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组织是什么意思
非政府组织是英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的意
译,英文缩写NGO。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在各种场合越来越
多地提及非政府组织(NGO)与非营利组织(NPO),把非政府组
织与非营利组织看作在公共管理领域作用日益重要的新兴组织形式。
2014年12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审议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
草案。草案规定了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设立代表机构和开展一
次性临时活动的申请登记许可程序,还明确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非政府组织是一个多源的群体,在非政府组织基础上伴生着许多缩写
词。它们包括:
INGO——国际非政府组织(internationalNGO),例如CARE;
BINGO——面向商业的非政府组织
(business-orienTEDinternationalNGO);
RINGO——宗教非政府组织(religiousinternationalNGO),例
如天主教救济服务;
ENGO——环保非政府组织(environmentalNGO),如Global
2000;
GONGO——由政府运行的非政府组织(government-operated
NGOs),它们由政府为了符合外缓要求而成立类似非政府组织组织;
QUANGO——半自治非政府组织(quasi-autonomous
non-governmentalorganisation),如W3C、国际标准化组织,
它们把自己定义为非政府组织,但它们是由147个国家政府标准机
构构成的组织。
发展历程
成立
非政府组织一词最初是在1945年6月26日在美国旧金山签署
的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第71款使用的。该条款授权联合国经社理事会
“为同那些与该理事会所管理的事务有关的非政府组织进行磋商作
出适当安排”。1952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其决议中把非政府组织
定义为“凡不是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的国际组织都可被看作非政府组
织”。在当时,这主要是指国际性的民间组织。
发展
在这之后的十多年里,非政府组织自身的活动以及它们同联合国
的关系都处在较低的水平,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发展。一直到1968年,
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通过的1296号决议中,规定了联合国同非政府
组织关系的法律框架。该决议肯定了非政府组织的范畴,同时允许非
政府组织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以及联合国体系中的其他机构中获得
咨询地位。自此以后,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被有意识地、越来越广泛地
引入了联合国体系的运作。
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中,专门设有一个非政府组织委员会,负责
审核批准接纳非政府组织,并且认可它们在联合国的咨询地位和观察
员身份。非政府组织委员会有权要求在经社理事会注册的非政府组织
提交书面陈述。获得经社理事会中咨询地位的非政府组织,有权以咨
询者和观察者的身份出席经社理事会议并参加联合国的各种会议,并
有权在会上作口头发言和书面发言,它们还可以应经社理事会的请求
提供各种形式的咨询。
联合国1296号决议规定,非政府组织如要在经社理事会中得到
咨询地位,首先应致力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及其附属机构所关注的问
题,如国际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科学、技术、
人道主义和人权,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问题。这些非政府组织的宗旨
与使命,不得同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宗旨以及原则相抵触。它们应支
持联合国的工作,传播有关联合国所遵行原则的知识。在经社理事会
享有咨询地位的非政府组织,必须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国际性,应具
有代表其成员发言的权威。这个决议还规定,非政府组织如要在联合
国注册,其组织成员必须以民主的方式参与组织活动,应有民主决策
机制,应具有责任机制的安排和决策过程的透明度。这些非政府组织
必须向联合国提交其预算和资金来源的资料,资金来源应公开,任何
来自政府的资助都必须向经社理事会非政府组织委员会报告。该决议
还鼓励各国同性质的组织组成国际性联盟,以便能更好地在联合国与
非政府组织之间发挥一种纽带传送作用。除经社理事会外,联合国的
公共信息部也制定了一套与非政府组织保持关系的规定,允许非政府
组织在公共信息部享有咨询地位,侧重于发挥非政府组织在传播信息
方面的作用。
1996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通过的1996/31号决议对联合国同
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咨询关系再次作了规定。1968年决议只承认国际
性非政府组织,而1996年决议则进一步承认了在各国和各地区活动
的非政府组织。允许各国和各地区的非政府组织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地
在经社理事会发表意见,而不必像以往那样必须通过在经社理事会里
有咨询地位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去间接地表达自己的主张。该决议要求
非政府组织支持联合国的工作,加强了经社理事会非政府组织委员会
的作用,并为非政府组织参加联合国组织的正式国际会议及会议准备
阶段制定了规则。经社理事会在其1996年的297号决议中,决定提
请联合国大会审议非政府组织全面参与联合国工作的问题。
非政府组织围绕着联合国体系的各次国际会议所建立起来的联
系机制,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形成的。在联合国召开国际会
议的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举行同样议题的非政府组织国际论坛,是
非政府组织参与和影响联合国决策的一种重要方式。与联合国的国际
会议平行的非政府组织国际论坛,第一次是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
类环境大会期间召开的,以后成为惯例。如1992年里约热内卢的环
境与发展大会,1994年开罗的人口与发展会议,1995年的哥本哈
根社会发展会议,1995年北京的世界妇女大会,1996年伊斯坦布
尔的联合国第二次人类住区大会等。
本文发布于:2022-11-24 03:41: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96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