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licated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3-01-04 17:35:12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4日发(作者:广水在线)

简单复杂作文讲评

繁简之间,存乎一心

一、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

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

体不限,诗歌除外。

把简单的事做复杂,是一

种精益求精的品质;把复杂

的事做简单,是一种删繁就

简的智慧。当然,很多情况

下并非都是如此……

“简单”主要有容易理

解、头绪少、结构单纯、

纯粹、平凡、单一之意,

而“复杂”主要有事物的

种类头绪多而杂、精致、

极致、完美、关系纵横交

错、里外表现不一等等。

“简单的事做复杂”是一

种进益求精的表现,典型

的工匠精神;而“复杂的

事做简单”,是一种干练、

高效的处理智慧,正如奥

康姆剃刀一样削减与简

化。

再对第二句进行思考,

“当然,很多情况并非如

此”,是对前一句进行“反

拨“,这里“反拨”有两

种情况:一是对预设语境

进行反向思考,学生可以

另设观点,“简单事情简

单做”,“简单事情复杂

做”、“简单事情先复杂

后简单做”、“复杂事情

先简单后复杂做”,“处

理事情可以由简单到复杂

再到简单”,“繁简自适、

妙在其思”,不一定拘囿

于第一句话中的预设。还

有一种“反弹琵琶”是,

“把简单的事复杂做”,

精益求精只是一种情况,

有时可能是当下人世的繁

复多变,人与人之间的信

任危机,个体思维的复杂

与多疑,事物本来错综复

杂等多种情况;而“把复

杂事情简单做”,删繁就

简的智慧,这是好的方面,

但也有坏的可能:如偷工

减料、枉费人力、空耗物

力等等,或者个体思维的

简单与低幼等等。

本次写作只要涉及

“简单与复杂”的比较或

转化,都算切题,如果单

写“简单”与“复杂”不

算切题,原则上不超过41

分。

好的作文命题应该符

合“有抓手、有话说,难

说好”。这次命题,应该

说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围绕学生素养中的核心能

力——思辨性思维,多元

化、多角度考查学生,着

力点很精准,区分度很明

显,导向性很明确。

二、整体情况

总体而言,本次写作

属于“橄榄型”,“两头

小,中间大”。优秀习作

和离题习作不多,四类文

居多。优秀习作有《化繁

为简真的可取吗》、《把

日子过成简单的诗》、《不

要繁复的“攻略”》、《文

化的“繁与简”》、《繁

简之间》、《桂花香里》,

其中,只有最后一篇是记

叙文。

三、存在问题与写作

1.关于审题与立意

这次审题,只想“写

对”难度不大,要想“写

好”难度较大。命题者意

图很明显,在处理事情时,

如何把握简单与复杂的先

后与转化,这是核心思维

区域。一般学生都能很好

地吃准意图,写作内容在

材料意蕴辐射区。但是,

也有部分学生审题出现问

题。有这样几种情况,一

是“偷换概念型”,将“简

单”理解成“初心、本真”,

如《素履之心》、《返璞

归真》等;一是“任意拔

高型”,从材料得出结论

做事要有规律、要懂得变

通、要随机应变等,并设

为中心;一是“脚踏西瓜

皮型”,学生懂得将命题

意图化大为小,在教育、

文化、文学范围内进行思

考问题,但是学生却将重

心立在教育与文化,而忽

略了简单与复杂,这一点

尤其要重视。

2.议论文写作:思维扁平,

认识肤浅,议论空洞,推

理欠缺。

有人说,有思想是议

论文写作活的灵魂,是议

论文第一要务。这次写作,

突显学生思维的疏阔与逻

辑的断裂,主要是“扁平

化”严重。

“扁”就是“不厚”,

即缺少深度。“平”即“不

钻”,即平均用力缺少重

点。在具体论述过程中,

大多四类文“三种情况”:

一是“演绎式”,先写“简

单事复杂做”,再分析“复

杂的事简单做”,再进行

反向立论分析,即选取材

料中的三句话,构成了三

个小论点,丝毫没有深入

分析;二是“逆向式”,

“简单事复杂做,不是一

种……”,“复杂事简单

做,不是一种……”,而

没有立论分析,只是反面

肤浅思考;三是“有破有

立式”,“复杂事简单做

不是……”、“简单事复

杂做不是……”,所以,

我们的正确方法是……如

此分析,蜻蜓点水,缺少

深度分析。逻辑链断裂现

象比比皆是:由头与立论

之间,用例与小观点之间,

小观点之间的无序与交叉

甚至混乱等等。

“挖坑三千不如掘井

一口”,学生完全可以定

点深入分析,而不是追求

铺开面面俱到。例如,针

对第一句话:“简单的事

复杂做,是一种精益求精”

进行深入分析,“简单”

是什么意思?“复杂”为

何?“简单事复杂做是一

种精益求精的品质”为

何?“简单问题复杂化”

是仅仅是精益求精吗?仅

仅体现在大国工匠方面?

还有其他原因吗?个体层

面、他者角度和社会层

面?如此分析还是显得空

洞,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

再次深入分析,梁漱溟曾

言:人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

我,那么,就这三个关系

“简单”与“复杂”又是

具体何指?这些都是可以

去深入思考的,而不是,

浮光掠影式分析,浅尝辄

止式推论。

当然,在分析立论过

程中,用例是否精当,分

析是否到位,是我们必须

要考量的问题。这次分析,

关于简单与复杂问题,很

多学生选择数学中化简作

为论据,不是说不可以,

只是显得文化素养贫瘠和

个性化素材不足的窘境,

需要亟待解决。

3.记叙文写作:表现力不

够,重心不稳,有套作化

倾向

这次记叙文写作,所

占比重不到十分之一。就

是在这十分之一中,突出

的问题还是比较明显,其

实这些也是老问题。其中

一个就是表现力不够:一

方面是构思能力不够,基

本上是平铺直叙,以时间

线索来叙述,在叙述的时

间轴上,很少能够暂停时

间进行多角度描写,即便

是在描写上,更多地用人

物语言来表现,对此,我

们都心知肚明,人物语言

实际上是小作者的主题独

白的话语,赤裸裸地向阅

卷老师表白,显得如此苍

白与不自信,也少出现“人

物愿望受阻”的情况,即

情节的一波三折的情况,

更多地一波两折情况,“我

原以为很简单……其实简

单中包含复杂……”,简

单地演绎第一句中前半个

分句;还有一方面就是想

象性不够,现在很多学生

还是幻想在“真人真事”,

还是通过爷爷奶奶、爸爸

妈妈来讲,这不是不可以,

这里要处理好“生活真实”

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生活真实”是生活片段

的真实,而“艺术真实”

是艺术的真实,可以对生

活的真实进行杂取、剪切、

删减等多种处理,但是要

符合生活逻辑,而不是简

单地照搬生活复原生活。

如有个学生写道:“奶奶

说:‘织毛衣真的是非常

复杂,现在可以说是黑夜

到来时那一抹云霞……’”

想一想,奶奶的学科到底

有多高啊?

再者,重心不稳明显。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

口”,收口松紧关系到文

章“骨质疏松”程度。有

些学生在文章结尾,强调

坚持,强调传统文化,强

调教育好与坏。在“豹尾”

的位置,竟然出现了多种

声音,这就显得立意暧昧

而不纯粹。

四、解决措施

为此,在今后的高三

写作教学中,如何引导学

生表现个性,表现出独特

的“这一个”,是我们的

着力点和突破。我们以为,

大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

手:

一是从思想层面入

手,提高思想认识,始终

是积淀写作素养的第一

位。对于高三而言,阅读

决不能让步于刷题,更应

进一步加强,并保证阅读

始终居于学习的首位。通

过广泛、系统的阅读,软

化学生心灵,促进精神成

长,培育心智发展,这才

是高三写作指导也是高三

语文学习之道。当然,阅

读是第一步,之后还需要

相关环节跟上,比如归纳

与整理,摘录与点评,反

馈与提取,等等,怎么更

有实效,还需要我们用心

去思考与实践。

二是从技术层面入

手,指导一定的写作技巧。

无论是哪一类文体、哪一

等级的文章,都需要一定

的写作技巧,需要一定

的“写作智慧”,而往

往这是作文得高分的关

键。比如记叙文写作,一

定要有“萤火虫屁股”意

识,要有亮点,有吸引读

者的地方:或精于描写,

或善于抒情,或巧于构思,

或长于文采等。要引导学

生善于发现自己写作上的

特长,总之,一定要亮点,

起码要让“萤火虫的屁股”

亮一次。再如议论文写作,

可以引导学生重视阅读,

积累几个或一个写作素

材,打造属于自我的“素

材银河系”,记住“一招

鲜、吃遍天”;或介绍多

种思维论证模式,编织逻

辑链,形成逻辑推理,体

现思维的递进性与思辨

性;或培养学生咬文嚼字

的习惯,对于关键词进行

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增

强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

我们应该始终警醒的

是,就作文写作而言,所

有的技术指导都属于初级

阶段,由此写成的作文应

试化倾向明显。写作的核

心应该是思想认识与精神

素养。繁简之分,存乎一

心,需要抓大放小,突出

思维与思想。

小成依技,大成依道。

只有通过有计划、系统的

阅读,才能点亮文章的“萤

火虫”,点亮学生的“心

灯”,让学生真正做到精

神明亮,照亮属于个人的

“样子”。

例文:

快刀斩乱麻?非也

夏初雨水急,武汉又

看海。城市排水不畅?肯

定是下水道问题!《新京

报》不假思索地登上一篇

谴责武汉下水道的应景文

章,却遭到网友的全力指

责,这是为何?

细看评论,真相大白,

城外江河里的水都涨满

了,你让水往哪里排呢?

近年来下水道引发的一系

列问题似乎让人们把造成

城市内涝的原因简单归结

到下水道逼仄上。由此才

引来了《新京报》这篇快

刀斩乱麻的文章。但快刀

斩不了乱麻,过于简单的

“砍下快刀”往往会使真

相被掩盖,问题无法解决。

这种“神剧”如今常常上

演。

前不久徐州发生了一

起男子用砖砸运钞车反被

枪毙的事件,这件事疑点

非常之多,男子为何砸运

钞车,押运人员的培训是

否严格,真的到了非枪毙

不可的地步了吗,还是另

有隐情。如此复杂之“乱

麻”竟被网友快刀斩为一

句“他一定是个笨贼!”

提出异议者无一不被扣上

“圣母”之标签,此情此

景,令人心寒。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

有些人的懒惰和冷漠,他

们懒得思考背后的原因,

对他人的生命漠不关心,

只想快点得出一个简单的

答案。二是沉迷于站在道

德高地上谴责他人“卫道”

的快感。三是缺乏主见,

只知人云亦云。这样做祸

害无穷。

快刀斩乱麻,无非是

想斩出一个“真相”,斩

出一个“方法”。诚然,

事情往往是很复杂的,谁

有本事说我一眼就能看穿

本质?盲目乱斩,为快求

快,只会误把表象作本质,

误把权益之计当作一劳永

逸之方案。最终真相被掩

盖,问题得不到解决。

我们或许没有一眼看

透本质的能力,但我们应

有对简单的事慎重,遇复

杂的事分析的素养。面对

一时间无法看透和解决的

复杂事件,我们应本着对

已对人负责的原则,全面

思考,权衡考虑,不哗众

取宠,不随波逐流,不一

味求快。新文化运动时期,

社会上一味崇尚西学,排

斥中学,将复杂的问题简

单化从而导致片面,陈寅

格却提出东西文化并进,

从当今文章之浮肿与古文

之简洁对比,先生的提议

无疑是正确的。

快刀斩不了乱麻,我

们不妨专注于抽丝剥茧的

精细功夫。

简单与复杂

生活中,我们会体味

到许多智慧与哲理。如平

凡的生命因风险而变的伟

大;如平淡的生命因乐观

向上的态度而变得充实;

如不容易的事因执着的态

度变得简单。其实简单与

复杂也是生活中的一门学

问。

有时把复杂的问题简

单化,它就轻而易举地被

解决;有事把简单点东西

复杂化,它绞尽脑汁也不

能攻破。

你可曾听说过这样一

则希腊神话,大概是这样

的一个神兽绞尽脑汁想一

个问题,它便问路人,回

答不出者将会身亡。‘什么

东西日出时分四条腿,正

午时分两条腿,日暮时分

三条腿’。最终一位少年回

答了出来,神兽决然死去。

其实答案很简单—人。但

为之死去的人不计其数,

他们真笨吗?其实把复杂

的问题简单化,抛开杂念,

你会发现它并不难。

生活是一门艺术,如

果你深刻的体会身边,你

会发现简单中有复杂,复

杂中亦有简单。

我们儿时都学过

1+1=2,但这一问题是十分

深奥的。因为1+1=1是化

学;1+1=3是文学;1+1=0

是哲学。如果我们认真去

推敲探索,你会发现1+1

我们儿时的简单化变得复

杂。谁又能预测当一个事

物遇到另一个事物时会发

生什么,当1+1时有等于

几。

让玻璃内无气泡并不

用耗巨资,搞科研,反复

研究,只需用木棍搅拌几

下;让生活充满欢笑和满

足,并不用追名逐利,求

富贵,只需与人和善乐观

豁达;就像做一道选择题,

无需猜疑,只需相信自己。

一件简单的事,经过

执着的努力,就变得复杂;

一件复杂的事,只要找准

目标认定方向,就会变得

简单。

我们可以像陶渊明那

样淡泊的简单生活,当然

也可以像曹操那样猜疑复

杂的生活。心之所向决定

着你的生活是复杂还是简

单。

生活中,爱一个人应

该从点滴开始,从心灵开

始,看似复杂,其实用心

去爱,你会发现爱如此简

单。

人生中,去追求自己

的目标,努力、执着、汗

水为之交杂。看似复杂,

其实用心去追求和实践,

你会发现路就在脚下,梦

想就在眼前。

滴水穿石看似复杂,

滴水做到了;奔流到海看

似复杂,流水做到了。因

为执着,复杂变得简单化;

也正是因为执着简单不在

那么的简单化。

是简单?是复杂?要

我们自己去探寻思索。

是简单?是复杂?要

看我们如何看待实践。

本文发布于:2023-01-04 17:35: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919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easily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