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闵周植[韩国][1];赵玉(译)[2]
作者机构:[1]韩国岭南大学美学与艺术史系;[2]济南大学文学院,济南250022
出版物刊名: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33-35页
主题词:东方美学;陶瓷艺术;天然;写生;背对写生;岩彩画;艺术环流
摘要:本期笔谈四篇文章均来自第四届东方美学国际研讨会,四位学者的文章均立足于东方
美学研究中的一些专题性问题。闵周植认为,陶瓷艺术在东亚文化中有特殊的意义。对于知识
阶层而言,陶瓷与书法、绘画一样能培养审美情趣。不同国家的陶瓷艺术可以体现出不同的艺
术特征及审美感知特点。中国陶瓷追求人工的完美,韩国陶瓷倾向于不规则和天然美,日本陶
瓷则倾向于偶然和嬉戏性。张小鸶认为,主要使用岩彩材质的岩彩画艺术在东亚各国及其他地
区虽命名不同,但是都具有东方文化的共性。在古代丝绸之路佛教东渐的传播过程中,岩彩画
历经东方各国和地区,不同程度地融汇了当地的文化和审美意识,凸现出各自异文化的不同特
征,形成了东方岩彩艺术的审美特点和各有千秋的表现形态。在当代多文化形态的环境下,如
何吸收外来精华,挖掘与拓展其在当代仍具有活力的部分传统因素,应该是这一跨越国界与文
化圈艺术表现的重点所在。臧新明认为,“写生”一词所包含、表达的概念和信息,在近代东
西方文明、文化的碰撞、吸收、磨擦和借鉴过程中,不断地交融、演化、变迁,并趋于一致。
当今单纯的写生语意同传统的“气韵生动”以及“古画画意不画形”等重生、重气、重意、不
重形的注重主观意识行为的写生之语意相比,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陈静在“关于东方美学研
究方向的一点思考中”中对第四届东方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了述评。
本文发布于:2023-01-04 08:31: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97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