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推动件(1)和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件(2),所述锁紧件(2)具有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锁紧件(2)与所述锁止部连接,使得所述活动块(5)止挡于所述接口壳体(6)的开口处;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紧件(2)与所述锁止部解锁,使得所述活动块(5)能够沿所述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向内移动,所述推动件(1)与所述锁紧件(2)连接,用于推动所述锁紧件(2)切换所述锁止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的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4),所述推动件(1)与所述锁紧件(2)滑动连接,所述推动件(1)用于推动所述锁紧件(2)沿垂直于所述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弹性件(4)与所述推动件(1)连接,用于推动所述推动件(1)沿所述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复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的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构造为第一锁紧孔(61);所述锁紧件(2)设于所述活动块(5)的内腔中,且所述活动块(5)朝向所述接口壳体(6)周向侧的一侧设有第一通孔(51),所述锁紧件(2)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51),所述锁紧件(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51)后穿入所述第一锁紧孔(61),用于锁紧所述活动块(5)和所述接口壳体(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的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孔(61)为两个,且设于所述接口壳体(6)的相对的侧壁;所述锁紧件(2)为两个,且分别与所述推动件(1)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块(5)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一通孔(51),每个所述第一通孔(51)内滑动连接有一个所述锁紧件(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的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3),所述第二弹性件(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锁紧件(2),用于带动所述锁紧件(2)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的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1)包括推动部(11)以及两个分别与所述推动部(11)连接的两个滑动部(12),所述滑动部(12)形成有相对于所述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倾斜设置的滑动槽(121),所述锁紧件(2)上设有凸起部(21),所述凸起部(21)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121);所述活动块(5)朝向所述接口壳体(6)的开口的侧面形成有第二通孔(52),所述推动部(11)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通孔(52)。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的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结
构还包括第三弹性件(7),所述第三弹性件(7)分别连接于所述活动块(5)与所述接口壳体(6)的底壁,用于推动所述活动块(5)沿所述接口壳体(6)的深度方向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的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构造为设于所述接口壳体(6)的周向侧壁的至少两个连接孔(62)。10.一种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口结构。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及其接口结构,该接口结构包括:接口壳体,包括用于与待对接接头连接的连接部;活动块,设于接口壳体的内部;以及锁紧机构,用于将活动块锁止在接口壳体的开口处,且锁紧机构能够在待对接接头的推动下解锁,使得活动块能够沿接口壳体的深度方向向内移动。本公开的接口结构,改善了待对接接头安装的便利性,结构相对紧凑,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接口结构的美观性,提高客户使用体验。验。验。


技术研发人员:

顾嘉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7

技术公布日:

2023/1/17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88028-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29 22:50:03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