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 赏析

更新时间:2023-01-04 20:51:23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4日发(作者:四级作弊)

1

[古诗月下独酌李白]最新古诗月下

独酌鉴赏

《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

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

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

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

不羁的个性和情感。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

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

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

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

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前面我们介绍了两首他学习乐府民歌

2

写的《长相思》和《长干行》,而这首《月下独酌》则完全是李白飘

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

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

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

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

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

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

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

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

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

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

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

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

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

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

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

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

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

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

3

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

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

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

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

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

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

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

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

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

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

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

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

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

虽然请出了月亮与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

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

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内心仍然

是孤独寂寞的,也许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

他们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比如李白为了建功立业的理想

4

不能实现,不肯做一个御用文人,为唐明皇、杨贵妃的醉生梦死、歌

舞升平涂脂抹粉,所以放着京城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锦衣美食不要,

待诏翰林不干,非要浪迹江湖,还要说自己什么;;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这不是自讨苦吃、自讨没趣吗?也

许正是这种被世人看来的不识实务,才使他最终落得个;;长流夜郎;;

的下场。与李白有一面之交的大诗人杜甫曾经多次写诗表达他对李白

的钦佩与担忧:;;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不

过,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

世俗低头的,他有一首《独坐敬亭山》诗这样写到:;;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管是有生命的鸟,还是

无生命的云,只要是能动弹的,都义无反顾地远离李白而去,剩下的

只有那一座纹丝不动的大山了,即使这样,李白还是能够心安理得地

安坐山中,修身养性,自得其趣,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李白

劝月亮饮酒未果、与身影交流不成的时候,转念一想,能够在花间月

下,饮酒作诗,而远离世俗的杂念干扰,不正是当初醉卧长安时求之

不得的赏心乐事吗,那么就在这美好的春夜里,和天上的明月与地下

的身影一道,及时行乐,不醉不休吧。但是一个;;暂;;,说明李白也

清醒地知道,这种解脱不过是暂时的,不过,大概也许正是因为其短

暂,所以更显得珍贵,不能轻易放过。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

情游,相期邈云汉。;;以下诗歌就由平声韵转入了仄声韵,情绪也显

得更加激昂了。此时的李白,已经酒至半酣,渐至佳境了,只见他亦

5

歌亦舞,憨态可掬,他醉眼向上望去,空中的月亮好像在随着他歌唱

的节奏徘徊起舞,他醉眼向下看来,地上的身影更是随着他的手舞足

蹈而摇曳不定。这一切似乎都显出一种莫名的凄凉与寂寞,而他觉得

能够有它们来陪伴已属不易了,;;交欢;;一词,显示出诗人对此的知

足,的确,美酒使李白忘却人间的烦恼,明月给李白带来心灵的安慰。

在这种无人相伴的;;交欢;;中,诗人终于沉醉了,而在沉醉之前的最

后时刻,李白还意识到,只要他一醉倒,什么月亮、什么身影也都将

回复到它们原先的形态,这个以他为中心的临时组合将不复存在了。

不过,他并没有丝毫的灰心丧气,因为他与月亮和身影这种关系是长

期稳定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并不是李白第一次的月下独酌,更

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

注定要以寂寞与潦倒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

这也是他之所以在一生中最崇拜的就是义不帝秦的鲁仲连这种独往

独来的英雄的原因所在吧。因此他要说;;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

眼中稀;;,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

为一生的知己,这可真是此时无情胜有情了。与无情之物交欢,自然

而然地显示出当时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可以想象李白当初在长安

待诏翰林任上,有的是人迎奉吹嘘,可是离开京城、身陷囹圄之际,

却饱尝了世态炎凉。但是,透过这番在花间月下的独酌与独白,人们

可以清楚地感到,李白仍然是历尽挫折,初衷不改。李白作为盛唐诗

人的代表,所以为后人推崇备至,正是因为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那种

与生俱来的旷达与出神入化的浪漫。乾隆皇帝也是从这一角度对《月

6

下独酌》加以肯定的,;;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

终不胜其旷达。;;

《月下独酌》是以感情跌宕起伏和率性纯真而著称的,通观全诗

其感情波澜可以明显分为几层起伏,第一句起首是扬,;;花间一壶

酒;;,而第二句紧接着抑,;;独酌无相亲;;。但是接下来的两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扫这种无相亲的冷落,孤单。在诗歌

的第一部分的结尾所出现的这种局面,是一种经过起伏、努力后获得

的由冷清到热闹的场面。这第一起情感的起伏可以看作是序幕的拉开,

是;;月下;;场景的布置与;;人物;;(包括虚拟的月亮和身影)的出场。

虽然出现了一点困扰,但还是比较圆满地顺着诗人自己设想的轨迹进

行的。

诗歌的第二部分也是四句,诗人同样又经历了一次由悲凉到喜悦

的情感的轮回。从感叹月亮与身影这两个招呼来的酒伴的不尽人意,

到全然不顾、自得其乐的忘我境界。诗歌的第二波起伏是情节的正式

展开,是;;独酌;;的实施,在这一阶段,诗人靠着自己虽然热烈但却

是孤独的心境,在执着地追求一种如果不可能完美,因为在孤独寂寞

的境遇下,只有;;不解饮;;的月亮和;;徒随身;;影子,已经不可能完

美,但至少也是理想的境界,尽管;;暂伴月将影;;一句的;;暂伴;;

多多少少透露了作者心中那一丝无可奈何的惋惜,但是;;行乐须及

春;;却说明了诗人已经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从而实现了这一次不再需

要借助任何外界因素的自我满足的;;独酌;;。

诗歌的第三波起伏是独酌的高潮与升华,在这一阶段,诗人已完

7

全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月下独酌;;的境界所陶醉,零乱的舞步,

徘徊的月光,似醉似醒,物我一体,诗人在尽欢之后,马上就要在花

间月下的美酒之乡沉沉睡去了,但就在他的神志清醒的最后一刻,他

没有忘记再次与那两位与他一起成就;;独酌;;的月亮与身影做出长

久的约定。;;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种不离不散的执着情怀,

我们只有对李白的身世和追求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才有可能真正体

会。

这首诗歌第二个成功之处是全诗的率性纯真,毫无做作。对此,

沈德潜是这样评价的:;;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

学;;(《唐诗别裁》)。的确,李白成名之后,多少文人墨客都想步其

后尘,不过到头来却总是半途而废。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只能对李

白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境界发出由衷的赞叹了。

本文发布于:2023-01-04 20:51: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928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吴用简介
下一篇:北京学校地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