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ppa

更新时间:2023-01-04 06:06:56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4日发(作者:酴醾)

.

,..

现实主义时期英国文学概述

现实主义时期文学(19世纪30年代-1918)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QueenVictoria,1819-1901)登基。在她统治时期,英国一

度取得世界贸易和工业的垄断地位,科学、文化、艺术出现繁荣的局面。维多利亚时代英国

诗歌表现出与浪漫主义截然不同的诗风,诗人们不再沉湎于主观感情的发泄,而是注重形式

的典雅,对诗艺精益求精。罗伯特·布朗宁(RobertBrowning,1812-1889)早年从事过

戏剧创作,后来专门写戏剧独白。戏剧独白是一种通过主人公的自白或议论来抒发情感的无

韵体诗。在《皮帕走过了》(PippaPass)、《指环与书》(TheRingandtheBook)等作

品中,诗人带上"面具",进入戏剧人物内心世界,以其口吻娓娓而谈,语言极为生动,说话

者跃然纸上。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Tennyson,1809-1892)在他漫长的艺术生涯

中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哲理诗和叙事诗,诗风凝重、典雅。丁尼生的剑桥挚友哈勒姆溺水

而死,对他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诗人在挽诗《悼念》(InMemoriamA.H.H)中表达了

真切的伤感和悲痛,同时反映了对生活本质和人类命运的思索和忧虑,成为时代的心声。19

世纪中叶,英国经济发展迅速,物质丰富,国力昌盛。但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引起的各种社会

矛盾十分尖锐,社会主义思潮开始流行,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基督教受到科学思想的挑战,

日益衰微,在繁荣景象的背后潜伏着焦虑不安的暗流。马修·阿诺德(MatthewArnold,

1822-1888)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脉搏,在《写于雄伟的卡尔特寺院的诗章》(Stanzasfrom

theGrandeChartreu)中揭示了人们的处境:"彷徨在两个世界之间,一个已经死去,另

一个无力诞生。"阿诺德是19世纪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批评的杰出代表,他有关文学与文化的

论述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诗歌相比,19世纪英国小说成就更为辉煌。沃尔特·司各特(WalterScott,

1771-1832)的浪漫主义历史小说为他赢得"西欧历史小说之父"的声誉。《密得洛西恩监狱》

(TheHeartofMidlothian)、《艾凡赫》(Ivanhoe)等小说的特点是讲述卷入重大历史事

件的普通人物的故事,并展示导致书中人物所作所为的那些社会力量和历史力量。与此相对

照,简·奥斯丁(JaneAusten,1775-1817)则以女性作家特有的敏锐和细腻刻画英国乡村

中产阶级的生活和思想。她认为:"一个乡村中的三四户人家是合适的写作对象。"《傲慢与

偏见》(PrideandPrejudice)、《爱玛》(Emma)等作品涉及婚姻、爱情、门第和财产,小

说结构精巧,人物对话机智,语言幽默含蓄,耐人寻味。勃朗特三姐妹在19世纪英国文学

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Bronte,1816-1855)的《简·爱》(Jane

.

,..

Eyre)是一部关于女主人公克服男性统治社会对女性的种种压制最后取得自主独立的成长小

说,浪漫爱情故事的背后包含着严肃的思想内容,受到20世纪女性主义批评家的青睐。艾

米丽·勃朗特(EmilyBronte,1818-1848)想象奇特,《呼啸山庄》(WutheringHeights)

采用间接叙述手法讲述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小说中野性与文明、浪漫与现实反差强烈,具

有神秘恐怖色彩。安妮·勃朗特(AnneBronte,1820-1849)在《简·爱》和《呼啸山庄》

问世的1847年也发表了小说《阿格尼斯·格雷》(AgnesGrey)。乔治·艾略特(GeorgeEliot,

1819-1880)是玛丽·安·伊万斯(MaryAnnEvans)的笔名,这位才女是19世纪现实主义

小说的真正代表。《弗罗斯河上的磨房》(TheMillontheFloss)、《织工马南》(SilasMarner)

和《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等作品以写实手法展现英国的社会人生图画,对人物内心

活动和行为动机的刻画十分生动细致,艾略特因此被誉为心理小说的先驱。查尔斯·狄更斯

(CharlesDickens,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其作品的深度和广度超

过了同时代的任何作家。狄更斯的著名小说《雾都孤儿》(OliverTwist)、《大卫·科波菲

尔》(DavidCopperfield)、《远大前程》(GreatExpectations)等均以孤儿为主人公,这

与作家的不幸童年经历有关。《荒凉山庄》(BleakHou)揭露了英国司法制度的腐败与黑

暗。《双城记》(ATaleofTwoCities)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生动再现了当时伦敦和巴黎

的局势,情节跌宕起伏。狄更斯在他的小说中展示了一幅幅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生活的画

卷,但他是一位具有浪漫、幽默气质的作家,笔下经常出现性格怪异的人物。威廉·麦克皮

斯·萨克雷(WilliamMakepeaceThackray,1811-1863)是19世纪另一位出色的小说家,

曾一度与狄更斯在文坛上平起平坐。《名利场》(VanityFair)通过女主人公丽贝卡·夏普

不择手段跻身上流社会的故事,对势利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嘲讽。萨克雷的《亨利·埃斯

蒙德》(TheHistoryofHenryEsmond)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历史小说。19世纪中

下叶其他重要的小说家还有安东尼·特罗洛普(AnthonyTrollope,1815-1882),他是一

位多产作家,发表小说达47部之多,主要作品是"巴塞特郡系列小说"(BarchesterSeries)。

塞缪尔·勃特勒(SamuelButler,1835-1902)的《埃瑞璜》是一部讽刺小说,"埃瑞璜"

是英文nowhere的倒写,通过一个游客在埃瑞璜的所见所闻,记述了这个乌托邦国家的生活,

以此抨击和讽刺英国社会。他去世后出版的《众生之路》(TheWayofAllLife)批评英国

中产阶级的价值观,矛头直指维多利亚时代的家庭、宗教、道德。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不少小说家创作出以"幻灭"为主题的小说,最为典型的是

托马斯·哈代(ThomasHardy,1840-1928)。哈代的小说一直以故乡多塞特郡和该郡附近

的农村地区作为背景,早期作品描写的是英国农村的恬静景象和明朗的田园生活,后期作品

.

,..

明显变得阴郁低沉,其主题思想是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和内心冲动决定着个人命运,并造成

悲剧。他的《德伯家的苔丝》(TessoftheD'Urbervilles)和《无名的裘德》(Judethe

Obscure)讲述了英格兰南部农村青年男女走投无路、陷于绝望的悲剧故事。与此相对照,

以海外为题材的小说作为英国当时海外扩张的折射,基调并不那样灰暗,如拉迪亚德·吉卜

林(RudyardKipling,1865-1936)的《吉姆》(Jim)宣扬了英雄主义的可能性,带有帝

国主义色彩。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展示了西方扩张主义转型的历史过程,并对此进行反思。

《黑暗的心》(HeartofDarkness)表现出他对西方特别是比利时帝国主义的扩张、对民族

剥削和压迫的不满。《吉姆老爷》(LordJim)的故事发生在东南亚马来地区,主人公执著于

道德理念,因自己的过失常常遭受良心的谴责,为了赎罪,最后导致悲剧性结局,作品包含

着对具有殖民主义色彩的英雄主义的批判。康拉德在小说布局、叙述角度及象征手法等方面

有意识地进行一系列革新,他的小说成为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先声。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

是这个时期小说创作的特点。阿诺德·本涅特(ArnoldBennett,1867-1931)的《老妇谭》

(OldWives'Tale)等自然主义小说描绘了英格兰北部生产陶瓷的工业城镇生活。威廉·萨

默塞特·毛姆(WilliamSomertMaugham,1874-1965)的创作也深受法国自然主义影响,

他的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OfHumanBondage)展现了主人公摆脱精神枷锁的过程。赫

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GeorgeWells,1866-1946)创作的《时间机器》(TheTime

Machine)等一批科幻小说,将科学幻想与社会批评结合起来。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1867-1933)在《福尔赛世家》(TheForsyteSaga)中以批判的眼光揭示了

资产阶级的家庭、社会关系。E.M.福斯特(r,1879-1970)的《霍华兹别

墅》(HowardsEnd)针对英国社会经济与文化、富人与穷人、男性与女性之间愈益尖锐的矛

盾冲突,探索建立"联结"关系的途径。在《印度之行》(APassagetoIndia)中,他将"

联结"的思想运用于英帝国与殖民地关系这一更大的国际范围。柯南道尔(ArthurConan

Doyle,1859-1930)塑造了智力超凡、逻辑严密、个性鲜明的福尔摩斯这一著名侦探形象。

在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中,犯罪威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侦探的作用是通过破案来恢复平衡

和稳定。

19世纪末迎来英国戏剧的复兴。英国戏剧在18世纪除了哥尔德斯密斯的《屈身求爱》

(SheStoopstoConquer)与理查德·布林斯利·谢里登(RichardBrinsleySheridan,

1751-1816)的讽刺喜剧《造谣学校》(TheSchoolforScandal)之外,没有太多的建树。

在随后的一百年间,英国戏剧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到了19世纪90年代,在易卜生等欧洲大

陆剧作家的影响下,英国发生了新戏运动,戏剧才摆脱了衰退、委顿的状况,呈现欣欣向荣

.

,..

的景象。喜剧天才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1854-1900)的风俗喜剧对上层社会进

行揶揄讽刺,妙语连珠,充满似非而是的怪论、机智诙谐的俏皮话。萧伯纳(GeorgeBernard

Shaw,1856-1950)以易卜生为榜样,倡导一种有思想的"问题剧",将社会问题引入剧坛,

使戏剧走向现实。萧伯纳一生写了许多优秀的剧本,如《皮格马利翁》(Pygmalion)、《圣女

贞德》(SaintJoan)等。他擅长表现舞台对话,人物语言锐利、简洁、风趣。王尔德和萧

伯纳是戏剧复兴的里程碑,他们的戏剧创作活动使英国剧坛发生根本的变化,一改英国戏剧

百年不振的局面。

本文发布于:2023-01-04 06:0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90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反应热
下一篇:涡虫
标签:pippa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