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下救援服务的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水下定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救援服务的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可以在闲暇时间去海边玩耍。若人们在海水中发生溺水或者其它突发情况,可以通过大声求救或者做求救动作(例如挥动双臂等)等方式进行求救。而海边的救援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在发现有求救者时,对该求救者进行救援。但由于海水中环境复杂,求救者的求救声容易被环境噪声掩盖,且水下的求救动作也难以被识别,因此仅依靠救援人员的巡查难以及时发现求救者,从而导致救援效率较低,还可能导致求救者的生命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下救援服务的定位系统,可以提高救援效率。所述定位系统包括:可穿戴设备、多个超声波探测器和控制设备;
4.所述可穿戴设备为目标对象穿戴的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用于响应于检测到对所述可穿戴设备上设置的求救选项的触发操作,发射第一超声波信号;
5.所述超声波探测器设置在目标水域中,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超声波信号,向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第一求救信息;
6.所述控制设备为所述目标水域所属的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求救信息定位所述可穿戴设备。
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目标对象所穿戴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发射超声波信号,因此目标对象在目标水域中活动时可以通过触发可穿戴设备发射超声波信号来进行求救,这样,即使救援人员在巡查时未发现正在求救的目标对象,也可以通过控制设备基于该超声波信号定位该可穿戴设备,从而实现对目标对象的及时救援,进而在保障了目标对象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了救援效率。
附图说明
8.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水下救援服务的定位系统的示意图;
9.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方位信息的确定方法的示意图;
10.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水下救援服务的定位系统的示意图;
11.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水下救援服务的定位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13.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1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
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下救援服务的定位系统,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水下救援服务的定位系统的示意图。
16.定位系统包括可穿戴设备、控制设备和多个超声波探测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与每个超声波探测器之间通过超声波信号通信连接,控制设备与每个超声波探测器之间电性连接,或者通过网络连接。
17.可穿戴设备为目标对象穿戴的设备,可穿戴设备用于响应于检测到对可穿戴设备上设置的求救选项的触发操作,发射第一超声波信号;
18.超声波探测器设置在目标水域中,用于基于接收到的第一超声波信号,向控制设备发送第一求救信息;
19.控制设备为目标水域所属的控制设备,控制设备用于基于第一求救信息定位可穿戴设备。
20.其中,可穿戴设备可以为手环、水下眼镜或者水下头戴式设备、救生衣、安全挂件或者其它可以被携带至水下进行超声波通信且可穿戴的设备。控制设备可以提供为终端或者服务器,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21.目标水域可以为海洋、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水塘等水域中任一种。超声波探测器可以设置在目标水域的目标位置;目标位置可以为目标水域的岸边或者水下。
22.其中,可穿戴设备上事先设置有用于请求救援服务的求救选项,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求救选项可以为实体选项或者虚拟选项中的任一种;相应的,可穿戴设备包括显示屏,虚拟选项可以显示在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上。求救选项的触发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和更改,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触发方式可以为长按、单击或者双击等方式中任一种。例如,求救选项可以为求救按钮。
2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目标对象在目标水域中进行活动的情况下,若目标对象遇到突发情况,例如,溺水、身体不适等情况,可以触发可穿戴设备上的求救选项。相应的,可穿戴设备响应于检测到对可穿戴设备上设置的求救选项的触发操作,生成发射指令;响应于发射指令,发射第一超声波信号。
24.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可穿戴设备上设置有求救选项,因此目标对象在请求救援服务时,只需触发求救选项即可,求救操作简单易行。
25.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对象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会误触所佩戴的可穿戴设备的求救选项,因此,可穿戴设备在检测到对求救选项的触发操作时,还可以结合目标对象的生命体征确定求救选项是否被误触。若确定目标对象没有误触求救选项,则发射第一超声波信号;若确定目标对象误触求救选项,则继续检测对求救选项的触发操作。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穿戴设备,还用于响应于检测到对可穿戴设备上设置的求救选项的触发操作,获取目标对象的生命体征,若生命体征与预设的生命体征匹配,则发射第一超声波信号。
27.其中,生命体征可以包括心率、体温或者血压等体征中的至少一项。可穿戴设备事先存储有预设的生命体征;预设的生命体征为表示处于生命体征的目标对象存在请求救援服务的需求。相应的,在获取到目标对象的生命体征时,可穿戴设备将生命体征与预设的生命体征进行对比;若生命体征与预设的生命体征匹配,表示目标对象没有误触求救选项;若生命体征与预设的生命体征不匹配,表示目标对象误触求救选项。
28.在该实现方式中,若目标对象已经处于溺水状态,则目标对象的生命体征相较于正常情况下的生命体征会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可穿戴设备能够结合生命体征确定目标对象是否存在请求救援服务的需求,进而信息确定的准确性较高。
29.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穿戴设备,还用于响应于检测到对可穿戴设备上设置的求救选项的触发操作,对目标对象当前的动作进行检测,若动作与预设的动作匹配,则发射第一超声波信号。
30.其中,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目标对象当前的动作可以以传感器数据的形式表示;例如,可穿戴设备中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则传感器数据可以为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或者可穿戴设备中设置有角速度传感器,则传感器数据可以为角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又或者,传感器数据至少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和角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等,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31.以目标对象溺水或者遇到其它突发情况为例,目标对象可能会做出挣扎的动作,例如,快速挥动手臂或者蹬腿的动作。相应的,预设的动作为可穿戴设备事先设置的动作。
32.在该实现方式中,技术人员可以事先模拟目标对象在水域中挣扎时可能做出的动作,以及采集做出动作时可穿戴设备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将传感器数据与动作进行关联,将关联后的信息作为预设的动作。
33.相应的,可穿戴设备在检测到目标对象当前的动作时,可以将动作对应的传感器数据与预设的动作对应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匹配;若动作对应的传感器数据与预设的动作对应的传感器数据匹配,表示目标对象没有误触求救选项;若动作对应的传感器数据与预设的动作对应的传感器数据不匹配,表示目标对象误触求救选项。
34.在该实现方式中,目标对象在溺水或者遇到其它突发情况时,可能会做出求救动作,因此通过对目标对象当前的动作进行识别能够及时确定目标对象当前是否存在请求救援服务的需求,进而信息确定的准确性较高。
3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目标对象所处的水域中可能存在多个其它目标对象,则目标对象还可以对多个其它目标对象请求救援服务,相应的,可穿戴设备,还用于播放用于请求救援服务的音频信号,音频信号用于请求其他对象对目标对象进行救援服务。
36.其中,本技术对音频信号所包含的内容不作具体限定,例如,音频信号所包含的内容可以为“救命”、“请救救我”等内容。
3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播放用于请求救援服务的音频信号,使得处于目标对象附近的其它目标对象可以及时对目标对象进行救援,从而节省了目标对象等待救援的时间,更大程度地保障了目标对象的生命财产安全。
3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超声波信号携带求救标识;控制设备,还用于基于求救标识,确定第一超声波信号为目标对象主动触发可穿戴设备发射的。
39.其中,求救标识可以为与用于表示目标对象存在请求救援服务的需求的信息绑定的键值。相应的,接收到第一超声波信号的超声波探测器生成的求救信息也包括求救标识;控制设备在接收到求救信息时,可以根据求救标识所绑定的信息确定目标对象当前存在请求救援服务的需求。
40.求救标识对应的键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和更改,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键值可以为1、2或者3等类型的键值。
4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超声波信号中携带求救标识,使得控制设备能够根据求救标识确定目标对象当前正在请求救援服务,从而能够快速对目标对象提供救援服务,进而加快了救援速度。
4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求救信息携带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第一时间为可穿戴设备发射第一超声波信号的时间,第二时间为超声波探测器接收到第一超声波信号的时间。每个超声波探测器包括用于收发超声波信号的至少一个天线单元,每个天线单元对应一个第一求救信息。
43.相应的,控制设备,用于基于每个第一求救信息携带的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以及超声波信号的传输速度,确定每个天线单元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
44.基于每个天线单元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两个天线单元之间的距离,确定可穿戴设备相较于每个天线单元的方位;
45.将每个天线单元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可穿戴设备相较于每个天线单元的方位,组成可穿戴设备的位置信息。
46.其中,传输速度为超声波信号在目标水域中的传输速度,传输速度可以为事先测量得到的。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与超声波探测器的时钟需保持一致,以保证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记录准确。
47.对于任一天线单元,例如,第一时间与第二时间之间的差值为0.05秒,传输速度为1500米/每秒,则天线单元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为0.05
×
1500=75米。
4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任一天线单元,第一求救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超声波信号到达天线单元时的相位;相应的,控制设备,还用于将任两个天线单元对应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转换成距离差,距离差为可穿戴设备分别与两个天线单元之间的距离的差值;对于任两个天线单元中的任一天线单元,基于天线单元对应的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确定天线单元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对于任两个天线单元中的另一天线单元,基于距离差与距离确定另一天线单元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
4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可以通过上述任一种实现方式,也即控制设备可以通过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或者到达相位差(phase difference of arrival,pdoa)来确定天线单元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50.其中,可穿戴设备与每个天线单元之间的距离也即可穿戴设备与每个天线单元之间连线的长度,两个天线单元之间的距离也即两个天线单元之间连线的长度;由于三条连线的长度已知,则控制设备可以根据三条连线的长度确定三条连线之间的夹角,并且,由于
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已知,则可以确定出可穿戴设备相较于每个天线单元的方位信息。
51.其中,本技术对方位信息的表示方式不作具体限定;例如,方位信息可以为东偏南35度或者西偏南60度等。
52.参见图2,以a、b均为超声波探测器,且超声波探测器包括一个天线单元,c为可穿戴设备为例进行说明,距离ab已知,距离ac、bc可以基于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以及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确定,进而角α的大小可以根据距离ab、ac和bc确定,若角α=45度,则可穿戴设备c相对于超声波探测器a的方位信息为东偏北45度。
5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一方面,通过基于超声波探测器的天线单元与可穿戴设备之间超声波传输的时间差和速度能够确定两者之间的距离,从而结合距离确定可穿戴设备的方位,进而确定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位置确定的准确性较高;另一方面,由于每个超声波探测器包括至少一个天线单元,从而即使当前范围内只有一个超声波探测器,控制设备也能定位目标对象,进而方案的适用性较高。
54.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可以为进行救援服务的用户生成导航路径,以便于进行救援服务的用户前往目标对象所在的位置;相应的,控制设备,还用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位置信息和进行救援服务的用户当前的位置信息,生成导航路径,导航路径用于进行救援服务的用户基于导航路径到达可穿戴设备的位置信息所指示的位置。
55.在该实施例中,目标水域中可能存在多位进行救援服务的用户,则控制设备,还用于基于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和进行救援服务的用户当前的位置信息,提示距离目标对象最近的进行救援服务的用户前去救援。其中,进行救援服务的用户可以基于救援设备对目标对象进行救援;救援设备可以为救生艇、救生衣等设备,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以进行救援服务的用户为救援人员,救援设备为救生艇为例,救援人员可以驾驶救生艇前去救援目标对象。
5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确定前往目标对象处的导航路径,使得进行救援服务的用户无需自行确定路径,从而节省了进行救援服务的用户前往目标对象处所花费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救援效率。
57.例如,参见图3,以目标水域为近海水域,控制设备为安全控制中心,进行救援服务的用户为救援人员为例进行说明,目标水域的岸边设置有多个超声波探测器,目标对象主动触发其佩戴的可穿戴设备发射第一超声波信号,超声波探测器基于第一超声波信号向控制设备发送第一求救信息,控制设备基于第一求救信息提示救援人员当前目标对象需要救援,则救援人员基于救援设备前去对目标对象进行救援。
58.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目标水域中可能存在多个佩戴有可穿戴设备的目标对象,则第一超声波信号还可以携带发射第一超声波信号的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相应的,超声波探测器基于接收到的第一超声波信号,向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一求救信息也包括设备标识,从而控制设备能够基于设备标识对可穿戴设备进行区分。
59.其中,设备标识可以为可穿戴设备的身份标识号(identity document,id)。
6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超声波信号还携带目标对象的体态特征信息,体态特征信息用于进行救援服务的用户对目标对象进行识别。
61.其中,体态特征信息可以包括性别、年龄、外貌特征等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目标对象所处的水域中可能存在多个其它目标对象,则进行救援服务的用户
可以基于体态特征信息从水域中的多个目标对象中识别出待救援的目标对象。
6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穿戴设备中事先存储有目标对象的体态特征信息。相应的,可穿戴设备,用于响应于检测到对可穿戴设备上设置的求救选项的触发操作,获取该体态特征信息,基于该体态特征信息,生成第一超声波信号,以及发射第一超声波信号。
6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超声波信号携带有目标对象的体态特征信息,因此,进行救援服务的用户能够结合体态特征信息快速从多个目标对象中确定出待救援的目标对象,从而加快了救援速度。
6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超声波信号还携带有发送该第一超声波信号的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的情况下,控制设备还可以基于该设备标识确定目标对象的体态特征信息,从而在该情况下,第一超声波信号无需携带目标对象的体态特征信息。
65.相应的,控制设备,还用于从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与可穿戴设备所属对象的体态特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中,确定第一超声波信号所携带的设备标识对应的可穿戴设备所属对象的体态特征信息。
66.在该实施例中,对于定位系统中的多个可穿戴设备,控制设备事先存储有每个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与该可穿戴设备所属对象的体态特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控制设备只需设备标识即可确定目标对象的体态特征信息,这样,第一超声波信号无需携带目标对象的体态特征信息。
6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还用于在未检测到对求救选项的触发操作的情况下,周期性发射第二超声波信号。
68.其中,第二超声波信号未携带求救标识。可穿戴设备发射第二超声波信号的周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和更改,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周期可以为1分钟、5分钟或者10分钟等。
69.相应的,超声波探测器,还用于基于接收到的第二超声波信号,向控制设备发送第二求救信息;
70.控制设备,还用于响应于基于第二求救信息定位到可穿戴设备处于目标水域的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为禁止进入的区域,输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进行救援服务的用户对目标对象进行救援。
71.其中,目标水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为允许进入的区域,例如,第一区域为危险区域,第二区域为安全区域。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可穿戴设备可以周期性发射第二超声波信号,也即定时发射第二超声波信号,从而控制设备能够周期性定位可穿戴设备所属的目标对象。
72.由于目标对象在第一区域内极有可能遇到危险,控制设备在定位到目标对象处于第一区域时,可以提示进行救援的用户对目标对象进行救援。
73.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求救信息携带第三时间和第四时间,第三时间为可穿戴设备发射第二超声波信号的时间,第四时间为超声波探测器接收到第二超声波信号的时间。相应的,控制设备基于第二求救信息定位可穿戴设备的实现方式与控制设备基于第一求救信息定位可穿戴设备的实现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74.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设备,还用于响应于基于第二求救信息定位到可穿戴设备处于目标水域的第一区域,向任一超声波探测器发送警告请求,警告请求用于请求任一超
声波探测器发射第三超声波信号,第三超声波信号至少携带警告信息,警告信息用于对目标对象进行警告;
75.可穿戴设备,还用于接收任一超声波探测器发射的第三超声波信号,基于警告信息,对目标对象进行警告。
76.其中,控制设备可以向每个超声波探测器发送警告请求,这样,每个超声波探测器均会发射第三超声波信号,以使得目标对象所佩戴的可穿戴设备能够及时接收到第三超声波信号。
7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可以在确定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之后,对目标对象当前是否在第一区域进行判断,从而即使目标对象并未主动触发可穿戴设备发送第一超声波信号,控制设备也可以及时确定目标对象当前是否存在请求救援服务的需求,从而通过对超声波探测器发送警告请求,使得超声波探测器发射第三超声波信号,以及时警告目标对象离开第一区域返回第二区域,进而在提高救援的及时性的基础上,有效地保障目标对象的生命财产安全。
78.例如,参见图4,以目标水域为近海水域,控制设备为安全控制中心,进行救援服务的用户为救援人员为例进行说明,目标水域的岸边设置有多个超声波探测器,目标对象佩戴的可穿戴设备定时发射第二超声波信号,超声波探测器基于第二超声波信号向控制设备发送第二求救信息,控制设备基于第二求救信息确定目标对象当前处于第一区域,则提示救援人员当前目标对象需要救援,则救援人员基于救援设备前去对目标对象进行救援。
79.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目标水域中可能存在多个佩戴有可穿戴设备的目标对象,则第二超声波信号也可以携带发射第二超声波信号的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相应的,超声波探测器基于接收到的第二超声波信号,向控制设备发送的第二求救信息也包括设备标识,从而控制设备能够基于设备标识对可穿戴设备进行区分。
80.相应的,控制设备发送的警告请求携带待警告的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第三超声波信号还携带待警告的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可穿戴设备,还用于响应于待警告的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与目标对象佩戴的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相同,基于警告信息,对目标对象进行警告。
81.在该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还用于响应于待警告的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与目标对象佩戴的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不同,丢弃警告信息。
82.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警告之前对设备标识进行判断,以确定当前设备是否为待警告的可穿戴设备,从而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警告,以减少对其它目标对象的干扰,进而提高了警告的准确性。
8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穿戴设备,用于输出警告信息。
84.其中,本技术对可穿戴设备输出警告信息的实现方式不作具体限定。可选地,可穿戴设备可以持续震动预设时长。
85.该预设时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和更改,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预设时长可以10s、20s或者1分钟等。在该实现方式中,在确定目标对象进入第一区域之后,通过输出警告信息对目标对象进行警告,从而警告方式较为简便。
86.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超声波信号还携带目标方向和目标距离,目标方向为用于离开第一区域的方向,目标距离为按照目标方向进入目标水域的第二区域所需
的行进距离,第二区域为允许进入的区域;
87.可穿戴设备,还用于持续输出警告信息;响应于目标对象按照目标方向和目标距离行进直至目标对象进入第二区域,则停止输出警告信息。
88.其中,目标方向和目标距离为控制设备在定位可穿戴设备之后根据定位得到位置信息确定的。例如,目标方向可以为向左、向右、向前或者向后等方向,目标距离可以为2米、4米或者5米等距离。
8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警告目标对象已进入第一区域的同时告知目标对象目标方向和目标距离,从而使得目标对象无需自行判断驶出第一区域以及进入第二区域的方式,进而提高了目标对象进入第二区域的效率。
9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超声波探测器来构建目标水域的安全区域网络,从而控制设备可以为实时监测可穿戴设备的位置信息和运动轨迹,当检测到可穿戴设备进入第一区域之后,可以自动警告并且提醒救援人员前去确认以及救援。
9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目标对象所佩戴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发射超声波信号,因此目标对象在目标水域中活动时可以通过触发可穿戴设备发射超声波信号来进行求救,这样,即使救援人员在巡查时未发现正在求救的目标对象,也可以通过控制设备基于超声波信号定位可穿戴设备,从而实现对目标对象的及时救援,进而在保障了目标对象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了救援效率。
9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程序代码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93.以上该仅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水下救援服务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系统包括:可穿戴设备、多个超声波探测器和控制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为目标对象穿戴的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用于响应于检测到对所述可穿戴设备上设置的求救选项的触发操作,发射第一超声波信号;所述超声波探测器设置在目标水域中,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超声波信号,向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第一求救信息;所述控制设备为所述目标水域所属的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求救信息定位所述可穿戴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用于在未检测到对所述求救选项的触发操作的情况下,周期性发射第二超声波信号;所述超声波探测器,还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超声波信号,向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第二求救信息;所述控制设备,还用于响应于基于所述第二求救信息定位到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目标水域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禁止进入的区域,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进行救援服务的用户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救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还用于响应于基于所述第二求救信息定位到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所述目标水域的第一区域,向任一超声波探测器发送警告请求,所述警告请求用于请求所述任一超声波探测器发射第三超声波信号,所述第三超声波信号至少携带警告信息,所述警告信息用于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警告;所述可穿戴设备,还用于接收所述任一超声波探测器发射的第三超声波信号,基于所述警告信息,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警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超声波信号还携带待警告的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可穿戴设备,还用于响应于所述待警告的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与所述目标对象佩戴的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相同,基于所述警告信息,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警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超声波信号还携带目标方向和目标距离,所述目标方向为用于离开所述第一区域的方向,所述目标距离为按照所述目标方向进入所述目标水域的第二区域所需的行进距离,所述第二区域为允许进入的区域;所述可穿戴设备,还用于持续输出所述警告信息;响应于所述目标对象按照所述目标方向和目标距离行进直至所述目标对象进入所述第二区域,则停止输出所述警告信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用于响应于检测到对所述可穿戴设备上设置的求救选项的触发操作,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生命体征,若所述生命体征与预设的生命体征匹配,则发射所述第一超声波信号;或者,所述可穿戴设备,还用于响应于检测到对所述可穿戴设备上设置的求救选项的触发操作,对所述目标对象当前的动作进行检测,若所述动作与预设的动作匹配,则发射所述第一超声波信号。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声波信号携带求救标识;所述控制设备,还用于基于所述求救标识,确定所述第一超声波信号为所述目标对象主动触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射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用于播放用于请求救援服务的音频信号,所述音频信号用于请求其他对象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救援服务。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声波信号还携带所述目标对象的体态特征信息,所述体态特征信息用于进行救援服务的用户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识别。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求救信息携带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所述第一时间为所述可穿戴设备发射所述第一超声波信号的时间,所述第二时间为所述超声波探测器接收到所述第一超声波信号的时间;每个超声波探测器包括用于收发超声波信号的至少一个天线单元,每个天线单元对应一个第一求救信息;所述控制设备,用于基于每个第一求救信息携带的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二时间,以及超声波信号的传输速度,确定所述每个天线单元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基于所述每个天线单元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两个天线单元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相较于所述每个天线单元的方位;将所述每个天线单元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可穿戴设备相较于所述每个天线单元的方位,组成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位置信息。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还用于基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位置信息和进行救援服务的用户当前的位置信息,生成导航路径,所述导航路径用于所述进行救援服务的用户基于所述导航路径到达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位置信息所指示的位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救援服务的定位系统,属于水下定位技术领域。该定位系统包括:可穿戴设备、多个超声波探测器和控制设备;可穿戴设备,用于响应于检测到对可穿戴设备上设置的求救选项的触发操作,发射第一超声波信号;超声波探测器设置在目标水域中,用于基于接收到的第一超声波信号,向控制设备发送第一求救信息;控制设备为目标水域所属的控制设备,控制设备用于基于第一求救信息定位可穿戴设备。上述方案中,即使救援人员在巡查时未发现正在求救的目标对象,也可以通过控制设备基于该超声波信号定位该可穿戴设备,从而实现对目标对象的及时救援,进而在保障了目标对象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了救援效率。提高了救援效率。提高了救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