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4-12-23 04:49:41 0条评论

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2.换热器内通常需要设置换热管,在换热管内通入换热液,以对换热器内液体进行换热;换热管在使用时,换热管上面容易覆盖水垢,影响换热管的热交换。
3.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cn206063833u冷凝器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其就容易在冷凝管上凝结水垢;同时,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管的布置方向设置为与被换热液体流动方向相同,如此能够保证换热液对被换热液的换热效率高,但是被换热液体对换热管的冲击力有限,所以也会导致在换热管上凝结出水垢。
4.目前市面上尚没有一种能够减少换热管上水垢凝结速率的换热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6.为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包括:
7.筒体,筒体被构造有换热腔,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8.换热件,换热器设于换热腔内;
9.换热件包括:
10.固定筒,固定筒为其中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
11.固定板,设于固定筒上,并封闭固定筒的开口,固定筒和固定板界定出交换腔,固定筒上设置有与交换腔连通的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分别用于向交换腔注入换热液和从交换腔内流出换热液;
12.换热管,设于固定板上,并且换热管与交换腔连通,
13.其中,换热管至少包括弧形设置的弯折段,换热管沿着与换热腔内液体流动方向相互垂直的方向所布置。
14.本技术所设置的换热件能够让换热管在筒体内形成弧形的弯折段,从而换热液在流经换热管的弧形段时,能够引起弧形管产生轴向颤动,减少水垢在换热管上的凝结速率,并且将换热管的布置方向设置为与筒体内水流方向相互垂直的方向,从而能够增加筒体内水流对换热管的冲击力,避免水垢的凝结速率。
15.进一步的,换热管还包括进水段和出水段,进水段和出水段通过弯折段相连。
16.进一步的,进水段和出水段沿着筒体的宽度方向设置。
17.进一步的,进水段和出水段为平行设置。
18.进一步的,换热管的进水段和出水段的端部均穿过固定板,以使得进水段和出水
端均与交换腔连通。
19.进一步的,固定板上设置有与固定板相互垂直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支撑片,换热管穿设在支撑片上。
20.进一步的,支撑板的端部设置有开口,弯折段在支撑板端面上的投影落在开口内。
21.进一步的,筒体的侧面固定有连接管,换热管插入至连接管内,且固定板的外径大于连接管的内径,固定板和连接管的端部抵接以密封连接管。
22.进一步的,连接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固定环,固定筒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固定环,固定板的部分设置在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之间,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之间穿设有螺栓,并且螺栓的两端螺接有螺母,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位于螺栓两端的螺母之间。
23.进一步的,连接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环套,固定筒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环套对应的第二环套,固定板的外径小于第一环套的内径,固定板位于第一环套和第二环套合拢之后所形成的空腔内。
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减少水垢在换热管上凝结速率的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
附图说明
2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26.另外,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
27.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28.在附图中:
29.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的正视图;
30.图2是图1所示的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中部分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31.图3是图1所示的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的剖视图;
32.图4是图1所示的固定板、支撑板以及换热管的立体图;
33.图5是图2中a处放大图,示出了螺栓附近的结构;
34.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0、筒体;10a、换热腔;10b、进水口;10c、出水口;101、连接管;1011、第一固定
35.环;1012、第一环套;
36.20、换热件;201、固定筒;201a、交换腔;201b、进口;201c、出口;2011、第二固定环;2022、第二环套;202、固定板;2021、支撑板;2022、支撑片;202a、开口;
37.203、换热管;2031、进水段;2032、弯折段;2033、出水段;204、螺栓;2041、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
39.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
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40.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
41.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2.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
43.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44.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45.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100包括:筒体10和换热件20,其中筒体10为竖直布置的筒状结构,筒体10上设置有换热腔10a,并且在筒体1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10b和出水口10c,需要换热的液体从进水口10b进入到换热腔10a 内,然后从换热腔10a内流出,为此,换热腔10a内液体的流动方向大致为从上到下的。在筒体10的侧面还焊接有连接管101,连接管101用于连通换热腔10a(参考图3),通过连接管101向换热腔10a内插入有换热件20。
46.参考图2和图4,换热件20包括固定筒201、固定板202、以及换热管203,其中固定筒 201和换热管203分别固定在固定板202的两端,固定筒201和固定板202形成有交换腔201a,并且在固定筒201内还焊接有隔板,隔板将交换腔201a分隔为两个腔室,固定筒201上还设置有进口201b和出口201c,进口201b和出口201c分别和隔板分隔的两个腔室连通。
47.参考图2,如此,换热液在从进口201b进入到其中一个交换腔201a的腔室内之后,将会进入到换热管203内,然后再由换热管203流入到另一个腔室内,再从出口201c流出。
48.具体结构如下,参考图4,换热管203包括进水段2031、弯折段2032以及出水段2033,进水段2031、弯折段2032、出水段2033为相互连通的管体,进水段2031和出水段2033的端部均和固定板202固定连接,进水段2031和出水段2033分别和固定筒201上两个腔室分别连通,并且进水段2031和出水段2033沿着筒体10的宽度方向设置,进水段2031和出水段2033相互平行;如此,换热管203可以沿着与换热腔10a(参考图3)内液体流动方向相互垂直的方向所布置。
49.进而,可以用过水平设置的换热管203直接贯穿换热腔10a的横向空间,相比较于采用盘管换热器,竖直设置的管体其管体用量将会更少,并且可以增加筒体内液体对于管体的冲击力,减少管体上凝结水垢的速率;同时,换热管203还设置有弯折段2032,所以换热管203 还具备一定的盘管换热器的优点,换热管203在工作时,会产生高频震动,进而能够增加换热效率,并且水流在经过弯折段2032时,会产生一个回旋,从而会带动进水段2031和出水段2033产生轴向的轻微位移,避免在换热管203上凝结水垢。
50.参考图4,在更具体的方案中,固定板202上固定有支撑板2021,支撑板2021与固定板 202相互垂直,支撑板2021上设置有竖直的支撑片2022,换热管203穿过支撑片2022,如此支撑片2022能够对换热管203起到支撑作用。并且,在支撑板2021的端部设置有开口202a,弯折段2032在支撑板2021端面上的投影在开口202a内;为此,换热腔10a内液体在移动时,会受到支撑板2021的阻挡,进而需要沿着换热管203的长度方向移动至端部之后,才能够流入到支撑板2021的下方,强化了换热效率。
51.在更具体的方案中,换热件20和筒体10为可拆卸连接,下面对具体的结构进行描述:
52.参考图5,在连接管10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1011和第一环套1012,在筒体 1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2011和第二环套2022,第一环套1012和第二环套2022的外径以及内径相同,第一固定环1011和第二固定环2011的外径相同,第一固定环1011的外径大于第一环套1012的外径,固定板202的外径小于第一环套1012内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套1012为设置在第一固定环1011的侧壁上突出的部分;第二环套2022为设置在第二固定环2011侧壁上突出的部分。在第一固定环1011和第二固定环2011上设置有多个孔。
53.如此,当连接管101和换热件20相连时,换热管203插入至连接管101并伸入到换热腔 10a内,固定板202卡入第一环套1012内,第一环套1012和第二环套2022形成的空腔的部分侧壁将会和固定板202的外壁接触,从而在第一固定环1011和第二固定环2011的孔内穿设螺栓204之后,就能够对固定板202起到紧固作用;螺栓204的两端螺接有螺母2041,第一固定环1011和第二固定环2011均位于螺栓204两端的螺母2041之间,进而位于螺栓204 两端的螺栓2041对向移动之后,能够分别和第一固定环1011和第二固定环2011抵接,从而起到固定作用。
54.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55.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被构造有换热腔,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还包括:换热件,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换热腔内;所述换热件包括: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为其中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固定板,设于所述固定筒上,并封闭所述固定筒的开口,所述固定筒和所述固定板界定出交换腔,所述固定筒上设置有与所述交换腔连通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分别用于向所述交换腔注入换热液和从所述交换腔内流出换热液;换热管,设于所述固定板上,并且所述换热管与所述交换腔连通;其中,所述换热管至少包括弧形设置的弯折段,且所述换热管沿着与所述换热腔内液体流动方向相互垂直的方向所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还包括进水段和出水段,所述进水段和所述出水段通过弯折段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段和所述出水段沿着所述筒体的宽度方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段和所述出水段为平行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进水段和所述出水段的端部均穿过所述固定板,以使得所述进水段和所述出水段均与所述交换腔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板相互垂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支撑片,所述换热管穿设在所述支撑片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端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弯折段在所述支撑板端面上的投影落在所述开口内。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侧面固定有连接管,所述换热管插入至所述连接管内,且所述固定板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管的内径,所述固定板和所述连接管的端部抵接以密封所述连接管。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固定环,所述固定筒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固定环,所述固定板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之间,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之间穿设有螺栓,并且所述螺栓的两端螺接有螺母,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位于所述螺栓两端的螺母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环套,所述固定筒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套对应的第二环套,所述固定板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环套的内径,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环套和所述第二环套合拢之后所形成的空腔内。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换热器,包括:筒体,筒体被构造有换热腔,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还包括:换热件,换热器设于换热腔内,换热件的布置方向与换热腔内液体流动方向相互垂直;其中,换热件包括多个换热管,换热管至少包括弧形设置的弯折段。本申请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了一种自动处理水垢的采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用不锈钢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


技术研发人员:

丁磊 王鑫杰 祝佳杰 赏腾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杭特容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3

技术公布日:

2023/1/19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87477-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29 17:19:58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