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兴亚人

更新时间:2023-01-04 08:04:07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4日发(作者: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龙源期刊网

近年来国内缅甸难民问题研究综述

作者:陈燕

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13期

摘要:2015年年初缅甸果敢冲突发生后,缅甸难民问题再次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在全面梳理国内关于缅甸难民问题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总结缅甸难民问题的研究现

状、特点与不足,并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深化该问题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缅甸难民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3-0252-023

联合国难民署发布的“2014年全球难民趋势”报告显示,缅甸是东南亚地区最大难民来源

国。[1]中缅两国山水相连,历年来缅北武装冲突都会有大量缅甸难民逃往中国边境地区,例

如,2015年年初发生的缅甸果敢冲突导致6万多缅甸边民进入云南省临沧市边境地区寻求避

难。[2]缅甸难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西南边疆治理不可回避的问题,不仅关乎人道主义保护与

救助,而且与我国西南边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中缅国家关系、中国与缅甸民族地方武装的关

系、中缅传统友谊、中缅跨境民族情感、中缅贸易、中国的国际形象等问题休戚相关。近年来

缅甸难民问题已引起国内一些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关于缅甸难民问题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经

笔者整理,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一、缅甸周边国家的缅甸难民问题

罗圣荣和汪爱平分析了泰缅边境的缅甸难民问题的缘起、现状及影响。他们认为泰国境内

缅甸难民问题的解决取决于缅甸国内的民族矛盾是否能够得到和解、少数民族的正当权益是否

能够在宪法范围内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充分的体现。[3]邵建平认为要解决泰国境内的缅甸难民

问题必须依赖缅甸国内政治、经济和民族问题的改善。[4]陈松涛分析了马来西亚政府现有非

法移民政策范畴下缅甸难民的困境,认为马来西亚需要以新的视角应对难民问题。[5]

二、果敢和克钦难民问题

于海利等学者分析了2015年年初发生的缅甸果敢冲突对中国边境地区造成的影响。他们

指出,难民的涌入使得边境地区的双方贸易往来受损,治安压力增大,生态环境受到威胁,但

也为边境地区带来了新的劳动力和经济收入来源。[6]陆云分析了中缅边境缅甸克钦、果敢难

民问题对中国边疆的政治、经济、社会公共安全、边疆公共卫生安全,以及跨境民族的民族认

同和国家认同等方面的主要影响,并提出了应对之策。[7]杨在月等学者从宏观和微观上分析

了2015年年初果敢冲突发生后涌进中国的果敢难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8]林超从国际

法角度分析了从缅甸克钦地区进入中国境内的避难者的身份性质,指出中国的难民保护法律、

龙源期刊网

机构和实践中存在的模糊地带和缺位问题,并从国际难民法、国内难民法、与国际难民组织合

作、中缅关系和周边国家合作五个方面探讨难民涌入问题的解决之策。[9]钟贵峰的一篇文章

从中国边疆治理角度研究缅甸难民问题,提出建立预警机制,出台符合国情的难民法,支持缅

甸民族和解和政治发展以及尝试让国际社会来共同担当等治理措施;钟贵峰的另一篇文章讨论

缅北民族冲突的频发原因、对中国边疆的多维影响,以及中国应对缅北民族冲突的路径选择,

提出中国应该积极支持缅甸的民族和解、创造性介入缅北民族冲突、积极打造周边安全共同体

等措施。[10]李天祥分析了武警部队处置难民危机不畅的成因,探索其转轨路径,着重理清武

警部队在处置难民危机中的行动困境。[11]孟娜的论文首先系统探讨中缅边境缅甸难民问题的

缘起和产生的五大影响。其次,基于治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中缅边境缅甸难民治理中的

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最后,在借鉴国内外难民事务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边境难民事务治

理的创新理念,同时对中缅边境地方治理提出五条对策。[12]李芳芳运用多中心治理、全球治

理理论、国际治理理论研究中缅边境难民治理问题。[13]

三、罗兴亚难民问题

近年来国内关于罗兴亚难民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罗兴亚人的历史与现状。李晨阳[14]、李慧[15]、李涛[16]、陈春艳[17]等学者分别

对罗兴亚人的来源、发展以及现状进行了研究。

(2)罗兴亚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林锡星[18]、王梦平[19]、马骥[20]、郭秋梅

和卢勇[21]等学者分析了罗兴亚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影响。

(3)罗兴亚人的身份认同、民族认同和国族认同问题。郭秋梅[22]、李曦腾[23]、廖春勇

和常士訚[24]、《缅甸国情报告(2012—2013)》[25]等从身份认同、民族认同和国族认同等

视角分析罗兴亚难民问题。

(4)罗兴亚难民问题与缅甸周边国家的关系。林锡星[26]、丁丽兴和Utpala

Rahman[27]、陈宇[28]等学者讨论了罗兴亚难民问题与缅甸周边邻国的关系。

(5)罗兴亚难民治理问题。文佳[29]、MDAFZALHOSSAIN[30]和杨超[31]从不同角度

讨论了罗兴亚难民治理问题。

(6)罗兴亚难民的生存问题。陈春艳在回顾旅居瑞丽罗兴伽人创业史的基础上,从其参

与地方事务活动等方面剖析罗兴伽人所采取的生存策略[32];赵天一对瑞丽地区罗兴亚人的生

活和宗教文化现状进行了研究。[33]

龙源期刊网

(7)从全球化与情感地缘政治视角解析罗兴亚难民问题。方天建从全球化与情感地缘政

治相互契合的视角,对罗兴亚难民形成的原因和演变态势,以及引发的情感地缘政治效应进

行学理性的梳理、论述、总结和展望。[34]

四、国内缅甸难民问题的现状研究

从目前笔者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情况来看,国内学界对缅甸难民问题的研究呈现出以下特

点:1)近年来国内研究呈现出由关注其他国家境内的缅甸难民问题转向关注中缅边境缅甸难

民问题的趋势;2)针对罗兴亚难民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多,但针对缅北战争产生的难民问题的

研究相对匮乏;3)总体而言,目前缅甸难民问题的研究成果不多,针对中缅边境地区缅甸难

民问题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4)部分研究将难民管理和难民治理混为一谈,导致研究的逻辑

起点和归宿不清晰;5)论文数量不多且高层次论文数量偏少,并且缺乏研究专著,与当前缅

甸难民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不匹配;6)对缅甸难民问题的动态考察略显不足,且研究进展

与目前难民问题的紧迫性不匹配。

五、研究展望

缅甸难民问题与人权、人道主义、社会保障、“三非人员”、跨国犯罪、跨国人口流动、非

法跨国婚姻、边疆稳定与安全、边疆治理等问题紧密联系,具有跨学科研究的特征,其学术价

值和实践价值不言而喻,但目前国内学界对缅甸难民问题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更缺失全面、深

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可行性对策建议。为进一步促进该问题的研究,笔者提

出以下研究建议:

一是拓展研究视角。目前国内学界主要从社会学和民族学视角研究缅甸难民问题,今后可

以从法学、政治学、经济学、人口学、管理学、宗教学、国际关系、非传统安全、“一带一路”

倡议、“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等视角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

二是增加研究内容。目前对缅甸难民问题的整体情况介绍较多,但针对解决具体问题的可

行性对策的研究相对较少。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缅甸难民的现状、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

题的对策和措施的研究,并加强缅甸难民的保护、难民身份、难民妇女的生存与发展、难民儿

童教育、难民管理和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三是加强实证研究。目前国内对缅甸难民问题的研究,主要为历史回顾、现状描述和田野

个案研究,基本属于介绍性和描述性内容,定性研究的范围仅局限于个别有代表性的地区,定

量研究比较薄弱,全面深入的实地调查和实证研究成果较少。今后应加强大量样本的调查和统

计分析,弥补定性分析的不足,从而增强对缅甸难民问题的宏观性把握。

六、结语

龙源期刊网

由于没有任何国家的国籍,难民不受国际法保护,也无法享受居住国的各项权益保障,大

部分难民的生存状况堪忧。对难民的救助和保护不但会增加难民所在国的经济负担,并且由难

民问题引发的通毒品走私、人口贩卖、艾滋病扩散、吸毒赌博、宗教渗透等边疆社会问题无疑

会增加难民所在国的管理难度和安全隐患。全面深入地研究缅甸难民问题有助于增强国际社会

对难民问题的重视,对加强难民的救助与保护,改善难民生存条件,保障难民的基本权益,减

少难民数量,维护边疆稳定与国家安全,维持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缅甸难民问题对我国的

边疆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除了给予缅甸难民人道主义的援助外,今后国内学界应进一步加强

对缅甸难民问题的研究,积极推进中缅两国关系健康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维护中缅边境地区

的安全和稳定,增强我国非传统安全环境建设能力和边疆治理能力,推动边疆治理理论与实践

取得新突破。

参考文献:

[1]Burma[OL].http:///where-we-work/asia/burma,Refugees

International.[2017-08-16]

[2]尹鸿伟.难以消失的缅甸难民潮[J].看世界,2015(7):18-21.

[3]罗圣荣,汪爱平.浅析泰缅边境的缅甸难民问题:缘起、现状及影响[J].南洋问题研究,

2013(4):61-67.

[4]邵建平.浅论泰国境内的缅甸难民问题[J].东南亚研究,2011(6):35-41.

[5]陈松涛.解读马来西亚的难民政策——以缅甸难民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

(12):190-192.

[6]于海利等.缅甸果敢难民涌入对中国边境地区的影响[J].热带地理,2015(7):585-591.

[7]陆云.缅甸克钦、果敢难民问题对中国边疆安全的影响与对策思考[J].大理大学学报,

2017(1):10-14.

[8]杨在月等,2015年缅北冲突下的果敢难民空间分布特征[J].热带地理,2016(2):267-

273.

[9]林超.国际法视野下的缅甸克钦难民潮[J].法制与社会,2012(4):148.149.

[10]钟贵峰.中国边疆治理中的缅甸难民问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6):66-68.钟

贵峰.缅北民族冲突及其难民问题——从中国边疆治理的视角考察[J].和平与发展,2016(5):

82-93.

龙源期刊网

[11]李天祥.武警部队处置难民危机的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缅甸“八·八”事件为例[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

[12]孟娜.中缅边境缅甸难民事务治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

[13]李芳芳.中缅边境缅甸难民治理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

[14]李晨阳.被遗忘的民族——罗兴伽人[J].世界知识,2009(7):32-33.

[15]李慧.缅甸穆斯林的来源、发展以及现状[D].云南大学,2013.

[16]李涛.缅甸罗兴迦人问题的历史变迁初探[J].东南亚研究,2009(4):69-74.

[17]陈春艳.缅甸罗兴伽人的来源、历史和现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6(2):92.

[18]林锡星.缅甸的穆斯林问题[J].世界民族,2003(5):72-74.

[19]王梦平.缅甸罗兴亚族问题简介[J].国际资料信息,2009(7):9-12/19.(下转第251

页)

(上接第253页)

[20]马骥.试析缅甸罗兴亚穆斯林民族问题的产生及其影响[D].外交学院,2010.

[21]郭秋梅,卢勇.缅甸罗兴伽人问题产生原因初探[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4(4):86-

110.

[22]郭秋梅.身份认同视域下的缅甸“罗兴伽人问题”探析[J].东南亚研究,2014(1):10-19.

[23]李曦腾.身份认同视角下的缅甸“罗兴亚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6.

[24]廖春勇,常士訚.身份认同与社群暴力视阈下的缅甸罗兴亚问题研究[J].世界民族,

2017(6):31-41.

[25](孟加拉)MDAFZALHOSSAIN.缅甸境内的罗兴亚难民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

2016.

[26]林锡星.缅甸的穆斯林与缅孟关系[J].东南亚研究,2004(2):31-36.

龙源期刊网

[27]丁丽兴,(孟加拉)UtpalaRahman.罗兴亚难民:孟加拉国的安全困境[J].南亚研究,

2010(4):124-133;(孟加拉)UtpalaRahman,丁丽兴.缅甸与孟加拉国关系中的罗兴亚难民

问题——孟加拉国的视角[J].东南亚研究,2010(4):18-23.

[28]陈宇.缅甸的罗兴亚人问题与缅甸——孟加拉国关系[J].南亚研究季刊,2017(3):17-

27+4.

[29]文佳.罗兴亚难民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2016.

[30]MDAFZALHOSSAIN.缅甸境内的罗兴亚难民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6.

[31]杨超.难民问题治理上的各相关行为体分析——对缅甸罗兴伽难民的个案研究[J].东南

亚纵横,2012(12):39-45.

[32]陈春艳.旅居瑞丽的缅甸罗兴伽人生存策略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6(2):99-104.

[33]赵天一.云南德宏州瑞丽市罗兴亚人现状调查[J].学理论,2015(24):51-52.

[34]方天建.全球化视野下的緬甸罗兴亚族问题[J].世界民族,2016(2):1-15.

责任编辑:刘健

本文发布于:2023-01-04 08:04: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96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灵的拼音
下一篇:东京大学图片
标签:罗兴亚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