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实时测量装置及磨削装置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5-04-05 17:03:02 0条评论

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实时测量装置及磨削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专利叶尖磨削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实时测量装置及磨削装置。


背景技术:



2.航空发动机转子是航空发动机上重要的部件之一。航空发动机转子在加工过程中,当航空发动机转子主体在加工完毕后需要对转子的叶尖部分进行打磨,在航空发动机转子打磨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对转子的直径进行测量。而相关技术中一般是采用人工进行测量,导致转子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航空转子叶片生产效率的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实时测量装置及磨削装置。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提高航空转子叶片生产效率的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实时测量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磨削实时测量装置,包括轨道二、两组安装至所述轨道二的测量机构和位移测量机构;所述测量机构包括滑移连接至所述轨道二的座体;两个所述座体相互朝向的一面都安装有红外发射器一和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发射器一发射的红外信号的红外感应器一;所述位移测量机构沿轨道二长度方向布置的光栅尺主尺,以及两个滑移连接至所述光栅尺主尺的光栅尺读数头,两个所述光栅尺读数头分别与两个所述座体一一对应且连接;所述座体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座体沿所述轨道二做往复运动的调节机构。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航空转子打磨的过程中,红外发射器一持续向红外感应器一发射红外线。座体上的动力件驱动座体向航空转子的方向运动。当红外发射器一发射出的红外线被航空转子产生遮挡时,红外感应器一感应到红外信号的变化,并将信号反馈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记录并判别两个座体对应的光栅尺读数头在光栅尺主尺上的位置以及位移量后,控制座体停止或复位,而后系统通过公式可以计算出航空转子的尺寸。如此可以高效便捷的实现航空转子尺寸的实时测量。
6.可选的,同一座体上的所述红外发射器一和所述红外感应器一所在的直线呈竖直状态。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红外发射器一和红外感应器一所在的直线水平设置(该情况下,红外发射器一和红外感应器一之间的间距需大于航空转子的长度,占用空间较大)。而红外发射器一和红外感应器一所在的直线呈竖直状态(红外发射器一和红外感应器一之间的间距需大于航空转子的直径即可,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实时测量装置的占用空间)。
8.可选的,所述座体上设有两个滑道一,所述滑道一内滑移连接有支座;所述红外发射器一和所述红外感应器一分别安装至两个所述支座;所述座体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两个所述支座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驱动机构。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调节红外发射器一和红外感应器一之间的间距,进而可以适应尽可能多直径的航空发动机转子。
10.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双向电机和两个螺杆二;两个螺杆二分别螺纹连接至两个所述支座,且两个螺杆二的旋向相反,且两个所述螺杆二分别连接至双向电机的两个输出轴。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向电机可以同步带动两根螺杆二转动,进而实现两个支座的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12.可选的,所述支座与所述座体之间设有弹性件二;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螺杆二之间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部件一、部件二和中间件;所述部件一和所述部件二都为横截面是多边形的管状结构;所述中间件是与所述部件一和所述部件二适配的杆状结构;所述部件一套接至所述螺杆二,所述部件二套接至所述双向电机的输出轴;所述中间件的两端分别滑移连接至部件一和所述部件二内;所述中间件上固接有弹性件一,所述弹性件一与所述部件二或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连接;在所述弹性件一的作用下,所述中间件伸入到所述部件一内。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双向电机的拆卸安装。
14.可选的,所述中间件的一侧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接至所述双向电机;所述固定座上竖直设有滑道二,所述滑道二内滑移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固接有环形且套设至所述双向电机输出轴外围的滑道三,所述滑道三内滑移连接有拨动件,所述拨动件固接至所述中间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人们将中间件退出部件一,从而便于人们对双向电机的拆装。
16.可选的,同一所述座体上的两个所述滑道三之间固接有调节绳。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绳可以同步实现两根中间件回缩至部件二内,进而使得人们在拆装双向电机的时候更为便捷。
18.可选的,还包括间距测量组件,所述间距测量机构包括红外发射器二和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发射器二发射的红外信号的红外感应器二,所述红外发射器二和所述红外感应器二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座体的上支座顶部;当所述红外感应器二未感应到所述红外发射器二发射的红外信号时,所述双向电机启动两个支座相互远离;当所述红外感应器二感应到所述红外发射器二发射的红外信号后,所述双向电机停止工作。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红外发射器二和红外感应器二能够感应到同一座体上的两个支座之间的间距是否能够适应航空转子的直径。并且可以将信号传递至控制系
统,实现两个支座针对航空转子直径的适应性调整。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在工装台上设置实时测量装置,实时测量装置能够代替人工实时的对航空转子的直径进行测量,大大的提高了航空转子的测量效率,提高航空转子的打磨效率;2.通过在实时测量装置内设置红外发射器二和红外感应器二,可以使实时测量装置能够根据航空转子的直径进行实时的调整,进而提高航空转子的打磨效率。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技术中磨削装置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承载机构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实时测量装置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双向电机与支座之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双向电机与支座之间连接结构的截面图;图6是本技术中实时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工装台;11、长度方向;12、宽度方向;13、布置槽;2、承载机构;21、主座;212、驱动件;22、支撑座;221、分座;2211、卡接盘;23、轨道机构;231、轨道一;232、动力组件;2321、电机一;2322、螺杆一;3、打磨机构;31、基座;311、水平部;3111、导向孔;312、竖直部;32、升降组件;321、升降座;3211、导向件;322、升降件;33、打磨组件;331、磨削件;332、电机二;4、控制系统;5、轨道二;51、型钢;6、位移测量机构;61、光栅尺主尺;62、光栅尺读数头;7、测量机构;71、座体;711、滑道一;7111、弹性件二;712、支座;72、测量组件;721、红外发射器一;722、红外感应器一;8、调节机构;81、动力件;811、连接齿轮;82、齿条;9、驱动机构;91、双向电机;92、螺杆二;93、连接组件;931、部件一;932、部件二;933、中间件;9331、拨动件;94、固定座;941、滑道二;942、穿孔;95、连接件;96、滑道三;97、弹性件一;98、调节绳;10、间距测量组件;101、红外发射器二;102、红外感应器二。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转子磨削装置,包括工装台1,工装台1有长度方向11和宽度方向12。工装台1上设有承载机构2、打磨机构3和控制系统4。
26.参照图2,承载机构2包括主座21、支撑座22和轨道机构23。
27.参照图1和图2,轨道机构23设置于主座21和工装台1之间,轨道机构23包括轨道一231和动力组件232。轨道一231沿工装台1的长度方向11固接至工装台1,轨道一231的横截面为“t”形。主座21上设有滑槽,轨道一231通过滑槽与主座21滑移连接。
28.动力组件232包括电机一2321和螺杆一2322,螺杆一2322沿轨道一231的长度方向穿设至主座21内,且螺杆一2322与主座21之间为螺纹连接,电机一2321固接至工装台1,电机一2321用于驱动螺杆一2322转动,进而实现主座21在轨道一231上的往复运动。
29.支撑座22安装至主座21,支撑座22上转动连接有用于固定航空转子的卡接盘2211,主座2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卡接盘2211转动的驱动件212。驱动件212一般选用电机。
30.具体的,支撑座22包括两个固接至主座21的分座221,卡接盘2211设有两个,两个
卡接盘2211分别固接至两个分座221,且两个卡接盘2211相对设置。驱动件212与两个卡接盘2211中的一个相连。
31.参照图1,打磨机构3包括基座31、升降组件32和打磨组件33。基座31包括水平部311和两个竖直部312,水平部311和两个竖直部312共同构成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
32.升降组件32设置于水平部311正下方。升降组件32包括升降座321和升降件322,升降件322用于驱动升降座321的升降。
33.升降件322选用液压缸,升降件322竖直固接至升降座321与水平部311之间,且升降件322的活塞杆朝下与升降座321连接。
34.为了保证升降座321在升降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尽可能的避免升降座321在负载不均的情况下出现侧偏后对升降件322造成损伤。升降座321上固接有导向件3211,水平部311上开设有导向孔3111,导向件3211穿过导向孔3111,且导向件3211与水平部311之间为滑移连接。
35.打磨组件33设置于升降座321。打磨组件33包括磨削件331和电机二332。磨削件331一般选用磨削轮,磨削件331转动连接至升降座321下表面,电机二332安装至升降座321,电机二332用于驱动磨削件331进行转动。
36.在进行航空转子磨削的过程中,工装人员将航空转子的两端分别卡接至两个分座221上的卡接盘2211,之后驱动件212带动航空转子转动。磨削件331逐渐靠近航空转子并对航空转子进行磨削。在对航空转子进行磨削的过程中通过轨道机构23驱动主座21滑动,可以使磨削件331对航空转子上不同的位置进行磨削。
37.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磨削实时测量装置,参照图3,包括轨道二5、位移测量机构6和两组测量机构7。
38.参照图1,工装台1上开设有布置槽13,布置槽13沿工装台1的宽度方向12穿过轨道一231的正下方,轨道二5沿布置槽13的长度方向固定于布置槽13内。
39.参照图3,轨道二5包括两个横截面是“t”形且相互平行设置的“t”形型钢51。型钢51可以通过螺栓或螺钉等可拆卸固定至工装台1。
40.两组测量机构7分别设置于主座21的两侧。
41.具体的,测量机构7包括座体71和测量组件72。座体71上设有与轨道二5配合使用的滑槽,座体71通过滑槽滑移连接在轨道二5上。
42.测量组件72设置于座体71朝向主座21的一侧。测量组件72包括安装至座体71的红外发射器一721和红外感应器一722,红外发射器一721和红外感应器一722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红外发射器一721和红外感应器一722所在的直线呈竖直状态。红外发射器一721位于红外感应器一722的上方或下方,在本实施例中以红外发射器一721位于红外感应器一722的上方为例进行说明。
43.参照图3,座体71与轨道二5之间设有用于驱动座体71沿轨道二5做往复运动的调节机构8。调节机构8包括动力件81和齿条82。动力件81选用电机,动力件81竖直固定至座体71下表面,动力件81的输出轴朝下,且动力件81的输出轴上同轴固接有连接齿轮811。为了节省动力件81的占用空间,座体71下表面开设有安装槽,动力件81固接至安装槽内。
44.齿条82沿布置槽13的宽度方向12固定至轨道二5,且齿条82设置于两个“t”形型钢51之间。齿条82可以通过螺栓或螺钉可拆卸固定至工装台1。动力件81上连接齿轮811与齿
条82啮合。动力件81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驱动座体71沿轨道二5做往复运动。
45.位移测量机构6包括沿工装台1宽度方向12设置于两个“t”形钢之间的光栅尺主尺61,光栅尺主尺61上安装有两个光栅尺读数头62,两个光栅尺读数头62分别与两个座体71一一对应,且光栅读数头固定至座体71。
46.光栅尺主尺61上设有两个归零位,两个座体71分别与两个归零位一一对应。在航空转子打磨的过程中,红外发射器一721持续向红外感应器一722发射红外线。座体71上的动力件81驱动座体71向航空转子的方向运动。
47.当红外发射器一721发射出的红外线被航空转子遮挡后,红外感应器一722感应到红外信号的变化,并将信号反馈至控制系统4,控制系统4记录并判别两个座体71对应的光栅尺读数头62在光栅尺主尺61上的位置以及位移量后,控制座体71停止或复位,而后系统通过公式可以计算出航空转子的尺寸。如此可以较为便捷的实现航空转子尺寸的实时测量。
48.具体的公式为;x-2y-2z=w。其中x为两个归零位之间的间距,y为光栅读数头在光栅尺主尺61上的位移距离,z为红外传感器一与红外感应器一722所在的直线与光栅尺主尺61的交叉点与光栅尺读数头62之间的距离。w为航空转子的直径。
49.参照图3,进一步的,座体71上设有两个竖直且共线设置的滑道一711,滑道一711可以是横截面是燕尾形的槽钢,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省滑道一711对于空间的占用,滑道一711设置为开设至座体71的槽体,滑道一711的横截面为燕尾形。
50.滑道一711内滑移连接有支座712,同一座体71上的两个支座712分别与红外发射器一721和红外感应器一722一对应。
51.两个支座712之间设有驱动机构9,驱动机构9用于驱动两个支座71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52.具体的,驱动机构9包括双向电机91和两个螺杆二92。
53.双向电机91通过螺栓或螺钉可拆卸固定安装至座体71。
54.两个螺杆二92分别与两个支座712一一对应,螺杆二92穿设至支座712,且螺杆二92与支座712之间为螺纹连接。
55.两个螺杆二92分别与双向电机91的两个输出轴一一对应,螺杆二92同轴连接至双向电机91的输出轴,两个螺杆二92的旋向相反。
56.通过驱动机构9带动两根螺杆二92转动,可以实现两个支座71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57.双向电机91的输出轴与螺杆二92之间设有用于实现输出轴与螺杆二92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组件93。
58.连接组件93包括部件一931、部件二932和中间件933。
59.在本实施例中,部件一931和部件二932都为横截面是多边形的管状结构。
60.部件一931套设至螺杆二92朝向双向电机91的一端,且部件一931与螺杆二92之间通过螺纹件可拆卸连接,螺纹件可以是螺栓或螺钉等。
61.部件二932套设至双向电机91的输出轴,且部件二932与双向电机91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螺纹件可拆卸连接,螺纹件可以是螺栓或螺钉等。
62.中间件933为横截面是多边形的杆状结构。中间件933设置于部件一931和部件二
932之间,且中间件933的两端分别滑移连接至部件一931和部件二932内。
63.参照图4和图5,中间件933的一侧设有固定座94,固定座94固接至双向电机91。固定座94上设有滑道二941,滑道二941沿驱动机构9的输出轴向布置,滑道二941可以是横截面为燕尾形的槽钢,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省滑道二941对于空间的占用,滑道二941设置为开设至固定座94上的槽体,滑道二941的横截面为燕尾形。
64.滑道二941内滑移连接有连接件95,连接件95上固接有圆环形的滑道三96。滑道三96的为横截面为燕尾形的槽钢,且滑道三96套设至双向电机91输出轴和部件二932的外围。
65.中间件933上固接有拨动件9331,拨动件9331底端与滑道三96适配,且拨动件9331的底端滑移连接至滑道三96内。
66.部件二932内设有弹性件一97,弹性件一97位于中间件933和双向电机91的输出轴之间,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中间件933伸入到部件一931内。
67.两个连接件95之间固接有调节绳98。
68.双向电机91的输出轴在通过中间件933带动螺杆二92转动的过程中,由于两个螺杆二92的旋向相反,此时两个支座712会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进而实现红外发射器一721和红外感应器一722间距的调整,使测量装置能够适应更多直径的航空转子。且在中间件933转动的过程中,拨动件9331会在滑道三96内转动。
69.在将双向电机91于座体71卸下的过程中,拉动调节绳98,调节绳98带动两个滑道三96相互靠近,滑道三96通过拨动件9331带动中间件933脱离部件一931,此时可以更为方便的将双向电机91于座体71卸下。
70.在将驱动机构9安装至座体71的过程中,拉动调节绳98,使两个中间件933相互靠近,而后将驱动机构9安装至两个部件一931之间,之后松动调节绳98,中间件933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伸入到部件一931内。而后将驱动机构9固定至座体71即可。
71.固定座94的底部开设有穿孔942,调节绳98由固定座94朝向输出轴的一侧穿过穿孔942。穿孔942对调节绳98具有导向的效果,使得调节绳98在驱动机构9上布置的更加整齐。同时在拉动调节绳98的过程中,由于穿孔942的导向作用,使得调节绳98对于滑道三96的拉力是竖直向下的。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在对中间件933的位置进行调节的过程中更为便捷。
72.参照图3,滑道一711内设有弹性件二7111,弹性件二7111固接至支座712和座体71之间。在驱动机构9未安装至两个支座712之间时。弹性件二7111能够对支座712进行一定程度的定位,尽可能的避免支座71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滑动到滑道一711的最底端,在对驱动机构9进行安装时需要人们手动调节支座712的位置,并人为保持支座712的状态。从而使驱动机构9安装至两个支座712之间的过程中会更为便捷。
73.参照图6,实时测量装置还包括用于监控座体71上两个支座712间距的间距测量组件10,间距测量组件10包括红外发射器二101和红外感应器二102。红外发射器二101和红外感应器二102分别与两组测量机构7一一对应,红外发射器二101和红外感应器二102都固定安装至测量机构7内处于顶部位置的支座712顶部。且红外发射器二101和红外感应器二102位于同一直线。红外感应器二102用于接收红外发射器二101发射出的红外线。
74.红外发射器二101持续向红外感应器二102发射红外信号,在红外感应器二102持续接收到红外信号的情况下,双向电机91停止工作,此时两个支座712之间的间距是固定
的。
75.当更换了较大直径的航空转子后,航空转子对红外发射器二101发出的红外信号形成遮挡,此时红外感应器二102感应到红外信号变化后会反馈至控制系统4,此时控制系统4控制双向电机91启动,双向电机91带动两个支座712相互远离,使两个支座712的间距增大,直至红外感应器二102能够感应到红外信号,且当红外感应器二102感应到红外信号后会向控制系统4反馈信号,此时双向电机91停止工作。
76.通过间距测量组件10 的设置,在面对不同直径的航空转子时,实时测量装置能够自动的进行两个支座712之间间距的调整,使实时测量装置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直径的航空转子。
77.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航空转子安装至两个卡接盘2211之间。通过动力组件232驱动主座21沿轨道一231滑动,使航空转子被调整至合适的打磨位置。电机二332启动,电机二332带动磨削件331转动,同时启动驱动件212,使驱动件212带动航空转子转动,且满足航空转子与磨削件331的转向相反,后升降组件32来控制磨削件331的高度,使磨削件331与航空转子接触,从而实现对航空转子的打磨。在打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动力组件232不断的调节航空转子的位置,进而实现磨削件331对于航空转子上不同位置的打磨。
78.在磨削件331对航空转子打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实时测量装置实现对航空转子直径的测量。
79.具体的,红外发射器二101持续的向红外感应器二102发射红外信号。当航空转子的因为直径较大对红外发射器二101发射的红外信号形成遮挡,导致红外感应器二102无法接收红外发射器二101发射红外信号时,红外感应器二102将信号传递至控制系统4,此时控制系统4控制双向电机91工作,驱动机构9带动两个支座712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使两个支座712的间距增大至合适的间距,当红外感应器二102接收到空外信号后,双向电机91停止工作。调节机构8带动两个座体71由归零位向航空转子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红外感应器一722持续的接收到红外发射器一721发射的信号。
80.当红外发射器一721发射出的红外线被航空转子遮挡后,红外感应器一722感应到红外信号的变化,并将信号反馈至控制系统4,控制系统4记录并判别两个座体71对应的光栅尺读数头62在光栅尺主尺61上的位置以及位移量后,控制座体71停止或复位,而后系统通过公式可以计算出航空转子的尺寸。如此可以较为便捷的实现航空转子尺寸的实时测量。
8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磨削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二(5)、两组安装至所述轨道二(5)的测量机构(7)和位移测量机构(6);所述测量机构(7)包括滑移连接至所述轨道二(5)的座体(71);两个所述座体(71)相互朝向的一面都安装有红外发射器一(721)和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发射器一(721)发射的红外信号的红外感应器一(722);所述位移测量机构(6)包括沿轨道二(5)长度方向布置的光栅尺主尺(61),以及两个滑移连接至所述光栅尺主尺(61)的光栅尺读数头(62),两个所述光栅尺读数头(62)分别与两个所述座体(71)一一对应且连接;所述座体(71)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座体(71)沿所述轨道二(5)做往复运动的调节机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磨削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座体(71)上的所述红外发射器一(721)和所述红外感应器一(722)所在的直线呈竖直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磨削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71)上设有两个滑道一(711),所述滑道一(711)内滑移连接有支座(712);所述红外发射器一(721)和所述红外感应器一(722)分别安装至两个所述支座(712);所述座体(7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两个所述支座(71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驱动机构(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磨削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9)包括双向电机(91)和两个螺杆二(92);两个螺杆二(92)分别螺纹连接至两个所述支座(712),且两个螺杆二(92)的旋向相反,且两个所述螺杆二(92)分别连接至双向电机(91)的两个输出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磨削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712)与所述座体(71)之间设有弹性件二(7111);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螺杆二(92)之间设有连接组件(93);所述连接组件(93)包括部件一(931)、部件二(932)和中间件(933);所述部件一(931)和所述部件二(932)都为横截面是多边形的管状结构;所述中间件(933)是与所述部件一(931)和所述部件二(932)适配的杆状结构;所述部件一(931)套接至所述螺杆二(92),所述部件二(932)套接至所述双向电机(91)的输出轴;所述中间件(933)的两端分别滑移连接至部件一(931)和所述部件二(932)内;所述中间件(933)上固接有弹性件一(97),所述弹性件一(97)与所述部件二(932)或所述驱动机构(9)的输出轴连接;在所述弹性件一(97)的作用下,所述中间件(933)伸入到所述部件一(931)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磨削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933)的一侧设有固定座(94),所述固定座(94)固接至所述双向电机(91);所述固定座(94)上竖直设有滑道二(941),所述滑道二(941)内滑移连接有连接件(95),所述连接件(95)上固接有环形且套设至所述双向电机(91)输出轴外围的滑道三(96),所述滑道三(96)内滑移连接有拨动件(9331),所述拨动件(9331)固接至所述中间件
(93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磨削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座体(71)上的两个所述滑道三(96)之间固接有调节绳(98)。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磨削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距测量组件(10);所述间距测量机构(7)包括红外发射器二(101)和红外感应器二(102),所述红外发射器二(101)和所述红外感应器二(102)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座体(71)的上支座(712)顶部;当所述红外感应器二(102)未感应到所述红外发射器二(101)发射的红外信号时,所述双向电机(91)启动,两个支座(712)相互远离;当所述红外感应器二(102)感应到所述红外发射器二(101)发射的红外信号后,所述双向电机(91)停止工作。9.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台(1)、承载机构(2)、打磨机构(3)、控制系统(4)和转子叶尖磨削实时测量装置;所述承载机构(2)包括安装至所述工装台(1)的主座(21);以及安装至所述主座(21)的支撑座(22),所述支撑座(22)上转动连接有卡接盘(2211);用于驱动所述卡接盘(2211)转动的驱动件(212);所述打磨机构(3)包括基座(31)、升降组件(32)和打磨组件(33);所述升降组件(32)包括升降座(321);安装至所述升降座(321)和所述基座(31)之间的用于实现所述升降座(321)升降的升降件(322);所述打磨组件(33)包括转动连接至所述升降座(321)且位于卡接盘(2211)上方的磨削件(331);以及安装至所述升降座(321)用于驱动所述磨削件(331)转动的驱动件(212);转子叶尖磨削实时测量装置安装至工装台(1);所述控制系统(4)用于对各个电器件进行控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航空发动机转子叶尖磨削实时测量装置,涉及航空发动机专利叶尖磨削技术,包括轨道二和两组安装至所述轨道二的测量机构;所述测量机构包括滑移连接至所述轨道二的座体;两个所述座体相互朝向的一面都安装有红外发射器一和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发射器一发射的红外信号的所述红外感应器一;沿轨道二长度方向布置的光栅尺主尺,以及两个滑移连接至所述光栅尺主尺的光栅尺读数头,两个所述光栅尺读数头分别与两个所述座体一一对应且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座体沿所述轨道二做往复运动的调节机构。本申请具有可以提高航空转子叶片生产效率的优点。片生产效率的优点。片生产效率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

吴行飞 吕桂芳 邓崛华 宋援朝 曹光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博鲁斯潘精密机床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8

技术公布日:

2023/1/19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87448-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29 16:55:49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