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幼苗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幼苗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2.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生产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人民需求增加,中国粮食生产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水稻在培育阶段需要幼苗培养装置;
3.现有的幼苗培养装置多为一个整体,幼苗长成后的根须容易盘结和缠绕,不利于后续的移植,而且需要人工手动灌溉,这样不仅增加了人工的劳动强度导致灌溉效率低,灌溉起来容易出现比例差距,导致灌溉不均匀,影响幼苗的生长,同时现有的装置大多不具备拆卸的功能,使工作人员在需要对幼苗进行移植时操作不方便,易触碰到其他幼苗,从而易导致幼苗折损,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幼苗培养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幼苗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内腔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u形板,相邻的所述u形板内腔共同贯穿设有放置板,若干个所述放置板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均与相邻的u形板内腔底部为相互贴合设置,若干个所述u形板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若干个所述限位孔内腔均贯穿设有限位杆,若干个所述限位杆顶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相邻的所述限位杆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夹持板,若干个所述夹持板底部均与相邻的放置板顶部为相互贴合设置,若干个所述夹持板顶部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若干个所述第一轴承内腔均插接有螺纹杆,若干个所述u形板顶部靠近中心处均开设有螺纹孔,若干个所述螺纹杆顶端均贯穿相邻的螺纹孔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转板,且若干个所述螺纹杆外侧边缘均与相邻的螺纹孔内腔为相互啮合设置,若干个所述放置板顶部均有若干个培养盒,若干个所述培养盒底部均与相邻的放置板顶部为相互贴合设置。
7.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培养盒左右两侧均有固定板,若干个所述固定板底部均与放置板顶部为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固定板相靠近的一侧靠近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管,若干个所述固定管内腔远离相邻的培养盒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动弹簧,若干个所述连动弹簧靠近相邻的培养盒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动块,若干个所述连动块靠近相邻的培养盒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动杆,相邻的所述连动杆靠近相邻的培养盒的一端均贯穿相邻的固定管内腔,并共同固定连接有连动板,相邻的所述连动板相靠近的一侧均与培养盒之间为相互贴合设置。
8.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箱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培养箱顶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营养液箱,所述培养箱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箱与营养液箱相远离的一侧均与相邻的水泵之间共同插接有连接管,两个所述水泵相远离的一
侧均插接有l形管,两个所述l形管相靠近的一侧共同插接有若干个分液管,若干个所述分液管外侧边缘均贯穿培养箱左右两侧,且若干个所述分液管底部均插接有若干个喷液头。
9.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箱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缓冲管,若干个所述缓冲管以培养箱底部中心为中心轴呈矩形阵列状排列。
10.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缓冲管内腔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若干个所述缓冲弹簧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块,若干个所述缓冲块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杆,若干个所述缓冲杆底端均贯穿相邻的缓冲管内腔,并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11.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箱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相远离的一端均的连接有圆管,两个所述圆管内腔均贯穿设有活动杆,两个所述活动杆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活动杆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顶部均与相邻的圆管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两个所述连接弹簧均套设在活动杆外侧边缘,两个所述活动杆外侧边缘靠近顶端处均固定套设有活动块。
12.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圆管相远离的一侧靠近顶端处均开设有定位孔,两个所述定位孔内腔均贯穿设有定位杆,两个所述定位杆顶部相靠近的一端均与相邻的活动块底部为相互贴合设置,两个所述定位杆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相靠近的一侧靠近顶部和底部均与相邻的圆管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定位弹簧。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通过各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便于将该装置进行移动,增加了装置的灵活性,移动至需要的位置后,可便于将该装置进行固定,防止在使用时发生滑动,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并可将幼苗分开培养,解决了现有的幼苗培养装置多为一个整体,幼苗长成后的根须容易盘结和缠绕,不利于后续的移植的问题,且使得该的装置便于拆卸,便于工作人员对幼苗进行移植,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使得该装置无需要人工手动灌溉,省时省力,灌溉比例均匀,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15.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图;
17.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18.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19.图4为图1中c处放大图;
20.图5为图1中d处放大图。
21.图中:1、培养箱;2、水箱;3、营养液箱;4、水泵;5、放置板;6、圆管;7、活动杆;8、连接块;9、支撑板;10、连接弹簧;11、u形板;12、夹持板;13、螺纹杆;14、转板;15、培养盒;16、固定板;17、固定管;18、连动弹簧;19、连动块;20、连动杆;21、连动板;22、定位杆;23、定位块;24、定位弹簧;25、活动块;26、缓冲管;27、缓冲弹簧;28、缓冲块;29、缓冲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6.实施例1:
27.一种幼苗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1,培养箱1内腔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u形板11,相邻的u形板11内腔共同贯穿设有放置板5,若干个放置板5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均与相邻的u形板11内腔底部为相互贴合设置,若干个u形板11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若干个限位孔内腔均贯穿设有限位杆,若干个限位杆顶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相邻的限位杆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夹持板12,若干个夹持板12底部均与相邻的放置板5顶部为相互贴合设置,若干个夹持板12顶部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若干个第一轴承内腔均插接有螺纹杆13,若干个u形板11顶部靠近中心处均开设有螺纹孔,若干个螺纹杆13顶端均贯穿相邻的螺纹孔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转板14,且若干个螺纹杆13外侧边缘均与相邻的螺纹孔内腔为相互啮合设置,若干个放置板5顶部均有若干个培养盒15,若干个培养盒15底部均与相邻的放置板5顶部为相互贴合设置;
28.若干个培养盒15左右两侧均有固定板16,若干个固定板16底部均与放置板5顶部为固定连接,相邻的固定板16相靠近的一侧靠近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管17,若干个固定管17内腔远离相邻的培养盒1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动弹簧18,若干个连动弹簧18靠近相邻的培养盒1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动块19,若干个连动块19靠近相邻的培养盒1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动杆20,相邻的连动杆20靠近相邻的培养盒15的一端均贯穿相邻的固定管17内腔,并共同固定连接有连动板21,相邻的连动板21相靠近的一侧均与培养盒15之间为相互贴合设置,培养箱1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水箱2,培养箱1顶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营养液箱3,培养箱1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水泵4,水箱2与营养液箱3相远离的一侧均与相邻的水泵4之间共同插接有连接管,两个水泵4相远离的一侧均插接有l形管,两个l形管相靠近的一侧共同插接有若干个分液管,若干个分液管外侧边缘均贯穿培养箱1左右两侧,且若干个分液管底部均插接有若干个喷液头;
29.通过若干个培养盒15,可将幼苗分开培养,解决了现有的幼苗培养装置多为一个整体,幼苗长成后的根须容易盘结和缠绕,不利于后续的移植的问题,通过相邻的连动板21对培养盒15的夹持作用,可防止移动时,培养盒15发生滑动倾倒,影响培养效果,通过转动
两个转板14,通过两个转板14带动相邻的螺纹杆13向上移动,通过两个螺纹杆13带动相邻的夹持板12移动,使得两个夹持板12对放置板5不具有夹持作用,此时可便于将放置板5进行拆卸取出,并通过向两侧拉动两个连动板21,使得两个连动板21对培养盒15不具有夹持作用,从而便于将培养盒15进行取出,使得该的装置便于拆卸,便于工作人员对幼苗进行移植,提高了工作效率,需要浇水时,通过启动右侧的水泵4,可将水箱2内腔的水输送至分液管内腔,并通过若干个喷液头喷出,从而可对幼苗进行浇水,需要浇营养液时,通过启动左侧的水泵4,可将营养液箱3内腔的营养液输送至分液内腔,并通过若干个喷液头喷出,从而可对幼苗加入营养液,使得该装置无需要人工手动灌溉,省时省力,灌溉比例均匀,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30.实施例2:
31.培养箱1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缓冲管26,若干个缓冲管26以培养箱1底部中心为中心轴呈矩形阵列状排列,若干个缓冲管26内腔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27,若干个缓冲弹簧27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块28,若干个缓冲块28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杆29,若干个缓冲杆29底端均贯穿相邻的缓冲管26内腔,并固定连接有万向轮,培养箱1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两个固定杆相远离的一端均的连接有圆管6,两个圆管6内腔均贯穿设有活动杆7,两个活动杆7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8,两个活动杆7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9,两个支撑板9顶部均与相邻的圆管6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10,两个连接弹簧10均套设在活动杆7外侧边缘,两个活动杆7外侧边缘靠近顶端处均固定套设有活动块25,两个圆管6相远离的一侧靠近顶端处均开设有定位孔,两个定位孔内腔均贯穿设有定位杆22,两个定位杆22顶部相靠近的一端均与相邻的活动块25底部为相互贴合设置,两个定位杆22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23,两个定位块23相靠近的一侧靠近顶部和底部均与相邻的圆管6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定位弹簧24;
32.通过若干个万向轮,可便于将该装置进行移动,通过若干个缓冲弹簧27的弹力作用,可在移动过程中,降低了因路面不平产生的震动,使得移动更加平稳,移动至需要的位置后,通过向两侧拉动两个定位块23,通过两个定位块23带动相邻的定位杆22向两侧移动,使得两个定位杆22与相邻的活动块25分离,此时两个连接弹簧10均为压缩状态,通过两个连接弹簧10的弹力作用,可带动相邻的支撑板9向下移动,使得两个支撑板9底部均为地面贴合,从而可便于将该装置进行固定,防止在使用时发生滑动,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33.工作原理:本实用首先通过若干个万向轮,可便于将该装置进行移动,通过若干个缓冲弹簧27的弹力作用,可在移动过程中,降低了因路面不平产生的震动,使得移动更加平稳,移动至需要的位置后,通过向两侧拉动两个定位块23,通过两个定位块23带动相邻的定位杆22向两侧移动,使得两个定位杆22与相邻的活动块25分离,此时两个连接弹簧10均为压缩状态,通过两个连接弹簧10的弹力作用,可带动相邻的支撑板9向下移动,使得两个支撑板9底部均为地面贴合,从而可便于将该装置进行固定,防止在使用时发生滑动,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通过若干个培养盒15,可将幼苗分开培养,解决了现有的幼苗培养装置多为一个整体,幼苗长成后的根须容易盘结和缠绕,不利于后续的移植的问题,通过相邻的连动板21对培养盒15的夹持作用,可防止移动时,培养盒15发生滑动倾倒,影响培养效果,通过转动两个转板14,通过两个转板14带动相邻的螺纹杆13向上移动,通过两个螺纹杆13带动相邻的夹持板12移动,使得两个夹持板12对放置板5不具有夹持作用,此时可便于将放置板
5进行拆卸取出,并通过向两侧拉动两个连动板21,使得两个连动板21对培养盒15不具有夹持作用,从而便于将培养盒15进行取出,使得该的装置便于拆卸,便于工作人员对幼苗进行移植,提高了工作效率,需要浇水时,通过启动右侧的水泵4,可将水箱2内腔的水输送至分液管内腔,并通过若干个喷液头喷出,从而可对幼苗进行浇水,需要浇营养液时,通过启动左侧的水泵4,可将营养液箱3内腔的营养液输送至分液内腔,并通过若干个喷液头喷出,从而可对幼苗加入营养液,使得该装置无需要人工手动灌溉,省时省力,灌溉比例均匀,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34.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幼苗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内腔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u形板(11),相邻的所述u形板(11)内腔共同贯穿设有放置板(5),若干个所述放置板(5)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均与相邻的u形板(11)内腔底部为相互贴合设置,若干个所述u形板(11)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若干个所述限位孔内腔均贯穿设有限位杆,若干个所述限位杆顶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相邻的所述限位杆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夹持板(12),若干个所述夹持板(12)底部均与相邻的放置板(5)顶部为相互贴合设置,若干个所述夹持板(12)顶部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若干个所述第一轴承内腔均插接有螺纹杆(13),若干个所述u形板(11)顶部靠近中心处均开设有螺纹孔,若干个所述螺纹杆(13)顶端均贯穿相邻的螺纹孔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转板(14),且若干个所述螺纹杆(13)外侧边缘均与相邻的螺纹孔内腔为相互啮合设置,若干个所述放置板(5)顶部均有若干个培养盒(15),若干个所述培养盒(15)底部均与相邻的放置板(5)顶部为相互贴合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幼苗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培养盒(15)左右两侧均有固定板(16),若干个所述固定板(16)底部均与放置板(5)顶部为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固定板(16)相靠近的一侧靠近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管(17),若干个所述固定管(17)内腔远离相邻的培养盒(1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动弹簧(18),若干个所述连动弹簧(18)靠近相邻的培养盒(1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动块(19),若干个所述连动块(19)靠近相邻的培养盒(1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动杆(20),相邻的所述连动杆(20)靠近相邻的培养盒(15)的一端均贯穿相邻的固定管(17)内腔,并共同固定连接有连动板(21),相邻的所述连动板(21)相靠近的一侧均与培养盒(15)之间为相互贴合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幼苗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水箱(2),所述培养箱(1)顶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营养液箱(3),所述培养箱(1)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水泵(4),所述水箱(2)与营养液箱(3)相远离的一侧均与相邻的水泵(4)之间共同插接有连接管,两个所述水泵(4)相远离的一侧均插接有l形管,两个所述l形管相靠近的一侧共同插接有若干个分液管,若干个所述分液管外侧边缘均贯穿培养箱(1)左右两侧,且若干个所述分液管底部均插接有若干个喷液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幼苗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缓冲管(26),若干个所述缓冲管(26)以培养箱(1)底部中心为中心轴呈矩形阵列状排列。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幼苗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缓冲管(26)内腔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27),若干个所述缓冲弹簧(27)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块(28),若干个所述缓冲块(28)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杆(29),若干个所述缓冲杆(29)底端均贯穿相邻的缓冲管(26)内腔,并固定连接有万向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幼苗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相远离的一端均的连接有圆管(6),两个所述圆管(6)内腔均贯穿设有活动杆(7),两个所述活动杆(7)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8),两个所述活动杆(7)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9),两个所述支撑板(9)顶部均与相邻的圆管(6)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10),两个所述连接弹簧(10)均套设在活动杆(7)外侧边缘,两个所述活动杆(7)外侧边缘靠近顶端处均固定套设有活动块(25)。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幼苗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圆管(6)相远离的一
侧靠近顶端处均开设有定位孔,两个所述定位孔内腔均贯穿设有定位杆(22),两个所述定位杆(22)顶部相靠近的一端均与相邻的活动块(25)底部为相互贴合设置,两个所述定位杆(22)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23),两个所述定位块(23)相靠近的一侧靠近顶部和底部均与相邻的圆管(6)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定位弹簧(2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幼苗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内腔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U形板,相邻的所述U形板内腔共同贯穿设有放置板,通过各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便于将该装置进行移动,增加了装置的灵活性,移动至需要的位置后,可便于将该装置进行固定,防止在使用时发生滑动,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并可将幼苗分开培养,解决了现有的幼苗培养装置多为一个整体,幼苗长成后的根须容易盘结和缠绕,不利于后续的移植的问题,且使得该的装置便于拆卸,便于工作人员对幼苗进行移植,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使得该装置无需要人工手动灌溉,省时省力,灌溉比例均匀,有利于幼苗的生长。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