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电子设备、分结构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更新时间:2024-12-23 09:48:14 0条评论

电子设备、分结构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分结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消费升级趋势日益明显,消费者对电子产品“品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电子显示设备包括屏幕、中框和后盖,在屏幕和中框之间还可以设置连接件,用于提高电子设备的3d效果,降低屏幕和中框之间的撞击风险。
3.电子显示设备的外观装饰件的颜,影响消费者的视觉差异。具体的,由于连接件和后盖为塑胶材质,目前其配均为单。特别是连接件,其颜要么是和屏幕颜一致的黑,容易造成视窗显示黑边太宽的视觉体验;要么和中框颜相近,造成整体厚度目视太厚的视觉。上述单呈现的外观装饰件,会降低消费者的体验感,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整机精致度的要求,从而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一种分结构件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电子设备外观装饰件呈现单一颜,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整机精致度要求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显示屏、中框、后盖和tp装饰件,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后盖分别位于所述中框的两侧,所述tp装饰件位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中框之间,且围设在所述显示屏的外边缘,
7.其中,所述tp装饰件和所述后盖的至少一个为分结构件,所述分结构件包括结构件基材,以及结合在所述结构件基材上的涂层叠层,且所述涂层叠层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结构件基材不同区域表面的第一涂层叠层和第二涂层叠层,所述第一涂层叠层呈现第一颜,所述第二涂层叠层呈现第二颜或所述第二涂层叠层为透明叠层,
8.且所述第二颜与所述结构件基材的颜相同,所述第一颜和所述结构件基材的颜不同。
9.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tp装饰件和后盖的至少一个为分结构件。具体的,通过在电子设备的tp装饰件和/或后盖的不同区域设置呈现不同颜的涂层叠层,实现tp装饰件和/或后盖的分,可以使电子设备在外观上呈现视觉效果更好的颜分布,提高电子设备的精致度要求。
10.作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第一种实施情形,所述tp装饰件为分结构件。通过将tp装饰件进行分处理,使tp装饰件在电子设备整机中可以呈现较好的颜分配,以提高电子设备的视觉效果和精致度。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涂层叠层设置在所述tp装饰件的内边缘,所述第一涂层叠层设置在所述tp装饰件的外边缘,所述第二颜与所述显示屏的外边缘颜
相同,所述第一颜与所述中框的颜相同。在这种情况下,tp装饰件靠近显示屏的区域与显示屏呈现相同的颜如黑,从而减少tp装饰件中与中框颜相同的区域宽度,降低整机目视厚度;而tp装饰件靠近中框的区域呈现与中框相同的颜如彩,从而可以减小视窗显示的黑边宽度。由此,tp装饰件很好地衔接显示屏和中框的颜过渡,整机的外观精致度得到极大的提升,电子设备的视觉效果增强。
12.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tp装饰件上设置有标记,且所述第一涂层叠层设置在与所述标记对应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tp装饰件上设置颜不同于tp装饰件基材颜的醒目标记,提高标记的辨识度。
13.作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第二种实施情形,所述后盖为分结构件。通过将后盖进行分处理,使后盖可以在电子设备整机中呈现较好的颜分配,以提高电子设备的视觉效果和精致度。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涂层叠层设置在所述后盖的外边缘,所述第一颜与所述中框的颜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后盖靠近中框的区域与中框呈现相同的颜,后盖产生类似3d的视觉效果,最终提高电子设备的视觉效果和精致度。
15.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后盖上设置有标记,且所述第一涂层叠层设置在与所述标记对应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后盖上设置颜不同于后盖基材颜的醒目标记,提高标记的辨识度。
16.作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第三种实施情形,所述tp装饰件为分结构件,且所述后盖为分结构件。
17.作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标记包括logo、字符标识和纹路中的至少一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tp装饰件和/或后盖上的logo、字符标识和纹路形成不同于基材颜的其他颜,直接得到具有标记的一体化tp装饰件和后盖,并可以通过控制涂层叠层的颜,提高logo、字符标识和纹路的识别程度。
18.作为本技术电子设备上述三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涂层叠层包括依次叠合在所述结构件基材表面的底涂层、底漆层、第一颜层和第一面漆层,所述第二涂层叠层包括依次叠合在所述结构件基材表面的底涂层、底漆层和第二面漆层。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分结构件,表面形成第一涂层叠层的区域呈现第一颜层的颜,即第一颜;表面形成第二涂层叠层的区域呈现与基材颜相同的颜,即第二颜,由此实现机构件在不同区域的表面分。
19.作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底涂层的厚度为15~25μm。底涂层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可以提高底漆层的附着力。
20.作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底漆层的厚度为25~35μm。底漆层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可以填充底涂层表面的凹坑,提高基材表面状态的一致性,进而提高微观表面的光洁度,改善后续涂层的表面效果和附着性。
21.作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颜层的厚度为8~24μm。第一颜层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可以形成稳定的膜层,并有效呈现第一颜层的颜。
22.作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面漆层的厚度为20~30μm,可以有效保护面漆层下面的涂层。
23.作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面漆层的厚度为28~54μ
m,可以有效保护面漆层下面的涂层。
24.作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面漆层的厚度为20~30μm,所述第二面漆层的厚度为28~54μm,且第一面漆层和第二面漆层在结构件表面形成平坦的膜层。
25.作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底涂层的厚度为15~25μm,所述底漆层的厚度为25~35μm,所述第一颜层的厚度为8~24μm,所述第一面漆层的厚度为20~30μm,所述第二面漆层的厚度为28~54μm。
26.作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颜层为中漆层、金属镀层中的至少一层,且当所述第一颜层包括所述中漆层和所述金属镀层时,所述中漆层和所述金属镀层依次叠合在所述底漆层的表面。由于tp装饰件和后盖的基材材料多为塑料,当在tp装饰件和后盖的表面形成金属镀层时,可以增加tp装饰件和后盖的金属质感。不仅如此,由于第一颜层呈现出来的第一颜不同于基材本,通过设置第一颜层可以实现结构件如tp装饰件、后盖的颜分区。
27.应当理解的是,当所述第一颜层为中漆层、金属镀层中的一层时,中漆层或金属镀层充当第一颜层,呈现第一颜。当所述第一颜层包括中漆层和金属镀层,第一颜为顶层的中漆层颜。
28.作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中漆层的厚度为5~15μm;所述金属镀层的厚度为3~9μm。在这种情况下,中漆层和金属镀层具有合适的厚度,从而使得中漆层能够呈现均匀稳定的颜,而金属镀层为结构件带来金属质感。
29.作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颜层与所述底漆层在结合处形成渐变界面层,实现颜的渐变过渡,提供一种新的彩视觉效果。
30.作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所述第一颜层包括所述中漆层和所述金属镀层时,所述中漆层和所述金属镀层在结合处形成渐变界面层。在这种情况下,中漆层和金属镀层之间可以实现颜渐变,提供一种新的彩视觉效果。
31.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分结构件,所述分结构件包括结构件基材,以及结合在所述结构件基材上的涂层叠层,所述涂层叠层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结构件基材不同区域表面的第一涂层叠层和第二涂层叠层,所述第一涂层叠层呈现第一颜,所述第二涂层叠层呈现第二颜或所述第二涂层叠层为透明叠层,
32.且所述第二颜与所述结构件基材的颜相同,所述第一颜和所述结构件基材的颜不同。
33.本技术提供的分结构件,通过在结构件的不同区域设置呈现不同颜的涂层叠层,实现结构件的分,从而使结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时,能够根据结构件在电子设备中的情形设置具有更好视觉效果的分,提高电子设备的精致度和体验感。
34.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情形,所述分结构件为tp装饰件。将tp装饰件进行表面分形成分tp装饰件,使tp装饰件在电子设备整机中可以呈现较好的颜分配,有望提高电子设备的视觉效果和精致度。
35.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涂层叠层设置在所述tp装饰件的内边缘,所述第一涂层叠层设置在所述tp装饰件的外边缘。此时,将tp装饰件应用于电子设备时,与显示屏邻近的区域可显示tp装饰件基材的颜,与中框邻近的区域显示
第一颜,从而可以减小视窗显示的黑边宽度。而当tp装饰件基材的颜与显示屏外边缘的颜相同时,tp装饰件内边缘显示与显示屏外边缘相同的颜,由于tp装饰件与中框颜相同的区域宽度减小,因此可以降低整机目视厚度。由此,tp装饰件很好地衔接显示屏和中框的颜过渡,整机的外观精致度得到极大的提升,电子设备的视觉效果增强。
36.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分结构件为tp装饰件,所述tp装饰件设置标记,且所述第一涂层叠层设置在与所述标记对应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tp装饰件上设置颜不同于tp装饰件基材颜的醒目标记,提高标记的辨识度。
37.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另一种实施情形,所述分结构件为后盖。通过将后盖进行分处理,使后盖可以在电子设备整机中呈现较好的颜分配,以提高电子设备的视觉效果和精致度。
38.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分结构件为后盖,且所述第一涂层叠层设置在所述后盖的外边缘。此时,将tp装饰件应用于电子设备时,可以将第一涂层叠层设置成与中框颜相同的颜。由此,通过将后盖进行分处理,使后盖可以在电子设备整机中呈现较好的颜分配,以提高电子设备的视觉效果和精致度。
39.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分结构件为后盖,所述后盖设置标记,且所述第一涂层叠层设置在与所述标记对应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后盖上设置颜不同于后盖基材颜的醒目标记,提高标记的辨识度。
40.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标记包括logo、字符标识和纹路中的至少一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logo、字符标识和纹路所在区域的基材表面形成不同于基材颜的涂层叠层,来直接得到具有标记的一体化分结构件,并可以通过控制涂层叠层的颜,提高logo、字符标识和纹路的识别程度。
41.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结构件基材的颜为黑。在这种情况下,tp装饰件内边缘显示黑。由于显示屏的外边缘通常为黑,将tp装饰件应用于电子设备时,与显示屏邻近的区域可显示与显示屏外边缘相同的颜,由于tp装饰件与中框颜相同的区域宽度减小,因此可以降低整机目视厚度。
42.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上述两种实现情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涂层叠层包括依次叠合在所述结构件基材表面的底涂层、底漆层、第一颜层和第一面漆层,所述第二涂层叠层包括依次叠合在所述结构件基材表面的底涂层、底漆层和第二面漆层。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分结构件,表面形成第一涂层叠层的区域呈现第一颜层的颜,即第一颜;表面形成第二涂层叠层的区域呈现与结构件基材颜相同的颜,即第二颜,由此实现机构件在不同区域的表面分。
43.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底涂层的厚度为15~25μm。底涂层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可以提高底漆层的附着力。
44.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底漆层的厚度为25~35μm。底漆层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可以填充底涂层表面的凹坑,提高基材表面状态的一致性,进而提高微观表面的光洁度,改善后续涂层的表面效果和附着性。
45.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颜层的厚度为8~24μm。第一颜层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可以形成稳定的膜层,并有效呈现第一颜层的颜。
46.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面漆层的厚度为20~30
μm,可以有效保护面漆层下面的涂层。
47.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面漆层的厚度为28~54μm,可以有效保护面漆层下面的涂层。
48.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面漆层的厚度为20~30μm,所述第二面漆层的厚度为28~54μm,且第一面漆层和第二面漆层在结构件表面形成平坦的膜层。
49.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底涂层的厚度为15~25μm,所述底漆层的厚度为25~35μm,所述第一颜层的厚度为8~24μm,所述第一面漆层的厚度为20~30μm,所述第二面漆层的厚度为28~54μm。
50.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颜层为中漆层、金属镀层中的至少一层,且当所述第一颜层包括所述中漆层和所述金属镀层时,所述中漆层和所述金属镀层依次叠合在所述底漆层的表面。由于分结构件如tp装饰件、后盖的基材材料为塑料,当在分结构件如tp装饰件、后盖的表面形成金属镀层时,可以增加分结构件如tp装饰件、后盖的金属质感。不仅如此,由于第一颜层呈现出来的第一颜不同于基材本,通过设置第一颜层可以实现结构件如tp装饰件、后盖的颜分区。
51.应当理解的是,当所述第一颜层为中漆层、金属镀层中的一层时,中漆层或金属镀层充当第一颜层,呈现第一颜。当所述第一颜层包括中漆层和金属镀层,第一颜为顶层的中漆层颜。
52.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中漆层的厚度为5~15μm;所述金属镀层的厚度为3~9μm。在这种情况下,中漆层和金属镀层具有合适的厚度,从而使得中漆层能够呈现均匀稳定的颜,而金属镀层为结构件带来金属质感。
53.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颜层与所述底漆层在结合处形成渐变界面层,实现颜的渐变过渡,提供一种新的彩视觉效果。
54.当所述第一颜层包括所述中漆层和所述金属镀层时,所述中漆层和所述金属镀层在结合处形成渐变界面层。在这种情况下,中漆层和金属镀层之间可以实现颜渐变,提供一种新的彩视觉效果。
55.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分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6.在结构件基材表面形成底涂层,在所述底涂层表面形成底漆层;
57.在所述底漆层的表面形成第一颜层,且所述第一颜层呈现的颜与所述结构件基材的颜不同;
58.镭雕去除预设区域的第一颜层,露出所述底漆层后,在保留的所述第一颜层的表面以及露出的所述底漆层的表面形成表面平坦的面漆层,得到分结构件。
59.本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先在结构件基材表面形成与结构件基材颜不同的第一颜层,然后通过镭雕去除预设图案所在区域的第一颜层,并喷涂面漆,使没有镭雕的区域显示第一颜,镭雕区域显示构件基材颜,从而实现结构件的外观分,且由于该方法提供的制备各膜层的方法,可以使结构件基材与其表面的膜层形成一体化结构,因此,分的位置连续平滑,不出现物理段差。
60.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颜层包括中漆层和金属镀层,且在所述底漆层的表面形成第一颜层,包括:
61.采用ncvm工艺在所述底漆层的表面镀膜,形成金属镀层;
62.在所述金属镀层的表面形成中漆层,所述金属镀层和所述中漆层形成第一颜层。
63.通过ncvm工艺形成薄而稳定的金属镀层,赋予分结构件金属质感;进而在所述金属镀层的表面形成中漆层,通过中漆层在结构件表面形成不同于结构件基材的第一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预设区域的第一颜层进行雕刻,之后在镭雕区域和保留的第一颜层表面形成面漆层,在镭雕区域形成第二颜,从而在结构件表面实现无物理段差的分。
64.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颜层为金属镀层,且在所述底漆层的表面形成第一颜层,包括:采用ncvm工艺在所述底漆层的表面镀膜形成金属镀层,得到第一颜层。该方式通过在底漆层表面形成ncvm金属镀漆层,赋予分结构件金属质感,并在结构件表面形成不同于结构件基材的第一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预设区域的第一颜层进行雕刻,之后在镭雕区域和保留的第一颜层表面形成面漆层,在镭雕区域形成第二颜,从而在结构件表面实现无物理段差的分。
65.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颜层为中漆层,且在所述底漆层的表面形成第一颜层,包括:在所述底漆层的表面形成中漆层,得到第一颜层。该方式通过在底漆层表面形成中漆层,在结构件表面形成不同于结构件基材的第一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预设区域的第一颜层进行雕刻,之后在镭雕区域和保留的第一颜层表面形成面漆层,在镭雕区域形成第二颜,从而在结构件表面实现无物理段差的分。
66.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镭雕去除预设区域的第一颜层,包括:
67.采用镭雕机对所述预设区域进行镭雕,且调控镭雕机的参数为:功率为所述镭雕机最大功率的50%~70%,镭雕速度为2400~3600mm/s,填充为0.05
±
0.01mm,脉冲宽度为6~10ns,频率为45~55khz。
68.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效去除结构件基材的预设区域表面的第一颜层,在预设区域呈现与结构件基材颜相同的颜(第二颜),而在预设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形成不同于结构件基材颜的第一颜。
69.作为本技术分结构件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采用镭雕机对所述预设区域进行镭雕时,逐渐降低所述镭雕机的功率,对所述预设区域进行镭雕。通过调控镭雕机的镭雕功率,使镭雕能量逐渐降低,实现颜的渐变过渡。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颜层与所述底漆层在结合处形成渐变界面层,实现颜的渐变过渡。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颜层包括所述中漆层和所述金属镀层时,所述中漆层和所述金属镀层在结合处形成渐变界面层。
附图说明
7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剖面结构示意图;
7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tp装饰件采用和中框相同的单一颜的视觉效果图;
7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tp装饰件采用和显示屏相同的单一颜的视觉效果图;
73.图4a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后的tp装饰件30的正视图;
74.图4b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后的tp装饰件30的纵向截面图;
7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tp装饰件30的产品照片;
76.图6a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后的tp装饰件组装成整机后的正视图;
77.图6b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后的tp装饰件组装成整机的纵向截面图;
7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tp装饰件和后盖中的叠层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79.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第一颜层与底漆层在结合处形成渐变界面层、中漆层和金属镀层在结合处形成渐变界面层的视觉效果图;
80.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盖40的分效果示意图;
81.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结构件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82.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结构件的制备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83.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结构件的制备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84.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分结构件的制备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85.为了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86.本技术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87.本技术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或,“a,b,和c中的至少一项(个)”,均可以表示:a,b,c,a-b(即a和b),a-c,b-c,或a-b-c,其中a,b,c分别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88.应理解,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部分或全部步骤可以并行执行或先后执行,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8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90.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用来将目的如物质彼此区分开,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xx也可以被称为第二xx,类似地,第二xx也可以被称为第一xx。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91.术语“tp”为“touch panel”的缩写,表示触摸屏;
92.术语“3d”为“3dimensional”的缩写,表示三维;
93.术语“ncvm”为“non-conductive vapor metallization”的缩写,表示不导电真空镀膜;
94.术语“umpc”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的缩写,表示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
95.术语“pda”为“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的缩写,表示个人数字助理;
96.术语“pos”为“point of sale”的缩写,表示销售终端。
9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为具有显示屏、tp装饰件和后盖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mpc)、手持计算机、对讲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da)、行车记录仪、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无线u盘、蓝牙音响/耳机、或车载前装等具有显示屏或后盖的移动或固定终端。
98.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至少包括显示屏、中框、后盖和tp装饰件。以手机为例,参考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手机可以包括:显示屏10和后盖40,显示屏10与后盖40之间设置的中框20,以及显示屏10和中框20之间设置的tp装饰件30。
99.其中,显示屏10可以包括显示器和触控组件,显示器用于向用户输出显示内容,触控组件用于接收用户在显示屏10上输入的触摸事件。显示屏10的类型没有限制,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也可以为液晶显示屏,还可以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100.中框20设置在显示屏10和后盖40之间,即显示屏10和后盖40分别位于中框20的两侧。中框20一方面用于衔接显示屏10和后盖40,另一方面通过中框20在电子设备的边缘形成防护,对电子设备中的内部结构组件进行保护。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对中框20的材料和细微结构没有要求,中框20可以采用金属中框,也可以采用塑料中框,其中,金属中框能更好地提升电子设备的金属质感。
101.后盖40又可称为电池盖,是形成在电子设备背离显示屏10一侧表面的装饰件,可以防灰尘,防碰撞,还防止电子设备中的电池掉落和硬件划伤,用于保护电子设备背离显示屏10一侧的结构组件如电池掉落和硬件划伤等,此外,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后盖40增强整机的美观。申请实施例中,对后盖40材质不作限定。示例性的,后盖40可以为金属后盖,也可以为玻璃后盖,还可以为塑料后盖,或者,还可以为陶瓷后盖。
102.tp装饰件30设置在显示屏10和中框20之间,且围设在显示屏10的外边缘。tp装饰件30作为显示屏10和中框20的连接部件,一方面,用于使显示屏10和中框20之间顺滑过渡,使显示屏10和tp装饰件30形成一个整体,产生类似3d显示屏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引入tp装饰件30来防止显示屏10和中框20之间的直接碰撞和摩擦,降低电子产品跌落后中框20变形而挤裂显示屏10的风险。应当理解的是,tp装饰件30围设在显示屏10的外边缘,可以是围设在显示屏10外边缘的局部,也可以是在显示屏10的整个外边缘围合形成环状的tp装饰件30。
103.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图1所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结构的具体限定。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的部件。示例性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电路板和电池等。其中,电路板和电池可以设置在中框20上,示例性的,电路板和电池设置在中框20朝向后盖40的一面上;或者电路板和电池可以设置在中框20朝向显示屏10的一面上。其中,电路板在中框20上设置时,中框20上可以开设开口,用于将电路板上的元件置于中框20的开口处。示例性的,手机还可以包括摄像头(例如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和闪光灯
等器件。
104.电子设备中的外观装饰件的外观颜差异,影响消费者的视觉差异。以tp装饰件30为例,由于tp装饰件30通常为塑胶材质,因此,目前tp装饰件30的配均为单,要么是和显示屏10颜相同的黑,要么将tp装饰件30做成和中框20颜相近的颜。当tp装饰件30采用和中框20相同的单一颜,则中框以及整机的目视厚度太厚,如图2所示。当tp装饰件30采用和显示屏10相同的单一颜时,则视窗显示的黑边太宽,如图3所示。上述方案容易降低消费者的体验感,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整机精致度的要求,从而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样的,电子设备的后盖40,也多以单呈现。
10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tp装饰件30和后盖40的至少一个为分结构件。本技术实施例所指的分结构件,是指结构件如电子设备的外观装饰件如tp装饰件、后盖等,在一些局部区域呈现一种颜,在另一些局部区域或剩余的其他区域呈现另一种颜,使外观装饰件在外观上至少呈现两种颜。
106.在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情形中,tp装饰件30为分结构件。通过将tp装饰件30进行分处理,在tp装饰件30的不同区域布局不同的颜,从而使tp装饰件30在电子设备整机中可以呈现较好的颜分配,以提高电子设备的视觉效果和精致度。
107.本技术实施例中,tp装饰件30包括tp装饰件基材,以及结合在tp装饰件基材上的涂层叠层,通过控制tp装饰件30不同区域的涂层叠层的颜,如在特定区域的tp装饰件基材表面布置特定颜,实现tp装饰件30区域分。本技术实施例中,涂层叠层为表面平坦的膜层,涂层叠层至少包括设置在tp装饰件基材不同区域表面的第一涂层叠层和第二涂层叠层,其中,第一涂层叠层呈现第一颜,第二涂层叠层呈现第二颜或第二涂层叠层为透明叠层,且第二颜与tp装饰件基材的颜相同,第一颜和tp装饰件基材的颜不同,从而通过第一涂层叠层和第二涂层叠层实现tp装饰件30在不同区域表面的分。
1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涂层叠层设置在tp装饰件30的内边缘,第一涂层叠层设置在tp装饰件30的外边缘,第二颜与显示屏10的颜相同,第一颜与中框20的颜相同。在这种情况下,tp装饰件30靠近显示屏10的区域呈现与显示屏10外边缘相同的颜如黑,从而减少tp装饰件中与中框20颜相同的区域宽度,降低整机目视厚度;而tp装饰件30靠近中框20的区域呈现与中框20相同的颜如彩,从而可以减小视窗显示的黑边宽度。
1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4a和图4b,tp装饰件30表面的涂层叠层由设置在tp装饰件30内边缘的第二涂层叠层b和设置在tp装饰件30外边缘的第一涂层叠层a组成,其中,图4a为分后的tp装饰件30的正视图,图4b为分后的tp装饰件30的纵向截面图,图中a表示第一涂层叠层,b表示第二涂层叠层。由此得到的tp装饰件30的产品照片如图5所示。将由此得到的tp装饰件30组装为整机后的示意图如图6a和图6b所示(图6a为分后的tp装饰件30组装成整机后的正视图,图6b为分后的tp装饰件30组装成整机的纵向截面图,图中a表示第一涂层叠层,b表示第二涂层叠层),tp装饰件30很好地衔接显示屏10和中框20的颜过渡,整机的外观精致度得到极大的提升,电子设备的视觉效果增强。
1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p装饰件30上设置有标记,且第一涂层叠层设置在与标记对应的区域,第二涂层叠层设置在第一涂层叠层以外的其他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tp装饰件30上的标记设置为不同于tp装饰件基材颜的醒目颜,提高标记的辨识度。
111.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标记包括logo、字符标识和纹路中的至少一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tp装饰件30上的logo、字符标识和纹路形成不同于基材颜的其他颜,来直接得到具有标记的一体化的tp装饰件30,并可以通过控制涂层叠层的颜,提高logo、字符标识和纹路的识别程度。
112.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tp装饰件30上设置有标记,对标记的不同区域分别设置具有不同第一颜层的涂层叠层,来实现标记颜的多样化。
113.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考图7,第一涂层叠层a包括依次叠合在tp装饰件基材31表面的底涂层32、底漆层33、第一颜层34和第一面漆层351,第二涂层叠层b包括依次叠合在tp装饰件基材31表面的底涂层32、底漆层33和第二面漆层352。表面形成第一涂层叠层a的区域呈现第一颜层34的颜,即第一颜;由于第二涂层叠层b为透明叠层,或第二涂层叠层b的颜与tp装饰件基材31的颜相同,因此,形成的tp装饰件30中,表面形成第二涂层叠层b的区域呈现与tp装饰件基材31颜相同的颜,即第二颜,由此实现tp装饰件30在不同区域的表面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第二涂层叠层b设置在靠近显示屏10的区域即tp装饰件30的内边缘表面,同时将第一涂层叠层a设置在靠近中框20的区域即tp装饰件30的外边缘表面,来降低整机目视厚度,并减小视窗显示的黑边宽度,从而提高电子设备正极的精致度;通过将第一涂层叠层a设置在tp装饰件30的标记处,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第一颜提高标记的醒目程度。
114.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tp装饰件30设置第一涂层叠层a的区域,包括tp装饰件基材31,在tp装饰件基材31表面设置的底涂层32,在底涂层32表面设置的底漆层33,在底漆层33表面设置的第一颜层34,在第一颜层34表面设置的第一面漆层351;tp装饰件30设置第二涂层叠层b的区域,包括tp装饰件基材31,在tp装饰件基材31表面设置的底涂层32,在底涂层32表面设置的底漆层33,在底漆层33表面设置的第二面漆层352。应当理解的是,第一面漆层351和第二面漆层352形成表面平坦的膜层。
115.本技术实施例中,tp装饰件基材31的颜与显示屏10外边缘的颜相同,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tp装饰件基材31的颜为与显示屏10外边缘颜相同的黑。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tp装饰件基材31表面的局部区域布局第一颜层34,实现tp装饰件30的分。示例性的,tp装饰件30与显示屏10邻近的区域显示与显示屏外边缘相同的颜(黑),而与中框20邻近的区域布局第一颜层34,使其显示与中框20相同的颜,由此减小tp装饰件与中框颜相同的区域宽度,降低整机目视厚度;同时,也能减小电子设备目视黑边宽度。
116.底涂层32是在tp装饰件基材31表面形成的底层涂饰,一方面用于粘结tp装饰件基材31和底漆层33,提高底漆层33在tp装饰件基材31表面的附着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涂层的强度。底涂层32通常为透明膜层,示例性的,底涂层32为透明uv膜层。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底涂层32的厚度为15~25μm。底涂层32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可以提高底漆层33的附着力。若底涂层32的厚度过厚,反而不利于提高底漆层33的附着力,另外会增加整机的厚度。示例性的,底涂层32的厚度可以为15μm、16μm、17μm、18μm、19μm、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25μm等。
117.底漆层33用于提高后续涂层如第一颜层34和/或面漆的附着力,增加后续涂层的丰满度等,同时可以保证后续涂层的均匀吸收,使油漆层发挥最佳效果。底漆层33通常为
透明膜层。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底漆层33的厚度为25~35μm。底漆层33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可以填充底涂层32表面的凹坑,提高基材表面状态的一致性,进而提高微观表面的光洁度,改善后续涂层的表面效果和附着性。若底漆层33的厚度过厚,会增加整机的厚度。示例性的,底漆层33的厚度可以为25μm、26μm、27μm、28μm、29μm、30μm、31μm、32μm、33μm、34μm、35μm。
118.第一颜层34用于为tp装饰件30的分形成颜基础。示例性的,通过在tp装饰件30的外边缘表面形成第一颜层34,来降低tp装饰件30与显示屏10外边缘颜相同的区域宽度,从而减少电子设备视窗显示的黑边宽度。示例性的,通过在tp装饰件30的标记处形成第一颜层34,来提高标记的醒目程度。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颜层34的厚度为8~24μm。第一颜层34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可以形成稳定的膜层,并有效呈现第一颜层34的颜。同样的,若第一颜层34的厚度过厚,会增加整机的厚度。示例性的,第一颜层34的厚度可以为8μm、9μm、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17μm、18μm、19μm、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
11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颜层34为中漆层341、金属镀层342中的至少一层,且当第一颜层34包括中漆层341和金属镀层342时,中漆层341和金属镀层342依次叠合在底漆层33的表面。此处,中漆层341和金属镀层342依次叠合在底漆层33的表面是指中漆层341设置在底漆层33的表面,金属镀层342设置在中漆层341的表面。由于tp装饰件30的基材类型为塑料,当在tp装饰件30的表面形成金属镀层341时,可以增加tp装饰件30的金属质感。
120.应当理解的是,当第一颜层34为中漆层341、金属镀层342中的一层时,中漆层341或金属镀层342充当第一颜层34,呈现第一颜。示例性的,中漆层341的颜与中框20相同;金属镀层342为银。其中,当第一颜层34包括中漆层341和金属镀层343时,第一颜为顶层的中漆层341的颜。
121.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漆层341的厚度为5~15μm;金属镀层342的厚度为3~9μm。在这种情况下,中漆层341和金属镀层342具有合适的厚度,从而使得中漆层341能够呈现均匀稳定的颜,而金属镀层342为tp装饰件30带来金属质感。示例性的,中漆层341的厚度可以为5μm、6μm、7μm、8μm、9μm、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示例性的,金属镀层342的厚度可以为3μm、4μm、5μm、6μm、7μm、8μm、9μm。
122.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考图8,第一颜层34与底漆层33在结合处形成渐变界面层,实现颜的渐变过渡,为tp装饰件30提供一种新的彩视觉效果。
123.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考图8,当第一颜层34包括中漆层341和金属镀层342时,中漆层341和金属镀层342在结合处形成渐变界面层。在这种情况下,中漆层341和金属镀层342之间可以实现颜渐变,为tp装饰件30提供另一种新的彩视觉效果。
124.面漆层用于保护位于其下层的各涂层,并提高漆膜层的抗划伤性、光泽硬度、透明度手感、耐老化性能、耐黄变性能等。本技术实施例根据面漆层在tp装饰件30上的设置区域以及设置厚度,分为设置在第一涂层叠层区域的第一面漆层351和设置在第二涂层叠层区域的第二面漆层352。底涂层(第一面漆层351和第二面漆层352)通常为透明膜层。
125.由于第一面漆层351和第二面漆层352在tp装饰件30的表面形成平坦的膜层,因此,tp装饰件30中第一面漆层351和第二面漆层352的厚度不同。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面漆层351的厚度为20~30μm,可以有效保护面漆层下面的涂层。示例性的,第一面漆层351的厚度可以为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25μm、26μm、27μm、28μm、29μm、30μm。
126.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面漆层352的厚度为28~54μm,可以有效保护面漆层下面的涂层。示例性的,第二面漆层352的厚度可以为28μm、29μm、30μm、31μm、32μm、33μm、34μm、35μm、36μm、37μm、38μm、39μm、40μm、41μm、42μm、43μm、44μm、45μm、46μm、47μm、48μm、49μm、50μm、51μm、52μm、53μm、54μm。
127.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面漆层351的厚度为20~30μm,第二面漆层352的厚度为28~54μm,且第一面漆层351和第二面漆层352形成平坦的膜层。
128.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底涂层32的厚度为15~25μm,底漆层33的厚度为25~35μm,第一颜层34的厚度为8~24μm,第一面漆层351的厚度为20~30μm,第二面漆层352的厚度为28~54μm,第一面漆层351和第二面漆层352在tp装饰件30的表面形成平坦的膜层。由此形成的tp装饰件30,可以实现区域分,同时各层具有合适的厚度,可以防止漆层的掉落,并合理控制tp装饰件30的厚度。
129.在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情形中,后盖40为分结构件。通过将后盖40进行分处理,在后盖40的不同区域布局不同的颜,从而使后盖40在电子设备整机中可以呈现较好的颜分配,以提高电子设备的视觉效果和精致度。
130.本技术实施例中,后盖40包括后盖基材,以及结合在后盖基材的涂层叠层,通过控制不同区域的涂层颜,实现后盖40区域分,如,在特定区域的后盖基材表面布置特定颜。本技术实施例中,涂层叠层至少包括设置在后盖基材不同区域表面的第一涂层叠层和第二涂层叠层,第一涂层叠层呈现第一颜,第二涂层叠层呈现第二颜或透明,第一颜和第二颜不同。
1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9,第一涂层叠层a设置在后盖40的外边缘,第一颜与中框20的颜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后盖40靠近中框20的区域与中框20呈现相同的颜即第一颜,后盖20产生类似3d的视觉效果,最终提高电子设备的视觉效果和精致度。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9所示,后盖40表面的涂层叠层由设置在后盖40外边缘的第一涂层叠层a和设置在第一涂层叠层a区域以外的第二涂层叠层b组成。
1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后盖40上设置有标记,且第一涂层叠层设置在与标记对应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后盖40上的标记设置为不同于后盖基材颜的醒目颜,提高标记的辨识度。
133.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标记包括logo、字符标识和纹路中的至少一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后盖40上的logo、字符标识和纹路形成不同于基材颜的其他颜,来直接得到具有标记的一体化的后盖40,并可以通过控制涂层叠层的颜,提高logo、字符标识和纹路的识别程度。
134.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后盖40上设置有标记,对标记的不同区域分别设置具有不同第一颜层的涂层叠层,来实现标记颜的多样化。
135.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考图7,第一涂层叠层a包括依次叠合在后盖基材41表面的底涂层42、底漆层43、第一颜层44和第一面漆层451,第二涂层叠层b包括依次叠合在后盖基材41表面的底涂层42、底漆层43和第二面漆层452。由于底涂层42、底漆层43、第一面漆层451和第二面漆层452的颜较浅甚至没有颜,因此,形成的后盖40中,表面形成第
一涂层叠层a的区域呈现第一颜层的颜,即第一颜;表面形成第二涂层叠层b的区域呈现与后盖基材41颜相同的颜,即第二颜,由此实现后盖40在不同区域的表面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第一涂层叠层设置在靠近中框20的区域即后盖40的外边缘表面,来提高电子设备的3d效果;通过将第一涂层叠层设置在后盖40的标记处,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第一颜提高标记的醒目程度。
136.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后盖40设置第一涂层叠层a的区域,包括后盖基材41,在后盖基材41表面设置的底涂层42,在底涂层42表面设置的底漆层43,在底漆层43表面设置的第一颜层44,在第一颜层44表面设置的第一面漆层451;后盖40设置第二涂层叠层b的区域,包括后盖基材41,在后盖基材41表面设置的底涂层42,在底涂层42表面设置的底漆层43,在底漆层43表面设置的第二面漆层452。应当理解的是,第一面漆层451和第二面漆层452形成表面平坦的膜层。
137.本技术实施例中,后盖基材41的颜没有严格限制,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后盖基材41为黑。通过在后盖基材41表面的局部区域布局第一颜层34,形成不同于黑的其他颜,实现后盖40的分。
138.底涂层42是在后盖基材41表面形成的底层涂饰,一方面用于粘结后盖基材41和底漆层43,提高底漆层43在后盖基材41表面的附着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涂层的强度。底涂层42通常为透明膜层。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底涂层42的厚度为15~25μm。底涂层42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可以提高底漆层43的附着力。若底涂层42的厚度过厚,反而不利于提高底漆层43的附着力,另外会增加整机的厚度。示例性的,底涂层42的厚度可以为15μm、16μm、17μm、18μm、19μm、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25μm。
139.底漆层43用于提高后续涂层如第一颜层44和/或面漆的附着力,增加后续涂层的丰满度等,同时可以保证后续涂层的均匀吸收,使油漆层发挥最佳效果。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底漆层43的厚度为25~35μm。底漆层43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可以填充底涂层42表面的凹坑,提高基材表面状态的一致性,进而提高微观表面的光洁度,改善后续涂层的表面效果和附着性。若底漆层43的厚度过厚,会增加整机的厚度。示例性的,底漆层43的厚度可以为25μm、26μm、27μm、28μm、29μm、30μm、31μm、32μm、33μm、34μm、35μm。
140.第一颜层44用于为后盖40的分形成颜基础。示例性的,通过在后盖40的外边缘表面形成与中框20颜相同的第一颜层44,可以提高颜的过渡性和电子设备的3d效果。示例性的,通过在后盖40的标记处形成第一颜层44,来提高标记的醒目程度。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颜层44的厚度为8~24μm。第一颜层44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可以形成稳定的膜层,并有效呈现第一颜层44的颜。同样的,若第一颜层34的厚度过厚,会增加整机的厚度。示例性的,第一颜层44的厚度可以为8μm、9μm、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17μm、18μm、19μm、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
141.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颜层44为中漆层441、金属镀层442中的至少一层,且当第一颜层44包括中漆层441和金属镀层442时,中漆层441和金属镀层442依次叠合在底漆层43的表面。此处,中漆层441和金属镀层442依次叠合在底漆层43的表面是指中漆层441设置在底漆层43的表面,金属镀层442设置在中漆层441的表面。由于后盖40的基材类型可以为塑料,这种情况下,当在后盖40的表面形成金属镀层441时,可以增加后盖40的金属质感。
142.应当理解的是,当第一颜层44为中漆层441、金属镀层442中的一层时,中漆层441或金属镀层442充当第一颜层44,呈现第一颜。示例性的,中漆层441的颜与中框20相同;金属镀层442为银。其中,当第一颜层44包括中漆层441和金属镀层443时,第一颜为顶层的中漆层441的颜。
143.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漆层441的厚度为5~15μm;金属镀层442的厚度为3~9μm。在这种情况下,中漆层441和金属镀层442具有合适的厚度,从而使得中漆层441能够呈现均匀稳定的颜,而金属镀层442为后盖40带来金属质感。示例性的,中漆层441的厚度可以为5μm、6μm、7μm、8μm、9μm、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示例性的,金属镀层442的厚度可以为3μm、4μm、5μm、6μm、7μm、8μm、9μm。
144.由于第一面漆层451和第二面漆层452在后盖40的表面形成平坦的膜层,因此,后盖40中第一面漆层451和第二面漆层452的厚度不同。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面漆层451的厚度为20~30μm,可以有效保护面漆层下面的涂层。示例性的,第一面漆层451的厚度可以为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25μm、26μm、27μm、28μm、29μm、30μm。
145.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面漆层452的厚度为28~54μm,可以有效保护面漆层下面的涂层。示例性的,第二面漆层452的厚度可以为28μm、29μm、30μm、31μm、32μm、33μm、34μm、35μm、36μm、37μm、38μm、39μm、40μm、41μm、42μm、43μm、44μm、45μm、46μm、47μm、48μm、49μm、50μm、51μm、52μm、53μm、54μm。
146.面漆层用于保护位于其下层的各涂层,并提高漆膜层的抗划伤性、光泽硬度、透明度手感、耐老化性能、耐黄变性能等。本技术实施例根据面漆层在后盖40上的设置区域以及设置厚度,分为设置在第一涂层叠层区域的第一面漆层451和设置在第二涂层叠层区域的第二面漆层452。
147.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面漆层451的厚度为20~30μm,第二面漆层452的厚度为28~54μm,且第一面漆层451和第二面漆层452形成平坦的膜层。
148.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底涂层42的厚度为15~25μm,底漆层43的厚度为25~35μm,第一颜层44的厚度为8~24μm,第一面漆层451的厚度为20~30μm,第二面漆层452的厚度为28~54μm,第一面漆层451和第二面漆层452在后盖40的表面形成平坦的膜层。由此形成的后盖40,可以实现区域分,同时各层具有合适的厚度,可以防止漆层的掉落,并合理控制后盖40的厚度。
14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考图8,第一颜层44与底漆层43在结合处形成渐变界面层,实现颜的渐变过渡,为后盖40提供一种新的彩视觉效果。
150.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考图8,当第一颜层44包括中漆层441和金属镀层442时,中漆层441和金属镀层442在结合处形成渐变界面层。在这种情况下,中漆层441和金属镀层442之间可以实现颜渐变,为后盖40提供另一种新的彩视觉效果。
151.在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情形中,tp装饰件30为上述的分的tp装饰件,且后盖40为上述分的后盖。为了节约篇幅,此处不再赘述。
15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结构件,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制备获得。
153.对应的,参考图1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分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54.s01.在结构件基材表面形成底涂层,在所述底涂层表面形成底漆层。
155.该步骤中,结构件基材根据需要分的具体结构件确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构件基材为电子设备的组成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结构件基材为电子设备的外观装饰件,示例性的,结构件基材可以为电子设备的tp装饰件、后盖。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结构件基材为tp装饰件基材;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结构件基材为后盖基材。
156.通过在结构件基材表面形成底涂层,提高底漆层在结构件基材表面的附着性,并增加形成的涂层的强度。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结构件基材进行表面清洁处理后,在结构件基材表面喷涂底涂材料,形成底涂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涂层的厚度为15~25μm。
157.通过在底涂层表面形成底漆层,提高后续涂层如第一颜层和/或面漆的附着力,增加后续涂层的丰满度等,同时可以保证后续涂层的均匀吸收,使油漆层发挥最佳效果。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底涂层表面喷涂底漆,固化后形成底漆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底漆层的厚度为25~35μm。
158.s02.在底漆层的表面形成第一颜层,且第一颜层呈现的颜与结构件基材的颜不同。
159.在底漆层的表面形成第一颜层,为结构件的分提供颜基础。
16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颜层为中漆层、金属镀层中的至少一层,且当第一颜层包括中漆层和金属镀层时,中漆层和金属镀层依次叠合在底漆层的表面。此时,在底漆层的表面形成第一颜层,包括:
161.s021.采用ncvm工艺在底漆层的表面镀膜,形成金属镀层。
162.该步骤中,采用ncvm工艺可以在底漆层的表面镀膜形成薄而稳定的金属膜层,赋予分结构件金属质感。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ncvm工艺形成的金属镀层为银。
163.s022.在金属镀层的表面形成中漆层,金属镀层和中漆层形成第一颜层。
164.该步骤中,在金属镀层的表面形成中漆层,通过中漆层在结构件表面形成不同于结构件基材的第一颜,在同一结构件表面呈现不同的颜效果,应当理解,中漆层的颜即为第一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预设区域的第一颜层进行雕刻,之后在镭雕区域和保留的第一颜层表面形成面漆层,在镭雕区域形成第二颜,从而在结构件表面实现无物理段差的分。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金属镀层的表面喷涂中漆,形成中漆层。
16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颜层为金属镀层,且在底漆层的表面形成第一颜层,包括:采用ncvm工艺在所述底漆层的表面镀膜形成金属镀层,得到第一颜层。该方式通过在底漆层表面形成ncvm金属镀漆层,赋予分结构件金属质感,并在结构件表面形成不同于结构件基材的第一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预设区域的第一颜层进行雕刻,之后在镭雕区域和保留的第一颜层表面形成面漆层,在镭雕区域形成第二颜,从而在结构件表面实现无物理段差的分。
16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颜层为中漆层,且在底漆层的表面形成第一颜层,包括:在底漆层的表面形成中漆层,得到第一颜层。该方式通过在底漆层表面形成中漆层,在结构件表面形成不同于结构件基材的第一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预设区域的第一颜层进行雕刻,之后在镭雕区域和保留的第一颜层表面形成面漆层,在镭雕区域形成第二颜,从而在结构件表面实现无物理段差的分。
167.s03.镭雕去除预设区域的第一颜层,露出底漆层后,在保留的第一颜层的表
面以及露出的底漆层的表面形成表面平坦的面漆层,得到分结构件。
168.镭雕可以去除预设图案表面的第一颜层,使预设图案区域呈现与结构件基材的颜即第二颜,而预设图案以外,保留第一颜层呈现的第一颜。应当理解的是,预设图案是结构件需要保留结构件基材颜的区域;预设图案以外的区域,为需要引入的其他颜区域,即第一颜所在的区域。
169.示例性的,当结构件为tp装饰件时,预设图案为tp装饰件的内边缘,即电子设备中靠近显示屏的一侧边缘,预设图案以外的区域为tp装饰件的外边缘,即电子设备中靠近中框的一侧边缘。通过镭雕可以将tp装饰件的内边缘颜调整为与显示屏的颜相同的第一颜,而tp装饰件的其他区域呈现与tp装饰件基材颜不同的第一颜,示例性的,tp装饰件的其他区域呈现中框颜。
170.示例性的,当结构件为tp装饰件,且tp装饰件包括标记时,预设图案为标记以外的区域形成的图案,而预设图案以外的区域为标记区域。通过镭雕可以将tp装饰件标记区域的颜调整为第一颜,而在tp装饰件标记区域以外保留与tp装饰件基材相同的颜即第二颜。
171.示例性的,当结构件为后盖时,预设图案为后盖的内边缘,预设图案以外的区域为tp装饰件的外边缘,即电子设备中靠近中框的一侧边缘。通过镭雕可以将后盖的外边缘颜调整为第一颜,而后盖的其他区域保留与后盖基材相同的颜。
172.示例性的,当结构件为后盖,且后盖包括标记时,预设图案为标记以外的区域形成的图案,而预设图案以外的区域为标记区域。通过镭雕可以将后盖标记区域的颜调整为第一颜,而在后盖标记区域以外保留与后盖基材相同的颜。
17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镭雕去除预设区域的第一颜层,包括:
174.采用镭雕机对预设区域进行镭雕,且调控镭雕机的参数为:功率为镭雕机最大功率的50%~70%,镭雕速度为2400~3600mm/s,填充为0.05
±
0.01mm,脉冲宽度为6~10ns,频率为45~55khz。
175.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效去除结构件基材的预设区域表面的第一颜层,在预设区域呈现与结构件基材颜相同的颜(第二颜),而在预设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形成不同于结构件基材颜的第一颜。
17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采用镭雕机对预设区域进行镭雕时,逐渐降低镭雕机的功率,对预设区域进行镭雕。通过调控镭雕机的镭雕功率,使镭雕能量逐渐降低,实现颜的渐变过渡。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逐渐降低镭雕机的功率,使第一颜层与底漆层在结合处形成渐变界面层,实现颜的渐变过渡。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第一颜层包括中漆层和金属镀层时,通过逐渐降低镭雕机的功率,使中漆层和金属镀层在结合处形成渐变界面层。
17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镭雕后需去除结构件表面的镭雕粉尘。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去除结构件表面的镭雕粉尘的方法如下:采用无尘布蘸取稀释的酒精溶液轻轻擦拭产品表面,直到粉尘去除干净;采用无尘布蘸取去油试剂去除产品表面的油污。
178.镭雕去除预设区域的第一颜层后,在保留的第一颜层的表面以及露出的底漆层的表面形成表面平坦的面漆层,对第一颜层进行保护,提升涂层的表面硬度,增加耐磨性,同时对底漆层表面的镂空区域进行填补,形成表面平坦的涂层。
17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结构件基材为tp装饰件基材时,制备得到的分结构件为分tp装饰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结构件基材为后盖基材时,制备得到的分结构件为分后盖。
18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先在结构件基材表面形成与结构件基材颜不同的第一颜层,然后通过镭雕去除预设图案所在区域的第一颜层,并喷涂面漆,使没有镭雕的区域显示第一颜,镭雕区域显示构件基材颜,从而实现结构件的外观分,且由于该方法提供的制备各膜层的方法,可以使结构件基材与其表面的膜层形成一体化结构,因此,分的位置连续平滑,不出现物理段差。
18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1,分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82.在结构件基材表面喷涂底涂材料,形成底涂层;
183.在底涂层表面喷涂底漆,形成底漆层;
184.采用ncvm工艺在底漆层的表面镀膜,形成金属镀层;
185.在金属镀层的表面形成中漆层,金属镀层和中漆层形成第一颜层;
186.镭雕去除预设区域的第一颜层,露出底漆层;
187.在保留的第一颜层的表面以及露出的底漆层的表面形成表面平坦的面漆层。
18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分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89.在结构件基材表面喷涂底涂材料,形成底涂层;
190.在底涂层表面喷涂底漆,形成底漆层;
191.采用ncvm工艺在底漆层的表面镀膜,形成金属镀层;
192.镭雕去除预设区域的金属镀层,露出底漆层;
193.在保留的第一颜层的表面以及露出的底漆层的表面形成表面平坦的面漆层。
19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3,分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95.在结构件基材表面喷涂底涂材料,形成底涂层;
196.在底涂层表面喷涂底漆,形成底漆层;
197.在底漆层的表面喷涂中漆形成中漆层;
198.镭雕去除预设区域的中漆层,露出底漆层;
199.在保留的第一颜层的表面以及露出的底漆层的表面形成表面平坦的面漆层。
200.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显示屏、中框、后盖和tp装饰件,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后盖分别位于所述中框的两侧,所述tp装饰件位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中框之间,且围设在所述显示屏的外边缘,其中,所述tp装饰件和所述后盖的至少一个为分结构件,所述分结构件包括结构件基材,以及结合在所述结构件基材上的涂层叠层,且所述涂层叠层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结构件基材不同区域表面的第一涂层叠层和第二涂层叠层,所述第一涂层叠层呈现第一颜,所述第二涂层叠层呈现第二颜或所述第二涂层叠层为透明叠层,且所述第二颜与所述结构件基材的颜相同,所述第一颜和所述结构件基材的颜不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tp装饰件为分结构件,且所述第二涂层叠层设置在所述tp装饰件的内边缘,所述第一涂层叠层设置在所述tp装饰件的外边缘,所述结构件基材的颜与所述显示屏的外边缘颜相同,所述第一颜与所述中框的颜相同;和/或所述tp装饰件为分结构件,所述tp装饰件上设置有标记,且所述第一涂层叠层设置在与所述标记对应的区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为分结构件,且所述第一涂层叠层设置在所述后盖的外边缘,所述第一颜与所述中框的颜相同,和/或所述后盖为分结构件,所述后盖上设置有标记,且所述第一涂层叠层设置在与所述标记对应的区域。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包括logo、字符标识和纹路中的至少一种。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层叠层包括依次叠合在所述结构件基材表面的底涂层、底漆层、第一颜层和第一面漆层,所述第二涂层叠层包括依次叠合在所述结构件基材表面的底涂层、底漆层和第二面漆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层的厚度为15~25μm;和/或所述底漆层的厚度为25~35μm;和/或所述第一颜层的厚度为8~24μm;和/或所述第一面漆层的厚度为20~30μm;和/或所述第二面漆层的厚度为28~54μm。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层为中漆层、金属镀层中的至少一层,且当所述第一颜层包括所述中漆层和所述金属镀层时,所述中漆层和所述金属镀层依次叠合在所述底漆层的表面。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漆层的厚度为5~15μm;所述金属镀层的厚度为3~9μm。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层与所述底漆层在结合处形成渐变界面层;和/或当所述第一颜层包括所述中漆层和所述金属镀层时,所述中漆层和所述金属镀层在结合处形成渐变界面层。10.一种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结构件包括结构件基材,以及结合在所述
结构件基材上的涂层叠层,所述涂层叠层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结构件基材不同区域表面的第一涂层叠层和第二涂层叠层,所述第一涂层叠层呈现第一颜,所述第二涂层叠层呈现第二颜或所述第二涂层叠层为透明叠层,且所述第二颜与所述结构件基材的颜相同,所述第一颜和所述结构件基材的颜不同。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结构件为tp装饰件,且所述第二涂层叠层设置在所述tp装饰件的内边缘,所述第一涂层叠层设置在所述tp装饰件的外边缘,和/或所述分结构件为tp装饰件,所述tp装饰件设置标记,且所述第一涂层叠层设置在与所述标记对应的区域。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结构件为后盖,且所述第一涂层叠层设置在所述后盖的外边缘,和/或所述分结构件为后盖,所述后盖设置标记,且所述第一涂层叠层设置在与所述标记对应的区域。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包括logo、字符标识和纹路中的至少一种。14.如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基材的颜为黑。15.如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层叠层包括依次叠合在所述结构件基材表面的底涂层、底漆层、第一颜层和第一面漆层,所述第二涂层叠层包括依次叠合在所述结构件基材表面的底涂层、底漆层和第二面漆层。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层的厚度为15~25μm;和/或所述底漆层的厚度为25~35μm;和/或所述第一颜层的厚度为8~24μm;和/或所述第一面漆层的厚度为20~30μm;和/或所述第二面漆层的厚度为28~54μm。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层为中漆层、金属镀层中的至少一层,且当所述第一颜层包括所述中漆层和所述金属镀层时,所述中漆层和所述金属镀层依次叠合在所述底漆层的表面。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漆层的厚度为5~15μm;所述金属镀层的厚度为3~9μm。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层与所述底漆层在结合处形成渐变界面层;和/或当所述第一颜层包括所述中漆层和所述金属镀层时,所述中漆层和所述金属镀层在结合处形成渐变界面层。20.一种分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结构件基材表面形成底涂层,在所述底涂层表面形成底漆层;在所述底漆层的表面形成第一颜层,且所述第一颜层呈现的颜与所述结构件基
材的颜不同;镭雕去除预设区域的所述第一颜层,露出所述底漆层后,在保留的所述第一颜层的表面以及露出的所述底漆层的表面形成表面平坦的面漆层,得到分结构件。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分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层包括中漆层和金属镀层,且在所述底漆层的表面形成第一颜层,包括:采用ncvm工艺在所述底漆层的表面镀膜,形成金属镀层;在所述金属镀层的表面形成中漆层,所述金属镀层和所述中漆层形成第一颜层。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分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层为金属镀层,且在所述底漆层的表面形成第一颜层,包括:采用ncvm工艺在所述底漆层的表面镀膜形成金属镀层,得到第一颜层。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分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层为中漆层,且在所述底漆层的表面形成第一颜层,包括:在所述底漆层的表面形成中漆层,得到第一颜层。24.如权利要求20至23任一项所述的分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镭雕去除预设区域的第一颜层,包括:采用镭雕机对所述预设区域进行镭雕,且调控镭雕机的参数为:功率为所述镭雕机最大功率的50%~70%,镭雕速度为2400~3600mm/s,填充为0.05
±
0.01mm,脉冲宽度为6~10ns,频率为45~55khz。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分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镭雕机对所述预设区域进行镭雕时,逐渐降低所述镭雕机的功率,对所述预设区域进行镭雕。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分结构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包括TP装饰件和后盖,TP装饰件和后盖的至少一个为分结构件,分结构件包括结构件基材,以及结合在结构件基材上的涂层叠层,且涂层叠层至少包括设置在结构件基材不同区域表面的第一涂层叠层和第二涂层叠层,第一涂层叠层呈现第一颜,第二涂层叠层呈现第二颜或第二涂层叠层为透明叠层。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TP装饰件和后盖的至少一个为分结构件。通过在电子设备的TP装饰件和/或后盖的不同区域设置呈现不同颜的涂层叠层,实现TP装饰件和/或后盖的分,使电子设备在外观上呈现视觉效果更好的颜分布,提高电子设备的精致度要求。致度要求。致度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

杜良 张洪涛 赵绍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7.12

技术公布日:

2023/1/16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87273-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29 15:09:19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