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史郎日记

更新时间:2023-01-04 18:14:00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4日发(作者:非主流文章)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

1.史料的分类

[内涵解读](1)史料概念:史料是指有助于认识

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

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

(2)史料分类

①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

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

料)。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

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与诠释以及

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例如《史记》一书,

就包含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

(间接史料)。

②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

献史料。

实物史料: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

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

品。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遗址,即前人活

动的各种场所,如居址、村落、作坊等各种建筑

设施。二是墓葬,即古人的墓穴。墓葬作为实物

史料,有它特殊的意义。一个保存良好的墓葬,

不仅有古代人的遗体,还往往有许多随葬物品,

有的甚至还有大量的壁画、简册和古代文献,因

此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面

貌。三是文物,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

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

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

文献资料:按史学家马端临所说,文献应包括文

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口传资料是指经历

代口耳相传得以保存下来的以往人类的言行。在

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是保留史料的基本形式

之一。近年来盛行的各种口述录音资料、回忆录

等,都是口传资料的典型。但与口传资料相比,

文字资料因其更加丰富且完备而更为重要。

[典例导引](2012年高考广东卷)有学者认为早

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

启土状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商代可能

出现牛耕的最确凿的历史依据。A项不能因为有

“牛骨”就确定牛耕的出现,因为牛最早只是作

为宗庙的祭祀用品。《诗经》收录的是自西周初

年至春秋中期500多年的诗歌,冉耕是春秋时期

的人物,B、C两项都可以排除。甲骨文是殷商

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研究商王朝历

史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

土状,由此可以判断商代有可能出现了牛耕。

[答案]D

例2:材料阅读

材料二:“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成立。馆

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

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

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

回忆录》

(3)历史研究是依托史料来进行的。对于材料

二的史料性质,有人认为属于第一手史料;有人

认为不应该把它划分为第一手史料。请谈谈你自

己的看法。(3分)

答:同意第一种看法:回忆录是事件亲历者的记

述,具有直接性,应属于第一手史料;

同意第二种看法:回忆录是事件亲历者在事后的

记述,因此在描述的过程中难免有遗漏或遗忘,

有时还会带有主观色彩,据此很难了解到事件的

真相。因此不应该把它划分为第一手史料。(3

分)

例3:材料阅读:透视老新闻中的历史(8分)

以下是1934年10月23日登载于上海《申报》

的一则新闻,标题为《赣匪弃巢西窜》。

香港: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

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云都、瑞金老巢西窜。

(二十二日专电)

南京:东路总司令部电军事机关称,瑞金、古城、

会昌间有残匪五万余人,经我东北两路军压迫,

有突围而走赣西、退窜鄂川模样。但我军布置周

密,不置漏网。长河残匪,我军挺进后,知难立

足,内部已感恐慌,不难直捣巢穴。

(二十二

日专电)

(3)此文是否可以作为研究“第一次国共内战”

的原始材料,并说明判断理由。(2分)

答:(3)是。因为新闻发表日期与历史事件相一

致,属于当时人记当时事的范畴。(2分)

材料一:汉朝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第

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通史。它为后人提

供的许多关于黄帝、大禹所处时代的社会情况。

材料二:1937年12月,日本法西斯分子在南

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李秀英是当时对日

本进行抗暴后幸存下来的中国女性。几十年

来李秀英一直用自己脸上的伤痕控诉着日军的

暴行,最近江苏省已将这一段史实编入了小学教

材。

(1)材料一中《史记》是否可以作为研究黄帝

时期的原始资料?请阐述你的理由?(3分)

不可以。

理由:司马迁与他们不是同时代人,黄帝和大禹

的年代没有文字,关于当时的情景也是一代一代

留下来的传说而已。(3分)

(2)材料二中的口述资料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南

京大屠杀的第一手资料?理由是什么?(3分)

可以。理由:通过南京大屠杀当事人受害者亲自

口述而公诸于世的。(3分)

2.史料运用

[内涵解读](1)史料的搜集:主要包括利用工具

书、追踪搜集(与问题关联的史料)、平时阅读搜

集、调查采访、利用互联网等。

(2)史料的整理:史料的整理主要是对史料进行分

类整理,可以采用按资料性质分类、按时间顺序

排列、按专题性质整理等形式。

(3)史料的鉴别:史料的鉴别或称考证,归纳起来

不外乎两种:一是外考证,即史书的辨伪与文字

的校勘;二是内考证,即对史事的真实性加以鉴

别。

(4)史料的解读

史料的“解读”不是“阅读”,需要解读者有扎

实的史学功底,“读”出一般阅读者不易发现的

信息,是一种史学研究者的基本功。

①要判断史料的价值。出土文物客观、真实,但

不详细;文献材料详细、具体,但带有很强的主

观性,所以,要首先判断史料的价值。

②将材料与所研究的主题进行链接,寻找材料中

与主题关联的信息。

③对这些信息进行辨别,对于文献材料,首先要

考虑作者是谁,他提出了什么问题,他运用了哪

些根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判断材料是否可

靠。

④将此材料与其他材料进行链接,看是否能够相

互印证。

(5)运用史料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

①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史料。

②坚持公正、客观的史学观点。

③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④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

[典例导引](2012年高考浙江卷)某外国学者在

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

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

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

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

[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方法。史料是历史研

究的基础,获得丰富的史料就更能接近真相。社

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诗歌是特定的时期社

会风貌在文学领域的反映,可以作为研究的史

料,A不准确;但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对这样

的史料必须“去伪存真”,还原本来面貌,因此

排除B项,而选D项;以诗证史并不是新的研

究方法,C项本身说法不准确。

[答案]D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

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

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

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这些

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

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

2008-12-07

(3)据材料三,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

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

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4分)

答:缺陷:是当事人陈述自己亲身参与的重大事

件,容易加进主观色彩,影响历史真实。(2分)

注意: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收集多方面的史

料。(2分)

材料阅读(14分)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

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

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

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

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

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

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

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

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

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

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

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

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

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

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

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回答: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

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述证据三类,请依

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3分)

(1)实物证据:材料三;

文献证据:材料一、二;

口述证据:材料四。(3分)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

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

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

做何评论?(3分)

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

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绝不可否认其价

值的有效性;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否定日

本侵略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这种不能正

确对待历史的举动将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3

分,每点1分)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

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看法?(4分)这说明了

什么?(1分)

(3)东史郎先生勇于面对侵略历史,敢于承担

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

(2分)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

日本的侵略行经辩护,歪曲历史的真相。(2分)

这说明了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当

今日本右翼势力的侵略野心不死等等。(任一点

1分)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

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1分)

(4)材料三中的第一、三幅图片。(1分)

(5)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

待历史?(2分)

(5)尊重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2分)

3.历史认识

[内涵解读]历史认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主要包括: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历史研究者存在着阶级阶

层、国家民族等的差异,对于其得出的历史认识

有很大的影响。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研究方法,运用计量

史学得出的结论,与运用比较史学得出的结论就

有很大的差异;同样是研究太平天国运动,运用

革命史观进行研究就会给予较高的评价,而给予

洋务运动较低的评价;但是运用现代史观,则会

给太平天国运动较低的评价,而对洋务运动推动

了中国近代化给予较多认同。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占有更多的史

料,正确地甄别史料的真伪则能获得较高史学成

果,否则就会形成相反的结果,唐代史学理论家

刘知几所说的“史才、史学、史识”一个也不能

少。

(4)时代的局限性:时代局限性是不可能突破的,

比如,我们生活在当下21世纪,我们既不能复

古,也不可能回到19世纪,或是超前进入22世

纪;同时,一个时代有其特有的时代环境,推动

着历史的进程。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放到当时的

时代大环境下,而不能以现在环境下的所思所想

过分地苛责古人。

[典例导引](2012年高考上海卷)傅斯年在《历

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

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

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

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

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

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对于上述观点理

解最恰当的是()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非史家的主观取向

[解析]傅斯年的观点是:各地各时的直接资料

和其他学科作为研究工具,可以增加历史研究的

客观性,而不是个人的主观推断。故D项说法

最全面、最恰当;A、B两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

面;C项历史学不一定涵盖各种学科,其说法本

身错误。

[答案]D

关于历史学习的方法,西方著名学者埃尔顿这样

认为:“对于历史的真实性,先入为主的危害大

于证据之不足或细节之谬误……在他理解这些

证据之前,他不问也不应该问具体的问题。”下

列学习方法中最符合埃尔顿观点的是

A.理论联系实际B.重视调查研

C.有史有论、史论结合D.史由证来、论

从史出

历史离不开史料的支撑,客观是历史写作的第一

守则。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最容易受到

作者主观因素影响的是

A、发生的地点B、事件的经过

C、事件的结果D、事件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中,包含着华夏中心

观、华尊夷卑观和“华夷之辨”等观念。因此,

在研究中国古代与东亚诸国交往之类的问题时,

如要获取有助于克服华尊夷卑偏见的资料,较好

的方法应当是

A.注意收集和使用中国以外的相关资料

B.尽量查阅台湾史学家的史书

C.广泛查阅中国古代的史籍资料

D.查阅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

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

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

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

A.阶级斗争分析法B.“三

个有利于”标准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D.人

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下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

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

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③于是积极组织灭

火。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

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

A.①B.②C.③

D.④

两位学者对公元元年至l700年世界人口数进行

统计,统计结果出现很大差异。导致两位学者对

相同时期世界人口数的统计出现差别的主要原

因有:

①占有的资料不同②研究方法不同③客观

史实不同④作者的阅历不同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史料的分类

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

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1.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

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与早期文字的意义

相互混淆)。

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

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

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

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

由考古发掘的。

3.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

(1)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

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

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二、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

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

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

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

究及诠释。

三、其他史料分类

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

(1)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

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有意的史料”;

(2)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

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

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

2.“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

(1)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

书;

(2)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

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

而言。

本文发布于:2023-01-04 18:1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921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东史郎日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