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11 08:41:57 0条评论

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桥梁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


背景技术:



2.桥梁护栏是指设置于桥梁上的护栏,具有为了防止失控车辆越出桥外,且使车辆不能突破、下穿、翻越桥梁以及美化桥梁建筑的功能。
3.在对桥梁护栏外侧进行施工时,由于桥梁护栏外侧离地过高且悬空,导致人员施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
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包括横跨在预施工桥梁的护栏上的连接梁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梁两侧的作业平台和用于放置配重件的配重平台;
6.所述作业平台位于所述护栏的外侧,所述配重平台位于所述护栏的内侧;所述作业平台具有供工人进入的空腔,所述空腔的顶端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工人进入至所述空腔内的入口;
7.所述配重平台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在所述预施工桥梁上移动的第一轮系,所述连接梁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在所述护栏上移动的第二轮系。
8.可选的,所述空腔的底面形成用于供所述工人站立的站立平台,所述站立平台由短横梁和短纵梁交错布置。
9.可选的,所述作业平台上还设置第一调节件,所述连接梁的一端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调节件匹配连接的第二调节件,以调节所述作业平台至所述配重平台的横向距离。
10.可选的,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调节螺栓,所述第二调节件包括多个沿所述连接梁的横向间隔设置的螺栓孔,所述调节螺栓可与任一所述螺栓孔配合,以调节所述作业平台至所述配重平台的横向距离。
11.可选的,所述配重平台包括支撑腿以及用于承载所述配重件的承载台面,所述承载台面连接在所述支撑腿的远离所述护栏的一侧,所述支撑腿的顶端与所述连接梁连接,所述第一轮系位于所述支撑腿的底部。
12.可选的,所述支撑腿包括第一支撑腿以及沿所述承载台面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腿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承载台面的顶面以及所述连接梁连接;
13.所述第二支撑腿的顶端与所述承载台面的底面连接,且所述第一轮系位于所述第二支撑腿的底部。
14.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腿为可沿所述第二支撑腿的延伸方向伸缩的可伸缩式结构。
15.可选的,所述连接梁由依次首尾连接的两根第一连接横梁以及两根第二连接纵梁围合而成;
16.所述第二轮系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子轮系,且所述第二子轮系与所述第一连接横梁一一对应。
17.可选的,所述作业平台的靠近所述护栏的一侧还设置有可沿所述护栏侧面移动的第三轮系;
18.和/或,所述配重平台的靠近所述护栏的一侧还设置有可沿所述护栏侧面移动的第四轮系。
19.可选的,所述入口所在的平面位于所述连接梁所在平面的下方,所述连接梁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朝向所述空腔的方向倾斜的第一斜支撑梁,所述第一斜支撑梁与所述作业平台的两条临边在所述入口的上方共同围成三角形结构;
20.和/或,所述第一支撑腿上还设置有朝向所述承载台面方向倾斜的第二斜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腿、所述第二斜支撑梁以及所述承载台面共同围成三角形结构。
2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2.本公开提供的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通过设置横跨在预施工桥梁的护栏上的连接梁以及分别连接在连接梁两侧的作业平台和用于放置配重件的配重平台;同时,作业平台位于护栏的外侧,配重平台位于护栏的内侧;且作业平台具有供工人进入的空腔,空腔的顶端设置有用于供工人进入至空腔内的入口。这样设置,当工人需要在护栏外侧进行施工时,只需要将该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横跨在护栏上,并在护栏内侧的配重平台上放置配重件,此时工人由护栏的内侧由作业平台的入口进入至空腔中,即可对护栏外侧进行施工,从而提高了人员在护栏外侧施工的便捷性;由于配重平台上放置有配重件,从而在人员施工时,配重平台可平衡作业平台以及工人的重量,以在人员施工过程中使整个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保持稳定。同时,通过在配重平台的底端设置可沿预施工桥梁上移动的第一轮系,以在人员需要在整个护栏外侧施工时,只需要使第一轮系沿预施工桥梁移动,即可改变该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在护栏上的位置,进一步提高了人员施工的便捷性;同时通过在连接梁的下方设置可在护栏上移动的第二轮系,以在该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沿预施工桥梁移动时,减小连接梁与护栏顶面之间的摩擦力。也就是说,当人员需要对整个护栏施工时,只需要在预施工桥梁上的人员移动第一轮系,并使第二轮系同时沿护栏移动,即可实现人员在护栏不同位置的施工,进而更进一步提高了人员进在护栏外侧施工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2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的放置在护栏上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其中,1、连接梁;101、第一连接横梁;102、第二连接纵梁;103、第一斜支撑梁;104、第二斜支撑梁;2、作业平台;3、配重平台;4、护栏;5、空腔;51、入口;6、第一轮系;7、第二轮系;71、第二子轮系;8、纵梁;9、横梁;10、站立平台;1001、短横梁;1002、短纵梁;11、支撑腿;111、第一支撑腿;112、第二支撑腿;12、承载台面;13、配重件;14、第三轮系;15、第四轮系。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0.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该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具体包括横跨在预施工桥梁的护栏4上的连接梁1以及分别连接在连接梁1两侧的作业平台2和用于放置配重件 13的配重平台3。其中,配重块可以是石块、金属块等其他任意合适的物体,只要能够对作业平台2一侧的重量进行平衡即可。
31.其中,作业平台2位于护栏4的外侧,配重平台3位于护栏4的内侧;作业平台2具有供工人进入的空腔5,空腔5的顶端设置有用于供工人进入至空腔5内的入口51。具体实施时,可以在作业平台2除朝向护栏4一侧的其他垂直于连接梁1的侧面上设置多个护梁,同时使用遮挡板对这几个侧面进行遮挡,以保护人员施工的安全。当然,也可以直接将这几个侧面设置为封闭面。
32.同时,配重平台3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在预施工桥梁上移动的第一轮系6,连接梁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在护栏4上移动的第二轮系7。其中,第一轮系6和第二轮系7具体可以为制动轮,以保证人员施工过程中整个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的稳定性,只需要在人员施工时将制动轮锁死,即可避免第一轮系6和第二轮系7的误动。当然,第一轮系6和第二轮系7也可以为万向轮。
33.通过使作业平台2位于护栏4的外侧,配重平台3位于护栏4的内侧,且配重平台3上还放置有配重件13,以在工人进入至空腔5内进行护栏4外侧的施工时,配重件13能够平衡作业平台2以及工人的重量,以使整个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能够保持稳定,便于人员进行施工作业。
34.此外,由于第一轮系6的设置,以使人员需要沿护栏4的延伸方向对整个护栏4进行作业时,只需要使在桥梁一侧的人员将该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以及空腔5内的人员沿护栏4移动即可,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且便于移动整个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员的施工,也节省了移动该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的时间。
35.同时,通过设置第二轮系7,以在该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沿护栏 4移动时,减少护栏4顶面和连接梁1之间的摩擦力,同时也进一步便于移动该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36.具体实施时,在使该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沿护栏4移动时,可以使空腔5内的人员出来先站立在桥梁上,待将该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移动至下一次护栏4的施工位置时,
与作业平台2连接。
43.进一步地,第一调节件包括调节螺栓,第二调节件包括多个沿连接梁1的横向间隔设置的螺栓孔,调节螺栓可与任一螺栓孔配合,以调节作业平台2至配重平台3的横向距离,且第一调节件与第二调节件之间的连接强度高,稳定性好,从而提高了连接梁1与作业平台2 之间的连接强度。
44.当然,第一调节件也可以为滑槽,第二调节件为可沿滑槽移动的滑块,且该滑块上具有能够将滑块锁死在滑槽某一位置处的锁紧结构。
45.参照图2所示,配重平台3包括支撑腿11以及用于承载配重件13 的承载台面12,承载台面12连接在支撑腿11的远离护栏4的一侧,支撑腿11的顶端与连接梁1连接,第一轮系6位于支撑腿11的底部,如此设置,便于将配重件13放置在承载台面12上。同时连接在支撑腿11上的承载台面12也能够为人员进入作业平台2提供一定的便利,也就是说,人员可将承载台面12当作阶梯,通过该承载台面12进而进入至作业平台2的空腔5内,结构简单,且方便人员进入至空腔5 中。
46.其中,承载台面12由间隔设置的多根加强梁组成,以满足承载台面12对配重件13的有效承载,提高承载台面12的稳定性和强度。
47.参照图1所示,支撑腿11具体包括第一支撑腿111以及沿承载台面12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支撑腿111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腿112,第一支撑腿111的两端分别与承载台面12的顶面以及连接梁1连接。第二支撑腿112的顶端与承载台面12的底面连接,且第一轮系6位于第二支撑腿112的底部。
48.通过使第一支撑腿111与第二支撑腿112沿承载台面1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二支撑腿112能够对承载台面12,或承载台面12 以及承重块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了配重平台3的稳定性。
49.具体实施时,第一支撑腿111和第二支撑腿112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且多个第一支撑腿111和第二支撑腿112均沿承载台面 12的长度方向对称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腿111和第二支撑腿112具体为两个,第一支撑腿111和第二支撑腿1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以及配种平台的尺寸进行灵活设计。
50.为了使该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能够应用于不同高度护栏4的施工作业,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二支撑腿112设置为为可沿第二支撑腿112的延伸方向伸缩的可伸缩式结构。
51.具体实施时,通过第二支撑腿112的伸长或缩短,以改变整个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相对于预施工桥梁桥面的高度,以便于人员对不同高度的护栏4进行施工,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52.其中,可伸缩结构的具体可以为气缸或x形支腿等任意合适的结构,在此不做过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任意选用。
53.参照图1所示,连接梁1是由依次首尾连接的两根第一连接横梁 101以及两根第二连接纵梁102围合而成的。第二轮系7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子轮系71,且第二子轮系71与第一连接横梁101一一对应。
54.通过两根第一连接横梁101以及两根第二连接纵梁102围合形成连接梁1,能够减轻连接梁1的重量,从而减少整个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的重量,便于人员将该桥梁护栏外
侧作业装置推至预施工桥梁处并横跨在护栏4上。
55.参照图1所示,第二轮系7包括两个第二子轮系71。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将第二子轮系71设置为多个,并使多个第二子轮系71均衡设置在第一连接横梁101上,便于第二轮系7沿护栏4顶面移动,且移动时的稳定性高。具体实施时,在作业平台2的靠近护栏4的一侧设置可沿护栏4侧面移动的第三轮系14,从而提高了作业平台2沿预施工桥梁移动时的便捷性。
56.此外,也可以在配重平台3的靠近护栏4的一侧设置可沿护栏4 侧面移动的第四轮系15,以提高配重平台3沿预施工桥梁移动时的便捷性。
57.当然,参照图1所示,也可以同时设置第三轮系14和第四轮系15,以进一步提高整个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沿预施工桥梁移动时的便捷性。
58.参照图1所示,入口51所在的平面位于连接梁1所在平面的下方,在连接梁1的两端分别设置空腔5的方向倾斜的第一斜支撑梁103。其中,第一斜支撑梁103与作业平台2的相邻的两条边在入口51的上方共同围成三角形结构。
59.其中,参照图1所示,作业平台2由多条横梁9和纵梁8围合而成,其中,作业平台2处的三角形结构分别以第一斜支撑梁103、相邻的两条横梁9和纵梁8围成,以提高作业平台2与连接梁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结构简单,稳固性好。
60.此外,也可以在第一支撑腿111上设置朝向承载台面12方向倾斜的第二斜支撑梁104,以使第一支撑腿111、第二斜支撑梁104以及承载台面12共同围成三角形结构,从而提高了配重平台3与连接梁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结构简单,稳固性好。
61.当然,参照图1所示,也可以同时设置第一斜支撑梁103和第二斜支撑梁104,以同时提高作业平台2以及配重平台3与连接梁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整个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沿预施工桥梁移动的稳定性。
62.具体进行施工时,首先将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的连接梁1横跨在预施工桥梁的护栏4上,并使作业平台2位于护栏4的外侧,配重平台3位于护栏4的内侧;然后在配重平台3上放置配重件13,其中,配重件13可以根据工人的体重等因素进行确定,只要能够使位于连接梁1两侧的配重平台3和作业平台2保持平衡即可;最后,使工人经配重平台3一侧由作业平台2的入口51进入至作业平台2的空腔5内,并进行作业。同时,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能够在第一轮系6的作用下沿预施工桥梁移动,且第二轮系7可使连接梁1在护栏4上移动,以调整该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在预施工桥梁的护栏4上的位置,便于工人对整个护栏4进行作业。
63.其他技术特征以及具体实现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
6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5.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跨在预施工桥梁的护栏(4)上的连接梁(1)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梁(1)两侧的作业平台(2)和用于放置配重件(13)的配重平台(3);所述作业平台(2)位于所述护栏(4)的外侧,所述配重平台(3)位于所述护栏(4)的内侧;所述作业平台(2)具有供工人进入的空腔(5),所述空腔(5)的顶端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工人进入至所述空腔(5)内的入口(51);所述配重平台(3)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在所述预施工桥梁上移动的第一轮系(6),所述连接梁(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在所述护栏(4)上移动的第二轮系(7);所述配重平台(3)包括支撑腿(11)以及用于承载所述配重件(13)的承载台面(12),所述承载台面(12)连接在所述支撑腿(11)的远离所述护栏(4)的一侧,所述支撑腿(11)的顶端与所述连接梁(1)连接,所述第一轮系(6)位于所述支撑腿(11)的底部;所述支撑腿(11)包括第一支撑腿(111)以及沿所述承载台面(12)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腿(111)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腿(112),所述第一支撑腿(1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承载台面(12)的顶面以及所述连接梁(1)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腿(112)的顶端与所述承载台面(12)的底面连接,且所述第一轮系(6)位于所述第二支撑腿(112)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腿(112)为可沿所述第二支撑腿(112)的延伸方向伸缩的可伸缩式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5)的底面形成用于供所述工人站立的站立平台(10),所述站立平台(10)由短横梁(1001)和短纵梁(1002)交错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平台(2)上还设置第一调节件,所述连接梁(1)的一端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调节件匹配连接的第二调节件,以调节所述作业平台(2)至所述配重平台(3)的横向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调节螺栓,所述第二调节件包括多个沿所述连接梁(1)的横向间隔设置的螺栓孔,所述调节螺栓可与任一所述螺栓孔配合,以调节所述作业平台(2)至所述配重平台(3)的横向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1)由依次首尾连接的两根第一连接横梁(101)以及两根第二连接纵梁(102)围合而成;所述第二轮系(7)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子轮系(71),且所述第二子轮系(71)与所述第一连接横梁(101)一一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平台(2)的靠近所述护栏(4)的一侧还设置有可沿所述护栏(4)侧面移动的第三轮系(14);和/或,所述配重平台(3)的靠近所述护栏(4)的一侧还设置有可沿所述护栏(4)侧面移动的第四轮系(1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51)所在的平面位于所述连接梁(1)所在平面的下方,所述连接梁(1)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朝向所述空腔(5)的方向倾斜的第一斜支撑梁(103),所述第一斜支撑梁(103)与所述作业平台(2)的相邻两个边在所述入口(51)的上方共同围成三角形结构;和/或,所述第一支撑腿(111)上还设置有朝向所述承载台面(12)方向倾斜的第二斜支
撑梁(104),所述第一支撑腿(111)、所述第二斜支撑梁(104)以及所述承载台面(12)共同围成三角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包括横跨在预施工桥梁的护栏上的连接梁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梁两侧的作业平台和用于放置配重件的配重平台;所述作业平台位于所述护栏的外侧,所述配重平台位于所述护栏的内侧;所述作业平台具有供工人进入的空腔,所述空腔的顶端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工人进入至所述空腔内的入口;所述配重平台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在所述预施工桥梁上移动的第一轮系,所述连接梁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在所述护栏上移动的第二轮系,从而便于人员在作业平台内对护栏外侧施工;同时通过设置第一轮系和第二轮系,提高了该桥梁护栏外侧作业装置沿护栏延伸方向移动的便捷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

马浩 韩超 杨磊 耿藏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02

技术公布日:

2023/1/12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85566-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28 22:40:40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