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组件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电子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性能的提高,电子设备上集成有多种功能器件,并在使用中面临愈加严重的发热问题。为降低电子设备工作时的发热温度,通常采用均热板对电子设备进行散热。3.然而,现有的均热板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只具备散热功能。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在电子设备内的不同位置布设均热板和压感模组,占用了较大的空间,均热板和压感模组的布设面积均受到限制,影响到电子设备的性能。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散热组件和电子设备,至少解决现有的均热板和压感模组占用了较大的空间的问题。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散热组件,包括:均热板和导电电路;所述均热板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毛细结构,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连接并围成容纳腔;所述毛细结构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毛细结构设于所述第二盖板朝向所述第一盖板的一侧;7.所述导电电路设于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朝向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导电电路电性连接;8.所述第一盖板可在受压时朝向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形变,使得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毛细结构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通过所述毛细结构与所述第二盖板电性连接。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散热组件,所述导电电路包括多根第一导线和多根第二导线;10.所述多根第一导线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所述多根第二导线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相交,并在相交点处电性连接;11.所述第一导电件设有多个,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的相交点与多个所述第一导电件一一对应地电性连接。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散热组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盖板的方向,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的相交部位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的投影重合。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散热组件,所述导电电路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贴附于所述第一盖板背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面;所述第一盖板包括导电本体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于所述导电本体的表面,至少部分所述绝缘层设于所述导电本体和所述柔性电路板之间,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导电本体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电性连接。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散热组件,所述导电本体包括板体部和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于所述板体部朝向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导电本体的表面,所述绝缘层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于所述板体部背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面,所述第二开口设于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板体部的一端;15.所述板体部裸露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部分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所述凸起部裸露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部分用于与所述毛细结构接触,以使得所述凸起部用作所述第一导电件。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散热组件,所述导电电路还包括第二导电件,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导电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设于所述第一开口中,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板体部电性连接。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散热组件,所述第一盖板包括绝缘本体,所述导电电路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第一导电件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朝向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1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散热组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板体部和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于所述板体部朝向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导电件设于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板体部的一端。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散热组件,所述第一盖板朝向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还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于所述毛细结构背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20.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中框、屏幕模组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夹设于所述中框和所述屏幕模组之间。2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既可以通过均热板对发热器件进行散热,又可在均热板的第一盖板受压时,基于第一导电件与毛细结构的接触,使得导电电路、第一导电件、毛细结构和第二盖板形成电流导通路径,根据电流信号的反馈可对第一盖板上的受压进行识别,从而基于均热板进行压感识别,实现散热与压感功能的集成化设计,减小了对空间的占用。22.相比于现有的均热板和压感模组的分离设置方案,本技术不存在对均热板和压感模组进行避让设计的问题,可设置相对较大的散热面积和压感覆盖面积,实现电子设备的轻量化设计。2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24.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25.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26.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图1的爆炸示意图;27.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图1中导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28.图4是在屏幕模组受到重压时,图1所示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29.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30.图6是在屏幕模组受到重压时,图5所示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31.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框、屏幕模组和散热组件排布的示意图。32.附图标记:33.100、散热组件;200、屏幕模组;300、中框;34.1、均热板;2、导电电路;3、第一导电件;11、第一盖板;12、第二盖板;13、毛细结构;14、焊接层;201、柔性电路板;202、第二导电件;21、第一导线;22、第二导线;111、导电本体;112、绝缘层;121、绝缘本体;1101、板体部;1102、凸起部;1103、支撑部;1011、容纳腔;1121、第一开口;1122、第二开口。具体实施方式35.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36.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39.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内设有均热板和压感模组,均热板和压感模组共同夹设于屏幕模组和中框之间。由于均热板和压感模组均安装在屏幕模组的下方,均热板和压感模组设置的位置需要相互避让,导致均热板和压感模组的布设面积均受到限制。40.上述布置方式,在一方面限制了电子设备的散热能力,在另一方面,由于根据一个压感模组,只能粗略的识别到一定面积范围内对屏幕模组是否存在重按操作,无法精确确认用户在屏幕模组上重按的具体位置。为了扩大压感识别面积,压感模组数量一般需要两个及以上,这不仅难以在电子设备内完成相应的布置,而且在均热板所占据的区域内也难以布置压感模组。41.为解决上述问题,下面结合图1-图7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散热组件和电子设备。42.如图1和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散热组件,散热组件100包括:均热板1和导电电路2。43.均热板1包括第一盖板11、第二盖板12和毛细结构13,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之间连接并围成容纳腔1011;毛细结构13设于容纳腔1011内,毛细结构13设于第二盖板12朝向第一盖板11的一侧。44.导电电路2设于第一盖板11,第一盖板11朝向第二盖板12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件3,第一导电件3与导电电路2电性连接;第一盖板11可在受压时朝向第二盖板12的一侧形变,使得第一导电件3与毛细结构13接触,第一导电件3通过毛细结构13与第二盖板12电性连接。45.可理解的是,均热板1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vc(vaporchamber)均热板1,也称之为真空腔均热板。46.第一盖板11的周边和第二盖板12的周边相对,并可拼装形成焊缝。通过热板焊接、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等焊接方式,可对焊缝进行焊接,以通过焊接形成的焊接层14,将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连接为一体,从而在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之间形成密闭的容纳腔1011。47.为实现均热板1的散热功能,通常对容纳腔1011进行抽真空处理,并在容纳腔1011内设有工质,工质可在受热时在容纳腔1011内在液相与气相之间转换,以实现对发热器件(中框)的散热。可选的,工质为纯水、甲醇、乙醇等液体,不容易与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发生化学反应,工质在图1和图5中并未具体示意出。48.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盖板11朝向第二盖板12的一侧设有支撑部1103,比如第一盖板11通过印刷感光油墨、曝光、显影和药水蚀刻,在第一盖板11朝向第二盖板12的一侧面形成多个支撑部1103,支撑部1103可以为圆柱状的支撑柱,支撑部1103支撑于毛细结构13背离第二盖板12的一侧。49.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盖板12朝向第一盖板11的一侧面设有槽状结构,可在槽状结构内焊接铜丝编制网作为毛细结构13。当然,本实施例也可对第二盖板12朝向第一盖板11的一侧面进行蚀刻沟槽或激光镭雕,从而在第二盖板12的表面形成网状的毛细结构13。其中,毛细结构13和第二盖板12均可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可选的,毛细结构13为铜丝编制网,第二盖板12为铜板。50.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散热组件100夹设于电子设备的中框300和屏幕模组200之间,第二盖板12背离第一盖板11的一侧面与中框300连接,第一盖板11背离第二盖板12的一侧面与屏幕模组200连接。如此,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组件100可对中框300进行散热,防止热量在电子设备内累积。51.如图1和图5所示,在用户没有对屏幕模组200进行按压操作,或者用户对屏幕模组200的按压力f小于预设值时,均热板1的第一盖板11保持初始形态,或者第一盖板11的形变过小,使得第一导电件3与毛细结构13分离,均热板1仅仅用于对中框300进行散热。52.如图4和图6所示,在用户对屏幕模组200进行重按操作时,屏幕模组200受到的按压力f大于预设值,屏幕模组200可发生相对较大的形变,致使屏幕模组200上的按压力f直接传递至第一盖板11上,第一盖板11朝向第二盖板12的一侧形变,例如,在按压的作用下,第一盖板11上的按压区域朝向第二盖板12发生局部凹陷,这使得与按压区域相对的第一导电件3朝向毛细结构13靠近,直至第一导电件3与毛细结构13接触。53.由于导电电路2和第二盖板12分别可通过接入电路与控制模块连接,在第一导电件3与毛细结构13接触时,导电电路2、第一导电件3、毛细结构13和第二盖板12形成电流导通路径,控制模块可根据检测的电流信号,确定用户对屏幕模组200的重按操作。如此,均热板1在对中框300散热的同时,还可实现对用户的按压操作的识别。54.在此应指出的是,用户对屏幕模组200的重按操作不会影响到屏幕模组200的正常使用。尽管屏幕模组200在按压力f的作用下,按压区域会发生一定的凹陷,但是,屏幕模组200上的局部形变在其允许的范围内,当不再对按压区域进行按压时,按压区域会恢复原状。55.与此同时,上述控制模块可以为具有一定逻辑运算能力的信息处理模块,例如,控制模块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在第一导电件3与毛细结构13分离时,由于导电电路2与第二盖板12之间断开,控制模块接收不到电流反馈信号,可以认为控制模块接收的是低电平信号。在第一导电件3与毛细结构13接触时,由于导电电路2与第二盖板12之间形成电流导通路径,控制模块接收到电流反馈信号,可以认为控制模块接收的是高电平信号,从而控制模块可根据接收到的电流反馈信号对用户的按压操作进行识别。56.由上可知,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组件100,既可以通过均热板1对发热器件进行散热,又可在均热板1的第一盖板11受压时,基于第一导电件3与毛细结构13的接触,使得导电电路2、第一导电件3、毛细结构13和第二盖板12形成电流导通路径,根据电流信号的反馈可对第一盖板11上的受压进行识别,从而基于均热板1进行压感识别,实现散热与压感功能的集成化设计,减小了对空间的占用。57.相比于现有的均热板和压感模组的分离设置方案,本技术不存在对均热板和压感模组进行避让设计的问题,可设置相对较大的散热面积和压感覆盖面积,实现电子设备的轻量化设计。5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为尽可能地设置相对较大的压感覆盖面积,并精确地确定用户的重按位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电电路2包括多根第一导线21和多根第二导线22。59.具体地,多根第一导线21彼此平行,并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多根第二导线22彼此平行,并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排列;第一导线21和第二导线22相交,并在相交点处电性连接。60.第一导电件3设有多个,至少部分第一导线21和第二导线22的相交点与多个第一导电件3一一对应地电性连接。61.在实际应用中,可将多根第一导线21通过第一转接电路与上述控制模块连接,将多根第二导线22通过第二转接电路与控制模块连接。第一转接电路和第二转接电路均可采用柔性电路板。62.在屏幕模组200接收到重按操作时,屏幕模组200和第一盖板11上的按压区域会发生凹陷,使得与按压区域对应的第一导电件3与毛细结构13接触,从而在导电电路2与第二盖板12之间形成电流导通路径,并向控制模块反馈电流信号。63.由于第一导线21和第二导线22的相交点与第一导电件3连接,控制模块可根据反馈的电流信号,确定设置于电流导通路径中的第一导线21和第二导线22,并以此确定第一导线21和第二导线22的相交点的位置,从而根据第一导线21和第二导线22的相交点的位置确定用户的重按位置。64.进一步地,由于第一导线21和第二导线22均设置有多根,则任意两根第一导线21和第二导线22的相交点均可作为一个压感识别点。为此,本实施例可根据屏幕模组200的表面积,确定均热板1的布置面积,并进一步根据均热板1的布置面积,确定压感识别点的覆盖面积和排布密度。65.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设置沿垂直于第一盖板11的方向,第一导线21和第二导线22的相交部位的投影与第一导电件3的投影重合。66.通过如此设计,既能够确保在与第一导电件3对应的按压区域接收到重按操作时,能够准确地向控制模块反馈电流信号,也便于确保控制模块计算的按压坐标与用户在屏幕模组200上的按压位置相对应。6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导电电路2包括柔性电路板201;柔性电路板201贴附于第一盖板11背离第二盖板12的一侧面。68.与此同时,第一盖板11包括导电本体111和绝缘层112,绝缘层112设于导电本体111的表面,至少部分绝缘层112设于导电本体111和柔性电路板201之间,柔性电路板201通过导电本体111与第一导电件3电性连接。69.其中,导电本体111可以采用铜制成,绝缘层112既可以为绝缘导热陶瓷层,也可以为树脂涂层。70.可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可利用柔性电路板201较好的延展性和可形变的特性,将其与第一盖板11集成为一体。柔性电路板201具有柔性基底,在柔性基底内设有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多根第一导线21和多根第二导线22,在此对第一导线21和第二导线22的排布不再一一赘述。71.与此同时,通过将第一盖板11包括导电本体111和绝缘层112,可确保第一盖板11的结构强度和导电性能,以便在第一盖板11背离第二盖板12的一侧面布置柔性电路板201,可实现柔性电路板201能够通过第一盖板11的导电本体111与第一导电件3电性连接。72.在一些示例中,可根据压感检测需求,在第一盖板11上设置与导电本体111相对的多个导电区域,柔性电路板201上的至少部分第一导线21和第二导线22的相交点与多个导电区域一一对应地连接,多个导电区域与多个第一导电件3一一对应地连接。73.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的导电本体111包括板体部1101和凸起部1102;凸起部1102设于板体部1101朝向第二盖板12的一侧;绝缘层112包覆于导电本体111的表面,绝缘层112设有第一开口1121和第二开口1122,第一开口1121设于板体部1101背离第二盖板12的一侧面,第二开口1122设于凸起部1102远离板体部1101的一端。74.由于柔性电路板201贴附于第一盖板11背离第二盖板12的一侧面,则基于绝缘层112的设置,可确保柔性电路板201与板体部1101裸露于第一开口1121的部分连接,而柔性电路板201与板体部1101包覆有绝缘层112的部分电性隔离。75.与此同时,导电本体111还包括支撑部1103,支撑部1103设于板体部1101朝向第二盖板12的一侧,且支撑于毛细结构13背离第二盖板12的一侧,则基于支撑部1103的表面包覆的绝缘层112,可防止支撑部1103与毛细结构13电性连接。76.另外,由于第二开口1122设于凸起部1102远离板体部1101的一端,在用户对屏幕模组200进行重按操作时,第一盖板11在屏幕模组200的作用下,朝向第二盖板12的一侧发生局部凹陷,使得凸起部1102裸露于第二开口1122的部分与毛细结构13接触,从而本实施例的凸起部1102可用作第一导电件3。77.在此应指出的是,导电本体111的板体部1101、支撑部1103和凸起部110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支撑部1103和凸起部1102均呈圆柱状,凸起部1102的长度小于支撑部1103的长度,支撑部1103和凸起部1102均可设置多个。78.如图1和图2所示,在用户没有对屏幕模组200进行重压操作,导电本体111保持初始形态,凸起部1102远离板体部1101的一端与毛细结构13分离,本实施例的均热板1仅仅用于对中框300进行散热。79.如图4所示,在用户对屏幕模组200进行重按操作时,屏幕模组200受到的按压力f大于预设值,屏幕模组200可发生相对较大的形变,致使屏幕模组200上的按压力f直接传递至第一盖板11上,第一盖板11朝向第二盖板12的一侧发生局部凹陷,这使得与按压区域相对的凸起部1102朝向毛细结构13靠近,直至凸起部1102远离板体部1101的一端与毛细结构13接触。此时,导电电路2、导电本体111、毛细结构13和第二盖板12形成电流导通路径,控制模块可根据检测的电流信号,确定用户对屏幕模组200的重按操作。8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实现柔性电路板201与板体部1101裸露于第一开口1121的部分连接,本实施例的导电电路2还包括第二导电件202,柔性电路板201与第二导电件202电性连接,第二导电件202设于第一开口1121中,第二导电件202与板体部1101电性连接。81.为确保柔性电路板201与板体部1101连接的可靠性,本实施例可设置第一开口1121的开口形状与第二导电件202的表面形状适配,绝缘层112的厚度与第二导电件202的厚度相同,便于将第二导电件202嵌入至第一开口1121中。82.与此同时,在将第二导电件202通过导电胶与板体部1101贴合后,可确保柔性电路板201正好贴附于第一盖板11背离第二盖板12的一侧面。83.其中,第二导电件202可以为镀金片,第一开口1121的开口形状可以呈圆形、矩形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定。8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盖板11包括绝缘本体121,绝缘本体121可以采用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塑料等导热不导电的材质制成。85.进一步地,导电电路2设于绝缘本体121内,第一导电件3设于绝缘本体121朝向第二盖板12的一侧。86.具体地,导电电路2包括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多根第一导线21和多根第二导线22,第一导线21和第二导线22的相交点与第一导电件3电性连接。其中,第一导电件3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镀金片。87.如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绝缘本体121包括板体部1101和凸起部1102;凸起部1102设于板体部1101朝向第二盖板12的一侧,第一导电件3设于凸起部1102远离板体部1101的一端。88.绝缘本体121还包括支撑部1103,支撑部1103设于板体部1101朝向第二盖板12的一侧,且支撑于毛细结构13背离第二盖板12的一侧。89.与此同时,绝缘本体121的板体部1101、支撑部1103和凸起部110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支撑部1103和凸起部1102均呈圆柱状,凸起部1102的长度小于支撑部1103的长度,支撑部1103和凸起部1102均可设置多个。90.如图5所示,在用户没有对屏幕模组200进行重压操作,均热板1的第一盖板11保持初始形态,或者第一盖板11的形变过小,由于凸起部1102远离板体部1101的一端与毛细结构13之间的间隙过大,使得第一导电件3与毛细结构13分离,本实施例的均热板1仅仅用于对中框300进行散热。91.如图6所示,在用户对屏幕模组200进行重按操作时,屏幕模组200受到的按压力f大于预设值,屏幕模组200可发生相对较大的形变,致使屏幕模组200上的按压力f直接传递至第一盖板11上,第一盖板11朝向第二盖板12的一侧发生局部凹陷,这使得与按压区域相对的凸起部1102带动第一导电件3朝向毛细结构13靠近,直至第一导电件3与毛细结构13接触。此时,导电电路2、第一导电件3、毛细结构13和第二盖板12形成电流导通路径,控制模块可根据检测的电流信号,确定用户对屏幕模组200的重按操作。92.如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中框300、屏幕模组200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100;散热组件100夹设于中框300和屏幕模组200之间。93.其中,散热组件100的第一盖板设于靠近屏幕模组200的一侧,散热组件100的第二盖板设于靠近中框300的一侧。94.由于本实施例所示的电子设备包括了散热组件,散热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则本实施例所示的电子设备包括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95.电子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tabletpersonal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简称pda)、移动上网装置(mobileinternetdevice,mid)或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device)等,还可以是其它电子设备,如数码相机、电子书、导航仪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9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9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技术特征:
1.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均热板和导电电路;所述均热板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毛细结构,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连接并围成容纳腔;所述毛细结构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毛细结构设于所述第二盖板朝向所述第一盖板的一侧;所述导电电路设于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朝向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导电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盖板可在受压时朝向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形变,使得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毛细结构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通过所述毛细结构与所述第二盖板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路包括多根第一导线和多根第二导线;所述多根第一导线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所述多根第二导线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相交,并在相交点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件设有多个,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的相交点与多个所述第一导电件一一对应地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盖板的方向,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的相交部位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的投影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路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贴附于所述第一盖板背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面;所述第一盖板包括导电本体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于所述导电本体的表面,至少部分所述绝缘层设于所述导电本体和所述柔性电路板之间,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导电本体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本体包括板体部和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于所述板体部朝向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导电本体的表面,所述绝缘层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于所述板体部背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面,所述第二开口设于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板体部的一端;所述板体部裸露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部分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所述凸起部裸露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部分用于与所述毛细结构接触,以使得所述凸起部用作所述第一导电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路还包括第二导电件,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导电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设于所述第一开口中,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板体部电性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包括绝缘本体,所述导电电路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第一导电件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朝向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板体部和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于所述板体部朝向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导电件设于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板体部的一端。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朝向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还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于所述毛细结构背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屏幕模组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夹设于所述中框和所述屏幕模组之间。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散热组件和电子设备,散热组件包括均热板和导电电路;均热板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毛细结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连接并围成容纳腔;毛细结构设于容纳腔内,毛细结构设于第二盖板朝向第一盖板的一侧;导电电路设于第一盖板,第一盖板朝向第二盖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件,第一导电件与导电电路电性连接;第一盖板可在受压时朝向第二盖板的一侧形变,使得第一导电件与毛细结构接触,第一导电件通过毛细结构与第二盖板电性连接。接。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