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道路安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缓冲防护栏。
背景技术:
2.护栏作为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安全设施,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失控车辆冲过高速公路中央带并与对向车辆迎头相撞以及防止车辆冲出高速公路发生翻车事故及事故车辆再被弹回同向交通流,同时使失控车辆在可接受的减速度下减速,保证事故车辆及乘车人员的人身安全。现有技术中,当汽车碰撞时,由于冲击力吸收主要靠一侧的波浪板,冲击力不易吸收,汽车会沿着护栏爬升或转向,给车辆带来二次伤害,产生比较大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冲防护栏,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防护栏在汽车碰撞过程中易给车辆带来二次伤害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5.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若干护栏架,所述护栏架间隔设置;
6.第一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一防护件包括顺次设置的若干防护板,每一所述防护板设于相邻的所述护栏架之间;所述第一防护件包括相背离的顶面和底面,所述护栏架与所述底面相连;
7.两第二防护件,两所述第二防护件相对设置且分别设于所述支撑件两侧;
8.所述第一防护件分别与两所述第二防护件相抵。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件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二防护件顶部的内侧边缘相抵。
10.进一步地,所述护栏架包括:
11.第一支撑杆;
12.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杆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防护件;
13.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护件内侧,所述第一加强件用于加固所述第二防护件。
14.进一步地,所述护栏架还包括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
15.进一步地,所述护栏架还包括第三加强件,所述第三加强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加强件上均设置有安装孔。
17.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板为方形板。
18.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板的两端通过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杆支撑。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所述第一加强件竖向设置。
20.进一步地,所述护栏架底端设置有支撑脚。
21.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缓冲防护栏,支撑件,支撑件包括若干护栏架,护栏架间隔设置;第一防护件,第一防护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分体式结构;第一防护件包括顺次设置的若干防护板,每一防护板设于相邻的护栏架之间;第一防护件包括相背离的顶面和底面,护栏架与底面相连;两第二防护件,两第二防护件相对设置且分别设于支撑件两侧;第一防护件分别与两第二防护件相抵。车辆碰撞防护栏时,设置在防护栏一侧的第二防护件受力,使得位于防护栏顶端的第一防护件发生弯曲变形,第二防护件受到的冲击力可以被第一防护件吸收,分散了冲击力,同时,位于顶端的第一防护件避免了车辆碰撞后沿着防护栏爬升或转向而导致的二次伤害;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第一防护件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二防护件顶部的内侧边缘相抵,一侧的第二防护件受到的冲击力通过第一防护件传递到另一侧的第二防护件,进一步提高了防护栏的缓冲性能;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第一防护件采用了多块防护板的形式,多块防护板组装成第一防护件,可以提高本技术防护栏的预制性,并且多块防护板与护栏架连接,可以增加第一防护件的缓冲和能量吸收性能;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第二防护件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加强件,并且进一步对第一加强件与护栏架的结构进行优化,提高了防护栏的一体化设计,并且增加了防护栏的强度。
附图说明
26.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护栏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方向的防护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位于支撑件一侧的第二防护件以及端头的相对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位于支撑件一侧的第二防护件以及第一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栏架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部件标识如下:
34.100-支撑件;110-护栏架;111-第一支撑杆;1111-第一安装孔;112-第二支撑杆;1121-第二安装孔;113-第一加强件;1131-第三安装孔;114-第二加强件;115-第三加强件;116-支撑脚;117-第一端头;118-第二端头;200-第一防护件;210-防护板;201-顶面;202-底面;300-第二防护件。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如图1至图5说明了一种缓冲防护栏,包括:支撑件100、第一防护件200以及设置在支撑件100两侧的第二防护件300。
37.支撑件100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护栏架110,护栏架110的设置方向与防护栏的安装方向相同,如沿着道路延伸的方向铺设。如图6所示,护栏架110包括横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杆111,第一支撑杆1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二支撑杆112,第一支撑杆111和第二支撑杆112形成了下方开口的框型结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结构,第一支撑杆111为中空的方形管结构;第二支撑杆112可以为中空的方形管结构,或者如本实施中所示的两侧具有折边的钢板结构,第二支撑杆112的外侧与第二防护件300固定。
38.第一防护件200的延伸方向与护栏架110的铺设方向相同,第一防护件20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分体式结构,如选用整块的方形板作为第一防护件200。第一防护件200包括相背离的顶面201和底面202,底面202与护栏架110相连,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固定在护栏架110的顶端或者直接铺设在护栏架110的顶端。本技术在支撑件100上覆盖第一防护件200,可以防止车辆碰撞后爬升或者转向发生的二次伤害。从现场安装的便捷的角度,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护件200由若干顺次设置的防护板210组成,通过若干防护板210组成第一防护件200还有利于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组件运输。
39.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结构,防护板210为方形板,防护板210的长度与相邻的两个护栏架110的铺设距离相匹配,防护板210的两端铺在相邻两个护栏架110的第一支撑杆111上,除了位于两端的护栏架110,其余护栏架110均与两块防护板210搭接,故防护板210的长度不超过相邻两个护栏架110之间的距离与第一支撑杆111的宽度之和,在控制好尺寸的基础上,可以保证防护栏组件标准化制作,并且保证在安装过程中,可以等间距的设置护栏架110,实现防护栏的快速安装。
40.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结构,防护板210可以与第一支撑杆111焊接;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结构,第一支撑杆111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1111,防护板210通过固定件和第一安装孔1111与第一支撑杆111固定,固定件可以选择螺栓、螺母等。
41.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结构,防护板210由可形变的材料制成,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防护板210可以为铝合金板,还可以选择不锈钢板,或者现有材料中具有变形能力和强度的纤维板、pvc板等等。
42.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防护件300可选择波形板,或者是可实现防护栏侧边防护作用的其他结构,第二防护件300通过固定件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撑杆112上的第二安装孔1121与
第二支撑杆112固定,固定件可以选择螺栓、螺母等。
43.为了更好地抵消冲撞的能量,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护件200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二防护件300顶部的内侧边缘相抵,在碰撞时,碰撞一侧的第二防护件300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变形,此时与第二防护件300内侧边相抵的第一防护件200会弯曲变形,如此,受到冲击的第二防护件300所受的冲击力可以被第一防护件200吸收,同时,由于第一防护件200抵接两侧的第二防护件300,冲击发生侧的第二防护件300的冲击力还可以通过第一防护件200传递到另一侧的第二防护件300,进一步提高了防护栏的缓冲性能。
44.为了提高第二防护件300的强度和抗冲击力,本实施例在第二防护件300的内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加强件113,第一加强件113的结构可以为块状结构或者是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结构,为了进一步增加抗冲击能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件113为两侧设置有折边的钢板,第一加强件113可以通过折边直接与第二支撑杆112的侧边焊接,同时第一加强件113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1131,第一加强件113通过固定件以及第三安装孔1131与第二防护件300固定,同样地,固定件可以选择螺栓、螺母等。
45.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结构,第一加强件113竖向固定于第二支撑杆112的侧边,第一加强件113同时与第二防护件300固定,增加了第二防护件300的强度。
46.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护栏的强度,本实施例的护栏架110上还设置有第二加强件114以及第三加强件115;第二加强件11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杆112的内侧相抵,第二加强件114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二支撑杆112固定,第二加强件114可以选择方管结构或者是钢板结构,当第二加强件114为钢板结构时,钢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折边用于增加第二加强件114的强度。
4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杆11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加强件115,第三加强件115设置于第二加强件114的下方,第三加强件115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二支撑杆112固定。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式,第三加强件115为截面呈“l”形的钢板结构,进一步地,第三加强件115与第二加强件114平行设置。
48.第二支撑杆112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脚116,支撑脚116增加了整个护栏架110的稳定性。
49.在本实施例中,防护栏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头117和第二端头118,第一端头117和第二端头118避免了防护栏两侧的结构暴露引发的安全隐患,可避免车辆插入防护栏两端的结构,增加了防护栏的安全性能。
50.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缓冲防护栏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缓冲防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件(100),所述支撑件(100)包括若干护栏架(110),所述护栏架(110)间隔设置;第一防护件(200),所述第一防护件(200)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一防护件(200)包括顺次设置的若干防护板(210),每一所述防护板(210)设于相邻的所述护栏架(110)之间;所述第一防护件(200)包括相背离的顶面(201)和底面(202),所述护栏架(110)与所述底面(202)相连;两第二防护件(300),两所述第二防护件(300)相对设置且分别设于所述支撑件(100)两侧;所述第一防护件(200)分别与两所述第二防护件(300)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件(200)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二防护件(300)顶部的内侧边缘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架(110)包括:第一支撑杆(111);第二支撑杆(112),所述第二支撑杆(11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1)的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杆(112)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防护件(300);第一加强件(113),所述第一加强件(113)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护件(300)内侧,所述第一加强件(113)用于加固所述第二防护件(3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架(110)还包括第二加强件(114),所述第二加强件(114)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1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架(110)还包括第三加强件(115),所述第三加强件(11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12)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1)、所述第二支撑杆(112)、所述第一加强件(113)上均设置有安装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210)为方形板。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210)的两端通过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杆(111)支撑。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113)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12)上,所述第一加强件(113)竖向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架(110)底端设置有支撑脚(116)。
技术总结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缓冲防护栏,包括:支撑件,支撑件包括若干护栏架,护栏架间隔设置;第一防护件,第一防护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分体式结构;第一防护件包括顺次设置的若干防护板,每一防护板设于相邻的护栏架之间;第一防护件包括相背离的顶面和底面,护栏架与底面相连;两第二防护件,两第二防护件相对设置且分别设于支撑件两侧;第一防护件分别与两第二防护件相抵。该防护栏通过第一防护件防止了车辆在撞击过程中因为爬升或者转向受到二次伤害,并且进一步提高了防护栏的缓冲性能。并且进一步提高了防护栏的缓冲性能。并且进一步提高了防护栏的缓冲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