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

更新时间:2025-03-29 20:01:55 0条评论

一种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



1.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 有机肥的工艺。


背景技术:



2.肥料的施用是现代农业不可缺少的,但是大量施用化肥对生态环境带来了 破环,而有机肥的问世,不仅可以增加粮食的收成,而且可以保护环境,降低 土壤的污染。因此,有机肥将是未来肥料的发展趋势。
3.有机肥大部分来自于动植物,经过特定微生物的发酵腐熟处理,形成的含 碳有机物质。有机肥发酵能够避免二次发酵,如果在田间进行二次发酵,会产 生大量的热,出现所谓的“烧根烧苗”现象;能够消灭有害菌,分解有毒物质, 传统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有害菌,如大肠杆菌,发酵可以使其有效的消灭;肥 效高,使用方便,发酵后有机肥质地疏松,易于在田间施肥,吸水性和透气性 较好,能够使植物更好的吸收营养物质。
4.白酒酒糟是用谷物、玉米、高粱等粮食作为原料经过发酵生产白酒以后遗 留下来的废弃物,它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包括大量的蛋白质、维生 素、氨基酸、纤维素、矿物元素和没有充分利用的淀粉)。白酒酒糟不仅酸度 大,而且含水量70%左右,容易变质腐败发霉,同时不利于储存,如果随意丢 弃或者烧掉,将会对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5.豆粕是大豆油加工剩下的副产物,含有丰富蛋白质和氨基酸及少量碳水化 合物和脂肪,营养成分较完整、均衡。如果这些副产品未得到充分使用,作为 废料直接丢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对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污染。
6.目前,尚无将发酵酒糟和豆粕作为原料生产有机复混肥的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7.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 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 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 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8.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9.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团粒法制备发 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
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团粒法制备发酵 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包括,
11.将酒糟干燥、粉碎过筛,制得处理后的酒糟;
12.将豆粕、钙粉干燥,破碎过筛,制得处理后的豆粕、钙粉;
13.将处理后的酒糟和豆粕,加入到圆盘造粒机里,酒糟和豆粕充分混合均匀;
14.将木质素磺酸钠、钙粉、pam、硅酸钠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圆盘造粒机里, 充分混合
均匀;
15.用喷雾器向圆盘右上方喷洒热水,每次间隔3~5s,待有符合要求的颗粒全 部出现时,造粒结束;
16.将圆盘里的造粒颗粒,全部平摊于托盘中,干燥,温度控制在110℃,时 间4h~8h,即得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
17.其中,酒糟、豆粕、木质素磺酸钠、钙粉、pam、硅酸钠的质量比为450: 500:20.62:40:1.41:0.47。
18.作为本发明所述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的一种优选 方案,其中:所述将酒糟放入干燥、粉碎过筛,其中,干燥温度为70℃,干燥 时间为1~2h,粉碎过筛为过40目筛。
19.作为本发明所述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的一种优选 方案,其中:所述将豆粕、钙粉干燥,破碎过筛,其中,干燥温度为110℃, 粉碎过筛为过40目筛。
20.作为本发明所述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的一种优选 方案,其中:所述圆盘造粒机中圆盘倾角设定为45℃,旋转速度设定在30r/min。
21.作为本发明所述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的一种优选 方案,其中:所述酒糟还包括发酵后的酒糟,其中,发酵工艺包括,
22.将处理后的酒糟和有机肥发酵剂,充分混合,发酵2~3天,制得发酵后的 酒糟。
23.作为本发明所述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的一种优选 方案,其中:所述处理后的酒糟与有机肥发酵剂的质量比为5kg:20g。
24.作为本发明所述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的一种优选 方案,其中:所述发酵时间为3天。
25.作为本发明所述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的一种优选 方案,其中:所述豆粕还包括发酵后的豆粕,其中,发酵工艺包括,
26.将处理后的豆粕和有机肥发酵剂,充分混合,发酵2~3天,制得发酵后的 豆粕。
27.作为本发明所述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的一种优选 方案,其中:所述处理后的豆粕和有机肥发酵剂的质量比为1kg:4g。
28.作为本发明所述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的一种优选 方案,其中:所述发酵时间为2天。
29.本发明有益效果:
30.(1)本发明选择白酒酒糟和大豆粕作为生产有机复混肥的主要原料,选 择钙粉、木质素磺酸钠、硅酸钠、聚丙烯酰胺作为粘结剂配方,使用团粒法中 的圆盘造粒法进行有机复混肥的制备,尽可能地模拟工厂生产的环境,以达到 符合工厂生产的要求;为了得到最佳配比条件下的造粒效果,对颗粒的合格率、 成粒率、造粒时间、pv值等指标进行了比较,优化了造粒的配方,最终得到 一种适合于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最佳工艺。
31.(2)本发明在现有粘结剂配方条件下,改变酒糟与豆粕不同的配比,在 相同造粒时间的条件下进行有机复混肥的造粒,当酒糟与豆粕的比例接近1:1 时成粒率、合格率较好,pv值、ph值也较好,且每组实验的有机质含量均超 过了80%,综上所述,优选酒糟450g、豆粕500g;在确定酒糟与豆粕最佳配比 的条件下,改变粘结剂的用量及比例,在相同造粒时间的条件下进行有机复混 肥的造粒,实验表明,当粘结剂的含量为62.5g时造粒效果最
好,即钙粉20.62g、 木质素磺酸钠40g、硅酸钠1.41g、聚丙烯酰胺(pam)0.47g。
32.(3)本发明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造粒稳定性良好;通过对酒糟、豆粕进 行发酵实验探究,对比了酒糟、豆粕发酵液中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确定了酒糟 最佳发酵天数为3天,豆粕最佳发酵天数为2天,再使用不同发酵天数的豆粕 进行造粒,造粒的成粒率、合格率、造粒时间基本相同;优选酒糟/豆粕复混 有机肥的最佳配方:酒糟(发酵3天)400g、豆粕(发酵2天)500g、粘结剂 62.5g(钙粉20.62g、木质素磺酸钠40g、硅酸钠1.41g、pam0.47g),符合国家 有机肥标准。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 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3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酒糟与豆粕配比对成粒率、合格率、pv值影响图, 其中,1:豆酒1号,2:豆酒2号,3:豆酒3号,4:豆酒4号,5:豆酒5号,6: 豆酒6号,7:豆酒7号,8:豆酒8号,9:豆酒9号,10:豆酒10号,11:豆酒11 号。
3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酒糟与豆粕配比对有机质含量影响图,其中,1:豆 酒1号,2:豆酒2号,3:豆酒3号,4:豆酒4号,5:豆酒5号,6:豆酒6号,7: 豆酒7号,8:豆酒8号,9:豆酒9号,10:豆酒10号,11:豆酒11号。
3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粘结剂用量对成粒率、合格率、pv值的影响图, 其中,1:粘结剂1号,2:粘结剂2号,3:粘结剂3号,4:粘结剂4号,5:粘 结剂5号,6:粘结剂6号,7:粘结剂7号。
3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钙粉与木质素磺酸钠配比对成粒率、合格率、pv 值的影响图,其中,1:钙木1号,2:钙木2号,3:钙木3号,4:钙木4号,5: 钙木5号,6:钙木6号,7:钙木7号。
38.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硅酸钠与聚丙烯酰胺配比对成粒率、合格率、pv 值的影响图,其中,1:硅聚1号,2:硅聚2号,3:硅聚3号,4:硅聚4号,5: 硅聚5号。
39.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造粒稳定性对成粒率、合格率、 pv值的影响图,其中,1:新料造粒,2:返料1次,3:返料2次,4:返料3 次,5:返料4次,6:返料5次。
40.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白酒酒糟发酵时间对还原糖含量、ph的影响图, 其中,1:发酵1天,2:发酵2天,3:发酵3天,4:发酵4天,5:发酵5天, 6:发酵6天,7:发酵7天。
41.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豆粕发酵时间对还原糖含量、ph的影响图,其中, 1:发酵1天,2:发酵2天,3:发酵3天,4:发酵4天,5:发酵5天,6:发酵6 天,7:发酵7天。
42.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豆粕发酵不同天数对造粒的成粒率、合格率、pv 值的影响图,其中,1:未发酵;2:发酵2天;3:发酵3天;4:发酵4天;5:发酵5 天。
43.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豆粕发酵不同天数对有机质含量、总养分含量的 影响图,其中,1:未发酵;2:发酵2天;3:发酵3天;4:发酵4天;5:发酵5天。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 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4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 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 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 的限制。
46.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 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 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 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47.本发明中实验药品:
48.所需药品如表1所示。
49.表1实验所需的药品
[0050][0051]
实验所需药品如表2所示。
[0052]
表2实验仪器
[0053][0054]
[0055]
本发明颗粒抗压强度测试:
[0056]
(1)颗粒抗压强度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0057]
打开颗粒抗压强度测试仪,逆时针旋转手轮,使加力杆向上移动至出现较 大缝隙,将造粒颗粒放置于测试台中心位置,按下清零键,屏幕显示0.00n, 接着按下峰值保持键,顺时针旋转手轮,当加力杆接近造粒颗粒时,缓慢旋转 手轮,直到颗粒破碎停止旋转手轮,此时屏幕显示的数值即为最大强度值。
[0058]
(2)颗粒的选取:
[0059]
随机选取30粒造粒颗粒为10目的颗粒进行颗粒抗压强度测试,记录每粒 颗粒的最大强度值,去掉最大值与最小值,计算剩下值的平均值,即为该组配 方下的颗粒强度。
[0060]
本发明有机质的测定:取少量样品放入烘箱干燥,在110℃条件下干燥 30min,取出倒入研钵中研磨,过40目筛子备用。在分析天平上称量洗净干燥 后的坩埚,记录坩埚质量为m1,再在坩埚中加入0.5g左右的40目样品,记录坩 埚和样品的总质量m2。放入马弗炉中在600℃条件下灼烧3小时,待马弗炉中 温度降至1()()℃以下时,取出坩埚,放置冷却至室温,在分析天平上称量坩埚 和灼烧后样品的总质量m3。
[0061]
有机质%=(m2-m3)/(m2-m1)
×
100%
[0062]
本发明ph值的测定:
[0063]
取少量样品放入烘箱干燥,在110℃条件下干燥30min,取出倒入研钵中研 磨,过40目筛子备用。用电子天平称取10g40目样品,放入100ml烧杯中,加 入50ml去离子水,搅拌均匀,静置30min,用过滤装置过滤,使用ph酸度计 测量滤液的ph值。
[0064]
本发明总养分含量的测定:
[0065]
总钾(k)含量的测定:称取2.0g(精确至0.0001g)待测样品于250ml锥 形瓶中,加入150ml蒸馏水,用小火加热至沸腾,加热30min后,冷却至室温。 将锥形瓶中溶液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过滤。移取滤液25.00ml于500ml 烧杯中,加入20mledta(37.5%)溶液、100ml蒸馏水,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 加入naoh(400%)溶液至溶液变为红,并过量1ml,加热沸腾15min,取下 用流水冷却。加入一定量四苯硼钾至完全生成沉淀,沉淀静置10min。用恒重 的干净玻璃坩埚式滤器将溶液进行抽滤,抽滤完成后,将玻璃坩埚式滤器和沉 淀放入120℃烘箱中干燥1.5小时,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0066][0067]
式中:
[0068]
m1——干净坩埚的质量,g;
[0069]
m2——坩埚和沉淀的总质量,g;
[0070]
m——样品质量,g。
[0071]
本发明总氮(n)含量的测定:
[0072]
称取0.5g(精确至0.0001g)待测样品于1000ml圆底烧瓶中,待测样品 需要做硝化处理(加入一定量cuso4溶液,20mlh2so4,小火加热至无白烟生 成),冷却至室温。加入80~120mlnaoh,250~300ml蒸馏水,蒸馏,待冷 却至室温,滴定。
[0073][0074]
式中:
[0075]
c——naoh标准溶液浓度,mol/l;
[0076]
v2——空白消耗naoh的体积,ml;
[0077]
v1——测定样品消耗naoh的体积,ml;
[0078]
m——样品质量,g。
[0079]
本发明总磷(p)含量的测定:
[0080]
称取2.0g(精确至0.0001g)待测样品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50mledta, 在60℃的条件下恒温水浴振荡1小时,取出冷却至室温,将锥形瓶中溶液转移 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过滤。移取滤液25.00ml于500ml烧杯中,加入 10.00ml(1+1)hno3、10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时,加入35ml磷钼酸喹 啉继续沸腾,保温1min,取下冷却至室温。用恒重的干净玻璃坩埚式滤器将溶 液进行抽滤,抽滤完成后,将玻璃坩埚式滤器和沉淀放入180℃烘箱中干燥 45min,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0081][0082]
式中:
[0083]
m1——干净坩埚的质量,g;
[0084]
m2——坩埚和沉淀的总质量,g;
[0085]
m——样品质量。
[0086]
本发明还原糖的测定:
[0087]
取发酵桶中适量样品,在托盘中平摊均匀,放入烘箱中干燥,温度控制在 110℃,使用万能粉碎机破碎,过40目筛后,装袋保存,备用。称取5g样品 于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先在水浴锅中水浴30min, 温度设定为50℃;再用离心机离心20min;最后进行过滤,调节ph值至7-8。 移取20.00ml滤液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
[0088]
取2支比管,编号1、2。用移液管移取定容后的滤液1.0ml于1号比 管中,再在2支比管中加入移液管移取的2.5ml显剂,2号比管作为空 白对照。2支比管沸水浴8min,取出用流水冷却,加入去离子水定容至25ml, 振荡摇匀,静置20min。在540nm条件下测定发酵液的吸光度值,根据还原糖 标准曲线回归方程,计算发酵液的还原糖含量。
[0089]
y=0.6364x-0.0341(r2=0.9999)
[0090]
式中:
[0091]
y——吸光度;
[0092]
x——葡萄糖溶液浓度,mg/ml。
[0093]
实施例1
[0094]
(1)原料预处理
[0095]
将新鲜酒糟全部平摊于木板上,放置1d,将发酵酒糟放置于托盘中,平摊 均匀,放入干燥箱中干燥,温度控制在70℃,使用万能粉碎机破碎,过40目 筛后,装袋保存,备用;
[0096]
将豆粕、钙粉分别放置于托盘中,平摊均匀,放入干燥箱中干燥,温度控 制在110℃,使用万能粉碎机破碎,过40目筛后,备用。
[0097]
(2)将圆盘倾角设定为45℃,旋转速度设定在30r/min;
[0098]
按照造粒规划中的配方用量,称取酒糟和豆粕,加入到圆盘造粒机里,启 动机器,让酒糟和豆粕混合5min,充分混合均匀;
[0099]
称取木质素磺酸钠、钙粉、pam、硅酸钠搅拌混合,充分混合均匀后加入 到圆盘造粒机里,转动5min,充分混合均匀;同时,电热水壶烧水;
[0100]
水烧开后,用量筒取150ml热水,加入到喷壶中,喷水量应控制在 1100-1300ml;
[0101]
开始计时,喷出水雾,每次喷雾间隔控制在3s,待有符合要求的颗粒全部 出现时,造粒结束。
[0102]
(3)将圆盘里的造粒颗粒,全部平摊于托盘中,放入干燥箱中干燥,温 度控制在110℃,时间4h~8h。
[0103]
(4)干燥完成后,取出托盘,放置造粒颗粒冷却。
[0104]
(5)先用6目的筛网,将造粒颗粒进行筛选,未通过6目的造粒颗粒为 不合格颗粒,记为m2;然后依次将剩下的造粒颗粒过10目、12目、14目筛选, 通过14目的造粒颗粒为返粒颗粒,记为m3。通过6目、10目、12目、未通过 14目的造粒颗粒为合格颗粒,记为m1。计算造粒颗粒的成粒率和合格率:
[0105]
成粒率=(m1+m2)/(m1+m2+m3)
×
100%
[0106]
合格率=m1/(m1+m2+m3)
×
100%。
[0107]
进一步地,本组实验:酒糟与豆粕总含量为950g,粘结剂含量为50g(钙 粉28.5g、木质素磺酸钠20g、硅酸钠1g、pam0.5g),探究酒糟与豆粕比例对 样品影响。
[0108]
条件见表3、结果见表4。
[0109]
表3酒糟与豆粕配比探究(样品质量)
[0110][0111][0112]
注:m1:合格粒;m2:不合格粒;m3:返粒
[0113]
表4酒糟与豆粕配比探究(样品指标)
[0114][0115]
根据图1、图2,11组酒糟与豆粕实验中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有机肥国家标 准,在相同造粒时间的情况下,随着豆粕含量的增加,pv值有显著的上升趋 势。豆粕中含有大豆蛋白,大豆蛋白的粘性源于未折叠蛋白分子间作用力、静 电和共价二硫键,这些会提高颗粒料的硬度。
[0116]
从图1可以看出,成粒率在80%以上的有豆酒5号(85.04%)、豆酒6号 (85.37%)、豆酒7号(90.16%)、豆酒11号(84.58%),且豆酒6号合格率 (74.53%)是该组实验最高的,有机质含量超过了90%,符合有机肥国家标准, pv值和ph值也较好。酒糟与豆粕最佳配比为450:500。
[0117]
实施例2
[0118]
(1)粘结剂最佳用量探究:
[0119]
本组实验采用酒糟450g、豆粕500g的最佳配比,探究粘结剂(钙粉:木 质素磺酸钠:硅酸钠质量比例为60:40:1:0.5)不同含量对有机肥造粒的合 格率、成粒率等指标的影响。
[0120]
表5粘结剂用量探究(样品质量)
[0121][0122]
注:m1:合格粒;m2:不合格粒;m3:返粒
[0123]
表6粘结剂用量探究(样品指标)
[0124][0125]
根据图3,在相同造粒时间的情况下,随着粘结剂含量的减少,成粒率、 pv值有下降趋势,与不加粘结剂的粘结剂7号形成鲜明的对比。粘结剂是使 原料形成合格颗粒肥料的关键因素,它能使相同或不同物料连接或贴合的物 质,能使肥料快速成粒及提高成粒率。同时,它的配比会对造粒效果产生较大 的影响。从图3可以看出,成粒率在80%以上的有粘结剂1号(91.99%)、粘 结剂3号(81.62%)、粘结剂6号(80.66%)。其中粘结剂1号成粒率最高; 粘结剂3号成粒率第二高,且合格率(73.48%)是该组实验最高的,pv值也 较好。考虑到粘结剂成本等因素,最终确定粘结剂最佳用量为62.5g。
[0126]
(2)钙粉与木质素磺酸钠最优配比探究:
[0127]
本组实验采用酒糟450g、豆粕500g、粘结剂用量62.5g的最佳配比。
[0128]
硅酸钠1.26g、pam0.62g。探究粘钙粉与木质素磺酸钠对有机肥造粒的合 格率、成粒率等指标的影响。
[0129]
表7钙粉与木质素磺酸钠配比探究(样品质量)
[0130][0131][0132]
注:m1:合格粒;m2:不合格粒;m3:返粒
[0133]
表8钙粉与木质素磺酸钠配比探究(样品指标)
[0134][0135]
根据图4,在相同造粒时间的情况下,随着钙粉含量的减少,pv值有下降 趋势。木
质素分子中含有多种活性基团,具有离子交换跟螯合性能,本身具有 粘性;钙粉具有调节粘度的作用,从而影响其颗粒硬度。木质素磺酸钠与钙粉 搭配使用,可以提高成粒率和合格率。从图4可以看出,成粒率在80%以上的 有钙木1号(80.98%)、钙木5号(81.01%)、钙木6(81.74%)号、钙木7 号(80.71%)。其中钙木5号合格率(70.41%)是该组实验最高的,pv值也 较好。钙粉与木质素磺酸钠最佳配比为20.62:40。
[0136]
(3)硅酸钠与pam最好配比探究
[0137]
本组实验采用酒糟450g、豆粕500g、粘结剂用量62.5g的最佳配比。钙粉 20.62g、木质素磺酸钠40g。探究硅酸钠与pam对有机肥造粒的合格率、成粒 率等指标的影响。
[0138]
表9硅酸钠与聚丙烯酰胺配比探究(样品质量)
[0139][0140]
注:m1:合格粒;m2:不合格粒;m3:返粒
[0141]
表10硅酸钠与聚丙烯酰胺配比探究(样品指标)
[0142][0143]
根据图5,在相同造粒时间的情况下,随着硅酸钠含量的减少,成粒率、pv值有下降趋势,且5组造粒的合格率相差不大。硅酸钠中含有硅凝胶成分, 在造粒过程中喷入一定量的热水,硅凝胶会溶解,将物料粘结在一起;聚丙烯 酰胺(pam)是一种高分子线性聚合物,具有絮凝和粘结作用。
[0144]
从图5可以看出,硅酸钠影响成粒率,硅聚2号成粒率(91.17%)、合格 率(71.18%)是该组实验最高的,pv值也较好。硅酸钠与聚丙烯酰胺最佳配 比为1.41:0.47。
[0145]
实施例3
[0146]
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造粒稳定性探究测试:
[0147]
最佳配比酒糟:豆粕:钙粉:木质素磺酸钠:硅酸钠:pam为450g:500g: 20.62g:40g:1.41g:0.47g。
[0148]
有机肥料在实际生产中需要考虑返料的生成,将这部分返料粉碎重新加入 到新料中重新造粒。
[0149]
返料造粒:用300g返料和700g新料进行圆盘造粒。新料中各组分按照配 方比例称取,返料需要用万能粉碎机破碎,过40目筛。计算返料颗粒的成粒 率和合格率。
[0150]
实验室模拟现实肥料工厂中造粒,每次返料造粒取上一次实验的返料300g 和新料700g(进行造粒,重复5次),经过三次返料造粒以后余料基本上基本 忽略。探究最佳配方
下有机肥造粒的稳定性。
[0151]
表11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造粒稳定性探究(样品质量)
[0152][0153]
注:m1:合格粒;m2:不合格粒;m3:返粒
[0154]
表12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造粒稳定性探究(样品指标)
[0155][0156]
根据表12、图6,在最佳配比条件下,随着返料造粒次数的增加,返料造 粒的成粒率、合格率、pv值、造粒时间基本相同,且较新料造粒,成粒率、 合格率升高,造粒时间减少。因此,在最佳配比条件下,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 造粒稳定性良好,在实际生产中的可实施较强。
[0157]
实施例4
[0158]
发酵酒糟与发酵豆粕对有机肥影响探究:
[0159]
准备2个发酵桶,编号1、2;
[0160]
在1号桶中加入5kg第二天的酒糟和20g有机肥发酵剂,充分混合;
[0161]
在2号桶中加入1kg豆粕和4g有机肥发酵剂,充分混合;
[0162]
在2个发酵桶中分别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并定期监控温度,当温度超过 60℃时,进行翻堆;同时,需要每天取样测量还原糖的含量。
[0163]
(1)白酒酒糟发酵时间探究
[0164]
本组实验选取第二天酒糟和有机肥发酵剂(粉末状),按照酒糟:发酵剂 为5kg:20g的比例进行自然发酵。
[0165]
运用dns法检测酒糟发酵液中还原糖含量,每天固定时间取样,持续检 测一周。
[0166]
表13白酒酒糟发酵时间探究
[0167][0168]
根据图7,随着发酵天数的增加,酒糟发酵液中还原糖含量先减少,后增 加,第3天达到峰值,之后呈现下降趋势。酒糟发酵液中ph值呈现上升趋势, 第5天之后趋于缓慢增加,达到稳定。酒糟最佳发酵天数为3天,且ph值为 6.06,符合国家标准5.5~8.5。
[0169]
(2)豆粕发酵时间探究
[0170]
表14豆粕发酵时间探究
[0171][0172][0173]
根据图8,随着发酵天数的增加,豆粕发酵液中还原糖含量先增加,第2 天达到峰值,之后呈现下降趋势。豆粕发酵液中ph值呈现下降趋势,第3天 之后开始缓慢增加。豆粕最佳发酵天数为2天,且ph值为6.21,符合国家标 准5.5~8.5。
[0174]
实施例5
[0175]
发酵白酒酒糟有机肥造粒探究:
[0176]
本组实验采用最佳发酵3天的酒糟,发酵天数为0天、2天(最佳发酵天 数)、3天、4天、5天的豆粕进行造粒试验。
[0177]
在酒糟450g、豆粕500g、粘结剂用量62.5g(钙粉20.62g、木质素磺酸钠 40g、硅酸钠1.41g、pam0.47g)的最佳配比条件下。
[0178]
探究发酵白酒酒糟有机肥造粒的合格率、成粒率等指标的影响。
[0179]
表15豆粕发酵不同天数对造粒影响(样品质量)
[0180]
[0181]
注:m1:合格粒;m2:不合格粒;m3:返粒
[0182]
表16豆粕发酵不同天数对造粒影响(样品指标)
[0183][0184]
根据图9,不同发酵天数的豆粕进行造粒时,造粒的成粒率、合格率、造 粒时间基本相同。但随着豆粕发酵天数的增加,pv值呈现上升趋势,ph值含 量先上升,第3天达到峰值,之后呈现下降趋势,且ph值符合国家标准5.5~8.5。 根据图10,随着豆粕发酵天数的增加,有机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总养分含量 呈现下降趋势。综合成粒率、合格率、造粒时间、有机质含量、总养分含量 等因素,发酵2天的豆粕最优,且总养分含量符合国家有机肥标准(》4%)。
[0185]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 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 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酒糟干燥、粉碎过筛,制得处理后的酒糟;将豆粕、钙粉干燥,破碎过筛,制得处理后的豆粕、钙粉;将处理后的酒糟和豆粕,加入到圆盘造粒机里,酒糟和豆粕充分混合均匀;将木质素磺酸钠、钙粉、pam、硅酸钠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圆盘造粒机里,充分混合均匀;用喷雾器向圆盘右上方喷洒热水,每次间隔3~5s,待有符合要求的颗粒全部出现时,造粒结束;将圆盘里的造粒颗粒,全部平摊于托盘中,干燥,温度控制在110℃,时间4h~8h,即得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其中,酒糟、豆粕、木质素磺酸钠、钙粉、pam、硅酸钠的质量比为450:500:20.62:40:1.41:0.47。2.如权利要求1所述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酒糟放入干燥、粉碎过筛,其中,干燥温度为70℃,干燥时间为1~2h,粉碎过筛为过40目筛。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豆粕、钙粉干燥,破碎过筛,其中,干燥温度为110℃,粉碎过筛为过40目筛。4.如权利要求3所述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造粒机中圆盘倾角设定为45℃,旋转速度设定在30r/min。5.如权利要求4所述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酒糟还包括发酵后的酒糟,其中,发酵工艺包括,将处理后的酒糟和有机肥发酵剂,充分混合,发酵2~3天,制得发酵后的酒糟。6.如权利要求5所述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后的酒糟与有机肥发酵剂的质量比为5kg:20g。7.如权利要求5所述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时间为3天。8.如权利要求4所述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豆粕还包括发酵后的豆粕,其中,发酵工艺包括,将处理后的豆粕和有机肥发酵剂,充分混合,发酵2~3天,制得发酵后的豆粕。9.如权利要求8所述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后的豆粕和有机肥发酵剂的质量比为1kg:4g。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时间为2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团粒法制备发酵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工艺,将酒糟干燥、粉碎过筛,制得处理后的酒糟;将豆粕、钙粉干燥,破碎过筛,制得处理后的豆粕、钙粉;将处理后的酒糟和豆粕,加入到圆盘造粒机里,酒糟和豆粕充分混合均匀;将木质素磺酸钠、钙粉、PAM、硅酸钠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圆盘造粒机里,充分混合均匀;用喷雾器向圆盘右上方喷洒热水,每次间隔3~5s,待有符合要求的颗粒全部出现时,造粒结束;将圆盘里的造粒颗粒,全部平摊于托盘中,干燥。本发明对颗粒的合格率、成粒率、造粒时间、PV值等指标进行了比较,优化了造粒的配方,得到一种适合于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最佳工艺。合于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最佳工艺。合于酒糟/豆粕复混有机肥的最佳工艺。


技术研发人员:

谢云涛 何雨璇 李定红 王智君 徐鹏举 梁陈利 陈永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四川轻化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07.29

技术公布日:

2023/1/17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75095-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24 15:46:52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