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雾化芯及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10 09:58:06 0条评论

一种雾化芯及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芯及雾化器。


背景技术:



2.目前雾化产品的雾化芯主要有两大类,即棉芯和陶瓷芯,棉芯雾化产品应用导液棉包裹发热片的方法实现导液加热的功能,但存在着雾气安全性不足,易糊芯寿命短而且雾化效率低等问题;陶瓷芯雾化产品是应用烧结陶瓷粉末的形式制成多孔陶瓷导液体,通过丝网印刷等工艺在陶瓷雾化面制成发热体,从而实现导液雾化的功能,但陶瓷粉末的烧结会在内部形成一些盲孔,孔隙率以及导液孔径的大小都不易控制,而且易糊芯寿命短。
3.目前雾化产品的雾化芯,内部采用微型毛细孔或槽进行导液,通常加热件设置于远离液流入的部位,例如为便于雾化液在重力下流动,通常的进液口都在雾化芯的上方,加热件通常设置于下方,雾化液雾化后在雾化芯内向上运动,其中一些大颗粒遇温度较低的壁面冷凝,从而产生雾化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雾化芯及雾化器,将加热件设置于雾化液的进液处,避免雾化液雾化后冷凝,提升雾化效果。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包括发热体和与所述发热体接触的导液介质;
6.所述导液介质内设有多条导液通道,所述导液通道的至少一端用于接收雾化液,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导液通道接收雾化液的一端。
7.其中,所述导液通道在所述导液介质的一端形成开口端,另一端形成封闭端;
8.所述发热体覆盖于所述导液通道的开口端。
9.其中,所述发热体的材质为导电金属,所述发热体内沿所述发热体的厚度方向、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发热体的通道,不同方向的多个所述通道之间相互连通。
10.其中,所述通道的横截面上距离最远的两点之间连线的长度为1μ m~1mm之间的任意数值。
11.其中,所述导液通道的横截面宽度为10μm~100μm内的任意数值。
12.其中,所述雾化芯还包括电极和导电柱,所述发热体和所述电极分别设于所述导液介质的相对两侧,所述导电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发热体和所述电极。
13.其中,所述导电柱贯穿所述导液介质,且所述导电柱与所述电极相接处的一端形成片状结构。
14.其中,所述导电柱弯曲绕所述导液介质两侧设置。
15.其中,所述导液介质的材质为石英玻璃。
16.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雾化器,雾化器包括上述所述的雾化芯。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芯及雾化器达到的有益效果为:将加热件设置于导液介质雾化液的进液处,避免雾化液雾化后冷凝,提升雾化效率和雾化效果。
附图说明
18.为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雾化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雾化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图1的横截面示意图;
22.图4是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雾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雾化器装配后的剖视状态示意图;
25.图7是上座体和下座体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图7的拆分状态示意图;
27.图9是图7的剖视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0.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31.请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本实用新型雾化芯的示意图,雾化芯100 包括发热体10和与发热体10接触的导液介质20,导液介质20内设有多条导液通道21,导液通道21的至少一端用于接收雾化液,发热体10 设于导液通道21接收雾化液的一端。
32.雾化芯100用于在雾化器内使用,对雾化液进行雾化。发热体10 用于发热对导液介质20进行加热,导液介质20内设置有导液通道21,用于供雾化液在导液通道21内流动,多
条导液通道21平行设置。通常导液通道21的横截面较小,为毛细孔或微槽体,使雾化液在导液通道 21内以较慢的速度流动,使雾化液充分得到雾化,同时也便于精确控制雾量。其中一实施例中,导液通道21为微槽。
33.为便于雾化液在重力下自然流动,通常将雾化液的进液口设置在导液介质20的上方,导液通道21的一端也设置于导液介质20的上方便于雾化液流入,加热件通常设置于导液介质20的下方进行加热。雾化液雾化后形成的气溶胶向上运动,其中一些大颗粒遇上方温度较低的壁面冷凝,从而产生雾化效果不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中将发热体10设置于导液介质20的上方,即导液通道21用于接收雾化液的一端,使导液介质20上方的温度较高,减少了大颗粒遇侧壁发生冷凝现象,提升了雾化效率以及雾化效果。
34.本技术中的导液通道21在导液介质20的一端形成开口端,另一端形成封闭端,发热体10覆盖于导液通道21的开口端。导液通道21可以贯穿导液介质20,也可以只为导液介质20内的部分空间,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本技术中由于发热体10设置于导液介质20的上方,因此在加热雾化的过程中导液介质20的下部温度相对上部较低,有可能产生雾化不完全的现象,为避免下部液体泄漏,因此本技术中的导液通道21只在上端形成开口,下端封闭,发热体10覆盖于导液通道21的开口端进行加热。
35.本技术中的导液通道21的横截面宽度为10μm~100μm内的任意数值,形成毛细槽或毛细孔,使雾化液在其中进行雾化。
36.本技术中的发热体10的材质为导电金属,发热体10内沿发热体10 的厚度方向、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可以均设有多个贯穿发热体10的通道 11,不同方向的多个通道11之间相互连通,如图4所示,发热体10为多孔金属结构。发热体10用于对导液介质20进行加热,由于发热体10 覆盖于导液通道21的开口端,雾化液在注入至导液通道21内时,容易滴落到发热体10上,雾化液遇热雾化产生滋滋的异响,影响用户体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导液介质20上接收雾化液的区域与发热体 10之间设置缓冲区域,让发热体10与接收雾化液的区域间隔设置,避免雾化液滴落到发热体上。
37.由于发热体10本身为导电金属,自身发热,因此进入发热体10的雾化液在发热体10内即开始受热雾化,从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导液通道 21的延伸段,提高了整个雾化芯100的雾化效率。同时,当导液通道21 内的雾化液较多时,也可以被吸附到发热体10中,避免漏液。
38.通道11的数量为多条,每条通道11在发热体10的三维立体方向上贯穿,多条通道11在交汇处连通,从而在发热体10内形成交错的微通道。
39.通道1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正方向、长方形、三角形、六边形、圆形或异形,每条通道1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均可以达到供雾化液流动并适当锁液的功能。
40.通道11的横截面上距离最远的两点之间连线的长度为1μm~1mm 之间的任意数值。具体实施中,通道11的横截面尺寸可以设置的小于导液通道21的横截面尺寸,精确控制雾量。当然,也可以将通道11的横截面设置的大于导液通道21的横截面尺寸,使雾化液进入导液介质20 内的导液通道21后流动速度变慢,形成锁液的效果,使雾化液得到充分雾化。
41.本技术中的雾化芯100还包括电极30和导电柱40,发热体10和电极30分别设于导液介质20的相对两侧,导电柱40的两端分别连接发热体10和电极30。电极30通常设置于导液介质20的下部,通过导电柱 40与发热体10电连接,从而使发热体10对导液介质20进行加
热。
42.导电柱40的结构有多种,其中一实施例中,导电柱40贯穿导液介质20,两端分别与位于导液介质20两侧的发热体10和电极30连接,形成导电通路。导电柱40与电极30相接处的一端形成片状结构,便于与电极30接触。
43.另一实施例中,导电柱40弯曲绕导液介质20两侧设置。与上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导电柱40沿导液介质20的外表面弯曲,从导液介质20的两侧连接发热体10和电极30。
44.本技术中的导液介质20的材质为石英玻璃,具有耐高温、膨胀系数低、耐热震性、化学稳定性和电绝缘性能良好的特性,低导热的石英玻璃作为基材可以减小热量损失,采用激光、蚀刻等工艺在基材上加工出微通孔以及微通槽实现精准导液锁液,从而实现导液雾化的功能。
45.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雾化器,如图5至图9所示,雾化器包括上述的雾化芯100。
46.其中一实施例中,雾化器与主机共同使用,雾化器还包括壳体1、第一密封硅胶2、上座体3、第二密封硅胶4、下座体5、磁铁6、第三密封硅胶7和第四密封硅胶8,壳体1用于容纳雾化芯100、上座体3、第二密封硅胶4、下座体5、磁铁6、第三密封硅胶7和第四密封硅胶8,壳体1内包括储液仓101和吸嘴102,储液仓101为壳体1的内部弯折形成的空腔,吸嘴102为外壳1的外部所形成,储液仓101内部储存有雾化液,用于向导液介质20输送雾化液,储液仓101的出液口与发热体 10相接触。吸嘴102的上端部内设有第一密封硅胶2,用于对雾化器的上端进行密封,雾化芯100雾化后产生的气体经吸嘴102流出至雾化器外部。上座体3和下座体5相互配合,中间为空腔,雾化芯100容纳于两者间的空腔内,第二密封硅胶4设于上座体3与储液仓101之间,第三密封硅胶7设于上座体3和雾化芯100之间,密封硅胶用于不同组件之间的安装配合,同时对雾化芯100进行密封,上座体3和下座体5的结构和装配请参照图7至图9。第三密封硅胶7并不完全覆盖导液介质 20,会露出导液介质20上接收雾化液的区域和发热体10的所在区域,以便接收雾化液以及使导液介质20与发热体10贴合。上座体3和下座体5都有导液的通道和气流通道,既实现了储液仓101的密封防止液液泄漏,也实现了导液通道和气体通道的分离。下座体5和上座体3两者能够装配固定,电极30、磁铁6和第四密封硅胶8均安装固定在下座体5上,第四密封硅胶8实现整个雾化器下部的密封,磁铁6实现雾化芯 100与主机的自动磁吸附,电极30通过导电柱40与发热体10电连接形成导电通路从而实现发热雾化。
47.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芯和雾化器通过将加热件设置于导液介质雾化液的进液处,避免雾化液雾化后冷凝,提升雾化效率和雾化效果。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包括发热体和与所述发热体接触的导液介质;所述导液介质内设有多条导液通道,所述导液通道的至少一端用于接收雾化液,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导液通道接收雾化液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通道在所述导液介质的一端形成开口端,另一端形成封闭端;所述发热体覆盖于所述导液通道的开口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的材质为导电金属,所述发热体内沿所述发热体的厚度方向、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发热体的通道,不同方向的多个所述通道之间相互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横截面上距离最远的两点之间连线的长度为1μm~1mm之间的任意数值。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通道的横截面宽度为10μm~100μm内的任意数值。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还包括电极和导电柱,所述发热体和所述电极分别设于所述导液介质的相对两侧,所述导电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发热体和所述电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贯穿所述导液介质,且所述导电柱与所述电极相接处的一端形成片状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沿所述导液介质的外表面弯曲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介质的材质为石英玻璃。10.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芯及雾化器,所述雾化芯包括发热体和与所述发热体接触的导液介质;所述导液介质内设有多条导液通道,所述导液通道的至少一端用于接收雾化液,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导液通道接收雾化液的一端。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芯及雾化器通过将加热件设置于导液介质雾化液的进液处,避免雾化液雾化后冷凝,提升雾化效率和雾化效果。提升雾化效率和雾化效果。提升雾化效率和雾化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74)专利代理机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12.15

技术公布日:

2022/8/26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44664-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2-17 14:46:50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