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琳

更新时间:2023-01-04 13:37:32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4日发(作者:游学美国)

评舒婷《流水线》五个英译本兼论诗歌意象的翻译

章莉

【摘要】本文首先梳理了舒婷代表作之一《流水线》的创作背景,分析了五个译本

的风格异同,重点比对了诗歌中译者对意象的理解和翻译,总结了五个译本对诗歌意

象翻译带来的启示.

【期刊名称】《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8(027)010

【总页数】4页(P82-85)

【关键词】舒婷;《流水线》;译本;诗歌;意象

【作者】章莉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一、引言

舒婷是现当代著名诗人、“朦胧诗”派的重要一员。她创作的诗歌不足200首,其

中约有100余首诗歌被翻译成了英文。舒婷的作品大胆地将自己对自然、社会以

及人生的感悟诉诸笔尖,让诗歌充满了现实意义,并引导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

发生思考、产生共鸣。譬如,《致橡树》《神女峰》呼吁女性平等地位;《呵,母亲》

表达了失去母爱的孤独无依;《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

史责任感……《流水线》是舒婷代表作之一,生动描写了舒婷作为一位工厂“流水线”

工人的生活感悟。这首诗歌在国内的知名度虽不如上述几首诗歌,但经翻译后,在国

外读者中却引起了强烈反响,英文译本有不下五种,评论和赏析的文章层出不穷。诗

歌当中“流水线”“星星”“小树”等意象的翻译及追求独立自由人格的内涵成为

国外评论家热议的主题。

二、《流水线》的创作背景

1972年,舒婷从农村“插队”回城后,先后当了8年工人:翻砂工、浆洗工、挡车工、

焊接工。每天挣扎轮回在工厂的流水线和生活流水线间,生活枯燥单调的她感到了

困惑和迷茫。《流水线》正是创作于这段时期。她深刻描写了人们生存的窘境,同

时希望通过诗歌宣泄个人真实的感受。[1]这首诗的诉求集中在“流水线”这一意

象中,围绕这一意象,舒婷宣泄了对机械化的现代社会的不满,因为它限制了个性、剥

夺了人的自由权利。[2]由于《流水线》中影射着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情绪,这首

诗歌的创作依然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却真实记录了那一代人的艰辛和无奈。舒婷

是一位非常用心的诗人。她努力探索着人、事、情等生活元素,用精神内省的诗文

折射出了时代中人的灵魂。[3]

《流水线》也是舒婷被海外出版物收录最多的诗歌之一。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

对这首诗歌的语言技巧和现代主义的感知力大加赞赏,称其为“里程碑”式的作品。

[4]舒婷本人对本诗歌也情有独钟,2016年11月新德里举办世界图书展,舒婷受邀

参加印度德里大学举办的主题为“当代中印诗歌”的诗人见面会,唯独朗诵了这首

《流水线》。

三、《流水线》五个译本及意象的翻译

舒婷的诗歌是朦胧诗的典型代表。朦胧诗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

涵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意象的象征手法给了朦胧诗人一种保护色,可以在这种

保护色的掩饰下极力渲染自己的隐性思想。[5]在《流水线》中,舒婷借用“流水

线”“夜晚”“星星”“小树”“旅行”“节拍”“烟尘”等意象来象征黑暗的社

会、恶劣的环境、麻木的工人,隐晦地表达内心无奈和感伤。这些意象使抽象的情

感形象生动、具体可感,易于读者展开联想、升华情感,并在此过程中与诗人的情感

产生共鸣。[3]47能否处理好这些意象的翻译关系到诗歌内涵的表达以及整体意境

的再现。

本文所搜集的《流水线》的五个英译本分别来自:美国惠特学院教授、诗人托尼·巴

恩斯通(TonyBarnstone)及合译者刘氏(NewtonLiu);美国俄亥俄大学英语

系教授、华裔诗人张明晖();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译丛》

(Renditions)主编孔慧怡(EvaHung);俄勒冈州立大学文学教授余晓玲

(Shiao-lingYu);以及美国普利策奖获奖诗人卡罗琳·凯泽(CarolynKizer)。

上述译者皆是具有良好语言文字和文化素养的诗人、教授,他们用优美、通达的文

字搭建起了舒婷作品和外国读者之间的沟通渠道,让外国读者认识并爱上了她的作

品。他们翻译的风格各异,在对处理诗歌意象翻译时的技巧也各有千秋。

托尼·巴恩斯通是一位十分多产的诗人、作家和翻译家。在翻译中国诗歌时,他十分

重视与中国诗人的合译。巴恩斯通反对简单地逐字逐句翻译中国新时期诗歌,而是

在充分考量原诗的审美意识形态和所处的政治文化背景后,将译诗作为新的文学作

品进行再创造,这体现了巴恩斯通对中国文学的选、编、译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和方

向性。[6]他表示,以往舒婷诗歌的英译本只是逐字逐句地翻译,而没有将诗歌所处的

时代语境翻译过来。[7]《流水线》中,巴恩斯通的译文简洁明了(96词),用词考

究,以体现诗歌的时代内涵。譬如,他将诗中“小树在流水线上发呆”“小树都病了”

分别译成两个名词性短语“alineoflostsaplings”“anaemicsaplings”。不

仅保留了拟人的修辞手法,“lost”和“anaemic”两个形容词也使“小树”这一困

惑、病态的意象更栩栩如生。

例1中,巴恩斯通根据英语表达习惯灵活置换了前两句诗歌的语序,后两句中则用形

容词“enervated”和“determined”翻译“没有力量”和“已成的”两个词组,

强化了原诗歌中“丛树”和“星群”的衰弱与无奈。其他译者翻译“没有力量”只

选择了较中性或常见的词汇,如“unable”“powerless”“nolongerhavethe

strength”等。较之其他译者,巴恩斯通的选词更考究,意象所反映的悲伤色彩更浓

烈。

例1:

原文托尼·巴恩斯通仿佛丛树与星群或者由于习惯或者由于悲哀对自己已成的定局

再没有力量关怀OutofmiryorhabitI'vebecomelikethebranchingtrees,

theasmblagesofstars,tooenervatedtoquestionthisdeterminedfate.

孔慧怡教授是当代香港翻译界领物,[8]学贯中西,英汉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皆精。

张明晖教授是美籍华人学者,出生于上海,在华盛顿大学先后获得英语文学硕士学位、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在中国现代诗的英译、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以上

两位学贯中西的译者既能体会中文原文的内涵,也能照顾英语读者的理解,她们的译

文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较为忠实。譬如,“流水线”这一核心意象在原诗第一小节中

不断重复了五次,这两位译者(尤其是孔慧怡)的译文基本保留了每一次意象的重

复出现,而在巴恩斯通的译文中,这一意象只出现了两次。此外,在第一句中,“夜晚和

夜晚紧紧相挨”这一拟人的修辞手法在巴恩斯通的译文中也被隐去,而在张和孔中

的译文中得到了不同方式的体现。

例2:

原文张明晖孔慧怡托尼·巴恩斯通在时间的流水线里夜晚和夜晚紧紧相挨我们从

工厂的流水线撤下又以流水线的队伍回家来在我们头顶星星的流水线拉过天穹在我

们身旁小树在流水线上发呆Ontime'sasmblylinenightweightsdownon

nightwecomeoffthefactoryasmblylinetoformyetanotherlineaswe

rheadsthestars’asmblylinestretchesacrossthe

smblylineof

TimeNightshuddletogetherWecomedownfromthefactoryasmbly

linesAndjointheasmblylinegoinghomeOverheadAnasmblylineof

starstrailsacrossthenightByoursideAyoungtreelooksdazedonits

asmblylineNightafternight,orkatthe

factory'sasmblylinewejointhehomeboundlinesasstarsabove

erealineoflostsaplings.

卡罗琳·凯泽也是一位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卡洛琳·凯泽虽然只翻译了舒婷约

13首诗歌,但不论是出版的时间跨度,期刊、出版社知名度,还是出版类型都十分丰

富全面。[9]卡罗琳·凯泽对翻译的态度十分精益求精,中国学者赵毅衡教授曾描述

道:“我原以为此人既然一向喜欢借酒浇块垒,我只需提供一个初稿任她去发挥。不

料工作一上手,才发现她比学院派翻译家还认真,扣住一字一句,处处要弄明白究

竟。”[10]她在翻译《流水线》时,用词准确生动,句型变化多端,在对原文的理解的

基础上使用了增译、改译等技巧,译文的主题显化,更容易被读者所理解。

例3中,凯泽在翻译诗歌第一小节时用“numb”形容小树“发呆”的状态,较之其

他译者使用的“dazed”“lost”等词,更突出了意象不知所措的迷失感和精神状态

的麻木。此外,最后一小节,凯泽再次用“numb”一词将“我”与“小树”这一意

象联系起来,前后呼应,强调了诗歌的主题:我与生病发呆的小树、疲倦的星星一样,在

枯燥乏味的流水线上迷失了自己,却无力反抗。凯泽这一做法让全诗意象的内涵得

到了深化、显化、生动化,读者也明确了诗歌的意义所在。

例3:

卡罗琳·凯泽在我们身旁小树在流水线上发呆原文Besideus,littletreesStand

numbinasmblylines.但是奇怪我惟独不能感觉到我自己的存在Yes,I'm

numbtomyownexistence

例4中,凯泽将诗歌的最后一句中“自己已成的定局”创造性地译为“my

manufacturedfate”。其他译者则一般忠实地译成“myownfate”“myown

inevitablefate”“thisdeterminedfate”“adestinytheycannotalter”。

凯泽加译了“manufactured”这一词,既是对“流水线”这一意象的呼应和强调,

也是她根据对诗歌的理解以及对诗人创作背景调查的基础上,对诗歌内涵的进一步

挖掘。

例4:

原文卡罗琳·凯泽仿佛丛树与星群或者由于习惯或者由于悲哀对自己已成的定局再

没有力量关怀Asif,likethetreesandstars--perhapsjustoutofhabit--

perhapsjustoutofsorrow,I'munabletoshowconcernFormyown

manufacturedfate.

相较以上几位译者的译文,余晓玲教授的译文整体稍显繁冗(131词)。不论在意

象的翻译还是

在语法结构上都尽量做到了忠实原文,但句型中规中矩,缺乏变化;选词平淡无奇,缺乏

新意;原文的诗意及内涵也未能在译文中得到生动体现。譬如在诗歌第二节,余将

“星星一定疲倦了”译为“Thestarsmustbetired”,而凯泽和巴恩斯通则用

“exhausted”一词使“星星”精疲力尽的形象更生动。例5中,翻译“小树”这

一个意象时,余的表现也平淡无奇。她几乎逐词翻译了“烟尘和单调使它们失去了

线条和色彩”这一小句,而其他译者则用“strippedby”“depriveof”等动词词

组将“小树”被剥削、被压迫、无力反抗这一内涵译出。

例5:

小树都病了烟尘和单调使它们失去了线条和色彩余晓玲:Thelittletreeshaveall

fallensick,SmokeandmonotonycaudthemTolotheircontoursand

colors;托尼·巴恩斯通:andthefullness,thecolor,oftheanaemicsaplings

dullsinthecoalsmoke.张明晖:thesmalltreesarestrickentheirliensand

colorsstrippedbysmogandmonotony卡罗琳·凯泽:Thelittletreesareall

sick,Chokedonsmogandmonotony,Strippedoftheircolorandshape.孔慧

怡:TheyoungtreesareillDustandmonotonydeprivethemOfgrainand

color

四、结语

舒婷的《流水线》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体悟,表达了对工人命运的思考。诗中

的多个意象或平行(星星与小树),或关联(工厂与流水线、夜晚与星星、小树与

烟尘等),既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构成本诗悲伤忧郁、灰暗无光的意境。就本诗意

象的翻译来看,以上五位译者的处理方式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在于:所有

译者都忠实地将“流水线”“夜晚”“小树”“星星”等意象进行了直译。而不同

点在于,托尼·巴恩斯通用准确但较为生僻的词语形容这些意象;卡罗琳·凯泽对意象所

象征的内容进行了增译;张明晖和孔慧怡较为忠实地再现了意象的意境,保留了与意

象的修辞手法;余晓玲的译文较为忠实保守,偏向于逐词翻译,对意象的内涵挖掘不够

深入。

《流水线》一诗中意象的种类及译法虽未能展现诗歌意象翻译的全貌,但以上译者

对意象的不同处理方式对诗歌中意象的翻译带来了以下启示:首先,翻译前,要对诗歌

创作的背景以及诗人创作的初衷有所了解。这有助于译者选择合适的词语再现意象

所表达的内涵。其次,译者需要理清意象之间的关系。诗歌的意象一般不是简单的

前后机械叠加,他们之间存在有机联系,需要译者通过语言技巧再现意象之间的关联。

再次,意象的翻译还要有艺术的美感。这就需要译者通过生动的选词、丰富的修辞、

多变的句式来体现。这对译者的语言基础、诗歌艺术的修养是一大挑战。最后,在

意象的翻译中,译者还应考虑到译文读者的接受和理解,考虑到读者的语言习惯、文

化背景甚至政治背景。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opediaofContemporaryChineCulture[M].Londonand

NewYork:Rutledge,2005.

[2]DianLi,MeaningsbetweentheOpposites:TheFunctionofParadoxinBeiDao’s

Poetry[J].SungkyunJournalofEastAsianStudies,2005,(5):77-95.

[3]王辉.舒婷诗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4]oftheProphet:ChinePoetrybetweenModernityand

Postmodernity.[J].InLarsonandWedell-Wedellsborg,eds.,InsideOut:Modernismand

UniversityPress.1993.

[5]侯永杰.论朦胧诗的意象[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6]姜天翔.托尼·巴恩斯通对中国新时期诗歌的翻译[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94-99.

[7]heHowlingStorm:TheNewChinePoetry[M].Hanoverand

London:UniversityPressofNewEngland,1993.

[8]葛文峰.孔慧怡与香港《译丛》文学编译及海外传播[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5):98-

123.

[9]章莉.翻译中的身份距离——以卡洛琳·凯泽译舒婷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17,(10):59-61.

[10]赵毅衡.卡洛琳·凯瑟的中国之恋[J].读书,1986,(1):115-117.

本文发布于:2023-01-04 13:37: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908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伊娃门德斯
下一篇:行尸走肉
标签:卡罗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