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颗粒带线捻制机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11 00:10:53 0条评论

一种颗粒带线捻制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颗粒带线捻制机。


背景技术:



2.花式线具有特殊外观和结构,其采用花式捻线机或经改造普通纺纱机上进行纺制。花式线品种多样,可在原料、颜、成线结构等方面进行变化,已具有多种彩变化和粗细节等变化,从常规的服用、装饰用纺织品扩展到特种功能产业用纺织品,花式线突破了传统纱线对条干均匀一致的要求,其成纱形式多样、线性条干不均匀,具有不均匀、多层或多组的外观,展现出个性化、功能化的趋势。花式纱线及其织物具有特殊结构和多变彩,顺应了潮流,深受消费者追捧。研发出新的花式线是增加纱线品种、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
3.目前,对于多组分、编捻复合、编织复合结构的功能花式线尚处于研究阶段,不同的花式线难以采用单一的纺纱机进行纺织,这就导致研究不同的花式线时,需要同步设计纺织机,影响花式线的研究进度。颗粒带线一种新型花式线,颗粒带线为线圈式颗粒节的带线,目前颗粒带线的捻制工艺繁琐,产量低,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颗粒带线捻制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能够捻制颗粒带线的颗粒带线捻制机,以解决上述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颗粒带线捻制机,包括纱架和机架、以及依次设置的牵伸装置、加捻装置、一次成形装置、编织装置、二次成形装置、磨毛装置和卷绕装置;
7.所述纱架的下端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纱架的顶端设置有退纱机构;
8.所述退纱机构包括支撑横梁、粗纱管以及若干个吊锭组,所述支撑横梁与所述纱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吊锭组固定于所述支撑横梁的下侧,每个所述吊锭组设置有两个吊锭,每个所述吊锭的下侧均设置有所述粗纱管;
9.所述纱架的中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导丝压辊组件,所述导丝压辊组件的上方设置有筒丝架,所述筒丝架与所述纱架固定连接,所述筒丝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丝筒的筒丝杆;
10.所述支撑座原理所述纱架的一侧设置有导丝杆和导纱杆,所述退纱机构导出的纱线绕过所述导纱杆后引入所述牵伸装置内,所述导丝压辊组件导出的丝线绕过所述导丝杆后引入所述牵伸装置内;
11.所述牵伸装置固定于所述机架的顶部;
12.所述加捻装置固定于所述牵伸装置下方的所述机架上,所述加捻装置包括支撑横板、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传动龙带以及六组导纱轮,所述支撑横板的两端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六组所述导纱轮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横板上,所述导纱轮与所述支撑横板转动连接,每
个所述导纱轮的下侧设置有第一从动带轮,所述第一传动龙带与所述第一从动带轮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横板的两端下侧均设置有导带杆和导带轮,所述第一传动龙带绕过所述导带杆和导带轮后环闭设置,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龙带传动连接;
13.所述一次成形装置固定于所述加捻装置下方的所述机架上,所述一次成形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传动龙带、第一铝盘、第一上支承、第一空心锭杆和第一锭底,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铝盘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侧,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铝盘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上支承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空心锭杆与所述第一上支承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空心锭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二从动带轮,所述第一铝盘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龙带与所述第二从动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锭底固定于所述第一空心锭杆下侧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锭底上对应所述第一空心锭杆设置有第一导纱孔,所述第一空心锭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筒管上限位器,所述第一空心锭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筒管下限位器,所述第一筒管上限位器与所述第一筒管下限位器配合用于固定第一纱筒或第一丝筒;
14.所述编织装置固定于所述一次成形装置下方的所述机架上,所述编织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三伺服电机、第三传动龙带、第二铝盘和编织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铝盘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三伺服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侧,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铝盘转动连接,所述编织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编织组件的下端设置有第三从动带轮,所述第二铝盘通过所述第三传动龙带与所述第三从动带轮传动连接;
15.所述二次成形装置固定于所述编织装置下方的所述机架上,所述二次成形装置包括第三支撑板、第四伺服电机、第四传动龙带、第三铝盘、第二上支承、第二空心锭杆和第二锭底,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铝盘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板上,所述第四伺服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下侧,所述第四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铝盘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上支承固定于所述第三支撑板上,所述第二空心锭杆与所述第二上支承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空心锭杆的下端设置有第四从动带轮,所述第三铝盘通过所述第四传动龙带与所述第四从动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锭底固定于所述第二空心锭杆下侧的所述第三支撑板上,所述第二锭底上对应所述第二空心锭杆设置有第二导纱孔,所述第二空心锭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筒管上限位器,所述第二空心锭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筒管下限位器,所述第二筒管上限位器与所述第二筒管下限位器配合用于固定第二纱筒或第二丝筒;
16.所述磨毛装置设置于所述成形装置和所述卷绕装置之间,所述磨毛装置包括积绒箱、抽吸风机、固定轴和磨毛盒,所述固定轴的两端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轴贯穿所述磨毛盒并且所述固定轴与所述磨毛盒转动连接,所述磨毛盒内设置有磨石,所述磨石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抽吸风机设置于所述积绒箱和所述磨毛盒之间,所述抽吸风机的入口与所述磨毛盒连通,所述抽吸风机的出口与所述积绒箱连通,所述磨毛盒的顶壁上设置有入线孔,所述磨毛盒的底壁上设置有出线孔;所述磨毛盒背离所述抽吸风机的一侧设置有抽风口;
17.所述卷绕装置固定于所述成形装置下方的所述机架上,所述卷绕装置包括双轴伺服电机、第一导纱器、凸轮轴、绕纱凸轮和压紧组件,所述双轴伺服电机设置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导纱器设置于所述凸轮轴上方的机架上,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导纱器传动连接,所述凸轮轴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底部,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凸轮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绕纱凸轮设置于所述凸轮轴上,所述压紧组件设置于所述绕纱凸轮的侧面。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牵伸、加捻、一次包缠、编织、二次包缠和磨毛能够加工得到颗粒带线,操作简单,颗粒带线的颗粒均匀,所得的颗粒带线花型丰富,产量和品质高,适用于颗粒带线的产品研发和试制。
1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纱器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一导纱轴以及第一导纱胶辊,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一导纱轴均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五从动带轮,所述第一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主动带轮,所述第一主动带轮通过第一同步带与所述第五从动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导纱胶辊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纱轴上,所述第一导纱胶辊与所述第一传动轴抵接,所述第一导纱轴上方对应每个所述第二空心锭杆设置有第一导纱钩,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导纱钩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
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导纱器能够将二次包缠后得到的复合带线向磨毛装置进行引导,有利于复合带线磨毛为颗粒线带。
22.进一步的,所述编织装置与所述一次成形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纱器,所述第二导纱器包括第二传动轴、第二导纱轴以及第二导纱胶辊,所述第二传动轴和所述第二导纱轴均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上设置有第六从动带轮,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主动带轮,所述第二主动带轮通过第二同步带与所述第六从动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导纱胶辊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纱轴上,所述第二导纱胶辊与所述第二传动轴抵接,所述第二导纱器的上侧对应每个所述第一空心锭杆设置有第二导纱钩和导纱直钩,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导纱钩和所述导纱直钩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
2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导纱器能够将第一次包缠后制得的复合股线向编织装置内引导,有利于编织装置编织得到复合式带线。
2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格栅条,所述第一固定格栅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格栅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铝盘上侧,并且所述第一固定格栅条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铝盘转速的第一转速传感器。
2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转速传感器能够测量第一铝盘的转速,便于第二伺服电机驱动第一空心锭杆转动,有利于控制第一次包缠的效果。
2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格栅条,所述第二固定格栅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格栅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铝盘上侧,并且所述第二固定格栅条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铝盘转速的第二转速传感器。
2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转速传感器能够测量第二铝盘的转速,便于第三伺服电机驱动编组组件编织得到复合式带线,有利于控制复合股线的编织。
28.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三支柱,所述第三支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三固定格栅条,所述第三固定格栅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格栅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铝盘上侧,并且所述第三固定格栅条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三铝盘转速的第三转速传感器。
2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三转速传感器能够测量第三铝盘的转速,便于第三伺服电机驱动第二空心锭杆进行第二次包缠,有利于控制第二次包缠的效果。
30.进一步的,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定位块、拉簧、拉杆、第二支撑杆、压架以及压管,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块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拉杆远离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压架铰链连接,所述压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压管转动设置于所述压架的另一端上,所述压管与所述绕纱凸轮接触。
3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压紧组件能够压紧卷绕在绕纱凸轮上的颗粒带线。
32.进一步的,所述牵伸装置包括罗拉座、中罗拉滑座、后罗拉滑座、中上皮圈、中下皮圈、中罗拉轴承、上销组件、下销组件、下皮圈张力组件、导纱喇叭、前罗拉、中罗拉、后罗拉、上胶辊、导丝辊、摇架以及动力机构,所述罗拉座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2
°
,所述中罗拉滑座通过螺栓设置在所述罗拉座上,所述中罗拉转动设置于所述中罗拉滑座上,所述后罗拉滑座通过螺栓设置在所述罗拉座上,所述后罗拉转动设置在所述后罗拉滑座上,所述前罗拉转动设置在所述罗拉座上,所述导纱喇叭固定于所述后罗拉滑座上,所述摇架的顶端与所述罗拉座固定连接,所述上胶辊对应所述前罗拉和所述后罗拉转动设置在摇架上,并且所述上胶辊与所述前罗拉和所述后罗拉接触,所述中罗拉轴承和上销组件均设置在摇架上,所述中上皮圈设置在所述上销组件和所述中罗拉轴承上,所述下皮圈张力组件和所述下销组件设置在所述中罗拉滑座上,所述中下皮圈设置在所述中罗拉、下销组件和所述下皮圈张力组件上,所述动力机构分别与所述前罗拉、所述中罗拉和所述后罗拉传动连接,所述导丝辊转动设置在所述前罗拉上方的所述摇架上。
3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牵伸装置能够对纱线须条进行牵伸并汇合,纱线和丝线牵引效果好。
34.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支架、第五伺服电机、第三同步带、轴变距节、轴承支架、轴承座和外伸轴,所述电机支架和所述轴承支架的下端均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对应所述前罗拉、所述中罗拉和所述后罗拉设置在轴承支架上,每个所述轴承座上均设置有所述外伸轴,所述外伸轴分别与所述前罗拉、所述中罗拉和所述后罗拉传动连接,所述外伸轴上设置有所述轴变距节,所述轴变距节上设置有所述第三同步带,所述第五伺服电机固定于所述电机支架上,所述第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同步带传动连接。
3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动力机构,能够传动前罗拉、中罗拉以及后罗拉转动,有利于纱线的汇合牵引。
36.进一步的,所述磨毛盒的上方平行设置有第一导纱横杆和第二导纱横杆,所述第一导纱横杆和所述第二导纱横杆的两端均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
3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导纱横杆与第二导纱横杆配合,能够将第一导纱器引出的复合式带线向磨毛装置进行引导,有利于复合式带线磨毛捻制为颗粒带线。
附图说明
3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39.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左视图;
40.图3为本实用新型牵伸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41.图4为本实用新型牵伸装置的结构左剖视图;
42.图5为本实用新型磨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44.1、纱架;2、机架;3、牵伸装置;4、加捻装置;5、一次成形装置;6、编织装置;7、二次成形装置;8、磨毛装置;9、卷绕装置;10、退纱机构;11、支撑座;12、导丝压辊组件;13、筒丝架;14、筒丝杆;15、导纱杆;16、导丝杆;17、支撑横板;18、第一伺服电机;19、第一传动龙带;20、导纱轮;21、第一从动带轮;22、导带杆;23、导带轮;24、第一支撑板;25、第二伺服电机;26、第二传动龙带;27、第一铝盘;28、第一上支承;29、第一空心锭杆;30、第一锭底;31、第二从动带轮;32、第一筒管上限位器;33、第一筒管下限位器;34、第二支撑板;35、第三伺服电机;36、第三传动龙带;37、第二铝盘;38、编织组件;39、第三从动带轮;40、第三支撑板;41、第四伺服电机;42、第四传动龙带;43、第三铝盘;44、第二上支承;45、第二空心锭杆;46、第二锭底;47、第四从动带轮;48、第二筒管上限位器;49、第二筒管下限位器;50、积绒箱;51、抽吸风机;52、磨毛盒;53、固定轴;54、磨石;55、第一导纱横杆;56、第二导纱横杆;57、双轴伺服电机;58、第一导纱器;59、凸轮轴;60、绕纱凸轮;61、压紧组件;62、第一传动轴;63、第一导纱轴;64、第一导纱胶辊;65、第一同步带;66、第一导纱钩;67、第一固定板;68、第二导纱器;69、第二传动轴;70、第二导纱轴;71、第二导纱胶辊;72、第二同步带;73、第二导纱钩;74、导纱直钩;75、第二固定板;76、第一支柱;77、第一固定格栅条;78、第一转速传感器;79、第二支柱;80、第二固定格栅条;81、第二转速传感器;82、第三支柱;83、第三固定格栅条;84、第三转速传感器;85、第一支撑杆;86、定位块;87、拉簧;88、拉杆;89、第二支撑杆;90、压架;91、压管;92、支撑横梁;93、吊锭;94、粗纱管;95、罗拉座;96、后罗拉滑座;97、中罗拉滑座;98、中上皮圈;99、中下皮圈;100、中罗拉轴承;101、上销组件;102、下销组件;103、下皮圈张力组件;104、导纱喇叭;105、前罗拉;106、中罗拉;107、后罗拉;108、上胶辊;109、导丝辊;110、摇架;111、动力机构;112、电机支架;113、第五伺服电机;114、第三同步带;115、轴变距节;116、轴承支架;117、轴承座;118、外伸轴。
具体实施方式
4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6.实施例
47.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颗粒带线捻制机,包括纱架1和机架2、以及依次设置的牵伸装置3、加捻装置4、一次成形装置5、编织装置6、二次成形装置7、磨毛装置8和卷绕装置9;其中,纱架1包括两个支撑杆,支撑杆均设置于机架2顶部的后侧,支撑杆的下端与机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机架2包括顶板和四个支撑柱,顶板设置于支撑柱的顶部,并且四个支撑柱的顶端均与顶板的下侧壁固定连接。
48.纱架1的下端与机架2固定连接,纱架1的顶端设置有退纱机构10。
49.退纱机构10包括支撑横梁92、粗纱管94以及若干个吊锭组,支撑横梁92与纱架1的顶端固定连接,吊锭组固定于支撑横梁92的下侧,每个吊锭组设置有两个吊锭93,每个吊锭93的下侧均设置有粗纱管94;粗纱管94用于固定缠绕有纱线须条的须条筒。
50.纱架1的中部设置有支撑座11,支撑座11上设置有导丝压辊组件12,导丝压辊组件12的上方设置有筒丝架13,筒丝架13与纱架1固定连接,筒丝架1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丝筒的筒丝杆14;导丝压辊组件12包括压辊支座、承丝辊、压辊架和导丝压辊,压辊支座固定于支撑座11上,承丝辊与导丝压辊接触,承丝辊与压辊支座转动连接,导丝压辊转动设置于压辊架的一端上,压辊架的另一端与纱架1连接,筒丝杆14远离筒丝架13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筒丝杆14上设置丝筒,丝筒上卷绕的丝线首先引入承丝辊与导丝压辊之间,然后依次通过导丝杆16和导丝辊109引入牵伸装置3的前罗拉105处,前罗拉105转动牵伸丝线时,丝线从丝筒上退出。
51.支撑座11远离纱架1的一侧设置有导丝杆16和导纱杆15,退纱机构10导出的纱线绕过导纱杆15后引入牵伸装置3内,导丝压辊组件12导出的丝线绕过导丝杆16后引入牵伸装置3内。
52.牵伸装置3固定于机架2的顶部。
53.加捻装置4固定于牵伸装置3下方的机架2上,加捻装置4包括支撑横板17、第一伺服电机18、第一传动龙带19以及六组导纱轮20,支撑横板17的两端与机架2固定连接,六组导纱轮20间隔设置于支撑横板17上,导纱轮20与支撑横板17转动连接,每个导纱轮20的下侧设置有第一从动带轮21,第一传动龙带19与第一从动带轮21传动连接,支撑横板17的两端下侧均设置有导带杆22和导带轮23,第一传动龙带19绕过导带杆22和导带轮23后环闭设置,第一伺服电机18固定于机架2上,第一伺服电机18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龙带19传动连接;第一伺服电机18固定在与第一支撑板24平齐的机架2上,第一伺服电机18的输出端上设置有主动带轮,支撑板上设置有引导轮,引导轮设置在第一传动龙带19的环闭路径上,主动带轮传动第一传动龙带19环闭移动。
54.一次成形装置5固定于加捻装置4下方的机架2上,一次成形装置5包括第一支撑板24、第二伺服电机25、第二传动龙带26、第一铝盘27、第一上支承28、第一空心锭杆29和第一锭底30,第一支撑板24与机架2固定连接,第一铝盘27转动设置于第一支撑板24上,第二伺服电机25固定于第一支撑板24的下侧,第二伺服电机25的输出端与第一铝盘27传动连接,第一上支承28固定于第一支撑板24上,第一空心锭杆29与第一上支承28的顶端转动连接,第一空心锭杆29的下端设置有第二从动带轮31,第一铝盘27通过第二传动龙带26与第二从动带轮31传动连接,第一锭底30固定于第一空心锭杆29下侧的第一支撑板24上,第一锭底30上对应第一空心锭杆29设置有第一导纱孔,第一空心锭杆29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筒管上限位器32,第一空心锭杆29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筒管下限位器33,第一筒管上限位器32与第一
筒管下限位器33配合用于固定第一纱筒或第一丝筒;第二从动带轮31与第一空心锭杆29一体成型,第二传动龙带26通过第二从动带轮31传动第一空心锭杆29转动,进而将第一空心锭杆29外侧的第一纱筒或第一丝筒的丝线包缠于加捻后的纱线外侧。
55.编织装置6固定于一次成形装置5下方的机架2上,编织装置6包括第二支撑板34、第三伺服电机35、第三传动龙带36、第二铝盘37和编织组件38,第二支撑板34与机架2固定连接,第二铝盘37转动设置于第二支撑板34上,第三伺服电机35固定于第二支撑板34的下侧,第三伺服电机35的输出端与第二铝盘37转动连接,编织组件38设置于第二支撑板34上,编织组件38的下端设置有第三从动带轮39,第二铝盘37通过第三传动龙带36与第三从动带轮39传动连接;编织组件38包括针筒、舌针、沟槽凸轮、针杆轴、带轮固定片、紧固螺杆、紧固螺母和导纱片,针杆轴与带轮连接,针杆轴的下端一体成型有第三从动带轮39,第三传动龙带36可通过第三从动带轮39传动针杆轴转动,针杆轴旋转转动时,带动舌针旋转并沿沟槽凸轮的沟槽滑动并往复升降,紧固螺杆贯穿第二支撑板34并用紧固螺母固定。
56.二次成形装置7固定于编织装置6下方的机架2上,二次成形装置7包括第三支撑板40、第四伺服电机41、第四传动龙带42、第三铝盘43、第二上支承44、第二空心锭杆45和第二锭底46,第三支撑板40与机架2固定连接,第三铝盘43转动设置于第三支撑板40上,第四伺服电机41固定于第三支撑板40的下侧,第四伺服电机41的输出端与第三铝盘43传动连接,第二上支承44固定于第三支撑板40上,第二空心锭杆45与第二上支承44的顶端转动连接,第二空心锭杆45的下端设置有第四从动带轮47,第三铝盘43通过第四传动龙带42与第四从动带轮47传动连接,第二锭底46固定于第二空心锭杆45下侧的第三支撑板40上,第二锭底46上对应第二空心锭杆45设置有第二导纱孔,第二空心锭杆45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筒管上限位器48,第二空心锭杆45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筒管下限位器49,第二筒管上限位器48与第二筒管下限位器49配合用于固定第二纱筒或第二丝筒;第四从动带轮47与第二空心锭杆45一体成型,第四传动龙带42通过第四从动带轮47传动第二空心锭杆45转动,进而将第二空心锭杆45外侧的第二纱筒或第二丝筒的丝线包缠于加捻后的纱线外侧。
57.磨毛装置8设置于成形装置和卷绕装置9之间,磨毛装置8包括积绒箱50、抽吸风机51、固定轴53和磨毛盒52,固定轴53的两端与机架2转动连接,固定轴53贯穿磨毛盒52并且固定轴53与磨毛盒52转动连接,磨毛盒52内设置有磨石54,磨石54与固定轴53转动连接,抽吸风机51设置于积绒箱50和磨毛盒52之间,抽吸风机51的入口与磨毛盒52连通,抽吸风机51的出口与积绒箱50连通,磨毛盒52的顶壁上设置有入线孔,磨毛盒52的底壁上设置有出线孔;磨毛盒52背离抽吸风机51的一侧设置有抽风口;机架2的底部设置有底板,积绒箱50和抽吸风机51均固定在底板上,抽吸风机51的入口设置对应六个磨毛盒52设置有吸绒管,吸绒管与磨毛盒52的左侧连通,磨毛盒52的右侧侧壁开口设置为抽风口,以利用风力的流动性带动磨毛过程中脱落或分离的绒毛。
58.卷绕装置9固定于成形装置下方的机架2上,卷绕装置9包括双轴伺服电机57、第一导纱器58、凸轮轴59、绕纱凸轮60和压紧组件61,双轴伺服电机57设置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导纱器58设置于凸轮轴59上方的机架2上,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导纱器58传动连接,凸轮轴59转动设置于机架2的底部,第二输出端与凸轮轴59的一端传动连接,绕纱凸轮60设置于凸轮轴59上,压紧组件61设置于绕纱凸轮60的侧面。
59.优选的,第一导纱器58包括第一传动轴62、第一导纱轴63以及第一导纱胶辊64,第
一传动轴62和第一导纱轴63均与机架2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62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五从动带轮,第一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主动带轮,第一主动带轮通过第一同步带65与第五从动带轮传动连接,第一导纱胶辊64设置于第一导纱轴63上,第一导纱胶辊64与第一传动轴62抵接,第一导纱轴63上方对应每个第二空心锭杆45设置有第一导纱钩66,机架2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板67,第一导纱钩66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板67固定连接。
60.优选的,编织装置6与一次成形装置5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纱器68,第二导纱器68包括第二传动轴69、第二导纱轴70以及第二导纱胶辊71,第二传动轴69和第二导纱轴70均与机架2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62的一端上设置有第六从动带轮,第一传动轴6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主动带轮,第二主动带轮通过第二同步带72与第六从动带轮传动连接,第二导纱胶辊71设置于第二导纱轴70上,第二导纱胶辊71与第二传动轴69抵接,第二导纱器68的上侧对应每个第一空心锭杆29设置有第二导纱钩73和导纱直钩74,机架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板75,第二导纱钩73和导纱直钩74的一端均与第二固定板75固定连接。
61.优选的,第一支撑板24上设置有第一支柱76,第一支柱76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格栅条77,第一固定格栅条77的一端与第一支柱76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格栅条77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铝盘27上侧,并且第一固定格栅条77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一铝盘27转速的第一转速传感器78;第一转速传感器78电连接第二伺服电机25。
62.优选的,第二支撑板34上设置有第二支柱79,第二支柱79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格栅条80,第二固定格栅条80的一端与第二支柱79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格栅条80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铝盘37上侧,并且第二固定格栅条80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二铝盘37转速的第二转速传感器81;第二转速传感器81电连接第三伺服电机35。
63.优选的,第三支撑板40上设置有第三支柱82,第三支柱82的顶端设置有第三固定格栅条83,第三固定格栅条83的一端与第三支柱82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三固定格栅条83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三铝盘43上侧,并且第三固定格栅条83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三铝盘43转速的第三转速传感器84;第三转速传感器84电连接第四伺服电机41。
64.优选的,压紧组件61包括第一支撑杆85、定位块86、拉簧87、拉杆88、第二支撑杆89、压架90以及压管91,第一支撑杆85和第二支撑杆89均与机架2固定连接,定位块86设置于第一支撑杆85上,拉簧87的一端与定位块86固定连接,拉簧87的另一端与拉杆88的一端固定连接,拉杆88远离拉簧87的一端与压架90铰链连接,压架90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89转动连接,压管91转动设置于压架90的另一端上,压管91与绕纱凸轮60接触。
65.优选的,牵伸装置3包括罗拉座95、中罗拉滑座97、后罗拉滑座96、中上皮圈98、中下皮圈99、中罗拉轴承100、上销组件101、下销组件102、下皮圈张力组件103、导纱喇叭104、前罗拉105、中罗拉106、后罗拉107、上胶辊108、导丝辊109、摇架110以及动力机构111,罗拉座95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2
°
,中罗拉滑座97通过螺栓设置在罗拉座95上,中罗拉106转动设置于中罗拉滑座97上,后罗拉滑座96通过螺栓设置在罗拉座95上,后罗拉107转动设置在后罗拉滑座96上,前罗拉105转动设置在罗拉座95上,导纱喇叭104固定于后罗拉滑座96上,摇架110的顶端与罗拉座95固定连接,上胶辊108对应前罗拉105和后罗拉107转动设置在摇架110上,并且上胶辊108与前罗拉105和后罗拉107接触,中罗拉轴承100和上销组件101均设置在摇架110上,中上皮圈98设置在上销组件101和中罗拉轴承100上,下皮圈张力组件103和下销组件102设置在中罗拉滑座97上,中下皮圈99设置在中罗拉106、下销组件102和
下皮圈张力组件103上,动力机构111分别与前罗拉105、中罗拉106和后罗拉107传动连接,导丝辊109转动设置在前罗拉105上方的摇架110上。
66.优选的,动力机构111包括电机支架112、第五伺服电机113、第三同步带114、轴变距节115、轴承支架116、轴承座117和外伸轴118,电机支架112和轴承支架116的下端均与机架2固定连接,轴承座117对应前罗拉105、中罗拉106和后罗拉107设置在轴承支架116上,每个轴承座117上均设置有外伸轴118,外伸轴118分别与前罗拉105、中罗拉106和后罗拉107传动连接,外伸轴118上设置有轴变距节115,轴变距节115上设置有第三同步带114,第五伺服电机113固定于电机支架112上,第五伺服电机113的输出端与第三同步带114传动连接。
67.需要说明的是,第四伺服电机41、第三同步带114、轴变距节115、轴承座117以及外伸轴118均对应前罗拉105、中罗拉106和后罗拉107设置,适应中罗拉106和后罗拉107的位置。
68.优选的,磨毛盒52的上方平行设置有第一导纱横杆55和第二导纱横杆56,第一导纱横杆55和第二导纱横杆56的两端均与机架2转动连接;第一导纱横杆55和第二导纱横杆56均通过轴承与机架2转动连接,第一导纱横杆55与第二导纱横杆56平行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由第一导纱器58导出的复合式带线由第一导纱横杆55的下侧绕过,然后从第二导纱横杆56的上侧绕过,最终以向下垂直的方式由磨毛盒52上侧的入线孔引入磨毛盒52内,固定轴53设置有两个,其中左侧的固定轴53高于右侧的固定轴53,复合式带线引入磨毛盒52后,先从右侧固定轴53的磨石54下侧绕过,然后由左侧固定轴53的磨石54上侧绕过,最终从磨毛盒52下侧的出线孔引出,最后加工得到颗粒带线,在卷绕装置9的绕线凸轮处卷绕。
6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内”、“外”、“周侧”、“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7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7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颗粒带线捻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纱架(1)和机架(2)、以及依次设置的牵伸装置(3)、加捻装置(4)、一次成形装置(5)、编织装置(6)、二次成形装置(7)、磨毛装置(8)和卷绕装置(9);所述纱架(1)的下端与所述机架(2)固定连接,所述纱架(1)的顶端设置有退纱机构(10);所述退纱机构(10)包括支撑横梁(92)、粗纱管(94)以及若干个吊锭组,所述支撑横梁(92)与所述纱架(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吊锭组固定于所述支撑横梁(92)的下侧,每个所述吊锭组设置有两个吊锭(93),每个所述吊锭(93)的下侧均设置有所述粗纱管(94);所述纱架(1)的中部设置有支撑座(11),所述支撑座(11)上设置有导丝压辊组件(12),所述导丝压辊组件(12)的上方设置有筒丝架(13),所述筒丝架(13)与所述纱架(1)固定连接,所述筒丝架(1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丝筒的筒丝杆(14);所述支撑座(11)远离所述纱架(1)的一侧设置有导丝杆(16)和导纱杆(15),所述退纱机构(10)导出的纱线绕过所述导纱杆(15)后引入所述牵伸装置(3)内,所述导丝压辊组件(12)导出的丝线绕过所述导丝杆(16)后引入所述牵伸装置(3)内;所述牵伸装置(3)固定于所述机架(2)的顶部;所述加捻装置(4)固定于所述牵伸装置(3)下方的所述机架(2)上,所述加捻装置(4)包括支撑横板(17)、第一伺服电机(18)、第一传动龙带(19)以及六组导纱轮(20),所述支撑横板(17)的两端与所述机架(2)固定连接,六组所述导纱轮(20)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横板(17)上,所述导纱轮(20)与所述支撑横板(17)转动连接,每个所述导纱轮(20)的下侧设置有第一从动带轮(21),所述第一传动龙带(19)与所述第一从动带轮(21)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横板(17)的两端下侧均设置有导带杆(22)和导带轮(23),所述第一传动龙带(19)绕过所述导带杆(22)和导带轮(23)后环闭设置,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8)固定于所述机架(2)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8)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龙带(19)传动连接;所述一次成形装置(5)固定于所述加捻装置(4)下方的所述机架(2)上,所述一次成形装置(5)包括第一支撑板(24)、第二伺服电机(25)、第二传动龙带(26)、第一铝盘(27)、第一上支承(28)、第一空心锭杆(29)和第一锭底(30),所述第一支撑板(24)与所述机架(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铝盘(27)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4)上,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5)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4)的下侧,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铝盘(27)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上支承(28)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4)上,所述第一空心锭杆(29)与所述第一上支承(28)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空心锭杆(29)的下端设置有第二从动带轮(31),所述第一铝盘(27)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龙带(26)与所述第二从动带轮(31)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锭底(30)固定于所述第一空心锭杆(29)下侧的所述第一支撑板(24)上,所述第一锭底(30)上对应所述第一空心锭杆(29)设置有第一导纱孔,所述第一空心锭杆(29)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筒管上限位器(32),所述第一空心锭杆(29)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筒管下限位器(33),所述第一筒管上限位器(32)与所述第一筒管下限位器(33)配合用于固定第一纱筒或第一丝筒;所述编织装置(6)固定于所述一次成形装置(5)下方的所述机架(2)上,所述编织装置(6)包括第二支撑板(34)、第三伺服电机(35)、第三传动龙带(36)、第二铝盘(37)和编织组件(38),所述第二支撑板(34)与所述机架(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铝盘(37)转动设置于所述
第二支撑板(34)上,所述第三伺服电机(35)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板(34)的下侧,所述第三伺服电机(3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铝盘(37)转动连接,所述编织组件(38)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34)上,所述编织组件(38)的下端设置有第三从动带轮(39),所述第二铝盘(37)通过所述第三传动龙带(36)与所述第三从动带轮(39)传动连接;所述二次成形装置(7)固定于所述编织装置(6)下方的所述机架(2)上,所述二次成形装置(7)包括第三支撑板(40)、第四伺服电机(41)、第四传动龙带(42)、第三铝盘(43)、第二上支承(44)、第二空心锭杆(45)和第二锭底(46),所述第三支撑板(40)与所述机架(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铝盘(43)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板(40)上,所述第四伺服电机(41)固定于所述第三支撑板(40)的下侧,所述第四伺服电机(4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铝盘(43)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上支承(44)固定于所述第三支撑板(40)上,所述第二空心锭杆(45)与所述第二上支承(44)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空心锭杆(45)的下端设置有第四从动带轮(47),所述第三铝盘(43)通过所述第四传动龙带(42)与所述第四从动带轮(47)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锭底(46)固定于所述第二空心锭杆(45)下侧的所述第三支撑板(40)上,所述第二锭底(46)上对应所述第二空心锭杆(45)设置有第二导纱孔,所述第二空心锭杆(45)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筒管上限位器(48),所述第二空心锭杆(45)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筒管下限位器(49),所述第二筒管上限位器(48)与所述第二筒管下限位器(49)配合用于固定第二纱筒或第二丝筒;所述磨毛装置(8)设置于所述成形装置和所述卷绕装置(9)之间,所述磨毛装置(8)包括积绒箱(50)、抽吸风机(51)、固定轴(53)和磨毛盒(52),所述固定轴(53)的两端与所述机架(2)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轴(53)贯穿所述磨毛盒(52)并且所述固定轴(53)与所述磨毛盒(52)转动连接,所述磨毛盒(52)内设置有磨石(54),所述磨石(54)与所述固定轴(53)转动连接,所述抽吸风机(51)设置于所述积绒箱(50)和所述磨毛盒(52)之间,所述抽吸风机(51)的入口与所述磨毛盒(52)连通,所述抽吸风机(51)的出口与所述积绒箱(50)连通,所述磨毛盒(52)的顶壁上设置有入线孔,所述磨毛盒(52)的底壁上设置有出线孔;所述磨毛盒(52)背离所述抽吸风机(51)的一侧设置有抽风口;所述卷绕装置(9)固定于所述成形装置下方的所述机架(2)上,所述卷绕装置(9)包括双轴伺服电机(57)、第一导纱器(58)、凸轮轴(59)、绕纱凸轮(60)和压紧组件(61),所述双轴伺服电机(57)设置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导纱器(58)设置于所述凸轮轴(59)上方的机架(2)上,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导纱器(58)传动连接,所述凸轮轴(59)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2)的底部,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凸轮轴(59)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绕纱凸轮(60)设置于所述凸轮轴(59)上,所述压紧组件(61)设置于所述绕纱凸轮(60)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带线捻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纱器(58)包括第一传动轴(62)、第一导纱轴(63)以及第一导纱胶辊(64),所述第一传动轴(62)和所述第一导纱轴(63)均与所述机架(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62)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五从动带轮,所述第一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主动带轮,所述第一主动带轮通过第一同步带(65)与所述第五从动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导纱胶辊(64)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纱轴(63)上,所述第一导纱胶辊(64)与所述第一传动轴(62)抵接,所述第一导纱轴(63)上方对应每个所述第二空心锭杆(45)设置有第一导纱钩(66),所述机架(2)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板(67),所述第一
导纱钩(6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67)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颗粒带线捻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装置(6)与所述一次成形装置(5)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纱器(68),所述第二导纱器(68)包括第二传动轴(69)、第二导纱轴(70)以及第二导纱胶辊(71),所述第二传动轴(69)和所述第二导纱轴(70)均与所述机架(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62)的一端上设置有第六从动带轮,所述第一传动轴(6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主动带轮,所述第二主动带轮通过第二同步带(72)与所述第六从动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导纱胶辊(71)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纱轴(70)上,所述第二导纱胶辊(71)与所述第二传动轴(69)抵接,所述第二导纱器(68)的上侧对应每个所述第一空心锭杆(29)设置有第二导纱钩(73)和导纱直钩(74),所述机架(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板(75),所述第二导纱钩(73)和所述导纱直钩(74)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固定板(75)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颗粒带线捻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4)上设置有第一支柱(76),所述第一支柱(76)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格栅条(77),所述第一固定格栅条(7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柱(76)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格栅条(77)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铝盘(27)上侧,并且所述第一固定格栅条(77)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铝盘(27)转速的第一转速传感器(78)。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颗粒带线捻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34)上设置有第二支柱(79),所述第二支柱(79)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格栅条(80),所述第二固定格栅条(8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柱(79)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格栅条(80)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铝盘(37)上侧,并且所述第二固定格栅条(80)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铝盘(37)转速的第二转速传感器(81)。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颗粒带线捻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板(40)上设置有第三支柱(82),所述第三支柱(82)的顶端设置有第三固定格栅条(83),所述第三固定格栅条(8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柱(8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格栅条(83)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铝盘(43)上侧,并且所述第三固定格栅条(83)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三铝盘(43)转速的第三转速传感器(84)。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颗粒带线捻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61)包括第一支撑杆(85)、定位块(86)、拉簧(87)、拉杆(88)、第二支撑杆(89)、压架(90)以及压管(91),所述第一支撑杆(85)和第二支撑杆(89)均与所述机架(2)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86)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85)上,所述拉簧(87)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块(86)固定连接,所述拉簧(87)的另一端与所述拉杆(8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拉杆(88)远离所述拉簧(87)的一端与所述压架(90)铰链连接,所述压架(9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89)转动连接,所述压管(91)转动设置于所述压架(90)的另一端上,所述压管(91)与所述绕纱凸轮(60)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颗粒带线捻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装置(3)包括罗拉座(95)、中罗拉滑座(97)、后罗拉滑座(96)、中上皮圈(98)、中下皮圈(99)、中罗拉轴承(100)、上销组件(101)、下销组件(102)、下皮圈张力组件(103)、导纱喇叭(104)、前罗拉(105)、中罗拉(106)、后罗拉(107)、上胶辊(108)、导丝辊(109)、摇架(110)以及动力机构(111),所述罗拉座(95)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2
°
,所述中罗拉滑座(97)通过螺栓设置在所述罗拉座(95)上,所述中罗拉(106)转动设置于所述中罗拉滑座(97)上,所述后罗拉滑
座(96)通过螺栓设置在所述罗拉座(95)上,所述后罗拉(107)转动设置在所述后罗拉滑座(96)上,所述前罗拉(105)转动设置在所述罗拉座(95)上,所述导纱喇叭(104)固定于所述后罗拉滑座(96)上,所述摇架(110)的顶端与所述罗拉座(95)固定连接,所述上胶辊(108)对应所述前罗拉(105)和所述后罗拉(107)转动设置在摇架(110)上,并且所述上胶辊(108)与所述前罗拉(105)和所述后罗拉(107)接触,所述中罗拉轴承(100)和上销组件(101)均设置在摇架(110)上,所述中上皮圈(98)设置在所述上销组件(101)和所述中罗拉轴承(100)上,所述下皮圈张力组件(103)和所述下销组件(102)设置在所述中罗拉滑座(97)上,所述中下皮圈(99)设置在所述中罗拉(106)、下销组件(102)和所述下皮圈张力组件(103)上,所述动力机构(111)分别与所述前罗拉(105)、所述中罗拉(106)和所述后罗拉(107)传动连接,所述导丝辊(109)转动设置在所述前罗拉(105)上方的所述摇架(110)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颗粒带线捻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111)包括电机支架(112)、第五伺服电机(113)、第三同步带(114)、轴变距节(115)、轴承支架(116)、轴承座(117)和外伸轴(118),所述电机支架(112)和所述轴承支架(116)的下端均与所述机架(2)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117)对应所述前罗拉(105)、所述中罗拉(106)和所述后罗拉(107)设置在轴承支架(116)上,每个所述轴承座(117)上均设置有所述外伸轴(118),所述外伸轴(118)分别与所述前罗拉(105)、所述中罗拉(106)和所述后罗拉(107)传动连接,所述外伸轴(118)上设置有所述轴变距节(115),所述轴变距节(115)上设置有所述第三同步带(114),所述第五伺服电机(113)固定于所述电机支架(112)上,所述第五伺服电机(11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同步带(114)传动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颗粒带线捻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毛盒(52)的上方平行设置有第一导纱横杆(55)和第二导纱横杆(56),所述第一导纱横杆(55)和所述第二导纱横杆(56)的两端均与所述机架(2)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颗粒带线捻制机,包括纱架和机架、以及依次设置的牵伸装置、加捻装置、一次成形装置、编织装置、二次成形装置、磨毛装置和卷绕装置;加捻装置包括支撑横板、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传动龙带以及六组导纱轮;一次成形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传动龙带、第一铝盘、第一上支承、第一空心锭杆和第一锭底;编织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三伺服电机、第三传动龙带、第二铝盘和编织组件;二次成形装置包括第三支撑板、第四伺服电机、第四传动龙带、第三铝盘、第二上支承、第二空心锭杆和第二锭底。实用新型通过牵伸、加捻、一次包缠、编织、二次包缠和磨毛能够加工得到颗粒带线,所得的颗粒带线花型丰富,产量和品质高。产量和品质高。产量和品质高。


技术研发人员:

蒋东旭 芦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新疆新聚丰特种纱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05

技术公布日:

2022/10/14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16854-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2-05 15:57:06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