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8页
重要地理分界线知识点总结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知识点总结
1.各洲的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匀;河、大高加索山脉、土
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洲㈠与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亚洲勺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
2.世界大洋界线:
太平洋与北冰洋的界线:白令海峡即楚克奇半岛的克利古贡
角与苏厄德半岛的约克角连线。
太平洋与大西洋的界线:通过合恩角的经线即从火地岛沿德
雷克海峡西端到查理斯角连线。
太平洋与印度洋的界线:沿马六甲海峡北端、苏门答腊岛西
岸、爪畦岛南岸、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南岸澳大利业大陆、巴
斯海峡、塔斯马尼亚岛再大致沿146052'E到南极一线为
界。
第2页共18页
大西洋与印度洋的界线: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经
线(东经20度)3.我国人口密度大小的界线:
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
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4.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我国气候界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
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
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
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
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热量界线
1月00C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
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第3页共18页
6.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
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
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7.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尔半岛蓬莱
角;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角。
8.我国水文界线: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祁连山的东端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9.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
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
的南麓。
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
山——祁连山。
10.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第4页共18页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0C积温32000C等值线。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
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45000C等值线。即秦岭——淮
河一线。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
温大于等于10℃积温7500℃等值线。
11.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两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贺兰山一带相当于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12.农业活动界线:
牧区与农耕区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13.我国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一淮河—线是我国的—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
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别:
(!)黄土高原的南界
大致是1月O~C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
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巨的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第5页共18页
农业水田与早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与小麦杂粮
的界线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
有较大差别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内蒙古高与东北平原的界线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它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最冷月均温00C等温线的地
方、大于等于100C积温45000C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地
方、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温
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钙质土与酸性土壤
如红壤的分界线、小麦与水稻的分界线、农业旱地与水田的分界
线、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或三熟的分界线、地
形较完整(平原、高原为主)与地形较破碎(盆地、低山丘陵为
主)的分界线、河流汛期长短、河流多少等的分界线。
我认为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地理界线复习
第6页共18页
(一).有关地球的分界线
1、赤道——南北纬度数、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4万千米。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
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
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作代号。
2、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低纬、中纬和高纬的分界线
30°~南纬30°:低纬度
30°~北纬60°和南纬30°~南纬60°:中纬度
60°~北纬90°(北极)和南纬60°~南纬90°(南极):
高纬度
3、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度数的分界线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上确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
址的经线为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
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
号。
4、西经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因为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上通过这样可以避免
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从20°W经0°经线至
第7页共18页
160°E属于东半球;从20°W经180°经线至160°E属于西半
球。
5、180°经线——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人为分界线
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180°经线的西侧是东十二区是全球最早的一个时区而180°
经线的东侧是西十二区是全球最晚的一个时区所以日界线是地球
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
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
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18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这主要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
民生活方便起见绕过陆地所造成。
地方时0:00经线——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自然分
界线0:00经线以东进入新的一天0:00经线以西是旧的一天。
地方时0:00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是新的一天的范围新的一
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6、回归线——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
最北界线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
(二)、有关大洲、大洋及部分国家间的分界线
1、各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第8页共18页
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
欧、亚两洲大陆的分界线。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各国的航线比绕道好望角缩短8000千米~10000千米。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使巴拿马运河成为世界重要
的海洋航运的枢纽。
它们两者之间的分界线是美国和墨西哥的国界线即美国以北
的美洲(含美国)称为北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称为拉丁美洲。
白令海峡——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
白令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狭窄水道
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
德雷克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狭窄水道
丹麦海峡——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丹麦海峡位于冰岛与格陵兰岛之间沟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直布罗陀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位。这里的表层海水从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
中海海水下沉再沿海峡底部流向大西洋。
2、四大洋的分界线
太平洋与北冰洋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口尼奥夫角经白令海
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
士王子角一线为白令海峡最窄处。
第9页共18页
太平洋与印度洋北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
爪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
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经线至南极大陆。
太平洋与大西洋在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
角的西经67°经线为界。
大西洋与北冰洋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
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维尔一汤姆森海岭、设得兰群岛的马克
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线。
大西洋与印度洋自通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
20°线至南极大
陆。
3、世界上每个国家与邻国之间的界线即国界。国界都是国家
间经过谈判商定后人为划分的。有以自然的山脉、河流、湖泊为
界;也有以直线为界在一定地段设立界碑、界墙、栅栏作为标
志。如:
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中国和俄罗斯的国界线
安第斯山脉——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的国界线
北纬38°线——朝鲜半岛上朝鲜和韩国的军事分界线
(三)、中国地理界线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
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第10页共18页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
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
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
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第11页共18页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
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
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
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
界线。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
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
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
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6)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
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
线。
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
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
润。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
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
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第12页共18页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汉水与渭河的分水岭:秦岭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
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
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7.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
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
(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
区界线:日平均气温
>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
>10℃积温7500℃
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
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第13页共18页
8.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
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
连线。
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
作物;此分界线以西为牧区放养牛、羊、马等牲畜。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3)我国天然草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
山。此线东南部分是我国农区畜牧业分布区此线西北部分是我国
牧区畜牧业分布区。
(4)冬小麦与春小麦的界线:长城
9.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
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第14页共18页
10、大海的分界线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以老铁山角、庙
岛群岛与蓬莱角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以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与济州岛
的西南角的连线为界。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南澳岛经台湾浅滩至台湾岛南端鹅
銮鼻的连线为界。
如果不需要这么精确的话也可以记个大致的位置:渤海与黄
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顶端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为界。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台湾岛南端和闽粤两省交界处的连
线为界。
11.综合地理界线(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
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
的差异:
地区
地区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纬度位置
32°N~34°N以北
32°N~34°N以南
第15页共18页
主要地形
以平原为主
以丘陵为主
气候
一月平均气温
0℃以下
0℃以上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年降水量
400mm~800mm之间
800mm以上
雨季短降水少雨季长降水多
集中于夏季。
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干湿状况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河流
流量
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
第16页共18页
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
含沙量
含沙量多
含沙量少
汛期
汛期短
汛期长
结冰期
冬季结冰
冬季不结冰
农业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粮食作物
以小麦为主
以水稻为主
油料作物
以花生为主
以油菜为主
糖料作物
以甜菜为主
第17页共18页
以甘蔗为主
耕作制度
二年三熟至一年两熟
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
自然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带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
水系
黄河水系(渭河)
长江水系(汉水)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
观也有较大差异: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第18页共18页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⑦森林
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3)、长城
①我国古代牧业文化与农业文化分界线
②冬小麦与春小麦分界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年降水量400mm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森林与草原分界线
年积温3500℃线
本文发布于:2023-01-04 06:06: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90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