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仪表修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5-04-05 09:57:03 0条评论

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仪表修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智能仪表修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仪表修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智能仪表是以微型计算机(单片机)为主体,将计算机技术和检测技术有机结合,组成新一代“智能化仪表”,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引起了仪表结构的根本性变革,以微型计算机(单片机)为主体,将计算机技术和检测技术有机结合,组成新一代“智能化仪表”,在测量过程自动化、测量数据处理及功能多样化方面与传统仪表的常规测量电路相比较,取得了巨大进展,智能仪表不仅能解决传统仪表不易或不能解决的问题,还能简化仪表电路,提高仪表的可靠性,更容易实现高精度、高性能、多功能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仪表的智能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智能仪表,不但能完成多种物理量的精确显示,同时可以带变送输出、继电器控制输出、通讯、数据保持等多种功能,智能仪表和智能传感器一般是用在现场总线系统中,这种仪表和传感器内部嵌入的有通讯模块和控制模块,可以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通讯功能;智能仪表在损坏后需要利用修理装置进行修理,实用性差。因此,设计实用性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仪表修理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仪表修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仪表修理装置,包括仪表修理机构,所述仪表修理机构设置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气流清灰机构,且仪表修理机构与气流清灰机构固定连接,所述仪表修理机构设置有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气体挤压机构,且仪表修理机构与气体挤压机构固定连接。
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外壁均开设有槽,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第一外壳通过轴承与第二外壳转动连接。
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外壳的槽内固定连接有夹紧装置,所述第二外壳的槽内固定连接有工具存放箱,所述第二外壳内壁远离工具存放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平板,所述工具存放箱为海绵材料制成。
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气流清灰机构包括第一挤压板和弧形板,所述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相邻的位置均开设有孔,所述弧形板分别插接在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的孔内,所述弧形板外壁位于第二外壳孔内的一端与第一挤压板固定连接。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挤压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撞击板,所述第二外壳内壁且相邻于撞击板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凸起块,平板的外壁开设有孔,平板外壁位于孔的位
置固定连接有海绵板,且海绵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平板的外壁。
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气体挤压机构包括第二挤压板和受压板,所述弧形板外壁位于第一外壳内部的一端与第二挤压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与受压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挤压板与受压板活动接触。
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夹紧装置外壁相邻于受压板的位置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夹紧装置通过出气口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清理刷。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第一挤压板对第二外壳中气体的挤压,进而产生气流吹出,气流的流动清理工具存放箱外壁的灰尘,而且气流的流动也会清理工具存放箱中工具上的灰尘,灰尘的清除便于对工具的使用,避免了在修理过程中灰尘的导电,第二外壳的闭合继而使第一挤压板活动,使第二外壳中产生抽吸效果,灰尘的抽吸进而使工具存放箱与工具中的灰尘被抽吸过来,存储在第二外壳与平板中,减少了灰尘在空气中的弥漫;
12.通过第二挤压板的活动对受压板和第一外壳之间气体的挤压,压缩气体吹出后与空气发生反应,继而降低空气的温度,夹紧装置附近温度的降低进而使智能仪表温度的降低,降低了夹紧装置温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危险的产生,而且压缩气体的吹出,使气流流速增大,增强对夹紧装置表面灰尘的清理效果,灰尘的清理避免了修理过程中灰尘导电;
13.通过利用第二外壳与第一外壳的开关闭合带动气流的流动,继而清理装置内部的灰尘,第二外壳与第一外壳闭合动能的利用减少了额外电子装置的设置,继而减小电能的消耗,对环境的保护产生一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是本发明轴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发明图1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发明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发明图2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仪表修理机构;11、第一外壳;12、第二外壳;13、夹紧装置;14、工具存放箱;15、平板;2、气流清灰机构;21、第一挤压板;22、弧形板;23、海绵板;24、凸起块;25、撞击板;3、气体挤压机构;31、第二挤压板;32、受压板;33、清理刷;34、弹性板;35、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仪表修理装置,包括仪表修理机构1,仪表修理机构1设置有第二外壳12,第二外壳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气流清灰机构2,且仪表修理机构1与气流清灰机构2固定连接,仪表修理机构1设置有第一
外壳11,第一外壳1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气体挤压机构3,且仪表修理机构1与气体挤压机构3固定连接。
22.具体的,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外壁均开设有槽,第一外壳1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轴承,第一外壳11通过轴承与第二外壳12转动连接。
23.具体的,第一外壳11的槽内固定连接有夹紧装置13,第二外壳12的槽内固定连接有工具存放箱14,第二外壳12内壁远离工具存放箱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平板15。
24.本实施例中,气流吹到工具存放箱14上,工具存放箱14为海绵材料,进而使工具存放箱14中灰尘被吹出,工具存放箱14中修理工具上的灰尘也会被吹走。
25.具体的,气流清灰机构2包括第一挤压板21和弧形板22,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相邻的位置均开设有孔,弧形板22分别插接在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的孔内,弧形板22外壁位于第二外壳12孔内的一端与第一挤压板21固定连接。
26.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的张开进而使弧形板22带动第二挤压板31对第一外壳11内部的气体挤压,第二挤压板31与受压板32的配合使其之间的气体被压缩,第二挤压板31与受压板32接触后使受压板32发生活动,进而使压缩的气体从出气口35吹出。
27.具体的,第一挤压板2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撞击板25,第二外壳12内壁且相邻于撞击板25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凸起块24,平板15的外壁开设有孔,平板15外壁位于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海绵板23,且海绵板2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平板15的外壁。
28.本实施例中,气流经过海绵板23的过滤,减少灰尘吹出,海绵板23为一端固定。
29.具体的,气体挤压机构3包括第二挤压板31和受压板32,弧形板22外壁位于第一外壳11内部的一端与第二挤压板31固定连接,第一外壳11的内壁与受压板32固定连接,第二挤压板31与受压板32活动接触。
30.本实施例中,第二挤压板31的离开进而使受压板32复位,堵在出气口35上。
31.具体的,夹紧装置13外壁相邻于受压板32的位置开设有出气口35,夹紧装置13通过出气口35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弹性板34,弹性板3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清理刷33。
32.本实施例中,气流的吹出带动清理刷33活动,进而使清理刷33活动过程中清理夹紧装置13表面的灰尘。
33.使用时,在修理智能仪表前,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打开,第二外壳12抬起后进而使第二外壳12与第一外壳11挤压弧形板22,弧形板22带动第一挤压板21对平板15底部与第二外壳12之间挤压,继而使其之间的气流从平板15的孔吹出,气流经过海绵板23的过滤,减少灰尘吹出,气流吹到工具存放箱14上,工具存放箱14为海绵材料,进而使工具存放箱14中灰尘被吹出,工具存放箱14中修理工具上的灰尘也会被吹走,撞击板25跟随第一挤压板21的移动,撞击板25在移动过程中经过凸起块24,进而使撞击板25与凸起块24相互碰撞,碰撞时产生震动,继而使第二外壳12跟随震动,第二外壳12的震动进而使第二外壳12内壁与工具存放箱14上的灰尘掉落,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的张开进而使弧形板22带动第二挤压板31对第一外壳11内部的气体挤压,第二挤压板31与受压板32的配合使其之间的气体被压缩,第二挤压板31与受压板32接触后使受压板32发生活动,进而使压缩的气体从出气口35吹出,压缩气体的吹出增大气流的流速,进而对夹紧装置13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气流的吹出带动清理刷33活动,进而使清理刷33活动过程中清理夹紧装置13表面的灰尘,压缩气
体与外界空气接触时发生反应,降低空气的温度,此时把智能仪表放置在夹紧装置13上固定,温度的降低使智能仪表温度降低,降低了智能仪表检测过程中的危险,在检测完成后合上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进而使弧形板22拉扯第一挤压板21与第二挤压板31活动,第一挤压板21在活动中对工具存放箱14上的灰尘产生抽吸效果,气流顶开海绵板23进而携带灰尘进入到平板15与第二外壳12之间,第二挤压板31的离开进而使受压板32复位,堵在出气口35上,最后打开第二外壳12外壁的门板取出灰尘。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仪表修理装置,包括仪表修理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修理机构(1)设置有第二外壳(12),所述第二外壳(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气流清灰机构(2),且仪表修理机构(1)与气流清灰机构(2)固定连接,所述仪表修理机构(1)设置有第一外壳(11),所述第一外壳(1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气体挤压机构(3),且仪表修理机构(1)与气体挤压机构(3)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仪表修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外壁均开设有槽,所述第一外壳(1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第一外壳(11)通过轴承与第二外壳(12)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仪表修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1)的槽内固定连接有夹紧装置(13),所述第二外壳(12)的槽内固定连接有工具存放箱(14),所述第二外壳(12)内壁远离工具存放箱(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平板(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仪表修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清灰机构(2)包括第一挤压板(21)和弧形板(22),所述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相邻的位置均开设有孔,所述弧形板(22)分别插接在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的孔内,所述弧形板(22)外壁位于第二外壳(12)孔内的一端与第一挤压板(21)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仪表修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板(2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撞击板(25),所述第二外壳(12)内壁且相邻于撞击板(25)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凸起块(24),平板(15)的外壁开设有孔,平板(15)外壁位于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海绵板(23),且海绵板(2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平板(15)的外壁。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仪表修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挤压机构(3)包括第二挤压板(31)和受压板(32),所述弧形板(22)外壁位于第一外壳(11)内部的一端与第二挤压板(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壳(11)的内壁与受压板(3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挤压板(31)与受压板(32)活动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仪表修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13)外壁相邻于受压板(32)的位置开设有出气口(35),所述夹紧装置(13)通过出气口(35)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弹性板(34),所述弹性板(3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清理刷(33)。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仪表修理装置,涉及智能仪表修理技术领域。该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仪表修理装置,包括仪表修理机构,所述仪表修理机构设置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气流清灰机构,且仪表修理机构与气流清灰机构固定连接,所述仪表修理机构设置有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气体挤压机构,且仪表修理机构与气体挤压机构固定连接。该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仪表修理装置,通过利用第二外壳与第一外壳的开关闭合带动气流的流动,继而清理装置内部的灰尘,第二外壳与第一外壳闭合动能的利用减少了额外电子装置的设置,继而减小电能的消耗,对环境的保护产生一定的效果。对环境的保护产生一定的效果。对环境的保护产生一定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吴进 王志超 李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南通海姆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7

技术公布日:

2022/12/5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45273-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2-17 20:26:47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