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以及雨水口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以及雨水口。
背景技术:
2.雨水口是在雨水管渠或合流管渠上收集雨水的构筑物,街道路面上的雨水首先经过雨水口通过连接管(雨水口管)流入排水管渠,雨水口的设置位置应能保证迅速有效地收集地面雨水,一般应在交叉路口、路侧边沟的一定距离处以及设有道路边石的低洼地方设置,以防止雨水漫过道路或造成道路及低洼地区积水而妨碍交通。
3.传统的雨水口一般都是参照国标图集《16s518雨水口》(作者是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社是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时间是2016年10月1日)进行施工制作,且传统的雨水口主要包括雨水口箅子、井筒以及雨水口管三部分,其中井筒竖向设置,雨水口箅子设置在井筒的顶端开口处,雨水口管与井筒的底端连通,污水沿着地面首先穿过雨水口箅子进入井筒,然后通过雨水口管排走。虽然传统的雨水口能够实现集水排水,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
4.1、在雨水口箅子被盗或被冲走的情况下,行人易跌落;
5.2、雨水口箅子只能阻拦较大体积的杂物、垃圾等,细小的杂物、垃圾以及污泥等能够穿过雨水口箅子进入井筒,易造成雨水口管堵塞。
6.现今大街小巷,尤其是城市道路上已经存在了数量巨大的雨水口,如何在原有雨水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并使其能够有效避免行人跌落以及雨水口管堵塞,同时尽量减小改造需要付出的代价,是相关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以及雨水口,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尽量保留原有雨水口的构造,并能够有效避免行人跌落以及雨水口管堵塞。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包括支承组件和泥沙收集组件,所述支承组件用于设于井筒内并置于雨水口箅子的下方,且所述支承组件能够承载行人,所述泥沙收集组件用于设于所述井筒内并置于所述支承组件的下方,且所述泥沙收集组件能够截留污水中的泥沙;所述污水中的水能够依次穿过所述雨水口箅子、所述支承组件以及所述泥沙收集组件。
10.优选地,所述支承组件包括保持架和支承架,所述保持架用于固定设于所述井筒内并置于所述雨水口箅子的下方,所述支承架用于固定设于所述保持架上并能够承载所述行人,所述污水能够穿过所述保持架和所述支承架并进入所述泥沙收集组件。
11.优选地,所述支承架包括第一导流支承板、第一箅板、第二导流支承板、第三导流
支承板、第二箅板以及第四导流支承板;
12.所述第一导流支承板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设于所述保持架的第一端上,所述第一导流支承板的第二端用于向靠近所述井筒的底端且靠近所述井筒的中心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箅板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导流支承板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一箅板的第二端用于向靠近所述井筒的底端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流支承板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设于所述第一箅板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二导流支承板的第二端用于向远离所述井筒的底端且靠近所述井筒的中心线方向延伸并固定设于所述保持架的中部上;
13.所述第三导流支承板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设于所述保持架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三导流支承板的第二端用于向靠近所述井筒的底端且靠近所述井筒的中心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箅板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设于所述第三导流支承板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二箅板的第二端用于向靠近所述井筒的底端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导流支承板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设于所述第二箅板的第二端上,所述第四导流支承板的第二端用于向远离所述井筒的底端且靠近所述井筒的中心线方向延伸并固定设于所述保持架的中部上;
14.所述污水中的水能够在穿过所述雨水口箅子后进入所述第一导流支承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支承板上方的空间和/或所述第三导流支承板与所述第四导流支承板上方的空间。
15.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支承板的第二端到所述雨水口箅子的底面的距离不大于50毫米,所述第一箅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箅板的第二端的距离为40~60毫米;所述第三导流支承板的第二端到所述雨水口箅子的底面的距离不大于50毫米,所述第二箅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箅板的第二端的距离为40~60毫米。
16.优选地,所述泥沙收集组件包括筐体、第一透水土工布以及至少四个块石,所述筐体包括筐壁体和筐底箅板,所述筐壁体用于设于所述井筒内并置于所述支承组件的下方,所述筐壁体的外壁面与所述井筒的内壁面形状相同,所述筐壁体的第一端用于靠近所述井筒的顶端,所述筐壁体的第一端开口,所述筐壁体的第二端开口,所述筐底箅板的边沿用于与所述筐壁体的第二端开口边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透水土工布用于铺设于所述筐体内的所述筐底箅板上并能够将所述筐底箅板完全覆盖;各所述块石用于置于所述第一透水土工布上并能够镇压所述第一透水土工布。
17.优选地,还包括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用于设于所述井筒内并置于所述泥沙收集组件的下方,且所述净化组件能够过滤吸附所述污水中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透水土工布的杂质。
18.优选地,所述净化组件包括容纳筐、滤水花管以及过滤吸附层,所述容纳筐的外壁面用于与所述井筒的内壁面贴合,所述过滤吸附层用于设于所述容纳筐内且置于所述筐底箅板的下方并能够过滤吸附穿过所述第一透水土工布的所述污水中的杂质;所述滤水花管用于与雨水口管连通,所述滤水花管能够将所述过滤吸附层净化后的水排至所述雨水口管中,且所述滤水花管能够阻挡所述过滤吸附层的过滤吸附体进入所述雨水口管中。
19.优选地,还包括防溢流管,所述防溢流管用于设于所述井筒内并置于所述支承组件的下方,所述防溢流管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设于所述滤水花管的管壁上,且所述防溢流管的管内通道和所述滤水花管的管内通道直接相连通,所述防溢流管的第二端用于向靠近所述井筒的顶端方向延伸,且所述防溢流管的第二端开口。
20.优选地,所述过滤吸附体为砾石,且所述砾石的粒径为5~15毫米,所述过滤吸附层在所述井筒的中心线方向上的厚度不小于250毫米;还包括第二透水土工布,所述第二透水土工布用于将所述防溢流管的第二端开口完全覆盖;所述筐壁体的第一端开口边沿固定设有至少一个提手;所述容纳筐的第一端能够伸出所述井筒的顶端开口,且所述容纳筐的第一端的开口边沿上固定设有至少一个把手。
2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雨水口,包括雨水口箅子、井筒、雨水口管以及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所述井筒的顶端开口,所述雨水口箅子用于覆盖于所述井筒的顶端开口处,所述雨水口管用于设于所述井筒的底端并能够与所述井筒内部连通。
22.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以及雨水口,通过在井筒内、雨水口箅子下方设置能够承载行人的支承组件,实现在雨水口箅子被水冲走或者被盗走的情况下,即使行人不慎踩进井筒,也还有支承组件能够承载、接住行人的脚,能够有效避免行人跌落至井筒内,且在不影响正常排水的前提下,支承组件到地面的距离应越小越好;通过在井筒内、支承组件下方设置泥沙收集组件,实现对污水中掺杂的泥沙的截留,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雨水口管堵塞;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能够直接应用在原有雨水口中,不必改变原有雨水口的构造,使原有雨水口的构造得到全部保留和有效利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省改造成本。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以及雨水口的一个剖切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以及雨水口的另一个剖切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图1中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以及雨水口中的雨水口箅子和支承组件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00-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200-雨水口、1-支承组件、2-保持架、31-第一导流支承板、32-第一箅板、33-第二导流支承板、34-第三导流支承板、35-第二箅板、36-第四导流支承板、4-筐壁体、5-筐底箅板、6-第一透水土工布、7-块石、8-容纳筐、9-滤水花管、10-过滤吸附层、11-防溢流管、12-第二透水土工布、13-提手、14-把手、15-雨水口箅子、16-井筒、17-雨水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以及雨水口,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尽量保留原有雨水口的构造,并能够有效避免行人跌落以及雨水口管堵塞。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2.实施例一
33.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100,包括支承组件1和泥沙收集组件,支承组件1用于设于井筒16内并置于雨水口箅子15的下方,且支承组件1能够承载行人,泥沙收集组件用于设于井筒16内并置于支承组件1的下方,且泥沙收集组件能够截留污水中的泥沙;污水中的水能够依次穿过雨水口箅子15、支承组件1以及泥沙收集组件。
34.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100,通过在井筒16内、雨水口箅子15下方设置能够承载行人的支承组件1,实现在雨水口箅子15被水冲走或者被盗走的情况下,即使行人不慎踩进井筒16,也还有支承组件1能够承载、接住行人的脚,能够有效避免行人跌落至井筒16内,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支承组件1的设置位置、支承组件1到地面的距离均需要考虑到行人踩空后的反应,在不影响正常排水的前提下,支承组件1到地面的距离应越小越好;通过在井筒16内、支承组件1下方设置泥沙收集组件,实现对污水中掺杂的泥沙的截留,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雨水口管17堵塞;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100能够直接应用在原有雨水口中,不必改变原有雨水口的构造,使原有雨水口的构造得到全部保留和有效利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省改造成本。
35.进一步地,支承组件1包括保持架2和支承架,保持架2用于固定设于井筒16内并置于雨水口箅子15的下方,支承架用于固定设于保持架2上并能够承载行人,污水能够穿过保持架2和支承架并入到泥沙收集组件,保持架2的外形尺寸与现有雨水口箅子15的外形尺寸应当保持一致,以便于与现有雨水口箅子15配合使用,同时也是能够充当支承架的把手14,便于安装与拆卸,实现保持架2和支承架的模块化使用,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36.进一步地,支承架包括第一导流支承板31、第一箅板32、第二导流支承板33、第三导流支承板34、第二箅板35以及第四导流支承板36;第一导流支承板31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设于保持架2的第一端上,第一导流支承板31的第二端用于向靠近井筒16的底端且靠近井筒16的中心线方向延伸,第一箅板32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设于第一导流支承板31的第二端上,第一箅板32的第二端用于向靠近井筒16的底端方向延伸,第二导流支承板33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设于第一箅板32的第二端上,第二导流支承板33的第二端用于向远离井筒16的底端且靠近井筒16的中心线方向延伸并固定设于保持架2的中部上;第三导流支承板34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设于保持架2的第二端上,第三导流支承板34的第二端用于向靠近井筒16的底端且靠近井筒16的中心线方向延伸,第二箅板35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设于第三导流支承板34的第二端上,第二箅板35的第二端用于向靠近井筒16的底端方向延伸,第四导流支承板36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设于第二箅板35的第二端上,第四导流支承板36的第二端用于向远离井筒16的底端且靠近井筒16的中心线方向延伸并固定设于保持架2的中部上;污水中的水
能够在穿过雨水口箅子15后进入第一导流支承板31与第二导流支承板33上方的空间和/或第三导流支承板34与第四导流支承板36上方的空间;第一导流支承板31、第一箅板32和第二导流支承板33形成类似漏斗状结构,第一导流支承板31和第二导流支承板33错位形成的高度差构成排水口,排水口处设有第一箅板32,第一箅板32长度为雨水口200的开间(宽度);其中第三导流支承板34、第二箅板35和第四导流支承板36形成类似漏斗状结构,第三导流支承板34和第四导流支承板36错位形成的高度差构成排水口,排水口处设有第二箅板35,第二箅板35长度为雨水口200的开间(宽度);第一导流支承板31、第二导流支承板33、第三导流支承板34以及第四导流支承板36均有一定的坡度,且坡度较缓,能够起到分流消能的作用,减缓雨水流速,减少雨水径流的冲刷,保证过滤效果。
37.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支承板31的第二端到雨水口箅子15的底面的距离不大于50毫米,第一箅板32的第一端和第一箅板32的第二端的距离为40~60毫米;第三导流支承板34的第二端到雨水口箅子15的底面的距离不大于50毫米,第二箅板35的第一端和第二箅板35的第二端的距离为40~60毫米,实现支承组件1最低深度大约是行人脚踝正常离地面高度,能够有效防止行人跌落;第一箅板32和第二箅板35上的孔眼可以是圆形(孔眼直径尺寸为10~20毫米)或者长方形(短边长度尺寸为10~20毫米、长边长度尺寸为10~20毫米),其中较为优选地,第一箅板32和第二箅板35上的孔眼尺寸设计为不超过雨水口箅子15孔眼尺寸面积的10%,能够起到过滤较大垃圾的作用,将粒径/直径/最大长度超过20毫米的树叶、树枝等垃圾截留在第一导流支承板31与第二导流支承板33上方的空间和/或第三导流支承板34与第四导流支承板36上方的空间内,同时支承组件1最低深度大约是行人脚踝正常离地面高度也能够使截留的垃圾能被环卫工人清晰发现,环卫工人提拉保持架2便可轻易将垃圾清理出去,此外,支承组件1整体均优选为不锈钢制作而成,耐久性高,使用寿命长。
38.进一步地,泥沙收集组件包括筐体、第一透水土工布6以及至少四个块石7,筐体包括筐壁体4和筐底箅板5,筐壁体4用于设于井筒16内并置于支承组件1的下方,筐壁体4的外壁面与井筒16的内壁面形状相同,筐壁体4的第一端用于靠近井筒16的顶端,筐壁体4的第一端开口,筐壁体4的第二端开口,筐底箅板5的边沿用于与筐壁体4的第二端开口边沿固定连接,第一透水土工布6用于铺设于筐体内的筐底箅板5上并能够将筐底箅板5完全覆盖;各块石7用于置于第一透水土工布6上并能够镇压第一透水土工布6;泥沙收集组件整体作为模块化设施,便于安装与拆卸,其中,筐体的实际长、宽、高均可参照现有的雨水口进行具体设计,能够使筐体更贴合原有井筒16,筐壁体4优选为不锈钢制作,便携耐用,筐底箅板5的孔眼优选为圆形,孔眼直径尺寸优选为5~10毫米,结合第一透水土工布6能够有效将雨水中较小的泥沙截留在筐体中,筐底箅板5的孔眼设置成上述形状和大小能够尽量减小对排水的阻碍,各块石7的边长大小优选为10~20毫米,各块石7的材料选取包括但不限于花岗岩,将各块石7间隔均匀分布在第一透水土工布6上,能够防止第一透水土工布6被污水冲刷移动。
39.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100还包括净化组件,净化组件用于设于井筒16内并置于泥沙收集组件的下方,且净化组件能够过滤吸附污水中能够穿过第一透水土工布6的杂质,起到最后一层净化过滤作用,能够有效地吸附污水中的微小悬浮固体杂质和过滤胶体杂质。
40.进一步地,净化组件包括容纳筐8、滤水花管9以及过滤吸附层10,容纳筐8的外壁
面用于与井筒16的内壁面贴合,过滤吸附层10用于设于容纳筐8内且置于筐底箅板5的下方并能够过滤吸附穿过第一透水土工布6的污水中的杂质;滤水花管9用于与雨水口管17连通,滤水花管9能够将过滤吸附层10净化后的水排至雨水口管17中,且滤水花管9能够阻挡过滤吸附层10的过滤吸附体进入雨水口管17中,滤水花管9随容纳筐8的筐底具有一定坡度,并向雨水口管17倾斜,并且滤水花管9的排水口完美对接雨水口管17,使得雨水口200中的污水经过一定坡度排入雨水口管17,实现净化组件中不留存积水,能够避免蚊虫滋生;在本实施例中,滤水花管9上均匀分布直径不大于5毫米的过水孔,阻挡过滤吸附体进入滤水花管9中,避免造成堵塞;容纳筐8优选为不锈钢制作,实际长、宽、高参照现有的雨水口进行具体设计,容纳筐8底部具有一定坡度(和现有雨水口坡度一致),实现完美贴合现有雨水口,净化组件整体作为模块化设施,便于安装与拆卸。
4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100还包括防溢流管11,防溢流管11用于设于井筒16内并置于支承组件1的下方,防溢流管11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设于滤水花管9的管壁上,且防溢流管11的管内通道和滤水花管9的管内通道直接相连通,防溢流管11的第二端用于向靠近井筒16的顶端方向延伸,且防溢流管11的第二端开口,降雨量较小时,雨水通过净化组件净化后排入雨水口管17中,降雨量较大(如大雨、暴雨、持续降雨等)时,超过净化组件渗透、净化能力的过量雨水从防溢流管11口直接进入滤水花管9,然后排入雨水口管17,使雨水能够及时排走。
42.进一步地,过滤吸附体为砾石,且砾石的粒径为5~15毫米,过滤吸附层10在井筒16的中心线方向上的厚度不小于250毫米,净化组件净化后的污水水质能够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具体采用包括但不限于陶粒、石灰岩等砾石;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100还包括第二透水土工布12,第二透水土工布12用于将防溢流管11的第二端开口完全覆盖,第二透水土工布12能够防止泥沙堵塞防溢流管11,且第一透水土工布6和第二透水土工布12配合,能够阻挡排水管渠中可能残存的积水滋生的蚊虫飞出雨水口200;筐壁体4的第一端开口边沿固定设有至少一个提手13,筐壁体4上配备提手13便于泥沙收集组件模块化的安装与拆卸,当泥沙储存到一定程度时,可通过提手13提出并倾倒泥沙以及更换第一透水土工布6;容纳筐8的第一端能够伸出井筒16的顶端开口,且容纳筐8的第一端的开口边沿上固定设有至少一个把手14,便于净化组件模块化的安装与拆卸。
43.实施例二
4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雨水口200,包括雨水口箅子15、井筒16、雨水口管17以及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任意一种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100,井筒16优选竖直设置,井筒16的顶端开口,雨水口箅子15用于覆盖于井筒16的顶端开口处。
45.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雨水口200,通过在井筒16内、雨水口箅子15下方设置能够承载行人的支承组件1,实现在雨水口箅子15被水冲走或者被盗走的情况下,即使行人不慎踩进井筒16,也还有支承组件1能够承载、接住行人的脚,能够有效避免行人跌落至井筒16内,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支承组件1的设置位置、支承组件1到地面的距离均需要考虑到行人踩空后的反应,在不影响正常排水的前提下,支承组件1到地面的距离应越小越好;通过在井筒16内、支承组件1下方设置泥沙收集组件,实现对污水中掺杂的泥沙的截留,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雨水口管17堵塞;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100能够直接应用在原有雨水口中,不必改变原有雨水口的构造,使原有雨水口的构造得到全部保留
和有效利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省改造成本。
46.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组件和泥沙收集组件,所述支承组件用于设于井筒内并置于雨水口箅子的下方,且所述支承组件能够承载行人,所述泥沙收集组件用于设于所述井筒内并置于所述支承组件的下方,且所述泥沙收集组件能够截留污水中的泥沙;所述污水中的水能够依次穿过所述雨水口箅子、所述支承组件以及所述泥沙收集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组件包括保持架和支承架,所述保持架用于固定设于所述井筒内并置于所述雨水口箅子的下方,所述支承架用于固定设于所述保持架上并能够承载所述行人,所述污水能够穿过所述保持架和所述支承架并进入所述泥沙收集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架包括第一导流支承板、第一箅板、第二导流支承板、第三导流支承板、第二箅板以及第四导流支承板;所述第一导流支承板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设于所述保持架的第一端上,所述第一导流支承板的第二端用于向靠近所述井筒的底端且靠近所述井筒的中心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箅板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导流支承板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一箅板的第二端用于向靠近所述井筒的底端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流支承板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设于所述第一箅板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二导流支承板的第二端用于向远离所述井筒的底端且靠近所述井筒的中心线方向延伸并固定设于所述保持架的中部上;所述第三导流支承板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设于所述保持架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三导流支承板的第二端用于向靠近所述井筒的底端且靠近所述井筒的中心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箅板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设于所述第三导流支承板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二箅板的第二端用于向靠近所述井筒的底端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导流支承板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设于所述第二箅板的第二端上,所述第四导流支承板的第二端用于向远离所述井筒的底端且靠近所述井筒的中心线方向延伸并固定设于所述保持架的中部上;所述污水中的水能够在穿过所述雨水口箅子后进入所述第一导流支承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支承板上方的空间和/或所述第三导流支承板与所述第四导流支承板上方的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支承板的第二端到所述雨水口箅子的底面的距离不大于50毫米,所述第一箅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箅板的第二端的距离为40~60毫米;所述第三导流支承板的第二端到所述雨水口箅子的底面的距离不大于50毫米,所述第二箅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箅板的第二端的距离为40~60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沙收集组件包括筐体、第一透水土工布以及至少四个块石,所述筐体包括筐壁体和筐底箅板,所述筐壁体用于设于所述井筒内并置于所述支承组件的下方,所述筐壁体的外壁面与所述井筒的内壁面形状相同,所述筐壁体的第一端用于靠近所述井筒的顶端,所述筐壁体的第一端开口,所述筐壁体的第二端开口,所述筐底箅板的边沿用于与所述筐壁体的第二端开口边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透水土工布用于铺设于所述筐体内的所述筐底箅板上并能够将所述筐底箅板完全覆盖;各所述块石用于置于所述第一透水土工布上并能够镇压所述第一透水土工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用于设于所述井筒内并置于所述泥沙收集组件的下方,且所述净化组件能够过滤吸附所述污水中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透水土工布的杂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包括容纳筐、滤水花管以及过滤吸附层,所述容纳筐的外壁面用于与所述井筒的内壁面贴合,所述过滤吸附层用于设于所述容纳筐内且置于所述筐底箅板的下方并能够过滤吸附穿过所述第一透水土工布的所述污水中的杂质;所述滤水花管用于与雨水口管连通,所述滤水花管能够将所述过滤吸附层净化后的水排至所述雨水口管中,且所述滤水花管能够阻挡所述过滤吸附层的过滤吸附体进入所述雨水口管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溢流管,所述防溢流管用于设于所述井筒内并置于所述支承组件的下方,所述防溢流管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设于所述滤水花管的管壁上,且所述防溢流管的管内通道和所述滤水花管的管内通道直接相连通,所述防溢流管的第二端用于向靠近所述井筒的顶端方向延伸,且所述防溢流管的第二端开口。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吸附体为砾石,且所述砾石的粒径为5~15毫米,所述过滤吸附层在所述井筒的中心线方向上的厚度不小于250毫米;还包括第二透水土工布,所述第二透水土工布用于将所述防溢流管的第二端开口完全覆盖;所述筐壁体的第一端开口边沿固定设有至少一个提手;所述容纳筐的第一端能够伸出所述井筒的顶端开口,且所述容纳筐的第一端的开口边沿上固定设有至少一个把手。10.一种雨水口,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口箅子、井筒、雨水口管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所述井筒的顶端开口,所述雨水口箅子用于覆盖于所述井筒的顶端开口处,所述雨水口管用于设于所述井筒的底端并能够与所述井筒内部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以及雨水口,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包括支承组件和泥沙收集组件,支承组件用于设于井筒内并置于雨水口箅子的下方,且支承组件能够承载行人,泥沙收集组件用于设于井筒内并置于支承组件的下方,且泥沙收集组件能够截留污水中的泥沙;污水中的水能够依次穿过雨水口箅子、支承组件以及泥沙收集组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用于雨水口的防护过滤系统以及雨水口能够尽量保留原有雨水口的构造,并能够有效避免行人跌落以及雨水口管堵塞。落以及雨水口管堵塞。落以及雨水口管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