辈分
拼音:beìfèn
基本解释:
[niorityinthefamilyorclan]在家族、亲友的长幼先后中所居的地位
详细解释
亦作“辈份”。指家族、亲友之间的世系次第。
《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黑大叔又回过脸儿朝贾大少爷说道:„你父亲叫
我大叔,你是他儿子,怎么也叫我大叔,只怕辈分有点儿不对罢?‟说完,哈哈大笑。”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六:“赵得禄年纪也不过三十多一点,可是辈份大,
人都管叫爷爷。”
概述
不知道辈分算不算一种文化,然而弄清辈分却真得算一门学问。在中国,辈
分的起源和历史,不是才疏学浅的我所能够考证的,然而从古籍中的记载及自己幼年
至今的阅历,却使我触摸到,辈分经历岁月沧桑,朝代更迭而潜移默化变化的河流。
辈分,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下来就被确定了,自己别无选择。同宗族之间的辈分是
严格遵守的,比如说称呼必须准确,日常生活中要向长辈请安、敬烟、让座、让路,
坐次上也十分讲究,不能乱了礼法。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甚至命运都会受到宗族礼法的
影响和传统道德的束缚。曾读过这样的史料:在山西、五台山下,有一个4000余人
的大村庄——槐荫村。赵姓占了90%以上,人称赵氏一家村,人兴族旺。据《槐荫村
志》记载:槐荫村自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聚居。明朝洪武年开始,赵氏始祖伯英公从
朔州马邑迁来五台,定居槐荫,以务农为主,勤俭持家,逐渐成为五台望族。赵氏家
族繁衍至今,已有600余年,传25世,勤奋起家,豪爽待人,传宗续谱,辈分严谨,
还组织筹划下《赵氏宗谱》一套12本书。赵氏家族之间辈分是严格遵守的,即使是
白发满头的老者,也必须称呼比自己辈分大的娃娃为爷爷、叔叔。如果有人叫错了称
呼,立即会受到族人的指责和纠正。宗族中孩子的取名也是依据宗谱中的辈分而定,
不可随意而取。可见,槐荫村的人民几百年来生活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或半封闭的环
境里,已经逐渐形成并沉淀下来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和礼法制度,影响了一辈又一辈,
一代又一代人。这里人口流动少,人们生活安定,生活也相对贫穷、落后,自己自足
的自然经济必然要求同族、本家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宗族间的纽带也就比较紧密,
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开放的程度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们熟知的巨著《红楼
梦》中,也能找到“辈分”的痕迹。如[林黛玉进贾府]一章里: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
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去。”先拜见了外祖母,王
熙凤来时,贾母戏说称她“凤辣子”便可。黛玉不知如何称呼,不敢造次,待到众姊妹
说“这是琏嫂子”时,她才赶忙赔笑见礼,以“嫂”呼之。由此可见,在封建社会里,也
是非常重视辈分,不清楚辈分,身份,称呼一个人时是十分小心谨慎的。而在行请安
拜见礼或是吃饭时,对坐次、位置也十分讲究,如吃饭时对客人应礼让上座,而客人
若很年轻、辈分也小,应推辞坐边座或下方坐,否则就会被人轻视,受人嗤之以鼻。
当黛玉去拜见二舅舅贾政时,老嫫嫫让她炕上坐,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
边的椅子上坐了。见舅母王夫人时,王夫人本在西边下首坐着,见了黛玉,便往东让,
黛玉料定这本是贾政之位,再三不肯,“王夫人再四携她上炕,她方扶王夫人坐了。”
当贾老太太传饭时,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
椅子上坐,黛玉十分推让,得到贾母解释“你舅母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
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由于贾府中人物众多,各人身份不同,辈分复
杂,黛玉不得不步步小心,时时在意,才不至于弄错,闹了笑话,乱了礼法。史料中
的记载,古典书籍中的诸多表现,感觉似乎距离我们很遥远。然而我的那次难忘的经
历却使我与辈分有了零距离的接触。我的父母是山东人,年纪轻轻都去支援了边疆,
我便出生在那遥远而美丽的新疆。16岁那年,母亲携了我回家乡探亲。外公家住在
一个偏僻的地方,汽车也难畅通,跟着母亲走了很远。中午时分,老爷子发话了:来,
上桌子!四周的男人们,踌躇了片刻,互相谦让,然后落座。母亲却悄悄示意我,不
叫我坐:在这儿,原来女人是不上桌子的!不懂规矩,更不能乱坐,这里绝对是一种
地位的象征,如果乱坐,会招致大家的冷眼,最后终于在老爷子的示意下坐……
辈分和称谓
1、祖辈
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
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
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
祖母又有“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
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
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
弟妻子的称谓。
2、曾祖辈
(1)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
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
较常见的为“太婆”。
3、高祖辈
(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
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4、父母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
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
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
“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
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
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
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
“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
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本
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
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
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12)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
代、自愿等意。
(13)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5、与父亲相关的亲属
(1)诸父、诸母:是对父亲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统称。
(2)世父:对父亲的兄弟的称谓,现在更多的场合是称“伯父”、“叔父”
或简称“伯”、“叔”。古人偶尔将几个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
别称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
(3)伯母、叔母: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妻室的称呼。
(4)从父:对父亲的叔伯兄弟可统称“从父”,又可分别称为“从伯”、“从叔”。
(5)姑:对父亲的姊妹可称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称为“诸姑”、“姑
姊”、“姑妹”,对已婚者一般都称为“姑母”、“姑妈”,与今不同的是偶尔也称“姑娘”。
(6)姑父:对姑母的丈夫,既可称为“姑父”、“姑丈”,又可以称为“姑婿”、“姑
夫”。
(7)表兄弟:对姑母的子的称谓。
(8)表姊妹:对姑母的女的称谓。
举例:张正原的辈分是个不可猜测的负天文数字,所以简单的一句话,关天
于是所有人的重孙子
6、与母亲相关的亲属
(1)外祖父:对母亲的父亲,称其为“外祖父”(与今同),又可称为“外翁”、
“外大人”、“家公”、“老爷”等。
(2)外祖母:对母亲的母亲,称为“外祖母”、“外婆”(与今同),又称为“姥
姥”、“老老”等。
(3)舅:对母亲的兄弟,古今均称“舅”,在不同场合,可加上一些修饰或补
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4)舅母:对舅父之妻的称谓。
(5)姨母:对母亲姊妹的称呼,先秦时称为“从母”,秦汉以来则称为“姨母”,
或称为“姨娘”、“姨婆”、“姨妈”等。
(6)姨父:对姨母之夫称为“姨夫”或“姨父”。姨母之子女也称“表兄弟”、“表
姊妹”。
(无论是舅父之女、姨母之女,还是姑母之女,都可以以“表兄弟”、“表姊妹”
相称,古人统称为“诸表”。)
7、考妣
“考”和“妣”在先秦时是对父母的异称,无论生死均可用。秦汉以来,父母死
后仍可称为考妣,但生前不再称考妣,考妣只用来对死去的父母之称。而且,考妣不
仅用来称死去的父母,死去的祖辈乃至更早的直系先辈均可用考妣相称(在先秦时则
是对先祖的泛称)。
8、夫妻
(1)夫:或作“丈夫”,本是对成年男子的美称,但又用作夫妻之夫。“夫”
加上其它附加成分的表示丈夫意的相关称谓很多,如:“夫子”、“夫君”、“夫
主”、“夫婿”等。除此,还可以用“良人”、“郎”、“丈人”、“君”、“老公”、“官人”、“汉子”
等称呼丈夫。
(2)妻、妻子:是由古至今对妻的最主要的称呼。在妻之前加上各种附加
成分,还有“贤妻”、“良妻”、“仁妻”、“令妻”、“娇妻”等。除此,还可用“妇”、“室”、“君”、
“夫人”、“娘子”、“浑家”、“内”、“老婆”、“婆娘”、“太太”等来称呼。
9、与丈夫相关亲属
(1)公:也称公公,对丈夫之父,古称为“舅”,也称为“公”、“公公”。这些
称呼正是今天称丈夫之父为“公”、“公公”、“老人公”的前身。
(2)婆:也称婆婆,对丈夫之母,古称为“姑”以及由“姑”派生出的“君姑”、“严
姑”、“慈姑”、“阿姑”等。后又称“婆”、“婆婆”。
(3)舅姑、姑舅:是早期对丈夫父母的合称。近者称“公婆”。此外还有一个
常见的称呼是“姑章”,或作“姑嫜”。
(4)伯叔:对丈夫的兄弟的称谓,与近代所称的“大伯”、“小叔”是一致的。
(5)小姑:对丈夫妹妹的称谓。
10、与妻子相关亲属
(1)岳丈:是对于妻子之父的称呼,古代还有“泰山”、“冰翁”外舅”“外父”、
“妻父”等代称。
(2)岳母:对妻子之母的称谓,或称为“丈母”。
(3)姑、外姑:早期用来对妻子之母的称呼。
(4)舅舅:对妻子兄弟的称呼,或称为“舅”、“舅爷”、“舅子”等,还称为“内
兄”、“内弟”、“妻兄”、“妻弟”等。
(5)姨:对妻子的姊妹的称呼,或称“大姨”、“小姨”,也称为“妻妹”、“内妹”。
11、兄弟及与其相关亲属
(1)兄:又称为“昆”。今天则可用“哥”来称呼兄长。有兄弟数人的情况下,
称呼中必须表示出排行,或以数字为排行,或用伯、仲、叔、季这些排行常用语等。
(“哥”,古代是用得十分广泛的称呼,可以称父、称兄、称弟、称子。)
(2)嫂:对兄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嫂嫂”。
(3)弟:是对与兄相对者的称呼。
(4)弟媳:对弟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弟妹”。
(5)侄:对兄弟的子女最常见的称呼,也可直接称之为“兄子”、“兄女”,或
称为“从子”、“从女”、“犹子”、“犹女”。
12、姊妹及与其相关亲属
(1)女兄、女弟:古代对姊妹的称谓,或直接称姊妹为兄弟。“姊”又称“姐”,
与姊相对者称为“妹”。
(2)姊夫、妹夫:对姊妹的丈夫的称呼,也可称为“姊婿”、“妹婿”。
(3)甥:对姊妹之子最普遍的称呼,还称为“外甥”、“甥女”、“外甥女”。
13、子女及与其相关亲属
(1)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儿子之称。
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不孝子”等,别人之子又可称为“令子”、“良
子”、“不凡子”、“贤子”等。除此,还可用“男”、“子息”、“贱息”、“儿子”、“儿郎”、“儿
男”等来称呼子。若有几个儿子则有“长子”、“次男”、“幼子”等称呼。
(2)女:对女儿的主要称呼。对别人的女儿往往称为“爱”或“嫒”,也称为“令
嫒”、“闺嫒”。
(3)义子、义女:指不是自己生育的,而是收养的子女,又称“养子”、“养
女”、“假子”。同时还有一个常见的代称“螟蛉”。
(4)媳妇:对儿子之妻的称呼。最初只称为“妇”,后因儿子又称为“息”,所
以子之妻又称为“息妇”,或写作“媳妇”。
(5)婿:对女儿丈夫的称呼,或称为“女婿”、“子婿”、“郎婿”、“快婿”等。
除此,女儿之夫还可以被称为“女夫”、“半子”、“东床”“令坦”。
女婿到了岳丈家,除了岳父、岳母可以称“贤婿”之类,岳家一般人都尊称其
为“姑爷”、“姑老爷”。
(6)孙:对儿子的子女的称呼,或称“孙息”、“孙枝”。“孙”又分为“孙儿”、“孙
女”,“孙女”又称为“女孙”。
(7)外孙:对女儿的子女的称呼。女姓还可称为“外孙女”。
皇族称谓
皇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
称"始皇帝",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
万岁皇帝的代名词,一种说法认为在朝贺时对君主经常使用,久而久之,
便成了皇帝的尊称;另一种说法认为是从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登华山
后,由他开始用"万岁"自称,而相沿下来的。
天子古代君王的尊称。夏、商、周代,天子的正号是王,如周武王即可被
称天子;在秦汉至清代,天子则指皇帝。所谓"天子",意指君主君临天下,犹天之子。
皇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秦汉以后历代沿称。
太上皇帝王尊其父为太上皇;历代皇帝传位于太子,并自称太上皇;天子
之父参与国政,称太上皇帝。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秦汉以后历代沿称。
皇太子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但常有例外,由皇帝
选定册立。清代自雍正以后不立皇太子。一般称预定继承君位的长子为"太子。
贵嫔嫔妃的称号。汉元帝时始置,原为妃嫔中之第一级。自魏晋至明均设
置,但地位已经下降。
昭仪嫔妃的称号。三周魏文帝时始置,仅次于皇后,晋及南北朝多沿置。
才人嫔妃的称号。始设于晋武帝,自南北朝至明多曾沿置。唐制,才人初
为宫中之正五品,后改正四品。
贵妃嫔妃的称号。南朝宋武帝时始置,位次于皇后,自隋至清多沿置。
七子女官名,位在美人、良人下,在长使少使上。
良人西汉嫔妃的称号。
美人嫔妃的称号。
贵人嫔妃的称号。东汉位次于皇后,清代贵人已降在嫔妃之下。
世子帝王的正妻所生的长子,也称太子,清代则封亲王的嫡长子为世子。
孺子太子嫔妃名,太子有妃、良娣、孺子,共三等;古代贵族的妾也称孺
子。
太孙皇帝的长孙称太孙。历代王朝往往于太子殁后册立太孙为预定之皇位
继承人。
公主帝王之女的称号。始于战国,汉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妹称
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后历代大致沿用。
翁主汉代制度,诸王之女称翁主,即后世的郡主。
驸马皇帝的女婿称驸马,非实官。清代称"额驸"。
帝姬古代对皇帝女公主、姊妹、姑母等的称呼。
辈分关系表学习
在中国,汉族传统的辈分观念长期存在,以本身为中心,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
代晚辈,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的“九族”血
亲关系,这就是九个层次。如果把旁系的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联系起来,便形成了一
个庞大的亲属系统。这里仅选其中的一部分,以显示其层次关系。
第一层: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长二辈)
第二层:父亲、母亲、伯父、伯母、叔父、婶母、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姑父、
姑母、岳父、岳母(长一辈)
第三层:(本身)哥哥、嫂嫂、姐姐、姐夫、妹妹、妹夫、堂兄、堂嫂、表兄、表嫂、
内兄、妻妹、襟兄(同辈)
第四层:儿子、女儿、侄儿、外甥、内侄、侄婿(晚一辈)
第五层: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侄孙、侄孙女、孙媳、外孙媳(晚二辈)
亲属称谓是以辈分划分的,不受年龄限制,哥哥比弟弟大几岁,哥哥的孩子又比弟弟
的孩子大几岁,几代之后,大门的后代与小门的后代相比,同辈人可能差上几十岁,
并不因此而影响辈分关系,常常会有长胡子的孙子或怀抱着的爷爷。所以,汉族常“大
门转小辈”之说。
1、祖辈
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
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
“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
所以祖母又有“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最
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
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
子的称谓。
2、曾祖辈
(1)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
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
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高祖辈
(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
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4、父母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
“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
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
“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
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
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
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
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
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本
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
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
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12)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
代、自愿等意。
(13)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5、与父亲相关的亲属
(1)诸父、诸母:是对父亲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统称。
(2)世父:对父亲的兄弟的称谓,现在更多的场合是称“伯父”、“叔父”
或简称“伯”、“叔”。古人偶尔将几个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
别称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
(3)伯母、叔母: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妻室的称呼。
(4)从父:对父亲的叔伯兄弟可统称“从父”,又可分别称为“从伯”、“从
叔”。
(5)姑:对父亲的姊妹可称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称为“诸姑”、“姑
姊”、“姑妹”,对已婚者一般都称为“姑母”、“姑妈”,与今不同的是偶尔也称
“姑娘”。
(6)姑父:对姑母的丈夫,既可称为“姑父”、“姑丈”,又可以称为“姑婿”、
“姑夫”。
(7)表兄弟:对姑母的子的称谓。
(8)表姊妹:对姑母的女的称谓。
举例:关天予的辈分是个不可猜测的负天文数字,所以简单的一句话,关天于是
所有人的重孙子
6、与母亲相关的亲属
(1)外祖父:对母亲的父亲,称其为“外祖父”(与今同),又可称为“外翁”、
“外大人”、“家公”、“老爷”等。
(2)外祖母:对母亲的母亲,称为“外祖母”、“外婆”(与今同),又称为
“姥姥”、“老老”等。
(3)舅:对母亲的兄弟,古今均称“舅”,在不同场合,可加上一些修饰或补
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4)舅母:对舅父之妻的称谓。
(5)姨母:对母亲姊妹的称呼,先秦时称为“从母”,秦汉以来则称为“姨母”,
或称为“姨娘”、“姨婆”、“姨妈”等。
(6)姨父:对姨母之夫称为“姨夫”或“姨父”。姨母之子女也称“表兄弟”、
“表姊妹”。
(无论是舅父之女、姨母之女,还是姑母之女,都可以以“表兄弟”、“表姊妹”
相称,古人统称为“诸表”。)
7、考妣
“考”和“妣”在先秦时是对父母的异称,无论生死均可用。秦汉以来,父母死
后仍可称为考妣,但生前不再称考妣,考妣只用来对死去的父母之称。而且,考妣不
仅用来称死去的父母,死去的祖辈乃至更早的直系先辈均可用考妣相称(在先秦时则
是对先祖的泛称)。
8、夫妻
(1)夫:或作“丈夫”,本是对成年男子的美称,但又用作夫妻之夫。“夫”
加上其它附加成分的表示丈夫意的相关称谓很多,如:“夫子”、“夫君”、
“夫主”、“夫婿”等。除此,还可以用“良人”、“郎”、“丈人”、“君”、
“老公”、“官人”、“汉子”等称呼丈夫。
(2)妻、妻子:是由古至今对妻的最主要的称呼。在妻之前加上各种附加成分,
还有“贤妻”、“良妻”、“仁妻”、“令妻”、“娇妻”等。除此,还可用“妇”、
“室”、“君”、“夫人”、“娘子”、“浑家”、“内”、“老婆”、“婆娘”、
“太太”等来称呼。
9、与丈夫相关亲属
(1)公:也称公公,对丈夫之父,古称为“舅”,也称为“公”、“公公”。
这些称呼正是今天称丈夫之父为“公”、“公公”、“老人公”的前身。
(2)婆:也称婆婆,对丈夫之母,古称为“姑”以及由“姑”派生出的“君姑”、
“严姑”、“慈姑”、“阿姑”等。后又称“婆”、“婆婆”。
(3)舅姑、姑舅:是早期对丈夫父母的合称。近者称“公婆”。此外还有一个
常见的称呼是“姑章”,或作“姑嫜”。
(4)伯叔:对丈夫的兄弟的称谓,与近代所称的“大伯”、“小叔”是一致的。
(5)小姑:对丈夫妹妹的称谓。
10、与妻子相关亲属
(1)岳丈:是对于妻子之父的称呼,古代还有“泰山”、“冰翁”外舅”“外
父”、“妻父”等代称。
(2)岳母:对妻子之母的称谓,或称为“丈母”。
(3)姑、外姑:早期用来对妻子之母的称呼。
(4)舅舅:对妻子兄弟的称呼,或称为“舅”、“舅爷”、“舅子”等,还称
为“内兄”、“内弟”、“妻兄”、“妻弟”等。
(5)姨:对妻子的姊妹的称呼,或称“大姨”、“小姨”,也称为“妻妹”、
“内妹”。
11、兄弟及与其相关亲属
(1)兄:又称为“昆”。今天则可用“哥”来称呼兄长。有兄弟数人的情况下,
称呼中必须表示出排行,或以数字为排行,或用伯、仲、叔、季这些排行常用语等。
(“哥”,古代是用得十分广泛的称呼,可以称父、称兄、称弟、称子。)
(2)嫂:对兄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嫂嫂”。
(3)弟:是对与兄相对者的称呼。
(4)弟媳:对弟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弟妹”。
(5)侄:对兄弟的子女最常见的称呼,也可直接称之为“兄子”、“兄女”,
或称为“从子”、“从女”、“犹子”、“犹女”。
12、姊妹及与其相关亲属
(1)女兄、女弟:古代对姊妹的称谓,或直接称姊妹为兄弟。“姊”又称“姐”,
与姊相对者称为“妹”。
(2)姊夫、妹夫:对姊妹的丈夫的称呼,也可称为“姊婿”、“妹婿”。
(3)甥:对姊妹之子最普遍的称呼,还称为“外甥”、“甥女”、“外甥女”。
13、子女及与其相关亲属
(1)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儿子之称。
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不孝子”等,别人之子又可称为“令子”、
“良子”、“不凡子”、“贤子”等。除此,还可用“男”、“子息”、“贱息”、
“儿子”、“儿郎”、“儿男”等来称呼子。若有几个儿子则有“长子”、“次男”、
“幼子”等称呼。
(2)女:对女儿的主要称呼。对别人的女儿往往称为“爱”或“嫒”,也称为
“令嫒”、“闺嫒”。
(3)义子、义女:指不是自己生育的,而是收养的子女,又称“养子”、“养
女”、“假子”。同时还有一个常见的代称“螟蛉”。
(4)媳妇:对儿子之妻的称呼。最初只称为“妇”,后因儿子又称为“息”,
所以子之妻又称为“息妇”,或写作“媳妇”。
(5)婿:对女儿丈夫的称呼,或称为“女婿”、“子婿”、“郎婿”、“快婿”
等。除此,女儿之夫还可以被称为“女夫”、“半子”、“东床”“令坦”。
女婿到了岳丈家,除了岳父、岳母可以称“贤婿”之类,岳家一般人都尊称其为
“姑爷”、“姑老爷”。
(6)孙:对儿子的子女的称呼,或称“孙息”、“孙枝”。“孙”又分为“孙
儿”、“孙女”,“孙女”又称为“女孙”。
(7)外孙:对女儿的子女的称呼。女姓还可称为“外孙女”。
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直系生父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
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
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
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儿、女
父之父父之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女
父之祖父父之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
阿太曾孙、曾孙女
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
姐
夫丈夫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
妻夫人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
夫之父公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
夫之母婆阿婆
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旁系父之兄父之弟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
爹、叔叔侄、侄女
伯父之妻叔父之妻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
三妈等侄、侄女
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
“堂”字弟、哥、妹、姐
父之姐父之妹姑母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
妈、阿伯等侄、侄女
兄之妻弟之妻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
称弟、兄
夫之兄弟伯叔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
名弟媳、嫂
夫之兄弟配偶妯娌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
姐
婿、媳之父母亲家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
×之父母)弟媳、嫂、妹、姐
姑之丈夫姑父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内侄、
内侄女
姑之子女姑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表弟、哥、
妹、姐
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母系母之父母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外公、外婆外孙、外孙女
母之兄弟及其配偶舅父舅母娘舅舅姆舅父、舅舅、舅姆、舅妈今呼阿舅、舅
姆妈外甥、外甥女
舅父之子女舅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
哥、姐、妹
母之姐妹及其配偶姨父姨母姨丈姨娘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现呼大
爸爸、大妈妈、阿姨外甥、外甥女
姨之子女姨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
姐、妹
妻系妻之父母岳父岳母丈人丈母面称随妻阿爹、姆妈女婿
妻之兄弟及其配偶内兄弟内兄嫂内弟媳阿舅舅嫂面称随妻阿哥、大姐或呼其
名姐夫、妹夫
妻之姐妹内姐内妹姨娘面称随妻姐、妹
妻之姐妹的丈夫连襟连襟以哥、弟相称或呼其名哥、弟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直系血亲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血统直系
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生父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
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
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
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儿、女
父之父父之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女
父之祖父父之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曾孙、
曾孙女
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
夫丈夫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
妻夫人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
夫之父公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
夫之母婆阿婆
血统旁系
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父之兄父之弟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侄、侄女
伯父之妻叔父之妻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侄、
侄女
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弟、哥、
妹、姐
父之姐父之妹姑母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侄、
侄女
兄之妻弟之妻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
夫之兄弟伯叔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
夫之兄弟配偶妯娌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姐
婿、媳之父母亲家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弟媳、
嫂、妹、姐
姑之丈夫姑父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内侄、内侄女
姑之子女姑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表弟、哥、妹、姐
血统母系
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母之父母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外公、外婆外孙、外孙女
母之兄弟及其配偶舅父舅母娘舅舅姆舅父、舅舅、舅姆、舅妈今呼阿舅、舅姆妈外甥、
外甥女
舅父之子女舅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
母之姐妹及其配偶姨父姨母姨丈姨娘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现呼大爸爸、大妈妈、
阿姨外甥、外甥女
姨之子女姨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
妻系妻之父母岳父岳母丈人丈母面称随妻阿爹、姆妈女婿
妻之兄弟及其配偶内兄弟内兄嫂内弟媳阿舅舅嫂面称随妻阿哥、大姐或呼其名姐夫、妹夫
妻之姐妹内姐内妹姨娘面称随妻姐、妹
妻之姐妹的丈夫连襟连襟以哥、弟相称或呼其名哥、弟
稱人自稱稱對方親戚稱己方親戚
祖姑丈/祖姑母內姪孫/姪孫令祖姑丈家祖姑丈
舅祖父/舅祖母彌甥令舅祖父/令舅祖母家舅祖父/家舅祖母
外祖父/母外孫/孫女令外祖父/母家外祖父/母
姑丈/母內姪/姪女令姑丈/母家姑丈/母
舅父/母甥/甥女令母舅/舅母家母舅/舅母
姨丈/母姨甥/甥女令姨丈/母家姨丈母
太岳父/太岳母孫婿令太岳父/令太岳母家太岳父/家太岳母
岳父/母子婿令岳/岳母家岳/岳母
伯岳父/伯岳母姪婿令伯岳父/令伯岳母家伯岳父/家伯岳母
叔岳父/叔岳母姪婿令叔岳父/令叔岳母家叔岳父/家叔岳母
姊丈內弟/姨妹令姊丈家姊丈
妹丈內兄/姨姊令妹丈舍妹丈
表兄/嫂表弟/妹令表兄/嫂家表兄/嫂
表弟/弟婦表兄/姊令表弟/弟婦舍表弟/弟婦
內兄/弟妹/姊婿令內兄/弟敝內兄/弟
襟兄/弟襟弟/兄令襟兄/弟敝襟兄/弟
太姻伯/叔姪婿姻再姪舍親
姻伯/伯母姻姪/姪女令親舍親
姻兄/嫂姻弟/侍生令親舍親
賢內姪/姪女愚姑丈/母令內姪/姪女舍內姪/姪女
賢外孫/孫女外祖父/母令外孫/孫女舍外孫/孫女
賢甥/甥女愚舅/舅母令甥/甥女舍甥/甥女
賢婿愚岳/岳母令婿小婿
賢表姪/姪女愚表伯/伯母令表姪/姪女舍表姪/姪女
本文发布于:2023-01-04 10:54: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902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