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陶瓷表圈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5-04-04 06:12:04 0条评论

一种陶瓷表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壳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陶瓷表圈。



背景技术:


表圈是表壳组件之一,表壳是手表主体(表头)的外壳部件,其作用是包容并保护手表的内在部件,而作为表壳的一部分,表圈起到的作用也十分重要。首先,表圈能够凸显美观和财富,通过在表圈增加不同元素的设计,能够增添手表的魅力;其次,表圈能够起到辅助作用,因为表圈不仅仅只是装饰部分,还能起到功能性的作用,例如可以标注时标或者测量刻度;另外,表圈还能保护手表的核心元件,其原因是表圈能够对手表的防护玻璃起固定作用,以确保手表的耐冲击性和防水性,从而达到保护手表核心元件的目的。

为了确保表圈能够发挥其作用,表圈的材料和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陶瓷表圈作为表圈的一种类型,其外观温润如玉、具备非常好的高光效果,并且在手表上增加陶瓷元素,能有效地提升产品的外观品质,而为了更好地体现陶瓷表圈的特点,设计出一种适合于陶瓷表圈的表圈结构以将陶瓷表圈稳定固定于表头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陶瓷表圈稳定固定于表头上以稳定体现其外观品质,本申请提供一种陶瓷表圈。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陶瓷表圈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陶瓷表圈,包括圈体,所述圈体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分别位于所述圈体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内圈厚度小于所述外圈的厚度,所述内圈用于与表头抵触的一面沿所述圈体的安装方向间隔于所述外圈用于与表头抵触的一面,所述内圈用于与表头抵触的一面构造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外圈用于与所述表头抵触的一面构造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均为逼压式限位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陶瓷表圈安装在表头的过程中,通过逼压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使陶瓷表圈固定于表头上,从而在将手表的防护玻璃进行固定并对手表的核心元件进行保护的同时,还使得陶瓷表圈稳定固定于表头上,以稳定体现出陶瓷表圈的外观品质。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对应所述内圈的形状凸起地构造于所述内圈用于抵触表头的一面,所述第一凸缘背离所述外圈的一面与所述内圈背离所述外圈的一面共面;

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对应所述外圈的形状凸起地构造于所述外圈用于抵触表头的一面,所述第二凸缘的两侧侧壁分别间隔于所述外圈的内外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逼压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以将陶瓷表圈固定于表头上,以实现陶瓷表圈稳定固定于表头上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外圈的内侧面与所述外圈的用于抵触表头的一面之间开设有让位结构,所述让位结构用于供所述外圈避让表头的部分结构,所述第二凸缘的位于所述外圈开设有所述让位结构的部分对应所述让位结构成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位结构的开设使得外圈与第二凸缘之间能够对表头的部分结构进行避让,从而在表圈固定于表头的过程中,外圈和第二凸缘能够避免与表头的部分结构发生冲突。

优选的,所述内圈用于背离所述表头的一面与所述内圈背离所述外圈的一面之间开设有内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倒角的开设能够去除内圈背离表头的一面与内圈背离外圈的一面之间的注塑披锋。

优选的,所述内圈用于背离表头的一面与所述外圈用于背离表头的一面共面,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的共面开设有斜向所述外圈外侧的共面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共面倒角的开设能够去除内圈与外圈的共面处的注塑披锋。

优选的,所述外圈用于背离表头的一面与所述外圈背离所述内圈的一面之间开设有外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倒角的开设能够去除外圈背离表头的一面与外圈背离内圈一面之间的注塑披锋。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缘朝向所述外圈的一面与所述内圈用于抵触表头的一面之间开设有凸缘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缘圆角的开设使得第一凸缘与内圈的转角处弧形过渡,避免第一凸缘与内圈的转角处形成锋边,从而减少出现压损表头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内圈用于朝向表头的一面与外圈用于朝向表头的一面之间开设有内外圈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外圈圆角的开设使得内圈与外圈的转角处弧形过渡,避免内圈与外圈的转角处形成锋边,从而进一步减少出现压损表头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将陶瓷表圈安装在表头的过程中,通过逼压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使陶瓷表圈固定于表头上,从而在将手表的防护玻璃进行固定并对手表的核心元件进行保护的同时,还使得陶瓷表圈稳定固定于表头上,以稳定体现出陶瓷表圈的外观品质;

2.让位结构的开设使得外圈与第二凸缘之间能够对表头的部分结构进行避让,从而在表圈固定于表头的过程中,外圈和第二凸缘能够避免与表头的部分结构发生冲突;

3.内倒角、外倒角和共面倒角的开设能够去除陶瓷表圈的注塑锋边;

4.凸缘圆角和内外圈圆角的开设能够减少出现压损表头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陶瓷表圈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陶瓷表圈的第一整体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陶瓷表圈的第二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圈体;21、内圈;22、外圈;31、第一凸缘;32、第二凸缘;41、内倒角;42、共面倒角;43、外倒角;51、凸缘圆角;52、内外圈圆角;61、第一让位凹口;62、第二让位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陶瓷表圈。该陶瓷表圈使用陶瓷粉末注射成型工艺成型,通过脱脂、排胶、烧结的工序后得到表圈毛坯,并通过cnc加工和滚抛工艺后形成。

在模具设计阶段,按照表圈的结构设计注塑模具,具体的,参照图1,陶瓷表圈包括圈体1,圈体1包括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的内圈21和外圈22,内圈21和外圈22的外形均呈圆环状,内圈21和外圈22分别位于圈体1的内侧和外侧。内圈21厚度小于外圈22的厚度,内圈21的用于背离表头的一面与外圈22用于背离表头的一面共面,内圈21用于与表头抵触的一面沿圈体1的安装方向间隔于外圈22用于与表头抵触的一面,使得内圈21与外圈22之间用于朝向表头的一侧之间呈阶梯状。

进一步的,参照图1和图2,内圈21用于与表头抵触的一面构造有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为逼压式限位结构,即可利用第一限位结构并通过外力逼压使内圈21实现固定。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凸缘31,第一凸缘31与内圈21一体注塑成型,第一凸缘31对应内圈21的形状凸起地构造于内圈21用于抵触表头的一面,第一凸缘31背离外圈22的一面与内圈21背离外圈22的一面共面。

继续参照图1和图2,外圈22用于与表头抵触的一面构造有第二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同样为逼压式限位结构,即可利用第二限位结构并通过外力逼压使外圈22实现固定。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凸缘32,第二凸缘32与外圈22一体注塑成型,第二凸缘32对应外圈22的形状凸起地构造于外圈22用于抵触表头的一面,第二凸缘32的两侧侧壁分别间隔于外圈22的内外侧壁。结合第一凸缘31的结构,通过逼压第一凸缘31和第二凸缘32以将陶瓷表圈固定于表头上,在将手表的防护玻璃进行固定并对手表的核心元件进行保护的同时,还使得陶瓷表圈稳定固定于表头上,以稳定体现出陶瓷表圈的外观品质。

在经过注塑工艺得到陶瓷表圈生坯后,再通过脱脂、排胶、烧结的工序后得到陶瓷表圈毛坯,此时,需要通过cnc对陶瓷表圈的毛坯进行注塑披锋的去除,以去除产品余量。参照图2和图3,为了去除陶瓷倒角的注塑锋边,内圈21用于背离表头的一面与内圈21背离外圈22的一面之间开设有内倒角41,内倒角41的开设能够去除内圈21背离表头的一面与内圈21背离外圈22的一面之间的注塑披锋,内圈21与外圈22的共面开设有斜向外圈22外侧的共面倒角42,共面倒角42的开设能够去除内圈21与外圈22的共面处的注塑披锋,外圈22用于背离表头的一面与外圈22背离内圈21的一面之间开设有外倒角43,外倒角43的开设能够去除外圈22背离表头的一面与外圈22背离内圈21一面之间的注塑披锋。

参照图2,第一凸缘31朝向外圈22的一面与内圈21用于抵触表头的一面之间开设有凸缘圆角51,凸缘圆角51的开设使得第一凸缘31与内圈21的转角处弧形过渡,避免第一凸缘31与内圈21的转角处形成锋边,从而减少出现压损表头的情况。内圈21用于朝向表头的一面与外圈22用于朝向表头的一面之间开设有内外圈圆角52,内外圈圆角52的开设使得内圈21与外圈22的转角处弧形过渡,避免内圈21与外圈22的转角处形成锋边,从而进一步减少出现压损表头的情况。

参照图4,外圈22开设有让位结构,让位结构包括第一让位凹口61和第二让位凹口62,第一让位凹口61开设于外圈22内侧面与外圈22用于抵触表头的一面之间,第一让位凹口61由外圈22的内侧往外圈22的外侧的方向凹陷,第二让位凹口62开设于第一让位凹口61与外圈22用于抵触表头的一面之间,第二让位凹口62同样由外圈22的内侧往外圈22的外侧的方向凹陷,第一让位凹口61和第二让位凹口62的开设用于供外圈22避让表头的部分结构。进一步的,第二凸缘32的位于外圈22开设有让位结构的部分对应让位结构成形,以使得第二凸缘32具有外扩段,使得第二凸缘32可配合外圈22的让位结构对表头的部分结构进行避让,从而在表圈固定于表头的过程中,外圈22和第二凸缘32能够避免与表头的部分结构发生冲突。

经测试,当陶瓷表圈的结构参数为以下数据时,陶瓷表圈的结构达到使陶瓷表圈稳定固定在表头时的最佳效果:

内圈21的内径为34.33mm、外径为37.72mm。

外圈22的内径为37.72mm、外圈22的外径为44.27mm。

第一凸缘31的内径为34.33mm、第一凸缘31的外径为35.47mm、第一凸缘31的厚度为0.20mm。

第二凸缘32的外径为41.8mm、第二凸缘32的宽度为0.67mm、第二凸缘32的厚度为0.48mm。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陶瓷表圈的实施原理为:在将陶瓷表圈安装在表头的过程中,通过逼压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使陶瓷表圈固定于表头上,从而在将手表的防护玻璃进行固定并对手表的核心元件进行保护的同时,还使得陶瓷表圈稳定固定于表头上,以稳定体现出陶瓷表圈的外观品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陶瓷表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圈体(1),所述圈体(1)包括内圈(21)和外圈(22),所述内圈(21)和所述外圈(22)分别位于所述圈体(1)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内圈(21)厚度小于所述外圈(22)的厚度,所述内圈(21)用于与表头抵触的一面沿所述圈体(1)的安装方向间隔于所述外圈(22)用于与表头抵触的一面,所述内圈(21)用于与表头抵触的一面构造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外圈(22)用于与所述表头抵触的一面构造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均为逼压式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表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凸缘(31),所述第一凸缘(31)对应所述内圈(21)的形状凸起地构造于所述内圈(21)用于抵触表头的一面,所述第一凸缘(31)背离所述外圈(22)的一面与所述内圈(21)背离所述外圈(22)的一面共面;

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凸缘(32),所述第二凸缘(32)对应所述外圈(22)的形状凸起地构造于所述外圈(22)用于抵触表头的一面,所述第二凸缘(32)的两侧侧壁分别间隔于所述外圈(22)的内外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陶瓷表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22)的内侧面与所述外圈(22)的用于抵触表头的一面之间开设有让位结构,所述让位结构用于供所述外圈(22)避让表头的部分结构,所述第二凸缘(32)的位于所述外圈(22)开设有所述让位结构的部分对应所述让位结构成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陶瓷表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21)用于背离所述表头的一面与所述内圈(21)背离所述外圈(22)的一面之间开设有内倒角(4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陶瓷表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21)用于背离表头的一面与所述外圈(22)用于背离表头的一面共面,所述内圈(21)与所述外圈(22)的共面开设有斜向所述外圈(22)外侧的共面倒角(4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陶瓷表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22)用于背离表头的一面与所述外圈(22)背离所述内圈(21)的一面之间开设有外倒角(4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陶瓷表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31)朝向所述外圈(22)的一面与所述内圈(21)用于抵触表头的一面之间开设有凸缘圆角(51)。

8.根据权利要求1、2、3和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陶瓷表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21)用于朝向表头的一面与外圈(22)用于朝向表头的一面之间开设有内外圈圆角(5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陶瓷表圈,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圈体,圈体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和外圈分别位于圈体的内侧和外侧,内圈厚度小于外圈的厚度,内圈用于与表头抵触的一面沿圈体的安装方向间隔于外圈用于与表头抵触的一面,内圈用于与表头抵触的一面构造有第一限位结构,外圈用于与表头抵触的一面构造有第二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均为逼压式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陶瓷表圈可稳定固定于表头,以稳定体现陶瓷表圈的外观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

丁涛;王雷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丁鼎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0.11.20

技术公布日:

2021.06.11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45686-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2-18 00:52:16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