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1-
辛弃疾词两首
[文本落实]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
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
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
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
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下,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
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诗人运用景物烘托、动作描写、排比
修辞来刻画人物.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诗人运用
移情及物的手法,写自己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远
山在“献愁供恨”。
C.下片连用三典,诗人不学张翰秋风思归,不学许汜求田问
舍,是反衬自己复国大志。“可惜流年",写年华虚度,壮志难酬.
64
-2-
D.下片的三个典故,增加了词的容量,使内蕴更为丰厚;使
得语言简练,风格典雅,收到言近旨远,辞约意丰的效果。
解析:A项,无“排比修辞”。
答案:A
2.这首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
的?
答案:词人通过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征
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他的“登临
意”;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再
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登临
意”。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
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4
-3-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借历史人物来抒写自己的怀抱,渴望实现自己恢
复中原的夙愿,也含有用英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的意思。
B.词的下片回溯历史,借以讽谕,委婉劝阻无准备的盲动,
又指出安于异族统治,不求恢复失地,后果不堪设想.
C.词中多用典故,串连成词人的思路,景仰成就大业的英雄
——力主收复北方失地——吸取历史上失败的教训—-指出安于
异族统治的后果——表达壮志难酬的愤懑。
D.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个典故,是进行“毛
遂自荐”,积极进取,表明自己将像廉颇一样为国尽忠。
解析:D项,并非积极进取,而是怀才不遇。
答案:D
4.作者登临怀古,为何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只提孙权和刘裕
二人呢?
答案:①两人都是依京口而起事建立了政权,照应标题“京
口北固亭怀古”。②作者以两人自比。作者虽力主北伐抗敌,但
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务的
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难以实现其抗金报国的志
向.③借古讽今,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
64
-4-
二、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清平乐题上卢桥①
□辛弃疾
清泉奔快,不管青山碍。十里盘盘平世界,更着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②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注]①卢桥在江西上饶境内.②陵谷:指山陵变深谷,
深谷化山陵。
5.词的上片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是如何描绘的?
答案:描绘了清泉奔流、平野辽阔、溪山环抱的秀美的山
水图景。将清泉拟人化,写出它冲破阻碍、一往无前的精神;
以“襟带”为喻,展现山环水绕之美;动静结合使山水更显秀美。
6.前人认为这首词“小中见大”,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全
词简要分析。
答案:词人由上卢桥一带的小景联想到自然的沧桑巨变和
人事的兴亡交替;抒发了对历史盛衰的感慨,传达出对国家命
运的忧思。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7~8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注]
64
-5-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本词写于作者闲居带湖时期。
7.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的上片。
答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词的上片描写了夜出觅食的
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在灯前翻飞,屋外风雨交加,破裂的窗纸也
在鸣响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凄苦、孤寂、
落寞的情怀。
8.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答案:词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
时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辛酸、愤懑
之情跃然纸上.梦醒后却仍心系“万里江山”,表达了词人虽身居
破庵,却胸怀天下,不忘统一大业的崇高爱国情怀。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
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
64
-6-
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
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9.词的上片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案:词的上片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
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叫着;夕阳斜照着初春傍
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10.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
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
明。
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品将城里愁风
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
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
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
况,效果独特。
[探究拓展]
一、古代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
64
-7-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
吸露,诗句夜裁冰②。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
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
思新颖精巧。
1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鼎”“山林”运用比喻修辞,分别喻指奢侈豪华的生活、隐
居乡野的生活,这句诗指出富贵、隐逸的生活都是梦幻。
B.“人间宠辱休惊”一句,劝导族弟辛祐之面对人间得失荣辱,
无需心惊,体现了淡泊旷达的人生态度。
C.下片前两句回忆了往昔与族弟辛祐之小窗风雨、对床夜话
的手足情谊,情真意切,清丽洒脱。
D.作者在下片运用虚写、对偶、设问等多种手法,表达了离
别时对弟弟祐之的深厚情意。
解析:A项,“运用比喻"“喻指”有误,两处是运用借代的修
辞。
答案:A
64
-8-
12.这首送别词结尾二句写景抒情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
极具辛词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案:末二句写景,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
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体现出景色细腻、
柔美的特点;虽是送别词,但不做悲戚忧伤之态,而是想送别后,
族弟一路有秀美山水相伴,来消解旅途的孤寂,写得洒脱、豁
达。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
身③。
[注]①耒阳,地名;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②招魂,《楚辞》的篇名。③借用杜甫的诗句“纨袴不饿死,儒
冠多误身”。
13.下面对词的上片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山前的灯火和山头的浮云,构成一幅朦胧迷离
的画面,巧妙地和词人飘然不定的心理密切关合。
64
-9-
B.“山前灯火欲黄昏”,一个“欲”字,用得绝妙,写出了夕阳似
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刹那之间的景象.
C.作者选取“鹧鸪”的意象,不仅营造了凄凉的氛围,也以此衬
托了凄凉的心境,表现出对前途的担忧。
D.“潇湘逢故人",词人感情更加低落,其中蕴含了面对故人
内心苦痛却无法言说的无奈和惆怅。
解析:D项,“内心苦痛”“无奈和惆怅”错。该句写词人遇见
老友,转忧为喜.
答案:D
14.词的下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解析:下片的“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与“如今憔悴赋招
魂,儒冠多误身”形成对比。下片用了三个典故。第一,诸葛亮指
挥战斗时的形象。借此暗示自己当年抗击金兵时的潇洒风度,抚
今追昔,感慨不已.第二,《楚辞》中的《招魂》篇.借此表达自
己恢复中原的抱负难以实现的满腹哀怨与牢骚。第三,杜甫的
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借此表达对议和派的强烈控诉以及自己一身落魄的痛苦心境。
答案:运用了对比、用典的手法.将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
64
-10-
气风发、驰骋沙场的形象和如今憔悴不堪、落魄江湖的形象进
行对比,运用了三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
痛。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
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
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
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
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
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
..
五万于广西买马五
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
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
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
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
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
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
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敢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
64
-11-
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粜者配,强籴
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
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
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
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
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
...
,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
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
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
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
..
少师,谥
.
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改)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
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B.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
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C.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
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64
-12-
D.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
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答案:A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A.一缗钱就是一贯钱.古代的铜钱用绳穿方孔,一一重叠。
一千个方孔铜钱用绳穿连在一起,就是一贯。贯即穿钱的绳索,
俗称“钱串"。
B.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
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C.加、赠,都指在原官职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职.
D.谥,也称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
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谥号以
谥法为依据。
解析:C项,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
答案:C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衡很器重辛弃疾,入朝为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辛弃
64
-13-
疾在修建军队营房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最终顶住压力,
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
B.辛弃疾督办江西赈灾工作时,抑制奸商囤积粮食,发放无
息贷款,扩大粮源,最终稳定了粮价,使百姓熬过了饥荒。他还
慷慨地拿出米舟的十分之三帮助信州渡过难关.
C.文章的结尾,运用了传奇手法。堂上急促的声音好像是辛
弃疾在鸣发心中的不平,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
仕途坎坷的同情。
D.辛弃疾早年就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于是投笔从戎,报
效国家,但最终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一直都没有施展
的机会。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他的政治
军事才能一直都没有施展的机会”有误,这从文中辛弃疾做官时
所做的事情可以看出。
答案:D
1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4
-14-
(2)始至,榜通衢曰:“闭粜者配,强籴者斩。"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辛弃疾接到后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
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栅,超过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
(2)刚到灾区,辛弃疾就在大路边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
强买粮食的杀头.”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
心要恢复失地,辛弃疾趁机论述南北形势以及三国、晋、汉的
人才,所持观点强硬而直露。因为讲和刚刚成定局,(所以)他的
建议没有被采纳。
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说
辛弃疾胸怀大志,有深谋远虑.皇上就召见了辛弃疾。不久,辛弃
疾担任了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盗贼四起,辛弃疾
都讨伐平定了他们。又因为湖南连着两广,和少数民族聚居的
地方相接,草寇作乱之事时有发生。辛弃疾就丈量原先马殷营
垒的房基,修建新的营垒,准备招步兵两千人,马军五百人.先拿铜
钱五万在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
64
-15-
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便屡次阻挠他,
辛弃疾干得反而更加卖力,最终也没有改变他的想法.(虽然)各
种费用上万计,(但)辛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能马上解决。进
谏的人把辛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
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工作。辛弃疾接到后把它藏了
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栅,超过期限
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栅如期落成,辛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
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消了气。当时连续下了几个
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难,辛弃疾问:“需要用多少瓦?”
回答说:“二十万。"辛弃疾说:“不用担忧。”命令厢官除官舍、
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敢瓦两块,两天不到就备齐了,
僚属都叹服。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一
支。
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辛弃疾督办赈灾事务.
刚到灾区,辛弃疾就在大路边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
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
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情况借贷钱物给他们,等到他们领
命运回买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
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因此得以熬过饥荒。当
64
-16-
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拔运米粮救助,部属都不答应,辛弃疾说:
“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出米舟的十分
之三给了信州。皇帝嘉奖了他,给辛弃疾涨了一级俸禄,后来
他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
辛弃疾擅长作词,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成
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急促的
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在鸣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一直不
停。枋得拿着蜡烛写文章,准备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声
音才停止。德祐初年,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
谥号忠敏.
[语言运用]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伴随落日的余晖,辛弃疾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
楼,极目远眺,鸿雁南飞,江河日下
....
,诗意油然而生.
②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
....
的笔
力、激昂跌宕的气势,针砭时弊,写出了光照千秋的诗篇。
③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两首却很清丽,足见伟
大作家的创作是不拘一格
....
的。
④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辛弃疾不像陶渊明那样浅
.
64
-17-
尝辄止
...
,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任政,亦政亦文。
⑤高中课改带给课堂的变化显而易见,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
主角;在现场会上,他们精彩的讲解演说博得全场振聋发聩
....
的
掌声。
⑥有媒体刊登消息,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并配上
当事人的照片,社会各界议论纷纷,不少人认为此举矫枉过正
....
.
A.①③④B.①②⑤
C.②⑤⑥D.②④⑥
解析:①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不符此句语
境。②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修饰对象
错误、感情色彩不当。③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
格局。运用正确。④浅尝辄止:意思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
指不深入钻研.常用作谓语和定语。运用正确。⑤振聋发聩:比
喻话语或文章有很大的震撼力量,能唤醒糊涂麻木的人。用在
此处不合语境。⑥矫枉过正: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运用正确。
答案:B
2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日,来自海外的“辛词"专家学者参加了在带湖山庄举办的
64
-18-
辛弃疾诗词研讨会,大家侃侃而谈,洋溢着浓郁的学术气息。
B.辛弃疾对立有赫赫战功的孙权和刘裕的仰慕和赞扬,正说
明了作者人到暮年仍旧壮心不已的气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
识之士。
C.共享单车在二线城市的用户占比,已与一线城市基本持平,
成为共享单车行业最重要的增量市场.
D.“要我说,”张师傅说,“当质检员就得有‘鸡蛋里挑骨头’的精
神,这样才能保证咱厂产品件件是优质品。”
解析:A项,搭配不当,“洋溢着”前面加上“会场上”。B项,
句式杂糅,可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删去。C项,搭
配不当,“用户占比"成为“增量"搭配不当。
答案:D
2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内容连贯、句式整齐。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道道的河川,我们看到:辛弃疾东家种
树,雄心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选择了
永恒:纵然寂寞孤清,也不苟合流俗,这是坚贞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所写事迹要符合人物的特点,要注意所写句子的前后
64
-19-
照应.
答案:(示例)屈原沉吟泽畔忠心不变纵然身沉大江
也不愿随波逐流这是执着的选择
22.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在文后的横线上填写结论性的句子。
辛弃疾以杰出的爱国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
传世词六百多首,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占三分之二以上,数量
之大,自有“词"以来,一千四百年间,尚无人能望其项背.
爱国是辛词一大主题,生态则是辛词的又一大主题。一册《稼
轩词》,展卷读去,从卷首到卷末,满纸山川之美,草木之秀,
让人目不暇接,间以风雨之声,鸟虫之鸣,让人心动神驰。还有
词人与青山的深情对视,与苍松的幽默调侃,与鸥鹭的真诚结盟,
让人的心灵受到难得的洗礼和升华。辛弃疾的生态词,是我们
尤其应该珍惜的人文精华。
解析:这两个语段写了两个内容,第一个语段写辛弃疾对
爱国词的贡献,第二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生态词的贡献。由此,
我们就可以整体把握文意,找到结论句了.
答案:辛弃疾是我国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
生态词人.
23.辛弃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词人,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64
-20-
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复国,却又壮志难酬。请你为辛弃疾写一
段颁奖词,不少于120字。
答案:(示例一)铁骨铮铮民族英雄,慷慨悲壮一代词豪。
一位英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他的一生,奋发激昂,抗战爱国,壮志未酬却念念不忘收复中原
大业.他的词,穷极变化,处处生春,或热情洋溢,气概纵横;或
情致缠绵,词意婉约;或清新纯朴,自然真切;或风格独特,幽
默诙谐。其艺术造诣,词史一绝。“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铭记,金戈铁马的一代词豪——辛弃
疾.
(示例二)一颗爱国心,上书《美芹论》与《九议》。一片赤子
情,带领五十人袭万军。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
叹息。他是文人,是政客,更是虎胆英雄。他的磅礴文字,感
慨后世骚客;他的爱国情,影响万代.他就是用血和墨书写宏图
的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
本文发布于:2023-01-04 14:44: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911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