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科普(五)】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救援
⼀、信息报告
事故发⽣后,作业现场负责⼈、监护⼈员⽴即停⽌作业,了解受困⼈员状态,组织开展安全施救,禁⽌未经培训、未佩
戴个体防护装备的⼈员进⼊有限空间施救。作业现场负责⼈及时向本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必要时拨打“119”、“120”电话
报警或向其他专业救援⼒量报警求救,单位负责⼈按照有关规定报告事故信息。
⼆、事故警戒
作业现场负责⼈、监护⼈员根据救援需要设置警戒区域(包括通风排放⼝),设⽴明显警⽰标志,严禁⽆关⼈员和车辆
进⼊警戒区域。
三、救援防护
1.个体防护。救援⼈员必须正确穿戴个⼈防护装备开展救援⾏动。
2.安全隔离。有限空间内存在可能危及救援⼈员安全对策设备设施、有毒有害物质输⼊、电能、⾼温物料及其他危险能
量输⼊等情况,采取可靠的的隔离(隔断)措施。
3.持续通风。使⽤机械通风设备向有限空间内输送清洁空⽓,通风排放⼝远离作业处,直⾄事故救援⾏动结束。当有限
空间内含有易燃易爆⽓体或粉尘时,应使⽤防爆型通风设备;含有有毒有害⽓体时,排风⼝采取有效隔离防护措施。
四、救援⾏动
事故发⽣后,被困⼈员积极主动开展⾃救互救,配合救援⼈员实施救援⾏动,救援⼈员针对被困⼈员所处位置、⾝体状
态、个体防护装备穿戴等不同情况,采取应急救援⾏动。
1.⾮进⼊式救援。被困⼈员所处位置、⾝体状态、个体防护装备穿戴等情况,具备从有限空间外直接施救条件的,救援
⼈员在外部通过安全绳等装备将被困⼈员迅速移出。
2.进⼊式救援。被困⼈员所处位置、⾝体状态、个体防护装备穿戴等情况,不具备从有限空间外直接施救条件的,救援
⼈员进⼊内部施救。
五、保持联络
救援⼈员进⼊有限空间实施救援⾏动过程中,按照事先明确的联络信号,与外部⼈员进⾏有效联络,并保持通讯畅通。
六、轮换救援
救援⼈员进⼊有限空间实施救援持续时间较长时,应实施轮换救援,保持救援⼈员体⼒充⾜,能够持续开展救援⾏动。
七、撤离危险区域
出现可能危及救援⼈员安全的情况,救援⼈员⽴即撤离危险区域,安全条件具备后再进⼊有限空间内实施救援。
⼋、医疗救护
受困⼈员救出后,⽴即移⾄通风良好处,具有医疗救护⾃制或具备急救技能的⼈员,及时采取正确的院前医疗救护措
施,并迅速送医治疗。
九、清理现场等后续⼯作
救援⾏动基本结束后,及时清点核实现场⼈员、装备,清理事故现场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尽可能保护事故现场,
便于后续事故调查及救援评估。必要时开展事故现场环境检测和⼈员、装备洗消,对参与救援⾏动的⼈员进⾏健康检
便于后续事故调查及救援评估。必要时开展事故现场环境检测和⼈员、装备洗消,对参与救援⾏动的⼈员进⾏健康检
查。
END
本文发布于:2022-11-24 03:22: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95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