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
“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
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
“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
有受伤吗错受伤没有对
3.助动词
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
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
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暖和了”..
4.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
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三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例如:
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
平常
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
黑不溜秋
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
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有一部分形容
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雪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
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此..
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例如
单音节:AA式
高——高高的大——大大的红——红红的慢——慢慢的
双音节:AABB式
老实——老老实实整齐——整整齐齐清楚——清清楚楚大方——大大方方
或A里AB式
马虎——马里马虎胡涂——胡里胡涂慌张——慌里慌张小气——小里小气
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用在名词前表示程度适中;兼带有爱称的感情色彩..如“高高的个子”、“红红
儿的脸”..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端正、纯洁、坚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端
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
“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也应看作动词..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百、千、万、亿、零”..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此外还有倍数、分数、
概数..
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五倍、十倍”..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几”..概
数的表示法有两种;第一;在基数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如“一百多”、“一千左右”;
第二;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三四个”、“十七八个”、“五六百个”..此外;“三两个”..“三五个”等两个基
数连用的习惯用语也表示概数..
数词的语法特点:
1.数词经常出现在量词前边;例如“一个”、“五本”、“两次”等等..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直接同名词
组合;文言格式或习惯用法中;数词才直接修饰名词..例如“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千山万水”“三心两意”
等..
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用于数目的减少..表
达数目的增减必须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做基数..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1.第一、表示数量增加的:
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四
倍”;不能说“增加了五倍”..
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
倍”;不能说“增加到四倍”..
2.第二、表示数量减少的:
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例如从十减少到一;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
倍”.
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指减少后的余数..例如从十减到一;以分数计算;应说“减少到十分之
一”..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可分两类:
1.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1有专用的;如:
度量衡等单位:尺、丈、升、斗、两、斤、磅、吨、分、亩、顷、刻、元、角、米
个体单位:个、位、件、本、间、把、条、根、棵、张、匹、块、片、
只、架、枝、艘、辆、幅、座、句、段、篇、章、首
集体单位:双、对、副、堆、批、群、帮;班、套、串、打dá、伙
不定单位:些、点
2有借用的;如:摸摸了摸、摸一摸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和外语相比;其中量词特别丰富;这就使现代汉语增加了区别同音词的功能和形象
化的表达手段;如“一口剑、一枝箭”;“一线阳光”;“一小串珠子”..
近几十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复合量词;例如:
架次:计算飞机架数次数的总和..一架飞机飞行十次叫“十架次”;五架飞机飞行两次叫“十架次”或十架
飞机飞行一次也叫”十架次“..
人次:计算人数和次数的总和..
吨公里:是陆运的吨数、公里数的计算单位..三吨货物运行一百公里;叫“三百吨公里..
吨海里:是计算海运水运货物的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同吨公里..
秒立方米:表示一秒钟时间内;水在河床里流过一立方米的量..如在一秒钟时间内流过五十立方米;水流
量就是“五十秒立方米”..
2.动量词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也有专用和借用两类..专用的如“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一趟”的“次、遍、
场、趟”..借用的如“看一眼”“砍一刀”“玩一天”的“眼、刀、天”..
六代词
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饲..指称或区别
人、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可分三种:第一人称指说话一方;单数用“我”;复数用“我们”或“咱们”..第一人称指听话的-方;
单数用“你”;敬称用“您”;复数用“你们”;敬称用“您几位”、“您诸位”..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第三
方;一单数用“他、她、它”;复数加“们”;“它”不指人而指物..
“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样..“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方;可以称为“包括式”;“我
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出现;“我们”只包括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排除听话人;可称为“排除式”..例如几
位客人向主人告别时说:“我们走了;咱们再见吧..”但是;普通话“我们”可以是“排除式”;也可是“包括式”..
例如:
①你以为妈怕穷么怕人家笑我们穷么②王先生;你放心去吧;过几天我们一定去看你..
例①“我们”是“包括式”;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例②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咱”有时相当于“我”;
有时相当于“咱们”..
人称代词:我、咱、你、您、他、她、它、我们、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自己、自个、儿、
别人、人家、大伙儿、大家、彼此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哪里、哪会儿、多会儿、几、多少、怎样、怎么、怎么样、多
指示代词:这、那、这儿、这里、那儿、那里、这会儿、那会儿、这些、这么些、那些、那么些、这么、
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这么、那么
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一副词
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
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
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
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
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
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
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
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
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
1.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例如:
①这办法好得<很>..
②这办法好<极>了..
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
说了又说吃得下就吃说清楚再走下大雨也去
2前后配合用的:
又…又越…越也…也不…不既…又非…不
3和连词配合用的:
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虽然…却如果…就不论…都
即使……也除非……才
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
的领有..例如:
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
②你没有诗经吗动
“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如不能说“他来
了没”“没..”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
4.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例如:
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②这件衣服特别好看..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④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
定..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词性..例如: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特别任
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可见“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又如:可以说“意见一致”;也可以说
“一致意见”;“一概”没有这种用法..能作谓语、定语、状语;而意义不变的是形容词;不能作谓语、定语的
是副词..
5.“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因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
不同的..比较下边两组词:
甲乙白布白跑一趟老朋友老说不完怪事怪好看净水身上净是泥
二介词
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
件、对象等的虚词..例如:
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
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
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就、凭、用、靠、
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
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管、论、顺、连
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
表排除的:除了、除非
1.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例如:
〔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从早上〕作<到晚上>表时间;〔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
〔对学生〕负责表对象〔连根〕拔起来表对象
〔比过去〕更好表比较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例如:
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
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
2.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有的词
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例如:
①他把书放在桌上..介词②他在家里.动词③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介词
④我们要比干劲;比速度;比质量..动词⑤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③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它们的区别: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也不能用肯定否定并列方式提问;动词可以..
介词后边不可以带时态助词“了、着、过”“为了”、“为着”、“当着”中的“了、着”不表时态;不能重叠;动
词一般可以..它们的意义也不同;如例①中的“在”表示“放”的处所;例②中的“在”是“属于”或“存在于”的
意思..能作介词用又能作动词用的还有“由、让、朝、往、用、拿、经过、通过”等词..
三连词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仅、或、或
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此”等..
“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例如:
①我和他都去过..连词
②我曾经和他去过..介词
③和他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介词上述三例中的“和”都可以用“跟、同、与”替换..用作介词时;口语常用
“跟”;书面语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用“和”;“与”带有书面语色彩..
连词“和”与介词“和”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两者共作
一个成分;可以互相调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不能互换位置..
第二;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不能..第三;介词“和”有时可以出现在一个句号或一个成分
的前头;连词“和”不能;如例②..
“和”等用作连词和介词;在有的句子里会有歧义;如“我和地谈话”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他”可能谈
话;也可能不吭声..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例如:
④不多时;许大嫂快手快脚的收拾了碗筷;拈了几块烧饼带给阿细和阿娇;便同秀英、凤容一道离了家;走
回小艇去了..
四助词
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常见的有下面这些:
结构助词:的底、地、得、所
时态助词..着、了、过、来着;
比况助词:似的
语气助词: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了而已、也好、也罢、啦;嘞、喽陈述语气
吗么、吧、呢、啊疑问语气
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语气啊呀、哇、哪感叹语气
1.结构助词指的是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助词..“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
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样子..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地”;在补语前写做“得”..
这样可使书面语言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楚明白..例如:
①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②同学们都很快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③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
来..
五叹词
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如“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喂、嗯”等..
①哈哈我猜着了..②唉呀这么大的西瓜③哦;我想起来了..④喂现在开会了..
⑤嗯我马上就去..
例①表喜悦;例②表惊讶;例③表醒悟;例④表呼唤;例⑤表应答..
1.叹词的独立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常作独立成分.
2.叹词“啊”与语气助词“啊”不同..例如:
⑥咱们走的不是一条路啊⑦啊;今年的庄稼长得真好哇
语气词“啊”总是附着在句末;念轻声;永不独立;如例⑥..叹词“啊”不念轻声;总是独立在句子结构之外..
3.叹词的写法不十分固定;同一声音;往往用不同的汉字表示..例如“ō;我懂”..就可以用“哦、喔、噢”等表
示..又如叹词“啊”;也写作“呵”等..在写作的时候;要尽量采用通行的写法..
4.另外;叹词可以作句子成分..如“他哼了一声”作谓语..“只听见电话里发出‘喂、喂’的声音”作定语..这属
活用..
六拟声词
拟声词是用来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的词..例如:嗡嗡、哗啦啦、当当当、潺潺、叭叭、砰、呜、吱吱、
咪呜等..
辨析:
1.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
×;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
“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
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
曾经、到刚刚..
d.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
时间副词不能..
练习: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
5.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
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明天我在家..他在看书..
我比你高一点儿..我们比比..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他给了我一本书..
别那我开玩笑..他手里那着一本书..
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
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我和弟弟都去过..
我和弟弟谈话..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7.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
词就是兼类词..
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如:把住质量关..动词把书拿来..介词拿把菜刀来..量词
开了一朵花名词花了很多钱..动词
☆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如: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这代表大多数的看法..动词
买了一把锁..名词把门锁上..动词
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
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这里人太多..形容词
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
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
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你怎么老哭副词
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
练习: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1.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图书馆看书;现在在开会..2.两块连草都不长的地连起来了..3.你比我强;
我比不过你..4.你为什么老向着他而不向他提意见5.到了北京;我就赶快跑到医院去看病..
二、选出词类相同的一项..
A.肃穆肃立B.也许立刻C.聪明智慧D.欣然果然
三、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精兵简政”是条好意见..动词2.队员们精疲力尽..名词
3.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形容词4.输得精光..副词
四、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形容词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动词
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名词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形容词
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动词6.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名词
7.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形容词8.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动词
9.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形容词10.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动词
五、选出下列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B
A.电灯突然亮了..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的响起
来..
六、请将下列虚词归类..
A.副词B.叹词C.介词D.拟声词
越发副词除了介词始终副词依照介词沿着介词
索性副词扑通拟声词哦叹词屡次副词何必副词
自从介词砰拟声词啊叹词却副词
七、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词性
愿意能愿动词孤寂形容词诧异形容词壮举名词贪婪形容词
词性的变化
汉语中的许多词性;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会发生变化;也即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并不相同..因此;要
学好词性;必须掌握语境中的词性..请看下面的例子:
1、发明;可作动词或名词..
①这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这里的“发明”指某种成果或产品;是名词..
②科学家发明了计算机..这里的“发明”指研究开发;是动词..
2、得;可作动词、助词或名词..
①这件事你得去..这里的“得”读děi;表示一种意愿;是能愿动词..
②工资是我的劳动所得..这里的“得”读dé;相当于“得到的报酬”;因此是名词..
③这件事你做得对..这里的“得”读de;用在动词“做”之后;表示补充说明;是结构助词..
3、上;可作名词或动词..
①桌上有一本书..这里的“上”;表示处所;是名词..
②昨天我上南京去了..这里的“上”表示动作行为;是动词..
4、在;“在”的用法最为灵活;可作动词、副词或介词..
①星期天;我在家..这里的“在”后面再没有动词;因此只好自己充当动词..
②星期天;我在家看书..这里的“在”后面还有动词“看书”;因此只能充当介词;和“家”合在一起;表示处
所..
③星期天;我在复习功课..这里的“在”相当于“正在”;表示时间;因此它是时间副词..
5、啊;可作叹词或语气助词..
①啊祖国多么美这里的“啊”单独使用;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是叹词..
②祖国多么美啊这里的“啊”用在句末;表示一种感叹语气;是句末语气助词..
综上所述;汉语中的许多词性用法很灵活;应根据语境作具体分析..下面几题请同学们仔细辨识:
①老师叫你..②昨天你叫老师表扬了..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④明天我要到上海..⑤请把座位让给她..
⑥妈妈让我学做饭..⑦上学时要锁好门..⑧我买了一把锁..
附参考答案:①动词;②介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动词;⑥动词;⑦动词;⑧名词..有这样一则笑话:老
师问学生:“你们知道上帝住哪儿”彼得回答:“我知道;上帝住在厕所里..”老师愕然:“住厕所你怎么知
道的”彼得说:“每天早晨;我都听见爸爸使劲敲厕所的门;一边不停地喊:‘上帝呀;你怎么还不出来’”这则
笑话的可笑之处是因为彼得答非所问;错误地把老师所问的“上帝”与爸爸所喊的“上帝”混为一谈..这实
际上牵涉到语言中的词义虚化和词性转化现象..
笑话中;老师所问的“上帝”是指人们头脑中的一个事物、概念的名称;是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神;是
名词;而爸爸在敲打厕所时所喊的“上帝”表示的是一种呼唤或感情;相当于“哎呀”、“唉”;其原来的意思
已经虚化;词性也由名词转化为叹词..汉语口语中;有些名词表示的事物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具有至高无
上性;如“上帝”、“天”、“地”、“妈妈”等;因此;人们在产生惊讶、赞叹、无奈等感情时;往往会随口呼出;
抒发感情..长此以往;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这些名词的本来意思就被虚化;词性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一些
只表示呼唤应答或某种感情的特殊叹词..这种语言现象在口语中经常出现..如:
“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吧”变色龙
“天”本来一般指天空、天气、季节等;是名词..而在句子中却没有实在的意思;仅表示一种惊讶的感叹;
本文发布于:2023-01-04 21:04: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929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