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显影机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13 09:57:13 0条评论

显影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机。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显影器以及具备该显影器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显影容器,其收容显影剂;搅拌器,其在搅拌的同时输送该显影剂;显影套筒,其将由该搅拌器输送的该显影剂吸附于表面并旋转;以及显影刮刀,其以相同的微小间隙配设在该显影套筒的表面,以用于将吸附于该显影套筒的表面的该显影剂的吸附量限制为较薄且均匀,其特征在于,具有在该显影容器的内部与该搅拌器接触并吸收该搅拌器的热的冷却单元、在该显影容器的内部与该显影套筒接触并吸收该显影套筒的热的冷却单元、以及在该显影容器的内部与该显影刮刀接触并吸收该显影刮刀的热的冷却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其中,该冷却单元的散热部在该显影容器的外部配设在俯视该图像形成装置时的转印材料的输送区域外。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1457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7.本公开的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影机,与使用紧固机构等专用安装件将冷却部件固定于显影机的框体那样的结构的显影机相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冷却部件固定于框体的。
8.另外,本公开的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涉及提供一种显影机,其与具备大型散热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形成得更小。
9.进而,本公开的非限定性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影机,与输送路径中的与连通孔相邻的部分由导热率与框体的其他部分相同的材料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通过连通孔附近的显影剂的温度。
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1.[1]根据本公开的方式,提供一种显影机,其具备:框体,其形成有中空的输送路径;输送部件,其在所述输送路径内输送显影剂;支持部,其为了在所述输送路径的端部支持所述输送部件而通过紧固部件固定于所述框体的端部;以及冷却部,其通过被夹持在所述支持部与所述框体之间而被固定。
[0012]
[2]也可以是,所述冷却部在被按压于沿着所述输送路径设置在所述框体的内部的凹部的朝向所述显影剂的输送方向的内表面的状态下,通过被夹持在所述支持部与所述输送路径之间而被固定。
[0013]
[3]也可以是,显影机通过使所述冷却部与所述凹部的内表面抵接来定位所述冷却部,并且,在所述冷却部的所述支持部侧具备密封部件。
[0014]
[4]也可以是,所述密封部件设置在所述冷却部的所述支持部侧与所述支持部之间。
[0015]
[5]也可以是,所述冷却部由铝或铝合金制成,且形成为覆盖所述输送路径的内表面的筒状。
[0016]
[6]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种显影机,其具备:输送显影剂的中空的输送路径,其中,由冷却部形成构成所述输送路径的面的一部分,所述冷却部由导热率比所述面的其他部分高的材料制成。
[0017]
[7]也可以是,所述输送路径被壳体覆盖,在所述壳体的位于所述冷却部的外侧的部分具备开口部,所述冷却部通过所述开口部面向该壳体的外侧。
[0018]
[8]也可以是,所述壳体由长条状的主体侧壳体和位于主体侧壳体的一端部的端部侧壳体构成,所述开口部设置于所述端部侧壳体。
[0019]
[9]也可以是,显影机在所述冷却部与所述端部侧壳体接触的部分之间具备密封部件。
[0020]
[10]也可以是,在显影机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所述开口部设置于与该图像形成装置内部产生的空气流接触的位置。
[0021]
[11]也可以是,所述开口部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中所述壳体的与显影剂的输送方向平行的面上。
[0022]
[12]也可以是,所述冷却部形成为沿所述输送路径的周向延伸的管状。
[0023]
[13]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种显影机,其具备:框体,其具有第一输送路径和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相邻的第二输送路径;第一输送部件和第二输送部件,其以使显影剂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与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之间经由连通孔循环的方式进行输送;以及冷却部,其配置于所述框体中的与所述连通孔相邻的位置,由导热率比所述框体高的材料形成。
[0024]
[14]也可以是,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形成为能够向周围供给显影剂,所述第二输送部件形成为能够搅拌显影剂,所述冷却部配置于所述第二输送路径。
[0025]
[15]也可以是,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在重力方向以上下相邻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的下侧。
[0026]
[16]也可以是,所述冷却部与所述连通孔相邻地配置,所述连通孔将所述显影剂向上方抬起而使所述显影剂从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向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转移。
[0027]
[17]也可以是,所述冷却部是覆盖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的内表面的管状部件。
[0028]
[18]也可以是,所述冷却部具有与所述连通孔对应的切口部。
[0029]
[19]也可以是,所述第二输送部件具备:主卷绕部,其在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的一端部形成为向一方向卷绕以使显影剂循环;以及反卷绕部,其在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的另一端部形成为向与所述主卷绕部相反的方向卷绕,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主卷绕部隔着所述连通孔形成的所述一端部相对,所述冷却部从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的与所述连通孔相邻的位置配置到与所述反卷绕部对应的位置。
[0030]
[20]也可以是,配置有显影剂排出路径,所述显影剂排出路径将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的显影剂通过所述连通孔进行循环的范围的外侧排出的剩余显影剂向外部排出,所述冷却部从与所述连通孔相邻的位置配置到与所述显影剂排出路径相邻的位置。
[0031]
发明效果
[0032]
根据[1],与使用紧固机构等专用安装件将冷却部件固定于显影机的框体那样的结构的显影机相比,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冷却部件固定于框体的显影机。
[0033]
根据[2],与冷却部不是在受到按压的状态下被夹持的结构相比,冷却部被牢固地夹持固定在支持部与输送路径之间。
[0034]
根据[3],与不通过抵接进行定位,也不具有密封部件的结构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定位,并且还能够抑制显影剂的进入。
[0035]
根据[4],与冷却部的支持部侧和支持部直接接触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显影剂从它们之间进入。
[0036]
根据[5],与冷却部为板状的结构相比,显影剂的热高效地传递到冷却部,从而能够高效地降低显影剂的温度。
[0037]
根据[6],能够提供一种显影机,其与具备大型散热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形成得更小。
[0038]
根据[7],与不使冷却部面向壳体的外侧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冷却效果。
[0039]
根据[8],与在长条状的主体侧壳体上具备开口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保持壳体的强度的同时打开开口部。
[0040]
根据[9],与仅在主体侧壳体与冷却部之间配置密封部件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显影剂从间隙泄漏。
[0041]
根据[10],与空气流不接触面向开口部的冷却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冷却部的冷却效果。
[0042]
根据[11],与开口部设置在第二输送路径中壳体的与显影剂的输送方向平行的面以外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冷却效果。
[0043]
根据[12],与冷却部仅设置于周向的一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冷却效果。
[0044]
根据[13],与输送路径的与连通孔相邻的部分由导热率与框体的其他部分相同的材料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通过连通孔附近的显影剂的温度。
[0045]
根据[14],与仅在第一输送路径配置冷却部的结构相比,能够有效地抑制温度上升。
[0046]
根据[15],在第二输送路径配置于第一输送路径的重力方向下侧的结构中,与输送路径的与连通孔相邻的部分由相同的导热率的材料形成的结构相比,能够降低通过连通孔附近的显影剂的温度。
[0047]
根据[16],与冷却部仅与从第一输送路径向第二输送路径移动显影剂的连通孔相邻地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降低通过连通孔附近的显影剂的温度。
[0048]
根据[17],与冷却部为板状的结构相比,能够降低通过连通孔附近的显影剂的温度。
[0049]
根据[18],与冷却部从连通孔偏离地配置的结构相比,冷却部能够降低通过连通孔附近的显影剂的温度。
[0050]
根据[19],与冷却部与反卷绕部偏离地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降低通过连通孔附近的显影剂的温度。
[0051]
根据[20],与冷却部仅配置在连通孔的附近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剩余显影剂的
排出不良。
附图说明
[0052]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0053]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0054]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机的外观立体图;
[0055]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包括支持部的显影机的端部的外观立体图;
[0056]
图4是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机的纵截面的外观立体图;
[0057]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机的纵剖视图;
[0058]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机的水平剖视图;
[0059]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将冷却部拆下后的第二输送路径以及输送部件的纵剖视图;
[0060]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装有冷却部的第二输送路径以及输送部件的纵剖视图;
[0061]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机的端部的后视图;和
[0062]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冷却部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3]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相同的构成要素以及相同的处理在所有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64]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显影机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示出包括支持部的显影机的端部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包括显影机的纵截面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示出显影机的纵剖视图;图6是示出显影机的水平剖视图;图7是示出将冷却部拆下后的第二输送路径以及输送部件的纵剖视图;图8是示出安装有冷却部的第二输送路径以及输送部件的纵剖视图;图9是示出显影机的端部的后视图;图10是示出另一冷却部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
[0065]
接着,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10。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内配置有图像形成部14、转印装置16、定影装置18和供纸装置20。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内形成有用于输送例如纸张等记录介质的输送通路22。
[0066]
此外,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为了方便,将图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左右方向表示为x轴方向,将高度方向表示为y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表示为z轴方向。另外,将图1的右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的正侧,将上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的正侧,将前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的正侧,在其他附图中也以对应的同样的方向进行说明。
[0067]
图像形成部14采用电子照相法,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14具有多个,例如4个图像形成单元24。4个图像形成单元24形成例如黄、品红、青、黑等相互不同颜的调剂图像。
[0068]
图像形成单元24具有感光鼓26。感光鼓26是图像保持体的一个例子,并且在旋转
的同时将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调剂图像保持在其外周面上。另外,图像形成单元24设置有对感光鼓26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28、利用调剂对充电的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机95、以及对转印后的感光鼓26进行清扫的清扫装置32。还设置有在充电的感光鼓26上形成潜像的光写入装置48。
[0069]
转印装置16具有中间转印带34。通过一次转印部件36将调剂图像从感光鼓26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4上,并且通过二次转印部件38将一次转印的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0070]
中间转印带34由多个支持部件40可旋转地支持。另外,与二次转印部件38相对地设置有支撑部件42。
[0071]
定影装置18使用例如热和压力将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
[0072]
供纸装置20具有:收纳部44,其收纳处于层压状态的记录介质;以及送出部件46,其将收纳于收纳部44的记录介质朝向输送通路22送出。
[0073]
输送通路22从供纸装置20向二次转印部件38与支撑部件42之间输送记录介质,向定影装置18进一步输送记录介质,以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外的方式进一步输送记录介质。
[0074]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分别形成于感光鼓26的外周面的调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4上,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4上的调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调剂图像被定影装置18定影到记录介质上。
[0075]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使用对形成在感光鼓26的静电潜像保持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机95。作为这样的显影机95,例如在与静电潜像保持体(感光鼓26)对置地开设有显影用开口的框体300(壳体)内收容由具有磁性的载体和以树脂为主体的调剂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以下,简称为显影剂),在面向作为该壳体的框体300的显影用开口的部位配设有作为显影保持体的显影辊190。在该显影辊190的背面侧配设有作为输送部件的螺旋推运器,该螺旋推运器在搅拌和输送框体300(壳体)内的输送路径内部的显影剂的同时将显影剂输送到显影辊。
[0076]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机95具有与感光鼓26对置的部位开口且作为收容显影剂的框体的壳体300。面向该壳体300的开口配设作为显影部件、即显影剂保持体的显影辊190。在作为框体的一个例子的壳体300的内部,具备:位于与显影辊190相邻的部位的第一输送路径100,其以能够向显影辊190供给的方式收容显影剂;以及第二输送路径150,其与第一输送路径100相邻配置,以能够向第一输送路径100供给的方式收容显影剂。如图4所示,第一输送路径100和第二输送路径150在重力方向以上下相邻的方式配置,第二输送路径150形成为位于第一输送路径100的下侧。
[0077]
在此,第一输送路径100和第二输送路径150经由分隔壁相互划分,并且在其轴向两端部相互连通。具体而言,在前侧端部形成有连通孔110(参照图5),在后侧端部形成有连通孔(未图示)。在壳体300内,显影剂按照第二输送路径150、前侧的连通孔110、第一输送路径100、后侧的连通孔的顺序循环。
[0078]
显影机95具备赋予使显影剂在壳体300内循环的输送力的输送部件。具体地,显影
机95具备配置在第一输送路径100中的供给螺旋推运器120和配置在第二输送路径150中的混合螺旋推运器170。供给螺旋推运器120在轴的外周形成有作为螺旋叶片的主卷绕部180,通过绕轴旋转,将显影剂向显影辊190供给的同时向规定的轴向(例如,图5中为z轴方向的负侧)输送。混合螺旋推运器170在轴的外周形成有作为螺旋叶片的主卷绕部180,通过绕轴旋转,在搅拌显影剂的同时向与供给螺旋推运器120相反的方向(例如,图5中为z轴方向的正侧)输送。供给螺旋推运器120是第一输送部件的一个例子,混合螺旋推运器170是第二输送部件的一个例子。
[0079]
通过供给螺旋推运器120和混合螺旋推运器170的旋转,显影剂g在上述路径中循环。第二输送路径150比连通孔110更向前侧延伸,在该部分配置有在混合螺旋推运器170的轴的外周形成有作为螺旋叶片的反卷绕部185的部分。通过反卷绕部185向显影剂施加与主卷绕部180相反方向的输送力,从而促进通过主卷绕部输送到连通孔110的显影剂朝向连通孔110抬起。
[0080]
另一方面,第一输送路径100比连通孔110更向前侧延伸,构成排出剩余显影剂的显影剂排出路径186的一部分。显影剂排出路径186由以下构成:第一输送路径100中比连通孔110更向前侧的z方向正侧延伸超过混合螺旋推运器170的反卷绕部185的部分;以及从该部分的端部向下方延伸并上下贯通第二输送路径150的部分。通过形成显影剂排出路径186,采用将劣化的显影剂逐渐向框体300外部排出的所谓滴流方式。在显影剂排出路径186的沿z方向延伸的部分中,配置有形成有用于向显影剂施加与供给螺旋推运器120的主卷绕部180的输送力相反的输送力的反卷绕部185的部分。
[008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300中形成有配置有作为第三输送部件的反向螺旋推运器196的第三输送路径195。反向螺旋推运器196绕轴旋转,从而使未被显影辊190消耗的显影剂返回到第二输送路径150。
[0082]
框体300通过将主体侧壳体320与端部侧壳体340接合而构成。在主体侧壳体320中形成有第一输送路径100、第二输送路径150中的比连通孔110稍靠近前侧的部分。在端部侧壳体340中形成有第一输送路径100、第二输送路径150的剩余部分。主体侧壳体320和端部侧壳体340在相互的端部间夹入密封部件156的抵接状态下,从端部侧壳体340侧将紧固部件342、344、346拧入主体侧壳体320(框体)而相互固定。
[0083]
而且,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输送路径150的与连通孔110邻接的位置处配置有冷却部200。冷却部200配置于第二输送路径150中的相对于连通孔110的前侧。冷却部200是由导热率比作为框体300的原材料的树脂高的原材料铝或铝合金构成的管状部件。冷却部200形成为在其配置部分覆盖第二输送路径150的内表面,并在该第二输送路径150的周向上延伸。具体而言,冷却部200从周围覆盖混合螺旋推运器170的反卷绕部185。
[0084]
冷却部200被主体侧壳体320和端部侧壳体340夹持而固定于框体300。
[0085]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在主体侧壳体320中的第二输送路径150的形成部分形成有凹部152。凹部152是内径比输送路径150大的部分,到达主体侧壳体320的端部侧壳体340的端部。凹部152的与端部侧壳体340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成为朝向该端部侧壳体340侧的抵接面(内表面)153。冷却部200在与凹部152的抵接面153抵接的状态下,z方向负侧的一部分内嵌于凹部152。
[0086]
冷却部200的另一部分内嵌于端部侧壳体340。在端部侧壳体340与冷却部200的与主体侧壳体320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之间夹设有密封部件154。上述紧固部件342、344、346的紧固载荷作用于密封部件154。即,如上所述,冷却部200被紧固部件342、344、346的紧固载荷夹入主体侧壳体320和端部侧壳体340而固定于框体300。
[0087]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如图8所示,冷却部200的管内径与第二输送路径150的内径形成为相同,两者的内表面形成为连续而不产生台阶。但是,冷却部200的管内径也可以形成为比第二输送路径150的内径小。由此,由反卷绕部185输送的显影剂被顺畅地向连通孔110侧方向输送。
[0088]
另外,在壳体300中的位于冷却部200的外侧的部分形成有供冷却部200面向壳体的外侧的开口部360。开口部360形成为贯通壳体的内侧和外侧的四边形的窗状,冷却部200构成为能够与框体300的外侧的空气接触。
[0089]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360形成在如图2所示的面向框体300(壳体)的斜上方的上侧开口部362以及如图9的后视图所示的面向框体300(壳体)的下方的下侧开口部364这两个部位。另外,开口部360设置在第二输送路径150中框体300(壳体)的与显影剂的输送方向(z轴方向的正侧)平行的面上。在该实施方式中,上侧开口部362和下侧开口部364形成于端部侧壳体340,上述的密封部件156位于各个主体侧壳体320侧的边缘。
[009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具备向图像形成装置10的内部吸入空气的吸气部420和排出该空气的排气部430。此外,在从图1所示的一侧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0的情况下,吸气部420是在右侧的板开口的部分,在从图1所示的一侧观察的情况下,排气部430是在后侧的板开口的部分。另外,如图2所示,在显影机95设置于图像处理装置90的状态下,冷却部200配置在吸气部420侧而不是排气部430侧。另外,在吸气部420具备朝向冷却部200送风的送风装置400。因此,在显影机95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状态下,开口部360设置于与该图像形成装置10内部产生的空气流接触的位置。在此,在从图1所示的一侧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0的情况下,吸气部420是在右侧的板开口的部分,在从图1所示的一侧观察的情况下,排气部430是在后侧的板开口的部分。此外,吸气部420、排气部430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一个,也可以设置于各显影机95。另外,也可以设置从吸气部420连接到开口部360的管道,使得从吸气部420吸取的空气容易向冷却部200输送。
[0091]
(作用)
[0092]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0093]
在显影机95中,当供给螺旋推运器120和混合螺旋推运器170旋转时,显影剂在壳体300中按照第二输送路径150、前侧的连通孔110、第一输送路径100、后侧的连通孔的顺序循环。
[0094]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将第二输送路径150内的显影剂的输送方向(从图5的z轴方向的负侧到z轴方向的正侧)改变为第一输送路径100的显影剂的输送方向(从图5的z轴方向的正侧到z轴方向的负侧),且将显影剂抬起并移动至上方的第一输送路径100内部,需要在第二输送路径150的连通孔110附近对显影剂施加压力。此时,由于伴随显影剂之间的摩擦力的增加而产生的摩擦热,显影剂等的温度上升。
[0095]
此外,为了节省图像形成装置的空间,当诸如螺旋推运器轴等输送部件在不增大直径的情况下的小尺寸状态下高速旋转时,轴承和驱动系统产生发热,并且在连通孔附近
的有显影剂滞留的部分处的发热容易变得显著。
[0096]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连通孔110相邻地配置有冷却部200。冷却部200的导热率比壳体300高。
[0097]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使用紧固机构等专用安装件将冷却部件200固定于显影机95的框体300的结构相比,无需另外设置用于固定冷却部200的特别的紧固机构等,就能够将冷却部200固定于显影机95。另外,能够在不使显影机95的结构复杂化的情况下使其简单化。
[0098]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冷却部200不是在受到按压的状态下由支持部340夹持的结构相比,冷却部200被朝向凹部152的内表面按压,冷却部200在不使用专用紧固部件进行压入的情况下被牢固地夹持固定在支持部340与输送路径之间。
[0099]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不通过抵接进行定位,也不具有密封部件的结构相比,通过使冷却部200与凹部152的内表面抵接而容易地定位冷却部200,并且难以产生间隙,也能够抑制显影剂的进入。
[0100]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冷却部200的支持部340侧和支持部340直接接触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显影剂从它们之间进入。
[0101]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冷却部200为板状的结构相比,通过将冷却部形成为筒状,显影剂与筒状内表面直接接触,显影剂的热高效地传递到冷却部200,从而能够高效地降低显影剂的温度。
[0102]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方式中任意一个方式的显影机95的作用效果的图像形成装置10。
[0103]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不是在主体侧壳体320,而是在端部侧壳体(支持部)340具备开口部360。端部侧壳体(支持部)340形成为比长条状的主体侧壳体320短,从而能够在保持壳体的强度、刚性的同时打开开口部360。
[0104]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通过具备吸气部420,通过送风装置400从吸气部420将图像形成装置10外部的冷却的新鲜空气吸取到图像形成装置10内部。并且,使该空气流直接接触冷却部200。
[0105]
由此,能够将吸取从冷却部200表面放出的热而温度上升的空气从排气部430向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部排出。另外,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10内部产生如图2所示的空气流的流动,能够在不使图像形成装置10内的空气温度上升的情况下提高冷却部200的冷却效果。
[0106]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部200的整体形状为圆筒状的管状,未形成开口或切口等,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样的形状。具体而言,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具有与连通孔110对应的位置被切口的切口部210。在具有切口部210的情况下,优选以连通孔110位于切口部210的对置的一边211与另一边212之间的方式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口部210是在冷却部200的端部侧被切口的形状,但切口部210的位置和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于在端部侧被切口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在冷却部200的更靠内部侧开口的孔状。
[0107]
如图10所示,如果冷却部200具有与连通孔110对应的切口部210,则能够将冷却部200接近连通孔110的周围地配置,能够有效地抑制连通孔110周围的温度上升。
[010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第一输送路径100和第二输送路径150在重力方向以上下相邻的方式配置的所谓的纵型配置,但本发明并不特别限定于该纵型配置。具体而言,
例如,即使不是上述那样的将多个输送路径配置在重力方向上下的纵型配置,而是配置在重力方向的左右的横型配置,即使在为了提高效率而使其高速旋转从而预计显影剂的温度因摩擦力而上升那样的显影机中设置上述那样的冷却部200,也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以及效果,并且能够应用。
[0109]
(作用2)
[0110]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显影机95,其与具备大型散热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形成得更小。在此,冷却部200设置于第二输送路径150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因此,冷却部200能够从温度上升了的显影剂直接吸收热,进而使吸收的热扩散到框体的周围而散热,抑制热的集中,抑制显影剂等的温度上升。
[0111]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不使冷却部200面向壳体300的外侧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冷却效果。
[0112]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在长条状的主体侧壳体320上具备开口部360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保持壳体300的强度的同时打开开口部360。即,端部侧壳体(支持部)340形成为比长条状的主体侧壳体320短,从而能够在保持壳体的强度、刚性的同时打开开口部360。
[0113]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仅在主体侧壳体320与冷却部200之间配置密封部件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显影剂从间隙泄漏。
[0114]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空气流不接触面向开口部360的冷却部200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冷却部200的冷却效果。
[0115]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开口部360设置在第二输送路径150中壳体的与显影剂的输送方向平行的面以外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冷却效果。
[0116]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冷却部200仅设置于周向的一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冷却效果。
[0117]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来自送风装置400的风不接触冷却部200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冷却部200的冷却效果。
[0118]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冷却部200配置于排气部430侧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冷却部200的冷却效果。即,如图2所示,通过具备吸气部420,通过送风装置400,从吸气部420将图像形成装置10外部的冷却的新鲜空气吸取到图像形成装置10内部。并且,使该空气流直接接触冷却部200。由此,能够将吸取从冷却部200表面放出的热而温度上升的空气从排气部430向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部排出。另外,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10内部产生图2所示那样的空气流的流动,不使图像形成装置10内的空气温度上升而提高冷却部200的冷却效果。
[0119]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6所示,将冷却部200从与连通孔110相邻的位置设置到与显影剂排出路径186对应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显影剂排出路径186附近的温度上升,能够防止排出显影剂的显影剂排出路径186发生故障,能够维持排出剩余显影剂的功能。
[0120]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5、图6所示,在利用紧固部件(342、344、346)将支持部340固定于框体300的端部的情况下,在支持部340与框体300之间夹持冷却部200,利用紧固部件(342、344、346)将支持部340固定于框体300。
[0121]
由此,与使用紧固机构等专用安装件将冷却部200固定于显影机95的框体300的结构相比,无需另外设置用于固定冷却部200的特别的紧固机构等,就能够将冷却部200固定
于显影机95。另外,能够在不使显影机95的结构复杂化的情况下使其简单化。
[0122]
(作用3)
[0123]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第二输送路径150的与连通孔110相邻的部分由导热率与框体300的其他部分相同的材料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通过连通孔110附近的显影剂的温度。
[0124]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仅在第一输送路径100配置冷却部200的结构相比,能够有效地抑制温度上升。
[0125]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二输送路径150配置于第一输送路径100的重力方向下侧的结构中,与输送路径的与连通孔110相邻的部分由相同的导热率的材料形成的结构相比,能够降低通过连通孔110附近的显影剂的温度。
[0126]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冷却部仅与从第一输送路径100向第二输送路径150移动显影剂的连通孔110相邻地配置的结构相比,在用于抬起显影材料并使其移动的连通孔110附近,温度容易上升,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通过连通孔110附近的显影剂的温度。
[0127]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冷却部200为板状的结构相比,通过将冷却部形成为管状部件,显影材料直接与冷却部200接触,能够降低通过连通孔110附近的显影剂的温度。
[0128]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冷却部200从连通孔110偏离地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将冷却部200接近连通孔110的周围地配置,能够降低通过连通孔110附近的显影剂的温度。
[0129]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冷却部与反卷绕部偏离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显影材料碰撞并且由于摩擦导致的温度上升变大,从而能够降低通过连通孔附近的显影剂的温度。
[0130]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冷却部200仅配置在连通孔110的附近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显影剂排出路径186附近的温度上升,抑制剩余显影剂的排出不良。
[0131]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具备上述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显影机95的图像形成装置10。
[0132]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将显影剂向上方抬起而使其从第二输送路径150向第一输送路径100转移的连通孔110、以及将显影剂向下方落下而使其从第一输送路径100向第二输送路径150转移的连通孔(未图示)。在这两个连通孔中,如图5所示,在与将显影剂向上方抬起而从第二输送路径150向第一输送路径100转移的连通孔110相邻的位置设置有冷却部200。用于使显影剂向下方落下的连通孔(未图示)能够不对显影剂施加特别的压力等而通过自然落下使其移动,因此不会对显影剂施加大的摩擦负荷,摩擦热的产生也少。因此,不需要在用于使显影剂向下方落下的连通孔(未图示)侧设置冷却部200,所以不设置。与此相对,在用于抬起显影剂并经由连通孔110从第二输送路径150向第一输送路径100转移的连通孔110附近,为了克服重力将显影剂从下方的第二输送路径150向上方的第一输送路径100抬起,需要压入显影剂并施加压力。在这样的部位,显影剂之间的摩擦力变大,附近的温度容易因摩擦热而上升。通过在与这样的温度容易上升的连通孔110相邻的位置设置冷却部200,能够有效地抑制连通孔110附近的温度上升。
[0133]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变更、改良。例如,也可以适当组合多个上述所示的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显影机,其具备:框体,其形成有中空的输送路径;输送部件,其在所述输送路径内输送显影剂;支持部,其为了在所述输送路径的端部支持所述输送部件而通过紧固部件固定于所述框体的端部;以及冷却部,其通过被夹持在所述支持部与所述框体之间而被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机,其中,所述冷却部在被按压于沿着所述输送路径设置在所述框体的内部的凹部的朝向所述显影剂的输送方向的内表面的状态下,通过被夹持在所述支持部与所述输送路径之间而被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机,其中,通过使所述冷却部与所述凹部的内表面抵接来定位所述冷却部,并且,在所述冷却部的所述支持部侧具备密封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机,其中,所述密封部件设置在所述冷却部的所述支持部侧与所述支持部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机,其中,所述冷却部由铝或铝合金制成,且形成为覆盖所述输送路径的内表面的筒状。6.一种显影机,其具备:输送显影剂的中空的输送路径,其中,由冷却部形成构成所述输送路径的面的一部分,所述冷却部由导热率比所述面的其他部分高的材料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机,其中,所述输送路径被壳体覆盖,在所述壳体的位于所述冷却部的外侧的部分具备开口部,所述冷却部通过所述开口部面向该壳体的外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机,其中,所述壳体由长条状的主体侧壳体和位于主体侧壳体的一端部的端部侧壳体构成,所述开口部设置于所述端部侧壳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机,其中,在所述冷却部与所述端部侧壳体接触的部分之间具备密封部件。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机,其中,在显影机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所述开口部设置于与该图像形成装置内部产生的空气流接触的位置。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机,其中,所述开口部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中所述壳体的与显影剂的输送方向平行的面上。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机,其中,所述冷却部形成为沿所述输送路径的周向延伸的管状。13.一种显影机,其具备:框体,其具有第一输送路径和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相邻的第二输送路径;
第一输送部件和第二输送部件,其以使显影剂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与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之间经由连通孔循环的方式进行输送;以及冷却部,其配置于所述框体中的与所述连通孔相邻的位置,由导热率比所述框体高的材料形成。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影机,其中,所述第一输送部件形成为能够向周围供给显影剂,所述第二输送部件形成为能够搅拌显影剂,所述冷却部配置于所述第二输送路径。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影机,其中,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在重力方向以上下相邻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的下侧。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影机,其中,所述冷却部与所述连通孔相邻地配置,所述连通孔将所述显影剂向上方抬起而使所述显影剂从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向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转移。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机,其中,所述冷却部是覆盖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的内表面的管状部件。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机,其中,所述冷却部具有与所述连通孔对应的切口部。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机,其中,所述第二输送部件具备:主卷绕部,其在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的一端部形成为向一方向卷绕以使显影剂循环;以及反卷绕部,其在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的另一端部形成为向与所述主卷绕部相反的方向卷绕,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主卷绕部隔着所述连通孔形成的所述一端部相对,所述冷却部从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的与所述连通孔相邻的位置配置到与所述反卷绕部对应的位置。20.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机,其中,配置有显影剂排出路径,所述显影剂排出路径将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的显影剂通过所述连通孔进行循环的范围的外侧排出的剩余显影剂向外部排出,所述冷却部从与所述连通孔相邻的位置配置到与所述显影剂排出路径相邻的位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影机,所述显影机具备:框体,其形成有中空的输送路径;输送部件,其在所述输送路径内输送显影剂;支持部,其为了在所述输送路径的端部支持所述输送部件而通过紧固部件固定于所述框体的端部;以及冷却部,其通过被夹持在所述支持部与所述框体之间而被固定。而被固定。而被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

玉井达也 船田敦 本乡充俊 关根瑞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9.10

技术公布日:

2022/11/25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29051-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2-10 12:23:35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