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润滑液收集防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4-11-15 16:16:08 0条评论

一种润滑液收集防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润滑液收集防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润滑液收集防漏装置。


背景技术:



2.精轧机的四周一般采用防腐瓷砖进行砌筑,防止润滑液渗漏至地下造成地下土壤污染,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防腐的损坏、牌坊中间及地脚螺栓等处仍有润滑液渗漏至地下,通过开挖深坑多次排查各台轧机地下均有渗漏点,对环保造成极大的影响,随着国家和集团对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控制污染源工作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润滑液收集防漏装置,以致力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的全部问题或者之一。
4.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润滑液收集防漏装置,包括:
5.防漏盒,其内部架设有轧机安装盒;
6.集污盒,设置在所述防漏盒的一侧;
7.第一排污管,其一端与所述轧机安装盒靠近顶部的一处连通,且所述第一排污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防漏盒与所述集污盒连通;
8.排污组件,设置在所述防漏盒的内部,且所述排污组件用于将所述防漏盒内的润滑液排入集污盒中。
9.优选的,所述防漏盒与所述集污盒之间设有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二排污管的一端与所述防漏盒靠近底部的一处连通,所述第二排污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污盒靠近顶部的一处连通,所述排污组件包括:
10.回形浮板,套设在所述轧机安装盒上,且所述回形浮板的内外两侧分别与所述轧机安装盒的外侧和所述防漏盒的内侧相贴合;
11.两个接气管,分别呈对称状态设置在所述轧机安装盒的一侧,且每个所述接气管的一端均与所述回形浮板的顶部连通,每个所述接气管的另一端均穿设在所述防漏盒的顶部。
12.优选的,所述防漏盒与所述轧机安装盒之间设有四个均匀分布的支撑块,且每个所述支撑块的一侧均与所述轧机安装盒的底部齐平。
13.优选的,所述防漏箱的顶部设有提升块,所述提升块套设在一个所述接气管上,所述提升块的顶部架设有接触开关,所述接触开关的顶部设有信号发射器,且所述信号发射器与所述接触开关电性连接。
14.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润滑液收集防漏装置,通过在轧机安装盒外设置防漏盒,从而使轧机落入轧机安装盒中润滑液无法流入地下土壤中,通过第一排污管连通轧机安装盒和集污盒,从而使润滑液表面的油污及时进入集污盒中,通过排
物组件工作使防漏盒中的润滑液快速流入集污盒中,从而使防漏盒中润滑液不会存满溢出流入地下土壤中,解决了现有的防漏措施仍然存在润滑液渗入地下土壤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防漏箱内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防漏盒;2、轧机安装盒;3、集污盒;4、第一排污管;5、第二排污管;6、回形浮板;7、接气管;8、支撑块;9、提升块;10、接触开关;11、信号发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20.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21.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一种润滑液收集防漏装置,包括:
22.防漏盒1,其内部架设有轧机安装盒2;
23.集污盒3,设置在所述防漏盒1的一侧;
24.第一排污管4,其一端与所述轧机安装盒2靠近顶部的一处连通,且所述第一排污管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防漏盒1与所述集污盒3连通;
25.排污组件,设置在所述防漏盒1的内部,且所述排污组件用于将所述防漏盒1内的润滑液排入集污盒3中。
26.通过在轧机安装盒2外设置防漏盒1,从而使轧机落入轧机安装盒2中润滑液无法流入地下土壤中,通过第一排污管4连通轧机安装盒2和集污盒3,从而使润滑液表面的油污及时进入集污盒3中,通过排物组件工作使防漏盒1中的润滑液快速流入集污盒3中,从而使防漏盒1中润滑液不会存满溢出流入地下土壤中,解决了现有的防漏措施仍然存在润滑液渗入地下土壤的问题,实现了对轧机安装盒2充分防漏的问题。
27.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防漏盒1与所述集污盒3之间设有第二排污管5,所述第二排污管5的一端与所述防漏盒1靠近底部的一处连通,所述第二排污管5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污盒3靠近顶部的一处连通,所述排污组件包括:
28.回形浮板6,套设在所述轧机安装盒2上,且所述回形浮板6的内外两侧分别与所述轧机安装盒2的外侧和所述防漏盒1的内侧相贴合;
29.两个接气管7,分别呈对称状态设置在所述轧机安装盒2的一侧,且每个所述接气管7的一端均与所述回形浮板6的顶部连通,每个所述接气管7的另一端均穿设在所述防漏盒1的顶部。
30.举例说明,接气管7与增压泵连接,当防漏盒1中润滑液增多,通过润滑液带动回形浮板6向上浮动,通过观察接气管7在防漏盒1顶部上升的高度,判断防漏盒1中润滑液的存储量,通过启动增压泵对接气管7中施加气压,通过气压穿过回形浮板6挤压润滑液,从而使润滑液经过第二排物管流入集污盒3中,解决了如何排出防漏盒1中堆积的润滑液的问题,实现了对防漏盒1中的润滑液及时排出的问题。
31.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防漏盒1与所述轧机安装盒2之间设有四个均匀分布的支撑块8,且每个所述支撑块8的一侧均与所述轧机安装盒2的底部齐平。
32.通过在防漏盒1中设置支撑块8,从而使回形浮板6不会落入防漏盒1底部,解决了回形浮板6存在吸附在防漏盒1底部无法浮动的问题,实现了对回形浮板6进行限位的问题。
33.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防漏箱的顶部设有提升块9,所述提升块9套设在一个所述接气管7上,所述提升块9的顶部架设有接触开关10,所述接触开关10的顶部设有信号发射器11,且所述信号发射器11与所述接触开关10电性连接。
34.举例说明,通过接气管7带动提升块9向上移动,通过提升块9与接触开关10触碰,通过接触开关10启动控制信号发射器11将指令传递至增压泵中,从而使增压泵工作对接气管7内施加气压,解决了增压泵工作需要人工操作的问题,实现了自动化启动增压泵工作的问题。
35.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3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润滑液收集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漏盒,其内部架设有轧机安装盒;集污盒,设置在所述防漏盒的一侧;第一排污管,其一端与所述轧机安装盒靠近顶部的一处连通,且所述第一排污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防漏盒与所述集污盒连通;排污组件,设置在所述防漏盒的内部,且所述排污组件用于将所述防漏盒内的润滑液排入集污盒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液收集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盒与所述集污盒之间设有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二排污管的一端与所述防漏盒靠近底部的一处连通,所述第二排污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污盒靠近顶部的一处连通,所述排污组件包括:回形浮板,套设在所述轧机安装盒上,且所述回形浮板的内外两侧分别与所述轧机安装盒的外侧和所述防漏盒的内侧相贴合;两个接气管,分别呈对称状态设置在所述轧机安装盒的一侧,且每个所述接气管的一端均与所述回形浮板的顶部连通,每个所述接气管的另一端均穿设在所述防漏盒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润滑液收集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盒与所述轧机安装盒之间设有四个均匀分布的支撑块,且每个所述支撑块的一侧均与所述轧机安装盒的底部齐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润滑液收集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盒的顶部设有提升块,所述提升块套设在一个所述接气管上,所述提升块的顶部架设有接触开关,所述接触开关的顶部设有信号发射器,且所述信号发射器与所述接触开关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润滑液收集防漏装置,包括防漏盒,其内部架设有轧机安装盒,集污盒,设置在防漏盒的一侧,第一排污管,其一端与轧机安装盒靠近顶部的一处连通,且第一排污管的另一端穿过防漏盒与集污盒连通,排污组件,设置在防漏盒的内部,通过在轧机安装盒外设置防漏盒,从而使轧机落入轧机安装盒中润滑液无法流入地下土壤中,通过第一排污管连通轧机安装盒和集污盒,从而使润滑液表面的油污及时进入集污盒中,通过排物组件工作使防漏盒中的润滑液快速流入集污盒中,从而使防漏盒中润滑液不会存满溢出流入地下土壤中,解决了现有的防漏措施仍然存在润滑液渗入地下土壤的问题。漏措施仍然存在润滑液渗入地下土壤的问题。漏措施仍然存在润滑液渗入地下土壤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孙红刚 樊金金 李晨 汪洋 杨世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安徽楚江高精铜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3.31

技术公布日:

2023/1/19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87833-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29 21:01:55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