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胎侧生产用挤出预口型及挤塑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胎侧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胎侧生产用挤出预口型及挤塑机。
背景技术:
2.轮胎主要压出部件有:胎面、胎侧、三角胶、肩垫胶,而胎侧、三角胶、肩垫胶均为两条对称使用。胎侧分为两复合胎侧和三复合胎侧,即胎侧通过两条胶条粘合或三条胶条粘合形成。现有技术中,通过两条胶条粘合的都采用两条出胶通道出胶,导致出胶口的温度较高。在室温较低时影响不大,但是在高温的夏天,由于挤出温度过高导致胎侧子口部位极易发生焦烧,并且极易变形进而使得轮胎的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胎侧生产用挤出预口型及挤塑机,以解决挤出温度过高的问题。
4.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胎侧生产用挤出预口型,包括所述挤出预口型上设有三个出胶口,分别为上出胶口、下出胶口和中出胶口;所述上出胶口与下出胶口并列,所述上出胶口的一侧与下出胶口的一侧都与所述中出胶口的同一侧连接,所述上出胶口与下出胶口出同样的胶,所述中出胶口出另一种胶。
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出胶口与所述下出胶口上下并列。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出胶口与所述下出胶口交接处设有档胶板。
7.一种挤塑机,包括安装架、设置在安装架上的所述的挤出预口型和三条设置在安装架上的螺杆挤出通道;三条所述螺杆挤出通道分别为上螺杆挤出通道、下螺杆挤出通道和中螺杆挤出通道;所述上出胶口与所述上螺杆挤出通道连通;所述下出胶口与所述下螺杆挤出通道连通;所述中出胶口与所述中螺杆挤出通道连通。
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杆挤出通道包括套筒、设置在套筒上的驱动电机、设置在套筒内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挤出螺杆和设置在套筒上的进料漏斗;所述挤出螺杆包括螺杆本体和缠绕在所述螺杆本体上的挤压螺旋片,螺杆本体上越靠近挤出预口型一端的挤压螺旋片的缠距越小。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螺杆挤出通道的内直径为毫米,所述上螺杆挤出通道和所述下螺杆挤出通道的内直径都为毫米。
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螺杆挤出通道的驱动电机的转速低于所述下螺杆挤出通道的的驱动电机的转速。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增加一条出胶通道,降低了每个通道的出胶速度,进而降低了挤出温度。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挤塑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胎侧生产用挤出预口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胎侧生产用挤出预口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现有技术的挤出预口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挤塑机的螺杆挤出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记为:
19.1、安装架;2、挤出预口型;3、螺杆挤出通道;31、套筒;32、驱动电机;33、挤出螺杆;34、进料漏斗;4、上出胶口;5、下出胶口;6、中出胶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21.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22.如图1-5所示,一种胎侧生产用挤出预口型,包括所述挤出预口型2上设有三个出胶口,分别为上出胶口4、下出胶口5和中出胶口6;所述上出胶口4与下出胶口5并列,所述上出胶口4的一侧与下出胶口5的一侧都与所述中出胶口6的同一侧连接,所述上出胶口4与下出胶口5出同样的胶,所述中出胶口6出另一种胶。
23.通过增加了出胶通道,降低了每个通道的出胶速度,进而降低了挤出温度。
24.为了保证出同样胶的产品一致性,所述上出胶口4与所述下出胶口5上下并列。为了避免提前接触,所述上出胶口4与所述下出胶口5交接处设有档胶板。
25.一种挤塑机,包括安装架1、设置在安装架1上的所述的挤出预口型和三条设置在安装架1上的螺杆挤出通道3。
26.为了顺利挤出胶,所述螺杆挤出通道3包括套筒31、设置在套筒31上的驱动电机32、设置在套筒31内并与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连接的挤出螺杆33和设置在套筒31上的进料漏斗34;通过进料漏斗34添加胶。所述驱动电机32驱动挤出螺杆33在套筒31内转动,进而推动胶在套筒31内运动,进而到达挤出预口型2的出胶口,进而顺利挤出。
27.进一步的,为了降低所述中螺杆挤出通道的挤出温度,所述中螺杆挤出通道的内
直径为200毫米,所述上螺杆挤出通道和所述下螺杆挤出通道的内直径都为120毫米。
28.为了增加胶本体的温度,便于胶融化,所述挤出螺杆33包括螺杆本体和缠绕在所述螺杆本体上的挤压螺旋片,螺杆本体上越靠近挤出预口型一端的挤压螺旋片的缠距越小。
29.为了增加生产效率,所述挤出预口型上竖直对称地布置两套出胶口和螺杆挤出通道3。
30.由于所述挤出预口型2上的上出胶口4与下出胶口5的出口通道大小由明显差异,上出胶口4的出胶口较下出胶口5的出胶面积小,会导致上出胶口4内部压力增加,所述上螺杆挤出口通道的驱动电机的转速低于所述下螺杆挤出通道的的驱动电机的转速。降低上螺杆挤出口通道的驱动电机的转速可以使上出胶口4内部压力达到平衡状态。
31.为了验证效果,选取了5种不同宽度和厚度胎侧进行试验生产,取得了以下的效果:
[0032][0033]
由此可见,本技术相对于现有设备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替身,并且出胶温度获得了较大降低。
[0034]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0035]
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胎侧生产用挤出预口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挤出预口型(2)上设有三个出胶口,分别为上出胶口(4)、下出胶口(5)和中出胶口(6);所述上出胶口(4)与下出胶口(5)并列,所述上出胶口(4)的一侧与下出胶口(5)的一侧都与所述中出胶口(6)的同一侧连接,所述上出胶口(4)与下出胶口(5)出同样的胶,所述中出胶口(6)出另一种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侧生产用挤出预口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胶口(4)与所述下出胶口(5)上下并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侧生产用挤出预口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胶口(4)与所述下出胶口(5)交接处设有挡胶板。4.一种挤塑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1)、设置在安装架(1)上的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挤出预口型和三条设置在安装架(1)上的螺杆挤出通道(3);三条所述螺杆挤出通道(3)分别为上螺杆挤出通道、下螺杆挤出通道和中螺杆挤出通道;所述上出胶口(4)与所述上螺杆挤出通道连通;所述下出胶口(5)与所述下螺杆挤出通道连通;所述中出胶口(6)与所述中螺杆挤出通道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挤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挤出通道(3)包括套筒(31)、设置在套筒(31)上的驱动电机(32)、设置在套筒(31)内并与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连接的挤出螺杆(33)和设置在套筒(31)上的进料漏斗(34);所述挤出螺杆(33)包括螺杆本体和缠绕在所述螺杆本体上的挤压螺旋片,螺杆本体上越靠近挤出预口型(2)一端的挤压螺旋片的缠距越小。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挤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螺杆挤出通道的内直径为200毫米,所述上螺杆挤出通道和所述下螺杆挤出通道的内直径都为120毫米。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挤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螺杆挤出通道的驱动电机的转速低于所述下螺杆挤出通道的驱动电机的转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胎侧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胎侧生产用挤出预口型及挤塑机,为解决挤出温度过高的问题。该挤塑机包括安装架、设置在安装架上的挤出预口型和三条设置在安装架上的螺杆挤出通道;所述挤出预口型上设有三个出胶口,分别为上出胶口、下出胶口和中出胶口;所述三个出胶口分别与三个螺杆挤出通道连通;所述上出胶口与下出胶口并列,所述上出胶口的一侧与下出胶口的一侧都与所述中出胶口的同一侧连接,所述上出胶口与下出胶口出同样的胶,所述中出胶口出另一种胶。通过增加一条出胶通道,降低了每个通道的出胶速度,进而降低了挤出温度。进而降低了挤出温度。进而降低了挤出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