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节约型政府机关
第一篇:节省型政府机关
金路李祖华谈申论热点〔1〕大力推动节省型政府机关建
设措施
陕警院老师金路公务员考试探讨中心探讨员李祖华
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作为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工作,有着
很强的政治性和社会影响,对亲热党群干群关系,树立政府
形象,建设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机关,具有特别重要的
作用。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树立节俭意识,牢记服务宗
旨,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政风建设,践行节省资源的基本国
策,凡事量力而行,凡事精打细算,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为建设节省型政府机关做出应有奉献。
一、严格限制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
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作为办公楼的建设与主管部门之一,
必需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严格限制党政机关办
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要求,实行切实措施,坚
决刹住违规修建办公楼等楼堂馆所这股不良风气。
一是全面清理。组织开展中心国家机关及其直属事业单
位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以及具有住宿、会议、餐饮等接
待功能的培训中心类项目的全面清理工作。严格审查在建项
目的规划审批、概算预算、资金运用、组织实施和竣工验收
等状况,严格审查土地、节能、环保政策的执行状况。对擅
自扩大规模、提高标准、搞豪华装修的项目,要肃穆处理。
做好中心党政机关培训中心的调查核实工作,探讨提出规范
管理的看法,主动推动社会化改革。二是严格审批。完善投
资决策机制,对全部新建、扩建、迁建、购置、装修改造办
公楼项目,统一纳入项目库实行分类管理,严格履行审批程
序,严把审查关口,强化前期工作,坚决杜绝“政绩工程〞
和“形象工程〞。停止审批中心国家机关新建、改扩建包括
培训中心在内的各类具有住宿、会议、餐饮等接待功能的设
施或场所项目,也不得支配财政性资金用于这类设施或场所
的修理改造。现有办公楼能利用的要以改扩建为主,撤除办
公楼的要有专业部门的评估看法,新建办公楼的必需打破系
统界限,进行集中建设,共享附属设施,切实降低建设和运
行本钱。
三是限制标准。坚持庄重、朴实、好用和节省的建设原
则,既要严格执行用地标准,严禁超标准占地、低效运用土
地;也要严格执行面积标准,严禁超标准设计、超规模建设,
禁止在办公区内超标准占地建设庭院广场。既要严格遵守装
修标准,杜绝豪华装修,不搞“宾馆化、多功能化〞;也要
严格执行配置标准,留意节能好用,不一味追求智能化和现
代化,不得将办公楼定位为城市标记性建筑。同时,还要严
格执行造价标准,坚持初步设计和概算评审,对总投资超过
确定额度的项目进行施工图复核,不得随便突破工程概算和
预算。四是规范管理。除预算内投资支配外,中心国家机关
办公楼建设资金不得搞任何形式的赞助、集资摊派、垫资,
更不得挪用各类专项资金。行政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
位不得自筹资金建设办公楼,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运用行政性收费等资金建设办公楼的,要严格依据有关规定
办理。同时,要理顺办公楼建设项目各方的责权利关系,完
善办公楼建设项目监管体系,逐步实现全过程动态管理。
五是建立长效机制。加快整合中心国家机关房地产资源,
集中房地产的全部权、调配权和处置权,依法规范运用权和
运营权,统一政策标准,健全制度程序,避开苦乐不均和互
相攀比。主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动办公用房租金制。
通过置换、租赁等方式,盘活存量房产,挖掘资产效能,促
进房地产资源的有效利用,从源头上限制楼堂馆所建设。
二、规范和改良公务接待管理
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以下称《规定》〕,依
据国内公务接待工作座谈会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和改良公务
接待管理工作。
一是规范管理体制。针对多机构分散管理接待工作,职
能配置不完善,管理关系不明确,监督制约不到位等问题,
要依据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资源配置的
要求,创新公务接待工作管理体制,规范公务接待工作职能,
整合公务接待工作机构,统一管理公务接待资源,建立集中
统一、分类管理、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从源头上解决多机
构接待、多机构管理、资源奢侈等问题。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公务接待工作,特别是重要会议和
重大活动的接待服务任务,涉及平安保卫、交通运输、卫生
保健、经费保障等职能部门,规范和加强公务接待管理工作,
必需进一步明确接待管理部门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
建立规范的接待服务工作流程,构建和谐的公务接待工作关
系,形成分工协作的公务接待工作机制,以确保公务接待工
作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和廉洁高效。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要加强公务接待工作的调查探讨,
尽快制定适应本地区和本部门要求的公务接待经费管理、餐
饮管理、车辆管理以及接待标准、接待流程、监督检查等配
套方法。通过完善规章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接待程序,防
止随便接待和超范围接待;驾驭接待标准,杜绝超标准接待
和超规格接待;规范接待场所,推行定点接待和定点服务;
降低接待费用,实施定额预算和定额管理,确保公务接待工
作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上运行。四是落实工作责任。要
强化领导责任制,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和带头作用,认真落
实各项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落实各项管理制
度,保障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强化监督查处机制,
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群众监督与媒体监督、自我监督与
互相监督结合起来,使公务接待工作做到程序规范、过程透
亮、责任清晰、监督到位、效果明显。
三、大力推动政府机构节能
政府机关作为节能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建议者,首
先应当成为全社会节能工作的先行者,中心国家机关应当成
为全国政府节能工作的带头人。
一是抓好建筑节能。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规划,明确建
筑节能的目标、内容和重点。建立建筑节能评审制度,对新
建建筑实行全过程节能监管。对既有建筑实行节能改造,特
别要加强大型办公建筑中心空调系统以及一般办公建筑、住
宅小区的采暖节能和照明用电改造。逐步推广节能新技术、
新产品、新材料,逐步实施低本钱、无本钱运营和管理。
二是抓好节能选购。实行政府集中选购,是发挥选购
规模效益,节省财政资金,降低行政本钱,建设节省型政
府机关的有效途径。2023年,中心国家机关政府选购中心
选购金额85.5亿元,节省资金19.3亿元,资金平均节省
率达18.4%,其中,节能产品选购金额达11亿元。今后,
中心国家机关要进一步发挥节能选购的作用,认真落实节
能产品政府选购政策,完善节能选购清单制度,优先选购
节能、环保、具有自主学问产权的产品,优先接受表达节
能的设计方案,优先支配节能、环保的工程项目,建立节能
选购评估体系,保证节能选购占政府选购比例年增幅不
低于10%。
三是抓好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加强节水、节地、节材
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工作,建立水、电、气、油等能源资源消
耗统计报告制度,定期报告节能目标完成状况。加强用水设
备维护管理,开展用水单耗考核,实行循环用水、一水多用
等措施,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的政
府机关用地管理体制,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进展节能省
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办公材料消耗核算制度,推广运
用节能环保型材料和再生材料。推动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
实行废弃物分类管理和综合利用。
四是抓好体制机制建设。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建立从源
头抓起、预防为主、全过程限制的政府机构节能管理体制,
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员参与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
节能标准体系,制定建筑节能设计评审标准,制定并实施能
耗定额标准制度,完善节能选购制度。加快节能诊断工作,
推动能源计量和监测,实行能耗统计报告制度。建立政府机
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确保各项节能措施落到实
处。
四、加强机关资产和经费管理
加强机关资产管理,提高经费运用效率,对降低机关运
行本钱,建设清正廉洁政府机关,具有干脆影响。必需加大
工作力度,提高管理水平,解决目前机关资产和经费管理中
存在的配置不科学、标准不完好、管理不严格等问题。
一是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以权属管理为核心,接
着推动办公用房、土地、车辆等资产的集中管理,实现统一
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配置、统一处置。加强协调协作,逐
步建立管理、运用和监督等部门分工明确、互相协作、互相
制衡的中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主管
部门的作用,调动各级预算单位的主动性和主动性,针对保
障性、公益性、经营性等不同性质的资产,实行分类管理。
二是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严格限制增量资产,建
立健全资产配置标准和费用定额标准,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选
购制度,完善资产增量机制。加强存量资产管理,强化建卡
登账、修理保养和清查盘点工作。严格资产处置制度,加强
资产处置收益管理。建立资产调剂机制,促进部门之间资产
的合理流淌。
三是推动资产管理创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资产购
建中,大力推行政府选购、项目代建、竞价租赁等方式;
在资产运用中,探究试行内部模拟租金制,推动物业管理社
会化;在资产处置中,实行招标、挂牌、拍卖等方式,提高
资产利用效益。建立资产绩效考评机制,完善资产监控指标
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清查核实各部门资产,逐步实现资
产的信息化和专业化管理。
四是进一步加强机关经费管理,提高经费运用效益,削
减机关经费支出,降低机关运行本钱。一要完善经费开支标
准。综合考虑经济进展水平、财政收入状况和政府机关的实
际需要,进一步完善经费开支标准,规范和限制经费支出。
细化会议费、差旅费、公务接待费以及日常公用经费管理方
法,探讨制定供暖费补贴开支标准和通用类国有资产开支标
准,统一各部门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的配备费用标准。二要
规范经费预算和管理。完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将经常性政
府自身保障收支纳入基本预算管理,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透
亮度。加强专项业务经费预算管理,科学编制基本建设、社
会保障、房屋大中修等经费预算。实行机关公用经费定额管
理,将实物费用定额与预算管理定额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
用纪检、审计、监察等手段,强化预算支出监管,建立绩效
考评机制,有效限制行政经费支出。三要加强审计监督。进
一步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突出
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津贴补贴审计和基建项目审计。
把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结合起来,通过专项审计加强和
改良财务收支审计。把单位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结合起来,
重点抓好预算执行审计、基建项目审计以及内部财务检查等
工作,形成内外结合的审计监督机制,确保经费运用公开透
亮和节省高效。
五、进一步强化公务用车管理
要进一步增加节俭意识,强化各项管理,彻底解决中心
国家机关公务用车规模大、管理不严、运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一是压缩车辆编制。在已压缩中心国家机关公务用车
1/3编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车辆清查登记工作,核实车
辆底数和产权单位,完善公务用车编制管理制度,细化编制
核定方法,严格公务用车购置审批,加大超编超标车辆收缴
力度,削减公务用车数量。
二是加强配备管理。修订公务用车配备方法,依据节俭、
节能、环保、适用的原则,确定公务用车配备标准,主动推
广运用小排量、经济型国产轿车,逐步淘汰环保不达标、油
耗高的车辆。规范车辆购置经费渠道,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
运用。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选购制度,实现公务用车购置审批
管理、经费管理以及政府选购管理的有效连接,防止超标准
配备公务用车。
三是严格运用管理。完善中心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管理方
法,严格执行公务用车政府集中选购制度,实行车辆运行
修理经费定额管理。推行公务用车统确定点保险、定点加油
和定点修理,对定点单位和定点场所进行严格评审、严格管
理。完善车辆更新报废制度,建立健全
公务用车调剂运用机制。主动应用信息化手段,动态监
控车辆运行状况,清退占用其他单位车辆现象,统一公务用
车车牌号段和标识,便利社会公众和言论监督,遏制公车私
用现象。四是推动制度改革。学习借鉴国外和地方政府工作
的阅历,探讨拟定中心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稳
步推动公务用车的制度改革,变更实物供应、封闭式自我服
务的管理模式,逐步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实行公务
其次篇:大力推动节省型政府机关建设措施
大力推动节省型政府机关建设措施
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作为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工作,有着
很强的政治性和社会影响,对亲热党群干群关系,树立政府
形象,建设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机关,具有特别重要的
作用。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树立节俭意识,牢记服务宗
旨,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政风建设,践行节省资源的基本国
策,凡事量力而行,凡事精打细算,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为建设节省型政府机关做出应有奉献。
一、严格限制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
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作为办公楼的建设与主管部门之一,
必需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严格限制党政机关办
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要求,实行切实措施,坚
决刹住违规修建办公楼等楼堂馆所这股不良风气。
一是全面清理。组织开展中心国家机关及其直属事业单
位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以及具有住宿、会议、餐饮等接
待功能的培训中心类项目的全面清理工作。严格审查在建项
目的规划审批、概算预算、资金运用、组织实施和竣工验收
等状况,严格审查土地、节能、环保政策的执行状况。对擅
自扩大规模、提高标准、搞豪华装修的项目,要肃穆处理。
做好中心党政机关培训中心的调查核实工作,探讨提出规范
管理的看法,主动推动社会化改革。
二是严格审批。完善投资决策机制,对全部新建、扩建、
迁建、购置、装修改造办公楼项目,统一纳入项目库实行分
类管理,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严把审查关口,强化前期工作,
坚决杜绝“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停止审批中心国家
机关新建、改扩建包括培训中心在内的各类具有住宿、会议、
餐饮等接待功能的设施或场所项目,也不得支配财政性资金
用于这类设施或场所的修理改造。现有办公楼能利用的要以
改扩建为主,撤除办公楼的要有专业部门的评估看法,新建
办公楼的必需打破系统界限,进行集中建设,共享附属设施,
切实降低建设和运行本钱。
三是限制标准。坚持庄重、朴实、好用和节省的建设原
则,既要严格执行用地标准,严禁超标准占地、低效运用土
地;也要严格执行面积标准,严禁超标准设计、超规模建设,
禁止在办公区内超标准占地建设庭院广场。既要严格遵守装
修标准,杜绝豪华装修,不搞“宾馆化、多功能化〞;也要
严格执行配置标准,留意节能好用,不一味追求智能化和现
代化,不得将办公楼定位为城市标记性建筑。同时,还要严
格执行造价标准,坚持初步设计和概算评审,对总投资超过
确定额度的项目进行施工图复核,不得随便突破工程概算和
预算。
四是规范管理。除预算内投资支配外,中心国家机关办
公楼建设资金不得搞任何形式的赞助、集资摊派、垫资,更
不得挪用各类专项资金。行政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不得自筹资金建设办公楼,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运
用行政性收费等资金建设办公楼的,要严格依据有关规定办
理。同时,要理顺办公楼建设项目各方的责权利关系,完善
办公楼建设项目监管体系,逐步实现全过程动态管理。
五是建立长效机制。加快整合中心国家机关房地产资源,
集中房地产的全部权、调配权和处置权,依法规范运用权和
运营权,统一政策标准,健全制度程序,避开苦乐不均和互
相攀比。主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动办公用房租金制。
通过置换、租赁等方式,盘活存量房产,挖掘资产效能,促
进房地产资源的有效利用,从源头上限制楼堂馆所建设。
二、规范和改良公务接待管理
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以下称《规定》〕,依
据国内公务接待工作座谈会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和改良公务
接待管理工作。
一是规范管理体制。针对多机构分散管理接待工作,职
能配置不完善,管理关系不明确,监督制约不到位等问题,
要依据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资源配置的
要求,创新公务接待工作管理体制,规范公务接待工作职能,
整合公务接待工作机构,统一管理公务接待资源,建立集中
统一、分类管理、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从源头上解决多机
构接待、多机构管理、资源奢侈等问题。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公务接待工作,特别是重要会议和
重大活动的接待服务任务,涉及平安保卫、交通运输、卫生
保健、经费保障等职能部门,规范和加强公务接待管理工作,
必需进一步明确接待管理部门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
建立规范的接待服务工作流程,构建和谐的公务接待工作关
系,形成分工协作的公务接待工作机制,以确保公务接待工
作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和廉洁高效。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要加强公务接待工作的调查探讨,
尽快制定适应本地区和本部门要求的公务接待经费管理、餐
饮管理、车辆管理以及接待标准、接待流程、监督检查等配
套方法。通过完善规章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接待程序,防
止随便接待和超范围接待;驾驭接待标准,杜绝超标准接待
和超规格接待;规范接待场所,推行定点接待和定点服务;
降低接待费用,实施定额预算和定额管理,确保公务接待工
作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上运行。
四是落实工作责任。要强化领导责任制,发挥领导干部
的示范和带头作用,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信息
披露机制,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保障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和监
督权;强化监督查处机制,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群众监
督与媒体监督、自我监督与互相监督结合起来,使公务接待
工作做到程序规范、过程透亮、责任清晰、监督到位、效果
明显。
三、大力推动政府机构节能
政府机关作为节能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建议者,首
先应当成为全社会节能工作的先行者,中心国家机关应当成
为全国政府节能工作的带头人。
一是抓好建筑节能。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规划,明确建
筑节能的目标、内容和重点。建立建筑节能评审制度,对新
建建筑实行全过程节能监管。对既有建筑实行节能改造,特
别要加强大型办公建筑中心空调系统以及一般办公建筑、住
宅小区的采暖节能和照明用电改造。逐步推广节能新技术、
新产品、新材料,逐步实施低本钱、无本钱运营和管理。二
是抓好节能选购。实行政府集中选购,是发挥选购规模
效益,节省财政资金,降低行政本钱,建设节省型政府机关
的有效途径。2023年,中心国家机关政府选购中心选购
金额85.5亿元,节省资金19.3亿元,资金平均节省率达
18.4%,其中,节能产品选购金额达11亿元。今后,中心
国家机关要进一步发挥节能选购的作用,认真落实节能产品
政府选购政策,完善节能选购清单制度,优先选购节能、
环保、具有自主学问产权的产品,优先接受表达节能的设计
方案,优先支配节能、环保的工程项目,建立节能选购评
估体系,保证节能选购占政府选购比例年增幅不低于10%。
三是抓好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加强节水、节地、节材
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工作,建立水、电、气、油等能源资源消
耗统计报告制度,定期报告节能目标完成状况。加强用水设
备维护管理,开展用水单耗考核,实行循环用水、一水多用
等措施,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的政
府机关用地管理体制,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进展节能省
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办公材料消耗核算制度,推广运
用节能环保型材料和再生材料。推动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
实行废弃物分类管理和综合利用。
四是抓好体制机制建设。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建立从源
头抓起、预防为主、全过程限制的政府机构节能管理体制,
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员参与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
节能标准体系,制定建筑节能设计评审标准,制定并实施能
耗定额标准制度,完善节能选购制度。加快节能诊断工作,
推动能源计量和监测,实行能耗统计报告制度。建立政府机
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确保各项节能措施落到实
处。
四、加强机关资产和经费管理
加强机关资产管理,提高经费运用效率,对降低机关运
行本钱,建设清正廉洁政府机关,具有干脆影响。必需加大
工作力度,提高管理水平,解决目前机关资产和经费管理中
存在的配置不科学、标准不完好、管理不严格等问题。
一是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以权属管理为核心,接
着推动办公用房、土地、车辆等资产的集中管理,实现统一
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配置、统一处置。加强协调协作,逐
步建立管理、运用和监督等部门分工明确、互相协作、互相
制衡的中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主管
部门的作用,调动各级预算单位的主动性和主动性,针对保
障性、公益性、经营性等不同性质的资产,实行分类管理。
二是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严格限制增量资产,建
立健全资产配置标准和费用定额标准,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选
购制度,完善资产增量机制。加强存量资产管理,强化建卡
登账、修理保养和清查盘点工作。严格资产处置制度,加强
资产处置收益管理。建立资产调剂机制,促进部门之间资产
的合理流淌。
三是推动资产管理创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资产购
建中,大力推行政府选购、项目代建、竞价租赁等方式;
在资产运用中,探究试行内部模拟租金制,推动物业管理社
会化;在资产处置中,实行招标、挂牌、拍卖等方式,提高
资产利用效益。建立资产绩效考评机制,完善资产监控指标
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清查核实各部门资产,逐步实现资
产的信息化和专业化管理。
四是进一步加强机关经费管理,提高经费运用效益,削
减机关经费支出,降低机关运行本钱。一要完善经费开支标
准。综合考虑经济进展水平、财政收入状况和政府机关的实
际需要,进一步完善经费开支标准,规范和限制经费支出。
细化会议费、差旅费、公务接待费以及日常公用经费管理方
法,探讨制定供暖费补贴开支标准和通用类国有资产开支标
准,统一各部门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的配备费用标准。二要
规范经费预算和管理。完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将经常性政
府自身保障收支纳入基本预算管理,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透
亮度。加强专项业务经费预算管理,科学编制基本建设、社
会保障、房屋大中修等经费预算。实行机关公用经费定额管
理,将实物费用定额与预算管理定额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
用纪检、审计、监察等手段,强化预算支出监管,建立绩效
考评机制,有效限制行政经费支出。三要加强审计监督。进
一步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突出
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津贴补贴审计和基建项目审计。
把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结合起来,通过专项审计加强和
改良财务收支审计。把单位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结合起来,
重点抓好预算执行审计、基建项目审计以及内部财务检查等
工作,形成内外结合的审计监督机制,确保经费运用公开透
亮和节省高效。
五、进一步强化公务用车管理
要进一步增加节俭意识,强化各项管理,彻底解决中心
国家机关公务用车规模大、管理不严、运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一是压缩车辆编制。在已压缩中心国家机关公务用车
1/3编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车辆清查登记工作,核实车
辆底数和产权单位,完善公务用车编制管理制度,细化编制
核定方法,严格公务用车购置审批,加大超编超标车辆收缴
力度,削减公务用车数量。
二是加强配备管理。修订公务用车配备方法,依据节俭、
节能、环保、适用的原则,确定公务用车配备标准,主动推
广运用小排量、经济型国产轿车,逐步淘汰环保不达标、油
耗高的车辆。规范车辆购置经费渠道,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
运用。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选购制度,实现公务用车购置审批
管理、经费管理以及政府选购管理的有效连接,防止超标准
配备公务用车。
三是严格运用管理。完善中心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管理方
法,严格执行公务用车政府集中选购制度,实行车辆运行
修理经费定额管理。推行公务用车统确定点保险、定点加油
和定点修理,对定点单位和定点场所进行严格评审、严格管
理。完善车辆更新报废制度,建立健全公务用车调剂运用机
制。主动应用信息化手段,动态监控车辆运行状况,清退占
用其他单位车辆现象,统一公务用车车牌号段和标识,便利
社会公众和言论监督,遏制公车私用现象。
四是推动制度改革。学习借鉴国外和地方政府工作的阅
历,探讨拟定中心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稳步推
动公务用车的制度改革,变更实物供应、封闭式自我服务的
管理模式,逐步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实行公务用车的社会化
和货币化,以降低行政本钱,减轻财政负担,促进机关廉政
建设。
第三篇:政府机关
香港政府机关
立法委员会LegislativeCouncil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GovernmentoftheHongKong
SpecialAdministrativeRegion行政部门Departmentof
Administration
民事服务局CivilServiceBureau(CSB)
民事服务培训和进展探讨所CivilServiceTraining
andDevelopmentInstitute(CSTDI)官方语言机构Official
LanguagesAgency(OLA)
立宪事务局ConstitutionalAffairsBureau(CAB)
登记和选举办公厅RegistrationandElectoralOffice
教化和人力资源局EducationandManpowerBureau(EMB)
教化部门EducationDepartment
教化委员会EducationCommission(EC)
就业再培训局EmployeesRetrainingBoard(ERB)
劳动部门LabourDepartment
公共服务委员会PublicServiceCommission
学生财政资助局StudentFinancialAssistance
Agency(SFAA)
高校专项拨款委员会UniversityGrants
Committee(UGC)
职业培训委员会VocationalTrainingCouncil(VTC)
卫生和福利局HealthandWelfareBureau
卫生部门DepartmentofHealth
医院部门HospitalAuthority(HA)
医院服务部门HospitalServicesDepartment(HSD)
政府试验室GovernmentLaboratory
社会福利部门SocialWelfareDepartment
家庭事务局HomeAffairsBureau
家庭事务部门HomeAffairsDepartment
信息服务部门InformationServicesDepartment(ISD)
房屋局HousingBureau
房屋管理部门HousingAuthorityandHousing
Department
信息技术和广播局InformationTechnologyand
BroadcastingBureau
广播部门BroadcastingAuthority(BA)
信息技术服务部门InformationTechnologyServices
Department(ITSD)香港广播电视wuRadioTelevisionHong
Kong(RTHK)
通信部门OfficeoftheTelecommunications
Authority(OFTA)
电视和消遣答应部门TelevisionandEntertainment
LicensingAuthority(TELA)支配、环境和土地局Planning,
EnvironmentandLandsBureau
建设部门BuildingsDepartment
环境爱惜部EnvironmentalProtection
Department(EPD)
环境询问委员会AdvisoryCouncilonthe
Environment(ACE)
土地部LandsDepartment
土地登记LandRegistry
支配部PlanningDepartment
平安局SecurityBureau
运输局TransportBureau
公路部HighwaysDepartment
运输部TransportDepartment(TD)
AdministrationWing
法律救济部LegalAidDepartment
EfficiencyUnit
管理服务部ManagementServicesAgency(MSA)
财政部门DepartmentofFinance
经济服务局EconomicServicesBureau
农渔部AgricultureandFisheriesDepartment(AFD)
机场部AirportAuthority(AA)
国内航空部CivilAviationDepartment(CAD)
海运部MarineDepartment
香港气象台HongKongObrvatory
香港港口和海洋局HongKongPortandMaritime
Board(PMB)
港口处PostOffice
香港旅游协会HongKongTouristAssociation(HKTA)
财政局FinanceBureau
内税部InlandRevenueDepartment(IRD)
政府陆地运输部GovernmentLandTransport
Agency(GLTA)
印刷部PrintingDepartment
政府财产部GovernmentPropertyAgency(GPA)
评估部RatingandValuationDepartment(RVD)
政府供应部GovernmentSuppliesDepartment(GSD)
国库Treasury
财政服务局FinancialServicesBureau
调查统计部CensusandStatisticsDepartment(C&SD)
公司登记CompaniesRegistry
保险特派员处OfficeoftheCommissionerof
Insurance(OCI)
礼宾处OfficialReceiver'sOffice(ORO)
贸易和工业局TradeandIndustryBureau
消费者委员会ConsumerCouncil
税务委员会CustomsandExciDepartment
工业部IndustryDepartment
学问产权部IntellectualPropertyDepartment(IPD)
香港生产力委员会HongKongProductivity
Council(HKPC)
贸易部TradeDepartment
贸易进展委员会TradeDevelopmentCouncil(TDC)
工务局WorksBureau
建筑服务部ArchitecturalServicesDepartment
土木工程部CivilEngineeringDepartment(CED)
建设标准委员会ConstructionStandardsCommittee
排水服务部DrainageServicesDepartment(DSD)
电力和机械服务部ElectricalandMechanical
ServicesDepartment(EMSD)
新机场项目协调办公室NewAirportProjects
Co-ordinationOffice(NAPCO)
地区进展部TerritoryDevelopmentDepartment(TDD)
水供应部WaterSuppliesDepartment(WSD)
商务和服务促进机构BusinessandServicesPromotion
Unit
香港财政局HongKongMonetaryAuthority(HKMA)
司法部DepartmentofJustice
CentralPolicyUnit(CPU)
香港考试部门HongKongExaminationsAuthority(HKEA)
香港体育进展局HongKongSports
DevelopmentBoard(SDB)
法律救济服务委员会LegalAidServicesCouncil(LASC)
职业平安和保健委员会OccupationalSafetyand
HealthCouncil(OSHC)
吸烟与健康委员会CouncilonSmokingand
Health(COSH)
创新与技术主管执行委员会ChiefExecutive's
CommissiononInnovationandTechnology香港平安与将
来委员会SecuritiesandFuturesCommissionofHong
Kong(SFC)反腐独立委员会IndependentCommission
AgainstCorruption(ICAC)
机会同等委员会EqualOpportunitiesCommission(EOC)
监察处OfficeoftheOmbudsman
OfficeofthePrivacyCommissionerforPersonal
Data
选举事务委员会ElectoralAffairsCommission(EAC)
审计委员会AuditCommission
司法部Judiciary
地区委员会RegionalCouncil
地区服务部RegionalServicesDepartment
城市委员会UrbanCouncil
城市服务部UrbanServicesDepartment
第四篇:政府机关考勤制度
为了肃穆工作纪律和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根据有关法律、
法规和政策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请假制度
1、请假。工作人员心请探亲假、事假、婚假、产假、
丧假和享受年休假,都必需书面请假,按程序审批后,方能
离开工作岗位,并在商定其工作有人替代后,向分管领导及
本科〔股〕负责人知会请假状况。职工因病因事请假的,必
需履行手续,凡一年内请病假累计超过30天〔不含住院〕
或请事假累计超过15天者,当年不能享受公休假;若不享
受公休假后,再请病事假超过以上规定时间的则在下担忧排
公休假。
2、审批。全局人员需要请假,须经分管领导同意并报
经局长审批;全部签批后的假条交办公室登记备查。无局长
批准签字的假条视为无假自假。
3、假期计算。经批准离开工作岗位的当天到正式上班
时为止,法定假日可扣除。
4、严格销假制度。职工请假期满或年休假期满后,应
按时返回工作岗位,并到办公室履行销假手续。若遇特殊状
况,需续假者,应在假期未满前办理续假手续。在外地不能
回单位的,可电话、电报联系办理,并实事求是说明续假缘
由。
5、凡不履行请假手续,擅离工作岗位或无故超假者,
经核实后,按旷工处理。
二、考勤制度
1、干部职工必需按区政府公布的休息时间上下班,上
下班以规定时间前〔后〕推10分钟为上下班准时,不得迟
到、不得早退,否则为不按时上下班。
2、干部职工实行上下班签到制度。职工上下班主动签
到,假如不签到又不说明理由的,按旷工处理。职工出差、
下乡、外出办事的,必需向办公室说明出差、下乡、外出办
事的地点和事由。职工下乡后,必需用所在地的座机电话向
办公室报告,不报告者按旷工处理。
3、干部职工均实行考勤制。考勤由办公室统一负责,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并将考核状况作为年芳目标管理考
核的重要根据。
4、凡全区性的会议及社会公益活动〔义务劳动、植树
等〕必需参加,凡无故不参加的每次扣发200元补贴。
5、全体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坚守工作岗
位,不得迟到早退,对无故制度和上班时间不请假外出办私
事的人员,可累计计算时间,情节较轻的按本制度第一项第
五款规定处理。职工迟到一次扣10元,早退一次扣10元,
请病假一年内累计超过15天后〔住院除外〕每天扣20元,
请事假一年内累计超过7天后每天扣20元,旷工一天扣100
元,职工迟到、早退、病假、事假、旷工状况纳入年终考核,
作为年终评比先进个人和核定年终达标奖的主要根据。
6、职工节假日出差、下乡领取加班补助后不得再报销
旅差费。
7、参加各类函授、自修学习的面授时间,应抵销公休
假。在各类脱产学习一年以上的,学习期间不再享受公休假
和当年年终奖。
8、职工旷工或不假外出连续超过15天,或全年累计超
过30天的,依据《国家公务员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予以
辞退。不假外出7—15天的,向局长说明理由,年终考核确
定为称职,并在局职工大会上作出书面检讨,年终奖减半计
发,不假外出3—6天的向局长说明理由,并在局职工大会
上作出书面检讨,除按旷工处理外,扣当月一切津补贴,不
假外出1—2天的,向局长说明理由,并写出书面检讨。
9、各股、室做好职工节假日加班、夜间值班的登记工
作,由股、室负责人审核后交办公室存查。
10、考勤由办公室统一负责,每个月结职工的出勤考核
状况进行汇总,经核实无异议后报告局领导并存档备查,职
工出勤考核状况作为年终评比先进和核定年终奖标准的主
要根据。
第五篇:政府机关请假条〔精选〕
请假条姓名所在科室请假类别请假时间年月日至年月
日〔共天〕请假理由科长看法主管领导
〔签字〕书记
〔签字〕主任
〔签字〕注:请病、事假2天以下的,由科长和主管
领导审批,请假3天(含3天)以上,经科长和主管领导同意
后,党群部门由工委书记批准,行政部门由主任批准。考勤
员每月将假条连同考勤表一并上报组织部。
本文发布于:2023-01-04 19:48: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925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