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焓湿优化空气处理机组及处理方法与流程

更新时间:2024-12-23 00:42:59 0条评论

一种焓湿优化空气处理机组及处理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焓湿优化空气处理机组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2.常规的恒温恒湿空气处理机组,普遍采用热湿耦合的控制方法对空气进行降温与除湿,处理后空气的温湿度虽然满足要求,但容易造成机组耗电量居高不下,不能做到对空气的温湿度控制方案的优化程度,因为室外优化前的空气中,温湿度远不如室内优化过的空气温湿度,而现在的机组在空气进端处都是直接采用室外未经过优化的空气,处理起来需要耗费机组中的所有用于处理空气的设备,必然会使得空气优化机组的耗能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现有的空气优化机组进风端都是直接采用未处理过的空气,使得整体机组耗能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焓湿优化空气处理机组及处理方法。
4.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焓湿优化空气处理机组及处理方法,包括依次通过风管连接的第一表冷模块、初效过滤模块、第二表冷模块、加热模块、热平衡模块、风机模块、加湿模块以及中高效过滤模块。
5.所述第二表冷模块与所述加热模块之间通过加设空气压缩机后共同组成空调系统。
6.所述热平衡模块由第二翅片冷却模块组成,所述第二翅片冷却模块采用蒸发冷却水。
7.优选地,所述第一表冷模块由第一翅片冷却模块组成,所述第一翅片冷却模块采用12℃-18℃冷凝水以实现冷却动作。
8.所述加湿模块为电极加湿或蒸汽加湿中的任意一种。
9.优选地,所述第一表冷模块的首端分别连接有用于控制风量的第一风量阀门以及第二风量阀门,所述第一风量阀门以及所述第二风量阀门并联设置。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电磁阀来控制风量的进入。
11.一种焓湿优化空气处理机组的处理方法,包括s1、根据人员所需新风量、保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中的最大值计算新风量f1,根据换气次数确定送风量f,以及配置回风量f2;
12.s2、根据送风气流焓参数hh,经第一表冷模块处理,将送风气流处理至第一预设焓参数h1(t1,d1),其中t1为送风气流温度,取值范围为0.5-1℃,d1=90-95%相对湿度;
13.s3、根据第一预设焓参数h1(t1,d1),由第二表冷模块将送风气流处理至将气流处理至第二预设焓参数h2(t2,d2),其中,t2=4-5℃,d2=100%;
14.s4、送风气流经加热模块加热后,根据加热模块后的传感器测量的焓参数h3(t3,d3)与送风要求的焓参数h(t,d)的偏差值,调节热平衡模块和加湿模块。
15.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16.通过对新风系统、回风系统以及混合系统不同使用场景的控制,能够充分利用室内优化后空气进行回收再利用,能够极大的减少空气优化机组内所有设备同时启动所造成的耗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焓湿优化空气处理机组及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18.图中:101、第一风量阀门;102、第二风量阀门;103、第一表冷模块;104、初效过滤模块;105、第二表冷模块;106、加热模块;107、热平衡模块;108、风机模块;109、加湿模块;110、中高效过滤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实施例一
21.参照图1,一种焓湿优化空气处理机组及处理方法,包括依次通过风管连接的第一表冷模块103、初效过滤模块104、第二表冷模块105、加热模块106、热平衡模块107、风机模块108、加湿模块109以及中高效过滤模块110。
22.第二表冷模块105与加热模块106之间通过加设空气压缩机后共同组成空调系统。
23.热平衡模块107由第二翅片冷却模块组成,第二翅片冷却模块采用蒸发冷却水。
24.第一表冷模块103由第一翅片冷却模块组成,第一翅片冷却模块采用12℃-18℃冷凝水以实现冷却动作。加湿模块109为电极加湿或蒸汽加湿中的任意一种。
25.第一表冷模块103的首端分别连接有用于控制风量的第一风量阀门101以及第二风量阀门102,第一风量阀门101以及第二风量阀门102并联设置。
26.第一风量阀门101与第一表冷模块103、初效过滤模块104、第二表冷模块105、加热模块106、热平衡模块107、风机模块108、加湿模块109以及中高效过滤模块110共同组成新风系统,将新风的风量控制在10%-30%之间。
27.第二风量阀门102与第一表冷模块103、初效过滤模块104、第二表冷模块105、加热模块106、热平衡模块107、风机模块108、加湿模块109以及中高效过滤模块110共同组成回风系统,将回风的风量控制在70%-90%之间。这里的风量为质量风量或体积风量,由于新风、回风、出风温度居于16-26℃之间,体积变化较小,因此体积风量可近似认为不发生变化。
28.上述新风系统与回风系统共同使用时,组成了混合系统,以此实现对新进风的风量以及回风的风量进行按需控制的效果。
29.通过对新风系统、回风系统以及混合系统不同使用场景的控制,能够充分利用室内优化后空气进行回收再利用,能够极大的减少空气优化机组内所有设备同时启动所造成的耗能。
30.实施例二
31.参照图1,一种焓湿优化空气处理机组的处理方法,包括s1、根据人员所需新风量、保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中的最大值计算新风量f1,根据换气次数确定送风量f,以及配置回
风量f2。
32.s2、根据送风气流焓参数hh,经第一表冷模块103处理,将送风气流处理至第一预设焓参数h1(t1,d1),其中t1为送风气流温度,取值范围为0.5-1℃,d1=90-95%相对湿度。
33.s3、根据第一预设焓参数h1t1,d1,由第二表冷模块105将送风气流处理至将气流处理至第二预设焓参数h2(t2,d2),其中,t2=4-5℃,d2=100%。
34.s4、送风气流经加热模块106加热后,根据加热模块106后的传感器测量的焓参数h3(t3,d3)与送风要求的焓参数ht,d的偏差值,调节热平衡模块107和加湿模块109。
35.通过对新风系统、回风系统以及混合系统中的新风量、回风量参数的控制,实现了充分优化室内以及室外风量的精准控制,充分利用室内空气的温湿度以及洁净度,回收后通过第二风量阀门102按需配比,风量不够时,再通过第一风量阀门101引进新风,既具有节能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减少对新进风内的灰尘过滤的成本,增加过滤模块的使用周期。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焓湿优化空气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通过风管连接的第一表冷模块(103)、初效过滤模块(104)、第二表冷模块(105)、加热模块(106)、热平衡模块(107)、风机模块(108)、加湿模块(109)以及中高效过滤模块(1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冷模块(105)与所述加热模块(106)之间通过加设空气压缩机后共同组成空调系统;所述热平衡模块(107)由第二翅片冷却模块组成,所述第二翅片冷却模块采用蒸发冷却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焓湿优化空气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冷模块(103)由第一翅片冷却模块组成,所述第一翅片冷却模块采用12℃-18℃冷凝水以实现冷却动作;所述加湿模块(109)为电极加湿或蒸汽加湿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焓湿优化空气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冷模块(103)的首端分别连接有用于控制风量的第一风量阀门(101)以及第二风量阀门(102),所述第一风量阀门(101)以及所述第二风量阀门(102)并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焓湿优化空气处理机组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根据人员所需新风量、保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中的最大值计算新风量f1,根据换气次数确定送风量f,以及配置回风量f2;s2、根据送风气流焓参数hh,经第一表冷模块(103)处理,将送风气流处理至第一预设焓参数h1(t1,d1),其中t1为送风气流温度,取值范围为0.5-1℃,d1=90-95%相对湿度;s3、根据第一预设焓参数h1(t1,d1),由第二表冷模块(105)将送风气流处理至将气流处理至第二预设焓参数h2(t2,d2),其中,t2=4-5℃,d2=100%;s4、送风气流经加热模块(106)加热后,根据加热模块(106)后的传感器测量的焓参数h3(t3,d3)与送风要求的焓参数h(t,d)的偏差值,调节热平衡模块(107)和加湿模块(109)。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焓湿优化空气处理机组及处理方法,包括依次通过风管连接的第一表冷模块、初效过滤模块、第二表冷模块、加热模块、热平衡模块、风机模块、加湿模块以及中高效过滤模块,所述第二表冷模块与所述加热模块之间通过加设空气压缩机后共同组成空调系统,所述热平衡模块由第二翅片冷却模块组成,所述第二翅片冷却模块采用蒸发冷却水。该焓湿优化空气处理机组及处理方法,通过对新风系统、回风系统以及混合系统不同使用场景的控制,能够充分利用室内优化后空气进行回收再利用,能够极大的减少空气优化机组内所有设备同时启动所造成的耗能。所有设备同时启动所造成的耗能。所有设备同时启动所造成的耗能。


技术研发人员:

陈铁虎 傅曙光 徐恩惠 罗金花 冯兰 陈维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迈金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8

技术公布日:

2023/1/19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87703-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29 19:45:41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