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兵法》完整版及翻译
诸葛亮兵法
兵权、逐恶、知⼈性、将材、将器、将弊、将志、将善、将刚、将骄、
将强、出师、择材、智⽤、不陈、将诫、戒备、习练、军蠹、腹⼼、
谨候、机形、重刑、善将、审因、兵势、胜败、假权、哀死、三宾、
后应、便利、应机、揣能、轻战、地势、情势、击势、整师、厉⼠、
⾃勉、战道、和⼈、察情、将情、威令、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兵权
原⽂
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要势,⽽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翼,⽽翱翔四海,
随所遇⽽施之。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
译⽂
所谓兵权,就是将帅统率三军的权⼒,它是将帅建⽴⾃⼰的威信的关键。将帅掌握了兵权,就抓住了统领军队的要点,
好象⼀只猛虎,插上了双翼⼀般,不仅有威势⽽且能翱翔四海,遇到任何情况都能灵活应变,占据主动。反之,将帅如
果失去了这个权⼒,不能指挥军队,就好象鱼、龙离开了江湖,想要求得在海洋中遨游的⾃由,在浪涛中奔驰嬉戏,也
是不可能的。
逐恶
原⽂
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侈其⾐服,异其冠带;三⽈,虚垮妖术,诡⾔神道;四
⽈,专察是⾮,私以动众;五⽈,伺候得失,阴结敌⼈。此所谓奸伪悖德之⼈,可远⽽不可亲也。
译⽂
不论是治军还是理国,有五种⼈需要对之注意,他们是国家、军队混乱的祸患。这五种⼈是:私结朋党,搞⼩团体,专
爱讥毁、打击有才德的⼈;在⾐服上奢侈、浪费、穿戴与众不同的帽⼦、服饰、虚荣⼼重、哗众取宠的⼈;不切实际地
夸⼤盅感民众⼈,制造谣⾔欺诈视听的⼈;专门搬弄是⾮,为了⾃⼰的私利⽽兴师动众的⼈;⾮常在意⾃⼰的个⼈得
失,暗中与敌⼈勾结在⼀起的⼈。这五种虚伪奸诈、德⾏败坏的⼩⼈,对他们只能远离⽽不可亲近。
知⼈性
原⽂
夫知⼈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有温良⽽为诈者,有外恭⽽内欺者,有外勇⽽内怯者,有尽⼒⽽不忠者。
然知⼈之道有七焉:⼀⽈,间之以是⾮⽽观其志;⼆⽈,穷之占辞辩⽽观其变;三⽈,咨之以计谋⽽观其识;四⽈,告
之以祸难⽽观其勇;五⽈,醉之以酒⽽观其性;六⽈,临之以利⽽观其廉;七⽈,期之以事⽽观其信。
译⽂
世界上没有⽐真正地了解⼀个⼈的本性还要困难的事情。每个⼈的善、恶程度不同,本性与外表也是不统⼀的。有的⼈
世界上没有⽐真正地了解⼀个⼈的本性还要困难的事情。每个⼈的善、恶程度不同,本性与外表也是不统⼀的。有的⼈
外貌温良却⾏为奸诈,有的⼈情态恭谦却⼼怀欺骗,有的⼈看上去很勇敢⽽实际上却很怯懦,有的⼈似乎已竭尽全⼒但
实际上却另有图谋。然⽽,了解⼀个⼈的本性还是有七条办法的:⽤离间的办法询问他对某事的看法,以考察他的志
向、⽴场;⽤激烈的⾔辞故意激怒他,以考察他的⽓度、应变的能⼒;就某个计划向他咨询,征求他的意见,以考察他
的学识;告诉他⼤祸临头,以考察他的胆识、勇⽓;利⽤喝酒的机会,使他⼤醉,以观察他的本性、修养;⽤利益对他
进⾏,以考察他是否清廉;把某件事情交付给他去办,以考察他是否有信⽤,值得信任。
将材
原⽂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之
唇,此之谓义将。贵⽽不骄,胜⽽不恃,贤⽽能下,,刚⽽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
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轻戎马,⽓盖千夫,善固疆场,长於
剑戟,此之谓步将。登⾼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战,勇于
⼤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能刚,勇⽽多计,此之谓⼤将。
译⽂
根据不同的将帅不同的才⼲,可以把将帅分为九种类型:⼀是⽤⾃⼰的德⾏教育部下,⽤礼法规范部下的⾏动,对部下
关怀备⾄,问寒问暖,与部下同⽢共苦,这种将帅是仁将。⼆是做事能不只图眼前消灾去难,还有长远打算,⼀丝不
苟,不被利益所诱惑,宁愿为荣誉献⾝,也不屈辱求⽣,这样的将帅是义将。三是⾝居⾼位但不盛⽓凌⼈,功绩卓著⼜
不骄傲⾃⼤,贤德⽽不清⾼,谦让⽐⾃⼰地位低的⼈,个性刚直⼜能包客他⼈,这样的将帅是礼将。四是运⽤战术⾼深
莫测,⾜智多谋,⾝处逆境能转祸为福,⾯临危险⼜知逢凶化吉,这样的将帅是智将。五是忠诚信实,对有功之⼈以重
赏,以有过之⼈以重罚,赏罚分明,奖赏时不拖延,惩罚时不管对⽅的地位⾼下,这样的将帅是信将。六是⾝⼿矫捷,
冲锋陷阵时快如战马,⽓慨豪壮,⽃志昂扬能胜千夫,善于保卫国家,⼜擅长剑戟,这样的将帅是步将。七是能攀⾼
⼭,⾛险地,驰马如风,⾝先⼠卒,锐不可挡,撤退时在队伍后⾯抵挡敌兵掩护他⼈,这样的将帅是骑将。⼋是⽓盖三
军,所向⽆敌,对⼩的战役⼩⼼谨慎不马虎,⾯对强⼤的敌⼈则愈战愈勇,这样的将帅是猛将。九是遇见贤者虚⼼请
教,对别⼈的意见从谏如流,能⼴开⾔路,待⼈宽厚⼜不失刚直,勇敢果断⼜富于计谋,这样的将帅是⼤将。
将器
原⽂
将之器,其⽤⼤⼩不同。基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夫之将。夙兴夜寝,⾔词密察,此百夫之将。直⽽有
虑,勇⽽能⽃,此千夫之将。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勤劳,悉⼈饥寒,此万夫之将。进贤进能,⽇慎⼀⽇,诚信宽
⼤,闲于理乱,此⼗万⼈之将。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中察⼈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枧如室家,此
天下之将。
译⽂
将帅的⽓质、⽓度有不同,其本领、作⽤有⼤⼩之分。如果能察觉他⼈的奸诈,看到事物潜伏的危害、祸端,被部下所
信服,这种将领为⼗夫之将,可以统领⼗⼈的队伍。如果早起晚睡,整⽇为公事操劳,⾔辞谨慎⼩⼼,能倾听部下的⼼
声,这种将领为百夫之将,可以统领百⼈的队伍。为⼈耿直⼜深谋远虑,勇猛善战,这样的将领是千夫之将,可以统领
千⼈的队伍。外表威武,内⼼蕴藏着丰富的感情,个性光明磊落,能了解别⼈的努⼒和⾟苦,⼜能关⼼他⼈的饥寒情
况,这种将领为万夫之将,可以统领万⼈的部队。能举贤能之⼈,进德修业不断充实⾃⼰,连续不断,为⼈忠诚、可
信、宽容、⼤度,善于治理乱世,这样的将领为⼗万⼈之将,可以统领⼗万⼈的部队。能以仁爱之⼼待部下,⼜能使领
国信服,晓天⽂,善处⼈际关系,知识地理,放眼四海之内,治家如同治国,治国如同治家,和谐圆满,这样的将领是
天下之将,可以治理整个天下。
将弊
原⽂
夫为将之道,有⼋弊焉。⼀⽈贪⽽⽆厌,⼆⽈妒贤嫉能,三⽈信谗好佞,四⽈料彼不⾃料,五⽈犹豫不⾃决,六⽈荒淫
于酒⾊,七⽈奸诈⽽⾃怯,⼋⽈狡⾔⽽不以礼。
译⽂
⾝为将帅有⼋种弊病,是将帅⽤兵的⼤忌:⼀是对财、物的需求永远不满⾜,贪得⽆厌;⼆是对贤德有才能的⼈妒嫉强
烈;三是听信谗信,亲近能说会道、巧⾔谄媚的⼩⼈;四是只能分析敌情,却不能正确认识⾃⼰的实⼒;五是遇事犹豫
不决;六是沉迷于酒⾊⽽不能⾃拔;七是为⼈虚伪奸诈⽽⾃⼰⼜胆怯懦弱;⼋是狡猾巧辨⽽⼜傲慢⽆礼,不按制度办
事。
将志
原⽂
兵者凶器,将者危任,是以器刚则缺,任重则危。故善将者,不恃强,不怙势,宠之⽽不喜,辱之⽽不惧,见利不贪,
见美不淫,以⾝殉国,壹意⽽已。
译⽂
兵器是⼀种凶器,统兵为将是⼀种重⼤的责任。兵器刚硬,容易缺损,将领任务重⼤所以有风险。因此,真正的将帅不
以⾃⼰的部队强⼤有威势做靠⼭,当他受到君主的宠爱时不得意忘形,当他受到别⼈的诽谤污辱时,也不惧怕、退缩,
看到利益时不起贪念,见到美⼥时更不⼼⽣邪念,只知全⼼全意,保家卫国,以⾝殉职。
将善
原⽂
将有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谓善知敌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之虚实,善知天时⼈事,善知⼭川险阻。四欲者,
所胃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欲⼀。
译⽂
对将帅的军事实践能⼒的要求是“五善四欲”。五善是指:擅长察晓敌⼈的兵⼒部署,擅长正确地判断进攻和撤退的时
机,擅长了解交战双⽅的国⼒虚实,擅长利⽤对⾃⼰⼀⽅有利的时机,擅长利⽤⼭川地形的崎岖险阻。四欲是指:作战
时出奇制胜,谋划要周密,⼈多事繁,追求⽂静稳重,保持全军上下团结⼀⼼,合⼒抗战。
将刚
原⽂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
合道之长。
译⽂
好的将帅应该具备的性格是刚强、刚烈,但不固执⼰见,温和、柔和但不软弱⽆⼒,即通常听说的刚柔相济。单纯⼀味
的柔和、软弱,就会使⾃⼰的⼒量被削减,以⾄失败,单纯⼀味的刚烈、刚强⼜会导致刚愎⾃⽤也注定要灭亡。所以,
不柔不刚,刚柔并济才是最理想的性格特点,才是最佳的状态。
将骄
原⽂
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离,⼈离则众叛。将不可吝,吝则赏不⾏,赏不⾏则⼠不致命,⼠不致命则军⽆功,⽆
功则国虚,国虚则寇实矣。孔⼦⽈:“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观也⼰”。
译⽂
做将帅的切勿骄傲⾃⼤,如果骄傲⾃⼤,待⼈接物就会有不周道的地⽅,有失礼之处,⼀朝失礼就会众叛亲离,⼈⼼愤
懑相怨。⾝为将领,也不能⼩⽓吝啬,如果吝惜吝啬必然不愿奖赏部下,奖赏不⾏,部下必定不肯在战⽃中尽最⼤努⼒
以拼死作战,这样下去,则在战争中不会取得什么好的成果,国家的实⼒也就会因此虚弱下去,⾃⼰国家实⼒下降就是
表⽰敌⼈正在强⼤起来。因此孔⼦说:“⼀个⼈尽管具备象周公那样的德才,但是却骄傲吝啬,那么即使他能做出⼀定
的贡献,也不值得⼈们去评价称道”。
将强
原⽂
将有五强⼋恶。⾼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客众,⼒⾏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谋不能
料是⾮,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厄,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怨
谤,此谓之⼋恶也。
译⽂
将帅的品德修养标准是五强⼋恶。五强是指五种必须的德性:⾼风亮节可以勉励世俗,友爱孝悌可以名扬海内,信义忠
诚可以获得友谊,周到细致地考虑问题可以容忍他⼈,⾝体⼒⾏可以建功⽴业。⼋恶是⼋种在德性上的缺陷:虽然⾜智
多谋但不能明辨是⾮,不能礼贤下⼠,更不能任⽤贤良之⼈,施政时有法不依,⽆法引导社会风俗,不能慷慨施惠,不
肯救济穷困,不能防患于未燃,智慧不⾜,不能深思远虑,也不能防微杜渐,不能在声誉显达时推荐⾃⼰所熟悉的贤能
之⼠,不能在战败时,毫⽆怨⾔,负担全部责任。
出师
原⽂
古者国有危难,君简贤能⽽任之。斋三⽈,⼊太庙,南⾯⽽⽴;将北⾯,太师进铖于君。君持铖柄以授将,⽈:“以此
⾄军,将军其裁之”复命⽈:“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退。勿以⾝贵⽽贱⼈,勿以独见⽽违众,勿恃功能⽽失忠信。⼠未
坐,勿坐,⼠未⾷,勿⾷,同寒暑,等劳逸,齐⽢苦,均危患;如此,⽇则⼠必尽死,敌必可亡”。将受词,凿凶门,
引军⽽出。君送之,跪⽽推毂,⽈:“进退惟时,军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将出。”若此,则⽆天于上,⽆地于下,⽆敌
于前,⽆主于后,是以智者为之虑,男者为之⽃,故能战胜于外,功成于内,扬名于后世,福流于⼦孙矣。
译⽂
从古⾄今,⼤凡国家遇有危难,国君会选拔贤德之⼈作将帅以解救国难。出征前,斋戒三⽇,进⾄太庙告祭列祖列宗,
国君⾯南⽽站,将帅⾯北⽽⽴,太师双⼿奉上⼤斧(权⼒的象征),国君接过⼤斧,⼿持斧柄授给将帅说:“从现在开
始,部队由您指挥。”然后,国君接着说:“作战时,见敌⼈势弱则进击,见敌⼈实⼒强固则以退为主。不能因为⾃⼰⾝
居⾼位⽽看轻别⼈,也不要因为⾃⼰意见独特⽽听不进部下的意见,不可以凭借⾃⼰功绩显赫就失去⼈忠信本分的品
质。部下还没有坐下来休息时,⾝为将帅不能⾃⼰先坐下来休息,部下还没有吃饭时,⾝为将帅也不要⾸先进餐,应该
与部下同寒暑,等劳逸,齐⽢苦,均危患,做到了这⼀切,⼿下的将⼠必会竭尽全⼒,敌⼈也⼀定会被打败”。将帅听
完国君的训命后,宣誓效忠,然后亲⾃打开凶门,率军出征。国君把出征的军队送到北门,向将帅乘⽤的车马跪拜同时
⼜说:“将在外,不受君命。从今天起,军队中的⼀切⾏动都由您来决策”。这样,将帅就具有了绝对的权威,也可以使
智谋之⼈为之献策,使勇犯之⼈为之效命沙场。由此,可以百战百胜,⽴下汗马功劳,也能扬名于后世,福泽恩及⼦
孙。
择材
原⽂
夫师之⾏也,有好⽃乐战,独取强敌者,聚为⼀徒,名⽈报国之⼠;有⽓盖三军,材⼒勇捷者,聚为⼀徒,名⽈突阵之
⼠;有轻⾜善步,⾛如奔马者,聚为⼀徒,名⽈搴旗之⼠;有骑射如飞,发⽆不中者,聚为⼀徒,名⽈争锋之⼠;有射
必中,中必死者,聚为⼀徒,名⽈飞驰之⼠;有善发强弩,远⽽必中者,聚为⼀徒,名⽈摧锋之⼠。此六军之善⼠,名
因其能⽽⽤之也。
译⽂
将帅在编排军队时,应该注意:有的⼠兵武艺⾼强,喜欢对敌厮杀,愿意独⽴地与强劲对⼿较量,应把他们编在⼀个⾏
将帅在编排军队时,应该注意:有的⼠兵武艺⾼强,喜欢对敌厮杀,愿意独⽴地与强劲对⼿较量,应把他们编在⼀个⾏
列⾥,这些⼈可以算的上是报国之⼠;有的⼠兵⽓冠三军,精⼒充沛,⾝⼿狡捷,应把他们编在⼀个⾏列⾥,这些⼈可
以算作是突击队;有的⼠兵⾏⾛快速⽽敏捷,象飞驰的马⼀样有威势,应把他们编在⼀起,这此⼈可以组成前锋队;有
的⼠兵善骑善射,箭术⾼超,百发百中,应把他们编在⼀起,这些⼈可以组成奇袭队;有的⼠兵专门擅长射箭,是⼀流
的射⼿,也应把他们编在⼀个⾏列⾥,这些⼈可以组成射击队;有的⼠兵⼒⼤⽆⽐可以使⽤强有⼒的⼸弩,即使射程⽐
较远也可以射中⽬标,应把他们编成⼀组,组成阻击队。可见,不同的⼠兵,有不同的能⼒特点,应该使他们能充分发
挥⾃⼰的特长,各尽其才,各尽其⽤。
智⽤
原⽂
夫为将之道,必顺天、因时、依⼈以⽴胜也。故天作时不作⽽⼈作,是谓逆时;时作天不作⽽⼈作,是谓逆天;天作时
作⽽⼈不作,是谓逆⼈。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时,亦不逆⼈也。
译⽂
将帅将兵出征想夺取战⽃的胜利,必须考虑到天候、战机、⼈的素质这⼏⽅⾯的因素,要顺天候、得战机、具备相应的
战⽃⼒。所以在顺应了天候、也具备了相应的战⽃⼒,但时机却不成熟的情况下出兵是逆时,在具备了相应的战⽃⼒,
有了成熟的战机,但不具备天候条件下出兵是逆天,在顺应了天候、抓住了战机,但却不具备⼠兵相应的战⽃⼒的条件
下出兵是逆⼈。明智的将帅,领兵作战是决不会逆天、逆时、逆⼈的。
不陈
原⽂
古之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昔者,圣⼈之治理也,安其居,外其业,⾄⽼
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若舜修典刑,咎繇作⼠师,⼈不⼲令,刑⽆可施,可谓善师者不陈。若禹伐有苗,舜舞
⼲⽻⽽苗民格,可谓善陈者不战。若齐桓南服强楚,北服⼭戎,可谓善战者不败。若楚昭遭祸,奔秦求救,卒能返国,
可谓善败者不亡矣。
译⽂
古代善于治理国家懂得治国规律的君主是不依赖军队这种国家机器的,具有军事才能善于⽤兵的将帅也不以战争,摆开
交战的阵势为最终⽬标,善于布阵的将帅根本不⽤向对⽅发起攻击就能获胜,不以兵戎相见为乐事,善于指挥战⽃的⼈
则能永远⽴于不败之地,善于总结失败教训的将帅则不会被敌⽅所消灭。英明的君主治理天下,主要是让⽼百姓⽣活安
定,勤于⼯作,⼈们安居乐业,不发⽣任何不愉快的纠纷,这就是上⾯所说的“善理者不师也”的意思。上古时代,舜修
刑典,还让⼤⾂皋陶作了掌理刑法的官员,可是⽼百姓⽆⼈冒犯法令,因此也就不⽤对任何⼈施加刑法,这就是“善师
者不陈”的意思。⼤禹征伐的苗族,只派舜⼿持舞蹈⽤的⼲盾、⽻扇就征服了有苗族⼈,这就是“善陈者不战”的意思。齐
桓公在南讨楚国,北伐⼭戎的过程中,英勇善战,所向⽆敌,这就是“善战者不败”的意思。楚昭王时楚国受到吴国的侵
犯,楚昭王⽴刻逃到秦国求救,后事⼜返回了秦国,这就是“善败者不亡”的意思。
将诫
原⽂
书⽈:“狎侮君⼦,罔以尽⼈⼼,狎侮⼩⼈,罔以尽⼈⼒”。故⾏兵之要,务揽英雄之⼼,严赏罚之科,总⽂武之道,操
刚柔之术,说机乐⽽敦诗书,先仁义⽽后智勇;静潜鱼,动若奔獭,央其所连,折其所强,耀以旌旗,戒以⾦⿎,退若
⼭移,进如风⾬,击崩若摧,合战如虎;迫⽽容之,利⽽诱之,乱⽽取之,卑⽽骄之,亲⽽离之,强⽽弱之,有危者安
之,有惧者悦之,有叛者怀之,有冤者申之,有强者抑之,有弱者扶之,有谋者亲之,有谗者覆之,获财者与之;不倍
兵以攻弱,不恃众以轻敌,不傲才以骄⼈,不以宠⽽作威;先计⽽后动,知胜⽽始战,得其财帛,不⾃宝,得其⼦⼥不
⾃使。将能如此,严号申令,⽽⼈愿⽃,则兵合刃接⽽⼈乐死矣。
译⽂
《书经》说:“戏辱君⼦,就⽆法得到他的真⼼,蔑视⼩⼈,也⽆法使他们竭尽全⼒为⾃⼰服务”。所以,将帅领兵的要
诀是:⼴泛笼络部下的⼈⼼,严格有关赏罚的规章和纪律,要具备⽂、武两⽅⾯的能⼒,刚柔并济,精通礼、乐、诗、
书,使⾃⼰在修⾝⽅⾯达到仁义、智勇的内涵;领兵作战时,命令⼠兵休息就应让⼠兵象游鱼潜⽔⼀样不出声响,命令
书,使⾃⼰在修⾝⽅⾯达到仁义、智勇的内涵;领兵作战时,命令⼠兵休息就应让⼠兵象游鱼潜⽔⼀样不出声响,命令
⼠兵出击时就应让⼠兵象奔跑中的獭⼀样突跃飞奔,⼜快⼜猛,打乱敌⼈的阵营,切断敌⼈的联系,削弱敌⼈的势⼒,
挥动旌旗以显⽰⾃⼰的威⼒并且让⼠兵服从指挥,听从调动,撤兵时部队应象⼤⼭移动⼀样稳重,整齐,进兵时则要疾
如风⾬,彻底地摧毁败军败将,与敌交⼿则拿出虎⼀样的猛势;对待敌⼈,还要采取⼀些计谋:⾯对紧急情况应该想办
法从容不迫,⽤⼩恩⼩惠诱敌进⼊设置好的圈套之中,想尽办法打乱敌军稳固整齐的阵势,然后乱中取胜,对⼩⼼谨慎
的敌军要⽤计使他盲⽬骄傲起来,上下不⼀,⽤离间术打乱敌军的内部团结,对异常强⼤的敌⼈想⽅设法地削弱他的⼒
量,要使处境危险的敌⼈感到安宁以⿇痹敌⼈,让忧惧的敌⼈感到喜悦,使敌⼈疏忽起来;对投到我军的战俘要以怀柔
的政策来对待,要使部下的冤屈有地⽅伸诉,扶持弱者,抑制⽓势凌⼈的部下,对有智谋的部下要尽全⼒亲近他,⽤他
做参谋,对巧⾔令⾊的⼩⼈要坚决打击,获得了战利品要⾸先分给部下;另外,还要注意这样⼏点:如果敌⼈势弱,就
不必⽤全⼒去攻击他,也不能因为⾃⼰军队⼒量强⼤就忽视了敌⼈,更不能以⾃⼰能⼒⾼强就骄傲⾃⼤,不能因为⾃⼰
受宠就到部下那⾥作威作福;对于整个战事的进⾏,要先制定详实的计划,要有万全的把握才能领兵出征,不独⾃享受
战场上缴获的财物、布帛,俘虏的男⼥⼈等也不⾃⼰独⾃役使。⾝为将帅作到了这些要求,严格号令,将⼠⼀定会积极
作战,在战⽃中效命疆场。
戒备
原⽂
夫国之⼤务,莫先于戒备。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覆军杀将,势不逾息,可不惧哉!故有患难,君⾂旰⾷⽽谋
之,择贤⽽任之。若乃居安⽽不思危,寇⾄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不俟⼣矣!传⽈:“不备不虞,不可
以师。”⼜⽈:“豫备⽆虞,古之善政”。⼜⽈:“蜂虿尚有毒,⽽况国乎?”⽆备,虽众不可恃也。故⽈,有备⽆患。故三
军之⾏,不可⽆备也。
译⽂
国家最重要的事务是国防,在国防的问题上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国家的灭亡,使全国覆没,⽆可挽回,这是最可怕的事
情啊!所以,⼀旦国家出现了危难,君⾂应齐⼼⼀致,废寝忘⾷,共同谋策,挑选有本领的⼈担任将帅,指挥三军应
敌。如果不能居安思危,就是敌⼈已打到了家⾥也不能警觉,如同燕⼦的窝巢搭筑在门帘上,鱼⼉游戏在旱锅⾥,灭亡
的⽇⼦已经不远了。《左传》说:对事物没有计划,不准备到毫⽆差错的地步,不能出兵!”居安思危,妥善安排,防
⽌可能出现的灾难,这是古代推崇的善政”。“蜜蜂和蝎⼦⼀类的⼩
昆⾍都以毒刺作为防御的⼯具,更何况是⼀个庞⼤的国家呢?”如果⼀个国家忽视了国防建设,即使有百万之众也不可
怕,所以说有备⽆患,就是这个意思。可见,三军将⼠在出征之前,⼀定要做好准备。
习练
原⽂
夫军⽆习练,百不当⼀;习⽽⽤之,⼀可当百。故仲尼⽈:“不教⽽战,是谓弃亡。”⼜⽈:“善⼈教民七年,变可以即戎
矣。”然则即戎之不可不教,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故⼈知劝。然后习之,或陈⽽分
之,坐⽽起之,⾏⽽⽌之,⾛⽽却之,别⽽合之,散⽽聚之。⼀⼈可教⼗⼈,⼗⼈可教百⼈,百⼈可教千⼈,千⼈可教
万⼈,可教三军,然后教练⽽敌可胜矣。
译⽂
如果军队⼠兵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训练,那么⼀百名⼠兵也抵不上敌⼈的⼀个⼠兵;如果军队⼠兵受到了应有的教育和
训练,那么⼀名⼠兵就可抵挡百名敌⼈的进攻。所以孔⼦说:百姓没有受到教育和训练就去参加战⽃,这是让他们去送
死。”“让贤德的⼈⽤七年的时间来教育和训练百姓,他们马上可以投⼊战⽃,并且个个都勇猛善战!”这就是说想让百姓
投⼊战⽃,在出征之前不能不对他们进⾏教育和训练,训练时,要使百姓明⽩什么是礼,什么是义,要训练、教诲他们
有忠信的思想,要讲明赏罚的界限,⽤赏罚来制约督促他们的⾏为,使他们⾃觉上进。然后进⾏基本技能训练:列队与
解散,坐下起⽴,⾏进⽴定,前进后退,解散与集合,使他们能整齐划⼀、井然有序。象这样⼀教⼗,⼗教百,百教
千,千教万,就可以使整个三军受到训练,最后再让将⼠接受战术训练就可以在战场上打败敌⼈了。
军蠹
原⽂
夫三军之⾏,有探候不审,烽⽕失度;后期犯令,不应时机,阻乱师徒;乍前乍后,不合⾦⿎;上不恤下,削敛⽆度;
营私徇⼰,不恤饥寒;⾮⾔妖辞,妄陈祸福;⽆事喧杂,惊惑将吏;勇不受制,专⽽陵上,侵竭府库,擅给其财。此九
者,三军之蠹,有之必败也。
译⽂
军队⾏动时,有⼏种情况可以直接导致全军崩溃:⼀是对敌情的侦察不仔细、不准确,在消息的反馈上不按规定进⾏,
与实情不相符合;⼆是不遵守命令,耽误了集合的时间,使整个军事⾏动受阻,丧失了战机;三是不服从指挥,不听候
调度,忽前忽后,七零⼋乱;四是将官不体贴下级,只知⼀味地聚敛搜刮;五是营私舞弊,不关⼼下级将⼠的⽣活;六
是迷信诽谤之辞、神⿁怪兆,胡乱猜测吉凶祸福;扰乱了军⼼;七是⼠兵不守秩序,喧哗吵闹,扰乱了将帅的决策和执
⾏;⼋是不遵守命令,擅作主张;九是贪污现象严重,侵占国家财物,⽆所不为。
腹⼼
原⽂
夫为将者,必有腹⼼、⽿⽬、⽖⽛。⽆腹⼼者,如⼈夜⾏,⽆所措⼿⾜;⽆⼿⾜者,如冥然⽽居,不知运动;⽆⽖⽛
者,如饥⼈⾷毒物,⽆不死矣。故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沉审谨密者为⽿⽬,勇悍善敌者为⽖⽛。
译⽂
⾝为将领,应该有⾃⼰的左右亲信可以咨商事情,有给⾃⼰侦察消息通风报信的⽿⽬,有坚决贯彻⾃⼰的命令辅佐⾃⼰
的⽻翼。没有⼼腹之⼈,就好⽐⼈在⿊夜中⾛路,⼿脚不知该迈向何处,没有⽿⽬之⼈,就好⽐盲⼈安静地⽣活在⿊暗
中,不能做⾃⼰想做的事,更不能为达到某种个⼈⽬的进⾏钻营活动;没有⽖⽛之⼈,就好似⼀个⼈饥不择⾷,吃了有
毒的⾷物,中毒⾝亡。所以,明智的将帅,⼀定要选⽤学识渊博、⾜智多谋的⼈做⾃⼰的⼼腹,要选⽤机智聪明、谨慎
保密、有很强的判断⼒的⼈做⾃⼰的⽿⽬,还要选择勇敢、彪悍的⼠兵做⾃⼰的⽖⽛。
谨候
原⽂
夫败军丧师,未有不因轻敌⽽致祸者,故师出以律,失律则凶。律有⼗五焉,⼀⽈虑,间谍明也;⼆⽈诘,谇候谨也;
三⽈勇,敌众不挠也;四⽈廉,见利思义也;五⽈平,赏罚均也;六⽈忍,善含耻也;七⽈宽,能客众也,⼋⽈信,重
然诺也;九⽈敬,礼贤能也;⼗⽈明,不纳谗也;⼗⼀⽈谨,不违礼也;⼗⼆⽇仁,善养⼠卒也;⼗三⽈忠,以⾝徇国
也;⼗四⽈分,知⽌⾜也,⼗五⽈谋,⾃料知他也。
译⽂
凡是将领领兵出师不利,都是因为轻视敌军⽽产⽣的后果,所以军队在出师时要严格法律、法令,详细考虑各种细节,
按战争规律⾏事,否则的话仍然会招致灭亡。这些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五项:⼀是虑,要仔细地考虑、谋划,探明敌⼈
的所有情况;⼆是诘,盘问、追查,搜集敌⼈情报,并仔细判断情报的真假;三是勇,见敌⼈阵势威武强⼤的不退怯;
四是廉,不为眼前⼩利所诱惑,以义为重;五是平,赏罚公正,公平合理;六是忍,忍辱负重,寄希望于未来更伟⼤的
使命;七是宽,宽厚,宽宏⼤量,能包容他⼈;⼋是信,忠信、诚实,遵守诺⾔;九是敬,对有才德的⼈以礼相待;⼗
是明,明⽩是⾮,不听信搀⾔;⼗⼀是谨,严谨、慎重,不违礼不悖法;⼗⼆是仁,仁爱,能⽆微不⾄地关⼼、体贴下
级官兵;⼗三是忠,忠诚报国,为了国家的利益,就是赴汤蹈⽕也在所不辞;⼗四是分,⾏为有分⼨,守本分,做事情
量⼒⽽⾏;⼗五是谋,⾜智多谋,能知⼰知彼。
机形
原⽂
夫以愚克智,逆也;以智克愚,顺也,以智克智,机也。其道有三,⼀⽈事,⼆⽈势,三⽈情。事机作⽽不能应,⾮智
也;势机动⽽不能制,⾮贤也;情机发⽽不能⾏,⾮勇也。善将者,必因机⽽⽴胜。
译⽂
⼤凡愚笨的⼈能够战胜聪明的⼈,是违反常理的偶然事件;聪明的⼈能够战胜愚笨的⼈,是合乎常理的必然事情;⽽聪
明的⼈在⼀起交战,就全看掌握战机如何了。掌握战机的关键有三点:⼀是事机,⼆是势机,三是情机,当事情已经发
明的⼈在⼀起交战,就全看掌握战机如何了。掌握战机的关键有三点:⼀是事机,⼆是势机,三是情机,当事情已经发
⽣,有利于⼰⽽不利于敌时,不能作出相应的反应,不能算是聪明;当形势发⽣变化,有利于⼰⽽不利于敌时,去不能
拿出克敌制胜的办法,也不够贤者的资格;当整个态势已经很明确对⼰⽅有利时,却不能断然采取⾏动,这也不能算是
勇敢。所以,善于指挥军队的将领,⼀定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取得胜利,即因机⽴胜。
重刑
原⽂
吴起⽈:⿎鼙⾦铎,所以威⽿,旌帜,所以威⽬,禁令刑罚,所以威⼼。⽿威以声,不可不清;⽬威以容,不可不明;
⼼威以刑,不可不严。三者不⽴,⼠可怠也。故⽈,将之所麾,莫不⼼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矣。
译⽂
吴起说:“军队中敲击鼙⿎、⾦锋的⽬的,在于引起⼠卒在听觉⽅⾯的敏锐注意⼒,听从指挥,挥舞旗帜,在于集中⼠
卒在视觉⽅⾯的注意⼒,⽽各项法规、禁令及刑罚的⽬的在于管理⼠卒,节制⼠卒的⾏动。”在军队中,⽤声⾳引起⼠
卒的注意,要求⼠卒听从指挥时,发声的器具必须⾳质清脆宏亮;⽤旗帜来指挥⼠兵作战时,旗帜的颜⾊要鲜明、醒
⽬;⽤刑罚、禁令来约束⼠卒的⾏动时,执法必须公正、严明。如果做不到上述三点,军容就会紊乱,⼠卒就会涣散、
懈怠。所以说,在指挥部队的问题上,应该达到这样的程度:只要将帅的指挥旗帜挥舞摇动,部下就会英勇前进,只要
将帅的命令⼀下,所有的⼠卒就会同仇敌忾,拼死上前,报效国家。
善将
原⽂
古之善将者有四,⽰之以进退,故⼈知禁;诱之以仁义,敌⼈知礼;重之以是⾮,故⼈知劝;决之以赏罚,故⼈知信。
禁、礼、劝、信,师之⼤径也,未有纲直⽽⽬不舒也。故能战必胜,攻必取。庸将不然,退则不能⽌,进则不能禁,故
与军同亡,⽆劝戒则赏罚失度,⼈不知信,⽽贤良退伏,谄顽登⽤,是以战必败散也。
译⽂
从古⾄今,善于领兵打仗的将领⽤兵的原则有四点:令出如⼭,向部下讲明什么是进,什么叫退,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仁、义的思想教育部下,使⼠卒能知书达礼;告诫部下明辨是⾮,使⼠卒能互相勉励,规过劝善;严格赏罚,使⼠卒
不敢涣散,有信⽤,上述四点基本的原则:禁、礼、劝、信是部队中的重要规范,如果彻底做到了这四点,就好象主要
的⽀架已经搭好,其它的细微末节也就⾃然地顺展开来,有了法规,具体的内容也就明晰了,这样军队就能战必胜,攻
伐时得其所需。⽆能的将领做不到这四点:没有规制,⼀旦下令撤退,⼠卒不听指挥,抱头⿏窜;⽽下令进攻时,则没
有节制,步调不⼀,甚⾄纷纷逃避,怠慢拖延,全军也就难逃灭亡的下场;劝戒不明,赏罚⽆度,失信于⼠卒,上下不
能⼀⼼,贤德之⼈纷纷远⾛,谄媚狡猾的⼩⼈得势,这样的将领带出的部队,⼀定会每战必败。
审因
原⽂
夫因⼈之势以伐恶,则黄帝不能与争威矣。因⼈之⼒以决胜,则汤、武不能与争功矣。若能审因⽽加之威胜,则万夫之
雄将可图,四海之英豪受制矣。
译⽂
如果能顺应百姓的⼼愿来征伐邪恶势⼒,就是黄帝也不能与这样的⾏为相⽐,如果能借助百姓的⼒量,群策群⼒获得胜
利,那么就是商汤、周武王也不能与这样的功劳相⽐。在此基础上,审时度势,以德威服⼈,则在下的各路英雄都会屈
服这样的将帅之下,四海之内,各⽅豪杰则也会⽢⼼受到节制。
兵势
原⽂
夫⾏兵之势有三焉,⼀⽈天,⼆⽈地,三⽈⼈。⼤势者,⽇⽉清明,五星合度,彗孛不殃,风⽓调和。地势者,城峻重
夫⾏兵之势有三焉,⼀⽈天,⼆⽈地,三⽈⼈。⼤势者,⽇⽉清明,五星合度,彗孛不殃,风⽓调和。地势者,城峻重
崖,洪波千⾥,⽯门幽洞,⽺肠曲沃。⼈势者,主圣将贤,三军由礼,⼠卒⽤命,粮甲坚备。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
之势,依⼈之利,则听向者⽆敌,所击者万全矣。
译⽂
⼤凡将帅领兵出征要注意三种情势:天时、地利、⼈和,这是战争胜利的基本因素和条件。天时,就是指天⽓晴朗、⽓
候温和适中,寒暑不烈,不旱不荒,天象正常,没有不祥的征兆,这是有利于我⽅的⾃然因素。地利,就是指我⽅城墙
⾼垒于险峻的地势之上,有深沟、⼤河做天然屏障,地形复杂,深不可测,还有唯⼀的⽺肠⼩路还曲折迂回。⼈和,就
是君主圣明将帅贤达,三军上下守礼守法,整齐统⼀,⼠卒个个都能效命沙场,粮饷充⾜,武器坚利。卓越超群的将帅
如果能凭借天时,就地利,依⼈和,就可以所向⽆敌,⼤获全胜。
胜败
原⽂
贤才居上,不肖居下,三军悦乐,⼠卒畏服,相议以勇⽃,相望以威武,相劝以刑赏,此必胜之征也。⼠卒惰慢,三军
数惊,下⽆礼信,⼈不畏法,相恐以敌,相语以利,相嘱以祸福,相惑以妖⾔,此必败之征也。
译⽂
军队出师必胜的条件是:真正有才德的⼈担任着重要职务,没有才德的⼈被贬斥到最低位置,三军将⼠情绪⾼昂,团结
统⼀,上下关系和睦,⼠卒服从命令,勇敢善战,军容威武雄壮,法纪严明。军队出师不利,必然伴随下列征兆:⼠兵
懒惰、散漫,不遵守军纪,全军将⼠⾮常畏惧对敌作战,兵卒不讲信义,不畏惧刑罚,对敌军实⼒估计过⾼,内部不团
结,彼此之间通常的话题是与利益有关的事情,喜欢猜测事情的吉凶祸福,附会各种⽆稽之谈,军内流⾔蜚语盛⾏,军
⼼涣散。
假权
原⽂
夫将者,⼈命之所县也,成败之所系也,祸福之所倚也,⽽上不假之以赏罚,是犹束猿猱之⼿,⽽责之以腾捷,胶离娄
之⽬,⽽使之辨青黄,不可得也。若赏移在权⾂,罚不由主将,⼈苟⾃利,谁怀⽃⼼?虽伊、吕之谋,韩、⽩之功,⽽
不能⾃卫也。故孙武⽈:“将之出,君命有所不受。”亚夫⽈:“军中闻将军之命,不闻有天⼦之诏”。
译⽂
将帅是军队中的关键。他悬系着千万⼠卒的性命,关系着战争的胜败结局,左右着国家命运的盛衰兴亡。如果君主不把
指挥军队的权⼒全部交给将帅,就好象⽤绳索捆住猿猴的⼿⾜却斥令它快速地攀爬树⽊,跳跃飞奔,⼜好象⽤胶带粘贴
⼈的双眼,却要求他辨别各种颜⾊,这都是不可⾏的事情。如果赏罚⼤权被权贵所操纵,主将没有任何可以⾃主的权
⼒,上下必然会被私⼼、利⼒所笼罩,⼈苟且于私利,就没有⼈会为国家效命,更没有旺盛的⽃志。那么,就是有伊
尹、吕不韦那样出类拔萃的才智,有韩信、⽩起那样的功绩,也不能⾃保。所以,孙武说:“将帅⼀旦领兵作战,⼀概
不从君命”。亚夫也讲:“在军中,只有将帅的命令可听,没有听见君主的诏令”。
哀死
原⽂
古之善将者,养⼈如养⼰⼦,有难,则以⾝先之,有功,则以⾝后之,伤者,注⽽抚之,死者,哀⽽葬之,饥者,舍⾷
⽽⾷之,寒者,解⾐⽽⾐之,智者,礼⽽禄之,勇者,赏⽽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译⽂
古代凡是优秀的将领,对待⾃⼰的部下就好象对待⾃⼰的⼉⼥⼀样,当困难来临时,⾝先⼠卒,⾸当其冲,站在最前
⾯,在功劳荣誉⾯前,与部下谦让,把功劳、荣誉推给部下,对待受伤的⼠卒,百般安慰和抚恤,当部下为国捐躯时,
⼜能厚葬他们,并妥善地安排好后事,在粮⾷不够吃时,主动地把⾃⼰的⾷物让给下级,在天⽓寒冷的时候,把⾃⼰的
⾐服让给⼠卒穿⽤,对待有才智的⼈,以礼相待,并委之以⾼官,对待英勇擅战的部下,他会给予恰当、及时的奖赏并
勉励他再⽴新功。⾝为⼀名将帅,做到了上⾯的⼏项内容,就会所向披靡,百战百胜。
勉励他再⽴新功。⾝为⼀名将帅,做到了上⾯的⼏项内容,就会所向披靡,百战百胜。
三宾
原⽂
夫三军之⾏也,必有宾客,群议得失,以资将⽤。有词若县流,奇谋不测,博闻⼴见,多艺多才,此万夫之望,可引为
上宾。有猛若熊虎,捷若腾猿,刚如铁⽯,利若龙泉,此⼀时之雄,可以为中宾。有多⾔或中,薄技⼩才,常⼈之能,
此可引为下宾。
译⽂
凡是三军出征作战,将帅必须有各类幕僚⼈员为⾃⼰策划参谋,共同讨论利弊得失,辅佐在将帅左右。有些⼈⼝若悬
河,能提出奇妙的谋略,见闻⼴博,多才多艺,这是万⾥挑⼀的出⾊⼈才,可以成为将帅的⾼级幕僚,有的⼈象熊虎⼀
样勇猛,象猿猴⼀样敏捷,性格则烈如铁⽯,作战如楚地龙泉般锐利⽆⽐,这些⼈是⼀代豪杰,可以成为将帅的中级幕
僚。有的⼈喜欢发表⾔论,但能⼒⼀般,只是普通之辈,可以成为将帅的下级幕僚。
后应
原⽂
若乃图难于易,为⼤于细,光动后⽤,刑于⽆刑。此⽤兵之智也。师徒已列,戎马交驰,强弩才临,短兵⼜接,乘威布
信,敌⼈告急,此⽤兵之能也。⾝冲⽮⽯,争胜⼀时,成败未分,我伤彼死,此⽤兵之下也。
译⽂
如果能把危险的局⾯转换成容易的事情,在事情还没有转变成复杂之前就预先做了准备,在事情还没有变得不可收拾时
就采取了应对措施,在军中设⽴了严明的刑罚但不以动⽤刑为最终⽬的,这是⽤兵的上策,这样的⾸领是智者。与敌⼈
交战,将⼠已布列阵形,双⽅兵马交错,短兵相接,这时将帅如果能乘机以种种威势扩⼤⾃⼰的影响,使敌军混乱以致
失索,这算得上是⽤兵的能者。在战场上,将帅冒着枪林弹⾬冲锋陷阵,但只是逞⼀时之能,双⽅损失极⼤但不分胜
负,这是⽤兵中的下策。
便利
原⽂
夫草⽊丛集,利以游逸;重塞⼭林,利以不意;前林⽆隐,利以潜伏;以少击众,利以⽇莫;以众击寡,利以清晨;强
弩长兵,利以捷次,遇渊隔⽔,风⼤暗昧,利以搏前击后。
译⽂
在草⽊茂密的地区作战可以采⽤游击战略;有浓密的⼭林地带作战可以⽤突击的办法,出敌不意;在平原作战没有任何
隐蔽物的情况下,可以采⽤壕堑战术;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我⽅应在黄昏时候攻击敌⼈;在我众敌寡的时候,则应在
清晨向敌⼈进攻;如果武器装备精良,兵⼒强盛,则应速战速决;如果隔岸对峙,⼜有风沙,视线不清,就应采取前后
夹击的战术。
应机
原⽂
夫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在于机也。⾮智者孰能见机⽽作乎?见机之道,莫先于不意。故猛兽失险,童⼦持戟以追之,
蜂虿发毒,壮夫彷徨⽽失⾊,以其祸出不图,变速⾮虑也。
译⽂
必胜的要诀及掌握情势变化以指挥调动部队的⽅法是出其不意。如果不是智者,谁⼜能把握时机当机⽴断呢?掌握时机
的秘诀在于出其不意。如果猛兽离开⼭区,失去了险峻的⼭势做依托,就是个孩⼦⼿持长戟也可以吓退它,⽽⼩⼩的毒
的秘诀在于出其不意。如果猛兽离开⼭区,失去了险峻的⼭势做依托,就是个孩⼦⼿持长戟也可以吓退它,⽽⼩⼩的毒
蜂只凭借⾃⼰⼀根毒刺,就可使强壮的⼤汉不敢靠近,对敌⼈来说,让灾祸突然出现,防不胜防,⽆法预料,是最好的
制胜办法。
揣能
原⽂
古⼈之善⽤兵者,揣其能⽽料其胜负。主孰圣也?将孰贤也?吏孰能也?粮饷孰丰也?⼠卒孰练也?军客孰整也?我马
孰逸也?形势孰险也?宾客孰智也?邻国孰惧也?财货孰多也?百姓孰安也?由此观之,强弱之形,可以决矣。
译⽂
古代善于⽤兵的将领,往往能在掌握了敌我双⽅实⼒的虚实后就对双⽅交战的结果有了基本的认识。将帅在预料胜负的
结果时需要了解的内容有:双⽅的君主哪⼀个⽐较圣明?双⽅的将领哪⼀个更为贤明有能⼒?双⽅的官吏哪⼀⽅更有能
⼒?双⽅哪⼀⽅的粮草更为充⾜?双⽅中哪⼀⽅的⼠兵训练有素?双⽅的军容哪⼀⽅更为严整?双⽅的战马哪⼀⽅跑的
快?双⽅哪⼀⽅占据的地势更为险要?双⽅哪⼀⽅的幕僚更有计谋?双⽅各有哪些可以畏惧的邻国?双⽅哪⼀⽅的国⼒
更富有?双⽅哪⼀⽅的百姓⽣活更安定?通过⽐较上述⼏个⽅⾯,双⽅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可以⽐较容易地做出判断
了。
轻战
原⽂
螫⾍之触,负其毒也;战⼠能勇,恃其备也。所以锋锐甲坚,则⼈轻战。故甲不坚密,与⾁袒同;射不能中,与⽆⽮
同;中不能⼊,与⽆镞同;探候不谨,与⽆⽬同;将帅不勇,与⽆将同。
译⽂
蜜蜂等有毒刺的⼩⾍⼦就是凭着令⼈⽣畏的毒刺来保护⾃⼰,使⼈不敢轻易地招惹它,⼠兵在战场上能勇敢作战,是因
为他有精良的武器作依靠。所以,只要有了锋利的武器,坚实的铠甲,那么所有的将⼠都可以勇猛善战。如果铠甲不够
坚实,就好象⾚⾝裸体与敌⼈拼杀;如果⼸箭射不中敌⼈,就好象没有⼸箭⼀般;如果射中了⽬标,但因为⼒量不够没
有射进去,就好象⼸箭没有箭头⼀样;如果战前的侦察⼯作做得不仔细,不周详,就好象⼀个盲⼈在准备作战;如果将
帅不能英勇更不善战,就好象没有将帅⼀样。可见,这些都是在战备建设中应注意的⼏个⽅⾯。
地势
原⽂
夫地势者,兵之助也,不知战地⽽求胜者,未之有也。⼭林⼟陵,丘⾩⼤川,此步兵之地。⼟⾼⼭狭,蔓衍相属,此车
骑之地。依⼭附涧,⾼林深⾕,此⼸弩之地。草浅⼟平,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芦苇相参,⽵树交映,此枪⽭之地
也。
译⽂
好的地势对军队作战取胜是最好的帮助,⾝为将帅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地势地形特点就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峻岭、森林险川的地形,适合⽤步兵作战。⼭势⾼陡、蔓草杂⽣的地形,适合⽤战车、骑兵作战。在依⼭临⽔、狭
涧⾕深的战场上,可以⽤⼸箭⼿作战。在平坦宽阔、可以⾃由活动的战场上,可以⽤长戟与敌交战。在草⽊交错的地
带,⼜可以充分发挥长枪、长⽭的优势。
情势
原⽂
夫将有勇⽽轻死者,有急⽽⼼速者,有贪⽽喜利者,有仁⽽不忍者,有智⽽⼼怯者,有谋⽽情缓者。是故勇⽽轻死者,
可暴也;急⽽⼼速者,可久也;贪⽽喜利者,可遗也;仁⽽不忍者,可劳也;智⽽⼼怯者,可窘也;谋⽽情缓者,可袭
也。
也。
译⽂
将帅的性情对作战有直接的影响。有的将帅勇猛顽强不惧怕死亡,有的将帅性情急躁没有耐⼼⼀味追求速决,有的将帅
贪爱⼩功、⼩财,有的将帅过于仁慈失去了威严,有的将帅虽有计谋但常常犹豫不决,有的将帅则谋略有余⽽不能⾝体
⼒⾏。所以,对待上述不同性情的将帅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对待仅有匹夫之能的将帅要设法使其暴躁起来然后消灭他;
对待性情急躁没有耐⼼的将帅,要⽤持久战、消耗战去消灭他;对待贪图功利的将帅,要⽤财、⾊去贿赂他;对待
仁慈有余威严不⾜的将帅要使⽤各种办法使他整⽇奔忙;对待智⽽⼼怯的将帅,可以⽤猛烈的进攻使他陷⼊窘迫的境
地;对待谋⽽情缓的将帅可以⽤突然袭击的办法使他彻底灭亡。
击势
原⽂
古之善⽃者,必先探敌情⽽后图之。凡师⽼粮绝,百姓愁怨,军令⼩习,器械不修,计不先设,外救不⾄,将史刻剥,
赏罚轻懈,营伍失次,战胜⽽骄,可以攻之。若⽤贤授能,粮⾷羡余,甲兵坚利,四邻和睦,⼤国应援,敌有此者,引
⽽计之。
译⽂
古代善于⽤兵的将领,⼀定会⾸先打探敌⼈的情况然后再采取相应的对策。凡是敌⼈处于下列情况:军队长期征战失去
锐⽓,粮⾷供应不上;百姓对战争怨声不断;⼠兵不熟悉军中的各项法令;武器装备不充⾜;⾏动作战没有任何计划可
⾔;战时孤⽴⽆援;将、官对部下刻薄⽆度⼜暴敛资财;赏罚不清,⼠兵懈怠;阵营混乱,没有秩序;偶尔取得⼀点成
绩就骄傲⾃⼤,这时就可以向敌⼈发起进攻。凡是敌处于下列情况:能选派贤良之⼠辅助将帅,粮饷充⾜有余,百姓⽣
活安定,铠甲、兵器锐利精良,能与周边国家保持和睦友善的关系,⼜有⼤国作后盾,这时,就应设法避开敌⼈,不可
轻举妄动。
整师
原⽂
夫出师⾏军,以整为胜。若赏罚不明,法令不信,⾦之不⽌,⿎之不进,虽有百万之师,⽆益于⽤。所谓整师者,居则
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逼,前后应接,左右应旄,⽽不与之危,其众可合⽽不可离,可⽤⽽不可疲矣。
译⽂
部队作战以保持整体的战⽃⼒为胜利的关键。如果将帅对部下赏罚不公,赏罚⽆度,将官的命令不能让部下信服,如果
⼠兵不服从指挥,该进时不进,该⽌时不⽌,就是有百万⼤军,也起不到任何实际的作⽤。所谓部队的整体战⽃⼒,是
指军队平时井然有序,驻留时能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动起来威武有势,进攻进锐不可挡,后退地则敌⼈⽆缝隙可
钻,部队能前后呼应,左右⼀致,服从指挥调度,所以很少出现危险的局⾯,这样的部队内部团结,⼠兵有很⾼的组织
纪律性,能经受任何考验,总是保持旺盛的⽃志。
厉⼠
原⽂
夫⽤兵之道,尊之以爵,瞻之以财,则⼠⽆不⾄矣;接之以礼,厉之以信,则⼠⽆不死矣;畜恩不倦,法若画⼀,则⼠
⽆不服矣;先之以⾝,后之以⼈,则⼠⽆不勇矣;⼩善必录,⼩功必赏,则⼠⽆不劝矣。
译⽂
将帅对待⾃⼰的部下,要委之以⾼位,封赏以钱财,这样就可以吸引有才德的⼈前来尽⼒;要以礼相待,以信、诚来⿎
励部下,这样部下就会以舍⽣忘死的决⼼投⼊战⽃;要经常对部下施恩惠,赏罚时公平严明,⼀视同仁,这样就会赢得
部下的信服、敬佩;要在作战中⾝先⼠卒,冲锋陷阵,在撤退时主动掩护他⼈,这样部下会英勇善战;对待部下的点滴
⼩⼼都要给与充分的重视,并进⾏适当的奖励,这样部下会积极向上,互相劝勉,永保昂扬的⽃志。
⾃勉
原⽂
圣⼈则天,贤者法地,智者则古。骄者招毁,妄者稔祸,多语者寡信,⾃奉者少恩,赏于⽆功者离,罚加⽆罪者怨,喜
怒不当者灭。
译⽂
⼤凡圣⼈都崇尚天道,贤明之⼠则推崇⾃然法则,⽽有智慧的⼈则以效法古代的贤者为根本的⽴⾝之道。骄傲⾃⼤的⼈
注定要失败,狂妄荒廖的⼈则极易招惹祸患,夸夸其谈的⼈很少有信议可⾔,只顾⾃我标榜的⼈对待他⼈则薄情寡义,
⾝为将帅奖赏⽆功肯定会被部下离弃,惩罚⽆罪的⼈则肯定使百姓怨声载道,喜怒⽆常的⼈,难逃灭亡的厄运。
战道
原⽂
夫林战之道,昼⼴旌旗,夜多⾦⿎,利⽤短兵,巧在设伏,或攻于前,或发于后。丛战之道,利在剑盾,将欲图之,先
度其路,⼗⾥⼀场,五⾥⼀应,偃戢旌旗,特严⾦⿎,令贼⽆措⼿⾜。⾕战之道,巧于设伏,利于勇⽃,轻⾜之⼠凌其
⾼,必死之⼠殿其后,列强弩⽽冲之,持短兵⽽继之,彼不得前,我不得往。⽔战之道,利在⾈楫,练习⼠卒以乘之,
多张旗帜以惑之,严⼸弩以中之,持短兵以捍之,设坚栅以卫之,顺其流⽽击之。夜战之道,利在机密,或潜师以冲
之,以出其不意,或多⽕⿎,以乱其⽿⽬,驰⽽攻之,可以胜矣。
译⽂
军队在森林中作战的⽅法是:在⽩天以旌旗作主要的指挥⼯具,在夜间⽤铜钲、擂⿎指挥,以短兵为主,可以巧妙地设
置埋伏,有时进攻敌⼈的正⾯,有时进攻敌⼈的背⾯,有时采⽤前后夹击的战术,在草丛中作战的⽅法是:利⽤⼑、
剑、盾牌等短型武器,在与敌⼈交锋之前,事先调查好敌⼈的进军路线,在敌⼈的必经之路埋下哨兵,⼗⾥⼀⼤哨,五
⾥⼀⼩哨,把所有的旗帜收藏好,把铜钲、⿎包掩好,当敌⼈过来时,出其不意,打敌⼈⼀个措⼿不及。在两⼭之间的
⾕地作战,可采⽤的⽅法是:利⽤埋伏,勇猛出击,让⾝⼿狡捷的⼠兵站在⾼处,让不怕牺牲的⼠兵切断敌⼈后路,⽤
⼸弩向敌⼈射击,接着使⽤短兵继续进攻,使敌⼈瞻前顾后,没有反击的机会。在⽔上作战的⽅法是:利⽤船只作战,
训练⼠兵掌握各种⽔上技巧以攻击敌⼈,可以在船上多插旗帜以迷惑敌⼈,要⽤⼸、弩猛烈地向敌发射,也可⽤短兵与
敌⼈在近处交⼿,还要在⽔上埋设栅栏防⽌敌⼈⼊侵,这⼀切都要顺⽔的流向进⾏。在夜战作战,以安静、隐密为主,
可以秘密地派部队偷袭敌⼈,也可以⽤⽕把、战⿎扰乱视听,⽤最快的速度攻击敌⼈,以取得胜利。
和⼈
原⽂
夫⽤兵之道,在于⼈和,⼈和则不劝⽽⾃战矣。若将吏相猜,⼠卒不服,忠谋不⽤,群下滂议,谗慝互⽣,虽有汤、武
之智,⽽不能取胜于匹夫,况众⼈乎。
译⽂
将帅领兵作战,要注意使部队内部官兵之间、官官之间、兵兵之间和协、团结、作到了这⼀点,部下会主动地竭尽全⼒
冲锋杀敌。如果上下猜忌,互不信任,有谋略的⼈得不到重⽤,⼠卒在背后议论纷纷,谗⾔与恶念滋⽣迅速,那么就是
有商汤、周武王那样的智慧,也不能打败⼀般的庸⼈,更何况是⼈数众多的敌军呢?
察情
原⽂
夫兵起⽽静者,恃其险也;迫⽽挑战者,欲⼈之进也;众树动者,车来也;尘⼟卑⽽⼴者,徒来也;辞强⽽进驱者,退
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者,饥也;见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
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数赏者,倦也;数罚者,困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弊重⾔⽢者,诱也。
译⽂
将帅领兵打仗需要根据⼀些现象判断敌⼈的真实情况。如果敌⼈在与我军争战时按兵不动,⼀定是凭借了险要的地势;
如果敌⼈不断地向我军挑战,⼀定是想我军⾸先出击;看到树⽊⽆风⽽动,⼀定是敌⼈的战车悄悄驶来;看到尘⼟
低飞⽽且范围很⼴,肯定是敌⼈的步兵正在进袭途中;当敌⼈⾔辞强硬⽽且做出向我军进攻的样⼦时,⼀定是在准备撤
退;当敌⼈忽⽽前进,忽⽽后退时,就是在我军进击;发现敌军扶仗⽽⾏、萎靡不振,敌⼈肯定已经饥饿难忍;发
觉敌⼈对有利的时机不加以利⽤,则敌⼈肯定已相当疲劳,⽆⼒再进;飞鸟在敌军的阵地群集栖飞,则表⽰敌军阵营已
开始空虚;夜间听到敌军阵地喧哗吵闹的声⾳,则表⽰敌⼈内部对战争⼗分恐惧害怕;敌⼈的军队涣散,混乱不堪,是
因为敌军主将正失去应有的威势;敌军的旗帜混杂纷乱,表⽰敌军内部已经⼤乱;敌军的将、官不断地发怒,则表⽰战
争形势的发展使他们感到⽆可奈何,敌⼈对取胜已失去信⼼;敌军奖赏过频,刑罚过繁,表⽰敌军主帅已⽆⼒扭转⾃⼰
内部的混乱和⼠兵不服从将帅命令的局⾯;当敌⼈派遣使者低声下⽓地来求敌时,则表⽰敌军想停战;如果敌⼈送来贵
重的物品,说尽甜⾔蜜语,则表⽰敌军想私下讲和。
将情
原⽂
夫为将之道,军井来汲,将不⾔渴;军⾷未熟,将不⾔饥;军⽕未然,将不⾔寒;军幕未施,将不⾔困;夏不操扇,两
不张盖,与众同也。
译⽂
⾝为将帅,在作风上还要注意⼀些⽇常的⼩事:军营中的⽔井还没有打上⽔来时,作将帅的就不要先喊⼝渴;给⼠卒吃
的饭没有煮好,将帅也不要先喊饥饿;军营中的⽕堆还没有点燃,将帅也不能先叫寒冷;军中的帐篷还没有搭造完毕,
将帅也不能先⾔困乏;夏天酷热,将帅不要轻易地拿把扇⼦取凉;多⾬天⽓,将帅也不要⾸先举伞避⾬,总之,在各种
⽣活细节上要处处与⼠兵相同。
威令
原⽂
夫⼀⼈之⾝,百万之众,束扇敛息,重⾜俯听,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若乃上⽆刑罚,下尤礼义,虽贵有天下,富
有四海,⽽不有⾃免者,桀、纣之类也。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赏罚,⽽⼈不能逆其命者,孙武、穰茸之类也。故令不可
轻,势不可通。
译⽂
将帅领兵能使⾃⼰指挥的百万⼤军,恭恭敬敬地接受命令,屏⽓凝神,稳⽽有序,不敢松懈,这是严格法令的结果。如
果将帅不能刑赏部下,部下不知礼义,就是据有天下,尽占四海之内的财富,也难逃⾃我灭亡的命运,⽐如夏桀、商纣
这样的暴君。但是,如果将帅在领兵的时候,能以法令为赏罚的依据,部下是不敢违背将帅的命令的,⽐如孙武,穰苴
这样善⽤法制的⼈。可见,法令是不能轻视的,由法令⽽⽣的将帅的威势也不可以违抗。
东夷
原⽂
东夷之性,薄礼少义,捍急能⽃,依⼭堑海,凭险⾃固,上下和睦,百姓安乐,未可图也。若上乱下离,则可以⾏间,
间起则隙⽣,隙⽣则修德以来之,固甲兵⽽击之,其势必克也。
译⽂
东夷这样不开化的少数民族,不守礼义,勇猛强悍,凶狠善战,他们依⼭傍海,凭借险要的地形,有较强的⾃我保护、
对外防御的能⼒。其内部上下和睦,百姓乐业安居,不可能很快地战胜他们。如果在他们内部出现了上下不合的兆头
后,⽤离间的办法,扩⼤他们上层内部的⽭盾,使之混乱,使百姓背弃他们,造成尖锐的冲突,然后⽤仁义、道德的理
论安抚、招抚他们,并配合以强有⼒的军事进攻,就可以取得彻底的胜利。
南蛮
南蛮
原⽂
南蛮多种,性不能教,连合朋党,失意则相攻,居洞依⼭,或聚或散,西⾄昆仑,东⾄洋海,海产奇货,敌⼈贪⽽勇
战,春夏多疾疫,利在疾战,不可久师也。
译⽂
南部有许多⼩的野蛮民族,他们的性情是⽆法教化的,这些民族常常结合成不同的利益团体,遇到⼤的利害就互相攻
伐,他们平时住在⼭洞⽔边,有的民族聚集⼀处,有的民族则分散在各处,西到昆仑⼭、东到⼤海都是他们活动的范
围,他们那⾥海产奇货,敌⼈个个贪婪好战,春夏两季常发⽣瘟疫,所以对南蛮⽤兵,只能速战速决,不可以久留。
西戎
原⽂
西戎之性,勇悍好利,或城居,或野处,⽶粮少,⾦贝多,故⼈勇战⽃,难败。⾃碛⽯以西,诸戎种繁,地⼴形险,俗
负强很,故⼈多不⾂,当候之以外衅,伺之以内乱,则可破矣。
译⽂
西部的少数民族,性情勇悍贪利,有的结城⽽住,有的分散居住野外,那⾥没有充⾜的粮⾷,但⾦银财宝却很丰盈,这
些⼈个个都勇猛善战,很难使他们屈服。他们住在⼤漠以西,种族繁衍很快,有⼴阔、险峻的形势,他们习惯于逞强⾏
凶,不愿⾂服于中原,所以只有等待时机,当他们外遇他族挑战,内朋混乱时,才可以向他们进兵,彻底地击败他们。
北狄
原⽂
北狄居⽆城郭,随逐⽔草,势利则南侵,势失则北遁,长⼭⼴碛,⾜以⾃⽴,饥则捕兽饮乳,寒则寝⽪服裘,奔⾛射
猎,以杀为务,未可以道德怀之,未可以兵戎服之。汉不与战,其略有三:汉卒且耕且战,故疲⽽怯,虎但牧猎,故逸
⽽勇,以疲敌逸,以怯敌勇,不相当也,此不可战⼀也。汉长于步,⽇驰百⾥,虏长于骑,⽇乃倍之,汉逐虏则赍粮负
甲⽽随之,虏逐汉则驱疾骑⽽运之,运负之势已殊,⾛逐之形不等,此不可战⼆也。汉战多步,虏战多骑,争地形之
势,则骑疾于步,迟疾势悬,此不可战三也。不得已,则莫若守边。守边之道,拣良将⽽任之,训锐⼠⽽御之,⼴营⽥
⽽实之,设烽堠⽽待之,候其虚⽽乘之,因其衰⽽取之,所谓资不费⽽寇⾃除矣,⼈不疾⽽虏⾃宽矣。
译⽂
北⽅地区的游猎民族,没有固定的处所,哪⾥⽔草丰富,他们就到哪⾥去居住,遇⾄有利的形势,他们就南下⼊侵中
原,反之,如果他们没有充⾜的⼒量就逃避到更远的北⽅。他们凭借险要的阴⼭和⼴阔的沙漠,有较强的⾃卫能⼒。饿
的时候,他们就捕⾷野兽,寒冷的时候,他们就⽤兽⽪作成⾐被,每⽇奔⾛射猎,以捕杀动物为每天必做的事情,这样
的民族,既不能被道德感化,也不会因战争所⾂服。汉朝不对他们⽤兵,理由有三点:⼀是汉朝的⼠兵⼀⾯耕作⼀⾯战
⽃,故⼗分疲惫胆怯,北⽅的民族以狩猎为⽣,过的是游牧⽣活,安闲⽽勇敢,以汉军的疲⼒对抗北狄的安闲,以汉军
的胆怯对抗北狄的勇敢,是⽆法取胜的。⼆是汉军以步兵为主,每⽇只能⾏程百⾥,⽽北狄擅长骑马,每⽇的⾏程数倍
于汉军,汉朝⼠兵追击北狄蛙要携带所有的粮饷和铠甲,⽽北狄追击汉军时⽤战马就运载了这些军需品,双⽅的运输形
式不同,互相追击的速度也不相等。三是汉朝⼠兵徒步作战,北狄以轻骑作战,双⽅争夺最好的地势,总是骑兵快于步
兵,速度悬殊很⼤。所以对付北狄,不能⽤战争的办法,最好的⽅式为守卫边疆。派遣将⼠戍边,要选择贤能的⼈作将
帅,训练精锐的⼠兵进⾏防御,⼤规模地运⽤种粮使仓库充实,设置烽⽕台探望敌情,等到北狄内部虚弱时就乘机⽽
⼊,乘其势⼒衰竭时⼀举打败他。这样的话,不必动⽤太多的⼈⼒、物⼒就能使北狄⾃取灭亡,也不必兴师动众,因北
狄⼊侵边境出现的紧张局势就会松缓下来。
注:图⽂均来⾃⽹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发布于:2023-01-04 11:45: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904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