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金属3D打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5-04-05 17:02:57 0条评论

一种金属3D打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一种金属3d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3d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2.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3.现有的3d打印机机体由壳体、底座和顶座组成,在进行组装时,需通过多组螺栓螺母连接壳体和底座,通过多组螺栓螺母连接壳体和顶座,当大批量组装时,通过上述连接方式会增加安装时长,降低安装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金属3d打印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3d打印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3d打印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包括壳体、底座和顶座,所述壳体的底部四角处均设有第一定位件,所述壳体的底部通过第一定位件与底座相连,所述壳体的顶部四角处均设有第二定位件,所述壳体的顶部通过第二定位件与顶座相连,所述顶座的顶部四角处均设有通孔,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安装槽分别位于四个通孔的正下方,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顶端焊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顶端穿过通孔螺接有螺帽,所述螺帽的底部紧密贴合在顶座的顶部。
6.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第一插柱,所述第一插柱的顶端焊接在壳体的底部,所述底座的顶部四角处均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插柱插接在第一定位槽内。
7.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第二插柱,所述第二插柱的底端焊接在壳体的顶部,所述顶座的底部四角处均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插柱插接在第二定位槽内。
8.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外侧壁焊接在安装槽的内侧壁上,所述立柱的顶端设有圆柱槽,所述圆柱槽的内侧壁设有环形槽,所述圆柱槽的内侧壁前后两端均设有矩形口,两个所述矩形口的底端分别与环形槽的顶壁前后两端相连通,所述立杆的侧壁左右两端底部均焊接有卡块,两个所述卡块分别位于环形槽的内部左右两侧。
9.优选的,所述立杆的侧壁顶部设有椭圆部,所述椭圆部的外侧壁与通孔的内侧壁相对贴合滑动。
10.优选的,所述螺帽的底部设有橡胶垫片。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的底端和顶
端分别通过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连接有底座和顶座,底座的顶部设有四个连接件,连接件上安装有立杆,立杆的顶端安装有螺杆,螺杆的顶端穿过顶座与螺帽相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可快速对壳体、底座和顶座进行组装,缩短安装时长,提高安装效率,便于大批量的打印机机体组装。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俯视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示意图。
16.图中:1、壳体,2、底座,3、顶座,4、第一定位件,5、第二定位件,6、通孔,7、安装槽,8、连接件,9、立杆,10、螺杆,11、螺帽,12、第一插柱,13、第一定位槽,14、第二插柱,15、第二定位槽,16、立柱,17、圆柱槽,18、环形槽,19、矩形口,20、卡块,21、椭圆部,22、橡胶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金属3d打印设备,包括机体,机体包括壳体1、底座2和顶座3,壳体1的底部四角处均设有第一定位件4,壳体1的底部通过第一定位件4与底座2相连,壳体1的顶部四角处均设有第二定位件5,壳体1的顶部通过第二定位件5与顶座3相连,顶座3的顶部四角处均设有通孔6,底座2的顶部设有安装槽7,安装槽7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安装槽7分别位于四个通孔6的正下方,安装槽7内安装有连接件8,连接件8上连接有立杆9,立杆9的顶端焊接有螺杆10,螺杆10的顶端穿过通孔6螺接有螺帽11,螺帽11的底部紧密贴合在顶座3的顶部。
19.具体而言,第一定位件4包括第一插柱12,第一插柱12的顶端焊接在壳体1的底部,底座2的顶部四角处均设有第一定位槽13,第一插柱12插接在第一定位槽13内。
20.具体而言,第二定位件5包括第二插柱14,第二插柱14的底端焊接在壳体1的顶部,顶座3的底部四角处均设有第二定位槽15,第二插柱14插接在第二定位槽15内。
21.具体而言,连接件8包括立柱16,立柱16的外侧壁焊接在安装槽7的内侧壁上,立柱16的顶端设有圆柱槽17,圆柱槽17的内侧壁设有环形槽18,圆柱槽17的内侧壁前后两端均设有矩形口19,两个矩形口19的底端分别与环形槽18的顶壁前后两端相连通,立杆9的侧壁左右两端底部均焊接有卡块20,两个卡块20分别位于环形槽18的内部左右两侧。
22.两个矩形口19用于两个卡块20的通过。
23.具体而言,立杆9的侧壁顶部设有椭圆部21,椭圆部21的外侧壁与通孔6的内侧壁相对贴合滑动。
24.通孔6的内侧壁为与椭圆部21的外侧壁相匹配的椭圆状,用于避免立杆9与连接件8连接后,立杆9的转动。
25.具体而言,螺帽11的底部设有橡胶垫片22。
26.工作原理:壳体1的底端和顶端分别通过第一定位件4和第二定位件5连接有底座2和顶座3,底座2的顶部设有四个连接件8,连接件8上安装有立杆9,立杆9的顶端安装有螺杆10,螺杆10的顶端穿过通孔6与螺帽11相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可快速对壳体1、底座2和顶座3进行组装,缩短安装时长,提高安装效率,便于大批量的打印机机体组装。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金属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包括壳体(1)、底座(2)和顶座(3),所述壳体(1)的底部四角处均设有第一定位件(4),所述壳体(1)的底部通过第一定位件(4)与底座(2)相连,所述壳体(1)的顶部四角处均设有第二定位件(5),所述壳体(1)的顶部通过第二定位件(5)与顶座(3)相连,所述顶座(3)的顶部四角处均设有通孔(6),所述底座(2)的顶部设有安装槽(7),所述安装槽(7)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安装槽(7)分别位于四个通孔(6)的正下方,所述安装槽(7)内安装有连接件(8),所述连接件(8)上连接有立杆(9),所述立杆(9)的顶端焊接有螺杆(10),所述螺杆(10)的顶端穿过通孔(6)螺接有螺帽(11),所述螺帽(11)的底部紧密贴合在顶座(3)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4)包括第一插柱(12),所述第一插柱(12)的顶端焊接在壳体(1)的底部,所述底座(2)的顶部四角处均设有第一定位槽(13),所述第一插柱(12)插接在第一定位槽(13)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件(5)包括第二插柱(14),所述第二插柱(14)的底端焊接在壳体(1)的顶部,所述顶座(3)的底部四角处均设有第二定位槽(15),所述第二插柱(14)插接在第二定位槽(15)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8)包括立柱(16),所述立柱(16)的外侧壁焊接在安装槽(7)的内侧壁上,所述立柱(16)的顶端设有圆柱槽(17),所述圆柱槽(17)的内侧壁设有环形槽(18),所述圆柱槽(17)的内侧壁前后两端均设有矩形口(19),两个所述矩形口(19)的底端分别与环形槽(18)的顶壁前后两端相连通,所述立杆(9)的侧壁左右两端底部均焊接有卡块(20),两个所述卡块(20)分别位于环形槽(18)的内部左右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9)的侧壁顶部设有椭圆部(21),所述椭圆部(21)的外侧壁与通孔(6)的内侧壁相对贴合滑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11)的底部设有橡胶垫片(2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3D打印设备,包括机体,机体包括壳体、底座和顶座,壳体的底部四角处均设有第一定位件,壳体的底部通过第一定位件与底座相连,壳体的顶部四角处均设有第二定位件,壳体的顶部通过第二定位件与顶座相连,顶座的顶部四角处均设有通孔,底座的顶部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数量为四个,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的底端和顶端分别通过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连接有底座和顶座,底座的顶部设有四个连接件,连接件上安装有立杆,立杆的顶端安装有螺杆,螺杆的顶端穿过顶座与螺帽相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可快速对壳体、底座和顶座进行组装,缩短安装时长,提高安装效率,便于大批量的打印机机体组装。量的打印机机体组装。量的打印机机体组装。


技术研发人员:

郭晓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艾尔特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07

技术公布日:

2022/12/13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63172-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2-26 08:25:29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