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小学生家教故事作文
篇一:小学生家教心得
小学生家教心得
为了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在家教辅导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孩子的认知变化
尽量帮孩子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如孩子在做错题的时候引导他总结犯错的
原因,
同样的错误不要犯两次,也就是告诉孩子要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并注重
同孩
子的交流,发现孩子有做的好的地方一定要及时表扬。
还有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
要让孩子产生唯唯诺诺,怕自己做不好事情的心理,告诉孩子要相信自己,
尽最
大的努力去做,不要太看重结果。
此外,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有规
律生活作息,一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因为年龄小不愿意配合,但要耐心的
说服
绝大多数的孩子还是可以做到的。最后要说的一个问题是鼓励孩子培养广泛
的爱
好,多多参与户外活动,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教育就是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细心,试着和孩子成为朋友,多去倾听
孩子的心声,以合理的目标要求孩子,使孩子在一个良性的气氛中全面开展。
篇二:小学生家教心得的体会
探讨小学生家教心得的体会
——心灵相通地做朋友,言传身教地做老师
湖北省XX市XX小学五(2)班连城雨家长杨XX
我们真的了解我们的孩子吗?
我们自身的家教观念正确吗?
我们自身的家教方法正确吗?
2/7
“每一个有问题孩子背后就有一个有问题家长??,家庭教育的最大问题就在于,
家长自认为用正确的方式一步步毁掉孩子的自我与自尊〞。然后责怪孩子缺乏自
控、自立、自我管理能力。这个都是我们作为父母的曾经真实写照,通过不断学
习,现就家教心得——与孩子做朋友、做老师2层关系的体会做一个探讨,如下:
与孩子做朋友心灵相通。我们每一个家长都应明白的一句话:“我们的孩子
是从我们而来,不是为我们而来??成为孩子的朋友,是家长最终的归宿,更是
家庭教育的前提。〞结合自身情况,假设想与孩子更好的沟通,需要从以下几
个方面加强:
一是充分信任。信任会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并让孩子有信心做得更好。二
是换位思考。作为家长工作比拟繁忙,应多抽时间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
所思所想。随着孩子长大,孩子的思想越逐成熟,孩子有些事也不太愿意与父母
说,这时父母不能一尘不变的沟通方式与孩子交流,也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多
理解和宽容。
三是尊重人格,维护尊严。首先作为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个性与人格,和孩子
做朋友。从语言山应该尊敬孩子,以朋友的方式倾听孩子的诉说,及时与孩子沟
通,了解孩子在校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喜恕哀乐,及时与孩子沟通,对缺乏和过错,
不在外人面前随意评论,这样孩子觉得会没有面子而对父母产生反感。相反,单
独在没有人的情况下,进行说明与教导,更有利于孩子的改良。
四是减少职指责、少下命令。过多的要求和乱下命令不但会让孩子产生压力,
还会激增孩子的逆反心理。无论学习上、生活上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
的习惯,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倾听所想、减少指责,不施加压力。
五是注重孩子的感受,多鼓励。减少对同一件事情的唠叨,青春期的孩子逆
反心理严重,说的次数多了,定会激起对着干情况,所以要注重孩子的感受。但
凡要站在孩子角度想一想,遇到孩子不愉快或委屈的事情,应该适当安抚,对孩
子对的想法或者进步地方加以鼓励、表扬。
六是运用“小家长〞角色开展“一日当班〞。在理解中换位思考,在家庭生
活中适当运用角色互换,在节假日定期开展家庭“小家长〞一日当班,适当放权,
对孩子有能力做的事情,让他试着自己处理,给予他们管理自己和单独处理问题
的时机。尤其是让孩子充当家长的角色,家长扮演孩子的角色,让孩子参与到做
3/7
饭、洗衣、清扫家务等事情,体会到父母照顾家庭生活的艰辛,和催促孩子完成
学业而操心;一天结束后相互之间对“一日当班〞角色给予100分制打分,也可
以让孩子看到如何作为父母的含辛茹苦。孩子会为父母的进一步信任而快乐,也
能从中体悟、成长。
做孩子的老师,言传身教。俗话说:“教育必先受教育〞,平时多学习教育
方法,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一言一行在孩子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父
母就是孩子最初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传是身教的根本
方式,身教是言传的有效手段。我们常常听到孩子这样的话语“爸妈,你们自己
都做不到,还要求我做????〞可见,父母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有多么大。做到言
传身教,结合自身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是培养孩子兴趣。兴趣是第一任老师。要想让孩子有浓厚的兴趣,作为家
长以以身作那么,言传身教的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师。
二是言传与身教有机结合。春期的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很强,我们天天和
他们在一起,他们会把父母一举一动都留在心里,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
家里厨房水龙头在白白地流水或者一盏路灯在白天亮着,做父母的发现后,如果
前去拧紧水龙头或拉一拉路灯开关,在行为上你就起了楷模作用;如果你也司空
见惯,不理不睬,反而批评学生不节约水电,那你打铁的腰杆就硬不起,嘴上讲
得再好听也没人理会。
身正为范。我认为,父母要自爱、自慎,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品格锻炼和修
养。让孩子从我们父母的言行一致上,特别是行为标准上感到可敬、可学。这样,
父母的话,孩子要听;父母的训,孩子会服;父母指引的路,孩子会走。让我们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关水龙头,拉路灯开关做起。为孩子树立起学习的楷模。
三是营造良好的气氛与学习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
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稚嫩的心灵。良好的气氛是孩子健
康成长的保障,是孩子进步的一个前提。
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闲暇之余,家长多陪孩子一起学习,阅读
时把书中的有趣的故事和生活中德正反面案例与生活哲理分享给孩子听,慢慢地
4/7
你会发现孩子从一开始听,逐步学会认真看。其中逐步转化的过程就是最好的方
法。
四是家长意见要相对一致。在家庭中,由于家长的素质与性格不同,所受的
教育影响、文化熏陶不同,生活经历、从事的职业和兴趣、特长等的差异,因此
孩子教育时候尽量保持意见和观点一致,这样让孩子感觉到这样做是得到父母双
方认可的,更具有权威性。
五是一定要注重时机。疏导方法不太凑效,得换一招,得扭转话题再说。不
管是爸爸还是妈妈,千万别无视孩子的感受。孩子纵使千错万错,那也不是不可
救药,我们应该做的是给予恰当的疏导和教育,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打骂,这样会
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不必要的阴影。孩子在失落和无助的时候,会想到找我聊
天,说明我在他们心理还算是一个值得信赖和倾诉的对象。
作为父母,我努力做到欣赏孩子,学会倾听孩子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
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孩子内心的需要,是孩子进步的内在
动力。教育专家常说“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根底。
“名师出高徒〞,“教育必先受教育〞,“其身正,不令而行〞;心灵相通地与
孩子做朋友,言传身教地做孩子的老师。这个就是我们家庭教育最重要心得的体
会。
篇三:小学生家教案例
小学生“私拿〞别人东西的家教案例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家庭教育具有感染性、权
威性和及时性等特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家庭教育不当、
家长的不良嗜好对子女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这往往能促使一些孩子走上了邪
路。然而,家长毕竟是家长,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家教理论,在家庭教育中,
必然会出现束手无策的时候,作为教师,在孩子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与家长
联系,给家长传授家教知识,指导家教方法,取得家长的配合,形成家校合力。
下面我就以实际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小学生私拿别人东西的案例谈一家教方法。
班上李子明同学丢了一个名贵的乒乓球拍,他的妈妈很着急,向我反映了情
况,我听她说完后没有立即告诉她我的想法,只对她说老师会慢慢调查。
5/7
为了不打草惊蛇,我一直在班上悄悄调查,可疑对象都被我排除掉,我还发
动几名学生配合我的调查,但事情一直没有进展。慢慢地,我也把这件事暂放了。
然而,一次偶然的时机,让我查明了事情的真相。遗憾的是,因为查明事实与事
发时间隔了2、3个星期,虽然找到了拿球拍的学生,但他已把球拍弄坏并扔掉
了。这时,告诉丢东西的学生家长,似乎没有意义,但我想,从长远考虑,告诉
两个学生家长,还是有必要的。我就以书信的方式与丢东西的学生家长沟通。信
的内容是这样的:
李子明妈妈好:
您肯定还记得几个星期前您向我反映孩子丢球拍的事儿,让我调查,那几天
我一直在调查,任何可疑的人我都查问过,这些“嫌疑人〞最终都被我排除掉,
我一向是相信孩子的。班里以前发生过两起丢东西的事情,最终都被我侦破。作
为老师,我既快乐又痛心,快乐的是孩子丢的东西失而复得,痛心的是哪些悄悄
拿别人东西的孩子的美德找不回来了。以往两次事件后我都正面教育孩子,保管
好自己的东西,名贵东西不能带到学校,拿别人东西的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也
不可无。事实面前,我不得不说,有些孩子丢东西的原因也有一局部是自己造成
的,比方有些孩子爱炫耀,有些孩子爱丢三落四的,随意把自己的东西乱放??
当然,最重要的是没有拿别人东西的人该多好,那样任何人都不会丢东西的。唉,
孩子毕竟是孩子,在成长路上,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请您不要多想,我没有责怪
李子明丢东西是自己造成的。只是给孩子一个忠告,防人之心不可无。
孩子丢球拍的事儿,直到昨天,我才找到了突破口,请您能谅解。拿李子明
东西的只是个9岁的孩子,为了保护他的自尊,请允许我用小光代替他的名字。
昨天下午准备上音乐课时,小光迟迟不去音乐教室,无意中,我从窗户外面看到
他在别人的位置上闪了一下,但我没发现他拿别人的东西,然而,出于教师的职
业敏感,我还是要调查一下,我把他叫到教室外面,原来他悄悄地拿了别人一本
比手掌还小的漫画书,难怪我没看到,书太小了,他的动作太快了。我当场批评
了他,他也主动把书还了回去。昨天下班回家,我才把小光
和李子明丢球拍的事情联系起来。今天上午一上完课我叫出小光做了调查。毕
竟时隔已久,而且孩子在错误面前都有恐惧心理,让孩子成认错误要花费一番功
夫。我与小光的对话内容就不再一一赘述,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小光
6/7
把拿李子明球拍的事儿成认了。因为他悄悄拿别人东西不敢让家长知道,他把球
拍拿回家后藏起来了,第二天他把球拍拿出来在院子里玩儿,结果把球拍弄坏又
扔掉了,这就是他拿球拍到丢球拍的过程,前后只有3天时间。为此,我感到很
遗憾,虽然调查出谁拿了球拍,但又不能还。我希望你能原谅小光,我也狠狠地
批评了他。作为70名孩子的老师,我不希望他们中的任何一名将来走向犯罪的
道路。请您给小光一个改错的时机,原谅他还是个孩子犯下的无意的过失。我绝
对没有包庇他的意思,仔细想想,幸亏我们李子明丢的仅仅是个球拍,而小光丢
的却是应有的美德呀。您可能也感到疑惑,为什么当时我没有调查小光,我也
万万没有想到是他,今天也算是上帝帮了忙,上帝想拯救小光吧!这迟到的结果
对我们来说可能已经没有意义,我们只能祝愿了,愿小光能改正自新,希望李子
明也不要受此影响,还是要引导孩子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
李老师
5月21日
同时,我还以相同的方法给小光同学的家长进行了书信沟通。两天以后,两
名家长都给我回了信,李子明家长愿意原谅小光,而且也没有要求赔偿。小光家
长更是重视,不仅回了信,还主动和老师对面
沟通,他们表示歉意,因为疏于管教,对孩子犯下的错误深感歉意,还主动索
取李子明家长的电话,要求与对方家长沟通抱歉并赔偿。
从那以后,小光再也没有拿过别人东西,李子明同学也会保管自己东西了。
其实,小学阶段,孩子拿别人东西的不良行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起因,要
帮助学生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首小学生的“偷窃心理〞大致有以下几种:
1、炫耀心理: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看到新奇好玩的东西后,乘人不注意顺
手牵羊,把偷来的物品作为夸耀的资本。儿童不认为这是令人羞愧的事情,相反,
他们经常把“胜利品〞公开展示。
2、对抗心理:一些学生受到不平等待遇,比方被老师批评得过于严厉,被
小伙伴欺凌和侵犯,或由于家长的训斥和打骂等等,他们便用偷当事人的东西来
报复,以到达心理平衡。
3、捉弄心理:小学生低年级学生无法体验自己的做法给别人造成的痛苦和损
失,只贪图一时之痛快。因此,出于捉弄人的心态,就会做出偷盗的行为。
7/7
比方李子明丢东西,他就是因为自己的球拍名贵而在小光同学面前炫耀,小
光同学受到刺激,就想捉弄李子明同学。然而同学丢东西时间不查明,就会在无
意识强化偷拿别人东西同学的行为,丢东西同学也不会意识自己的过失,反而怨
声载道。班里发生丢东西事件,老师没查明原因就把家长叫来,双方家长也都不
会心服口服,一方对别的孩子不放心,另一方因为没有证据不成认或护短等。通
过老师的调
查,再把信息反应给双方家长,把老师的想法告诉他们,给家长思考的时间,
家长一定会配合老师教育孩子。
在孩子犯错误时,不要责怪家长没有管好自己的孩子,老师要体谅家长的难
处,与家长一起分析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并传授家教方法,相信家长一定能好好
教育孩子的。偷窃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短时间内能改变的,需要我
们全面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所有手段、方法,完善
措施、制度,形成校内外齐抓共管,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教育体系,
切实解决小学生小偷小摸的行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接班人。
本文发布于:2023-01-04 09:12: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98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