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位于湿地内现浇盖梁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更新时间:2025-02-24 13:50:12 0条评论

一种位于湿地内现浇盖梁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位于湿地内现浇盖梁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一般湿地公园在进行园区内进行梁式桥建造时,由于桥梁位于湿地季节性河道中,通常支撑一组盖梁底部的两桥墩柱及施工路线上的各组桥墩柱选择在旱季水位低时施工,与盖梁底部浇筑对接的各桥墩柱上端面均外露在依河道历史最高水位记录的上端外,盖梁浇筑施工时,每组盖梁则采用传统
ꢀ“
抱箍+工字钢
”ꢀ
作盖梁钢底模支撑的施工方法,即在各桥墩柱上设抱箍,两抱箍上设工字钢,工字钢上设盖梁钢底模。但在盖梁浇筑施工时,常遇到水位超过河道历史最高水位记录,则湿地季节性河道中的各组桥墩柱上端面均位于河床湿软带,或略高于湿地河道中水面或齐平,或位于湿地河道中水面下端,且桥位周边紧邻湿地,因此无法形成征用的施工地,即不能对桥位周边紧邻的湿地进行破坏性征用,如严禁挖土围堰或筑堤破坏湿地,施工区间狭小(要求不超过组桥墩柱周边外延10m),无法进行大型机械设备作业盖梁施工;另外,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法,模板周转次数慢、空间狭小盖梁支架安设风险高、湿地环保破坏风险高、施工效率低。
3.如:巴里坤湿地水上乐园大桥长131.40m,属于梁式桥,桥梁位于巴里坤湿地水上乐园柳枝河支系河道中,河床湿软,且桥位周边紧邻湿地,有5组桥墩柱上端面位于水中,有6组桥墩柱上端面位于泥泞地,无法征地,施工区间狭小,无法进行大型机械设备作业盖梁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位于湿地内现浇盖梁的施工方法,替代传统施工,提高盖梁施工效率,降低盖梁施工安全风险。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位于湿地内现浇盖梁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 现场勘察湿地内作为现浇盖梁基础的每组桥墩柱所在地的自然地貌状况,详细记录每组桥墩柱周边地面硬度、河床湿软带深度、水层深度、桥墩柱上端面距水面位置,根据现场勘察详细记录将各组桥墩柱地貌状况归的为:桥墩柱的上端面位于泥泞地面上端,称为泥泞地桥墩柱;桥墩柱的上端面位于水中,称为水中桥墩柱;(2) 在加工厂,根据现浇盖梁的尺寸、水位高度,制备钢围堰筒,制备分压工字钢架、浮筒、圆木,备好直径大于30cm的大石块、直径5~10cm的小石块、粒径小于1cm的碎石、砂土、塑料布或塑料地板革、盖梁侧模板、水泥、钢筋网、紧固拉杆、底边斜模板;(3) 将现浇盖梁的设备及材料置在支持浇筑施工的移动浮船坞上,由汽垫船将移动浮船坞拖至现浇盖梁的施工地;(4)位于湿地内的现浇盖梁的施工:分为处于泥泞地桥墩柱上的盖梁现浇施工,处
于水中桥墩柱上的盖梁现浇施工;(41) 处于泥泞地桥墩柱上的盖梁现浇施工,包括步骤如下:(a) 在盖梁投影线下端周边外扩1m的桥墩柱周边泥泞地面上铺设垫层,垫层由下至上的结构组成为由直径大于30cm的大石块组成的大石块层、由直径5~10cm的小石块组成的小石块层、由粒径小于1cm的碎石组成的碎石层;(b)压实垫层、平垫层上端面;(c)将分压工字钢架的下端面置在垫层上端面,分压工字钢架的上端面与现浇盖梁的下端面适配,分压工字钢架两边架的两侧边与端头架的两侧边呈斜边对接且通过紧固铁丝或卡箍对接固定,将分压柱的两端分别插设在两边架对应的柱孔内,同组的两桥墩柱分别位于分压工字钢架内两侧且与设计支撑的盖梁下端位置相同;(d)在分压工字钢架内的各分压柱下端填入砂土层,砂土层的上端面高于各分压柱上端面2~5mm,压实砂土层、平砂土层上端面;(e)在分压工字钢架内的砂土层上端面上铺设水泥层,水泥层上端面与分压工字钢架上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水泥层的配比为砂90%、水泥10%和定量水; (f)待水泥层达到强度后,在水泥层上铺设同面积尺寸的塑料布或塑料地板革;塑料布或塑料地板革的上端面与设计的盖梁下端面在同一平面上;分压工字钢架及水泥层、塑料布或塑料地板革形成盖梁底模板;(j)在分压工字钢架上安装盖梁侧模板,分压工字钢架与盖梁侧模板对接处用紧固拉杆固定;分压工字钢架两侧边外的盖梁底模板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盖梁侧模板支架;(h)在盖梁底模板与盖梁侧模板围成的盖梁浇筑空间内设盖梁钢筋网且与对应部的桥墩柱对接钢筋固定连接;在盖梁侧模板内壁涂脱模剂,而后在盖梁底模板与盖梁侧模板围成的盖梁浇筑空间内浇筑盖梁砼,形成浇筑盖梁;(42) 处在水中桥墩柱上的盖梁现浇施工,包括步骤如下:(a)在盖梁投影线下端周边外扩1.5m的桥墩柱周边垂直向下压入钢围堰筒,钢围堰筒的下端压至河底泥层内至少1m;(b)抽干钢围堰筒内水,去除钢围堰筒内底浮泥; (c)在钢围堰筒内底地面上铺设垫层, 压实垫层、平垫层上端面;(d)将分压工字钢架的下端面置在垫层上端面,分压工字钢架的上端面与现浇盖梁的下端面适配,分压工字钢架两边架的两侧边与端头架的两侧边呈斜边对接且通过紧固铁丝或卡箍对接固定,将分压柱的两端分别插设在两边架对应的柱孔内,同组的两桥墩柱分别位于分压工字钢架内两侧且与设计支撑的盖梁下端位置相同;(d)在分压工字钢架内的各分压柱下端及分压工字钢架外侧与钢围堰筒内侧壁之间填入粘土层,粘土层的上端面高于各分压柱上端面2~5mm,压实粘土层、平粘土层上端面;(e)在分压工字钢架内的粘土层上端面上铺设水泥层,水泥层上端面与分压工字钢架上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水泥层的配比为砂90%、水泥10%和定量水;其余步骤与(41) 中(f) 至(h) 步骤相同;(5)待浇筑盖梁达到一定强度后,脱离盖梁侧模板,取出分压工字钢架及上端塑料布或塑料地板革,或拔出钢围堰筒,养生,完成现浇盖梁的施工。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钢围堰筒为上下相同尺寸和形状的矩形筒,钢围堰筒的长度和宽度等于或大于盖梁的长度和宽度,钢围堰筒的高度大于1.5m加水深与盖梁高度之和,钢围堰筒的外侧壁上端中部设有吊耳。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钢围堰筒的下端边为刀尖状或矩齿状。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分压工字钢架由两边架,端头架、若干个分压柱和紧固铁丝所组成,两个呈间隔距离设置的边架分别位于两桥墩柱的外侧,两边架的中部分别呈间隔距离对应设有横向贯通的柱孔,两边架的中部两侧分别设有拉杆孔,两边架的两侧边与端头架的两侧边呈斜边对接且通过紧固铁丝或卡箍对接固定,分压柱的两端分别插设在两边架对应的柱孔内,分压工字钢架上端面与盖梁侧模板下端面尺寸相同且两者通过穿过对应拉杆孔的卡紧拉杆固定。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水中桥墩柱上的盖梁现浇施工,或包括步骤如下:(a)在盖梁投影线下端周边外扩1m的桥墩柱周边垂直向下压入钢围堰筒,钢围堰筒的下端压至河底泥层内至少1m;(b)抽干钢围堰筒内水; (c)在钢围堰筒内底地面上,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底浮层、均压板和砂石均压层;(d) 压实砂石均压层、平砂石均压层上端面,在砂石均压层上端面置厚度1cm的钢板作为盖梁底模板,在盖梁底模板上设盖梁侧模板;盖梁底模板或盖梁侧模板的外周壁与对应部的钢围堰筒内周壁之间用顶杆或垫块固定;(e)在盖梁底模板与盖梁侧模板围成的盖梁浇筑空间内设盖梁钢筋网且与对应部的桥墩柱对接钢筋固定连接;在盖梁侧模板内壁涂脱模剂,而后在盖梁底模板与盖梁侧模板围成的盖梁浇筑空间内浇筑盖梁砼,形成浇筑盖梁;(f)待浇筑盖梁达到一定强度后,脱离盖梁侧模板,取出盖梁底模板、底浮层的浮筒或圆木、木板,拔出钢围堰筒,养生,完成现浇盖梁的施工。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水中桥墩柱上的盖梁现浇施工,或包括步骤如下:(a)钢围堰筒的内周尺寸与待浇盖梁外周的尺寸相同,或至少在与待浇盖梁盖水平对应的钢围堰筒内周尺寸与待浇盖梁外周的尺寸相同,对应盖梁投影线下端周边垂直向下压入钢围堰筒,钢围堰筒的下端压至河底泥层内至少1m,样正钢围堰筒与设计的待浇盖梁位置相同,样正的钢围堰筒为待浇盖梁的盖梁侧模板;(b)抽干钢围堰筒内水,去除钢围堰筒内底浮泥; (c)在钢围堰筒内底地面上,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底浮层、均压板和砂石均压层;(d) 压实砂石均压层、平砂石均压层上端面,在砂石均压层上端面置厚度1cm的钢板作为盖梁底模板;在盖梁底模板上端面两侧设底斜边模板;(e)在盖梁底模板、底斜边模板与钢围堰筒内壁围成的盖梁浇筑空间内设盖梁钢筋网且与对应部的桥墩柱对接钢筋固定连接;在盖梁浇筑空间的内壁涂脱模剂,而后在盖梁底模板、底斜边模板与钢围堰筒内壁围成的盖梁浇筑空间内浇筑盖梁砼,形成浇筑盖梁;(f)待浇筑盖梁达到一定强度后,拔出钢围堰筒,取出盖梁底模板、底斜边模板、底浮层的浮筒或圆木、木板,养生,完成现浇盖梁的施工。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底浮层为并排横置在钢围堰筒内底地面上的浮筒或圆木,浮筒或圆木的纵向轴心线与钢围堰筒长边垂直设置。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均压板为厚度为3~4cm、宽度大于20cm、长度至少覆盖4个横置的浮筒或圆木上端的木板,相邻的木板两端对接缝相错设置。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底浮层为由下至上的结构组成为由直径大于30cm的大石块组成的大石块层、由直径5~10cm的小石块组成的小石块层。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浮筒为密封的钢油筒,圆木为直径27~30cm、长度与钢围堰筒内宽度适配的圆木。
15.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 本发明可以在湿地公园内不对湿地环境进行侵占和破坏的情况下,对湿地内现浇盖梁的施工,本发明替代传统施工解决了盖梁底部空间小的瓶颈,降低了对湿地破坏,节约了二次征地,避免基坑二次开挖对湿地环境的破坏。
16.实践证明,如在巴里坤湿地水上乐园大桥长131.40m,属于梁式桥,桥梁位于巴里坤湿地水上乐园柳枝河支系河道中,河床湿软,且桥位周边紧邻湿地,有5组桥墩柱上端面位于水中,有6组桥墩柱上端面位于泥泞地,无法征地,施工区间狭小,无法进行大型机械设备作业盖梁施工情说况下,用本发明湿地内现浇盖梁的施工方法,则施工区不超过每组桥墩柱周边外延1.8m,有效对湿地环境进行了保护,本发明较传统的施工方法每组盖梁缩短施工期40~50%,降低施工成本30~45%,省工省力、提高施工功效、提升盖梁施工的质量。
17.2. 本发明能够减少现浇盖梁施工的整体部件,同时降低了在盖梁底部狭小空间内支设抱箍和工字钢等部件的安全风险,保证了施工效率,提高了盖梁施工安全和稳定性,克服了盖梁底模少的问题。实现了湿地区有限区间内盖梁的标准化、工业化、快速化的生产,提高生产功效。
18.3. 本发明所用组件均为废旧材料制成,使用成本低,且可回收反复使用,方法简单易行。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钢围堰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分压工字钢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泥泞地桥墩柱上的盖梁现浇施工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盖梁侧模板和盖梁底模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盖梁侧模板和盖梁底模板实施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水中桥墩柱上的盖梁现浇施工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水中桥墩柱上的盖梁现浇结构示意图。
20.图例说明:1、墩柱对接钢筋;2、拉杆孔;3、分压工字钢架;31、边架;32、拉杆孔;33、端头架;34、紧固铁丝;35、柱孔;4、桥墩柱;5、分压柱;6、垫层;7、水泥层;8、盖梁侧模板支架;9、盖梁侧模板;10、工字钢架上端面;11、钢围堰筒;12、底中模板;13、浇筑空间;14、塑料布或塑料地板革;15、底边斜模板;16、水层;17、河底泥层;18、底浮层;19、吊耳;20、矩齿;21、砂石均压层;22、均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装置、设备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2.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位于湿地内现浇盖梁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 现场勘察湿地内作为现浇盖梁基础的每组桥墩柱4所在地的自然地貌状况,详细记录每组桥墩柱周边地面硬度、河床湿软带深度、水层16深度、桥墩柱上端面距水面位置,根据现场勘察详细记录将各组桥墩柱地貌状况归的为:桥墩柱的上端面位于泥泞地面上端,称为泥泞地桥墩柱;桥墩柱的上端面位于水中,称为水中桥墩柱;(2) 在加工厂,根据现浇盖梁的尺寸、水位高度,制备钢围堰筒11,制备分压工字钢架3、浮筒、圆木, 备好直径大于30cm的大石块、直径5~10cm的小石块、粒径小于1cm的碎石、砂土、塑料布或塑料地板革14、盖梁侧模板9、水泥、钢筋网、紧固拉杆、底边斜模板15。
23.如图1所示,钢围堰筒11为上下相同尺寸和形状的矩形筒,筒壁厚度10mm,钢围堰筒的长度和宽度等于或大于盖梁的长度和宽度,钢围堰筒的高度大于1.5m加水深与盖梁高度之和,钢围堰筒的外侧壁上端中部设有吊耳19,用于起吊钢围堰筒。钢围堰筒的下端边20为刀尖状或矩齿状,以方便压入河底泥层17中。
24.如图2所示,分压工字钢架3由两边架31,端头架33、若干个分压柱5和紧固铁丝34所组成,两个呈间隔距离设置的边架分别位于两桥墩柱的外侧,边架、端头架均为工字钢,两边架的中部分别呈间隔距离对应设有横向贯通的柱孔35,两边架的中部两侧分别设有拉杆孔32,用于与盖梁侧模板9固定。两边架31的两侧边与端头架33的两侧边呈斜边对接且通过紧固铁丝34或卡箍对接固定。分压柱的两端分别插设在两边架对应的柱孔35内,工字钢架上端面10与盖梁侧模板9下端面尺寸相同且两者通过穿过对应拉杆孔的卡紧拉杆固定。
25.(3) 将现浇盖梁的设备及材料置在支持浇筑施工的移动浮船坞上,由汽垫船将移动浮船坞拖至现浇盖梁的施工地。
26.(4)位于湿地内的现浇盖梁的施工:分为处于泥泞地桥墩柱上的盖梁现浇施工,处于水中桥墩柱上的盖梁现浇施工。
27.若桥墩柱的上端面位于泥泞地面上端时,则:泥泞地桥墩柱上的盖梁现浇施工,包括步骤如下:(a) 在盖梁投影线下端周边外扩1m的桥墩柱周边泥泞地面上铺设垫层6,垫层由下至上的结构组成为由直径大于30cm的大石块组成的大石块层、大石块层可为1至2层叠落的大石块;由直径5~10cm的小石块组成的小石块层、小石块层厚度10~13cm,由粒径小于1cm的碎石组成的碎石层,碎石层厚度10~13cm。垫层6呈梯形分布在盖梁投影线下端泥泞地面上。
28.(b)压实垫层、平垫层上端面。
29.(c)将分压工字钢架3的下端面置在垫层上端面,分压工字钢架的上端面10与现浇
盖梁的下端面重合,分压工字钢架两边架的两侧边与端头架的两侧边呈斜边对接且通过紧固铁丝或卡箍对接固定,将分压柱5的两端分别插设在两边架对应的柱孔内,同组的两桥墩柱分别位于分压工字钢架内两侧且与设计支撑的盖梁下端位置相同。
30.(d)在分压工字钢架内的各分压柱下端填入砂土层,砂土层的上端面高于各分压柱上端面2~5mm,压实砂土层、平砂土层上端面。
31.(e)在分压工字钢架内的砂土层上端面上铺设水泥层7,水泥层上端面与分压工字钢架上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水泥层的配比为砂90%、水泥10%和定量水。
[0032] (f)待水泥层达到强度后,在水泥层上铺设同面积尺寸的塑料布或塑料地板革14;塑料布或塑料地板革的上端面与设计的盖梁下端面在同一平面上;分压工字钢架及水泥层、塑料布或塑料地板革形成盖梁底模板;(j)在分压工字钢架上安装盖梁侧模板9,分压工字钢架与盖梁侧模板对接处用紧固拉杆固定;分压工字钢架两侧边外的盖梁底模板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盖梁侧模板支架8, 用于稳定盖梁侧模板。
[0033]
(h)在盖梁底模板与盖梁侧模板围成的盖梁浇筑空间13内设盖梁钢筋网且与对应部的桥墩柱对接钢筋1固定连接;在盖梁侧模板内壁涂脱模剂,而后在盖梁底模板与盖梁侧模板围成的盖梁浇筑空间内浇筑盖梁砼,形成浇筑盖梁。
[0034]
(5)待浇筑盖梁达到一定强度后,脱离盖梁侧模板,取出分压工字钢架及上端塑料布或塑料地板革,养生,完成现浇盖梁的施工。
[0035]
实施例2: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若桥墩柱的上端面位于水中时,则:水中桥墩柱上的盖梁现浇施工,包括步骤如下:(a)在盖梁投影线下端周边外扩1.5m的桥墩柱周边垂直向下压入钢围堰筒11,钢围堰筒的下端压至河底泥层内至少1m。
[0036]
(b)抽干钢围堰筒内水,去除钢围堰筒内底浮泥,浮泥厚度约15cm。
[0037] (c)在钢围堰筒内底地面上铺设垫层6,垫层由下至上的结构组成为由直径大于30cm的大石块组成的大石块层、大石块层可为1层叠落的大石块;由直径5~10cm的小石块组成的小石块层、小石块层厚度10~13cm,由粒径小于1cm的碎石组成的碎石层,碎石层厚度10~13cm。压实垫层、平垫层上端面。
[0038]
(d)将分压工字钢架3的下端面置在垫层上端面,分压工字钢架的上端面与现浇盖梁的下端面适配,分压工字钢架两边架的两侧边与端头架的两侧边呈斜边对接且通过紧固铁丝或卡箍对接固定,将分压柱的两端分别插设在两边架对应的柱孔内,同组的两桥墩柱分别位于分压工字钢架内两侧且与设计支撑的盖梁下端位置相同。
[0039]
(d)在分压工字钢架内的各分压柱下端及分压工字钢架外侧与钢围堰筒内侧壁之间填入粘土层,粘土层可选用建筑用粘土,如高岭土等,用于隔水。
[0040]
粘土层的上端面高于各分压柱上端面2~5mm,压实粘土层、平粘土层上端面。
[0041]
(e)在分压工字钢架内的粘土层上端面上铺设水泥层,水泥层上端面与分压工字钢架上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水泥层的配比为砂90%、水泥10%和定量水;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中(f) 至(h) 步骤相同;待浇筑盖梁达到一定强度后,脱离盖梁侧模板,取出分压工字钢架及上端塑料布或塑料地板革,或拔出钢围堰筒,养生,完成现浇盖梁的施工。
[0042]
实施例3: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水中桥墩柱上的盖梁现浇施工,或包括步骤如下:(a)在盖梁投影线下端周边外扩1m的桥墩柱周边垂直向下压入钢围堰筒,钢围堰筒的下端压至河底泥层内至少1m;(b)抽干钢围堰筒内水; (c)在钢围堰筒内底地面上,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底浮层18、均压板22和砂石均压层21;底浮层18为并排横置在钢围堰筒内底地面上的浮筒或圆木,浮筒或圆木的纵向轴心线与钢围堰筒长边垂直设置。浮筒为密封的钢油筒,圆木为直径27~30cm、长度与钢围堰筒内宽度适配(以能置入钢围堰筒内宽空间)的圆木。
[0043]
均压板为厚度为3~4cm、宽度大于20cm、长度至少覆盖4个横置的浮筒或圆木上端的木板,相邻的木板两端对接缝相错设置。
[0044]
砂石均压层21由粒径小于1cm的碎石和砂土组成, 碎石和砂土各占50%,碎石层厚度10~13cm,或作为平层可大于13cm。
[0045]
(d) 压实砂石均压层、平砂石均压层上端面,在砂石均压层上端面置厚度1cm的钢板作为盖梁底模板,盖梁底模板可由底中模板12和两侧与底中模板对接的两底侧模板121构成,两者的对接缝在桥墩柱横向中线处,以便围住对应处的桥墩柱。在盖梁底模板上设盖梁侧模板9;盖梁底模板或盖梁侧模板的外周壁与对应部的钢围堰筒内周壁之间用顶杆或垫块固定。
[0046]
(e)在盖梁底模板与盖梁侧模板围成的盖梁浇筑空间13内设盖梁钢筋网且与对应部的桥墩柱对接钢筋固定连接;在盖梁侧模板内壁涂脱模剂,而后在盖梁底模板与盖梁侧模板围成的盖梁浇筑空间内浇筑盖梁砼,形成浇筑盖梁。
[0047]
(f)待浇筑盖梁达到一定强度后,脱离盖梁侧模板,取出盖梁底模板、底斜边模板、底浮层的浮筒或圆木、木板,拔出钢围堰筒,养生,完成现浇盖梁的施工。
[0048]
实施例4: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水中桥墩柱上的盖梁现浇施工,或包括步骤如下:(a)钢围堰筒11的内周尺寸与待浇盖梁外周的尺寸相同,或至少在与待浇盖梁盖水平对应的钢围堰筒内周尺寸与待浇盖梁外周的尺寸相同,对应盖梁投影线下端周边垂直向下压入钢围堰筒,钢围堰筒的下端压至河底泥层内至少1m,样正钢围堰筒与设计的待浇盖梁位置相同,样正的钢围堰筒为待浇盖梁的盖梁侧模板;即用与待浇盖梁盖水平对应的钢围堰筒替代盖梁侧模板。
[0049]
(b)抽干钢围堰筒内水,去除钢围堰筒内底浮泥。
[0050] (c)在钢围堰筒内底地面上,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底浮层18、均压板22和砂石均压层21。底浮层为由下至上的结构组成为由直径大于30cm的大石块组成的大石块层、由直径5~10cm的小石块组成的小石块层。均压板和砂石均压层组成同实施例3。
[0051]
(d) 压实砂石均压层、平砂石均压层上端面,在砂石均压层上端面置厚度1cm的钢板作为盖梁底模板,盖梁底模板同实施例3。在盖梁底模板上端面两侧设底斜边模板15,以保持盖梁底侧形状。
[0052]
(e)在盖梁底模板、底斜边模板与钢围堰筒内壁围成的盖梁浇筑空间13内设盖梁
钢筋网且与对应部的桥墩柱对接钢筋固定连接;在盖梁浇筑空间的内壁涂脱模剂,而后在盖梁底模板、底斜边模板与钢围堰筒内壁围成的盖梁浇筑空间内浇筑盖梁砼,形成浇筑盖梁;(f)待浇筑盖梁达到一定强度后,拔出钢围堰筒,取出盖梁底模板、底斜边模板、底浮层的浮筒或圆木、木板,养生,完成现浇盖梁的施工。
[0053]
上述实施例中盖梁底模板、底斜边模板及盖梁侧模板的对接缝,依传统工艺处理,以保持浇筑盖梁的外观质量。
[0054]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位于湿地内现浇盖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 现场勘察湿地内作为现浇盖梁基础的每组桥墩柱所在地的自然地貌状况,详细记录每组桥墩柱周边地面硬度、河床湿软带深度、水层深度、桥墩柱上端面距水面位置,根据现场勘察详细记录将各组桥墩柱地貌状况归的为:桥墩柱的上端面位于泥泞地面上端,称为泥泞地桥墩柱;桥墩柱的上端面位于水中,称为水中桥墩柱;(2)在加工厂,根据现浇盖梁的尺寸、水位高度,制备钢围堰筒,制备分压工字钢架、浮筒、圆木,备好直径大于30cm的大石块、直径5~10cm的小石块、粒径小于1cm的碎石、砂土、塑料布或塑料地板革、盖梁侧模板、水泥、钢筋网、紧固拉杆、底边斜模板;(3) 将现浇盖梁的设备及材料置在支持浇筑施工的移动浮船坞上,由汽垫船将移动浮船坞拖至现浇盖梁的施工地;(4)位于湿地内的现浇盖梁的施工:分为处于泥泞地桥墩柱上的盖梁现浇施工,处于水中桥墩柱上的盖梁现浇施工;(41) 处于泥泞地桥墩柱上的盖梁现浇施工,包括步骤如下:(a) 在盖梁投影线下端周边外扩1m的桥墩柱周边泥泞地面上铺设垫层,垫层由下至上的结构组成为由直径大于30cm的大石块组成的大石块层、由直径5~10cm的小石块组成的小石块层、由粒径小于1cm的碎石组成的碎石层;(b)压实垫层、平垫层上端面;(c)将分压工字钢架的下端面置在垫层上端面,分压工字钢架的上端面与现浇盖梁的下端面适配,分压工字钢架两边架的两侧边与端头架的两侧边呈斜边对接且通过紧固铁丝或卡箍对接固定,将分压柱的两端分别插设在两边架对应的柱孔内,同组的两桥墩柱分别位于分压工字钢架内两侧且与设计支撑的盖梁下端位置相同;(d)在分压工字钢架内的各分压柱下端填入砂土层,砂土层的上端面高于各分压柱上端面2~5mm,压实砂土层、平砂土层上端面;(e)在分压工字钢架内的砂土层上端面上铺设水泥层,水泥层上端面与分压工字钢架上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水泥层的配比为砂90%、水泥10%和定量水; (f)待水泥层达到强度后,在水泥层上铺设同面积尺寸的塑料布或塑料地板革;塑料布或塑料地板革的上端面与设计的盖梁下端面在同一平面上;分压工字钢架及水泥层、塑料布或塑料地板革形成盖梁底模板;(j)在分压工字钢架上安装盖梁侧模板,分压工字钢架与盖梁侧模板对接处用紧固拉杆固定;分压工字钢架两侧边外的盖梁底模板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盖梁侧模板支架;(h)在盖梁底模板与盖梁侧模板围成的盖梁浇筑空间内设盖梁钢筋网且与对应部的桥墩柱对接钢筋固定连接;在盖梁侧模板内壁涂脱模剂,而后在盖梁底模板与盖梁侧模板围成的盖梁浇筑空间内浇筑盖梁砼,形成浇筑盖梁;(42) 处在水中桥墩柱上的盖梁现浇施工,包括步骤如下:(a)在盖梁投影线下端周边外扩1.5m的桥墩柱周边垂直向下压入钢围堰筒,钢围堰筒的下端压至河底泥层内至少1m;(b)抽干钢围堰筒内水,去除钢围堰筒内底浮泥; (c)在钢围堰筒内底地面上铺设垫层,压实垫层、平垫层上端面;
(d)将分压工字钢架的下端面置在垫层上端面,分压工字钢架的上端面与现浇盖梁的下端面适配,分压工字钢架两边架的两侧边与端头架的两侧边呈斜边对接且通过紧固铁丝或卡箍对接固定,将分压柱的两端分别插设在两边架对应的柱孔内,同组的两桥墩柱分别位于分压工字钢架内两侧且与设计支撑的盖梁下端位置相同;(d)在分压工字钢架内的各分压柱下端及分压工字钢架外侧与钢围堰筒内侧壁之间填入粘土层,粘土层的上端面高于各分压柱上端面2~5mm,压实粘土层、平粘土层上端面;(e)在分压工字钢架内的粘土层上端面上铺设水泥层,水泥层上端面与分压工字钢架上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水泥层的配比为砂90%、水泥10%和定量水;其余步骤与(41) 中(f) 至(h) 步骤相同;(5)待浇筑盖梁达到一定强度后,脱离盖梁侧模板,取出分压工字钢架及上端塑料布或塑料地板革,或拔出钢围堰筒,养生,完成现浇盖梁的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围堰筒为上下相同尺寸和形状的矩形筒,钢围堰筒的长度和宽度等于或大于盖梁的长度和宽度,钢围堰筒的高度大于1.5m加水深与盖梁高度之和,钢围堰筒的外侧壁上端中部设有吊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围堰筒的下端边为刀尖状或矩齿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压工字钢架由两边架,端头架、若干个分压柱和紧固铁丝所组成,两个呈间隔距离设置的边架分别位于两桥墩柱的外侧,两边架的中部分别呈间隔距离对应设有横向贯通的柱孔,两边架的中部两侧分别设有拉杆孔,两边架的两侧边与端头架的两侧边呈斜边对接且通过紧固铁丝或卡箍对接固定,分压柱的两端分别插设在两边架对应的柱孔内,分压工字钢架上端面与盖梁侧模板下端面尺寸相同且两者通过穿过对应拉杆孔的卡紧拉杆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中桥墩柱上的盖梁现浇施工,或包括步骤如下:(a)在盖梁投影线下端周边外扩1m的桥墩柱周边垂直向下压入钢围堰筒,钢围堰筒的下端压至河底泥层内至少1m;(b)抽干钢围堰筒内水; (c)在钢围堰筒内底地面上,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底浮层、均压板和砂石均压层;(d) 压实砂石均压层、平砂石均压层上端面,在砂石均压层上端面置厚度1cm的钢板作为盖梁底模板,在盖梁底模板上设盖梁侧模板;盖梁底模板或盖梁侧模板的外周壁与对应部的钢围堰筒内周壁之间用顶杆或垫块固定;(e)在盖梁底模板与盖梁侧模板围成的盖梁浇筑空间内设盖梁钢筋网且与对应部的桥墩柱对接钢筋固定连接;在盖梁侧模板内壁涂脱模剂,而后在盖梁底模板与盖梁侧模板围成的盖梁浇筑空间内浇筑盖梁砼,形成浇筑盖梁;(f)待浇筑盖梁达到一定强度后,脱离盖梁侧模板,取出盖梁底模板、底浮层的浮筒或圆木、木板,拔出钢围堰筒,养生,完成现浇盖梁的施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中桥墩柱上的盖梁现浇施工,或包括步骤如下:(a)钢围堰筒的内周尺寸与待浇盖梁外周的尺寸相同,或至少在与待浇盖梁盖水平对
应的钢围堰筒内周尺寸与待浇盖梁外周的尺寸相同,对应盖梁投影线下端周边垂直向下压入钢围堰筒,钢围堰筒的下端压至河底泥层内至少1m,样正钢围堰筒与设计的待浇盖梁位置相同,样正的钢围堰筒为待浇盖梁的盖梁侧模板;(b)抽干钢围堰筒内水,去除钢围堰筒内底浮泥; (c)在钢围堰筒内底地面上,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底浮层、均压板和砂石均压层;(d) 压实砂石均压层、平砂石均压层上端面,在砂石均压层上端面置厚度1cm的钢板作为盖梁底模板;在盖梁底模板上端面两侧设底斜边模板;(e)在盖梁底模板、底斜边模板与钢围堰筒内壁围成的盖梁浇筑空间内设盖梁钢筋网且与对应部的桥墩柱对接钢筋固定连接;在盖梁浇筑空间的内壁涂脱模剂,而后在盖梁底模板、底斜边模板与钢围堰筒内壁围成的盖梁浇筑空间内浇筑盖梁砼,形成浇筑盖梁;(f)待浇筑盖梁达到一定强度后,拔出钢围堰筒,取出盖梁底模板、底斜边模板、底浮层的浮筒或圆木、木板,养生,完成现浇盖梁的施工。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浮层为并排横置在钢围堰筒内底地面上的浮筒或圆木,浮筒或圆木的纵向轴心线与钢围堰筒长边垂直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均压板为厚度为3~4cm、宽度大于20cm、长度至少覆盖4个横置的浮筒或圆木上端的木板,相邻的木板两端对接缝相错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浮层为由下至上的结构组成为由直径大于30cm的大石块组成的大石块层、由直径5~10cm的小石块组成的小石块层。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筒为密封的钢油筒,圆木为直径27~30cm、长度与钢围堰筒内宽度适配的圆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位于湿地内现浇盖梁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现场勘察湿地内作为现浇盖梁基础的每组桥墩柱所在地的自然地貌状况,归为处在泥泞地的桥墩柱和水中桥墩柱,对处在泥泞地桥墩柱的现浇盖梁施工采用在盖梁投影线下端周边外扩1m的桥墩柱周边泥泞地面上铺设垫层、分压工字钢架及水泥层、塑料布或塑料地板革形成盖梁底模板;对处在水中的桥墩柱现浇盖梁施工采用在钢围堰筒内底地面上,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底浮层、均压板和砂石均压层。本发明可以在湿地公园内不对湿地环境进行侵占和破坏的情况下,对湿地内现浇盖梁的施工,节约了二次征地,避免基坑二次开挖对湿地环境的破坏,省工省力、提高施工功效。提高施工功效。提高施工功效。


技术研发人员:

刘建兰 何金宝 魏衍模 刘明 要燕庆 张泽伟 杜智强 冯国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24

技术公布日:

2023/1/13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87649-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29 19:10:26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