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机芯及手表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11 03:50:24 0条评论

机芯及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领域,尤其涉及机芯及手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机芯当中的齿轮箱往往与pcb板直接接触,并通过紧固件将齿轮箱与pcb板锁紧,从而实现二者的电性连接。当机芯因跌落或碰撞等原因,受到较大冲击时,齿轮箱与pcb板相接触处容易接触不良,从而导致走时不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机芯,能够有效缓解冲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机芯的手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芯,包括:

齿轮箱;

pcb板,所述pcb板上设置有焊盘;

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齿轮箱,所述缓冲件的另一端贴合于所述焊盘,所述缓冲件用于使所述pcb板和所述齿轮箱电性连接;

壳体,所述pcb板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pcb板和所述壳体夹紧所述齿轮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缓冲件的设置,有效降低了当机芯受到较大冲击时,齿轮箱与pcb板上的焊盘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的概率,进而降低了机芯的故障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机芯,所述缓冲件为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机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容置孔,所述齿轮箱嵌入所述第一容置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机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定位件,所述pcb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用于防止所述pcb板沿所述壳体的表面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机芯,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限位部贴合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限位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贴合于所述pcb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所述pcb板上设置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二连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一连通孔,与穿过所述第二连通孔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机芯,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过盈部,所述过盈部固定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所述过盈部过盈地嵌入所述第一连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机芯,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第二容置孔,所述第二容置孔与所述第一连通孔同轴分布,所述第一限位部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置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机芯,所述第一限位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二容置孔中设置有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定位面和所述第二定位面用于防止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第二容置孔中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机芯,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侧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pcb板在所述第二连通孔处远离所述壳体的侧面,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连通孔处远离pcb板的侧面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机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表,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的机芯,有效降低了手表因磕碰而出现走时不准等问题发生的概率,延长了手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芯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pcb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壳体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壳体100、第一定位件110、第一容置孔120、第一连通孔130、第二容置孔140、第二定位面141、pcb板200、焊盘210、盘一211、盘二212、第二定位件220、第二连通孔230、齿轮箱300、缓冲件310、第一缓冲部311、第二缓冲部312、第一连接件410、第一限位部411、第一连接部412、过盈部413、第一定位面414、第二连接件420、第二限位部421、第二连接部4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下面参考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芯。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机芯,包括齿轮箱300、pcb板200、缓冲件310和壳体100。

其中,pcb板200上设置有焊盘210。缓冲件310的一端固定于齿轮箱300,缓冲件310的另一端贴合于焊盘210,缓冲件310用于使pcb板200和齿轮箱300电性连接。pcb板200固定于壳体100,pcb板200和壳体100夹紧齿轮箱300。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齿轮箱300呈长方体状,在其底面上设置有两个电连接点,分别为馈点一和馈点二,在两个电连接点处分别设置有缓冲件310,缓冲件310可以为弹簧或弹性片等,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且采用金属材料,如碳素钢或合金钢等制成,具有导电性。缓冲件310按照连接关系的不同,分为第一缓冲部311和第二缓冲部312,其中第一缓冲部311的一端通过焊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在齿轮箱300上,并与馈点一接触;第二缓冲部312的一端通过焊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在齿轮箱300上,并与馈点二接触。

壳体100呈圆柱状,齿轮箱300通过卡接或紧固件,固定在壳体100上。pcb板200的轮廓呈圆形,与壳体100相互对应,并通过紧固件或卡槽卡扣等方式固定在壳体100上,此时齿轮箱300和固定在齿轮箱300上的缓冲件310,被壳体100和pcb板200夹持在中间,且齿轮箱300固定有缓冲件310的一侧朝向pcb板200,使得缓冲件310能够接触到pcb板200。在pcb板200上设置有两个焊盘210,分别为盘一211和盘二212,在壳体100和pcb板200的共同作用下,第一缓冲部311未接触馈点一的一端抵持在盘一211上,第二缓冲部312未接触馈点二的一端抵持在盘二212上,通过缓冲件310,齿轮箱300与pcb板200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缓冲件310的设置,使得当机芯受到较大冲击时,齿轮箱300不会与pcb板200上的焊盘210发生直接的碰撞,而是通过缓冲件310的弹性形变,化解了一部分冲击带来的冲量,有效降低了机芯的故障率。

进一步地,焊盘210设置为圆形,这样的设计更方便加工,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壳体100采用绝缘材料,如pp(聚丙烯)或pvc(聚氯乙烯)等,通过注塑成型等方式制成,确保壳体100不会干扰到pcb板200与齿轮箱300之间的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缓冲件310为弹簧。

具体地,如图1所示,缓冲件310为一种压缩弹簧,其可以为圆柱形,也可以为圆锥形等,且缓冲件310的长度能够根据实际使用时,齿轮箱300朝向pcb板200的侧面与pcb板200上焊盘210之间的距离,做适应性调整,使缓冲件310在正常状态下处于微弱的压缩状态,即始终能够对pcb板200的焊盘210施加作用力,确保了齿轮箱300和pcb板200之间的电路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00上设置有第一容置孔120,齿轮箱300嵌入第一容置孔120。

具体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壳体100上设置有一个通孔,该通孔即第一容置孔120,第一容置孔120的形状,同齿轮箱300侧面轮廓相似,呈长方形,且第一容置孔120的截面积,略小于齿轮箱300平行于其底面的最大的截面积的尺寸,从而使得齿轮箱300可以过盈地嵌入到第一容置孔120中。可以理解的是,齿轮箱300同第一容置孔120之间的过盈配合,使得齿轮箱300固定在了壳体100上,从而保证了当齿轮箱300和固定在其上的缓冲件310被壳体100和pcb板200夹持在中间时,齿轮箱300不易发生大幅的位移变化。此外,这样的设计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安装时省时省力,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0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件110,pcb板20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件220,第一定位件110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定位件220,第一定位件110和第二定位件220用于防止pcb板200沿壳体100的表面滑动。

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壳体1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件110,在pcb板200上设置有数量与第一定位件110相等的第二定位件220,第一定位件110在壳体100上的位置分布,同第二定位件220在pcb板200上的位置分布相适配,使得当pcb板200固定于壳体100时,第一定位件110能够与第二定位件220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例如,第一定位件110呈柱状,垂直于壳体100朝向pcb板200的侧面,第二定位件220同样呈柱状,且直径相较于第一定位件110更大,在第二定位件220上设置有盲孔,该盲孔的直径等于或略小于第一定位件110的直径,在安装过程中,第一定位件110能够恰好,或过盈地插入到该盲孔中,与第二定位件220相结合。

此外,第一定位件110还可以呈“l”状,其短边垂直于壳体100朝向pcb板200的侧面,其长边则平行于壳体100的该侧面,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第一定位件110与壳体100的该侧面之间存在第一矩形缝隙。第二定位件220同样呈“l”状,其短边垂直于pcb板200朝向壳体100的侧面,其长边则平行于pcb板200的该侧面,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第二定位件220与pcb板200的该侧面之间存在第二矩形缝隙。第一定位件110长边的尺寸等于或略小于第二矩形间隙,而第二定位件220长边的尺寸同样等于或略小于第一矩形间隙,故在安装过程中,只需将pcb板200与壳体100相贴合,并使二者相对转动,使第一定位件110的长边填充在第二矩形间隙中,使第二定位件220的长边填充在第一矩形间隙中,即可完成第一定位件110与第二定位件220之间的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定位件110和第二定位件22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只要能起到防呆的作用,辅助pcb板200调整到正确的位置,并使得pcb板200不会相对于壳体100发生滑动,从而使得pcb板固定于壳体100的过程更加方便快捷即可,在此不一一赘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连接件410和第二连接件420,第一连接件410包括第一限位部411和第一连接部412,第一限位部411固定于第一连接部412,限位部贴合于壳体100,第二连接件420包括第二限位部421和第二连接部422,第二限位部421固定于第二连接部422,第二限位部421贴合于pcb板200,壳体100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130,pcb板200上设置有第二连通孔230,第一连通孔130与第二连通孔230同轴设置,第一连接部412穿过第一连通孔130,与穿过第二连通孔230的第二连接部422固定连接。

具体地,如图1至图6所示,设置在壳体100上的第一连通孔130为圆形通孔,设置在pcb板200上的第二连通孔230同样为圆形通孔,当要将pcb板200固定安装在壳体100上时,需先将第一连通孔130和第二连通孔230对齐,使第一连通孔130与第二连通孔230的轴线重合。

第一连接件410包括了第一限位部411和第一连接部412,第一限位部411与第一连接部412均呈圆柱状,且第一限位部411的直径要大于第一连通孔130的直径,而第一连接部412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一连通孔130的直径,使得第一连接部412能够穿过第一连通孔130。

第二连接件420包括了第二限位部421和第二连接部422,第二限位部421与第二连接部422均呈圆柱状,且第二限位部421的直径要大于第二连通孔230的直径,而第二连接部422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二连通孔230的直径,使得第二连接部422能够穿过第二连通孔230。

需要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412或第二连接部422中,有一个的底面设置有内螺纹孔,而另一个的侧面上则设置有与上述内螺纹孔相适配的外螺纹。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第一限位部411朝向第一连接部412的侧面贴合在壳体100远离pcb板200的侧面上,而第一连接部412则穿过第一连通孔130。于此同时,第二限位部421朝向第二连接部422的侧面贴合在pcb板200远离壳体100的侧面上,而第二连接部422则穿过第二连通孔230,此时第一连通孔130和第二连通孔230的轴线已重合,故第一连接部412会与第二连接部42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从而实现pcb板200与壳体100的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10还包括过盈部413,过盈部413固定在第一限位部411和第一连接部412之间,过盈部413过盈地嵌入第一连通孔130。

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第一连接件410中,圆柱状的过盈部413设置在第一限位部411和第一连接部412之间,第一限位部411、过盈部413和第一连接部412的直径依次减小,使得第一连接件410呈三段圆台状。而过盈部413的直径略大于第一连通孔130的直径,能够过盈地嵌入在第一连通孔130中。此时,第一连接部412远离第一限位部411和过盈部413的底面上设置有内螺纹孔,而在第二连接件420中的第二连接部422上则设置有与上述内螺纹孔适配的外螺纹,第二连接部422的一端能够旋入第一连接部412上的内螺纹孔中。

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设计在保证第一连接部412能够顺利地穿过第一连通孔130的同时,第一连接件410与壳体100能够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使得在第二连接部422逐步旋紧的过程中,第一连接部412能够始终插在第一连通孔130中,不容易掉落,方便安装,进而提高了安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00还设置有第二容置孔140,第二容置孔140与第一连通孔130同轴分布,第一限位部411容纳于第二容置孔140。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壳体100设置有第一连通孔130处,额外设置有第二容置孔140,第二容置孔140同样为圆形孔,且第二容置孔140与第一连通孔130的轴线重合,而第二容置孔140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一限位部411的直径,且第二容置孔140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限位部411的厚度,此时第一连通孔130与第二容置孔140呈阶梯孔状。

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设计使得在实际使用时,第一限位部411能够被容纳在第二容置孔140中,不会凸出在壳体100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41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面414,第二容置孔140中设置有第二定位面141,第一定位面414与第二定位面141相贴合,第一定位面414和第二定位面141用于防止第一限位部411在第二容置孔140中旋转。

具体地,第一限位部411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412的轴线相平行的平滑面,该平滑面即第一定位面414,此时第一限位部411经第一定位面414的切割,不再呈圆柱状,其具体形状能够根据第一定位面414的形状做适应性调整。例如,如图5所示,当第一定位面414为矩形平面,且设置在第一限位部411相对的两侧时,第一限位部411呈类四棱柱状,即两个相对的侧面为平面,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为曲面。此外,第一定位面414还可以将第一限位部411切割为六棱柱状或椭圆柱状等非圆柱状,在此不一一赘述。

与第一限位部411和第一定位面414相对应地,在第二容置孔140中同样设置有与第二容置孔140的轴线相平行的平滑面,该平滑面即第二定位面141,此时第二容置孔140经第二定位面141的填充,其形状和尺寸依然与第一限位部411相适配,使得第一限位部411能够容纳在第二容置孔140中,只是第二容置孔140不再为圆形孔。

此时,第一连接部412远离第一限位部411和过盈部413的底面上设置有内螺纹孔,而在第二连接件420中的第二连接部422上则设置有与上述内螺纹孔适配的外螺纹,第二连接部422的一端能够旋入第一连接部412上的内螺纹孔中。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这样的设计,在紧固第一连接部412和第二连接部422时,第一限位部411在第二容置孔140中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有效提高了安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412远离第一限位部411的侧面,与第一限位部411靠近第一连接部412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pcb板200在第二连通孔230处远离壳体100的侧面,与壳体100在第一连通孔130处远离pcb板200的侧面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当第一连接部412远离第一限位部411的侧面,与第一限位部411靠近第一连接部412的侧面之间的距离,等于pcb板200在第二连通孔230处远离壳体100的侧面,与壳体100在第一连通孔130处远离pcb板200的侧面之间的距离时,第一连接部412远离第一限位部411的端部,能够插入到第二连通孔230中。当第一连接部412远离第一限位部411的侧面,与第一限位部411靠近第一连接部412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pcb板200在第二连通孔230处远离壳体100的侧面,与壳体100在第一连通孔130处远离pcb板200的侧面之间的距离时,第一连接部412远离第一限位部411的端部不会从第二连通孔230处穿出。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412的长度越长,第一连接部412与第二连接部422之间的螺纹配合约紧密,且在这样的设计下,确保了第一连接部412与第二连接部422结合后,pcb板200和壳体100能够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手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机芯。

具体地,通过采用上述的机芯,有效降低了手表因磕碰而出现走时不准等问题发生的概率,延长了手表的使用寿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机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齿轮箱;

pcb板,所述pcb板上设置有焊盘;

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齿轮箱,所述缓冲件的另一端贴合于所述焊盘,所述缓冲件用于使所述pcb板和所述齿轮箱电性连接;

壳体,所述pcb板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pcb板和所述壳体夹紧所述齿轮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为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容置孔,所述齿轮箱嵌入所述第一容置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定位件,所述pcb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用于防止所述pcb板沿所述壳体的表面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限位部贴合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限位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贴合于所述pcb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所述pcb板上设置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二连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一连通孔,与穿过所述第二连通孔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过盈部,所述过盈部过盈地嵌入所述第一连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第二容置孔,所述第二容置孔与所述第一连通孔同轴分布,所述第一限位部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置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二容置孔中设置有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定位面和所述第二定位面用于防止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第二容置孔中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侧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pcb板在所述第二连通孔处远离所述壳体的侧面,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连通孔处远离pcb板的侧面之间的距离。

10.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机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芯,包括齿轮箱、PCB板、缓冲件和壳体。其中,PCB板上设置有焊盘。缓冲件的一端固定于齿轮箱,缓冲件的另一端贴合于焊盘,缓冲件用于使PCB板和齿轮箱电性连接。PCB板固定于壳体,齿轮箱和缓冲件夹在PCB板和壳体之间。缓冲件的设置,有效降低了当机芯受到较大冲击时,齿轮箱与PCB板上的焊盘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的概率,进而降低了机芯的故障率。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机芯的手表。

技术研发人员:

周文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源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0.12.14

技术公布日:

2021.08.31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50027-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2-19 19:47:15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