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开机控制电路及通信模组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4-12-23 10:50:30 0条评论

开机控制电路及通信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开机控制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开机控制电路及通信模组。

背景技术


::2.在例如通信模组等电子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上电和开机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操作。电子设备的power-key引脚在上电时处于高电平状态,因此需要将power-key引脚的电平拉低才能实现开机。3.当前的电路设计主要通过物理按钮开关、oc(opencollector,集电极开路)驱动电路、mcu(microcontrollerunit,微控制单元)或者电压监控芯片来控制拉低power-key引脚的电平。但是,物理按钮开关的控制方式实质上是人工控制方式,无法实现上电自动开机,并且,难以精确控制拉低power-key引脚的时间,从而也就难以控制开机和关机的时序。例如,拉低power-key引脚的持续时间大于550ms则正常开机,而拉低power-key引脚的持续时间介于3500ms至7000ms之间则关机,显然550ms至3500ms这一较短的持续时间很难控制,极易导致误操作,造成开关机时序混乱。而其他方式需要采用各种规格的芯片,会额外增加芯片成本,且电路设计复杂,维护成本高。技术实现要素:4.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开机控制电路及通信模组,可以改善物理按钮开关控制方式无法实现上电自动开机以及由此导致的难以精确控制拉低时间等问题、以及芯片控制方式会导致电路设计复杂及增加成本的问题。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开机控制电路,用于下拉power-key引脚的电平,该开机控制电路包括下拉单元和延时控制单元;所述下拉单元连接所述power-key引脚以及接地,用于下拉所述power-key引脚的电平;所述延时控制单元与所述下拉单元连接,且与电源电压vdd引脚连接,所述延时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施加于所述电源电压vdd引脚的电平控制所述下拉单元的导通及截止。6.可选地,所述下拉单元包括第一mos管,所述延时控制单元包括第二mos管,所述第一mos管与所述第二mos管组成反相器。7.可选地,所述第二mos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电源电压vdd引脚,所述第二mos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集电极还连接电池电压vbat引脚。8.可选地,所述第一mos管的基极与所述电池电压vbat引脚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集电极与所述power-key引脚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发射极接地。9.可选地,所述下拉单元还包括第一充电电路,所述第一充电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一mos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充电电路还接地。10.可选地,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power-key引脚和所述第一mos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电极并联连接于所述power-key引脚和所述第一电阻之间,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电极接地。11.可选地,所述延时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充电电路,所述第二充电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二mos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充电电路还接地。12.可选地,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电压vdd引脚和所述第二mos管的基极,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电极并联连接于所述电源电压vdd和所述第二电阻之间,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电极接地。13.可选地,所述电池电压vbat引脚具有第一输出电压以触发所述第一mos管导通,所述电源电压vdd引脚具有第二输出电压触发所述第二mos管导通,且所述第二输出电压小于所述第一输出电压。14.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出电压为4v,所述第二输出电压为1.8v。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通信模组,包括如前任一项所述的开机控制电路。16.如上所述,本技术的开机控制电路包括下拉单元和延时控制单元,延时控制单元根据施加于电源电压vdd引脚的电平控制下拉单元的导通及截止,从而控制下拉单元拉低power-key引脚的电平,可见,本技术通过电源电压vdd实现power-key引脚的下拉控制,可以实现上电自动开机,且开机控制电路的设计简单且成本较低,从而使得电路设计简单,成本较低。附图说明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机控制电路的等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1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下文所描述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各个实施例及其技术特征可相互组合,且亦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19.应理解,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便于描述本技术相应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非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20.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机控制电路1,用于下拉power-key引脚的电平(也可简称拉低),例如控制power-key引脚被拉低的持续时间,从另一方面而言,也可以控制未被拉低的持续时间。power-key引脚为设备的一个引脚,可以通过中断机制来唤醒设备,该设备的具体表现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等各类通信终端,本技术实施例不予以限定。21.该开机控制电路1包括下拉单元10和延时控制单元20。22.下拉单元10连接power-key引脚,下拉单元10还接地,用于下拉power-key引脚的电平,即,将上电后power-key引脚的高电平拉低为低电平。23.延时控制单元20与下拉单元10连接,还与电源电压vdd引脚连接。延时控制单元20用于根据施加于电源电压vdd引脚的电平,来控制下拉单元10的导通及截止。在下拉单元10导通时,下拉单元10才执行上述下拉操作,power-key引脚处于低电平状态;而在下拉单元10截止时,下拉单元10不执行上述下拉操作,power-key引脚处于高电平状态。24.基于上述,本技术的开机控制电路1是通过电源电压vdd实现power-key引脚的下拉控制,电源电压vdd可以通过设备上电后的开关机时序同步设定,即可以通过设备主芯片控制,从而可以实现上电自动开机,有利于精确控制开关机时序。相比较于传统的oc驱动电路、mcu或者电压监控芯片,开机控制电路1无需引入例如i/o(输入/输出)控制机制,设计简单且成本较低,从而使得整个电路设计较为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与维护成本。25.在前述实施例的描述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示例性的提供了下拉单元10和延时控制单元20的一种电路具体表现形式,但并不构成限定。26.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下拉单元10包括第一mos管m1,延时控制单元20包括第二mos管m2,第一mos管m1与第二mos管m2组成反相器。在一场景中,第一mos管m1和第二mos管m2的类型可以相同,例如均匀npn型三极管,于此两者构成的反相器可视为cmos反相器。反相器的作用可以参阅下文关于开机控制电路1工作原理及过程中的描述。27.第一mos管m1的基极b10与电池电压vbat引脚连接,第一mos管m1的集电极c10与power-key引脚连接,第一mos管m1的发射极e10接地。28.第二mos管m2的基极b20连接电源电压vdd引脚,第二mos管m2的发射极e20接地,第二mos管m2的集电极c20与第一mos管m1的基极b10连接,第二mos管m2的集电极c20还连接电池电压vbat引脚。29.可选地,下拉单元10还包括第一充电电路11,第一充电电路11连接于第一mos管m1的集电极c10,第一充电电路11还接地。第一充电电路11可通过充电与否控制第一mos管m1的导通以及截止。30.延时控制单元20也可以包括第二充电电路21,第二充电电路21连接于第二mos管m2的集电极c20,第二充电电路21还接地。第二充电电路21可通过充电与否控制第二mos管m2的集电极c20的电压。31.可选地,第一充电电路11和第二充电电路21的具体类型可以相同,例如两者可以均为rc(电阻-电容)电路。32.例如,请参阅图1所示,第一充电电路11包括并联的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的两端分别连接power-key引脚和第一mos管m1的集电极c10,第一电容c1的一电极(例如正电极)并联连接于power-key引脚和第一电阻之间r1,第一电容c1的另一电极(例如负电极)接地。33.同理地,第二充电电路21可以包括并联的第二电阻r2和第二电容c2。第二电阻r2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源电压vdd引脚和第二mos管m2的基极b20,第二电容c2的一电极(例如正电极)并联连接于电源电压vdd和第二电阻r2之间,第二电容c2的另一电极(例如负电极)接地。34.当设备上电后,vbat引脚输出一电压(后文均称为第一输出电压),使得第一mos管m1的基极b10为高电平状态,此时第一mos管m1导通,power-key引脚接地下拉,从而使得设备自动开机工作。35.在设备自动开机工作之后,可以通过控制vdd引脚输出一电压(后文均称为第二输出电压),使得第二mos管m2的基极b20为高电平状态,此时第二mos管m2导通。其中,第二输出电压小于第一输出电压。例如,在一场景中,第一输出电压可以为4v,第二输出电压可以为1.8v。由于反相器的作用,可以控制第一mos管m1的基极b10为低电平状态,此时mos管m1截止,power-key引脚对地截止,power-key引脚处于高电平状态,从而使得设备处于关机状态。36.在本技术的延时控制单元20中,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和第二mos管m2组成一个延时控制电路,延时时间的计算公式如下:37.t=-rc*ln[(e-v)/v][0038]其中,r表示第二电阻r2的电阻值,c表示第二电容c2的电容值,e是第二电容c2在无负载时可获得的最高电压,v是第二电容c2在开机控制电路1中实际达到的最高电压,t表示延时控制单元20的延时时间,该延时时间t可表示power-key引脚的拉低时间,即开机持续时间。[0039]当第二充电电路21充电未达到第二mos管m2的导通电压时,第二mos管m2截止,第二mos管m2的发射极e20输出高电平;当第二充电电路21充电达到第二mos管m2的导通电压时,第二mos管m2导通,然后第二mos管m2的发射极e20为低电平。通过与第一mos管m1协同,可以间接控制power-key引脚的拉低时间,从而实现控制开机时序。[0040]另外,通过调整第二充电电路21中第二电阻r2的电阻值以及第二电容c2的电容值,可以满足不同的时序控制场景需求,扩展性强。[004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模组,包括适应的通信类电子元器件、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开机控制电路1,开机控制电路1可以设置于对应的电路板上,也可以通过模块或单元的方式设置于通信模组中。因此通信模组可以产生对应实施例的开机控制电路1具有的有益效果。[0042]通信模组可以适用于各类通信终端,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media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广播、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0043]应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凡是利用本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0044]尽管本文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另外,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技术特征:


1.一种开机控制电路,用于下拉power-key引脚的电平,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拉单元和延时控制单元;所述下拉单元连接所述power-key引脚以及接地,用于下拉所述power-key引脚的电平;所述延时控制单元与所述下拉单元连接,且与电源电压vdd引脚连接,所述延时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施加于所述电源电压vdd引脚的电平控制所述下拉单元的导通及截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单元包括第一mos管,所述延时控制单元包括第二mos管,所述第一mos管与所述第二mos管组成反相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mos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电源电压vdd引脚,所述第二mos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集电极还连接电池电压vbat引脚;所述第一mos管的基极与所述电池电压vbat引脚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集电极与所述power-key引脚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发射极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开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单元还包括第一充电电路,所述第一充电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一mos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充电电路还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power-key引脚和所述第一mos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电极并联连接于所述power-key引脚和所述第一电阻之间,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电极接地。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开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充电电路,所述第二充电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二mos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充电电路还接地。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电压vdd引脚和所述第二mos管的基极,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电极并联连接于所述电源电压vdd和所述第二电阻之间,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电极接地。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电压vbat引脚具有第一输出电压以触发所述第一mos管导通,所述电源电压vdd引脚具有第二输出电压触发所述第二mos管导通,且所述第二输出电压小于所述第一输出电压。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电压为4v,所述第二输出电压为1.8v。10.一种通信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组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开机控制电路。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开机控制电路及通信模组,可用于下拉power-key引脚的电平以控制开机。该开机控制电路包括下拉单元和延时控制单元;下拉单元连接power-key引脚以及接地,用于下拉power-key引脚的电平;延时控制单元与下拉单元连接,且与电源电压VDD引脚连接,延时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施加于电源电压VDD引脚的电平控制下拉单元的导通及截止。本申请通过电源电压VDD实现power-key引脚的下拉控制,可以实现上电自动开机,且开机控制电路的设计简单且成本较低,从而使得电路设计简单,成本较低。成本较低。成本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

李泽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5

技术公布日:

2023/1/16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86853-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29 11:05:22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