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般灿烂死若秋叶般静美-------泰戈尔
泰戈尔用这样的比喻手法来阐述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看法。
夏日的鲜花,在盛开的瞬间便极力的展示自己的美丽,全部植物的生命在花开的一瞬
间达到了顶峰,完美而又盛大的绽放自己的希望。意喻人生就要尽兴而为,不要压抑自我的
情感,对于所渴望的要极力的争取。
另一句就是讲到了生命的离别,经过了夏花般的肆意绽放,纵情欢乐之后,对待死亡,
要保有平常心,安然的通过这样的过程通往生命的永恒,就像落叶一样,安静、却又义无反
顾的扑向大地的怀抱。
这句诗本出自泰翁的《飞鸟集》,前面还有一句“生若夏花之绚烂。”两句连起来,是一
种生命的感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没有经历过“生如夏花”的绚烂的人何尝体味的到“死
若秋叶”静美呢?“死若秋叶”是一种对生活的满足,一种对生命的感激、和一种由感激
和满足衍生出的豁达啊。
“死若秋叶之静美”不是一种消极厌世的生活态度,它是一种感激,感激造物在千千万
万种可能性中选择了我们,赐予我们生命,赋予我们智慧。感激我们是高贵的人类,而不是
长臂猿,猩猩或者别的什么。感激造物教会我们生火,烹饪,和我们所掌握的一切。
我们是幸福的,我们不是猩猩,猿猴或者别的什么,我们可以读书,思考,写作,而
不是像别的动物一样整日为死之而感到恐惧,我们可以坐在温暖的房间里,大嚼煮熟的食物,
而不是像我们的祖先那样风餐露宿,茹毛饮血。
只有意识到这些的人才会真正体味到“死若秋之静美”的真谛:我们生存在这个时代,
得到的已经太多太多,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该抱怨,我们得到的已经太多太多,即使马
上死去,也无权抱怨。
真正明白“死若秋叶之静美”的人,一定会把生活打理的如夏花般绚烂——既然活着
已经是一种幸运,既然活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一种幸运,既然不论活多久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
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样权利不把生活打扮的靓丽些去享受造物的恩赐?我还有什么权利不把
这个世界打扮的靓丽些去迎接造物的检阅?毕竟,能在千千万万的可能性中被选中,就是造物
对我们莫大的器重啊。真正明白“死若秋叶之静美”的人怕是在濒死前还报答这份知遇之恩
吧。“谁言落叶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是上好的肥料,一定会让脚下的土地更肥沃,
厚重。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是一种伟大的自信,它抛却了对名利、地位的崇尚,执著于
对人本身的关注,在这种语境下,名利、地位都变得无足轻重,人因而变得高贵,更接近
本质,只有在这种语境下,我才突然觉得:生而为人,是一种莫大的骄傲。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是一种伟大的谦恭。它没有把造物慷慨的赐予当作应许之物,
人因此懂得感激,因此得到满足,也因此变得胸襟广大。在这样的语境里,你看不到恃强
凌弱,看不到居高临下,自然界的所有事物被放在同一种可能性之中,我们生而为人,不再
一种定理,一种铁律,而是一种幸运,一种幸福,一种重托,人似乎因此变得渺小,却因此
接近崇高。
“生如夏花,死若秋叶”,无须大声宣扬,因为真理无须扬.声,但如果你正在遭遇种种不
幸、背叛,甚至不公,请轻轻默念吧:
生当如夏花般绚烂,
死当若秋叶般静美。
为什么说“生如夏花”呢?台湾作家罗兰曾在散文《夏天组曲》中写道:“夏天的花和
春花不同,夏天的花有浓烈的生命之力。如果说,春花开放是因为风的温慰,那么夏天的花
就是由于太阳的激发了。”说“生如夏花”正是因为夏花具有绚丽繁荣的生命,它们在阳光
最饱满的季节绽放,如奔驰、跳跃、飞翔着的生命的精灵,以此来诠释生命的辉煌灿烂。
当然,“生如夏花”的另一层意思也许是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匆忙。朴树在他的歌曲《生
如夏花》中表达了他对此的理解:“惊鸿一般短暂/如夏花一样绚烂/我是这燿眼的瞬间/是划
过天边的刹那火焰”。夏花、火焰、惊鸿一瞥,不一样的美丽,却是一样的短暂,而生命亦
正如此。席慕蓉的另一首诗《美丽心情》也深深感慨:“生命是一列疾驰的火车„„所有的
时刻都很仓皇而又模糊/除非你能停下来/远远地回顾”。可是时间从不为某个人而逗留,青
春如诗,岁月如歌,当人生经历沧桑,过去的甜美成了回忆时,生命便即将到达它的终点。
人们无法挽留生命趋向衰落,正如人们无法阻止花儿的凋谢。
于是,有了泰戈尔的另一句诗“死若秋叶之静美”。我国古代大诗人屈原“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将秋叶之美已阐述得淋漓尽致了。台湾作家余光中也曾这样描述秋的风
致:“秋色四面,上面是土耳其玉的天穹,下面是普鲁士蓝的清澄,风起时,满枫林的叶子
滚动香熟的灿阳,仿佛打翻了一匣子的玛瑙。”将原来可怖的死亡,比作沉静的秋叶,可见
诗人泰戈尔的宽厚情怀。
既然美丽终究无法保留,那么我们就不能仅仅限于惋惜,而更应珍惜。“蝴蝶计算的/
不是月份/而是刹那/蝴蝶乃有充足的时间”,诗句正体现了诗人这样一种豁达而平和的人生
态度。“死若秋叶之静美”,没有重于泰山那样的悲壮豪迈,也不像“轻于鸿毛”那样的卑微
琐屑,却有对自然法则、人生法则玄机的参悟,有智者对茫茫宇宙中渺小自身的精确定位。
以夏花喻生命,以秋叶喻死亡,其实也是跨越时空的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生如夏花,
死若秋叶,是用诗来阐述生命,也是将生命化作了一首优美的诗,能这样理解诗和生命的
人,无疑是有大智慧和大勇气的。
王勃死亡时,还未到而立之年,但他在文学上的贡献已经足以使他立于世而不朽,后来
的杜甫就称赞他和他的朋友的诗歌是“不废江河万古流”。王勃是一颗流星,划过天际的眩
目亮光,却成为后世永久的记忆。我们为这颗流星的滑落而叹惋,如果不滑落,当有更绚烂
的光彩,但是对于王勃来说,27年的生命,空中的那一下闪耀,已经足够了。与王勃相比,
有好多活到八九十岁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应该说是白活了。像王勃这样
以短暂的生命给世界留下眩目光彩的人有不少,比如李贺,比如黄景仁,再比如朱湘、济慈,
如春花灿烂,如流莺婉转,留下一点色彩,一声鸣叫,让我们惊羡生命之花的美丽,让我们
惊羡生命之歌的动人,也就可以了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
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本文发布于:2023-01-04 13:06: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907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