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001
商展前沿
20世纪初,中国的展览业开始萌芽,1929年西湖博览
会的召开,展示了杭州一流的城市形象,塑造了城市会展
品牌。自此,中国的会展业开始较好地发展。但在2003年,
受“非典”疫情影响,中国的传统会展业遭受严重冲击,催
生了网上展会的出现,给会展业提供了新模式。“互联网+”
战略执行以来,“互联网+会展”模式蓬勃发展。与线下展会
通过在固定时间将展商和观众聚集到固定地点,进行面
对面沟通的方式不同,线上展会致力于展会、展品的在线
展示、交流、推广及交易。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网民
规模越来越大,在线浏览、直播互动等网络行为被越来越
多人接受甚至习以为常,线上展会的形式逐渐得到展商和
观众的支持。此外,近年来国家对“新基建”重大战略布局,
尤其是涉及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领域的
科技创新,都为推动传统会展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升
级创造了良好条件。
作为中国历史最长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线下广交
会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受新冠疫情影响,第127~129届
广交会均采用完全线上的形式,第130届广交会首次采用
线上线下融合举办的形式。线上广交会的成功举办,为广
交会的发展探索了新路线。广州市人民政府2021年7月发
布的《广州市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
案》提出,要“推进‘智慧广交会’建设,在组展、招展等业务
环节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建成全天候商贸平台。”因此,结
合数字化转型背景,探究线上广交会的品牌塑造,具有重
要意义。
1传统会展品牌塑造影响因素分析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资产的建立主要是在顾客
心中形成“认识——认知——认同——认购”的过程。1991
年,大卫·艾克(DavidAaker)在综合前人的基础上,提炼出
品牌资产“五星模型”,认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知名度、品
牌认知度、品牌联想度、品牌忠诚度和其他品牌专有资产5
部分组成。
在会展品牌塑造相关研究上,彭三鹰和梁强(2013)
提出从创立阶段构建品牌CIS系统、建设阶段提高品牌知
名度、改善阶段兑现品牌承诺三个方面提高体育会展品
牌资产;殷朝华等(2014)则从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和品牌
忠诚三个方面为展会品牌资产积累提出建议;钟颖、鄂筱
曼(2021)归纳认为品牌展会具备较高的知名度、较大的
规模效应、较强的权威性、规范的服务和完善的功能。综
合学者的研究,结合大卫·艾克(DavidAaker)的品牌资产
“五星模型”,本文将有关会展品牌塑造的研究视角分为
四个部分:会展品牌知名度、会展品牌认知度、会展品牌联
想度、会展品牌忠诚度。
(1)品牌知名度是顾客对一个品牌的记忆反应。在
提高会展品牌知名度方面,殷朝华等(2014)提到利用知名
媒体宣传的方式;何昭阳等(2019)在针对北京车展的研
究中提到从主题、宣传方面入手;朱晨明(2016)提到通过
DOI:10.19995/10-1617/F7.2022.03.001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线上会展品牌塑造研究
金艳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200444)
摘要
:受新冠疫情影响,创新展会服务模式、提升展会数字化水平成为很多城市和会展企业亟待探索的新发展之路。线
上会展凭借无时空限制等优势,成为很多会展项目在面临延迟、停办情况下的一种新出路。通过聚焦线上会展品牌塑造
问题,结合大卫·艾克提出的品牌资产五星模型,以线上广交会为例,分析影响线下会展品牌塑造的因素在线上会展品牌
塑造中的变化和作用,探讨线上广交会品牌化发展现状,为利用好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塑造品牌提供方法。
关键词
:广交会;线上会展;会展品牌;品牌塑造;数字化转型
本文索引
:金艳.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线上会展品牌塑造研究[J].商展经济,2022(03):001-003.
中图分类号
:F124.3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金艳(1997-),女,浙江海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展传播。
Copyright©博看网htsRerved.
0022022年2月
商展经济
内外部整合营销和媒体宣传的方式;张鹏(2017)、苏霞
(2016)、林丽青(2019)均提出要精准会展品牌定位;彭
三鹰和梁强(2013)认为体育会展品牌CIS系统应包含名
字、主题、标志、理念及口号。
(2)品牌认知度是顾客对品牌的一种认知反应。在
提高会展品牌认知度方面,殷朝华等(2014)、苏霞(2016)均
提出要提高会展服务质量;司徒慧明(2018)则提到了行业
协会和业内企业合作的重要性。
(3)品牌联想度是顾客对品牌形成一种认同的情绪
反应。在提高会展品牌联想度方面,殷朝华等(2014)提到
要突出会展亮点特色,挖掘会展项目内涵。
(4)品牌忠诚度是顾客在购买决策中多次表现出来
的对某个品牌有偏向性的行为反应。在提高会展品牌忠
诚度方面,何昭阳等(2019)从展会规模、展品质量方面
提出建议;殷朝华等(2014)提出要强化会展评估管理
制度、完善会展行政管理体制、专项资金支持;殷承园
(2016)研究发现专业观众的品牌知识体验会正向影响
其会展品牌忠诚度。
综合上述学者的研究,本文还梳理了国际展览业协
会(UFI)、德国博览会和展览会统计资源审核会(FKM)
制定的评估指标,初步整理出以下影响会展品牌塑造的
19个因素,并按照会展品牌知名度、认知度、联想度、忠诚
度指标进行分类,如表1所示。
表1会展品牌塑造影响因素
一类指标二类指标
会展品牌
知名度
展会名称、主题、定位、标识(logo、标志物)、宣传、
营销
会展品牌
认知度
展会相关活动、展会服务、行业协会和业内企业合作
会展品牌
联想度
展会连续性、展会特色
会展品牌
忠诚度
展会规模(展览面积,展商和观众数量)、展品质量、
品牌展商占比、专业观众占比、展会体验、评估管理
制度、行政管理体制、专项资金支持
2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线上会展品牌塑造
在上述选取的传统品牌展会评价指标基础上,选取
线上广交会为例进行分析。
2.1线上广交会品牌知名度塑造
广交会全称“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第130届广
交会以“广交世界互利天下”为主题,展会专属标识由数
字“130”、英文“CANTONFAIR”、宝相花和时间“1957—
2021”组成,体现“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题。在数字化
转型背景下,广交会在宣传上更多地利用微信公众号、视
频号、微博、抖音等线上新媒体渠道,并在facebook、You
Tube等海外线上平台为展会引流。在官网、小程序、H5平
台搭建的网上展厅,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搜索本次展会
的展商和展品,丰富了宣传内容。同时,通过统计后台的用
户行为,实时查看宣传效果。在展会营销上,与线下“逛展”
方式不同,观众往往会直接点击意向或行业内知名展商的
线上展台浏览,对一些新兴企业来说,主办方为其进行线
上引流尤为重要。线上广交会推出了形式多样的官网线上
广告媒体,并由线上展厅引申出在线供采对接、展商直播
等栏目,更好地为参展企业提供全天候的产品展示和品
牌形象宣传平台。
2.2线上广交会品牌认知度塑造
在展会相关活动方面,除了全天候网上推介,目前线
上广交会主要将线下广交会举办的同期活动通过在线直
播、视频回放、图片轮播的形式呈现在线上,便于观众及
时参与和展后观看。在展会服务方面,线上和线下广交会
均为展商和观众开通在线注册、登录通道。线上广交会通
过设置在线供采大厅,买卖双方均可在线提交采购意向和
展品种类,促进交易。在行业协会和业内企业的合作上,线
上广交会相对来说是一种新模式,更需要行业协会的支
持,主办方也要积极创新展会服务模式,让展商和观众在
线上广交会中更多获益。
2.3线上广交会品牌联想度塑造
目前,广交会已连续举办了130届,线上广交会已连续
举办了4届,依托展会举办地广州在对外贸易、商务贸易方
面的独特优势,广交会已发展成为中国历史最长的综合性
国际贸易盛会。与线下广交会“面对面”的沟通方式不同,
在线上广交会上,众多品牌展商、专业采购商相聚“云端”,
围绕琳琅满目的展品,在线开展沟通洽谈,通过线上论坛、
峰会,探讨行业最新趋势。众多媒体的宣传报道和展会丰富
多彩的活动,也进一步扩大了广交会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2.4线上广交会品牌忠诚度塑造
线上广交会由于不受举办场馆限制,在展会规模上
可无限扩大。以第130届广交会为例,本次线上展会共分
为电子及家电、日用消费品、食品16个大类,共设50个展
区。其中,纺织服装类、日用消费品类涉及展商数量均超过
3000家。在展品数量方面,有9个展区涉及的展品数量在
10万件以上。各展区精选特色品牌企业,每届约有2.6万家
中外企业线上参展,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注册观
展洽谈,了解时下最新的科技、最有趣的产品。在专项资金
支持方面,广州市商务局2021年5月发布的《广州市关于促
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暂行)》提出,“鼓励展览
Copyright©博看网htsRerved.
2022年2月003
商展前沿
数字化发展。对办展单位在线下展览项目中实施的应用云
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5G等技术的创新项目,项
目完成后,按照不超过项目投入费用的45%给予一次性补
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30万元。”
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线上会展品牌塑造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线上广交会需充分利用
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发挥独特优势,加快展会品牌塑造和
传播。
3.1充分利用全媒体宣传平台,塑造线上广交会良
好品牌形象
一方面,充分利用当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融合
的趋势,发挥两微一抖、知乎、bilibili等兼具社交、信息传
播的网络平台优势。除了广交会官方主体的宣传外,还可
举办一些线上活动,鼓励展商和观众积极在社交媒体上
分享自己的参展体验,扩大宣传范围。另一方面,主办方也
要注重传播内容的及时性和优质性,以大数据、H5、VR等
先进技术为支撑,将线上广交会的相关信息及时有效地
传递给展商和观众。
3.2丰富展会服务模式,塑造线上广交会品牌认知度
线上广交会可创新活动形式,策划举办不同于线下的
展会、展台活动,并通过线上平台引导观众及时参与。在展
商直播方面,主办方可提前开展相应的直播培训课程,提
高展商的直播营销转化率。相比线下展会,线上展会的人
流更易出现集中性,主办方可帮助一些小企业进行适当引
流。在展商和采购商的供需匹配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技
术,通过更精准的用户画像进行智能推荐和匹配。展后,主
办方可通过大数据平台,及时收集展会品牌形象传播方面
的一手信息,以便后期优化。
3.3持续举办线上广交会,不断丰富展会特色
虽然线上广交会只举办了四届,但并没有随着线下广
交会的恢复开展而停滞。线上广交会凭借其搜索功能,帮
助采购商及时搜索自己的意向展商和展品。同时,线上展
会可适当延期,作为展商和观众在线下展会开展前期预先
沟通了解、展后继续保持沟通的渠道,弥补线下广交会展
期短、规模大导致的采购商寻找展商和展品难度大的问
题。通过不断优化线上广交会的形式和内容,形成行业内
买卖双方提到对外贸易就联想到广交会,并优先选择到
线上广交会了解沟通的习惯。
3.4扩大展会规模,丰富线上“沉浸式”逛展体验
线上广交会要凭借不受时空限制的独特优势,不仅
要吸引更多品牌展商、专业观众相聚云端,还要吸引参加
线下展会有困难的具有创新力的小微企业踊跃参加线上
展会。同时,通过VR展厅、在线论坛、峰会、研讨会,以及直
播、在线抽奖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不断丰富观众的沉浸
式逛展体验,让观众即使不到现场,也能找到意向展商和
展品,感受展会的热闹氛围。
4结语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线上广交会在品牌形象塑造与
传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展会品牌塑造的因素,明确
展会品牌形象定位,充分利用5G、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
提高展会品牌知名度、认知度、联想度和忠诚度,扩大展会
品牌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彭三鹰,梁强.体育会展品牌运营关键成功因素及品牌资产提升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5):26-29.
[2]殷朝华,邹丽,王东强.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白酒专业博览会会展品牌资产积累的研究[J].酿酒科技,2014(9):125-
128.
[3]钟颖,鄂筱曼.我国会展企业开拓东盟市场的机遇和策略:以CAFTA升级版背景下广西品牌展览会为例[J].“一带一
路”与中国—东盟合作发展研究,2021(5):65-76.
[4]何昭阳,侯广静,刘思琦.基于参展观众视角的会展品牌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国际车展为例[J].现代商
业,2019(8):41-43.
[5]朱晨明.会展品牌的塑造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6(14):45-45.
[6]张鹏.“一带一路”战略的西安会展品牌塑造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9):43-44.
[7]苏霞.基于国际化大都市的西安会展营销策略探析[J].价值工程,2016(27):248-249.
[8]林丽青.品牌管理视角下的展会品牌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9,190(22):200+202.
[9]司徒慧明.新媒体背景下会展品牌塑造及传播途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3):58-60.
[10]殷承园.专业观众的知识体验对会展品牌忠诚度的影响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
Copyright©博看网htsR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01-04 09:08: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98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