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运输绳索系统接长方法与流程

更新时间:2025-01-11 05:53:57 0条评论

一种运输绳索系统接长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绳索传输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输绳索系统接长方法。


背景技术:



2.我国的山区资源量巨大,山区资源开采环境多为丘陵地形,若采用人工搬运山区开采资源不仅操作难度大,而且效率低。
3.中国专利cn202110419276.3公开了一种竹子采伐运输装置及方法,包括:缆绳,一端固定于山脚,另一端固定于竹林上侧;牵引安全钳及采伐平台,所述牵引安全钳活动设置于所述缆绳上,且所述牵引安全钳牵引所述采伐平台朝竹林或山脚移动;电动滑轮钩,活动设置于所述缆绳上,用于将竹林中的竹子运输至山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将缆绳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山脚和竹林上侧,缆绳上活动设置牵引安全钳及电动滑轮钩,先遥控牵引安全钳移动至竹林上侧,牵引安全钳牵引采伐平台朝竹林或山脚移动,并依靠采伐平台对竹子进行采伐,采伐后的竹子依靠电动滑轮钩运送至山脚。
4.但是针对山区中移动采伐山区资源的场合,索道运输系统需要配合采伐区域的变化进行安装调整,针对一块区域采伐运输完成并转移到下一区域后,需要将索道运输系统向下一区域进行延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运输绳索系统接长方法,当需要将索道组从起点高地处向别处进行延长时,将索道组及其上的移动支撑单元从起点高地处的过渡座机构中穿过,且移动支撑单元可与过渡座机构相对接配合,从而实现将索道组架放至过渡座机构内的过渡支撑单元上,从而实现对索道组的延长、对移动支撑单元的重新分配转移以及索道组加长后在中间高地上对索道组增加地面固定支撑,从而保障更长行程索道组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传输工作的顺利,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等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运输绳索系统接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索道组的延长:在原起点高地上,将索道组解除固定并从过渡座机构的传输通道(30)中穿过,再将索道组从原起点高地拉至第三高地上,并固定于第三高地上;步骤(2),索道移动支撑的转移:控制索道组进行传输动作,以带动吊设于其上的移动支撑单元同步移动至从传输通道中传输穿过并转移至原起点高地与第三高地之间;步骤(3),索道固定支撑的增加:移动支撑单元从传输通道中传输穿过的过程中与传输通道内的过渡支撑单元相匹配对接,以使索道组架放至过渡支撑单元上进行支撑。
7.作为优选,所述索道组高位架设于原起点高地和终点高地之间,其包括支撑索以及传输索组;所述步骤(1)包括:步骤(1-1),支撑索延长:将支撑索从原起点高地上拉至第三高地上并进行固定;
步骤(1-2),传输索组延长:在原起点高地上将传输索组系于支撑索上,从第三高地上拉动支撑索以将传输索组拉至第三高地上,并进行固定。
8.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支撑单元活动吊设于所述支撑索上,所述传输索组架放于所述移动支撑单元上以由该移动支撑单元进行支撑,所述传输索组包括与所述移动支撑单元固定连接的调节索;在所述步骤(2)中,控制调节索进行传输动作,以由调节索拉动移动支撑单元在支撑索上进行滑动。
9.作为优选,在所述步骤(2)中,控制索道组进行传输动作的方式包括:在终点高地上配合释放索道组长度的同时在第三高地上配合拉动索道组,或将索道组设置为由驱动装置控制进行回转动作的回转绳索结构。
10.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包括:步骤(3-1),对接抬升:所述移动支撑单元传输进入传输通道内时,其上的对接座b与传输通道内的对接座a滑动抵触对接,所述对接座a将对接座b向上抬升,以使整个移动支撑单元及其上的索道组向上抬升。
11.作为优选,在所述步骤(3-1)中,所述对接座b与对接座a开始对接时,对接座b前端的倒角b与对接座a后端的倒角a滑动抵触,以使对接座b过渡滑至对接座a的上部,完成向上抬升。
12.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还包括:步骤(3-2),解除对接回落:所述移动支撑单元传输离开传输通道后,所述对接座b与传输通道内的对接座a解除抵触,以使整个移动支撑单元及其上的索道组回落复位,且索道组对应架放至所述过渡支撑单元上。
13.作为优选,在所述步骤(3-2)中,所述对接座b与对接座a解除对接时,对接座b后端的倒角b与对接座a前端的倒角a滑动抵触,以使对接座b从对接座a的上部过渡滑下,完成回落复位。
14.作为优选,所述传输索组包括用于吊装物品进行运输的运输索,所述步骤(3)还包括:步骤(3-0),顶触让位:所述移动支撑单元传输进入传输通道内时,其上的引导盘抵触于过渡座机构的转座上,由此转座被迫向外转动以带动其上的滑轮四从滑轮b上方移开进行让位。
15.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还包括:步骤(3-4),解除顶触复位:步骤(3-2)于步骤(3-0)后完成,所述运输索得以架放至滑轮b上,而后移动支撑单元上的引导盘与转座解除顶触,所述转座回转复位以使其上的滑轮四复位至滑轮b上方,以对运输索进行限位。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将索道组从起点处进行延长时,将索道组及其上的移动支撑单元从传输通道中穿过,通过移动支撑单元与过渡支撑单元的结构匹配设计,使得传输穿过的过程中移动支撑单元可与过渡座机构相对接配合,实现将索道组架放至过渡支撑单元上,从而在索道组向下一高地进行加长时在中间高地上增加一个地面固定支撑,并将移动支撑单元分配至延长段的索道组上,从而保障更长行程索道组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传输工作的顺利;
(2)本发明中的移动支撑单元传输至传输通道内的过程中,对接座a与对接座b滑动抵触,对接座a将对接座b向上抬高,从而整个移动支撑单元及其上的索道组均被抬高,而后移动支撑单元传输离开后,索道组下落并均对应架放至过渡支撑单元上的滑轮结构上,获得一个底部固定支撑,从而在索道组接长过程中自动在其中段增加一个高强度支撑,结构设计十分巧妙,适用于索道组接长的场合需要;(3)本发明通过在支座上转动安装转座,并将导向过渡组件a的滑轮四安装于该转座上,当移动支撑单元传输经过时其底部的引导盘恰好与转座相抵触从而将该转座向右顶开,由此滑轮四从滑轮b上方移开进行让位,从而使得运输索的第一传输段a得以顺利落至滑轮b上,当移动支撑单元传输离开传输通道后,转座自动复位使得其上的滑轮四恢复与滑轮b的上下配合,结构设计巧妙,无需人力额外介入。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中运输绳索系统接长方法的操作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中索道结构延长用配套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索道组与移动支撑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发明中过渡座机构与过渡支撑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发明中移动支撑单元传输穿过传输通道的状态示意图一;图6为本发明中过渡座机构与过渡支撑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二;图7为本发明中移动支撑单元传输穿过传输通道的状态示意图二;图8为本发明中索道组与移动支撑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二;图9为本发明中过渡支撑单元与过渡座机构的连接结构局部图;图10为本发明中移动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中索道组与移动支撑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三;图12为本发明中传输索运输传输物的状态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中索道组架放至过渡支撑单元上的状态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中滑轮四与转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
ꢀ“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0.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运输绳索系统接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索道组的延长:在原起点高地上,将索道组1解除固定并将其端部从过渡座机构3的传输通道30中穿过,再将索道组1从原起点高地拉至第三高地新起点高地上,并固定于第三高地上;其中,所述索道组1高位固定架设于原起点高地和终点高地之间,其包括支撑索11以及传输索组12,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活动吊设于所述支撑索11上,其可沿所述索道组1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所述传输索组12架放于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上以由该移动支撑单元2进行支撑;所述步骤1进一步包括:步骤1-1,支撑索延长:将支撑索11从原起点高地上拉至第三高地上并进行固定;步骤1-2,传输索组延长:在原起点高地上将传输索组12的端部系于支撑索11上,从第三高地上拉动支撑索11以将传输索组12拉至第三高地上,并进行固定。
21.步骤2,索道移动支撑的转移:控制索道组1进行传输动作,以带动吊设于其上且位于的原起点高地与终点高地之间的移动支撑单元2同步移动至从传输通道30中传输穿过并转移至原起点高地与第三高地之间;其中,所述传输索组12包括与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固定连接的调节索14,在所述步骤2中,控制调节索14进行传输动作,以由调节索14拉动移动支撑单元2在支撑索11上进行滑动;在所述步骤2中,控制索道组1进行传输动作的方式包括:在终点高地上配合释放索道组1长度的同时在第三高地上配合拉动索道组1,或将索道组1设置为由驱动装置控制进行回转动作的回转绳索结构;步骤3,索道固定支撑的增加:移动支撑单元2从传输通道30中传输穿过的过程中与传输通道30内的过渡支撑单元4相匹配对接,以使索道组1架放至过渡支撑单元4上进行支撑;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以及过渡支撑单元4上对应设置有配合架放所述索道组1的滑轮结构;作为优选,所述传输索组12还包括用于吊装物品进行运输的运输索13;所述步骤3进一步包括:步骤3-0,顶触让位:步骤3-0与步骤3-1同步或先后进行,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传输进入传输通道30内时,其上的引导盘52抵触于过渡座机构3的转座53上,由此转座53被迫向外转动以带动其上的滑轮四51从滑轮b431上方移开进行让位;步骤3-1,对接抬升: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传输进入传输通道30内时,其上的对接座b22’与传输通道30内的对接座a32滑动抵触对接,所述对接座a32将对接座b22’向上抬升,以使整个移动支撑单元2及其上的索道组1向上抬升;在所述步骤3-1中,所述对接座b22’与对接座a32开始对接时,对接座b22’前端的倒角b221与对接座a32后端的倒角a321滑动抵触,以使对接座b22’过渡滑至对接座a32的上部,完成向上抬升;
步骤3-2,解除对接回落: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传输离开传输通道30后,所述对接座b22’与传输通道30内的对接座a32解除抵触,以使整个移动支撑单元2及其上的索道组1回落复位,且索道组1对应架放至所述过渡支撑单元4上;在所述步骤3-2中,所述对接座b22’与对接座a32解除对接时,对接座b22’后端的倒角b221与对接座a32前端的倒角a321滑动抵触,以使对接座b22’从对接座a32的上部过渡滑下,完成回落复位;步骤3-4,解除顶触复位:步骤3-2于步骤3-0后完成,所述运输索13得以架放至滑轮b431上,而后移动支撑单元2上的引导盘52与转座53解除顶触,所述转座53回转复位以使其上的滑轮四51复位至滑轮b431上方,以对运输索13进行限位。
22.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实施例一中一种运输绳索系统接长方法的索道结构延长用配套系统,如图2-3所示,包括:索道组1,所述索道组1高位架设于两高地10之间,所述索道组1包括用于支撑的支撑索11以及用于传输的传输索组12;移动支撑单元2,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吊设于所述支撑索11上,所述传输索组12架放于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上以由该移动支撑单元2进行支撑;结合图4所示,过渡座机构3,所述过渡座机构3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高地10上,其上形成有沿所述索道组1长度方向前后贯通以供所述索道组1与移动支撑单元2传输穿过的传输通道30;以及过渡支撑单元4,所述过渡支撑单元4安装于所述传输通道30内,如图5所示,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传输穿过传输通道30的过程与所述过渡座机构3相匹配对接,以使所述索道组1架放至所述过渡支撑单元4上进行支撑。
2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山区两高地之间架设索道组1,该索道组1包括用于支撑的支撑索11和用于传输的传输索组12,支撑索11上吊设有移动支撑单元2,传输索组12从移动支撑单元2上传输穿过以由移动支撑单元2进行支撑,通过在起点高地上设置一过渡座机构3并在其上开设传输通道30,将索道组1从起点处向外进行延长时,将索道组1及其上的移动支撑单元2从传输通道30中穿过,通过在传输通道30内设置一过渡支撑单元4,该过渡支撑单元4与移动支撑单元2的结构相匹配设计,即移动支撑单元2上设置有与索道组1支撑配合的结构,过渡支撑单元4上也设置有可匹配支撑所述索道组1的相应结构,当移动支撑单元2从传输通道30传输穿过的过程中,移动支撑单元2与过渡座机构3相对接配合,实现将索道组架放至过渡支撑单元4上,从而在索道组1向下一高地进行加长时在中间高地上给其增加一个地面固定支撑,并将移动支撑单元2分配至延长段的索道组1上,从而保障更长行程索道组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传输工作的顺利。
24.作为优选,如图2所示,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设置有若干组并沿所述支撑索1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设置。
2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高空水平设置支撑强度大的支撑索11,在支撑索11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吊设移动支撑单元2,传输索组12从移动支撑单元2上传输穿过从而由若干个移动支撑单元2进行间隔支撑,尤其保障长行程索道传输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
26.作为优选,如图4所示,所述过渡座机构3包括:支座31,所述传输通道30设置于所述支座31上;以及对接座a32,所述对接座a32安装于所述传输通道30内;如图3所示,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包括:连接座21,所述连接座21吊设于所述支撑索11上;以及对接座b22’,所述对接座b22’设置于所述连接座21上;如图5所示,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传输穿过传输通道30
的过程中,所述对接座b22’与所述对接座a32滑动抵触对接,以由所述对接座a32将对接座b22’进行向上抬升。
27.作为优选,所述对接座a32与对接座b22’均为沿索道组1长度方向设置的水平长形结构,如图6所示,所述对接座a32的顶部两端设置有倒角a321,如图3所示,所述对接座b22’的底部两端设置有与所述倒角a321过渡对接的倒角b221。
28.由此,当所述对接座b22’与对接座a32开始对接时,对接座b22’前端的倒角b221与对接座a32后端的倒角a321滑动抵触,以使得对接座b22’得以平滑过渡滑至对接座a32的上部,完成抬升;当所述对接座b22’与对接座a32脱离对接时,对接座b22’后端的倒角b221与对接座a32前端的倒角a321滑动抵触,以使得对接座b22’得以从对接座a32的上部平滑过渡滑下,完成回落复位,结构设计简单巧妙。
29.作为优选,所述对接座b22’与对接座a32对应设置有若干组,并分布于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传输穿过传输通道30时的传输方向的左右两侧。
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移动支撑单元2上左右侧部分布设置与支撑索11以及传输索组12相支撑配合的支撑结构,并在过渡支撑单元4上也对应配合设置相应的支撑结构,过渡支撑单元4上的各支撑结构与移动支撑单元上的各支撑结构的设置位置和结构均相匹配,并在过渡座机构3和移动支撑单元2上设置可对接配合的对接座a32和对接座b22’,当移动支撑单元2传输至传输通道30内的过程中,对接座a32与对接座b22’滑动抵触,对接座a32将对接座b22’向上抬高,从而整个移动支撑单元2及其上的索道组1均被抬高,而后移动支撑单元2传输离开后,索道组1下落并均对应架放至过渡支撑单元上的各支撑结构上,获得一个底部固定支撑,从而在索道组接长过程中自动在其中段增加一个高强度支撑,结构设计十分巧妙,适用于索道组接长的场合需要。
31.作为优选,如图3所示,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包括:滑轮一22,所述滑轮一22转动安装于连接座21上且其转轴水平设置,所述支撑索11从所述滑轮一22底部穿过以对所述滑轮一22进行支撑;如图4所示,所述过渡支撑单元4包括:滑轮a42,所述滑轮a42转动安装于支座31上且其转轴水平设置,所述滑轮一22与滑轮a42沿索道组1的长度方向分布且滑轮a42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滑轮一22。
32.由此,所述支撑索11先在移动支撑单元2传输穿过传输通道30的过程中随移动支撑单元2被同步向上抬升,而后在移动支撑单元2从传输通道30穿出离开后支撑索11回落并架放至滑轮a42上。
33.作为优选,如图3所示,所述传输索组12包括:用于吊装物品进行运输的运输索13;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包括:滑轮结构一23,所述滑轮结构一23转动安装于连接座21上且其转轴水平设置,所述运输索13从所述滑轮结构一23上部穿过以由所述滑轮结构一23进行支撑;如图4所示,所述过渡支撑单元4包括:滑轮结构a43,所述滑轮结构a43转动安装于支座31上且其转轴水平设置,所述滑轮结构一23与滑轮结构a43的结构以及对应在连接座21或支座31上的安装位置均相匹配。
34.由此,所述运输索13先在移动支撑单元2传输穿过传输通道30的过程中随移动支撑单元2被同步向上抬升,而后在移动支撑单元2从传输通道30穿出离开后运输索13回落并架放至滑轮结构a43上。
35.作为优选,如图8所示,所述运输索13设置为水平回转传输结构,其包括水平的第
一传输段a131以及水平的第二传输段a132。
36.在本实施例中,待传输物吊装在第一传输段a131上进行传输。
37.对应的,所述滑轮结构一23包括:滑轮二231以及滑轮三232,所述第一传输段a131架放于所述滑轮二231上,所述第二传输段a132架放于所述滑轮三232上;如图6所示,所述滑轮结构a43包括:滑轮b431以及滑轮c432,所述第一传输段a131架放于所述滑轮b431上,所述第二传输段a132架放于所述滑轮c432上。
38.作为优选,如图10所示,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还包括:安装于连接座21上且与所述滑轮二231配合设置的导向过渡组件一24;如图4所示,所述过渡支撑单元4还包括:安装于支座31上且与所述滑轮b431配合设置的导向过渡组件a44,所述导向过渡组件一24与导向过渡组件a44的结构以及对应在连接座21或支座31上的安装位置均相匹配。
39.作为优选,所述导向过渡组件一24将由运输索13传输而来的传输物导向至从滑轮二231一侧传输绕过该滑轮二231,所述导向过渡组件a44将由运输索13传输而来的传输物导向至从滑轮b431一侧传输绕过该滑轮b431。
40.作为优选,如图11所示,所述导向过渡组件一24与导向过渡组件a44均包括:滑轮四51,所述滑轮四51对应转动安装于所述连接座21或支座31上且其转轴水平设置,所述滑轮四51对应匹配设置于所述滑轮二231或滑轮b431上方且两者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留有间隙;以及引导盘52,所述引导盘52对应水平设置于所述连接座21或支座31底部,其设置为圆盘结构且轴向竖直,所述引导盘52设置为大直径结构,其周向外沿对应延伸至滑轮二231或滑轮b431的侧面之外,传输物通过中间绳15吊设于运输索13上。
41.由此,如图12所示,所述中间绳15及其上的传输物对应传输至导向过渡组件一24或导向过渡组件a44处时,中间绳15与引导盘52相抵触并被对应导向至滑轮二231或滑轮b431侧部,以对应从滑轮四51与滑轮二231之间的间隙或滑轮四51与滑轮b431之间的间隙通过,从而使得传输物得以对应从移动支撑单元2或过渡支撑单元4处传输经过。
42.需要说明的是,中间绳15系在运输索13上,传输物系在中间绳15上,且中间绳15与传输物的连接点和中间绳15与运输索13的连接点之间留有一段距离,以使得中间绳15能够与引导盘52相抵触且不会受到传输物的干涉,避免卡死。
43.作为优选,如图6所示,所述导向过渡组件a44还包括:转座53,所述转座53转动安装于支座31上且其转轴水平设置,所述导向过渡组件a44的滑轮四51转动安装于所述转座53上,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传输穿过传输通道30的过程中,其引导盘52抵触于转座53上,由此转座53被迫向右转动以带动其上的滑轮四51从滑轮b431上方移开进行让位。
4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通过在支座31上转动安装转座53,并将导向过渡组件a44的滑轮四51安装于该转座53上,当移动支撑单元2传输经过传输通道30时,移动支撑单元2底部的引导盘52恰好与转座53相抵触,由于引导盘52为圆形大直径结构,其在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将该转座53向右顶开,转座53上的滑轮四51从对应的滑轮b431上方移开进行让位,从而使得运输索13的第一传输段a131能够顺利落至该滑轮b431上,当移动支撑单元2传输离开传输通道30后,转座53自动复位使得其上的滑轮四51恢复与下方滑轮b431的上下配合,结构设计巧妙,无需人力额外介入。
45.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活动吊设于所述支撑索11上,其可沿所述索道组1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
46.作为优选,如图3所示,所述传输索组12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于支撑索11上分布位置的调节索14;如图10-11所示,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包括:紧固部25,所述紧固部25安装于连接座21上并与所述调节索14紧固连接,拉动移动所述调节索14时带动移动支撑单元2在支撑索11上进行滑动;如图4所示,所述过渡支撑单元4包括:滑轮结构b45,所述滑轮结构b45转动安装于支座31上且其转轴水平设置,所述紧固部25与滑轮结构b45对应在连接座21或支座31上的安装位置相匹配。
47.由此,所述调节索14先在移动支撑单元2传输穿过传输通道30的过程中随移动支撑单元2被同步向上抬升,而后在移动支撑单元2从传输通道30穿出离开后调节索14回落并架放至滑轮结构b45上。
48.作为优选,所述紧固部25设置为夹绳器结构。
49.作为优选,如图11所示,所述调节索14设置为水平回转传输结构,其包括水平的第一传输段b141以及水平的第二传输段b142。
5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移动支撑单元2滑动吊挂于支撑索11上,并设置与移动支撑单元2固定连接的调节索14,给调节索14动力时,调节索14进行回转并可拉动移动支撑单元2同步移动,从而在支撑索11上滑动,能够根据使用需要对移动支撑单元2的位置进行调整。
51.对应的,如图11所示,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还包括:滑轮五26,所述滑轮五26转动安装于所述连接座21上且其转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一传输段b141由所述紧固部25进行夹紧固定,所述第二传输段b142架放于所述滑轮五26上;如图5-6所示,所述滑轮结构b45包括:滑轮e451以及滑轮f452,所述第一传输段b141架放于所述滑轮e451上,所述第二传输段b142架放于所述滑轮f452上。
52.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索11以及调节索14与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或过渡支撑单元4的上部配合连接,所述运输索13与所述移动支撑单元2或过渡支撑单元4的下部配合连接。
53.对应的,所述滑轮一22、紧固部25以及滑轮五26对应设置于所述连接座21的上部,其中,所述滑轮一22位于连接座21右侧,所述紧固部25以及滑轮五26位于连接座21左侧;所述滑轮二231以及滑轮三232对应设置于所述连接座21的下部,其中,所述滑轮二231位于连接座21右侧,所述滑轮三232位于连接座21左侧;所述对接座b22’位于所述连接座21中部。
54.对应的,所述滑轮结构b45位于支座31上部,所述滑轮a42以及对接座a32位于支座31中部,所述滑轮结构a43位于支座31下部。其中,所述滑轮e451以及滑轮f452位于支座31左侧且上下分布设置,所述滑轮a42位于支座31右侧,所述滑轮b431位于支座31右侧,所述滑轮c432位于支座31左侧。
55.当需要将包含索道组1和移动支撑单元2的索道结构进行延长时,可先将支撑索11拉至第三个高地上,再在原起点高地(过渡座机构3所在高地)上将传输索组12一端系在支撑索11上,从第三高地处拉动支撑索11即可将传输索组12转移至第三高地上,并在第三高地上安装好整个索道组1,而后使得调节索14进行回转,在其回转过程中拉动移动支撑单元2向原起点高地方向转移进而从传输通道30内穿过,在传输穿过的过程中,对接座a32与对接座b22’滑动抵触,以使移动支撑单元2及其上的索道组1均被抬高,索道组1对应位于过渡支撑单元4上的各滑轮上方,而后移动支撑单元2传输离开传输通道30后,索道组1下落并均对应架放至过渡支撑单元4上的各滑轮上,从而得到中段支撑,而移动支撑单元2也转移至索道组1的延长段上,实现重新分配。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运输绳索系统接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索道组的延长:在原起点高地上,将索道组解除固定并从过渡座机构的传输通道(30)中穿过,再将索道组从原起点高地拉至第三高地上,并固定于第三高地上;步骤(2),索道移动支撑的转移:控制索道组进行传输动作,以带动吊设于其上的移动支撑单元同步移动至从传输通道中传输穿过并转移至原起点高地与第三高地之间;步骤(3),索道固定支撑的增加:移动支撑单元从传输通道中传输穿过的过程中与传输通道内的过渡支撑单元相匹配对接,以使索道组架放至过渡支撑单元上进行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输绳索系统接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索道组高位架设于原起点高地和终点高地之间,其包括支撑索以及传输索组;所述步骤(1)包括:步骤(1-1),支撑索延长:将支撑索从原起点高地上拉至第三高地上并进行固定;步骤(1-2),传输索组延长:在原起点高地上将传输索组系于支撑索上,从第三高地上拉动支撑索以将传输索组拉至第三高地上,并进行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运输绳索系统接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撑单元活动吊设于所述支撑索上,所述传输索组架放于所述移动支撑单元上以由该移动支撑单元进行支撑,所述传输索组包括与所述移动支撑单元固定连接的调节索;在所述步骤(2)中,控制调节索进行传输动作,以由调节索拉动移动支撑单元在支撑索上进行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输绳索系统接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控制索道组进行传输动作的方式包括:在终点高地上配合释放索道组长度的同时在第三高地上配合拉动索道组,或将索道组设置为由驱动装置控制进行回转动作的回转绳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输绳索系统接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步骤(3-1),对接抬升:所述移动支撑单元传输进入传输通道内时,其上的对接座b与传输通道内的对接座a滑动抵触对接,所述对接座a将对接座b向上抬升,以使整个移动支撑单元及其上的索道组向上抬升。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运输绳索系统接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1)中,所述对接座b与对接座a开始对接时,对接座b前端的倒角b与对接座a后端的倒角a滑动抵触,以使对接座b过渡滑至对接座a的上部,完成向上抬升。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运输绳索系统接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还包括:步骤(3-2),解除对接回落:所述移动支撑单元传输离开传输通道后,所述对接座b与传输通道内的对接座a解除抵触,以使整个移动支撑单元及其上的索道组回落复位,且索道组对应架放至所述过渡支撑单元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运输绳索系统接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2)中,所述对接座b与对接座a解除对接时,对接座b后端的倒角b与对接座a前端的倒角a滑动抵触,以使对接座b从对接座a的上部过渡滑下,完成回落复位。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运输绳索系统接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索组包括用于吊装物品进行运输的运输索,所述步骤(3)还包括:步骤(3-0),顶触让位:所述移动支撑单元传输进入传输通道内时,其上的引导盘抵触
于过渡座机构的转座上,由此转座被迫向外转动以带动其上的滑轮四从滑轮b上方移开进行让位。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运输绳索系统接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还包括:步骤(3-4),解除顶触复位:步骤(3-2)于步骤(3-0)后完成,所述运输索得以架放至滑轮b上,而后移动支撑单元上的引导盘与转座解除顶触,所述转座回转复位以使其上的滑轮四复位至滑轮b上方,以对运输索进行限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运输绳索系统接长方法,当需要将索道组从起点高地处向别处进行延长时,将索道组及其上的移动支撑单元从起点高地处的过渡座机构中穿过,且移动支撑单元可与过渡座机构相对接配合,从而实现将索道组架放至过渡座机构内的过渡支撑单元上,从而实现对索道组的延长、对移动支撑单元的重新分配转移以及索道组加长后在中间高地上对索道组增加地面固定支撑,从而保障更长行程索道组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传输工作的顺利,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等技术问题。中存在的上述等技术问题。中存在的上述等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程培勇 叶森林 藏晓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强村富民竹产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02

技术公布日:

2023/1/3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75696-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24 22:07:10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